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民俗

佘幼芝后续守墓人(佘幼芝)

佘幼芝后续守墓人(佘幼芝)

1966年,卖国贼袁崇焕墓被挖开,揭开袁崇焕墓中“金头”真相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抗清名将袁崇焕,大家都不陌生吧!以一万兵力,挡住努尔哈赤十三万大军的进攻,堪称战神在世。

可惜这么个一心为国的名将,最后却背着卖国贼的骂名死去,就连尸体也不能保全,仅剩一颗头颅。

(袁崇焕画像)

但你知道吗?有传闻说袁崇焕墓里有“金头”,1966年,袁崇焕墓被扒开,揭开隐藏了三百多年的历史真相。真相到底如何?今天咱们就来讲讲。

一、17代人的心血,守墓近四百年

2020年8月12日,高龄81岁的佘幼芝去世了。得知这个消息,东莞有关单位纷纷发去唁电,致以沉痛哀悼。

(佘幼芝)

估计有人奇怪,佘幼芝是谁?是很出名的大人物吗?并不是。然而她和16代先辈所做的事,却足以让人肃然起敬。那么佘幼芝做了什么呢?

佘幼芝1939年生,祖籍广东顺德。而这个祖籍,大概要追溯到四百年前,她的老祖佘义士,从老家辗转各地,最终定居北京,一待就是一辈子。

而佘家后人呢?谨遵先人指令,世代留在北京,当起了守墓人。

(佘幼芝一家人)

而佘幼芝,就是佘家第17代守墓人,也是第一个女守墓人。佘幼芝能以女子之身当上守墓人,跟那个特殊的年代不无关系。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全国形势严峻,要求打倒一切牛鬼蛇神、封建残余。而守墓人这种职业,自然也在打倒之列。重压之下,佘家人不得不离开了墓园,从此放弃守墓。

那时候,佘幼芝年仅二十多岁。看着堂哥痛哭离开的样子,她下定决心,“生,跟着墓地一起生,死,也要跟着墓地一起死。”

(袁崇焕墓)

在这种情况下,仍坚持当守墓人,佘幼芝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除外界压力外,还有家人的不理解。

佘秀芝父母不在后,她就搬进堂哥家中,哪怕结婚了也没搬走。刚开始的时候,丈夫焦立江很不理解,觉得家中有块墓地,整天跟死人打交道,怪阴森的。于是希望搬出去,他不想妻子守墓。

不料佘秀芝听后勃然大怒,警告丈夫,就算离婚她也不搬走,这个墓她是守定了。平日温和的妻子突然发这么大脾气,焦立江当时懵了,忙上前安慰。不搬就不搬吧,反正也住习惯了。

(佘幼芝和丈夫)

于是,堂哥搬走后,佘秀芝成了佘家第17代守墓人,延续先辈的命运。

及至这个时候,佘家已经守墓三百多年了。在这三百多年里,他们兢兢业业,天天看护着墓地,不让外人打扰惊扰墓主英灵。

但到佘秀芝守墓的时候,时代已经很特殊了。别说是看护墓主英灵,就连平时祭拜都不敢光明正大。这种情况下,墓地还能完好无损吗?

二、王朝末路,名将被凌迟

答案自然是不能!1966年,一群人冲进墓园,掘开了这座佘家人守护三百多年的坟墓。考古专家得知消息后,连忙赶到现场,然而一看墓地情况,不由感慨:我们被骗了三百多年!

(图文无关)

考古专家为何这么说?我们被骗了什么?这就得从墓主身份说起了。能让一个家族守护三百多年的墓地,墓主自然不同凡响,而佘家人守护的,就是袁崇焕墓。

袁崇焕,1584年生,著名的爱国将领。然而这位爱国将领,却是以一种极为悲情的方式死去的。不仅背负卖国贼骂名,而且被活剐致死。

这本就够悲情了,一代忠臣名将,把努尔哈赤打的只能和谈,结果却被扣上卖国贼的污名,凌迟处死。

(袁崇焕剧照)

更让人接受不了的是,被袁崇焕保护在身后的百姓,对他是恨之入骨,真的做到了生啖其肉。

据张岱的《石匮书后集》记载,袁崇焕被带到刑场后,“寸寸脔割之,割肉一块,京师百姓,从刽子手争取生噉之,刽子乱扑,百姓以钱争买其肉,顷刻立尽。”

(《石匮书后集》)

啥意思呢?刽子手拿小刀从袁崇焕身上割肉,每割一块,京城的百姓就抢一块,然后生吞了。有的抢不到,就争着贿赂刽子手,拿钱买袁崇焕的肉。

更有甚者,和着烧酒生啃袁崇焕内脏,用刀斧砸碎袁崇焕的骨头,力求让他尸骨无存。

到最后的时候,袁崇焕只剩下头颅挂在旗杆上,其他部位都不见了。而留下头颅,也是为了传首九边,警示边关将士。

(袁崇焕雕像)

或许有人奇怪,朝廷为什么对袁崇焕这么狠?带着污名、在极致的痛苦中死去就算了,死了也不让安宁,什么仇、什么恨,才能做出这样的事?难道袁崇焕真是“卖国贼”?

那自然不是的。如果他真的通满、通敌,就不会多次击退努尔哈赤的进攻,让清军20年内都无法入关,不得不产生“和谈”的念头。

立下如此伟绩,难道还不能说明袁崇焕的忠心?然而崇祯皇帝还是怀疑了,认定袁崇焕通敌。后世有人认为,这是崇祯性格上有缺点,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

(皇太极)

大家都知道,每逢王朝末路,时局必混乱至极。不是有佞臣当道,就是天灾人祸不断,崇祯接手的就是这么一个烂摊子。

不过跟其他末代皇帝不同,崇祯有自己的抱负,他想当明君,想肃清前朝宦官当政带来的影响。

然而由于自身性格缺点,或者说能力问题,崇祯用力过猛了。他在位17年,换了14个兵部尚书,50个大学士,逼杀11个总督或督师。也就是说,平均一年有5位高官或被罢官、或被逼杀,这种情况下,朝堂能不人人自危?

(崇祯剧照)

而袁崇焕呢?起初备受崇祯赏识,一路做到兵部尚书的位置,还被赐予尚方宝剑的殊荣。

但后来这一切变了,或许是奸佞小人的谗言,或许是袁崇焕功高震主,也或许是皇太极的推波助澜,反正崇祯认定袁崇焕通敌了。

于是在1629年,袁崇焕日夜兼程,从宁远班师回朝后,等待他的不是鲜花与掌声,而是冷冰冰的监牢,与铺天盖地的骂声。

百姓们信了朝廷的说辞,认定袁崇焕是卖国贼,他通满、通敌,人人恨之入骨。

(袁崇焕雕塑)

所以在刑场上,百姓才恨不得生吞了他。而袁崇焕仅剩的头颅,本要拿去传首九边,结果明明在法场旗杆上挂着,第二天竟不翼而飞了。

尽管朝廷派人四处探查,但也没查出个结果。

三、督师惨死,忠仆盗首

那么袁崇焕的头颅,究竟哪去了?要知道,他之前虽是督师,但背上通敌的名声后,亲族已被流放,故交友也没一个敢出头,而那些不明真相的人呢?

更是恨不得袁崇焕死无全尸。这种情况下,谁会偷走一个头颅呢?

(图文无关)

在此后的很多年里,这事一直是个迷。直到鼎革之后,真相才慢慢浮出水面。

清人笔记《燕京杂谈》有说,袁崇焕死后没人敢为他收尸,后来“其仆潮州人佘某,藁葬于此,守墓终身,遂附葬左右。”

佘某不仅自己守墓,还让子孙后代接着守,及至这位清人的年代,佘家已“代十余人,卒无回岭南者。”

(袁崇焕纪念园)

而清末学者张伯祯,记录地就更加详细了,“(佘)义士夜盗督师尸,葬北京广渠门内广东旧义园,终身守墓不去,死傍督师墓葬。”

根据这些记录,我们大概可以整理出事情经过。

当年袁崇焕惨死,被钉在了“卖国贼”的耻辱柱上。旁人不清楚袁崇焕的情况,但他的亲兵仆从知道,而那位佘义士就是其中一个。

(袁崇焕剧照)

佘义士知道自己位卑言轻,无法为督师翻案。于是趁着夜色,偷偷带走了督师的头颅,并埋在一处院子里。

佘义士这么做,是冒着很大风险的。一旦被外人所知,等待他的很可能是满门抄斩。

所以,佘义士选择隐姓埋名,留在京城为袁崇焕守墓。至于广东老家?不少人都知道他曾跟着袁督师做事,朝廷的人说不定回去老家调查。为减少被发现的风险,佘义士干脆不回去了。

佘义士敬仰袁崇焕人品,为他守了一辈子的墓。就连临终之前,也放不下守墓这个事,于是把自己葬在远大将军一侧,永远守护者将军。后面那个无字碑,就是佘义士的墓。

(袁崇焕与佘义士墓)

与此同时,他还不准子孙后人回老家,要继续为袁大将军守墓。当然,这么做也是为了后人好,毕竟谁知道回去了会是啥情况。

而且因为袁大将军的遭遇,佘义士特意留下祖训,佘家后人可读书,但不可当官。读书可明理,但当官或许会死无全尸。

随着改朝换代,后人对袁崇焕慢慢有了新看法,认为通敌这个罪名,完全是无稽之谈。

毕竟袁崇焕有没有通敌,除了他自己,就属被通的那个最清楚了。然而皇太极都否认了,这事还不清楚明了?

(皇太极剧照)

后来乾隆听说佘家义举,不禁赞赏有加,甚至说要给佘家人封官。但佘家人考虑到先祖遗训,没答应这个事。

四、代代相传,坚持守墓

之后,佘家人继续守墓,他们守过了明末,守过了清朝,又守到了新中国成立。三百多年的坚守,三百多年的陪伴,着实令人惊叹!

(佘幼芝和外孙女在袁崇焕祠墓)

新中国成立后,佘家遵循祖训,依旧为袁大将军守墓。但他们的守墓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1952年,北京因城市规划问题,需要迁走很多墓地,袁崇焕墓就是其中。

佘家人代代守墓,对其感情很深,哪愿意将军英灵被打扰?于是四处奔走,联系到了章士钊、李济深等人,希望能保留袁崇焕墓。

后来这事上达天听,传到了毛主席那里。主席当场批复,要保存袁崇焕墓。正是因此,袁墓才得以保留。

(毛主席)

然而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对袁墓来说,又是一场浩劫。随着文革到来,太多的封建残余被打倒,佘家的守墓事业也不敢光明正大进行了。

1966年,有小道消息说,袁崇焕的墓中是一颗“金头”。多么可笑的消息,偏偏有人当真了。或许也不是当真,只是觉得宁可错杀,不可放过,于是,袁崇焕墓被翻了个底朝天。

考古学家听说,急忙赶赴现场。然而一看墓地情况,当即傻了眼,别说“金头”了,里面一点尸体残骸都没,几乎是空的。

这一发现震惊了考古界,要知道,自佘义士的事迹传出后,史书基本是承认的。不管是崇祯的传纪,还是袁崇焕的传记,都有提到这个事。结果袁墓空空如也,岂不是说明我们都被骗了?

(袁崇焕画像)

当然袁墓空空如也,大概有两种可能。其一,佘义士没能偷回头颅,于是为袁将军建了个衣冠冢。

其二,佘义士偷到了头颅,但朝廷查的严,他就匆匆掩埋了。之后又建了个空冢,用以掩人耳目。

真相如何,如今已不可考。而袁崇焕头颅下落,也终将会成为秘密。但对佘家人来说,他们守护袁大将军墓三百多年,早已将其当成真正的袁墓。

不管里面有没有袁崇焕遗骸,在他们心里,这就是袁墓,是他们的精神寄托。

(佘幼芝)

所以哪怕明知袁墓空空如也,佘家人依旧坚持守墓,他们要让袁将军有个“归宿”。而第17代守墓人佘幼芝,更是把守墓这件事,当成了一辈子的职责。

从1978年开始,她便开始为修复袁墓奔走。为了修复工作,她找过政协,找过文物局,找过各个相关部门。为了这事,有时候她连工作都顾不上,经常得请假。

但对佘幼芝来说,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因为在1984年,袁崇焕墓被定为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到2002年,袁祠也被成功修复。

袁崇焕祠

在守墓这件事上,佘秀芝可谓一丝不苟。就连她爱人焦立江都说:“老伴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每天早晚都要来墓地旁边来看看,容不得将军的墓碑上有一点尘土。”

上世纪的时候,佘秀芝一家都住在墓祠。但在2000年初,因房屋损坏严重,全家不得不离开。据佘秀芝女儿焦颖说,搬走的那天,老太太在外边大哭,比儿子去世时哭的还伤心。

(焦颖祭拜母亲)

佘秀芝守墓,一直守到81岁。在她去世后,女儿焦颖接过守墓重担,成为袁崇焕墓第18代守墓人。18代人守一座墓,这样的传承,这样的精神,着实让人惊叹!

参考资料:

17代坚守的袁崇焕墓为何是空穴?或只是衣冠冢[OL].中新网,2015-10-21

呼延云.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OL].北晚在线,2020-09-16

为袁崇焕守墓390年后,这个家族还会继续坚持吗?[OL].中国新闻网,2020-08-21

袁崇焕墓第17代守墓人佘幼芝因病逝世 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390年

来源:东莞时间网-i东莞

位于北京的袁崇焕墓祠 石碣供图

8月12日13时50分,袁崇焕墓第17代守墓人佘幼芝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从1630年至2020年,佘氏家族守护袁崇焕墓整整390年。佘幼芝逝世后,中共石碣镇委员会、石碣镇人民政府、石碣镇宣教文体局、石碣镇文广中心、水南村委会、东莞市袁崇焕纪念园相继发出唁电,致以沉痛哀悼,并向其亲属致以慰问。

石碣镇向佘幼芝离世致唁电

中共石碣镇委员会、石碣镇人民政府在唁电中指出,佘幼芝女士一生恪守祖训,接续为袁大将军守墓,宣传民族英雄袁崇焕忠义报国的事迹,终生守护着“冒死葬忠魂”“守墓四百年”这份伟大的精神财富;她敢于斗争,坚称袁崇焕是东莞石碣人,奔走呼吁廿四载促成了袁崇焕墓祠的保存重修,为袁大将军墓祠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她身体力行八十载诠释忠义精神,还把爱子送到石碣永伴袁大将军。在石碣人民心里,她不是亲人更胜亲人,家乡人民永远怀念她!佘老的忠义精神是我们永远学习的典范!

水南村委会、袁崇焕纪念园对佘幼芝女士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唁电表示,佘家后人历经三百九十年日夜守护着袁崇焕将军的陵墓,佘幼芝女士多年来为保护和修复袁崇焕墓祠四处奔波,不辞辛苦为袁崇焕爱国精神传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我们为佘妈妈这一颗忠义之心和崇高情操表示敬意,这也是我们永远学习的典范。

佘幼芝信守祖训守墓数十载

佘幼芝对袁大将军的英雄事迹如数家珍。佘幼芝生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先祖临死前,曾给后人留下三条遗训:自己死后可埋于袁大将军一侧,与大将军永远相伴;袁大将军为国家而无后代,佘家人一定要世代相传为大将军守墓,不准回广东故里;佘家后人永远不许为官但必须读书,读书可知史,可明礼。佘氏后人一直遵循这三条祖训。

在佘幼芝的奔走呼吁下,1984年,袁崇焕墓祠被定为北京市市级保护文物。1990年,袁崇焕的墓碑重新立了起来。1992年,政府投资5万元修复了袁崇焕墓祠。2002年11月29日,修葺一新的袁崇焕墓祠迎来了祭奠的人们。那天,佘幼芝剪去留了十几年的发辫。当初她曾发誓:一天未修复袁墓,一天不剪头发。修葺一新的袁崇焕墓祠正式对外开放后,因文保单位中不能使用明火,佘幼芝一家离开了祖辈相依四个世纪的袁崇焕墓祠,搬到四公里外的金鱼池小区。

佘家后人将继续守墓

2003年,袁崇焕将军的故乡东莞石碣镇修建袁崇焕纪念馆,邀请老两口去为袁崇焕守衣冠冢。儿子焦平考虑到父母年事已高,表示愿意自己过去工作。当年6月,焦平在吉林因为一次车祸而匆匆离开了人世,年仅28岁。后来焦平的骨灰最终被安放在袁崇焕纪念园里,袁崇焕衣冠冢附近,并立了一个焦平的雕像。佘幼芝给儿子改名“佘焦平”,让他作为佘家的后人继续守墓下去。

守墓,是佘幼芝这一生的使命和事业。自从儿子去世后,佘家守墓已传至18代,如何传下去?佘幼芝生前曾表示,女儿焦颖答应继续为袁大将军守墓,了却她一桩最大的心愿,佘家的忠义精神就能够永远传承下去,因为佘家守的不仅是一份忠义、一份信仰,更是一份事业。(全媒体记者 袁健斌 通讯员 石碣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