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公鸡每天都能准时打鸣?难道它会算时间?有用的知识增加了
俗话说:“雄鸡一唱天下白”,公鸡穿透力极强的鸣叫声总是伴着红日缓缓升起。
古时候人们没有时钟,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鸡鸣声可以说是当时人们的一种天然“闹钟”了。
只要不碰上“周扒皮”,公鸡在“报时”这方面还算恪尽职守。令人好奇的是,为什么公鸡每天都能准时打鸣?难道它会算时间,每天鸣叫给人类当“闹钟”?
科学家通过种种测试,发现了公鸡打鸣背后的“秘密”。
公鸡为什么打鸣?人类饲养的家鸡祖先是原鸡,属于鸡形目鸟类,它们的领域意识极强,有固定的社会层次结构。科学家研究发现,公鸡其实并不是为了天亮打鸣,而是另有原因:
宣示主权鸡类与猕猴一样有着严格的“社会身份等级”,鸣叫意味着标记领地和向其它雄性展示其领导地位,提醒其它公鸡不要妄想挑战它至高无上的地位,更不要去打它家眷的主意。
与雄激素有关研究表明,公鸡打鸣与其体内雄激素的水平密切相关,并且雄激素水平越高,鸣叫声就越宏亮。
之所以阉鸡和母鸡不会打鸣,是因为它们体内缺乏雄激素。
如果将雄激素注入母鸡体内,母鸡也会像公鸡那样鸣叫。而生活中有的人发现母鸡从没被注入过雄激素也会打鸣,甚是蹊跷。
其实这是母鸡体内发育出现了缺陷,正常情况下母鸡只有左侧的卵巢输卵管发育,右侧保持着未分化的状态。
而如果母鸡左侧的卵巢发生了故障,右侧那个未分化的卵巢就会发育成睾丸,并且产生雄激素。
如此一来,母鸡变“公鸡”,在雄激素的催促下,就会出现“母鸡司晨”这一现象了。
公鸡每天准时打鸣,难道它会算时间?天亮了,公鸡打鸣了。公鸡每天都能准时打鸣,莫非它真的能知晓时间,知道何时打鸣?是其体内存在有“生物钟”,还是受到外在光线的刺激呢?
日本科学家将40只公鸡分成两组,第一组公鸡置于12小时日光照射和12小时黑暗的环境中,与日出、日落时间相匹配;第二组则是24小时都处于黑暗的环境中。
结果表明,第一组公鸡都是在亮灯前两小时(太阳快升起时)打鸣;第二组刚开始还能按规律在天亮前打鸣,后来随着黑暗时间越来越久,打鸣的频率也逐渐变得紊乱了。
由此可见,公鸡打鸣是由内在的生物钟控制,而外界的光线或声音的刺激会影响打鸣行为。
那么,公鸡内在的“生物钟”又是什么呢?科学家发现,鸡的大脑里有一个小小的区域叫做松果体,可以分泌出一个称为褪黑素的物质。
松果体受光线控制,只有在黑暗中才会分泌褪黑素,一旦受到光线刺激,褪黑素的分泌就会受到抑制。因此,天一亮,公鸡就不由自主地打鸣了。
还有一种解释,是从鸡的进化角度来说,人类还没开始养鸡的时候,它们都生活在野外,那时候公鸡通过打鸣的方式呼唤母鸡来交配。
然而,宏亮的鸣叫声能吸引母鸡前来,同时也会引来天敌,为了不被吃掉,公鸡只好在难以被其它生物觉察的时候打鸣了,例如光线昏暗的黎明时分或黄昏。
而清晨人们大多还在睡梦中,周围都很安静,有点声响都会更引人注意,也难免会被公鸡的打鸣声吵醒。
曾经有学者推测,如果在公鸡头部测量,其打鸣声的声压级直逼130分贝,简直堪比飞机的发动机。
延伸阅读:公鸡打鸣有先后顺序细心的小伙伴或许会发现,一窝鸡里,总是有一只公鸡先打鸣,随后其余公鸡一呼百应。
日本名古屋大学的研究人员调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公鸡打鸣也讲究辈分、地位尊卑的,它们会按照自己社会地位的高低为顺序进行打鸣。
研究人员测试四组公鸡,每组随机放入,数量不少于四只,测试半个月后发现它们的打鸣顺序从未发生过任何变化。但当研究人员将公鸡隔离开来单独饲养时,它们的打鸣顺序就消失了。
更加有趣的是,当研究人员将“鸡老大”除掉后,第二天鸡窝里的老二会即刻接手。
可见,鸡类中确实存在有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涨知识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