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起名

正月里剪头发死舅舅是真的吗(正月里剪头发)

正月里剪头发死舅舅是真的吗(正月里剪头发)

“正月剃头”为啥“死舅舅”?“国学小常识”里说得是错的!

出了正月,很多人要做的第一件事,可能就是赶紧去剪个头——毕竟很多地方有“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传说。从科学的角度讲,这当然是一种迷信——若真有这样一种谋杀舅舅的犯罪手法,警察同志也很容易锁定“犯罪嫌疑人”。

不过,某些“辟谣”的材料也没靠谱到哪里去。好多材料信誓旦旦地说:这句俗语传错了,它在清朝的原文本来不是“死舅”,而是“思旧”——“不剃头”是思念旧明,来自清朝百姓对剃发令的反抗。这种说法,说的人很多,可证据其实只举出过一条,那就是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修的《掖县志》。

民国二十四年《四续掖县志》书影(右),见成文出版社《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区·第六十号》(左)

这种说法,虽然证据少,但是很能跑。不少媒体抄来抄去,几乎把它抄成了一个“国学小常识”。

可我们要是仔细推敲一下,又会觉得它非常奇怪——如果我们把“死舅”还原回“思旧”,这句话的“原始”版本就应该是“正月不剃头,剃头思旧旧”。“思旧旧”这个说法,实在是有点过于“卖萌”了。更重要的是,“思旧旧”把意思给弄反了!遵令剃头反而算“思旧旧”,结论却是不要剃头。编出这个说法来的人,是不是自己把自己也给绕晕了?

其实,晕的不是古人,而是人云亦云的人。只要顺手查一下清朝的《掖县志》,我们就会看到,在清朝前、中期的山东掖县,这项的风俗似乎连影子都没有。

清乾隆二十三年《掖县志》同一段落书影。见成文出版社《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区·第三七六号》。

那是不是清朝人怕这条风俗暗示“反清复明”,有也不敢写呢?才不是呢。其实,就在“文字狱”最盛的清中期,就存在着多条关于“剃头伤舅舅”的记载。只不过,“剃头伤舅舅”的时间不在正月,而在五月。

有个清朝康熙年间比较活跃的文学家叫孔尚任,他写过一本名剧叫《桃花扇》。您可能听过有句话叫“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其实就来自《桃花扇》。

这位孔大文豪还写过一本专门讲解当时风俗的书,叫《节序同风录》。书里讲,五月五日端午节:“不剃头,恐妨舅。”这里的“妨”,就是因触犯禁忌而伤害到什么人。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节序同风录》书影。

《节序同风录》大致写于康熙时代,在这本书里“不剃头”的要求仅限端午节一天。过了几十年,到了乾隆时代,情况又变了。当时有个人叫潘荣陛。他写了一本介绍北京民俗的书叫《帝京岁时纪胜》。在这本里,整个五月都要“杜绝剃头,保护舅舅”了。

《续修四库全书》本《帝京岁时纪胜》书影。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奇怪。古人为什么要避免在端午节前后剃头呢?其实,五月五日在古人眼里是个“阳极而阴生”的危险日期。古人最早设立端午节,目的才不是纪念屈原(屈原死后八百年,才第一次有一本叫《续齐谐记》的小说称屈原死于五月五日,把屈原和当时已存在几百年之久的端午节联系起来),而是为了辟邪消灾,对抗那种“阳极阴生”的“威胁”。

五月五日很“危险”,有关这一天的忌讳,从先秦到近代,一直特别多。有些忌讳会与押韵有关。比如说,在端午节正式形成的东汉时期,有一个叫应劭的人编了本书叫《风俗通》。其中有一句说:“五月盖屋,令人头秃。”“屋”“秃”在上古语音中同属“屋部”,这句顺口溜用古音读也是押韵的。

明嘉靖十年锡山安国桂坡馆刊本《初学记》书影。

从这个意义上说,清代端午节“不剃头,恐妨舅”,或许也是与“五月盖屋,令人头秃”同类的押韵型忌讳。

但是问题来了,这个风俗是农历五月的啊,怎么又会挪到农历正月里呢?其实,民俗这个东西,本身就很容易发生迁移和变化。剃头禁忌改变时间,倒也没啥不可能的——很多地方本来就有“正月不动刀剪”的习俗,也许就是因为这一点,才把剃头禁忌合并进来了吧。

作者 | 清洁工 南开大学博士生

审核 | 刘云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

\"正月理发死舅舅\"到底怎么来的?真的跟舅舅有关?终于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正月是新年初始,人们都会把它当作是来年好运的开始,所以有不少“禁忌”。

比如,很多人都听说过“正月里不能理发”,否则就会死舅舅……

是不是很可怕?

俗话说,娘亲舅大。外甥怎么能在新春佳节“诅咒”舅舅呢?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遵循这一说法。

可是,为啥正月里剪头会死舅舅?下面就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原来,“正月不能理发”是为了“思旧”。

早在满清入关时,为了平四周守中原,要求汉民把头四周剃干净中间留一辫子,引起汉民的不满。

于是,有人以“正月里不能理发”来表达对前朝的思念,实为“思旧”,为了掩人耳目,讹传为“死舅”,于是流传至今。

而更古一点的《帝京岁时纪胜》则说,当时北京:“五月多不剃头,恐妨舅氏”。时间大是不同,措辞也是“妨舅”。

另外,头发、胡须、指甲都是随人身生长的“配件”,古人关于它们产生的想象特别多,大多数都找不到具体的源头了。

比如,有些夫妻成亲时,各取二人头发,合而做结,也就是所谓的“结发”;或者以某人头发、指甲为媒介施以诅咒……这些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这么看来,“正月不能理发”和舅舅根本没什么关系。但既然已经成为深入人心的习俗,我们虽然不必信为法条,有时却也不得不为了家庭和睦而有所变通,免得闹出“家庭纠纷”。

本文审稿:邵林,古代民俗文学科普作者

正月能理发吗 正月剪头发有什么讲究

正月能理发吗?正月剪头发有什么讲究?正月有不能剪头发的传说,具体不理发的由来可能还有很多人不清楚,可以来看看本站提供的小常识里详细介绍。

正月能理发吗

民间说法不能。

旧时民俗禁忌甚多,“正月里不许剃头”即为一例。夏历第一个月里,任凭男孩毛发疯长,却丝毫不能侵犯,否则对舅舅不利。“正月里剃头,死舅舅。”多吓人的一份责任,舅舅的安危全系于外甥的头顶之物。直至夏历二月初二,男孩才有了剃头的自由。

正月不剃头的由来

民间有“正月不剃头,剃头死己舅”的俗谣,至今在某些地区仍有不少人迷信此说法。腊月里有舅舅的男子都把头发理得短短的,整个正月不得理发。

实际上,正月不剃头决不是为了娘舅的安危。这一习俗来源于清朝初年的“剃发令”。

清朝是满族人建立的。满人的发式是从额角两端引一条直线,直线外的头发全部剃去,仅留颅顶发,编成辫子,垂在脑后。清军入关后,采纳淄川人孙之獬的建议,连下“剃发令”,要求“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命令汉族人一律剃发,并把剃发作为归顺清朝的一个标志。

一向信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损伤、妄动的汉族人进行了坚决抵抗,但脖子究竟硬不过钢刀,汉族人为了项上头颅被迫剃发,然而反抗并没有停止,正月不剃头即是反抗形式之一。

正月不剃头,原意是“思旧”。正月为一年之始,一个月不剃头是缅怀过去。后来,随着满汉民族矛盾的逐渐减弱,剃头逐渐成为习惯。

这样,正月不剃头的“思旧”,便由谐音讹传为“死舅”了。当然了,现代社会是科学社会,这个禁忌其实是不存在的,更不要说“死舅舅”这个玄乎的说法。但是中国人对“死”非常忌讳,所以不少地方正月里确实有说法让不要剃头。

正月能理发吗?很多人对此有这疑问,一般来说正月不建议理发,这种说法是有缘由的,下面我们来看看。

正月剪头发有什么讲究吗

有这样一种说法说“正月里剃头会死舅舅”,这两件事听起来完全是两件毫不相干的事情,到底是怎样联系流传下来的呢,而且一直让老人深信不疑,让孩子不敢违背。

其实,头发和健康并非毫无关系。中国古人早就指出,诊察发爪可以断重病、决生死。经过20余年的研究,现代科技人员证明,头发分析真的可以诊u>虾驮けu>疾病,这主要得益于计算机模式识别技术的创造性开发和大量的科学实践。(跟舅舅绝对没关系!)

利用头发微量元素谱诊断疾病的方法主要有4类。据科学文献①记述,有18项研究报告表明,头发微量元素谱可将癌症病人与健康人正确区分开来,为临床癌症诊断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基础,也为利用头发样本代替血液样本作人群癌症筛查提供了理论依据;11项研究结果表明,借助头发微量元素谱,可相当准确地判别待测样本的健康属性,可以诊断和预报疾病,可以筛选高危人群,对心脑血管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9项研究结果证明,测量头发元素,建立判别方法,可以从待检样品准确诊断尘肺患者和找出尘肺高危人群,并可提早3~5年对尘肺的发生作出预报。实践表明,头发检测是疑难病筛查的一种简便、经济、实用、有效的新方法。

为何都说“正月剃头死舅舅”?真相其实是……

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正月不能剪头发”的民间习俗,许多小伙伴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头发长长了我到底能不能在正月剪?

流传最广的说法就是“正月理发死舅舅”,真相是怎么样的?

很小的时候,孩子们多数都会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它的结构一般是酱紫的:

一个小孩不听话正月里非要剪头发结果他舅舅死了!

有多少宝宝被这一故事吓得不轻,为了自己亲爱的舅舅,决定坚决不在正月里剪头发!

真有几个胆儿肥的,非要正月里剪头发,万一碰上了亲娘舅,这可咋整?

现如今,很多人都处在“爱美”和“爱舅舅”之间难以抉择,既然如此,小编就本着一(闲)心(聊)科(调)普(侃)的态度跟大伙聊一聊关于“正月的头发和舅舅”那些事儿……

“正月不剪头”,到底啥来头?

话得从清军入关时说起,大清皇帝为了实行\"削平四周,留守中原\"的治国主张,决定推行一种奇怪的发式:将头发从前部到脑顶剃去,再将四周的发际全部剃光,只留下中间集中的一块和一个长长的大辫子。

大概就是下图这样

为了一统江山,尤其是统治思想,这种发型要在汉人间大肆推行。推行的媒介便是剃头匠,清政府把全国的剃头匠召集起来,每人发给一个挂有圣旨的\"吊投旗杆\"。随后,这些剃头匠便走街串巷,恩威并施地把人们的头发一一拿下。

然而这条律令在最开始实施得并不利索,毕竟,《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汉人成年之后便不会剃发,男女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顶。

插播一句:许多古装剧里男子半披半束的形式其实是错误的,只是为了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

所以,剃发令遭到了汉族人民的强烈反抗。汉族志士为了不剃发,当时的精神状态基本都是酱婶儿的:

当时清朝打出的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汉人的一系列反抗彻底激怒了满清统治者,怒火中烧的满清政权开始采取屠城的方式来强制推行剃发令——顺治皇帝随便找点茬儿,一声令下,就接连出现了“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等悲剧,汉人头上的标志连同热血随即乘鹤西去。

于是,早前许多汉人还大呼“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人”。但脖子毕竟硬不过钢刀,最后多数汉人还是为了项上头颅被迫剃了发。

然而,反抗并没有停止,正月不剃头即是一种反抗形式。

1644年至1650年(顺治元年~七年)间,意大利人卫匡国写下《鞑靼战纪》,记录了中国南方军民为保卫头发而战的情况(大意翻译):

“士兵和老百姓都拿起了武器,为保卫他们的头发拼死斗争,比为皇帝和国家战斗得更英勇,不但把鞑靼人赶出了他们的城市,还把他们打到钱塘江,杀死了很多鞑靼人。”

实际上,如果他们追赶过去,也许会收复省城和其他城镇,但他们没有继续发展胜利,只满足于保住了自己的头发。为剃头不惜掉头,这是意大利人很难理解的。

但是历史的车轮总是在前进并且无法阻挡。在大清国的高压下,以及逐渐安定的盛世之治,剃发政策得以正常实施。一些文人士大夫也不再高喊“头可断发不可剃”,而是以“正月不剃头”来表达对前朝的思念,实为“思旧”,为了掩人耳目,讹传为“死舅”。

正月里不剪头,有没有依据?

正月剪不剪头和舅舅的健康其实并没有什么关系。大多数舅舅也不会这么较真,如果非不让你剪,你就乖乖做个听话的好外甥宝宝吧~

那么,这个根深蒂固的老说法,是否就要被全盘否定、让人就此在正月放开了“剪戒”呢?

咱们先来看《黄帝内经》里“四气调神大论”中“春三月”的一段话:

“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这个古老的说法,可能也使古代的人们对正月里剃头比较忌讳。

有网友解释说:具体到理发上就是,春天的这三个月,应该让头发自由生长,而不该剪断;应该让头发松散地披在肩上,而不该扎得太紧。违反这个规则,就会伤到肺。

好嘛,原来剪头发还会伤肺?

人家《黄帝内经》的原文明明是“逆之则伤肝”,哪有肺什么事儿?

实际上,正解应该如此:

到了正月,天地间的阳气逐渐上升,所有万物都开始向外散发生长,根据“天人合一”理念,人也要顺应自然,早睡早起,穿着宽松的衣服,把头发解开,让它披散在肩上,要让头发自由地生长,而不应该剪断头发;也不能把头发扎得紧紧的,如此就会阻塞人的生发之气,也就约束了人体生机的勃发。

不但如此,为了人能够充分得到这种“生发之气”,还鼓励人们都出去踏春(这就是自古沿袭到今天“春游”的来历),当我们人体置于大地上一片绿芽初生的勃勃生机之中时,我们与天地合而为一,自然界的巨大能量就能灌输到我们人体之内。

春天五行为木,木对应人体的肝胆与筋脉,还主我们的情志。春天正是我们养肝护肝的最佳时间,也是我们舒展调整自己的情绪的最佳阶段。

所以综上所述,原来正月留长头发和医理、健康都有些许关系~

编辑:范菁

为何都说“正月剃头死舅舅”?真相其实是……

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正月不能剪头发”的民间习俗,许多小伙伴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头发长长了我到底能不能在正月剪?

流传最广的说法就是“正月理发死舅舅”,真相是怎么样的?

很小的时候,孩子们多数都会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它的结构一般是酱紫的:

一个小孩不听话正月里非要剪头发结果他舅舅死了!

有多少宝宝被这一故事吓得不轻,为了自己亲爱的舅舅,决定坚决不在正月里剪头发!

真有几个胆儿肥的,非要正月里剪头发,万一碰上了亲娘舅,这可咋整?

现如今,很多人都处在“爱美”和“爱舅舅”之间难以抉择,既然如此,小编就本着一(闲)心(聊)科(调)普(侃)的态度跟大伙聊一聊关于“正月的头发和舅舅”那些事儿……

“正月不剪头”,到底啥来头?

话得从清军入关时说起,大清皇帝为了实行\"削平四周,留守中原\"的治国主张,决定推行一种奇怪的发式:将头发从前部到脑顶剃去,再将四周的发际全部剃光,只留下中间集中的一块和一个长长的大辫子。

大概就是下图这样

为了一统江山,尤其是统治思想,这种发型要在汉人间大肆推行。推行的媒介便是剃头匠,清政府把全国的剃头匠召集起来,每人发给一个挂有圣旨的\"吊投旗杆\"。随后,这些剃头匠便走街串巷,恩威并施地把人们的头发一一拿下。

然而这条律令在最开始实施得并不利索,毕竟,《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汉人成年之后便不会剃发,男女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顶。

插播一句:许多古装剧里男子半披半束的形式其实是错误的,只是为了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

所以,剃发令遭到了汉族人民的强烈反抗。汉族志士为了不剃发,当时的精神状态基本都是酱婶儿的:

当时清朝打出的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汉人的一系列反抗彻底激怒了满清统治者,怒火中烧的满清政权开始采取屠城的方式来强制推行剃发令——顺治皇帝随便找点茬儿,一声令下,就接连出现了“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等悲剧,汉人头上的标志连同热血随即乘鹤西去。

于是,早前许多汉人还大呼“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人”。但脖子毕竟硬不过钢刀,最后多数汉人还是为了项上头颅被迫剃了发。

然而,反抗并没有停止,正月不剃头即是一种反抗形式。

1644年至1650年(顺治元年~七年)间,意大利人卫匡国写下《鞑靼战纪》,记录了中国南方军民为保卫头发而战的情况(大意翻译):

“士兵和老百姓都拿起了武器,为保卫他们的头发拼死斗争,比为皇帝和国家战斗得更英勇,不但把鞑靼人赶出了他们的城市,还把他们打到钱塘江,杀死了很多鞑靼人。”

实际上,如果他们追赶过去,也许会收复省城和其他城镇,但他们没有继续发展胜利,只满足于保住了自己的头发。为剃头不惜掉头,这是意大利人很难理解的。

但是历史的车轮总是在前进并且无法阻挡。在大清国的高压下,以及逐渐安定的盛世之治,剃发政策得以正常实施。一些文人士大夫也不再高喊“头可断发不可剃”,而是以“正月不剃头”来表达对前朝的思念,实为“思旧”,为了掩人耳目,讹传为“死舅”。

正月里不剪头,有没有依据?

正月剪不剪头和舅舅的健康其实并没有什么关系。大多数舅舅也不会这么较真,如果非不让你剪,你就乖乖做个听话的好外甥宝宝吧~

那么,这个根深蒂固的老说法,是否就要被全盘否定、让人就此在正月放开了“剪戒”呢?

咱们先来看《黄帝内经》里“四气调神大论”中“春三月”的一段话:

“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这个古老的说法,可能也使古代的人们对正月里剃头比较忌讳。

有网友解释说:具体到理发上就是,春天的这三个月,应该让头发自由生长,而不该剪断;应该让头发松散地披在肩上,而不该扎得太紧。违反这个规则,就会伤到肺。

好嘛,原来剪头发还会伤肺?

人家《黄帝内经》的原文明明是“逆之则伤肝”,哪有肺什么事儿?

实际上,正解应该如此:

到了正月,天地间的阳气逐渐上升,所有万物都开始向外散发生长,根据“天人合一”理念,人也要顺应自然,早睡早起,穿着宽松的衣服,把头发解开,让它披散在肩上,要让头发自由地生长,而不应该剪断头发;也不能把头发扎得紧紧的,如此就会阻塞人的生发之气,也就约束了人体生机的勃发。

不但如此,为了人能够充分得到这种“生发之气”,还鼓励人们都出去踏春(这就是自古沿袭到今天“春游”的来历),当我们人体置于大地上一片绿芽初生的勃勃生机之中时,我们与天地合而为一,自然界的巨大能量就能灌输到我们人体之内。

春天五行为木,木对应人体的肝胆与筋脉,还主我们的情志。春天正是我们养肝护肝的最佳时间,也是我们舒展调整自己的情绪的最佳阶段。

所以综上所述,原来正月留长头发和医理、健康都有些许关系~

编辑:范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