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展翅是什么意?凤凰展翅是什么意思?
张进士坟“金头”传说与实地考证
刘占江 张中红
一、关于张进士坟埋葬有“金头”的由来:1、张进士坟埋葬有“金头”的传说。民间传说,地师在为张家选定凤凰岭茔地后,称赞张进士是天上神人下凡,劝他在汝州城最繁华的中大街建造石牌坊从而青史留名。张进士欣然接受,于是大兴土木,建造了在汝州地区最精致的牌坊。牌坊建成之日,为酬谢工匠们大摆宴席,宴席上张进士随口问工匠头目:“还能造比这更好的牌坊吗?”工匠头答道:“只要钱多,就能造比这更好的!”张进士闻言心中不快,遂命家人暗下毒药,害死了一班能工巧匠。后来皇帝夜梦三弟,想起张进士,下旨召他进京。由于心虚,张进士不敢进京,便谎称已死。于是皇帝就下旨铸造金头一个,赐张进士厚葬。当张进士出殡时,其闺女伤心哭道:“金头银头不胜俺爹的肉头”。此传说自古至今在当地广为流传,听说后来还被一些说书艺人编为剧本在民间传唱。
2、至于传说中的张进士在汝州建造了精致石牌坊一事确是实事。据道光廿年《直隶汝州全志》记载:张进士在其任给事中时,在汝州建有“给事坊”,在其任陕西布政使时,在汝州东大街建有“布政坊”,当地人称“红石坊”,直到1958年修建道路时被拆除。民间另有一说是张进士在汝州中大街共建有三座牌坊,其中两座就是以上所说的“给事坊”和“布政坊”,还有一座木牌坊,因木牌坊建得早也损坏得早,故很早之前就被人们遗忘了。
3、张进士的“金头”之说,至今并无任何资料可证实,更没听到过在张家墓园里岀土过“金头”或者“银头”的传言,但正是因为这一“金头银头”之说,从埋葬至今400多年来不知招引了多少人、多少次的盗掘,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要去寻找那个传说中的、皇上赐予的所谓“金头”。(相关内容在《汝州文化研究会》平台上,于2019年4月1日登岀的《汝州张进士与望云山、望云楼探秘》一文已有详细说明。)
城东南十八里望云山为张家墓园所在,根据到当地走访和实地察看所了解的情况得知,张家墓园面积数亩,规模堪比郏县三苏坟,周围有墙,门口是巨大的青石牌坊,墓园内石像生(石马、石羊、石猴、石鸡、石人)、石五供、石桌、石望天犼等俱全,尤其是石人还穿着朝服,戴着官帽,均形象逼真。其周围有张家的数十亩田地,张家当时指定让穆堂村村民穆姓耕种,并负责看管坟墓及所需祭日用餐、所需供品等。张家墓园于解放后被毁,坟头被平,石碑、石坊、石像生被推倒拉走,张进士之父(张从易)母(丁氏)的坟墓早已被盗掘,岀土有“勅封孺人张母丁氏墓志铭”石碑,坟墓原址田地垄上如今还能见到被盗掘后留下的大青砖和白石灰膏块、残破棺木板等,周边机井上垒砌有墓碑和青石构件等。
当地老年人说:“张进士父母的坟早已被挖掉,墓室比一间房子还大,小时候经常从这儿过,还看见大人们在里面避雨,有时还有人在里面下棋呢。”“张进士母亲用的是红油漆棺材,墓有六、七层大砖砌券而成,砖券上面还有一层二尺多厚的白石灰裹着。”
至于张进士的墓址,张家古老传说,张进士去世时四门出灵,在州城四周均有墓园,南在望云山,东在河湾,北在城北赵庄附近,西在安洼附近,至今各处地面建筑无存,也没有在哪里出土的张进士墓的传闻,张进士墓址位置,仍扑朔迷离。
二、关于“凤凰展翅”茔地被毁掉的说法:张家墓园位于汝州东南小屯镇(古在二十里)穆堂村,蟒川河西岸的缓坡根下。此缓坡形成酷似卧着的凤凰地形,东南为凤凰尾,西北为凤凰翅膀,东北为凤凰头,凤凰头正好伸入蟒河好似去河里喝水的样子。凤凰尾巴和凤凰头正好形成一个向东弯曲的弓形,在凤凰地形偏北处有一凸起的形似凤凰脖子嗉的肥沃土岗。从地理上讲,以岘山最高峰为标志,此岭是800里伏牛山向东经过数百里蜿蜓而下到尽头而结的穴,由于蟒川河的环绕,此地形变得更加奇妙,历来被称为绝佳的风水宝地,令历代无数风水大师赞叹不已。据万历《汝州志》记载,张进士母亲去世时,张进士归乡,在墓园结庐守墓三年,其庐名为望云楼,之后里人则称此坡为望云山,现在当地村民称此为凤凰岭。
民间传说,此地虽然是卧凤之地,但只有一支翅膀,是凤凰单展翅造型(一只翅膀在西北面),察勘茔地的风水先生出主意说,如果再给东北面补上一只翅膀,就能有凤翔九天之势,以后家族会倍加兴旺。张进士时任潼关道副使,遂利用人背马驮的办法从距汝州700里之遥的潼关往坟上运土。张家故老传说,运土时,去时一驮钱,回时一驮土,花费无数人力物力,把凤凰翅膀补全了,谁知补全后,凤凰飞走了,把家运也带走了,以后家族里再没出过大官。当地还有个传说,潼关土刚运到时,堆在那里,到晚上时,凤凰起来翅膀一抖,飞砂走石,到天明时分土又不见了,于是只得昼夜不停地从潼关运土。花费数月,筑起了一道形似凤凰翅膀的土岭,形成了“凤凰双展翅”的地势。此时又有人说凤凰头距河水较远,不方便凤凰喝水,风水作用起效慢,为尽快让“凤凰双展翅”茔地使上劲,就令人在距蟒川河边往西十多米的地方挖了一口水井,在施工时见一竹笋状东西,用手锯锯断后井里冒红水,这时候才知道那就是真正的凤凰脖子。加上因昼夜不息的堆土施工,凤凰无法起身抖土,脖子又被锯断,凤凰就这样被折腾死了。此后,河水开始浑浊不清,血水染红了蟒川河,整整流了三年多,故此这块凤凰单展翅的风水宝地彻底被毁。
以上虽然只是传说,但经过实地考察,发现确有不少情节与实际相吻合。一是据当地老人讲,确实有一道人工堆成的土岭,于解放后平整土地时挖走填地了。二是现在到所填补凤凰翅膀处的地方察看,还余有一小段人工台地,其土质与周边岭地土质有明显区别,原来的岭为砂石土质,内含很多砾石,无法耕种,而人工填土则土泛红色,很纯净,宜于耕种,现仍为耕作之地。填土与原岭地呈斜面交叉,填土在上,岭地在下,明显的人工所为。三是距蟒川河十来米处确实有一口水井,也正好打在酷似凤凰脖子的地方。至于井里冒红水之说,情况也基本属实,因为打井的位置是当地俗称的“红姜瓣土层”,岀来的水当然是泛红的了。
三、关于对张进士其人的评价:据官方资料:张维新,自小受家父影响受到良好教育,明神宗万历元年参加乡试考中举人。后参加会试,考中贡士,参加殿试,点中进士,历任冠县县令,兵、礼二科给事中,湖广参议、山东副使、天津副使,两任潼关道,三任陕西布政使。
他不阿权贵,敢于对社会弊端条陈上疏,对皇帝直述已见。曾大胆揭发考场中的舞弊现象,又谏议停止宫内太监们无谓的“内操”,对廓清考场、严饬宫禁起到一定作用。他还荐用正直无私的邹元标、孟一脉等人为“言官”,使一些宵小咋舌,佞人敛足,促进了朝政的改革。 他在任内上书《请改折漕粮疏》,痛陈漕粮运送中“部解”、“歇斗”、“放揭”等弊,得到朝廷采纳,《汝州志》记载,由于此疏惠及河南、归德、开封百姓,百姓感其恩德,在汝州为其建了生祠。其在山东时,抗击倭寇,在陕西时,镇守陇右,为明朝的边陲稳定做出重大贡献。 张进士去世时间无确切记载,有资料认为是1609年,据神宗实录记载,1607年,张进士62岁时仍被任命陕西左布政使,可以说张进士是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张维新才华横溢,诗文俱佳,著《华岳全集》十三卷、《汝州志》四卷,乾隆志称其“简而能赅,为一时文献之冠”。他著有《砭己名言》,从理学方面对个人操守修炼方面进行探讨,他留下了大量诗文笔记,被收入《河南通志》《汝州志》中,并有个人专集《余清楼稿》传世,抗战时与部分《永乐大典》和明清古籍保存于美国国会图书馆。2013年中国国家图书馆根据摄录胶卷出版为《原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
据资料记载,张进士与家人广做善事。建义廪、建学堂,捐钱输幕府,煮粥赈灾民,收无主尸骨,曾捐资发起在黄涧河上建郑鲁桥,曾捐资发起在三山寨女娲庙旁创建有广嗣楼。在他的父母先后去世时,他都请假回乡守孝三年,被汝州乡邻称为孝的典范。综合上述,张进士确实为国家和老百姓做了不少值得称赞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在汝州民间,尤其是在张进士坟当地的百姓对他的评价恰恰相反,认为他是草菅人命的贪官。往往任何情况都有原因的,本人认为之所以民间会对他有如此的评价,主要是因流传至今的“张进士坟金头银头”的这个传说而形成的。截止目前并没有见到有与张进士有关的任何负面记载,民间对他的误解,只不过是老百姓依据传说而以讹传讹罢了。
附: 望云楼独坐
(刘孟博、张中红整理)
明 张维新
堪怜秀色自三山,
片片归云望不还。
黄鸟那知风木恨,
悠然飞过碧流湾。
(注:此诗应为张进士在为其父母守墓时在庐中,即“望云楼”中所作,诗中提到“三山”,又可确认望云楼是在面对三山的穆堂村西凤凰岭。写作时间应该为1586年11月19日其母去世后,张进士回汝州守墓的三年内。或者是在1591年8月14日其父去世时回乡守墓的三年时间内。)
作者:刘占江 张中红 2019·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