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话中的“二大爷”到底指的是谁?
常听北京口音的人说“去你二大爷的”。
有人不理解,为什么骂人要说“二大爷”?就不能是“三大爷”、“四大爷”、“五大爷”吗?
——不能!绝对不能!
“二大爷”与关公没有一点关系,是地地道道的东北话,出自古渤海国地区(相当于现在的辽宁),来源于萨满教中的黄仙,黄仙俗称“黄二大爷”。只有山海关以内的人(包括满蒙后裔)敢骂“二大爷”,特别是京津一带凡是带“二”字的均不是好词儿;而在山海关以内,“二”字绝对是尊称,比如“二哥”、“二爷”,到了现在都是尊称。
说起“二大爷”被京津坏了词儿,要从黄仙说起,黄仙也就是“黄二大爷”有一种防御武器,俗称“放臭屁”。当黄二大爷受到攻击或者危险时,放出臭屁,轻者使人迷糊,重者使人患上癔病、精神错乱。萨满教认为:中了黄二大爷招儿的人只有两种方法医治,一是去黄仙庙向黄二大爷请罪。黄仙庙以前很多,后期几乎没有了,但是在东北的一些喇嘛庙和道观里供有黄仙;二是请早年从山东来的胡仙(胡三太爷、胡三太奶等)帮助解除病症。
清朝入关以后,重视信奉藏传佛教,满蒙后裔很少供奉萨满神仙了,所以一些中了黄二大爷招儿的人很难得到医治,所以从产生了怨恨心理,但是还不敢公开骂黄二大爷,就以“二大爷”为骂人话。
而关外大部分地区以前都是契丹辽国,国崇黄仙,所以有着“二大爷”尊称的传统,并且延续至今。
父亲的哥哥北方人称之为大爷,南方人称之为大伯,哪个更准确
大伯这个词是对父亲哥哥的称呼,相信全国人民都熟悉而无异议。可是,如果我说,大爷这个词也是对父亲哥哥的称呼,很多南方人可能就会有异议了。他们回问,大爷怎么就是父亲的哥哥,难道不是爷爷的哥哥吗?
其实啊!将父亲的哥哥称为大爷,是华北和东北地区的称呼专利,比如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东北等地。不过,大爷这个词,同样是对爷爷的兄长的称呼。只不过在称呼爷爷兄长的时候,声调要往上扬,属于阳平,汉语拼音为dà yé,而称呼父亲的哥哥时,声调属于轻声,汉语拼音为dà ye。这样的发音对于北方人来说,是与生俱来的,但对于南方人来说就难分辨了。搞不好会把这两个发音搞颠倒了。因此,南方人是无法理解北方人的这种称呼的。
那么,北方人称呼父亲的哥哥为大爷,有没有什么文献出处呢?爷这个字最初是对父亲的称呼,大约在东汉以后,兴起,并在南北朝时期取代了“父”类称谓。“爷”字大约出现在三国时期,繁体字是“爺”,最初写作“耶”。清梁章钜撰《亲属记》说:“古人呼父为耶,只用耶字,不用爷字。”司马光《书仪》卷一也说:“古人谓父为阿耶。”如《木兰辞》:“军书十二卷,卷卷有耶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这里的爷就是父亲。
从以上文献中,我们得知,在古代,中国人曾经把父亲称为爷。今天的北方人也把父子之间的关系称为爷儿俩,在云贵川地区把父子关系称为两爷子。四五十年前,我们云南镇雄方言就把父亲称作耶。这都是古代遗留下来的称谓。也就是说,爷是古代对父亲的称呼,而到现在,北方人把父亲的哥哥称为大爷,也是古代称呼的保留,也就是比父亲还大的意思。
不过,由于南方人普通话发音不准的问题,当他们来到华北、东北时,有北方朋友介绍说,这是我大爷,南方人还以为这是朋友爷爷的哥哥,殊不知,这是朋友的大伯。这个问题西北人就分得清,他们把爷爷的哥哥称为大爷爷,南方人一听就知道是谁。因为父亲在古代称为爷,爷爷就是父亲上面的父亲,大爷爷,就是比爷爷还大。如果把爷爷的哥哥称作大爷,极容易和父亲的哥哥混淆。因此,我认为,把父亲的哥哥称大伯比称为大爷更准确、更让人一目了然。如果要把父亲的哥哥称为大爷,爷爷的哥哥最好称为大爷爷,这样更容易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