您的位置:首页 > 姻缘

三丫苦树图片(三丫苦)

三丫苦树图片(三丫苦)

三丫苦

三丫苦,又名三叉苦、三桠苦、三叉苦、三叉虎等。

性寒,味苦。归肝经、肺经、胃经。

清热解毒、行气止痛、燥湿止痒。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三丫苦是芸香科植物三叉苦的嫩枝叶。

三叉苦是小乔木或灌木,树皮呈灰白色或青灰色,全株昧苦。多生于丘陵、平原、山地、溪边的疏林中或灌木丛中。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全年均可采收;砍取嫩枝叶,切段,阴干或晒干即可。

关于三丫苦有一个傣族故事。

传说蒲葵树下,一间竹楼里住着一对老夫妇,他们有三个儿子,都长得高大壮实、聪明勤劳,并且各会一门谋生的本事。老大善打猎,老二会捕鱼,老三能种田。兄弟三人团结和睦,日子过得还不错。

一年,“瘴气”来得猛烈,老夫妇病倒了。兄弟三人急忙去请摩雅(医生),可摩雅住得很远,当他赶到时,父母已经奄奄一息,还没来得及救治就去世了。兄弟三人十分悲痛,摩雅也很难过地说:“还是来得太晚了,这种瘴气病,只要吃下这棵药,就没有生命危险了。”

这是一棵一人高、三片叶子长在一起的小树,开着黄白色小花。它的叶子放在嘴里嚼却比吃黄连还要苦。三兄弟请摩雅把这棵药留给他们。摩雅同意了并嘱咐:以后碰到这种‘瘴气’来了,砍下一些嫩枝叶来煮水喝,就可以有病治病,无病防病了。”后来,兄弟三人就在竹楼周围种了很多这种药树。

过了几年,三兄弟都成家了,虽然都住在一幢竹楼里,但已分家各自生活。开始的时候,三家还算和睦,后来各自有了孩子,人口越来越多,兄弟之间渐渐有了矛盾。从开始的吵闹拌嘴到后来的拳脚相向,积怨越来越多。

先是大哥大嫂,看到两个弟弟家过得都比自己好,心生嫉妒。一天夜里,大哥往三弟的牛棚里撒了一把细铁钉,没几天,三弟的牛都死了。从此,三弟家由富变穷。过了没多久,大哥又偷偷把二弟的渔船钻了个洞,二弟打鱼的时候,船突然下沉,几乎送了性命。没了渔船,二弟家也变穷了。终于,大哥家比两个弟弟过得都好。

没过多久,两个弟弟也开始嫉妒大哥,再加上怀疑是大哥使坏,便决定一起整治大哥一次。他们悄悄在大哥的猎枪里放了砂子。第二天,大哥上山打猎时,只听 “轰隆”一声,麂子没打着,大哥的眼睛却炸瞎了。从此,他家的日子比两个弟弟家更苦、更悲惨。

三个兄弟日子都过得清苦,竹楼旁的药树却越长越茂盛。有一年,“瘴气”又笼罩了整个坝子,很多人病倒了。兄弟三人想起摩雅当年的话,把药树分给全寨子的人,人们都用这种药煮水喝,结果病人渐渐好了,原来没病的人也没有发病。

“瘴气”过后,人们都来感谢三兄弟。他们兄弟三人也明白了不能害人,只能救人的道理。乡亲们问这种药的名字,三兄弟竟异口同声的说:“三家苦。互相嫉妒,互相拆台,结果造成三家都苦。就叫它‘三家苦’吧!让儿孙们记住这个惨痛的教训!”后来,这名字传来传去就传成“三丫苦”了。也许是因为它的枝条总是成三丫状,而且它的味道很苦的缘故吧。

三丫苦入药,用法与用量需遵医嘱。

虚寒者慎用。

农村一种很“委屈”的树木,曾被人们砍来当柴烧,如今浑身是宝

话说树木应该就是植物中寿命比较长的一种,在农村里常常能见到一大片的树木。过去农民是砍柴做饭的,所以每隔几天就要到山上去砍柴。那个时候只要是能当成柴火的树木都会被农民砍来当柴烧,在山上就有这么一种树木,它被人们称为是“最委屈”的树木。

因为它过去被农民当柴火烧,现在却是一种珍贵的植物。图中这种植物就是“三叉苦”估计有很多朋友都没有听说过这么一种树木,三叉苦在小优老家那边还有其他的名字。有的人就叫做“三丫苦”也有叫做“三叉虎”的,不知道你们老家那边又是叫做什么呢?

想必有些朋友看着觉得很眼熟,其实在农村山上时常能看到,只是被农民们当成柴火烧就有些可惜了。因为现如今这种植物是一种珍贵的树木,全株上下都可以入药。入药后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还可以祛湿,疏通筋骨等多种功效。所以大家以后看到这种植物后就要好好珍惜了呢,你们说是不是呢?

三叉苦的枝叶、树干和树根还可以用来泡酒。泡成酒后可以用来擦身子活血,也可以喝。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这种酒可不能多喝呢。多喝的话是很容易上火的,所以这一点大家就要好好地注意下了,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见过这种植物呢?

三丫苦

三丫苦,又名三叉苦、三桠苦、三叉苦、三叉虎等。

性寒,味苦。归肝经、肺经、胃经。

清热解毒、行气止痛、燥湿止痒。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三丫苦是芸香科植物三叉苦的嫩枝叶。

三叉苦是小乔木或灌木,树皮呈灰白色或青灰色,全株昧苦。多生于丘陵、平原、山地、溪边的疏林中或灌木丛中。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全年均可采收;砍取嫩枝叶,切段,阴干或晒干即可。

关于三丫苦有一个傣族故事。

传说蒲葵树下,一间竹楼里住着一对老夫妇,他们有三个儿子,都长得高大壮实、聪明勤劳,并且各会一门谋生的本事。老大善打猎,老二会捕鱼,老三能种田。兄弟三人团结和睦,日子过得还不错。

一年,“瘴气”来得猛烈,老夫妇病倒了。兄弟三人急忙去请摩雅(医生),可摩雅住得很远,当他赶到时,父母已经奄奄一息,还没来得及救治就去世了。兄弟三人十分悲痛,摩雅也很难过地说:“还是来得太晚了,这种瘴气病,只要吃下这棵药,就没有生命危险了。”

这是一棵一人高、三片叶子长在一起的小树,开着黄白色小花。它的叶子放在嘴里嚼却比吃黄连还要苦。三兄弟请摩雅把这棵药留给他们。摩雅同意了并嘱咐:以后碰到这种‘瘴气’来了,砍下一些嫩枝叶来煮水喝,就可以有病治病,无病防病了。”后来,兄弟三人就在竹楼周围种了很多这种药树。

过了几年,三兄弟都成家了,虽然都住在一幢竹楼里,但已分家各自生活。开始的时候,三家还算和睦,后来各自有了孩子,人口越来越多,兄弟之间渐渐有了矛盾。从开始的吵闹拌嘴到后来的拳脚相向,积怨越来越多。

先是大哥大嫂,看到两个弟弟家过得都比自己好,心生嫉妒。一天夜里,大哥往三弟的牛棚里撒了一把细铁钉,没几天,三弟的牛都死了。从此,三弟家由富变穷。过了没多久,大哥又偷偷把二弟的渔船钻了个洞,二弟打鱼的时候,船突然下沉,几乎送了性命。没了渔船,二弟家也变穷了。终于,大哥家比两个弟弟过得都好。

没过多久,两个弟弟也开始嫉妒大哥,再加上怀疑是大哥使坏,便决定一起整治大哥一次。他们悄悄在大哥的猎枪里放了砂子。第二天,大哥上山打猎时,只听 “轰隆”一声,麂子没打着,大哥的眼睛却炸瞎了。从此,他家的日子比两个弟弟家更苦、更悲惨。

三个兄弟日子都过得清苦,竹楼旁的药树却越长越茂盛。有一年,“瘴气”又笼罩了整个坝子,很多人病倒了。兄弟三人想起摩雅当年的话,把药树分给全寨子的人,人们都用这种药煮水喝,结果病人渐渐好了,原来没病的人也没有发病。

“瘴气”过后,人们都来感谢三兄弟。他们兄弟三人也明白了不能害人,只能救人的道理。乡亲们问这种药的名字,三兄弟竟异口同声的说:“三家苦。互相嫉妒,互相拆台,结果造成三家都苦。就叫它‘三家苦’吧!让儿孙们记住这个惨痛的教训!”后来,这名字传来传去就传成“三丫苦”了。也许是因为它的枝条总是成三丫状,而且它的味道很苦的缘故吧。

三丫苦入药,用法与用量需遵医嘱。

虚寒者慎用。

小说:为了不受欺负,她们躲在旧宅相依为命,娘亲心疼到上门来找

不过张秀娥也就是想一想,并不会太不切实际的去买。

现在有玉米饼子吃都够好的了,要知道前几天在张婆子的眼皮下,那可是有上顿没下顿的,甚至有的时候也只能喝一些刷锅水!

一想到刷锅水的那个味儿,张秀娥都想吐了。

这才把饼子贴上,外面就传来了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

张春桃和张三丫到底年纪小了一些,又听了太多关于鬼宅的流言蜚语,这个时候脸色都有一些白,很显然是有一些怕了。

“姐,你说谁会来咱们这边?会不会是……鬼。”张春桃哆嗦了一下。

张秀娥笑着拍打了一下张春桃的头:“瞎想什么呢,别吓到三丫,就算是鬼,那也没有白天来的道理!我看呀,要么是好奇这里的人,要么就是一些小兽……”

“如果是人那不需要害怕了,万一是什么兔子之类的野味么,姐就捉来给你开荤!”张秀娥一脸豪气万丈的样子。

说话间,她就拿起了菜刀往外走去。

和张秀娥说的不一样,如果是人的话,她反而是有一些害怕了。

她带着张春桃两个小姑娘住在这里,难免不会有一些胆子大的人打她们的注意,就算是不是看上钱,那也可能是看上人!

张秀娥有一些紧张的从围墙的孔洞里面走了出去,这才一出去,张秀娥当下就把菜刀扔到了地上,有一些紧张的往前走去。

“娘!你怎么来了!”张秀娥的声音很是急切。

此时周氏正捂着肚子倒在了围墙外面,看起来是被石头给绊倒在这了。

“春桃!三丫,你们快过来!是咱娘!”张秀娥连忙喊道。

周氏此时脸色有一些发白,张秀娥连忙扶着周氏,那边的春桃和三丫也过来了,姐妹三个人好一会儿才把周氏挪到了院子里面的凳子上。

三双大大小小的不同的眼睛,此时都紧张的看着周氏。

“娘,你没事吧?是不是肚子不舒服?我这就去给你找郎中!”张秀娥有一些紧张的说道,说着,张秀娥就要往外跑去。

周氏却是一把抓住了张秀娥的手,声音有几分虚弱的说道:“娘没事儿,刚刚不小心摔了一下,有一些被吓到了,看到你们三个好好的在这,我就好多了。”

周氏说着话,那苍白的没有几分血色的脸上,就缓和了几分。

张秀娥见状,这才长松了一口气,想来周氏过来的时候,摔的到是不严重,但是莫名其妙的摔了,再联想着这鬼宅的传言,所以就有一些慌神了。

“娘,那可不是,我们三个都好好的在这呢!”张秀娥笑眯眯的说道。

那边的张春桃也凑了过来:“娘,我也没傻,你就放心吧!”

周氏最担心的就是张春桃了,虽然听张三丫说了事情的经过,但是她还是有一些害怕的,生怕自己的女儿是真傻了,张秀娥和三丫说那话不过就是安慰她的。

如今亲眼看着张春桃活蹦乱跳的出现在她的面前,她才算是彻底的安心起来。

说起来,当她知道张秀娥带着春桃离开的时候,心中是有一些慌神的,她万万没有想到这两个孩子竟然这么有主意!

不过也幸好这两个孩子有主意,若是真的被卖了,去当丫鬟的或许还好点,万一被送到了窑子之类的地方,那这一辈子可就彻底的毁了。

周氏从自己的怀中拿出了一个油纸包,张秀娥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是昨日给她的包子!

她竟然没吃,而且还悄悄的留到了现在!

这油纸包里面除了两个包子之外,还有几个菜窝窝,很明显就是周氏从牙缝里面抠出来的。

也是周氏有了身孕,那张婆子还能给周氏几个菜窝窝吃,不然,周氏和她们也是一样的,每次也就一块两块的菜窝窝,实在饿得受不了,那就只能喝刷锅水。

要知道,这刷锅水在别人家,那都是喂猪用的!

张秀娥看到这一纸包的东西,有一些窝心,没有想到周氏为了她们,竟然能做到这个地步。

“娘,这包子给你送去了,你怎么不吃?”张秀娥虽然感动,但是还是有几分生气。

她们几个饿一些也就罢了,再说了,她们自从出来了,那还没挨过饿呢。

可是周氏的肚子里面可是有孩子的,以前这营养就跟不上,现在还要给她们省出来口粮,那肚子里面的小的,能长好吗?

“你们出来了不容易,娘担心你们挨饿……”周氏的声音有一些虚弱。

看到周氏这样,张秀娥也生不起气来了,看了一眼这包子和窝窝说道:“这都凉了,咱们也别吃了,春桃,你去把桌子支起来,中午就让娘和咱们一起吃饭。”

“别,我一会儿回去,还能赶上午饭吃上几口。”周氏连忙说道。

她不知道自己的两个女儿在这吃什么,可是不管吃什么,她都不能在这搀和了,她吃了,保不齐女儿们就得挨饿。

“娘,你就不关心我们吃什么吗?就坐在这等着吧,再说了,你刚刚受了惊吓,现在就这样走回去,很容易动胎气的,你不考虑自己,也得考虑我们没出生的弟弟呀!”张秀娥拦住了要走的周氏。

嘴上还没有忘记说着吉利话,周氏一定是非常盼望这一胎是个男孩吧?

周氏见状,心中也暗自想着,她看看这几个孩子吃什么也好,这心里也能有个数,大不了一会儿她不吃便是了。

张春桃此时已经把一张上面有了一些裂缝的桌子支了起来,虽然残破,可是不耽误使用。

三丫这个时候已经用盆子端菜过来了。

等着这菜放到了桌子上的时候,周氏就瞪大了眼睛看着这一盆子几乎都是肉的菜!

张秀娥又到灶间,把锅盖掀开,此时锅里面的玉米饼子已经好了,传出来了一阵清香的味道。

张秀娥忍不住的深吸了一口气,穿越到这苦哈哈的地方,又接手了这苦根儿原主的身体,的确是一件悲惨的事情,但是穿越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的。

百年古榕倾斜 当地村民建混凝土柱支撑

家乡的百年古榕树倾斜了,随时都有倾覆的可能!刚入盛夏,接到大哥的信息,我的心不由一紧,怎会那样?那可是村中的“活文物”和“活文化”啊!

百年古榕可谓是大围村的“活文物”和“活文化”

好在,村中兄弟齐心协力,及时出动施以援手,在古榕的北面主枝下方筑起了一根数米高、一米见方的钢筋混凝土承重柱,使整棵参天古榕恢复平衡,从而化解了倾覆危机,如今依旧蓊翳葱茏。

我的家乡在“中国麻竹笋之乡”主产地——英德市西牛镇下辖的沙坝村委大围村,一个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的地方。据村史记载,早在明末清初,大围村的开村始祖元秋公便在此开枝散叶。村中老人口口相传,村头东面的那棵古榕树,可能比建村的历史还长。在县道366线沙坝大围段,这棵百年古榕,承载了村中族人太多的情感记忆,见证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风雨沧桑。

大围古榕的奇特在于“一木成林”。它有两个支柱根,呈倒“丫”形深深扎入泥土,发达的根系吸收着来自大地的恩情——阳光、空气、雨露和养分。枝条上,长满密密麻麻的气生根,如丝如缕,如须如帘,展露勃勃生机。支柱根与枝干交织在一起,向四面无限伸展,形似稠密的丛林。在第二、第三层,共生的植物有雉鸡尾、马骝尾、鹿角蕨、鸟巢蕨、野兰花、苔藓、地衣和不知名的藤本植物等10多种。栖息在树上的昆虫、爬行类动物、鸟类动物更是不可胜数,形成了“一树成林”、鸟语花香的共生生态群落景观。“一木成林”的场景蔚为壮观。

古榕的两根支柱根枝,形成一个大大的拱形,人们便在拱形空隙处建起了一个可容一人直立出入的廊门,廊门左右两边,用石头、砖头、灰沙砌起了一道既是围墙又是承重墙的墙体。古榕树大概分四层向上生长,树围最粗处直径三四米,需要十多人才能合抱。令人眼前一亮的是,二层东北面一条树枝自南向北凌空越过水塘,与对边的樟树、荷树、吉柳树亲密接触。我目测估计,古榕树冠距地面高二十余米,树冠直径三四十米,犹如巨大绿色伞盖,铺天盖地,留下浓荫匝地阴凉一片。更令人称奇的是,在二层的向南处,一棵横着生长的脸盆大小的树枝已枯朽,一条碗口大的新枝就沿着它的方向,在下面紧紧贴着生长,不离不弃托起老枝,谁说树木无情?它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叫反哺之情、跪乳之义。

大围古榕历史悠久。它雄峙村旁,装点着大围古村落,为人们遮风挡雨,又以三百岁的资历,无声地向人们讲述着大围村的久远历史。大围刘氏元秋公在此宏开一脉,子孙繁衍,人丁兴旺,至今300余年。村头东面的这棵古榕,俗名又叫细叶榕、黄桷树,属桑科。桑树与梓树古时常常种于村两侧,所以远方游子习惯把家乡称作“桑梓”。2006年英德市林业考察资料显示,此树年龄不少于250岁,它顺理成章跻身英德市“古名树”保护范围。

大围古榕传说多多。相传很久很久以前的盛夏,河对岸的吉田村老人深夜上茅厕,惊见大围村榕树下的泥土路上,一行行一排排黄色的火把上上下下、来来回回游移流动,可就是不见人影不听人语,老人以为“鬼火”,吓得两腿战战,一不留神跌入茅厕,弄得一身邋遢,被村中人笑话了好一段日子。真可谓“心中怕鬼”吓坏自己。

还有一个寻根的真实故事,充满正能量。一百多年前,有一户人家,背井离乡到清新县白马朗一带谋生。那时候,因兵荒马乱、山水迢迢、通信不便、交通落后等因素掣肘,这一家游子虽日夜思念家乡,却一直难以踏上回家寻祖的路。“围台吃饭教子女”,老人经常告诉自己的子孙,他们的根在沙坝上坪(大围村的一个小地名),地理标志是村头有一棵大榕树。他反复交待,有机会一定要寻根问底认祖归宗。数十年来,老人的后人一直没有停下寻找家乡的念头和脚步。因缺少宗亲的具体姓名,而叫上坪的村子又多,他们辗转多次寻找未果。功夫不负有心人,硬是凭借仅有的“村头有一棵大榕树”的这条线索,终于找到自己的血脉宗亲,完成了老人的夙愿。

大围古榕是村民眼中的“百宝药箱”。在那个敬仰中医的年代,准确地说是在西医还没有东渐的年代,大围古榕树成了村中的“百宝药箱”。村中人家有个气虚头疼、感冒发烧、瘀血肿疼、跌打损伤、甚至月经不调等小病小痛,他们都喜欢去采摘一些条细红褐色的榕树须做药,根据病情,加入清水,或加入青鸭蛋,或加入樟树二重皮,或加入冰糖,或加入米酒,进行煎制服用,有不错的疗效呢。寄生在古榕树上的铁爪篱、马骝尾、吃鸡巴、三丫苦,也是中药材,具有一定的治疗功效。在村里人看来,古榕树就像是一位慈祥仁爱、宽厚慷慨的老者,倾其所有默默呵护着村里男女老少的健康和平安。

大围古榕见证了社会发展变迁。我清楚记得,大围古榕树正对处,就是存在了数百年的沙坝渡口,在那个通讯靠嘴、交通靠腿、运输靠肩的年代,木船变成了连接沙坝河两岸的唯一交通工具,真的是“一河隔千里”呀。河对岸的人们要去西牛赶集,此渡口是必经之处。乡亲上了船,船工扎好八字步,在声声吆喝中,手持长长的竹篙,在渡船的两边撑撑点点,渡船便在流水声、竹篙声、谈笑声中劈波斩浪抵达彼岸。渡口码头当时的繁华风流可以想见。上个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一条沙土公路从大围村门前经过直达沙坝街对面(现沙坝小学门口)的河边,大围古榕树渡口也已完成它的特定历史使命,日渐沉寂落寞,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和记忆。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个渡口就完全荒废了,令人不胜唏嘘。

大围古榕象征着和谐兴旺。以前,古榕树下是很好的集会场所,大家喜欢在它身旁等候摆渡船只、会见亲朋好友、讲述趣味轶事、聆听家长里短。大家还常常到古榕树下议事,我揣测还有一个重要的文化心理因素:“榕”通“容”,只有宽容大度,才能和谐相处。做人做事要心胸开阔,宽容大度,要有容人之心、容人之德。

我觉得,从地理文化学的角度考察,大围村人对古榕树的崇拜,其实是对绿色植物的崇拜。古榕树是“神树”,是生命的象征,它汲取了几百年日月精华、山川灵气,于是就有了灵气,能“通天圣地”,能“兴云作雨”,能“护佑一方”,体现了“天地人合一”的和谐生命意识。

落日黄昏,残阳如血。老迈而苍劲的大围古榕树,呈现着一份从容、超然、安详与稳健。我的心不由轻松舒坦起来:百年古榕啊,您是大围村三百年古村落的根,是村中人家眼中的神,更是行走他乡的游子的魂!(刘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