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命理

鸣谦的意思(鸣谦)

鸣谦的意思(鸣谦)

谦卦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周公旦辅成王,平定三监之乱

谦卦,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象》曰: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意思就是,上六。响应谦逊的态度,适宜派出军队,征讨属邑小的国。《象》:响应谦逊的态度,是心意没能实现的原因。可以派出来军队,征讨的是属邑小的国的原因。

上六和九三正应,九三是谦卦唯一的阳爻,最能体现出谦逊,上六与其正应,也就是遥相呼应,所以就是“鸣谦”。

上六是谦卦的最后一爻,居谦卦的最高位,可谓是谦逊至极。而作为一个领导者、统治者,不仅要谦逊,还要有一定的威胁,也就是恩威并施,所以在谦逊至极的时候,也是适宜派出军队去讨伐自己的附庸属邑小国。

邑国就是自己的附庸小国、自己的封地。

上六虽然在六五君位之上,但是上六却不是君位,所以他征讨的就是他自己的附邑国。

而上六在谦卦最高的位置,可谓是谦逊至极,但是他却处于高位,就如一个人很想低调、很想谦逊,但是他却处于高位,从而低调起来不容易,所以这样的局势就不符合他的心意。故而也就是“未得志也。”

故而为“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上六就是说,在谦逊的同时,还需要辅以武力支配,也就是力量,不然过度的谦逊,就会让人觉得好欺负,这时候若没有力量,没有征讨的能力,就不能达到谦逊的最好效果。因为在谦逊的时候,但总会有自以为是、狂傲之人,面对这样的人,单纯的以谦逊之德就不行的,还是需要派兵征讨的,这就是恩威并施。

当然上六这时虽然居谦卦的最高位,但是他却非君位,又是阴爻,所以实力有限,只能征讨自己的附庸小国。但不管实力如何,上六主要说的就是谦逊的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力量,不然如何去征讨不法、骄横之人呢!

上六和九三正应,九三是“劳谦君子”,是有功劳的谦逊君子,上六和其正应,也就是相互呼应联手。就如上六在谦逊的同时,还是有一些骄横、不顺从的附庸小国,他们觉得天下谦逊就是软弱,所以无法无大。天子在谦逊之下不能让他们数服,于是就联合劳谦君子的九三,从而让他们顺服。

比如西周初期的,周公旦辅佐周成王,因为三监作乱、不顺服于朝廷,故而出兵平定三监之乱。周成王是姬发之子,周公旦是姬发之弟,姬发在伐纣成功后,没过几年就去世了,周武王去世后,年幼的周成王继位,故而由周公旦辅佐摄政,后来周公旦平定三监之乱,周成王和其子周康王在位期间,天下安定,这段时间被称为成康之治,周成王则就成为了古代的明君之一。

西周初年周公辅佐周成为平定三监之乱

本来在周武王灭殷商后,为了安抚、安定民心,于是就采取以殷治殷的方法,就是分封商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殷,让他统治殷商之民。当然周室并非对武庚非常放心的,所以在分封武庚的时候,周武王同时还让他的兄弟管叔、蔡叔、霍叔在殷商都成周围建立三国,以此来控制、监视武庚。故而管叔、蔡叔、霍叔也称为三监。

没过几年,周武王姬发就离开了人世,他去世后,其年幼的儿子周成王继位,因为成王年幼,故而由姬发的弟弟周公旦辅政而摄政。

但是因为在周武王的弟弟中,管叔的年龄是最大的,之后才是周公,他觉得摄政的人选应该是他,所以他就猜忌周公旦。同时周公制定周礼礼制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损害了诸侯的势力和利益。故而周公不仅受到管叔的不满,而且还招来其他弟弟们的不满。

而与此同时,曾受分封的纣王之子武庚虽然得到分封,但他还是不满足,甚至他一直都想恢复商朝,如此的话,他就一直不想顺服于周朝。这时他见摄政的周公受到他兄弟们的猜忌和不满,于是他就开始联合管叔、蔡叔、霍叔三监,同时又联合商朝旧地东夷的几个方国反叛西周。

武庚和三监的叛乱对周朝影响很大,而既然武庚和三监作乱,那周王朝也就不能束手待毙,既然他们不骄横不满,那是必须要出兵征讨的,一再的谦让、容忍是不行的。

所以周公旦就以周成王的名义东征,结果周公旦很快平定三监之乱,武庚、管叔被杀,蔡叔被流放,霍叔被废为庶人。

三监之乱对周朝曾构成严重的威胁,不过周朝在周公旦平定三监之乱后,也基本上彻底消灭了商朝的残余力量,从而得以扩大领土和巩固周朝的管理统治。

周公辅佐周成王时期,平定三监之乱。在三监作乱的时候,周成王年幼,由周公旦代行王事摄政。就如易经谦卦上六中的,周成王是谦卦的上六,虽然为周天子、地位高,但却因年幼而实力不大,不过还好的就是他有周公这个“劳谦君子”的辅佐,从而出兵征讨三监作乱(征讨“邑国”、)而成功,这正如谦卦上六中的“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周易》「谦」卦六二:鸣谦,贞吉。详解

#头号周刊#

六二:鸣谦,贞吉。

《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评注)六二爻辞:

鸣:鸟声也。——《说文》

鸣谦:谦虚的名声。

从卦象来看,六二阴居阴位,柔而中正,象征谦德守于心,谦名必扬于外。

贞吉:坚守此道就可吉祥。

爻辞大意:谦德守于心,谦名必扬于外,如此坚守可获吉祥。

(评注)六二《小象》:

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中,内心。心得,领悟。鸣谦贞吉,需要内心领悟才可以。

六二小结:如此浮躁的时代里,能在现实生活中能真正做到的六二“鸣谦”的寥寥无几,大家都希望扬功于外,然后升职加薪,其实那也没错的,因为它跟【谦】卦的目标不同,【谦】卦的目标是“君子有终”,而不是升职加薪,【谦】卦本来就是给那些希望能得善终的人所准备的。

《周易》「谦」卦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详解

#头号周刊#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象》曰: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评注)上六爻辞:

鸣:鸟声也。——《说文》

鸣谦:谦虚的名声。

从卦象上看,“上六”与“九三”相应,“上六”为谦虚的名声,“九三”为有功劳却谦恭不自满,他们合在一起,就是形容“上六”功劳满满却谦恭不自满的名声传遍天下。

利:……会有收益。

用:可施行也。——《说文》

行:行动、做事。

师:指【师】卦。【师】卦指领导众人。

利用行师:用来领导众人会有收益。

征:正行也。——《说文》。形容堂堂正正地做事。

邑国 :古代大夫、诸侯的封地。此处用来形容自己的势力范围、自己的团队。

征邑国:形容堂堂正正地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自己的团队。

上六的“鸣谦”是建立在九三的“劳谦”的基础之上的,九三“劳谦君子”,所以万民心服,所以可以领导万民,来建立自己的团队。

爻辞大意:上六“劳谦”的名声在外,万民心服,可利用它领导众人,建立自己的团队。

(评注)《小象》说:

鸣谦,志未得也:上六名声太响与【谦】道不服,(想低调却不能),所以是“志未得也”。

可用行师,征邑国也:上六虽然因为名声太响“志未得”,却可以利用这个名声领导众人,建立自己的团队。

上六小结:任何东西都是“物极必反”的,【谦】道也不例外,可是世间万物又皆有用处,区别只在于用的位置是否合适,时机是否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