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生肖

壬午是几点到几点钟的时辰呢(壬午是几点)

壬午是几点到几点钟的时辰呢(壬午是几点)

黄天樹:甲骨占卜學--談談守兆的九種方法

将“书香上海”设为置顶星标

让书香与您常伴

《出土文献研究》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编

中西书局

甲骨占卜學——談談守兆的九種方法*

黄天樹(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

甲骨是占卜的遺物。商王和貴族遇到事情大都要進行占卜。占卜目的是求兆,殷人是通過觀察卜兆來預測吉凶禍福的。

甲骨刻辭是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因此,學者不僅要關注甲骨刻辭,也要關注甲骨形態學和甲骨占卜學。我在《甲骨形態學》一文中建議應該建立甲骨學的一個分支——甲骨形態學。①我也曾建議應該建立甲骨學的另一個分支——甲骨占卜學。②因爲占卜問題比較複雜,過去的研究較爲零碎,並未系統化,現在需要設立一個新的分支來專門研究它。甲骨占卜學是甲骨學的一個分支,是專門研究占卜的一門學問。例如:占卜制度、占卜機構、占卜流程、鑽鑿布局、卜辭與兆序辭的關係、殷周占卜比較研究、竹簡卜辭、無字甲骨等,有了甲骨占卜學這個分支,原先無處安放的一些研究領域都可以納入甲骨占卜學中作專門的研究。甲骨占卜學涉及的環節很多,其中,卜兆是核心,一切都圍繞卜兆轉。要讀懂卜辭,必須要先了解甲骨占卜學。隨著印刷技術的提高,甲骨著録有了高清晰度的彩照,能把鑽鑿、卜兆、齒縫、盾紋等逼真地表現出來,彩照又可以在電腦裏放大觀察,與過去相比,研究甲骨形態學、甲骨占卜學的條件已經大大改善。

甲骨占卜學是甲骨學中一項重要的研究課題。董作賓、陳夢家、李學勤等都對甲骨占卜學作過研究。③綜合上述各家説法,我們認爲,甲骨占卜學主要涉及以下十個内容:一、取材攻治;二、鑽鑿灼兆;三、守兆方法;四、序辭兆辭;五、占卜機構;六、占卜流程;七、占卜術語;八、竹簡卜辭;九、無字甲骨;十、商周占卜。限於篇幅,我們不打算在這篇小文中全面鋪開講甲骨占卜學,只準備選擇其中的“守兆方法”來談談。

目前的研究表明,商人書寫工具是毛筆;書寫材料是竹木簡册。《尚書•多士》記載“惟殷先人有典有册”是可靠的。④俗語説:“乾千年,濕萬年,不乾不濕只半年。”黄河流域屬於不乾不濕的氣候,竹木簡牘,不易保存。甲骨文金文因其所依附的材質堅硬,才得以保存至今。

完整的大版龜甲和胛骨上往往密密麻麻刻滿了幾十條卜辭,其文例或正反相承,或左右相承,或上下相承;其行款或從左至右横行,或從右至左横行,或折行,或斜行,或逆行,或迴行。與簡牘文字的行款相比,甲骨文字的行款顯得十分凌亂。這是爲什麽呢?郭店簡、上博簡、清華簡,其行款都是“下行而左”來書寫的。殷墟出土的記事刻辭的行款也都是“下行而左”的。舉兩個例子來説。第一個例子是小臣牆骨牘(《合集》36481)。骨牘呈長方形,推測其原先的長度與商代一尺的長度差不多,是仿照商代“簡牘”的“牘”而製作的,所以稱爲骨牘。骨牘文例是“下行而左”刻寫的,跟簡牘是一樣的。第二個例子是大司空村刻辭胛骨(《考古》2018年第3期),胛骨上畫有豎的格子,應是受了“簡牘”的“簡”的影響。這兩件東西因爲和占卜無關,是記載事情的刻辭,所以書寫行款與簡牘一樣都是“下行而左”來書寫的。可見,殷墟出土的記事刻辭的行款與簡牘的行款一樣,十分簡單。但是,“非記事刻辭”即甲骨卜辭的書寫行款爲什麽如此複雜多變呢?我想應該跟甲骨占卜學是有密切關係的。卜辭的核心是“兆”。前辭、命辭、占辭、驗辭、兆序辭等都要求像衆星拱月一樣環繞“兆”來刻寫。所謂“守兆”,現在看來,不僅正面的卜辭要刻在相關的卜兆旁,而且反面的卜辭也要刻在相關的鑽鑿旁邊,也就是説正反兩面都必須要同時“守兆”“守鑽鑿”。如果刻在没有鑽鑿的骨扇處的卜辭則通過“干支”等提示語跟骨邊、骨頸互相牽連到一起,從而達到守兆的目的(詳下)。甲骨占卜學要研究的内容很多,在此談談守兆方法。守兆方法有以下九種:1.字小如粟;2.劃綫守兆;3.齒紋盾紋;4.正反相承;5.邊扇對應;6.頸扇對應;7.命序分刻;8.轉刻卜辭;9.塗朱填墨。下面,我們來談談這九種守兆方法。

1.字小如粟李學勤説:

2.劃綫守兆《合集》20709是一塊左背甲,由左第一肋甲和左第一脊甲組成。其上刻有一組對貞卜辭:

“虎”上一字从“丙”聲,讀爲“遇逢”之“逢”。⑥這組對貞卜辭之間畫有一條回環曲折的界劃綫,這界劃綫的功用就是守兆,即標明兆序辭“一二三四五”是屬於“庚辰卜焚从柚逢虎”這條卜辭的。《合集》6057正反(《菁華》1—2)是一塊右胛骨,其上刻有一條正反相承的卜辭:

甲骨形態學告訴我們,肩胛骨的“對邊”厚實,因此其反面從上到下挖有一串縱列的鑽鑿,稍受外力擠壓,便斷裂成骨條。《合集》6057正面“癸未卜殻”右側是兆幹邊,骨條已斷裂脱落。但是,從卜旬辭例可以推測,骨條上應刻有“貞旬無憂”四字。其反面的左上隅可以看到三個月牙形鑽鑿和三個黑色的“灼點”,其分别對應的是正面的上中下排列的三個兆枝。其中反面中間那個月牙形鑽鑿和黑色的“灼點”對應的是正面中間那個兆枝。爲了表示“正反守兆”,刻手用界劃綫“

”從正面“癸未卜殻”開始畫到反面“我田十人”,其目的是爲了把正面的前辭和命辭“癸未卜殻[貞旬無憂]”和反面的占辭和驗辭“王占曰”至“侵我田十人”都局限在相關的卜兆和鑽鑿旁邊,不與其他的卜兆和鑽鑿相混。

3.齒紋盾紋龜殼由内外兩層構成。内層是骨板,骨板以齒縫相連,從拓本看,狀如鋸齒,稱爲“齒紋”。外層是盾片,盾片以盾溝相連,殷人攻治龜甲,剥去盾片,留下盾溝,從拓本看像白色的條紋,稱爲“盾紋”。《合集》11845+20957是一塊右背甲,由右第六邊甲和右第七邊甲組成。其右側刻有下列三條卜辭:

黄天樹對上列三條卜辭作過詳細考釋,⑧可以參看。殷人利用龜背甲上的天然紋理齒紋盾紋作爲界劃綫來守兆。第一條卜辭與第二條卜辭之間是利用盾紋作爲界劃綫來守兆的。第二條卜辭與第三條卜辭之間是利用齒紋作爲界劃綫來守兆的。

4.正反相承李達良《龜版文例研究》説:“正面刻辭與背面相承者,述刻辭之例有部分刻於正面,部分刻於背面,合而讀之,乃爲一完整之卜辭者也。”⑨《合集》10133腹甲刻有占卜農業的卜辭:

爲什麽一條前、命、占完整的卜辭要分别刻在正反兩面呢?細心品味,還是爲了守兆。

5.邊扇對應

1959年,李學勤在《關於甲骨的基礎知識》一文中説:“胛骨邊上面積狹小,所以在武丁時常只刻幾個字,而詳細的卜辭則抄在骨扇上,骨扇和骨邊互相對照。”⑩1997年,李學勤又補充説:“賓組胛骨扇部的卜辭,實際都是同骨邊上的較簡單的卜辭相應的。甲骨卜辭,包括商代和周代的,都必須和相關的兆聯繫起來,否則無從驗證占卜的靈否,便失去刻辭的意義了。骨邊的鑽鑿,在胛骨上最爲重要,但成兆後非常緊湊,兆旁没有多少刻字的空間。因此,賓組卜人才想出這種巧妙的方法,把由於質薄不易施以鑽鑿的骨扇部分利用起來。許多文字較長的卜辭,都是用這一方法表現的。”⑪這種“邊扇對應”的文例,就是一種守兆的方法。

《合補》1804(原載《殷虚古器物圖録》第12—13頁)是一版完整的左胛骨。其胛骨的骨臼和正面、反面都刻有文字。這版卜骨上最早的干支是丁巳。值得注意的是,這塊卜骨的骨臼刻辭的干支也是丁巳:

婦安(?)、亘,皆人名。示,當讀爲“屬”,當“交付”講。這條骨臼刻辭記載丁巳日這天早晨,保管者婦安(?)將這一塊卜骨交付給名字叫“亘”的貞人,用於占卜。這是第一辭。

這一塊卜骨上最早占卜的干支也是丁巳,其前辭刻在反面對邊的上部:

其命辭是刻在正面對邊由下數第四個兆側:

相應較詳細的卜辭刻在正面右下側:

第二個“貞”是衍文。

丁巳日之後的“己未”,又占卜了同一事項。這次是在正面對邊由下數第一個兆,其前辭“己未卜亘”刻在反面,接續正面命辭“貞正”,占辭又刻回反面,連起來讀就是:

全版刻辭連卜丁巳、己未是否“正(征)”,王看了卜兆後説“吉,可以征伐”。

6.頸扇對應

《合集》10410是一版右胛骨,其上刻有“頸扇對應”的卜辭:

趙鵬説:

骨頸面積狹小,所以只在鑽鑿的正面刻干支“庚辰”,是爲了起提示作用,可依提示的干支“庚辰”,找到“庚辰”下的骨扇上的卜辭“庚辰卜王[獲允]獲”,骨頸和骨扇互相對應。“辛巳”“壬午”可以類推。7.命序分刻所謂“命序分刻”,指命辭刻在反面鑽鑿旁,兆序辭刻在正面卜兆旁。例如,《合集》775命辭“今三月有至”刻在反面首甲的鑽鑿旁,兆序辭“一、二”刻在正面首甲相應的卜兆旁;命辭“亡其至”刻在反面首甲的鑽鑿旁,兆序辭“一、二”刻在正面相應的首甲的卜兆旁。這也屬於守兆。

8.轉刻卜辭《合集》28011卜甲上刻有一條關於如何對待“來方”的卜辭:

這條卜辭末尾的“王受有祐”四字,舊以爲受地位限制轉到辭的另一側刻辭。其實,這種“轉刻卜辭”仍是守兆的一種方法。《合集》33225卜骨上刻有一條關於“告艿”的卜辭:

,人名。艿,《説文》:“草也。”告艿,是報告撂荒地上已經長滿草萊。草萊是肥料的來源之一。這條卜辭末尾的“王其黍”三字,舊以爲已經刻到卜骨邊緣而轉刻到辭的另一側刻辭。其實,這種“轉刻卜辭”仍是守兆的一種方法。9.塗朱填墨

《合集》10229骨首的正面刻有一條塗朱的氣象卜辭,其辭曰“辛酉卜韋貞今夕不其[雨]。一二告二三四”。其餘爲一組填墨的正反相承的田獵卜辭。殷人塗朱填墨的功用就是守兆,即標明塗朱的兆序辭、兆辭“一二告二三四”是屬於“辛酉卜韋貞今夕不其[雨]”這條氣象卜辭的。其餘填墨的兆序辭、兆辭“一”和“一不

”是屬於正反相承的這組田獵卜辭的。以上刻辭塗朱填墨情況檢視彩色照片自明。彩照見李宗焜編著的《鑿破鴻蒙——紀念董作賓逝世五十周年》,“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13年,第42頁。

綜上所述,這九種守兆的方法,在實際運用中,或單獨使用,或幾種方法結合起來綜合運用。與簡牘文字的行款相比,甲骨文字的行款表面上顯得十分凌亂,但如果掌握了甲骨占卜學,知道卜辭的核心是“兆”,前辭、命辭、占辭、驗辭、兆序辭等都像衆星拱月一樣環繞“兆”來刻寫,則甲骨文字的行款,實際上是井井有條的,一點也不凌亂。

注 釋

① 黄天樹:《甲骨形態學》,《甲骨拼合集》,學苑出版社,2010年,第514—538頁。② 何會:《殷墟王卜辭龜腹甲文例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0年,黄天樹序,第1—2頁;黄天樹:《甲骨占卜學》,南京大學古文字名家講壇,2022年7月8日。

③ 董作賓:《商代龜卜之推測》,《安陽發掘報告》第1期,1929年,第59—130頁;陳夢家:《殷虚卜辭綜述•甲骨的整治與書刻》,科學出版社,1956年,第9—19頁;李學勤:《關於甲骨的基礎知識》,《歷史教學》1959年第7期。

④ 黄天樹:《關於商代文字書寫與契刻的幾個問題》,《中國詩歌研究》第十八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年,第3—5頁。

⑤ 李學勤:《西周甲骨的幾點研究》,《文物》1981年第9期。

⑥ 黄天樹:《讀〈甲骨文合集〉札記兩則》,《出土文獻綜合研究集刊》第十一輯,巴蜀書社,2020年,第55—57頁。

⑦ 宋雅萍:《背甲新綴第二十四則》,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網站,2011年8月25日。

⑧ 黄天樹:《甲骨文“

”字補論》,原載《古文字論集(二)》,《考古與文物叢刊》第四號,2001年,後收入《黄天樹古文字論集》,學苑出版社,2006年,第194—198頁;黄天樹:《關於商代甲骨卜辭是否有代詞“其”的考察》,《語文研究》2021年第3期,第9—11頁。

⑨ 李達良:《龜版文例研究》,《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文史叢刊乙種之二》,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1972年,第69頁;又收入《甲骨文獻集成》第17册,四川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241頁。

⑩ 李學勤:《關於甲骨的基礎知識》,《歷史教學》1959年第7期。

⑪ 李學勤:《賓組卜骨的一種文例》,《南開大學歷史系建系七十五周年紀念文集》,南開大學出版社,1998年,第2頁。

⑫趙鵬:《談談最近發表的幾組甲骨綴合》,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2013年12月25日。

原載《出土文獻研究》第二十一輯,引用請據原文。本輯文章已收入“中國知網”,歡迎各位讀者下載閱讀。

资料:中西书局

编辑:杨子婧

黄天樹:甲骨占卜學--談談守兆的九種方法

将“书香上海”设为置顶星标

让书香与您常伴

《出土文献研究》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编

中西书局

甲骨占卜學——談談守兆的九種方法*

黄天樹(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

甲骨是占卜的遺物。商王和貴族遇到事情大都要進行占卜。占卜目的是求兆,殷人是通過觀察卜兆來預測吉凶禍福的。

甲骨刻辭是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因此,學者不僅要關注甲骨刻辭,也要關注甲骨形態學和甲骨占卜學。我在《甲骨形態學》一文中建議應該建立甲骨學的一個分支——甲骨形態學。①我也曾建議應該建立甲骨學的另一個分支——甲骨占卜學。②因爲占卜問題比較複雜,過去的研究較爲零碎,並未系統化,現在需要設立一個新的分支來專門研究它。甲骨占卜學是甲骨學的一個分支,是專門研究占卜的一門學問。例如:占卜制度、占卜機構、占卜流程、鑽鑿布局、卜辭與兆序辭的關係、殷周占卜比較研究、竹簡卜辭、無字甲骨等,有了甲骨占卜學這個分支,原先無處安放的一些研究領域都可以納入甲骨占卜學中作專門的研究。甲骨占卜學涉及的環節很多,其中,卜兆是核心,一切都圍繞卜兆轉。要讀懂卜辭,必須要先了解甲骨占卜學。隨著印刷技術的提高,甲骨著録有了高清晰度的彩照,能把鑽鑿、卜兆、齒縫、盾紋等逼真地表現出來,彩照又可以在電腦裏放大觀察,與過去相比,研究甲骨形態學、甲骨占卜學的條件已經大大改善。

甲骨占卜學是甲骨學中一項重要的研究課題。董作賓、陳夢家、李學勤等都對甲骨占卜學作過研究。③綜合上述各家説法,我們認爲,甲骨占卜學主要涉及以下十個内容:一、取材攻治;二、鑽鑿灼兆;三、守兆方法;四、序辭兆辭;五、占卜機構;六、占卜流程;七、占卜術語;八、竹簡卜辭;九、無字甲骨;十、商周占卜。限於篇幅,我們不打算在這篇小文中全面鋪開講甲骨占卜學,只準備選擇其中的“守兆方法”來談談。

目前的研究表明,商人書寫工具是毛筆;書寫材料是竹木簡册。《尚書•多士》記載“惟殷先人有典有册”是可靠的。④俗語説:“乾千年,濕萬年,不乾不濕只半年。”黄河流域屬於不乾不濕的氣候,竹木簡牘,不易保存。甲骨文金文因其所依附的材質堅硬,才得以保存至今。

完整的大版龜甲和胛骨上往往密密麻麻刻滿了幾十條卜辭,其文例或正反相承,或左右相承,或上下相承;其行款或從左至右横行,或從右至左横行,或折行,或斜行,或逆行,或迴行。與簡牘文字的行款相比,甲骨文字的行款顯得十分凌亂。這是爲什麽呢?郭店簡、上博簡、清華簡,其行款都是“下行而左”來書寫的。殷墟出土的記事刻辭的行款也都是“下行而左”的。舉兩個例子來説。第一個例子是小臣牆骨牘(《合集》36481)。骨牘呈長方形,推測其原先的長度與商代一尺的長度差不多,是仿照商代“簡牘”的“牘”而製作的,所以稱爲骨牘。骨牘文例是“下行而左”刻寫的,跟簡牘是一樣的。第二個例子是大司空村刻辭胛骨(《考古》2018年第3期),胛骨上畫有豎的格子,應是受了“簡牘”的“簡”的影響。這兩件東西因爲和占卜無關,是記載事情的刻辭,所以書寫行款與簡牘一樣都是“下行而左”來書寫的。可見,殷墟出土的記事刻辭的行款與簡牘的行款一樣,十分簡單。但是,“非記事刻辭”即甲骨卜辭的書寫行款爲什麽如此複雜多變呢?我想應該跟甲骨占卜學是有密切關係的。卜辭的核心是“兆”。前辭、命辭、占辭、驗辭、兆序辭等都要求像衆星拱月一樣環繞“兆”來刻寫。所謂“守兆”,現在看來,不僅正面的卜辭要刻在相關的卜兆旁,而且反面的卜辭也要刻在相關的鑽鑿旁邊,也就是説正反兩面都必須要同時“守兆”“守鑽鑿”。如果刻在没有鑽鑿的骨扇處的卜辭則通過“干支”等提示語跟骨邊、骨頸互相牽連到一起,從而達到守兆的目的(詳下)。甲骨占卜學要研究的内容很多,在此談談守兆方法。守兆方法有以下九種:1.字小如粟;2.劃綫守兆;3.齒紋盾紋;4.正反相承;5.邊扇對應;6.頸扇對應;7.命序分刻;8.轉刻卜辭;9.塗朱填墨。下面,我們來談談這九種守兆方法。

1.字小如粟李學勤説:

2.劃綫守兆《合集》20709是一塊左背甲,由左第一肋甲和左第一脊甲組成。其上刻有一組對貞卜辭:

“虎”上一字从“丙”聲,讀爲“遇逢”之“逢”。⑥這組對貞卜辭之間畫有一條回環曲折的界劃綫,這界劃綫的功用就是守兆,即標明兆序辭“一二三四五”是屬於“庚辰卜焚从柚逢虎”這條卜辭的。《合集》6057正反(《菁華》1—2)是一塊右胛骨,其上刻有一條正反相承的卜辭:

甲骨形態學告訴我們,肩胛骨的“對邊”厚實,因此其反面從上到下挖有一串縱列的鑽鑿,稍受外力擠壓,便斷裂成骨條。《合集》6057正面“癸未卜殻”右側是兆幹邊,骨條已斷裂脱落。但是,從卜旬辭例可以推測,骨條上應刻有“貞旬無憂”四字。其反面的左上隅可以看到三個月牙形鑽鑿和三個黑色的“灼點”,其分别對應的是正面的上中下排列的三個兆枝。其中反面中間那個月牙形鑽鑿和黑色的“灼點”對應的是正面中間那個兆枝。爲了表示“正反守兆”,刻手用界劃綫“

”從正面“癸未卜殻”開始畫到反面“我田十人”,其目的是爲了把正面的前辭和命辭“癸未卜殻[貞旬無憂]”和反面的占辭和驗辭“王占曰”至“侵我田十人”都局限在相關的卜兆和鑽鑿旁邊,不與其他的卜兆和鑽鑿相混。

3.齒紋盾紋龜殼由内外兩層構成。内層是骨板,骨板以齒縫相連,從拓本看,狀如鋸齒,稱爲“齒紋”。外層是盾片,盾片以盾溝相連,殷人攻治龜甲,剥去盾片,留下盾溝,從拓本看像白色的條紋,稱爲“盾紋”。《合集》11845+20957是一塊右背甲,由右第六邊甲和右第七邊甲組成。其右側刻有下列三條卜辭:

黄天樹對上列三條卜辭作過詳細考釋,⑧可以參看。殷人利用龜背甲上的天然紋理齒紋盾紋作爲界劃綫來守兆。第一條卜辭與第二條卜辭之間是利用盾紋作爲界劃綫來守兆的。第二條卜辭與第三條卜辭之間是利用齒紋作爲界劃綫來守兆的。

4.正反相承李達良《龜版文例研究》説:“正面刻辭與背面相承者,述刻辭之例有部分刻於正面,部分刻於背面,合而讀之,乃爲一完整之卜辭者也。”⑨《合集》10133腹甲刻有占卜農業的卜辭:

爲什麽一條前、命、占完整的卜辭要分别刻在正反兩面呢?細心品味,還是爲了守兆。

5.邊扇對應

1959年,李學勤在《關於甲骨的基礎知識》一文中説:“胛骨邊上面積狹小,所以在武丁時常只刻幾個字,而詳細的卜辭則抄在骨扇上,骨扇和骨邊互相對照。”⑩1997年,李學勤又補充説:“賓組胛骨扇部的卜辭,實際都是同骨邊上的較簡單的卜辭相應的。甲骨卜辭,包括商代和周代的,都必須和相關的兆聯繫起來,否則無從驗證占卜的靈否,便失去刻辭的意義了。骨邊的鑽鑿,在胛骨上最爲重要,但成兆後非常緊湊,兆旁没有多少刻字的空間。因此,賓組卜人才想出這種巧妙的方法,把由於質薄不易施以鑽鑿的骨扇部分利用起來。許多文字較長的卜辭,都是用這一方法表現的。”⑪這種“邊扇對應”的文例,就是一種守兆的方法。

《合補》1804(原載《殷虚古器物圖録》第12—13頁)是一版完整的左胛骨。其胛骨的骨臼和正面、反面都刻有文字。這版卜骨上最早的干支是丁巳。值得注意的是,這塊卜骨的骨臼刻辭的干支也是丁巳:

婦安(?)、亘,皆人名。示,當讀爲“屬”,當“交付”講。這條骨臼刻辭記載丁巳日這天早晨,保管者婦安(?)將這一塊卜骨交付給名字叫“亘”的貞人,用於占卜。這是第一辭。

這一塊卜骨上最早占卜的干支也是丁巳,其前辭刻在反面對邊的上部:

其命辭是刻在正面對邊由下數第四個兆側:

相應較詳細的卜辭刻在正面右下側:

第二個“貞”是衍文。

丁巳日之後的“己未”,又占卜了同一事項。這次是在正面對邊由下數第一個兆,其前辭“己未卜亘”刻在反面,接續正面命辭“貞正”,占辭又刻回反面,連起來讀就是:

全版刻辭連卜丁巳、己未是否“正(征)”,王看了卜兆後説“吉,可以征伐”。

6.頸扇對應

《合集》10410是一版右胛骨,其上刻有“頸扇對應”的卜辭:

趙鵬説:

骨頸面積狹小,所以只在鑽鑿的正面刻干支“庚辰”,是爲了起提示作用,可依提示的干支“庚辰”,找到“庚辰”下的骨扇上的卜辭“庚辰卜王[獲允]獲”,骨頸和骨扇互相對應。“辛巳”“壬午”可以類推。7.命序分刻所謂“命序分刻”,指命辭刻在反面鑽鑿旁,兆序辭刻在正面卜兆旁。例如,《合集》775命辭“今三月有至”刻在反面首甲的鑽鑿旁,兆序辭“一、二”刻在正面首甲相應的卜兆旁;命辭“亡其至”刻在反面首甲的鑽鑿旁,兆序辭“一、二”刻在正面相應的首甲的卜兆旁。這也屬於守兆。

8.轉刻卜辭《合集》28011卜甲上刻有一條關於如何對待“來方”的卜辭:

這條卜辭末尾的“王受有祐”四字,舊以爲受地位限制轉到辭的另一側刻辭。其實,這種“轉刻卜辭”仍是守兆的一種方法。《合集》33225卜骨上刻有一條關於“告艿”的卜辭:

,人名。艿,《説文》:“草也。”告艿,是報告撂荒地上已經長滿草萊。草萊是肥料的來源之一。這條卜辭末尾的“王其黍”三字,舊以爲已經刻到卜骨邊緣而轉刻到辭的另一側刻辭。其實,這種“轉刻卜辭”仍是守兆的一種方法。9.塗朱填墨

《合集》10229骨首的正面刻有一條塗朱的氣象卜辭,其辭曰“辛酉卜韋貞今夕不其[雨]。一二告二三四”。其餘爲一組填墨的正反相承的田獵卜辭。殷人塗朱填墨的功用就是守兆,即標明塗朱的兆序辭、兆辭“一二告二三四”是屬於“辛酉卜韋貞今夕不其[雨]”這條氣象卜辭的。其餘填墨的兆序辭、兆辭“一”和“一不

”是屬於正反相承的這組田獵卜辭的。以上刻辭塗朱填墨情況檢視彩色照片自明。彩照見李宗焜編著的《鑿破鴻蒙——紀念董作賓逝世五十周年》,“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13年,第42頁。

綜上所述,這九種守兆的方法,在實際運用中,或單獨使用,或幾種方法結合起來綜合運用。與簡牘文字的行款相比,甲骨文字的行款表面上顯得十分凌亂,但如果掌握了甲骨占卜學,知道卜辭的核心是“兆”,前辭、命辭、占辭、驗辭、兆序辭等都像衆星拱月一樣環繞“兆”來刻寫,則甲骨文字的行款,實際上是井井有條的,一點也不凌亂。

注 釋

① 黄天樹:《甲骨形態學》,《甲骨拼合集》,學苑出版社,2010年,第514—538頁。② 何會:《殷墟王卜辭龜腹甲文例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0年,黄天樹序,第1—2頁;黄天樹:《甲骨占卜學》,南京大學古文字名家講壇,2022年7月8日。

③ 董作賓:《商代龜卜之推測》,《安陽發掘報告》第1期,1929年,第59—130頁;陳夢家:《殷虚卜辭綜述•甲骨的整治與書刻》,科學出版社,1956年,第9—19頁;李學勤:《關於甲骨的基礎知識》,《歷史教學》1959年第7期。

④ 黄天樹:《關於商代文字書寫與契刻的幾個問題》,《中國詩歌研究》第十八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年,第3—5頁。

⑤ 李學勤:《西周甲骨的幾點研究》,《文物》1981年第9期。

⑥ 黄天樹:《讀〈甲骨文合集〉札記兩則》,《出土文獻綜合研究集刊》第十一輯,巴蜀書社,2020年,第55—57頁。

⑦ 宋雅萍:《背甲新綴第二十四則》,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網站,2011年8月25日。

⑧ 黄天樹:《甲骨文“

”字補論》,原載《古文字論集(二)》,《考古與文物叢刊》第四號,2001年,後收入《黄天樹古文字論集》,學苑出版社,2006年,第194—198頁;黄天樹:《關於商代甲骨卜辭是否有代詞“其”的考察》,《語文研究》2021年第3期,第9—11頁。

⑨ 李達良:《龜版文例研究》,《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文史叢刊乙種之二》,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1972年,第69頁;又收入《甲骨文獻集成》第17册,四川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241頁。

⑩ 李學勤:《關於甲骨的基礎知識》,《歷史教學》1959年第7期。

⑪ 李學勤:《賓組卜骨的一種文例》,《南開大學歷史系建系七十五周年紀念文集》,南開大學出版社,1998年,第2頁。

⑫趙鵬:《談談最近發表的幾組甲骨綴合》,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2013年12月25日。

原載《出土文獻研究》第二十一輯,引用請據原文。本輯文章已收入“中國知網”,歡迎各位讀者下載閱讀。

资料:中西书局

编辑:杨子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