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起名

最不常见的字繁体字(最不常见的字)

最不常见的字繁体字(最不常见的字)

屮、嘂、叒、沝…… 这些不常见的汉字,你会读吗?

屮、嘂、叒、沝…… 这些不常见的汉字,你会读吗?

近日,中国药科大学官方微信推送的一条校园新闻引发了网友的热议。药大校园里新开了一家名为“屮樂軒”的书店,书店的名字吸引了网友的注意力,“屮”字到底应该怎么读?还有好事者,翻出了一堆和“屮”字类似的汉字,如“嘂”、“勥”、“槑”、“彧”……这些字不仅在网络世界里高频出现,还被赋予了新的用法和解释。有网友感叹:这年头不好好读点书,在网络世界里都“寸步难行”了。

通讯员 姜晨 杨洋 刘美茹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象形字走红,“一家人就要整整齐齐”

如果不是药大官方微信里的这条新闻,估计很多人都遗忘了“屮”这个字的存在。10月21日,中国药科大学在江宁校区举办了校园书店“屮樂軒”的开业仪式。书店坐落在药大图书馆二楼,总占地面积为270平方米,陈列书籍种类涵盖丰富,主打社科、文学、生活类书籍,也不乏和药大学生专业学习相关的考试用书。除此以外,各大图书网站及出版社畅销榜单的书也会入选。

微信推送后,不少读者对书店的名字“屮樂軒”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屮”字应该怎么读,这就是个问题呀。学校的微信推送里,对书店名称的由来做了解释。“屮樂軒”中“屮”为草木初生之意,读音为(chè),“樂”为欢喜快乐之意;“屮”与“樂”合而成为“药”的繁体字“藥”;“軒”为环境温馨明亮之意。这么一看,书店的名字还的确很有药大特色。

网友们这下兴趣来了,翻出了一组和“屮”字类似的汉字,如一群“屮”字扎堆的茻(mǎng),望文生义,草木就更加茂盛了。还有一堆“口”的扎堆,也很有“杀伤力”。这个看上去结构怪异的“嘂”(jiào)字,因为外形奇特,赢得了网友们的别样青睐,很多人还在论坛回复里频繁使用。一个字里有“四张嘴巴”, 耳边自动响起了叽叽喳喳的BGM(背景音乐),反正看着就很吵……事实上,“嘂”字的“音量”的确很高,它有高声大哭的含义,作为名词时,则是一种乐器大埙。在互联网世界里,“嘂”字被开发出了“板凳”的新用法,网友们觉得,四个“框框”看上去也挺像凳子,于是原本常见的回复“板凳”,被“嘂”字替代。看上去文乎文乎,能震慑一下别人也不错。

生僻字拥有了“一家人整整齐齐”的效果,网友们纷纷举例“一家人”系列汉字,如已经不算陌生的又双叒(ruò)叕(zhuó、yǐ、jué、lì),土圭垚(yáo),还有人名中已经算是常见的火炎焱(yàn)燚(yì),水沝(zhuǐ、zǐ)淼(miǎo)(màn),是不是很长知识?

这些“柴火棍”其实也是字

无巧不成书,最近热门的微信公众号“中文男足”,也在生僻字的问题上被网友调侃了一把。公众号计划着改名,但操盘手发完改名公告,却忘了进行改名申请。于是,原定的公众号新名字“Just Lose It”惨遭抢注。

由于微信公众号的昵称里不允许出现任何类似于竖线|、引号“”这样的特殊符号,操盘手“邓香兰”灵机一动,在Just Lose It左右两边加了两根“火柴棍”,并注明,“这玩意不是竖线,而是汉字的笔画竖,所以不算特殊字符,看上去也不太离谱。”有机智网友调侃,“丨”也可以理解为汉字呀,意味“上下贯通”,可以读成“gǔn”。

事实上,“丨”还真的是字,虽然用的不多,独自出现的时候也不算常见,但正儿八经有四个读音shù、yī、gǔn和tuì。类似“丨”一样特别省力气的汉字还有π的“兄弟”“丌”(qí)字,长相即全部,一打眼就是个垫东西的底座。还有“灬”(huǒ,biāo),一堆柴火堆一起,这火烧的能不旺么?

笔画少的字不常见,笔画多了,还是不认识。很多人认识“芈”“嬛”或是“彧”,基本都是靠着电视剧来完成的。《芈月传》播出时,网友们认真学习了一下“芈”字作为姓氏出现的源头,至今还有人热烈探讨着芈月和屈原或是白起在N年前是不是远亲。“嬛”的认字工程量其实比“芈”要大,《甄嬛传》播出的时候,孙俪扮演的角色到底应该是读甄嬛(huán),还是甄嬛(xuān),网友们吵翻了。虚拟的人物无从可考,但根据电视剧设定的情景咬文嚼字一下也不算坏事。剧情里,甄嬛用“嬛嬛一袅楚宫腰”向皇帝解释着自己名字的由来,“嬛”作为形容词时的读音为xuān,但在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嬛”字出现了读音大一统的趋势,读音只有huán。

还有被改名了很多年的谋士荀彧,成为了表情包界当之无愧的“泥石流”。网友们严格按照“看不懂的字读半边”的土方法,自动将外貌和“荀”字有些类似的“苟”字,还有比“彧”少两笔的“或”字的读音借来使用了。事实上,“彧”(yù)字的含义特别美,不仅文采斐然,还特有教养,显得高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扬子晚报

屮、嘂、叒、沝…… 这些不常见的汉字,你会读吗?

屮、嘂、叒、沝…… 这些不常见的汉字,你会读吗?

近日,中国药科大学官方微信推送的一条校园新闻引发了网友的热议。药大校园里新开了一家名为“屮樂軒”的书店,书店的名字吸引了网友的注意力,“屮”字到底应该怎么读?还有好事者,翻出了一堆和“屮”字类似的汉字,如“嘂”、“勥”、“槑”、“彧”……这些字不仅在网络世界里高频出现,还被赋予了新的用法和解释。有网友感叹:这年头不好好读点书,在网络世界里都“寸步难行”了。

通讯员 姜晨 杨洋 刘美茹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象形字走红,“一家人就要整整齐齐”

如果不是药大官方微信里的这条新闻,估计很多人都遗忘了“屮”这个字的存在。10月21日,中国药科大学在江宁校区举办了校园书店“屮樂軒”的开业仪式。书店坐落在药大图书馆二楼,总占地面积为270平方米,陈列书籍种类涵盖丰富,主打社科、文学、生活类书籍,也不乏和药大学生专业学习相关的考试用书。除此以外,各大图书网站及出版社畅销榜单的书也会入选。

微信推送后,不少读者对书店的名字“屮樂軒”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屮”字应该怎么读,这就是个问题呀。学校的微信推送里,对书店名称的由来做了解释。“屮樂軒”中“屮”为草木初生之意,读音为(chè),“樂”为欢喜快乐之意;“屮”与“樂”合而成为“药”的繁体字“藥”;“軒”为环境温馨明亮之意。这么一看,书店的名字还的确很有药大特色。

网友们这下兴趣来了,翻出了一组和“屮”字类似的汉字,如一群“屮”字扎堆的茻(mǎng),望文生义,草木就更加茂盛了。还有一堆“口”的扎堆,也很有“杀伤力”。这个看上去结构怪异的“嘂”(jiào)字,因为外形奇特,赢得了网友们的别样青睐,很多人还在论坛回复里频繁使用。一个字里有“四张嘴巴”, 耳边自动响起了叽叽喳喳的BGM(背景音乐),反正看着就很吵……事实上,“嘂”字的“音量”的确很高,它有高声大哭的含义,作为名词时,则是一种乐器大埙。在互联网世界里,“嘂”字被开发出了“板凳”的新用法,网友们觉得,四个“框框”看上去也挺像凳子,于是原本常见的回复“板凳”,被“嘂”字替代。看上去文乎文乎,能震慑一下别人也不错。

生僻字拥有了“一家人整整齐齐”的效果,网友们纷纷举例“一家人”系列汉字,如已经不算陌生的又双叒(ruò)叕(zhuó、yǐ、jué、lì),土圭垚(yáo),还有人名中已经算是常见的火炎焱(yàn)燚(yì),水沝(zhuǐ、zǐ)淼(miǎo)(màn),是不是很长知识?

这些“柴火棍”其实也是字

无巧不成书,最近热门的微信公众号“中文男足”,也在生僻字的问题上被网友调侃了一把。公众号计划着改名,但操盘手发完改名公告,却忘了进行改名申请。于是,原定的公众号新名字“Just Lose It”惨遭抢注。

由于微信公众号的昵称里不允许出现任何类似于竖线|、引号“”这样的特殊符号,操盘手“邓香兰”灵机一动,在Just Lose It左右两边加了两根“火柴棍”,并注明,“这玩意不是竖线,而是汉字的笔画竖,所以不算特殊字符,看上去也不太离谱。”有机智网友调侃,“丨”也可以理解为汉字呀,意味“上下贯通”,可以读成“gǔn”。

事实上,“丨”还真的是字,虽然用的不多,独自出现的时候也不算常见,但正儿八经有四个读音shù、yī、gǔn和tuì。类似“丨”一样特别省力气的汉字还有π的“兄弟”“丌”(qí)字,长相即全部,一打眼就是个垫东西的底座。还有“灬”(huǒ,biāo),一堆柴火堆一起,这火烧的能不旺么?

笔画少的字不常见,笔画多了,还是不认识。很多人认识“芈”“嬛”或是“彧”,基本都是靠着电视剧来完成的。《芈月传》播出时,网友们认真学习了一下“芈”字作为姓氏出现的源头,至今还有人热烈探讨着芈月和屈原或是白起在N年前是不是远亲。“嬛”的认字工程量其实比“芈”要大,《甄嬛传》播出的时候,孙俪扮演的角色到底应该是读甄嬛(huán),还是甄嬛(xuān),网友们吵翻了。虚拟的人物无从可考,但根据电视剧设定的情景咬文嚼字一下也不算坏事。剧情里,甄嬛用“嬛嬛一袅楚宫腰”向皇帝解释着自己名字的由来,“嬛”作为形容词时的读音为xuān,但在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嬛”字出现了读音大一统的趋势,读音只有huán。

还有被改名了很多年的谋士荀彧,成为了表情包界当之无愧的“泥石流”。网友们严格按照“看不懂的字读半边”的土方法,自动将外貌和“荀”字有些类似的“苟”字,还有比“彧”少两笔的“或”字的读音借来使用了。事实上,“彧”(yù)字的含义特别美,不仅文采斐然,还特有教养,显得高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扬子晚报

最难认的汉字,你认得几个?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少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早期的汉字是由图画文字发展起来的象形文字,但随着历史的演进,汉字逐渐完善、统一、简化,至今,简化字成了我们书写最方便的文字,但是尽管如此,一些最难认的汉字,你都认识吗?

汉字中的“品”型结构酷似“金三角”,音、意、形都非常有趣,可惜,这些字绝大部分不常用,极为生僻,几乎成了绝无仅有的“活化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号称最难认的汉字,究竟是哪些字。

最土的汉字——“垚”

这个字读“摇”,山高的意思。并不是意外的巧合,在金、木、水、火、土这“五行”之中,每个字摆成品型结构,都能派生出另一个决然不同的汉字,“垚”字不常见,虽说一副土头土脸的模样,核心却是峭拔巍峨、直插云霄。

最多心的汉字——“惢”

这个字有两个读音,当读作“索”时,表示疑虑,“内有惢,下有事”。读作“蕊”时通“蕊”,是古代的一种祭祀:“秋至而禾熟,天子祀于太惢。”

最迷人的汉字——“瞐”

这个字读“莫”,意思是“美丽的眼睛”,目光深邃的样子。

最接地气的汉字——畾

这个字读“雷”,古同“雷”和“垒”。目之所及,皆是田野,土地广阔无垠,这个字就指田间的土地,也指古代一种藤制的筐子。

最多嘴的汉字——舙

这个字读“话”,是“话”的异体字,可以引申为挑拨离间,说人坏话,搬弄是非的意思。

最滑的汉字——“鱻”

三个鱼,味道鲜香。这个字读作“鲜”,同时,也是“鲜”的异体字。原指生鱼;抑或“新鲜、明丽”的意思;也指鲜美、应时的食物。现在,街面上不少饭馆喜欢采用这样生僻的招牌,比如:“羴”、“犇”、“鱻”等等,尽管并不一定清楚它们的读音和本意,却给人大鱼大肉、排场丰盛的感觉。

最闹的汉字——“猋”

这个字读作“标”。字型很明显,三条狗纠缠在一起,表示狗群奔跑的样子,引申一步,便派生出迅速、飙升的意思。

最粗鲁的汉字——“麤”

这个字读“粗”,也是汉字“粗”的异体。从字型上看,一大两小三头鹿,死死地顶在一起,似乎彼此混搅,非常有力气,可惜,这个字的实际意义是动粗的意思。《左传》记载:“粮则无矣,麤则有之。”这里的“麤”是粗砺带糠的谷物。

最快的汉字——“骉”

《三字经》里说:“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除了鸡和猪之外,马、牛、羊,都可以按品型结构拼成另外一个崭新的汉字。

“骉”,读“标”,字型很清楚,一匹马率领另外两匹,风驰电掣地奔跑,这个字正是形容众马奔腾的样子。

最敏感的汉字——“毳”

这个字读作“崔”。三根毛儿是什么意思呢?还是指毛发,医学上专有“毳毛”一词,指人体表面除头发、阴毛、腋毛外,其他部位生的细毛,俗称“寒毛”,既是“寒毛”,就非常敏感,它替人体传递冷热寒暑的细腻感觉。

最恶毒的汉字——“蠱”

这个字度作“古”。字型赫然在目,一只器皿里装着一群虫子。其实“虫”的繁体,就是一上两下三只“虫”组合而成的。那么,在器皿里装满虫子又是为什么呢?原来,古人把许多有毒的虫子聚敛到一起,让它们彼此吞食,互相残杀,最后剩下的虫子就是“蠱”——这玩意儿性情残忍,毒性最烈,放在食物中,足以致人死命。

最无赖的汉字——“掱”

这个字读作“爬”。其代表的含义还用问吗?典型的“三只手”,从别人身上窃取不义之财,所以“掱手”一词,变成了“四只手”,仍然脱不了“贼皮”的意思,读作“扒手”。

最昂贵的汉字——“赑”

这个字读作 “必”。“贝”就是钱,一上两下三个“贝”字码在一起,表示“用力的样子”。俗话说:肉好吃,钱难挣。金钱、名位所在,必然要削尖脑袋往里钻,怎么能不费劲儿呢?另外,有一个专有名词——“赑屃”,读作“必细”,是传说中一种像龟的动物,“龙生九种”,其中一子,这家伙不但有力气,而且喜欢文字,正好跟石碑打交道。民间所谓“王八驮石碑”,多为“赑屃”。

中国姓名图鉴丨哪些常用字连火几十年

一个人的名字有多重要?为了取一个好名,家人可能要翻遍手头书籍、测算五行吉凶,甚至掏出真金白银请高人指点。

陪伴我们一生的名字,不仅仅是区分彼此的标签,还承载着长辈的祝福,也会受到时代的影响。结合公安部历年发布的数据,四象今天就来分析一下跟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名字,看看哪些字眼最受欢迎。

文 | Roxie Paella 图 | 四象设计部

01

过去几十年,最容易重名的是……

大家都想取寓意美好的名字,这就导致了一个悖论,越有意义的字眼,就越可能被更多人选中,乃至让名字失去它本应有的作用。

比如,早在秦代就已出现的“伟”字,意义是高大、壮美、奇特,后来又被引申为伟大、才识卓越,字显然是好字,但当老师在讲台上点到“张伟”,三个人同时答到,如何判断老师究竟叫的是哪位?

据说每个人的生命里至少会出现一个叫“张伟”的人,这可能不光是个段子——全国户籍人口中有将近三十万“张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名字。当“百家姓”里排行前三的大姓,遇上火了足足四十年的取名常用字,便共同打造出了这样的生活奇趣。

在男性起名方面,与“伟”类似的长青之选还包括“军”、“强”、“涛”、“杰”,都是称霸四个十年的常用字,“建”、“勇”、“磊”、“鹏”、“浩”则略逊一筹,热度不过延续了三十年“而已”。

女性的常用字比男性相对要多元一些,但有一个字竟跨越了整整半个世纪:本义动作快捷、后引申至勤勉机灵的“敏”字,既有可能出现在奶奶辈的称呼里,也很爱在00后女孩的名字中发光发热。此外,“丽”、“静”长红四十年,“英”、“艳”绽放三十载,都是魅力无限的取名常用字。

然而,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后,在男名中还有“浩”“杰”等常用字延续辉煌,女名则走向了全然新鲜的领域,发生了什么?

02

近年来的取名偏好,突然变了

当90后从少男少女翻身变为父母,不少人想把青葱年华的美好回忆转赠给子女,由此出现了一批浪漫的“爆款”名字。“梓涵”、“一诺”、“浩宇”、“语汐”……若是不慎穿越到言情小说里,个个都是做主角的料。

从近几年的常用名中,隐约可以看出之前热播偶像剧的痕迹——《命中注定我爱你》里的陈欣怡、《天国的嫁衣》里的陆子皓、《步步惊心》里的若曦…… 想必为新一代的父母们提供了不少灵感。

其实,不仅仅是中国人取名会受到流行文化的影响,外国也一样。数据显示,“Noah”分别在2013和2021年成为了美国和英国最常见的男婴名字,而在调查取名原因时,许多人提到了《恋恋笔记本》的男主角Noah。

除了满足家长的心愿,取名字还讲究一个朗朗上口,这导致近年的热门名字中出现了不少同音字。比如“子豪”改头换面成“梓豪”重返榜单,“一诺”和“依诺”更同时出现在2021年的年度五强,“zǐ xuān”在男孩身上是“子轩”,给女孩又成了“紫萱”。

事情到了这一步,难免又有些尴尬:本来凭借巧思,在书写上避开了大热,谁想最后还是回到同一起跑线,孩子做自我介绍时一张嘴念不出两个“xuān”。有什么避免重名的方法么?

03

只取一个字的名字,变得稀有

虽然近几年的热门名字偏于同质化,但从概率学上说,名字的字数越多越不好撞,除姓以外有两个字的名字比一个字的更容易脱颖而出。

现在活跃在视野的明星艺人有许多只取了一个字的名字,比如杨紫、杨幂、杨洋、杨颖,但再过个十年,可能就不是这样——80~90年代起名追求简洁好记,当时单字名的占比一度接近30%,随着人口流动频繁、重名现象增多,单字名便悄然淡出了视野。

如今,三个字的名字占比回升到了90%,采用更多字的名字也在增加,比如结合了父母姓氏的“伪复姓”,据说从2014年到2017年,本身非复姓却取了四字名字的新生儿数量翻了一倍。此外还有把生僻字放进名字里的现象,虽使名字个性十足且不易重复,但无疑加大了他人辨认的难度,还可能让孩子在考试答题时慢人一步。

名字的演变何止这几十年,再往前推,古代还有“名”和“字”互为表里,如今已简化合并为一个,不变的是,名字里蕴含的典故和期望仍在延续。

作为降生以后收到的第一份祝福,无论融入潮流还是别出心裁,每个人的名字都弥足珍贵。你的名字有什么含义?接触过哪些好听的名字?欢迎在评论区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