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起名

马防综合征(马防)

马防综合征(马防)

战国经典战役——马陵之战

马陵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例,这次战役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制造假象,诱其就范,使战局始终居于主动地位。那么这场战役战况究竟如何呢?

马陵之战发生于周显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年),桂陵之战后,魏国虽元气大伤,但经过几年的休整后,魏国逐渐开始恢复对外进攻。周显王二十五年(公元前344),,魏又召集邹、鲁、宋、卫等国赴逢泽(今河南开封南)会盟,自称为王。齐、楚、韩等国对此不满,拒不赴会。  

次年,魏国派遣襄疵攻打韩国汝南的梁、赫,韩国派将军孔夜应战(南梁在汝河上游,秦朝后称梁县,今属汝州。韩魏两国在此暴发激战,双方统帅是韩孔夜和襄疵,并非《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中所说,是庞涓领兵攻打韩国),但是韩国战败,求救于齐。孙膑认为可待韩、魏两败俱伤时出兵,既可令韩完全听命于齐,又有更大的把握胜魏强兵。齐威王于桂陵战后图谋继续利用三晋矛盾,给魏以致命打击,遂采孙膑之议,暗中许诺齐将出兵,韩得此诺即全力抗魏,五战俱败之后全面倒向齐国。二十七年,齐威王以田盼为主将,田婴,田忌为副将,孙膑为军师,发兵救韩。

孙膑仍以攻其必救的"围魏救赵"战法,率军直趋魏都大梁,诱使魏军回救,以解韩国之困。庞涓闻齐进军国都,遂撤韩围回师,欲击齐军于大梁,然齐军在过阿(今山东阳谷东北)、鄄(今鄄城北)入魏境不久,知韩围已解,即还师回齐。魏军不甘计划落空,兴兵遣将,以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将,率军10万追击齐军,企图同齐军一决胜负,过外黄(今河南兰考东南)时,太子申本欲听从徐子之议退军,但庞涓自恃精锐,邀功心切,欲全歼齐军,并深入齐本土。孙膑针对魏兵蔑视齐军的实际情况,在认真研究了战场地形条件之后,定下减灶诱敌,设伏聚歼的作战方针,造成在魏军追击下,齐军士卒大批逃亡的假象。庞涓在接连3天追下来以后,见齐军遗灶,武断地认定齐军斗志涣散,士卒逃亡过半。于是命令部队丢下步兵和辎重,只带着一部分轻装精锐骑兵,昼夜兼程追赶齐军至马陵孙膑见马陵地势险隘,道路狭窄,两旁林木茂密,又估计魏军必于傍晚到达此地,遂在马陵设伏,将蒺藜布于前,当作沟堑;以战车、大盾构成野战的前沿壁垒,令弓弩手埋伏其后;在战车上布置弓弩手和执戟甲士。魏军果如期而至,进入齐军伏击圈,因连日疾行而疲惫不堪。齐军则以逸待劳,万弩齐发,全面出击,魏军顿时惊恐失措,大败溃乱。 庞涓智穷力竭,眼见败局已定,遂愤愧自杀。 齐军乘胜追击,又连续大破魏军,并俘虏了魏军主帅太子申。魏国实力大损,其势始衰,齐、秦逐渐成为东西方对峙的强国。

  马陵一战,齐军以作战指导的高度主动性、灵活性,创造了中国占代战争史上一个出色的机动战例。

孙膑大破庞涓致其自杀的战役:齐魏“马陵之战”是怎么回事?

作者:扬正

说到历史上著名的战役,那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本篇文章我将为大家讲述一场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战役也就是齐魏之间的马陵之战。

首先要讲述下参加这场战役发生的背景。

公元前341年,魏国发兵攻打他的邻邦韩国,由于韩国实力弱小,不是魏国的敌手,综合国力不在一个层次,难以抗衡,于是便派人向齐国求助。

韩国为什么会将求援对象选为齐国,并如此看重齐国呢?

主要是因为在战国中期时魏兵虽然凶猛,但终究还是被齐国的孙膑使用谋略而于桂陵击败。

当齐威王收到求助信之后,决定立刻发兵救韩,而在位的齐宣王却向孙膑征求意见,孙膑说道:既不能不救,也不能救得太早了,应该先让韩国相信我们会去救授而殊死抵抗,然后我们再出手。

孙膑像

由于三晋的勇士向来不把齐国的士卒放在眼里,所以孙膑借助了这个弱点,他深知他的同门师弟庞涓的习性,于是他对齐国大将田忌说:兵法上讲用急行军跑百里去争个胜利,会使上将受损,行军五十里而与敌人争夺利益只有一半能赶得到。

魏国士兵向来都不把咱们齐军放在眼里,我心里有一计,可借魏军骄纵之气以击破魏军,我们要让魏军以为我们齐军大量的军士不断逃跑,让齐军在魏国境内先架设十万个锅灶,然后过一天再减为五万个锅灶,再过一天将锅灶变为三万个。

这样就可以诱惑魏军前来追击我军,从而使他们进入我所设下的埋伏圈。话说这位被派遣征韩的主人公即是曾经陷害孙膑的庞涓。也许是老天爷给了他一个机会吧!魏国的统帅庞涓也是鬼谷子的一名学生,曾经为魏国北攻邯郸,西困定阳,立下了赫赫战功。

孙膑发兵救韩并非直接将军队开赴前线,而是采取避实就虚的策略,他知道庞涓率出主力前来攻韩,所以魏国大都大梁必定防守空虚。于是他劝田忌引兵去偷袭魏都大梁。

庞涓得知齐军将要袭击大梁,于是赶紧挥师回援,但当他赶回来时,齐国军队已经越过了魏国的西界。

电影《战国》剧照

庞涓也知道孙膑厉害,但他又一向自大,加上齐军一向实力不如魏军,于是他特意观察了齐军撤退后所留下的灶迹。

在行军三日后,他看到了齐军的灶迹不断减少,便嘲笑齐军的怯懦,于是就只挑选些精兵轻骑前去追赶齐军。

孙膑知道庞涓这样自大而又轻率的人肯定会率军前来追赶,便推算了魏军的行军速度,判断了魏军大概在日落前会赶到马陵这个地方。

马陵之战示意图

马陵道这个地方道路非常狭窄,而且旁多险阻,可以埋下伏兵。孙膑为了确保射杀魏军主将庞涓,又命人将一棵大树的皮刮去,在上面写上了\"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的字样。

后来庞涓如期而至,他到达时已是是晚上了,他在黑暗中发现了那棵带有字迹的大树,但天色已里面,他看不清楚,便令士兵钻木生火,走进一开,可能字还未能完全读完,就遭遇齐军万箭齐发,魏国军队开始乱了起来,却又无计可施。

最终庞涓由于无法挽回局面而拔剑自刎,他临死前还说了句:总算还是让孙膑成了名。之后齐军乘势将魏军全部歼灭,还俘获了魏太子申。孙膑因指挥此次马陵之战而一举名震天下。

马陵之战纪念馆

庞涓和孙膑本是同门,同师于鬼谷子,但由于庞涓为人心胸狭窄,他怕孙膑的贤能会为他的建功立业带来阻碍,于是便设计陷害了孙膑。

而孙膑自然也应了那句:人怕出名猪怕壮,他遭受了一种叫做膑刑的酷刑。但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孙膑又凭借他的出名被齐国君王看重,偷偷派人将他接到齐国。

自此此他重获人生,迎来马陵之战一举将庞涓击败,并且迫使他自杀而死。从而报了之前的剜膑之仇。庞涓其实是死在了自己的手上,若不是他被利益熏心,迷失了自我,也不会去加害孙膑。由于他们是同门师兄弟,孙膑在战场上也就不会不念及旧情而将他逼上绝路。

历史纪闻:深浅度挖掘历史故事,民间野史,古史杂谈,述古道今。希望诸位朋友喜欢。

马陵山古迹一览

马陵山是一条低山丘陵,海拔在80—184米之间。她南北走向,因山体状如奔马而得名。她位于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和临沭县交界处,随沭河古道一路逶迤南下,入江苏省新沂市,绵延六十余公里。地形有平有险,平险相间,沟壑纵横,复杂多变,她是一座历史名山,因战国时期马陵之战而著名。这座山上名胜古迹众多,历史传说源远流长。

庞涓沟

马陵山风景区,最为著名的景点应属独龙涧。独龙涧,又名“庞涓沟”,是一条长约三公里的山沟。相传庞涓率领的十万大军,就全军覆没在此。有趣的是,在庞涓沟里还生长着一种形象怪异、个头不大、眼睛通红的螃蟹,具有治疗跌打损伤之功效。身上还有马蹄的印子。

当地的老百姓都说,这山螃(与庞同音)是庞涓变的。眼睛是红的原因是庞涓惨遭失败后,因悔恨把眼睛哭红了的结果;山螃的腿再生力之强是由于庞涓腿部中箭而急于逃命而致,现在附近的人还经常到山上来捉这种螃蟹用于医治跌打伤。背上有一个深深的马蹄印,那是庞涓死后,天黑被马踏的原故。

更令人称奇的是,这种螃蟹只有庞涓沟里才有,在别处难觅其影踪。据当地老百姓说,这螃蟹是庞涓战败后所变,一直在此探找失败的原因。因此这块地方被人们叫做“恨谷崖”。

上马石

独龙涧现在还存有两块巨石,被当地人称为“上马石”。相传庞涓就是在此石边中箭上马逃跑时,被孙膑捉获。独龙涧进口处有一个山村叫卸甲营村,解放战争时期曾划为挂箭区,据当地群众讲,挂箭地名的来历,就是因为庞涓在此挂箭而得。

大禹开凿的山口

卸甲营向西南七公里,便是著名的景点“禹凿山口”。相传山口为夏禹治水而凿,因而得名。贯穿沂蒙的沭河水流到这里折向西转,两岸悬崖陡壁,林木茂盛,水波潋滟,风光迷人。当地山民在此采石时,于地表下80厘米的石层内,发现了一株古树化石。经中国科学院的专家鉴定,此化石为松柏树化石,其年代距今有七千万年。此树木化石系华东地区发现的最大一株古树化石。

九道湾

马陵山北部的九道弯,山岭起伏,刀曲盘绕,长约五公里。道旁弯畔,故垒遗迹依旧,点将台、校兵场依稀可见。其西南三公里许的跑马岭,依然像当年那样,可供千军万马操练演习。

清泉寺

九道弯向南约四公里,便是著名的清泉寺林区。马陵山的主峰奶奶山就在这里,海拔184.2米。这一带山岭连绵,峰峦壁立,沟涧纵横,地形十分复杂,地势非常险峻。建立在此地的国营清泉寺林场北抵九道弯,南枕钓鱼台,黄泥沟壑深水清,峰回路转。天然景物和人工建筑,相映成趣,使游人流连忘返,平添情思。

望海楼景区

位于马陵山南部的望海楼风景区,是马陵山的又一绝佳景点。这里丘陵起伏,状如奔马,巨石错叠,参差嵯峨,形如石楼。相传孔子周游列国,到郯拜师郯子时,曾登此石楼遥望东海,后人称此处为望海楼。

望海楼既是名胜,又是古迹。石楼雄伟磅礴,气势夺人。从北面看,状如睡狮;从南面看,尾似卧虎。周围怪石林立,纵横交错。石楼顶峰有一南北走向酷似独轮车辙的槽沟,还有两个脚印样的凹坑,传说是柴王爷推车至此留下的痕迹。此传说又给马陵山增添了一丝神秘。

望海楼至今仍巍然屹立,游人如织,实乃美不胜收的人间佳境。

马陵之战的典故,马陵之战的成语有什么?

马陵之战,是指齐军在马陵大败魏军的战役,这次大战也成就了齐军的军师孙膑,齐国在这次大战后声名鹊起,从一个弱小的国家逐渐成为战国时期的大国。

魏国在桂陵之战被齐军击败,又被秦国夺去了几个旧都,但是他的实力还是不容小觑的。周显王二十五年,魏国又召集了鲁、宋、卫等国会盟,自称为王。但是齐国、韩国、楚国对此表示不满,拒绝参加会盟。第二年,魏国就命令庞涓对韩国进行讨伐。

韩国因为国力弱小无法对抗魏国,于是向齐国进行求救。孙膑认为在韩、魏两国兵力薄弱的时候出兵,既可以让韩国完全地归顺于齐国,又可以有很大的把握战胜魏国。于是齐威王采取了孙膑的意见,等到两国两败俱伤之时再出兵,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发兵救援韩国。

孙膑仍然以“围魏救赵”的战法,直奔魏国的大梁,庞涓听闻齐军进军国都于是撤军回大梁,但是齐军知道韩国已经被救,便想要撤兵回齐国。但魏国不甘心自己的计划落空,想要一举歼灭坏它好事的齐国,命庞涓率领十万士兵追击齐军。孙膑察觉到魏军的来势凶猛,于是利用地势进行埋伏,用每天减少灶坑的方式来进行示弱。庞涓果然中了孙膑的计谋,认为齐军已经所剩无几了,竟然大意到只率领轻车锐卒进行追赶。魏军如期而至,走进了齐军的圈套内,齐军万弩齐发,全面出击,魏军实力大损,落败而逃。

马陵之战成语

“增兵减灶”是出自马陵之战的成语,是一种迷惑敌军的战术。运用这种战术的人是齐国的一名军师孙膑,孙膑在马陵之战中展示了高超的谋略艺术,在马陵之战后他名震天下,实现了他的宏伟抱负。

这个成语是出自《史记》卷六十五 孙子吴起列传第五,“增兵减灶”用表面上的兵力来迷惑对方,让敌方完全不知道自己到底有什么兵力,从而使得自己在战争上取得有利的主导优势。

周显王二十六年,魏惠王命庞涓去攻打韩国,韩国的兵力薄弱,于是不断向齐国进行求救。齐国答应了韩国的请求,让孙膑做军师去营救韩国。这一次,孙膑用的还是之前救赵国时用的计策,不直接去营救韩国,而是去攻打魏国。

这个方法果然奏效,庞涓率领军队日夜兼程往魏国赶,不过这时候齐国已经占领了魏国的好几个地方。这次,孙膑的计策是下令齐军退兵,庞涓见齐军不断撤退,便一直紧紧跟随在齐军的后面。连续三天追到齐军的扎过的军营,发现他们的灶坑在逐渐变少。他以为齐国胆小怕事,士兵早已逃跑了许多。但是令他想不到的是,孙膑利用马陵的地形进行埋伏,命令数万名弓箭手藏于道路两旁,结果就是导致魏军全军覆没,最终庞涓选择了自杀,魏国的太子申被俘获。

从此,孙膑的名气因为这场战役而被传遍了各国,他“增兵减灶”的战术也被许多人效仿。

好了今天的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你气质那么好还来看小甲的文章,喜欢历史和房产知识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小甲,每天都会更新好文章哦^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