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乐”?什么是“苦”?
远离烦恼痛苦,追求幸福快乐,是我们每个人的奋斗目标。佛教化众生,也是为了帮助大家离苦得乐,那么到底什么是苦?什么又是乐呢?佛教中讲,一念觉悟就是乐,一念不觉就是苦。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确实不是那么容易的,我们今天就好好聊聊这个话题。
对于我们平常人来说,什么是乐呢?什么是苦呢?我们先看几岁的小孩子,给他一盆凉水或者一堆沙子让他玩,他就觉得很快乐,很开心。如果大人不让他玩,他就会很痛苦,就会哭闹,在他的心里,那堆沙子和水就是他最需要的,最能带给他幸福快乐的东西。
等到了成年人后,给多少水和沙子也不会快乐了,最能让他们快乐的是什么?——房子和车子(当然这仅仅是指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其他时代、国家另论,对于非洲同胞来说,那可能就是大米和粮食了)。没有房子、车子,就会烦恼痛苦。
还有人说了,不止这些,玩游戏也可以快乐,喝酒唱歌也可以快乐,找美女聊天也可以快乐,对于三天没吃上饭的乞丐来说,给几个馒头就能快乐,但大家发现没有?无论是小孩玩的沙子,还是大人喜欢的房子车子,还是你玩的游戏等等,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无常,都只是暂时的。
小时候觉得沙子很好玩,大了就觉得一点意思没有;饿的时候,觉得吃顿饱饭很快乐,但吃饱了就再也找不到快乐了;没房子的时候,觉得有房子快乐,租房子痛苦,但等你有了房子后,唯一带来的快乐,也只是从没房子人那里找来的些许优越感;喝酒的时候快乐,玩游戏的时候快乐,但等你喝完了,玩完了,剩下的却是无尽的烦恼和空虚。所以说,这些都不是真正的乐,也不是真正的苦。
那什么是真乐?什么是真苦?佛告诉我们,一念觉悟就是真乐;一念迷惑就是真苦。这个大家可以仔细感悟,我们为什么烦恼痛苦?一般都是因为遇到了烦心的事,想不开的事,心里纠结,忧郁,这就是一念迷惑。但是突然有一天我们想开了,想通了,豁然大悟的感觉,心结没有了,那我们就会很开心,很喜悦,这种体验,我相信大家都经历过。事情还是那件事情,并没有改变,但是因为我们的幡然醒悟,痛苦变成了快乐。
当然,大家可别误会这是所谓的自我安慰,阿Q精神,纯属两码事。小时候你会因为抢一堆沙子玩和小朋友打架,等你长大成人了,你还会跟小孩抢沙子玩吗?当然不会了呀,这就是因为你比小时候觉悟了,给你玩都不要,还抢什么抢。
一般读书人都很羡慕颜回之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为什么这么乐?为什么不为房子、吃饭而烦恼痛苦?那是因为他得的是真乐,在真乐面前,吃饭、房子那些假苦,根本就不值一提。
那颜回得的是什么真乐呢?就是佛说的“一念觉悟”。每天都有新的觉悟,每天都进步一点点,这就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在佛教中讲,这叫法喜充满。这种快乐,用言语表达不出来,但是别人却能够看得出来,因为这种快乐和喜悦,是发自内心的,发自本性的,没有任何污染的快乐,人们只要靠近他,就能被这种喜悦和快乐所感染,现在人叫做磁场。
《菜根谭》上说:“乐中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这句话说的真好,暗合道妙,什么样的人才能从苦中得乐?那就只有觉悟的人才能做到,只有觉悟的人才能明白什么是真乐,什么是假乐。
最后,还是愿大家不要再执着于物质名利的得失,不要再因名利得失而产生无谓的烦恼和痛苦,把心收回来,好好观照一下,看看到底什么才是自己最需要的,什么才是真正能给自己带来幸福快乐的。
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萃之二十六:乐此不疲
作者按:
洛阳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都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大运河中心”“丝路的东方起点”四张靓丽的名片。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洛阳,历史事件和名人文化活动很多,因此蕴藉于河洛文化中的成语典故俯拾皆是。这里撷取100个与洛阳相关的成语典故予以介绍。今天推出之二十六:乐此不疲
乐此不疲
“乐此不疲”是指因为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也说“乐此不倦”。成语出自《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帝曰:‘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说到“乐此不疲”这个成语,就得说说光武帝刘秀这个人。
西汉末年,农民起义爆发,天下大乱。刘秀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战,壮大了自己的力量,于公元25年,在群臣的拥戴下称帝,定都洛阳,年号建武,是为光武帝。随后,刘秀派兵镇压赤眉军,削平了各地势力,终于在公元36年完成统一大业,恢复汉室统治。
一个新王朝的建立,面临着连年战争留下来的烂摊子,许多法律、法令、规章制度也需要重新修改和拟定。刘秀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振兴和建设东汉王朝的工作中,每天天刚亮就上朝理事,日影西斜才退朝而归。皇太子刘庄不禁为他的健康担忧起来,总想找机会劝说父皇注意身体。
一天深夜,太子刘庄见御书房还亮着灯光,就知道父皇还在研究国事,他隐约听到父皇连续干咳,忍不住走到御书房,对父皇劝道:“父皇,您有大禹、商汤、周文王的英明,却没有黄帝修身养性之福。请求父皇爱惜身体,劳逸结合,切不可劳累过度。”刘秀见太子这样关心自己,也非常高兴,他请太子坐下,笑着对太子说:“孔子说过,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父自己以处理朝政为乐趣,怎么会感到疲倦呢?也正是因为我这样勤于朝政,才能明察时务,不犯什么大错啊!”这就是“乐此不疲”这句成语的出处。
让刘秀“乐此不疲”的是哪些事情呢?刘秀在位期间做得最多的就是让国家稳定,让老百姓休养生息,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他下诏恢复了西汉时期三十税一的旧制,减轻了老百姓的赋税。刘秀鼓励百姓垦荒,发展屯田,还采取安置流民、赈济贫民、兴修水利等一系列措施,使生产得到了很大恢复,也使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刘秀关心百姓疾苦,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命令。为了巩固国家政权,刘秀还裁并了四百多个县,精简了官吏,在地方上废除了掌握军权的都尉。
光武帝刘秀“乐此不疲”地做着兴国利民的各项大事,经过几十年的经营,东汉经济、科技、文化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历史上称之为“光武中兴”。
在他统治期间,东汉的农业、手工业都得到了大大发展。铁制农具的改进,牛耕的普及,水利工程的广泛修建,使生产技术大大提高;冶铁技术的改进,使铁的产量大为增加;精美的铜器、漆器、丝织品反映出高超的手工业工艺;通都大邑商业繁荣,商人的足迹远至西域和国外。刘秀在位三十三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
刘秀为国计民生尽心尽力,对自己的身后事却要求很低。公元57年,刘秀逝世,享年六十二岁。遗诏说:“我无益于百姓,后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务必俭省。刺史、二千石长吏都不要离开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员或通过驿传邮寄唁函吊唁。”
刘秀为国为民“乐此不疲”,获得了世人敬仰。刘秀死后,其子刘庄继位,葬刘秀于原陵,上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汉光武帝陵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白鹤镇铁谢村。当地亦称“汉陵”,俗称“刘秀坟”。对这位勤政爱民的好皇帝,人们是不会忘记的,他的陵墓已成为河洛大地上的一处著名的风景名胜。
真正聪明的人,都善于为自己“找乐子”!6个秘方,让你快乐起来
唐代诗人韩愈说过:“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内心的快乐,才是人生最珍贵的东西。而大多数快乐不是别人所能给予的,需要我们自己去寻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找乐子”。事实上,真正聪明的人,都善于为自己“找乐子”!以下6个秘方,让你开心快乐起来,真正能悟透的人,人生绝不会活得太累!
1.不嫉有乐。
俗话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人力总有穷尽,人不可能在各个方面都超过所有人,总会有不如人的地方。当发现别人在某些方面胜过自己时,要有为别人鼓掌的胸怀与格局,而不是嫉妒。不嫉妒,你就能享受到别人的快乐,分享到别人的快乐。事实上,心理学家早已经指出,嫉妒是一种病态心理,喜欢嫉妒的人,往往不会快乐。
2.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容易被视为缺少进取心,这其实是一种认知偏差。知足常乐的知足,主要是指在物质生活上要知足,并不是指在事业追求上。快乐开心都是一种感觉,与物质、金钱并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人生在世,该争的要积极争取,分外的名利则不要过于贪婪,否则就容易自寻烦恼。
有的东西得到是快乐,有的东西得不到也是快乐。知足者常乐,不知足者总是挣扎于苦海。不过分苛求自己,不贪求名利、贪得无厌,凡事看得开、想得开,保持内心的坦坦荡荡,让心情舒畅起来,一切都顺其自然,就会很容易为自己“找乐子”。
3.制怒找乐。
学会制怒,是情绪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让你开心快乐的一个妙方。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们在情绪愤怒时,血流、呼吸都会加快,心跳剧烈,整个身体都处于失控状态,不仅难以快乐起来,还会伤害身体健康,难获长寿。学会制怒,做到平稳情绪,稳定精神,才更容易找到乐趣,并真正享受快乐。
4.自得其乐。
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很多现代人都会觉得很累,提起快乐,甚至都有一种陌生感,这样的人生,无疑是失败的。人,要学会自己为自己“找乐子”,也就是自得其乐,比如,培养广泛的兴趣,增加休闲的时间,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以此促进思维、抛却烦恼、增添乐趣,使自己感觉到精神上的享受和生活上的充实。
5.行善为乐。
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在《先后天论》中写道:“唯乐可以养生,欲乐者莫如为善”。指出想要活得快乐,莫过于多行善事。行善为积德之本,也是快乐之源,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和美德,是一种人格的升华。做人,保持善良的本性,宽于待人,乐于助人,为他人和社会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那么,你自己也会感受到一份发自内心的快乐,就像人们常说的: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6.笑口常开。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一笑解千愁”。笑,能激发人体许多与免疫有关的化学物质的分泌,能有效平衡心理。保持笑口常开,是快乐开心的最大秘方之一。反之,总是情绪低落,一副愁容,自然就不容易快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