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姬昌到底有多少个儿子?为何传说他有百子?
周文王,姓姬,名昌,是周太王的孙子,“周西伯”季历的儿子。
由于父亲季历的骁勇善战,招致商王的猜忌,父亲季历被商王以封赏的名义招去郢都,行软禁之实,自此姬昌再没机会见到父亲。
父亲被商王莫名处死后,继成了父亲的爵位,后称“西伯侯”。
他是一位临危受命的儿子,父亲惨死,年纪轻轻的他便要挑起治理一个国家的大任,任重而道远。
他是一位好贤主,在位期间施行仁政,广招贤才,不论你是本部还是外部落的,只要你有一技之长,周文王皆以礼相待,共同为西周的昌盛付出。
他也是一位好学生,他拜姜尚为师,共商军国大计,扩张疆土,收复一些地方,攻打下一些领地,为武王讨商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他也是一位好国君。
周文王在位时重视农业生产,他不骄奢淫逸,生活勤俭,穿普通人的衣服,吃粗茶淡饭,还经常下田劳作,以身作则,广受百姓爱戴。
他还是一个好作家,他创作的《周易》,其间的一些政治理念,即使是现在,仍颇受学者们青睐。
有道是“文王百子”,人们常常用“文王百子”来表达多子多福的美好愿望,而《封神演义》中都提及雷震子是姬昌的第100个儿子。
那么姬昌真的有一百个儿子吗?如果不是真的,那么姬昌一共有几个儿子?为什么又说姬昌有100个儿子呢?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
其一、《诗经大雅思齐》是一首歌颂周文王修身、齐家、治国的诗。
其中有一句“太姒嗣徽音,则百斯男”,意思是周文王的正妻太姒,由于继承了文王母太任、文王奶奶太姜的美德,生了很多儿子。
这里的“百”是虚指和夸张,其言多,并非说周文王正正好好有一百个儿子。
据历史记载:“太姒天生姝丽,聪明淑贤,分忧国事,严教子女,尊上恤下,深得文王厚爱和臣下敬重,被人们尊称为‘文母’,在《诗经》和《列女传》中都有对太姒的赞美”。
由此可得出文王妃子数量应该不会太多。
其二、古籍《大戴礼》记载:文王十三生伯邑考,十五生武王发。
周文王大约生于前1152年,卒于前1056年,享年96岁,我们按文王每两年生一子算,那么到96岁文王最多也就42个孩子,再加上他身体机能的逐渐衰老,生100子简直是不可能的。
其三、根据正史记载,文王有十八子,分别是:伯邑考(姬考)、周武王(姬发)、管叔鲜(姬鲜)、周公旦(姬旦)、蔡叔度(姬度)、曹叔振铎(姬振铎)、郕叔武(姬武)、霍叔处(姬处)、卫康叔(姬封)、冉季载(姬载)、郜叔、雍叔、毛叔郑(姬郑)、滕错叔(姬绣)、毕公高(姬高)、原叔、酆叔,郇叔。
况且他在位期间勤政爱民,拜姜尚为师,且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即使是外部落的人,只要有一技之长能为姬昌所用,他都以礼相待,不避嫌隙。
他自己本人以身作则,生活勤俭,还会去田间劳作,兢兢业业为自己的国家做贡献,岐周在他的治理下疆土得以扩张、百姓安居乐业,为武王姬发伐商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此处据以史书记载:“周文王在位期间,‘克明德慎罚’,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收附虞、芮两国,攻灭黎、邘等国;建都丰京,为武王灭商奠基;旧传《周易》为其所演。除此之外,创周礼,被后世儒家所推崇。”
试问如果周文王没有付诸大量的精力与心血,如何才能成此伟业?
综上所述,书中所述周文王姬昌有100个儿子纯属无稽之谈,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古人认为儿子多是福气,或许传说中姬昌有一百个儿子是一种认定姬昌有福气的说法!
古代最能隐忍的帝王,为江山竟然吃下自己儿子的肉,后成一代明君
老虎凶猛,尚且不吃虎崽,成语“虎毒不食子”即由此而来。然而,并不是说这是一条打不破的真理,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里,“虎毒食子”现象屡次上演。今天笔者给大家介绍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不仅吃掉了了儿子肉,而且最终还成为一代明君,这个人就是周文王姬昌。
说起周文王姬昌,如今人们脑海中第一印象就是他邀请姜子牙出山,最终姜子牙辅助他开创周朝八百年基业。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周文王曾吃掉了用儿子肉做成的肉饼,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这都要从商纣王说起。看过电视剧《封神榜》的读者朋友,都知道商纣王残暴无度,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各地反叛不断。
为了镇压各地的反叛,商纣王想到了一条“妙计”,要求各地诸侯国诸侯王的长子留在都城做人质,周文王的长子伯邑考也在其中,他负责给商纣王担任马夫。可能有人会疑问,伯邑考为何不姓姬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伯”是排行,“邑”说是表明其世子身份,还有一种说法被封为“邑”官职,故称“伯邑考”。
作为西周的奠基人,姬昌继承父亲季历继承西伯侯之位,勤于政事,礼贤下士,广罗人才,诸侯国势力越发惊人。西周国力的日益壮大,引起了商纣王的惊恐不安,怎么办?这时,崇侯虎向商纣王告密,“西伯昌闻之,窃叹。崇侯虎知之,以告纣,纣囚西伯羑里。”
就这样姬昌被商纣王抓捕了,被关押在羑里。为了弄清姬昌是不是有反叛之心,商纣王就把伯邑考杀掉了,做成肉饼送给姬昌吃。由于姬昌并不知道肉饼就是儿子的肉做成的,结果真的就吃掉了。另外,部下为了将姬昌就出来,搜寻美女、宝马、珠玉献给纣王,商纣王大喜,于是放松了警惕。
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记载了姬昌被商纣王释放的全过程,“帝纣乃囚西伯于羑里。闳夭之徒患之,乃求有莘氏美女,骊戎之文马,有熊九驷,他奇怪物,因殷嬖臣费仲而献之纣。纣大说,曰:‘此一物足以释西伯,况其多乎!”’
姬昌从羑里脱身回到封地后,一面向商纣王献地,取得信任;另一方面暗地里访贤任能,发发展国力。姬昌死后,儿子姬发即位,最终灭亡了商朝。
参考资料:《史记•殷本纪》
百川论道 | 周文王
文 | 百川
周文王,即姬昌,男,汉族,公元前1152年生,寿命97岁。属相狗,星座约为狮子座,陕西岐山人。周文王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周朝的奠基人。称为“中国圣经”的《易经》,就是他演创的。
《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 周姓的始祖后稷,名叫弃。他的母亲是炎帝神农氏的一支部落有邰氏首领的女儿,叫姜原。
这一天,姜原去野外游玩,看见有巨人的脚印,突然春心萌动,禁不住踩了上去。这一踩可不得了了,她就感觉肚子一下子胀起来,好像怀孕了一样。果不其然,她怀胎十月,生下了一个可爱的男孩。
姜原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就把孩子扔到小街筒里。经过的马牛车都避让不踩他。又把他丢到冰面上,有飞鸟用翅膀,铺垫下面护暖。姜原以为神,就收养长大。由于最初想丢弃孩子,所以给他取名叫弃。
弃在儿时,就高大威猛,长得像巨人,而且志向远大。他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种庄稼。他种下去的麻、豆都长得茁壮茂盛,大家都学习他,他成了远近闻名的农业专家。
他的农活手艺,连尧帝都知道了,便任用弃为农业部长。弃上任后,大胆进行农业改革,五谷丰登,使天下的人都得到实惠。到了舜帝时,表扬他说:“百姓当初忍饥挨饿,全靠你播种各种谷物。”
周后稷由于有功,尧帝将陕西部分地区封赏给他,称为邰国。等到了商朝的时候,周后稷的12世孙周太王即位,重新恢复后稷的旧业,积德行义,全国人民都拥戴他。
戎狄部族攻打周太王,想得到财物。周太王不愿打仗,就给了他们。可是不久,又来攻打,还想得到土地和人民。人民都很愤怒,想迎战。周太王还是不想打仗。
他说:“人民的君王,是为人民谋福利。现在戎狄部族渴望得到土地和人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有什么不同?人民要是因为我而去打仗,靠牺牲人民的父子来做君主,我于心不忍。”
于是,周太王带着家属,离开了自己的国家,到岐山下定居。他的国家人民听说后,举国扶老携弱,全部来到周太王的岐山。他旁国知道周太王仁爱,也都归附于他。
这样,周太王才兴兵打败戎狄,贬斥其恶俗,重新建城修屋,让人民安居乐业。设立管民事的司徒、管军事的司马、管水利的司空、管百官的司士、管刑狱的司寇五种官职,人民都歌颂他的德行。
周太王的妻子太姜,生小儿子季历。季历娶太任为妻。太姜、太任都是古代著名的贤妻。尤其是太任,她怀孕时,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妄言,是胎教的创始人。
太任的儿子,就是周文王姬昌,刚生下来就有圣瑞之兆。周太王欣喜地说:“兴我家族者,就是姬昌吧?”周太王的长子太伯和次子虞仲为了让弟弟季历继位,以便传位于姬昌,两个人就离家出逃了。
他们隐居到湖北荆蛮的少数民族地区,并按当地风俗,纹身剪短发,以便让位季历。周太王去世后,季历即位,他继承周太王遗道,笃行仁义,诸侯顺之。
季历死了,其子姬昌即位,称西伯侯,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他继承周后稷的事业,遵照周太王的法规,仁孝治国,敬老慈少,礼贤下士。中午不吃饭也要接待人才,贤者纷纷投奔他。
奸臣崇侯虎向商纣王进谗言:“姬昌收买人心,不利于您。”纣王就把姬昌囚禁在河南汤阴的羑里。姬昌的贤臣闳夭等人很担心,就去搜求美女和骏马,以及种种珍奇之物,通过殷的宠臣费仲进献给纣王。
姬昌依然瞒着纣王行善,诸侯都来请他裁决公平。当时虞、芮两国有矛盾,前往周国定夺。他们到了周国,看到种田的人互让田地,人民谦让长者。两国之人未见姬昌,已觉惭愧。
他们相互说:“吾所争,周人所耻,我们还去干什么?只是为了自取羞辱吗?”于是各回各国,互相谦让解决了纷争。诸侯闻之,说:“姬昌大概就是上天受命之君。”
此后三年时间,姬昌连续打败陕甘的犬戎国,甘肃的密须国,山西的耆国。商朝的忠臣祖伊听说后,感到了威胁和恐惧,他向纣王作了报告。纣王不以为然:“我不是有天命?谁又能怎么样!”
第二年,姬昌又讨伐邘国。一年后,再讨伐崇侯虎,并开始营建新国都陕西西安的丰邑,然后从岐山下迁都到丰邑。再过了一年,周文王姬昌去世了,太子姬发即位,就是周武王。
姬昌大概在位五十年。当他被囚羑里时,曾把《易经》的八卦演创为六十四卦。他被谥为周文王。追称祖父为周太王,父亲为王季:称王的吉祥征兆,也许就是从周太王开始。
国学名篇《千字文》有言“周发殷汤”,直译为周武王姬发商殷汤。他们是周朝和商朝的两位开国君主。而周武王,遵循的是文王的遗业,包括任用姜太公为军师,周公旦为丞相。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代)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