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起名

初九是什么日柱(初九是什么日)

初九是什么日柱(初九是什么日)

正月初九“天公日”,记得:4习俗、3禁忌、2要吃,新年万事顺利

随着除夕假期的结束,人们逐渐回归岗位,恢复正常生活,正月初九这个看起来并不特别的日子,在民间却相当重要。

很多年轻人不懂,正月初九“天日”,是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的诞辰,普天同庆,为天公举行寿诞仪式,不光有传统活动,还要遵守传统仪式“4习俗、3禁忌、2要吃”,沾沾玉皇大帝的福气,保佑新年万事顺利、福气满满。

正月初九4习俗

一、拜天公

正月初九最重要的事就是“拜天公”,在祭拜前一天,全家斋戒沐浴,以敬畏之心举行祭拜仪式,八仙桌上供奉烛火、五果(柑、橘、苹果、香蕉、桃)、六斋(金针、木耳、香菇、冬粉、土豆、红枣)、神前献茶三杯、穿戴整齐、按照长幼尊卑、行三叩九拜之礼焚香迎神。

二、守太岁

凡是今年生肖属本命年、冲犯太岁的朋友,可以在正月初九的白天到当地的庙里捐一点香火钱,写上自己的名字和年龄,交由庙方人员替自己供奉,叫值年太岁看到自己的虔诚之心,帮助遇难呈祥、逢凶化吉。

三、出门办事

老话说的好“七不出、八不归、上九办事一大堆”,九是最大的单数,古时以九为尊、为大,初九又逢“天日”,会受到玉皇大帝的庇佑,办事会又多又快、事半功倍。

四、蔬菜生日

老人常说“七人八谷九菜十果”,相传女娲在初九这天创造出水果,正月初九也是“蔬菜的生日”,可以煮上一锅蔬菜汤表示感谢。

推荐做法:【五行蔬菜汤】

1.老豆腐切成小块;半截莲藕切成片;半个番茄切成块;几朵香菇切上十字花刀;花菜切成小朵;一小把黄花菜在开水中泡软;几个红枣和一小把枸杞在开水中泡发;盆中打入两个鸡蛋打散备用。

2.起锅烧水,水烧开以后加入少许食盐,把准备好的香菇、莲藕、花菜倒入锅中焯水40秒左右,在家制作等到食材断生后捞出冲凉控水备用。

3.锅内烧油,油温6成热时(冒青烟),倒入鸡蛋液快速搅拌打散,等到鸡蛋液定型后倒入适量清水,大火把水烧开把准备好的食材倒入锅中,加入食盐2克、白糖少许、鸡粉1克、胡椒粉1克搅拌均匀,开小火煮2分钟后把番茄倒入锅中,再放入枸杞、淋入少许香油,把汤汁盛放在盆中,撒上香菜点缀即可。

正月初九3禁忌

一、忌晾晒衣物

听老人说,正月初九不能晾衣裳、被褥,玉皇大帝正在出巡,太多衣物影响出行,容易惹怒玉帝、挡住自家福运。

二、忌衣冠不整或者随意扔垃圾

斋戒是祭拜仪式中最重要的一环,提前沐浴、穿戴整齐、既是对神的敬意,又最能表明内心诚意,俗话说“心诚则灵”,以庄重敬畏之心祭拜才能求得神灵庇佑、一年风调雨顺,邋里邋遢、衣冠不整为大不敬。

三、忌吵架

“家和才能万事兴”,玉皇大帝赐福的重要日子里,还要吵闹的鸡犬不宁,只会惹怒玉帝、决绝赐福。

正月初九2要吃

一、吃红龟粿

红龟粿就是以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加红曲粉调色做成的面皮,里面包裹芝麻、花生、瓜子、豆沙等馅,制作出来的类似麻薯的点心,再印上龟壳的印记,取长寿之意,寓意大吉大利。

二、喝酒

酒和“九”谐音,祭拜天公时喝酒庆祝,能够沾沾玉皇大帝的喜气和福气,求得生活幸福长久,不过喝酒不能贪杯、点到为止,以免喝多失态,弄巧成拙。

第一美食编辑:小雅

今天是腊月初九,知道是什么日子吗?看看老祖宗留下谚语咋预兆

#冬日生活打卡季#

今天是腊月初九,你知道是什么日子吗?看看老祖宗留下谚语咋预兆。

今天是公历12月31日,农历腊月初九,明天就是元旦新年了!2023新的一年又开始了。这是2022年最后一天,明天我们将要迎接新的一年。可是,你知道吗?今天还是“二九”开始,天气越来越冷,那今天有什么说法吗?老祖宗总结的谚语有预兆。

头九晴,二九晴,三九四九雪封门。

从冬至节气开始,我们进入一九时节,截止昨天“一九”结束,今天我们迎来新的九天:二九!

谚语说:“头九晴,二九晴,三九四九雪封门”。如果在“一九”期间天气晴朗,到了“二九”,天气还是晴朗无雨雪,阳光灿烂,那么预示着后面两个九天:三九四九,天寒地冻,冰天雪地,恰是大雪纷飞的日子。

从时间来看,大约是在春节期间,如果过年时间,雪花飞舞,瑞雪春堂,更是一片吉祥如意。

二九不下雪,春节雪茫茫。

二九时间:从12月31日开始,到12月8日截止,正好九天时间。这个时候,如果天气没有降雪,看看什么预兆。

谚语说:“二九不下雪,春节雪茫茫”。这是古人总结的经验,如果这个二九期间,没有降雪,天气晴朗,那么到了过年前后,往往出现大雪飞舞,漫天白雪茫茫,是不是非常漂亮。

那要是二九期间没有下雪,谚语又是怎么说呢?继续分享。

二九雨雪多,过年不烤火。

非常容易理解,要是在当前时间,出现雨雪霏霏的天气,说明天气寒冷,天寒地冻。如果是这样的话,到了春节,反而不用烤火了,说明天气暖和了。

还有的谚语说:“二九雨雪稀,过年冷飕飕”,正好和上面谚语相反,如果这个时候雨雪匮乏,天气晴朗,则到了春节期间,往往是寒风刺骨,天寒地冻。

二九刮南风,来年倒春寒。

在过去的生活中,人们最担心倒春寒,也就是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反而比较寒冷,甚至雪花飞舞,这样的天气,往往不利于农作物返青,甚至造成伤害。

谚语预兆,假如在二九期间,本应该北风呼啸,但却刮起南风,徐徐吹来,比较暖和,那么到了春节以后,却寒冷交加,出现倒春寒。

老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中伏”。迎来二九,接下来就是三九,看来最冷的日子就在眼前,大家还要防寒保暖,最后祝大家元旦快乐,幸福安康。

正月初九习俗有哪些?大年初九拜天公风俗、敬天公讲究

[闽南网]

敬天公是闽南地区最盛行的闽南民俗之一,再穷的人家每年正月也要祭祀一次,除了正月初九天公生日外,每逢喜庆节日就会杀猪倒羊来敬天公。

敬天公的民俗除了闽南地区,在台湾和东南亚一带的闽南华侨也广为盛行,祭祀的风俗和规矩与闽南地区大致一样。除了祈福保佑的含义外,“敬天公”更是华侨们思乡的一种表达方式。

闽南习俗:正月初九敬天公

“敬天公”从大年初九凌晨开始。此时,家家户户都要开始放鞭炮,厅堂上点燃红烛灯,称为“老天爷灯”;然后,长辈们领着一家大小跪在桌前,并依长幼顺序上香,行三跪九叩礼,祈求在新的一年里福运高照,家人平安,事业昌隆,仪式一般会进行到初九清晨五点左右。

祭拜时最传统的大礼是:打开大门,穿戴整齐,并依长幼顺序上香,行三跪九叩礼,现代一般信众则往往只有上香祝祷而已。当祭拜完成后,先烧金纸,再将天公座一起烧化,之后再撤去供桌。拜天公时还会焚烧一种叫“补运单”的红纸,上书一家老小的生辰八字,保佑一家平安。

泉州市玄妙观管委会有关人士介绍,“敬天公”有严格的要求,在“敬天公”的前一天晚上,要摆上一张正八仙桌,正面系上一块桌彩。因为天公至高无上,所以在八仙桌下面还要垫上两块琴椅(称天公椅)托高桌子。拜天公的供品分别有五果、六斋、搭饭、烧酒、全猪、全羊、鸡公等,一般选择三牲(猪、牛、羊)或以鸡代替其中一种,另外鲜花、水果、柿饼、桂圆干、红枣等也是必备之品。

有诗为证:

正月初九五更天,三牲五谷放桌边。

一家老少站相依,一拜丰收财运添;

二拜健康笑眯眯,三拜团圆不分开。

真心许愿嘴要甜,响炮共庆天公生。

天公生的由来

闽南民间传说每年农历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用寿桃祭拜为其庆祝生日,而玉皇大帝在闽南被百姓尊称为“天公”,所以才有初九拜天公的说法。

民间俗称的“天公”即玉皇大帝,也是道教传统上所尊称的“昊天上帝”或“玄穹高上帝”。玉皇上帝在天庭统领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众神,由于祂的地位至为尊贵,所以民间习俗在祭拜天公生时,也是非常慎重,民间俗谚说:“天上天公,地下母舅公”,便道出天公神格的高贵。

中国的传统易理对数字的认识,是以一到九为实数;以一为阳数之始,以九为原始之。在道教,玉皇天尊被认为是天界的大罗天界的主宰,尊贵非凡,因此,以象征“始”和“终”的日子作为其神诞。同时,卦象中“一”和“九”,象征了人间必需的“水”和“火”。

由于原始社会人们对风云莫测自然灾害的恐惧,所以对主宰万物的上苍称之为“天公”,因此就有了人类思想中这位至高无上的拟人神明。汉族的敬天思想是非常突出的,认为天乃宇宙的主宰者,对万物具有强大的统治力、正是基于这种观念,皇帝被称为“天子”。天子也必须顺应天意,如果违反了,就丧失天命,就会有一位真命天子来取代他。

无形的“天”同时也被具体化了,称为玉皇大帝,俗称“天公”。对“天公”的崇拜是闽南人继承河洛文化和中原文明最具体的体现,在这项风俗的流传演变中,敬天公不仅仅指道教上单纯意义上的神明,而又融合了儒家文化和佛教的信仰,这项风俗具有了典型的闽南传统文化特色,是中华文明的活化石。

拜天公有什么讲究

每年的正月初九为天公生日。一般祭拜天公的时间约在农历正月初九凌晨子时一到(十一点至一点)便可开始,直到翌日清晨七点以前均可,但俗传因为天公的神格非常尊贵,因此越早敬供越有诚意,有些天公信仰盛行地区的信众更会慎重的在半夜先于家中敬拜天公后,再前往邻近的天公庙上香献敬。

“天公生”是闽台民间一个极为隆重的节日。年初七就开始制米龟、圆、“牵”,蒸发粿、甜粿、咸粿。初八晚上,暮色初合,便当“天”摆上八仙桌。没有庭院的,则摆在窗口边。随后摆上十二碗干鲜水果,十二碗素菜,以及蒸好的米龟、甜粿、面干等。也有些人家供荤菜,那就要双份的五牲,十分隆重。

拜天公时,可分两类:一是家中正厅有吊天公炉者,二是家中无天公炉者。若是家中有帛天公炉的话,可把供桌设于大公炉下向门外的方向,表示向天恭迎天不尊驾降临;若是家中无天公炉者,则可将神桌设于前门口或中庭向天的方向。

供桌较特别,需设顶桌和下桌(或前后桌),一般是以长板凳或矮凳将八仙桌垫高,八仙桌脚下分别置放四迭寿金(金纸头得朝门口,就像人敬神时的方向),此即为顶桌,下方前面再加放一张供桌,即为下桌。顶桌前再系上吉祥图案的桌围,并在顶桌两旁系上头带尾青的甘蔗,两只甘蔗头尾青部分再以红线系在一起,两来可加挂高钱(又称长钱)垂在两侧,并准备三只或五只代表天公的天公座(灯座)摆在顶桌中间,中央再摆上香炉,炉之两旁并备好烛台。

拜天公的供品,顶桌和下桌的特色也不同,顶桌是献给最尊贵的天公,以清素的斋品为主;下桌是献给天公的部属神明,因而是以五牲等荤食为主。顶桌得备鲜花一对,点上一对蜡烛,并在净香炉前摆上三只茶杯,斟上清茶,而顶桌的清素供品,一盘为扎上红纸的面线三束(亦可烫熟分装三碗,每一碗上再各置一颗黑砂糖)、五果(如柑橘、苹果、香瓜、甘蔗、香蕉等水果)、六斋(如金针、木耳、香菇、冬粉、土豆、红枣,有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备之意),亦有在六斋外,再加菜心、豌豆、绿豆、豆轮、面筋、麻栳等干料,组成十二碗、二十四碗或三十六碗的菜碗,以及糖塔、糖盏等。下桌的荤食供品为五牲(如全鸡、全鸭、全鱼、全猪、全羊,亦有用鱼卵、猪肉或猪肚、猪烫熟即可;此外,还有红龟粿、甜料(如米枣、甜糕)等。

龟粿发糕甜

红红的龟粿和大大的发糕,在拜天公中必不可少。

冰糖、春糖、寸枣、冬瓜条等也是祭拜天公的吉祥之物。

三牲五果六斋

虽说传统的“三牲”指的是马牛羊,但靠海的闽南人多用公鸡、鱼和猪肉代替。一般拜拜都用阉鸡,公鸡性温不燥,减少斗殴和啄羽现象,生长速度快便于管理,且肉质更佳。

“五果”指的是五种水果,杨桃,香梨,橙子,芦柑;红富士苹果:寓意“平安”;甘蔗:象征“节节高”;菠萝:谐音“旺来”。

“六斋”各家习俗不同,市场上有包好的金针菇、腐竹等材料,每包5元左右。

寿桃和金纸

初七、初八这两天除了制作年糕外,还要准备一种叫寿桃的食物,其方法和材料与做馒头没什么两样,只是外形上比较讲究,要仿做成桃子的形状,并用红纸将其染上红色。

至于献给天公的银纸钱则是需要用特别制作的“天公金”,来代表人们对天公崇高的敬意,包括顶极金、太极金、天金、盆金、高钱(长钱)等,其中高钱可撕开拉成长条状,挂于顶桌旁的甘蔗上,或是挂于全羊、全猪的牲礼上,为兼具装饰性效果的献敬。

闽台年俗——敬天公有什么禁忌

民间习俗上非常强调拜天公的诚意,所以祭礼中有些禁忌必须遵守,首先所献的全鸡,必须是阉过的公鸡,白毛鸡和母鸡则不可。由于民间非常重视祭拜天公,所以这一天都有一些不可触犯禁忌。这一天不可以曝晒女性的内衣裤、不可以随意对外倾倒便桶、不可以口出秽言,以免亵渎尊贵的天公。

闽台民间称正月初九为“天公生”,其故事出自女娲娘娘开天地,造万物。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初八为谷日,初九为天日,初十为地日。这一天妇女多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

在“天公生”这一天还有许多禁忌:早晨起来洗脸后洗脸水不可倒入污沟、地上,恐污了天公的脸,一旦倒了,不尊敬天公,恐遭天责。要将洗脸水倒于尿桶、尿缸、厕所(不露天的);当天露天场所不扫地,屋内扫的垃圾也要停放起来,第二天才倒外面;小孩不可在露天场所小便,否则是对天公不恭,天公必责;妇女内长短裤一律不准晾于外面,要在室内,否则有辱天公,阴阳相冲,必遭天责;大小便桶当天不可到池塘洗涤;农民不去挑粪,恐怕泼在地上污了天神、日爷。

祭拜天公的时间约从正月初九这一天的子时,也就是凌晨十一点至一点之间开始,一直到隔天清晨七点前都可以,由於玉皇大帝是中国民间身份最大的神明,所以人们觉得他是至高无上,祭拜前全家必须要斋戒沐浴,祭拜时由家中的长者先上香行三跪九叩大礼,再依长幼顺序分别上香。

祭拜天公必须非常隆重,供品也必较讲究,顶桌主要以清素斋品为主,下桌摆的五牲荤食是献给天宫的部属神明。而顶桌除了斋品外,还要鲜花、蜡烛各一对。并且还要以红龟粿、发粿来敬奉。因为红龟粿代表吉祥,而上头的龟甲图案表示长寿,来说明天公有保育万物之德,必须长长久久,地位远超人类祖先。

当所有的供品都摆好后,一家人便开始点香拜夭公。连抱在怀中的婴儿也不能免。往往由母亲抱着,把点着的香塞在孩子手中,象征性地拜几拜。当母亲的,口中还要念念有词,祈祷孩子平安长大。一家人中若有一人外出,也得由弟妹或配偶替他(她)上香。到了深夜11时,子时已到,便是初九天公生日,开始烧“天公金”,燃放鞭炮。

正月初九闽南风俗

“天公生”有什么传说

闽南人流传的一则传说把“天公生”看得比新年重要,并且对传说内容作了解释。

传说中,在唐朝,黄巢的军队曾在新年间从北方到南方(也有人说是宋朝杨宗保,又有人说是唐代开漳圣王陈元光,总之,是传说!),北方军队在遇到服饰与语言不同的福建居民时,由于听到这些居民自称是“狼”(闽南音“人”的读音),而大开杀戒。

面对北方强兵的福建居民,只好纷纷逃到甘蔗园内躲避。一直到北兵弄清楚是怎回事,停止了杀戮。南方的福建人才走出蔗园。

据说,侥幸仅存的福建人便把走出蔗园的日子,即正月初九日,用来补过新年,形成了后来的风俗。

在初八晚过后,初九的子时,即是祭神时间。这时,信仰天公的家庭都会准备祭品拜天公。

讲究仪式的家庭,会在户外或在户内院子里选择一处没有遮拦、可以直对天际的空间,用两张桌子重叠成高坛,又在两侧各放一枝甘蔗,以便朝望天空祭神。祭神的甘蔗须带叶,以征节节上升甜节节和开枝散叶。

闽南传统民俗敬天公意义非凡

天公诞虽然是一个宗教节日。但是,和天公诞有关的传说,却反映了积极的反战思想,强调不同语言文化沟通的重要。

我们当然不必把传说当真,但是,历史上汉族从东晋朝至唐朝大规模移入福建时,的确和当地人产生过矛盾;当时的汉兵把他族平民(或甚至以“狼”为图腾的少数部落)当成畜生的杀戮行为,的确可能发生过,当然也是违反上天好生之德。

过去的史实,可能会演化成为传说,传说背后有些事实的根据。

这则传说,警惕我们,战争的可怕与平民的无辜。它也说明,族与族,以及人与人互相接受才能止杀;为了和平,人们主动深入了对方和沟通是很重要。

正月初九,即“天诞日”,玉皇大帝神诞。古时,善男信女在这天往元妙观行香。

从正月初一至初四,人们欢度春节。初五,百业经营,俗称“初五隔开,初六淘肥,初七人生日,初八五谷生日”。初九民间普遍“敬天公”。从子时起,家家户户燃放鞭炮,厅堂点燃红烛灯,曰“天公灯”,祈求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在大厅的天井口用两条长凳架起一块八仙桌,桌上靠后摆上一道纸糊的高大“天公庙”,座前摆上三牲,隆重的主牲是大猪头,其次是五斤大猪脚,边牲是鸡、鱼或鱿鱼干或目鱼干,这三项组成“三牲”,放在一个大长方形木盘或圆形大瓷盘中,以及酒瓶、酒杯,这些都得在当日清早摆好。点上一对大红烛,焚香之后,长辈领着合家大小,跪在桌前,叩谢玉皇大帝保庇平安顺舒的浩荡天恩,与此同时,也向玉皇大帝有所祈请,并许愿日后隆重酬谢。

腊月初九是星期几?

正月初九“天公日”,记得:4习俗、3禁忌、2要吃,新年万事顺利

随着除夕假期的结束,人们逐渐回归岗位,恢复正常生活,正月初九这个看起来并不特别的日子,在民间却相当重要。

很多年轻人不懂,正月初九“天日”,是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的诞辰,普天同庆,为天公举行寿诞仪式,不光有传统活动,还要遵守传统仪式“4习俗、3禁忌、2要吃”,沾沾玉皇大帝的福气,保佑新年万事顺利、福气满满。

正月初九4习俗

一、拜天公

正月初九最重要的事就是“拜天公”,在祭拜前一天,全家斋戒沐浴,以敬畏之心举行祭拜仪式,八仙桌上供奉烛火、五果(柑、橘、苹果、香蕉、桃)、六斋(金针、木耳、香菇、冬粉、土豆、红枣)、神前献茶三杯、穿戴整齐、按照长幼尊卑、行三叩九拜之礼焚香迎神。

二、守太岁

凡是今年生肖属本命年、冲犯太岁的朋友,可以在正月初九的白天到当地的庙里捐一点香火钱,写上自己的名字和年龄,交由庙方人员替自己供奉,叫值年太岁看到自己的虔诚之心,帮助遇难呈祥、逢凶化吉。

三、出门办事

老话说的好“七不出、八不归、上九办事一大堆”,九是最大的单数,古时以九为尊、为大,初九又逢“天日”,会受到玉皇大帝的庇佑,办事会又多又快、事半功倍。

四、蔬菜生日

老人常说“七人八谷九菜十果”,相传女娲在初九这天创造出水果,正月初九也是“蔬菜的生日”,可以煮上一锅蔬菜汤表示感谢。

推荐做法:【五行蔬菜汤】

1.老豆腐切成小块;半截莲藕切成片;半个番茄切成块;几朵香菇切上十字花刀;花菜切成小朵;一小把黄花菜在开水中泡软;几个红枣和一小把枸杞在开水中泡发;盆中打入两个鸡蛋打散备用。

2.起锅烧水,水烧开以后加入少许食盐,把准备好的香菇、莲藕、花菜倒入锅中焯水40秒左右,在家制作等到食材断生后捞出冲凉控水备用。

3.锅内烧油,油温6成热时(冒青烟),倒入鸡蛋液快速搅拌打散,等到鸡蛋液定型后倒入适量清水,大火把水烧开把准备好的食材倒入锅中,加入食盐2克、白糖少许、鸡粉1克、胡椒粉1克搅拌均匀,开小火煮2分钟后把番茄倒入锅中,再放入枸杞、淋入少许香油,把汤汁盛放在盆中,撒上香菜点缀即可。

正月初九3禁忌

一、忌晾晒衣物

听老人说,正月初九不能晾衣裳、被褥,玉皇大帝正在出巡,太多衣物影响出行,容易惹怒玉帝、挡住自家福运。

二、忌衣冠不整或者随意扔垃圾

斋戒是祭拜仪式中最重要的一环,提前沐浴、穿戴整齐、既是对神的敬意,又最能表明内心诚意,俗话说“心诚则灵”,以庄重敬畏之心祭拜才能求得神灵庇佑、一年风调雨顺,邋里邋遢、衣冠不整为大不敬。

三、忌吵架

“家和才能万事兴”,玉皇大帝赐福的重要日子里,还要吵闹的鸡犬不宁,只会惹怒玉帝、决绝赐福。

正月初九2要吃

一、吃红龟粿

红龟粿就是以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加红曲粉调色做成的面皮,里面包裹芝麻、花生、瓜子、豆沙等馅,制作出来的类似麻薯的点心,再印上龟壳的印记,取长寿之意,寓意大吉大利。

二、喝酒

酒和“九”谐音,祭拜天公时喝酒庆祝,能够沾沾玉皇大帝的喜气和福气,求得生活幸福长久,不过喝酒不能贪杯、点到为止,以免喝多失态,弄巧成拙。

第一美食编辑:小雅

正月初九“天公生”,记住传统禁忌:七不出,八不归,上九办事

正月初九,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年味已经逐渐散去,但在中国传统的新年民俗中,一直要到二月二“龙抬头”,农历新年才算正式结束。而正月初九在传统民俗中叫“天公生”,也叫“天日”,相传是“玉皇大帝”的诞辰,玉帝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主宰三界,天上地下各路神仙都要在这天隆重庆贺,古时候百姓这天要在露天的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相传在玉帝生日这天更加灵验,所以这天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

正月初九这天有个民俗老规矩很有意思,老人们以前也经常说:“七不出,八不归,上九办事”

这句民俗谚语有两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正月初六的时候按照传统民俗已经“开市”,但还不是办事、做生意的时候,七不出的意思是初七不要出门做生意、办事情,这天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天顺利。八不归的意思是出门在外的人,这天不要回家,做一件比较大的事情,也不要在这天宣布结束。上九办事的意思是正月初九这天就可以出门做事了,这天有玉帝的庇护,事情不但容易办成,而且会办得又好又利索。

直到现在还有不少老人会遵循这句话,把一些比较难办的事情放在正月初九这天来办,办事的效果会比较好,因为皇天在上,玉帝过生日,各路神仙和人们也会变得通情达理,不再相互刁难。

第二种解释:还有一种解释是说“七不出,八不归”的,当家人出门之前,必须要把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开门七件事”办好,把家里安排妥当才能放心出门。归家之前,要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条基本道德做好,否则不要入家门,这个解释也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风俗和精神。

大年初九是“天日”,和过年的其他日子一样,也有一些特有的节日美食。

第一:吃鸡肉

老话说“无鸡不成宴”,中国喜庆的宴席上是一定要有鸡肉的,为“玉帝”过生日,鸡肉上桌是少不了的,分享葱油鸡、辣子鸡的两种做法。

【葱油鸡】

食材:鸡腿2个,葱、姜、八角;生抽、醋、香油、糖、味精、蒜适量。

1、鸡腿肉冷水浸泡半个小时,冷水下锅,加入适量的葱段、姜片、1个八角,大火煮开后撇去浮末,中火煮12分钟。

2、鸡肉煮熟后浸入冷水中,可以让鸡皮变得更脆,更爽滑,方便撕开处理。

3、碗中加入2勺生抽、1勺陈醋、1勺白糖、半勺香油、适量的味精,加入一勺蒜末和小葱碎,搅拌均匀。

4、鸡肉撕成片状,吃的时候浇上料汁,翻拌均匀即可。

【辣子鸡】

食材:鸡腿2只、胡椒粉、料酒、盐、酱油、香油、淀粉、 花椒、干辣椒、小葱、蒜。

1、鸡腿洗净剔去骨头,先用花刀斜刀切块,干辣椒切段、蒜切片,葱切段备用。

2、把切好的鸡块放入碗中,加1勺胡椒粉、1勺料酒、1勺香油、半勺盐和适量淀粉揉抓均匀,腌制15分钟。碗中加入1勺料酒、半勺糖,适量的酱油和盐适量搅拌均匀。

3、鸡块下锅炸至金黄捞出控油。再复炸2次炸成枣红色,更酥脆。

4、锅中留底油,加入少量的香油,小火油温烧至四成加小半把花椒炒香,加入干辣椒段不断翻炒煸香味。

5、加入炸好的鸡块翻炒片刻,转大火顺着锅边加入调好的料汁翻炒片刻,最后加入小葱段和蒜片翻炒几秒出锅装盘即可。

第二:吃面条

面条细细长长,光滑顺溜,代表着细水长流,健康长寿,在中国人的生日里有特殊的含义,无论是人还是玉帝,过生日一碗“长寿面”是少不了的。分享焖面和葱油面的做法。

【焖面】

食材:细面条,偏瘦五花肉丝,豇豆,黄豆芽;葱姜蒜、酱油、五香粉、盐、鸡精适量。

1、细面条放入蒸锅中,根据面条的粗细,上蒸汽后大火蒸8-10分钟。

2、锅中烧油,五花肉放入锅中多炒一会,炒出油脂,放入葱姜蒜后炝锅,加少许盐翻炒均匀备用。

3、加入豇豆段,黄豆芽,适量的酱油、五香粉、盐、鸡精,大火翻炒1分钟。

4、加入没过拌菜的水量煮开,将蒸好的面条倒入锅中拌匀,中小火焖上3分钟让面条吸收汤汁。

5、将处理好的面条重新倒入蒸锅中,盖上锅盖继续蒸5分钟,让调味料均匀的入味即可。

【葱油拌面】

食材:细面2两、小葱1小把、猪油1勺,生抽2勺、老抽2勺、糖2勺、盐适量。

1、小葱切成长段,葱白和葱叶分开放,小碗加入2勺生抽、2勺老抽、2勺糖、3勺清水,适量的盐,搅拌均匀备用。

2、炒锅中加入适量的油,再加入1勺雪白的猪油,烧至五成热,先放入葱白,小火慢慢炸至颜色变黄。加入葱叶,炸至焦黄色。

3、加入料汁搅拌均匀,熬制1分钟,葱油就熬制好了备用。

4、面条煮好捞出后,根据个人口感取适量的葱油浇在面条上,搅拌均匀就可以了。

——老井说——

正月初九“天公生”这天民俗中还有个小忌讳:不能晒衣服和被褥,相传玉皇大帝这天要四处出巡,晒这些衣物会挡住出巡的道路,影响玉帝的视线,所以在这天尽量别做这件事。中国春节期间的民俗极多,有些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依然散发着活力,这些传统民俗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值得一代代传承下来的。#这就是年味儿#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每日更新美食菜谱和市井生活,关注我,享受舒适生活不迷路。

今日初九,牢记:“1要办,2要敬,吃3样,忌4事”,莫忘老传统

春节假期虽然已经过完了,但我们的春节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才结束,在我们的老传统里,正月里的每一天都有各式各样的传统风俗。

俗话说:“七不出,八不归,上九办事一大堆”,正月初九也是个重要的日子,民间相传,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诞辰,玉皇大帝是天庭中地位最高的神仙,因此,正月初九这一天又被称为“天公生”。

今日就是正月初九了,按照我们的传统习俗,要记得“1要办,2要敬,吃3样,忌4事”,新年行大运,我们一起来看看分别指的啥?

今日年初九,记得“1要办”

正月初九是个好日子,人们把这一天当做“办事日”,这也是“七不出,八不归,上九办事一大堆”的由来。

所谓的“上九办事一大堆”,是指在正月初九有很多事情需要做,因为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人们为了给玉皇大帝庆生,会举办各式各样的祭典,不少妇女还会燃放清香花烛来祈求玉皇大帝的恩泽。

人们相信在正月初九这一天会受到玉皇大帝的保佑,办事不仅顺顺利利,而且又快又利索,有不少人还会专门把事情留到正月初九去做,认为这一天适合做事。

明日年初九,记得“2要敬”

一,敬父母

古人们认为正月初九是亲人团聚、尊敬父母的日子,正月初九是“天公日”,但在我们的文化中,父母为孩子撑起了一片天,对子女来说,父母又何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呢,所以,在正月初九这一天,我们要敬父母,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二,敬长辈

正月初九也是敬长辈的日子,我们见到家里面的长辈和工作时的长辈一定要记得问好,民间认为,如果正月初九保持谦卑尊敬,对长辈有礼貌,出门办事会受到上天庇佑,一年之中都会顺顺利利,有好运相伴。

明日年初九,记得“吃3样”

一、白菜

正月初九是菜的生日,而白菜不仅营养丰富,被誉为“菜中之王”,还有吉祥的寓意,正月初九吃了白菜,新的一年一定能百财聚来。

推荐食谱:【猪肉白菜炖粉条】

1.准备红薯粉条一把放入盆中,倒入热水,放在一边浸泡15分钟备用。

2.白菜叶五到六片切成段,五花肉半斤切成薄片,大葱一段切成马蹄片,生姜切成姜片,再抓入几粒红干椒,一粒八角,几粒花椒,蒜苗几根切碎备用。

3.炒锅烧热添入一勺食用油,倒入肉片快速翻炒,炒出肥油,倒入葱姜和红辣椒爆香。炒出葱蒜香味以后,加入蚝油5克,老抽几滴调色,翻炒化开,倒入白菜帮翻炒几下,再下入白菜叶继续翻炒,这样可以避免白菜生熟不一致。

4.再加入生抽10克,从锅边淋入,继续翻炒几下,添入适量清水,加入食盐2克,鸡粉1克,胡椒粉0.5克,白糖0.5克提鲜,用勺子搅拌化开。

5.等汤汁煮开以后,改中小火连续炖15分钟,使粉条充分吸收到汤汁,等五花肉香浓软烂的时候,倒入蒜苗,淋入芝麻油,放上香菜,美味即成。

二、鸡

自古以来,逢年过节总会吃鸡肉,尤其是在吉利的日子吃鸡,还能讨个好兆头,因为鸡谐音“吉”,寓意着大吉大利,所以不少人家都会在正月初九选择吃鸡肉。

推荐食谱:【凉拌鸡丝】

1.准备鸡胸肉1块,先片成薄片,再切成均匀的细丝,放入小盆里面。香菜1小把切成段,蒜子几粒切成蒜末,小米辣几个切成细圈,不喜欢吃辣的可以去掉小米椒。

2.起锅烧水,加入一勺食盐增加底味,再加入少许植物油增加菜品的亮度。等水快要烧开时,下入鸡丝,用勺子推动滑散,使鸡丝均匀受热,避免粘连,开大火焯水1分钟,水开后,撇去浮沫,倒出控水,再过一下凉水备用。

3.取一个拌菜盆,倒入小米椒和蒜末,加入食盐2克,白糖1克,味精1克,香油2克,葱油3克,红油3克,用筷子搅拌化开调料。

4.倒入鸡丝,用筷子搅拌均匀,放入香菜段,再次颠盆拌匀,使食材和调料融合在一起,装入盘中,就可以上桌食用了。

三、面条

我们中国人在过生日时,总会点上一碗面条,生日时的面条又被称为“长寿面”,面条细细长长的,有长命百岁、幸福安康的寓意,为了祝福玉皇大帝的生日,正月初九少不了吃面条。

推荐食谱:【鸡蛋酱拌面】

1.准备二细的鲜面条一盘备用。洋葱半个切成碎粒,放入盆中,青红椒各半个切成小片,一起放入盆中。

2.准备一个小盆,打入三个鸡蛋,用筷子搅匀打散备用。

3.炒锅烧热,加入一勺食用油,倒入鸡蛋液,用筷子搅散,倒入漏勺中控油。重新起锅加入少许食用油,油热后倒入洋葱粒翻炒,炒出香味,倒入炒好的鸡蛋,翻炒几下。

4.下面调一个料汁:盆里加入一勺生抽,半勺老抽,半勺蚝油,一勺黄豆酱,加入适量的清水,用勺子搅拌化开调料。再倒入料汁盆里翻炒均匀,最后倒入青红椒片,改中火翻炒几下,把青红椒炒至断生即可关火起锅。

5.锅中添入清水,水开后下入面条,把面条煮熟以后捞出,放入凉水盆中过凉。

6.再把面条盛入盘中,浇上做好的鸡蛋酱,就可以开吃了。

明日年初九,记得“忌4事”

一,忌晒衣物

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诞辰,古人认为在这一天里晾晒衣服是对玉皇大帝的不尊重,人们会举办各种活动祭拜玉帝,家里人上上下下都会沐浴干净,打理自己,如果把衣服晾挂在屋外,玉皇大帝在下凡时就会看到,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表现。

二,忌乱扔垃圾

正月初九这一天,玉皇大帝会下凡看看人间,平日里乱扔垃圾已经是不道德的表现,在玉皇大帝的诞辰乱扔垃圾更是不应该的,如果被玉帝看到这种没有礼貌的表现,接下来的一年就会倒大霉。

三,忌夫妻吵架

平日里夫妻吵架没有关系,但在正月初九这一天,忌讳夫妻吵架,正月初九是个吉祥的日子,如果夫妻同心,生活和睦,新的一年会受到玉帝的庇护,往后的生活也能事事顺心,福气才会更加长久,但若是在家中大吵,家里的福气也会散掉。

四,忌宅家不出门

“七不出,八不归,上九办事一大堆”,正月初九被人们称为“办事日”,可见正月初九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做,而且春节假期过去之后,有很多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需要人打理,因此,正月初九最好别宅家不出门。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此为止了,新春日子里的每一天都有许多风俗,你们那里有什么风俗习惯呢,来评论区一起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