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步步惊心》原著:又恶又酷的郭络罗明慧,过了最\"蠢\"的一辈子
作者:半碗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
因为若曦的女主光环太强烈,笔者一直不太喜欢明慧。觉得她对若曦的亲姐若兰忒刻薄,心机又深沉,使得动孩子,用得了阿玛,折磨起若兰来毫不手软。
如今九年过去,人到中年,才发现真正爱一个人,合该是明慧这样的,凡尘俗事很是知书达理,但一遇到八阿哥的事情,明慧就恨不得像护犊的老鹰一样冲上去,那一刻,她就是草原上最善骑射的郭络罗明慧,眼里心里,永远执念一生一世一双人。
明慧一出场,就是讨人厌的嫡福晋。
若兰在她的手下讨生活,虽没有多苦,倒也没有多从容。尤其若曦的存在,让明慧极为警惕:那若曦聪明,不是个好相与的,必然要防患于未然。
原著里,她最早对若兰若曦动手,是在八阿哥突然提出要跟若兰姐妹守岁开始。
一个女人对自己心爱的人,总是格外地观察入微,她知道,老八对若曦有意思。起初,她也不过是不冷不热地酸姐妹两句,比如讽刺若兰只为诵经,从来不管府邸家室;再比如纵容妹子明玉跟姐妹俩抢首饰甚至出手打架。
让明慧生气的是,饶是她再怎么拐着心思的折腾若兰,给她气受,她却从不往心里去,甚至平平淡淡地说,姐姐,我从未想过与你争。大家闺秀如明慧,内心也不仅暗骂:你不争?不争八爷却只对你笑脸相迎,哪怕你多年无所出性子又冷淡,他满心满眼还是你,你到底有什么手段是我所不知的。
原本,一个人淡如菊的若兰便也罢了,她最生气的是,若曦也成了她的眼中钉,若曦手腕的凤血镯、若曦与八爷的眉目传情,她恨。
但是嫉妒到这份上的女子,她下的最大狠招就是进宫央了慧妃把若曦留在宫中,不论是为妃还是戴罪囚禁,总是回不来八爷府就够了。很快,八爷知道了,即便明慧等在门口,他也避而不见——这个"福晋"连续伤害了两个他最喜欢的女人,他怎么可能不生气?但是明慧那一副精于算计的模样片刻就破碎了——"八爷,我求求你,从此我不再希望你全心只属于我一个人,求你不要不理我"。
她甚至在老八想搬倒太子继而间接拯救若曦的姻事时,无奈地说了一句:只要你不再心烦,我自去找我的母舅。
其实,相比于现代剧里那些装可怜、暗陷害、想尽各种办法挑拨自己喜欢男人和自己喜欢的男人喜欢的女人之间关系的,大有人在。对于这点上,明慧也许是端着福晋的架子,又或者是完全没有害人之心的城府。她善妒,嘴上从来不饶人;她嫉恨,巴不得所有入了八爷眼的女子都不得善终。
然而,她从未真的伤害过自己的情敌。
真正在爱情中的女人,是会计较、会吃醋,会变成不讲道理泼妇的。
即便是在古代,那些深宫中的女人哪个不是因爱生恨,最后变成了"钮祜禄氏"的嘴脸。
不要说什么爱他就是成全他,其实爱里会有私心杂念,会贪恋对方只属于自己。
明慧最初那些讨人厌的举动,也不过是想要"守住"自己的男人。
真正让人对明慧刮目相看的,还是老八落难后的新春。
因被四阿哥算计,老八千里之外送到皇宫内的海东青垂垂将死,皇帝发了好大的脾气,完全容不下一句解释就将老八发落了。
年关将至,所有曾喊着"八贤王"的人,都在等着老八的笑话看。
果不其然,年底贺岁,老八没出现,明慧取而代之。
大殿之上,除却若曦这样的小宫女,就只有明慧一个女人。她穿着素日最常穿的紫色褂子,松松软软地说:八阿哥身子不适,臣妾代替他前来向皇阿玛贺寿。最扎心的,是所有人都收到了皇帝的祝福语,唯有赐给老八阖府的是"责躬省过"。
明慧拿着这四个下面子的字,淡淡地跟旁人分享,时而说上几句吉祥话。脊梁骨硬硬地挺着,她对若曦说,如今她要保住八爷最后的尊严。她笑得大方又从容,全然没有一丝羞赧愧色,反倒叫那些个幸灾乐祸的人看着别扭。这世道,果真是谁怂谁尴尬。
她是爱八爷的,正因为爱,她才觉得走在灼灼目光里,她很坦然,也很自在。
在爱情里的女子,从来不去想别人如何判断自己心爱的人,只是凭着自己的一腔孤勇拼命护着,是恋爱脑,也是一番苦爱——她只想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
是以,若兰临死前,若曦恳求老八写下休书,老八还在犹豫不决。而她大步流星走了进来,说:就随了若兰吧。对若曦的感谢,她只是眼波流转:不用谢我,这也是为我自己。我这一辈子都在与你姐姐较劲,却没想她从未上过心,真实天大的笑话。我竟和自己想象的人斗了一辈子。我不想跟她到地下还要再斗,她走,我求之不得。
其实,与其说明慧是在说狠话,不如说她突然读懂了若兰多年的冷淡,读懂了若兰的不恼不气。恰如若曦一直念着的: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若兰的冷淡不过是因为不爱罢了,而明慧的事事介怀,不过是因为太爱罢了。对于怀有同样炙爱的明慧来说,若兰已经不再是敌人,而是遥远却惺惺相惜的朋友。
最终,明慧的结局来了。
成为皇帝的四爷步步紧逼,老八退无可退。那一夜,老八在家中枯坐,手边是皇上的圣旨,要他休妻。
他休了,休书还是明慧自己写的。以为休妻是一种保全,却不料如明慧一般刚烈的性子,可以挨过一切苦日子,却唯独不能被抛弃。
走之前,她很平静,把府中各项事务井井有条地安排妥当,嘱咐好照顾丈夫的贴身人,飘然离府。就在老八回过味的时候,已经晚了,郭络罗王府的火胜过天边的晚霞,明慧把自己烧在了最炙热的情爱里,烧尽了余生的梦。
因爱而活,为爱而死,明慧的一切,都因为心中的风吹向八阿哥。爱恨痴缠,所有最勇的、最狠的、最柔的,全都是为了八阿哥。
在那个男尊女卑、红尘滚滚的年代,爱一个人并不是什么天崩地裂独一份的事情,比如明玉,比如玉檀,步步惊心里的每一个女人,都有飞蛾扑火的勇气。
但这份深似海、处处筹谋又处处介怀的爱,在现实里挺可怕的。
这样的女子好一番果敢,但却也为了爱情,什么都没了。
比如,赛马场上,明玉骄傲地说,我姐姐才是最好的骑手,你姐姐(若兰)也只不过会些花架子罢了。
可是从头到尾,明慧从未再骑过马,不论是因为嫉恨若兰的马术让八爷再也离不开视线,所以"恨屋及乌",还是她以为八阿哥喜欢的就是温柔贤惠的女子,逼迫着自己循规蹈矩,贴心周到。
再比如,她恨若兰、恨若曦,与马尔泰姐妹斗了小半生,时时刻刻在盘算打量,这样的痛苦充斥了她短暂的一生。这些年,她又有多少时间是留给自己?
一个女人爱到深处,的确会有这样的时候,一寸寸地把自己消磨掉,全情投入,热烈奉献。曾以为这样的爱才是爱,如今才明白,这样的"爱"虽然听起来很爽,但是以女人的一生为代价的——她们没有自己的爱好,没有自己的想法,甚至都没有自己的朋友,恰如现代社会中一心爱着丈夫自动丧失社会属性的家庭主妇。
早年间,郭络罗家有了一个女儿,聪明伶俐、两岁诵诗,原本名为"明惠",后来改为"明慧",聪慧的慧。
只可惜,这样一个好姑娘的一生,所有的"聪慧",都挂在了一个男人身上。
爱情诚可贵,情谊重千斤,但在如今,还是"自私"一点,天地广阔,伴侣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做不到各自独立,倒不如不要这样恋爱罢。
End
半碗,减肥只吃半碗的老可爱。
胤禩为何惧怕福晋郭络罗氏?就她娘家那背景,换成谁都得忌惮三分
雍正四年,雍正皇帝清算老八胤禩的时候,特意点了他福晋郭络罗氏的名,说“允禩之妻残刻,允禩平日甚畏之。”并且雍正最终也没有放过这位弟妹,先是将其“革去福晋,休回外家”,后又下旨令其自尽“散骨以伏辜”(即挫骨扬灰之意)。
俗话说祸不及妻儿,雍正在收拾同胞兄弟的过程中,对他们的福晋子女还算菩萨心肠,唯独对郭络罗氏是个例外。那么是什么原因,让雍正非除郭络罗氏而后快呢?
娘家背景是郭络罗氏的跋扈的资本郭络罗氏是安亲王岳乐的外孙女,安亲王何许人,在顺治朝和康熙前中期,那可是宗室王公的领袖。论辈分,岳乐是康熙皇帝的伯父,并且在平定三藩的过程中立有重大军功,曾长期执掌宗人府。
岳乐生育能力超强,一共生了20个儿子和23个女儿,第七女年长后下嫁郭络罗·明尚。文献记载,岳乐十分疼爱七女,无奈她福薄命短,26岁就去世了。额驸明尚,留存的资料不多,大致也是英年早逝。
郭络罗氏从小就在安亲王府长大,9岁之前即岳乐在世期间,对这个外孙女倾注了极大的心血,视为掌上明珠。
郭络罗氏身上流着一半的爱新觉罗氏的血液,出身如此高贵,按说理应朝着大家闺秀的方面进行培养。然而,郭络罗氏天生就不是善茬,在外公和几个舅舅的宠爱下,性格蛮横、行事泼辣。
康熙三十年,郭络罗氏被指婚给胤禩,但是当时他们的年龄尚小,只是举行了订婚仪式;康熙三十七年三月,胤禩受封为贝勒后,胤禩与郭络罗氏正式举行婚礼。
说来也奇怪,明明是胤禩娶妻,可是不管是订婚仪式还是结婚仪式,都在安亲王府举行,康熙所有皇子中,只有胤禩的婚礼是个例外。这就让人感觉到,胤禩似乎是入赘安亲王府,成为岳乐的孙婿。
无独有偶,胤禩晋封贝勒之后,被封在了岳乐所在的满洲正蓝旗下,这样一来,胤禩就与安亲王岳乐家族紧紧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休戚与共、互为依持的关系。
岳乐早在康熙二十八年就去世了,可是安亲王家族的能量是十分巨大的,可以这么说,在康熙一朝,远支宗室中没有哪个亲王、郡王可与安亲王家族相比。
尤其是郭络罗氏的几个舅舅,即玛尔辉、景熙、蕴端、吴尔占(文献中对四个人的名字有不同的记载),在当时的王公贵族中很有影响力。
反观胤禩的出身则十分寒酸,他的生母卫氏是辛者库贱籍,她的一生从没有得到过康熙的重视和尊重。在所有皇子中,胤禩的娘家出身最卑微。这种鲜明的对比,也就注定了郭络罗氏的强势地位。
郭络罗氏强悍但很能干郭络罗氏少有典雅贤淑之风,更多的是满洲女子豪爽大气的个性特点,即便嫁入皇家之后,依然保持着强悍泼辣的作风。
康熙皇帝深受汉文化的影响,他对郭络罗氏的总体印象并不好,第一次废太子时,他就对朝臣说:“允禩素受制于妻,其妻系安郡王(岳乐死后被降爵)岳乐之女所出,其舅玛尔辉、景熙等,并不教训允禩之妻,任其嫉妒行恶心,是以允禩迄今尚未上子。”
当然,康熙这段话是在一废太子后说的,当时他对胤禩有很深的成见,未必见得客观公正。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郭络罗氏还不至于像康熙说的那样不堪,或许称她是一个能妻更为恰当。
胤禩性格较为温和,对男尊女卑那一套也不是很讲究,府中的所有大小事务都归郭络罗氏打理,这也是后来雍正指责胤禩,说他府上真正当家的是福晋的主要原因。
康熙晚年诸皇子争储,郭络罗氏为胤禩的人际网络铺平了道路,她利用安亲王家族的影响,网络了一大批宗室贵族和满汉文武大臣。加上胤禩本人也具有很高的威望,朝野内外几乎都倒向了八爷一党。
胤禩是一个很有抱负的皇子,志在获取储位。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他需要得到以吴尔占、景熙等人为代表的岳乐家族成员的支持。
所以胤禩即使对郭络罗氏的某些行为有所不满也能容忍,不致于因小失大,由于夫妻关系不睦而失去坚实的后盾。从这个方面来说,胤禩俱内恐怕也未必是真。
郭络罗氏的悲剧结局雍正即位后,试图拉拢胤禩集团以巩固皇位,登基不久就封胤禩为和硕廉亲王。文献记载,胤禩封王当日,就有很多朝臣前往府上庆贺,郭络罗氏却不以为然,说“有何喜可贺?恐不能保此首领耳!”
雍正听闻此语对郭络罗氏顿生厌恶之情,但是这个时候他还不能对胤禩直接下手,而是采取迂回战术,对郭络罗氏的娘家狠下杀手,以“无知妄乱,不安本分”之由,将景熙(以去世)之子、吴尔占父子发配盛京。
随着雍正帝皇位的逐步稳固,他开始腾出手来收拾胤禩集团,严旨之下,胤禩被剥得干干净净,革去黄带子,从宗室除名,并将其圈禁。
郭络罗氏也受到了最严厉的打击,旨意中说“允禩之妻断不可留于允禩之家”,将其革去福晋休回娘家,并令娘家人严加看守,不得擅自外出。
郭络罗氏性格倔强,向来吃软不吃硬,对雍正的处罚她毫无畏惧,所谓夫唱妇随。郭络罗氏和胤禩绝不服软的态度,让雍正起了杀心。下旨:“令庶人允禩妻自尽,仍散骨伏辜”。郭络罗氏终是不得善终,死在了胤禩的前面。
雍正以雷霆手段赐死郭络罗氏,固然有她本人性格的原因,但是归根结底,还是郭络罗氏在康熙晚年的诸子争储中,为胤禩摇旗呐喊之故。加上雍正即位后,她又不知悔改,不愿向雍正低头,以致招来杀身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