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好听的女孩名字
古诗取名推荐
尔恬 淡尔非外乐,恬然忘世喧
芃麦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
令仪 岂弟君子,莫不令仪。
荞映 南有乔木,白玉映霞
简兮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
之颜 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
星与 何事文星与酒星,一时钟在李先生。
伊湄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未晞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鹿芩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栖迟 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
楚晴 楚田晴下雁,江日暖游鱼。
兰泽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静姝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尔恬 淡尔非外乐,恬然忘世喧
宛央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芃麦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
令仪 岂弟君子,莫不令仪。
荞映 南有乔木,白玉映霞
皙颜 杨且之晢,杨且之颜也
清婉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灼华 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淇 激河淇之名讴,荐西海之异品。
柔嘉 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
独特稀少的女孩名字
夏晴 予莉 洛庭 依娜
黄轻 娜怡 向静 倩彤
清蓝 琳璇 智琳 梦倩
小冉 清浅 初媛 宇梓
博雅 晓倩 玥璋 曾冰
家宁 素怡 悦灵 阑玉
《清平乐》的\"乐\"读\"lè\"还是\"yuè\"?
热播剧《清平乐》自播出以来,备受关注。其考究的服化、场景、台词等处处都能体现出制作团队对历史细节的尊重,非常难得。这样的大型历史剧对传播中国古典文化是深有裨益的。但与此同时,笔者也要提出一个明显值得商榷的地方——关于“清平乐”这个题目的读音问题。词调名中“乐”字的读音,一直以来都是有歧见的问题。此剧片头出现剧名“清平乐”时,在其下明确标注“乐”字读音为“yuè”,笔者对此有不同看法。
要弄清楚词调的读法,我们先来看看词调的来源。据宛敏灏先生《词学概论》的分类,唐宋词调的主要来源有:截取隋、唐的大曲、法曲或引用琴曲;由民歌、祀神曲、军乐改编;宫廷创制的曲子,等等。词调在最初创制的时候,本身应该都有意义,而且词调命名应当是和词章内容密切关联的,大多数调名也就是词的题目。如《摸鱼儿》词写摸鱼;《卜算子》词写卖卜;《诉衷情》词写爱情;《祝英台近》词写梁祝故事等等,词调取名基本都是歌咏本意的。
▍宋仁宗
唐代很多大曲来源于唐诗,而所取调名亦是吻合唐诗本事的,比如“夜半乐”“还京乐”是唐明皇未当皇帝之时,因朝政大权系于韦皇后一手,为诛除韦后势力,自潞州还京师,夜半举兵诛杀韦后,明皇大获全胜,而制“夜半乐”“还京乐”二曲,并作文成曲与小破阵乐。《太平御览》载:“还京乐者,唐明皇自蜀反,正乐官张野狐撰此曲。”因为曲调是依本事表达皇帝获胜还京的快乐心情,所以调牌中的“乐”自当为表达情绪喜乐而读“lè”。
依本事而作的曲,曲调所表达的情感也与词意相得益彰。如《何满子》本为人名,是唐玄宗时沧州人氏姓何名满,因开罪于明皇,被判死刑,临刑前特制一曲,以表其哀,就刑前始将新乐曲完成。因何满子深感自身伤悲,所做乐曲也是肝肠寸断的,时人也称此曲为“断肠曲”。后梨园乐人奏禀唐明皇,明皇甚受感动,特赦何满子之罪,并将乐曲取名为“何满子”。
再比如“荔枝香”,唐明皇与杨贵妃到骊山上的华清宫,正赶上贵妃生日,唐明皇为贵妃做寿,令教坊内的小部音声在长生殿内奏乐,当时奏新曲,而尚未为新曲调命名,正好南方进献贵妃最喜爱的水果荔枝,因此就将新乐曲命名为“荔枝香”。《全唐诗》就收录有很多歌咏“荔枝”的诗,说明“荔枝香”词调和本事相关。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理解了词调名称与内容的关系,我们再看“清平乐”,此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后用作词牌。《宋史·乐志》入“大石调”,《金奁集》《乐章集》并入“越调”。这也是为什么自古多有论者认为“乐”字读音为“yuè”的原因。
▍《清平乐》海报
如果追溯词调本事,《碧鸡漫志》据《松窗录》云:“开元中,禁中初种木芍药,得四本,红、紫、浅红通白繁开,上乘照夜白,太真妃以步辇从。李龟年手捧檀板,押众乐前,将欲歌之。上曰:‘焉用旧词为?’命龟年宣翰林学士李白立进清平调词三章。白承诏,赋词,龟年以进。上命梨园弟子约格调,抚丝竹,促龟年歌。太真妃笑领歌意甚厚。”可见是明皇、贵妃赏花,眼见一派清平和乐之景,饶有兴致,而命乐工谱曲,李白填词。李白此时所呈上的即是《清平调》三首。诗中“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等句歌颂贵妃美貌,名花美人两相衬映,君臣和乐,描绘出一片和乐盛世的景致。
由此,“清平乐”词亦多为昌平盛世而歌。任二北《教坊记笺订》云:“温庭筠《清平乐》:‘新岁清平思同辇’,显为《两都赋》‘海内清平,朝廷无事’之意,《敦煌杂录》下《愿文》云:‘社稷有应瑞之祥,国境有清平之乐’可知调名中二字并不指清调、平调。”说到我们前文提到的电视剧《清平乐》,展现的亦是宋仁宗仁政治理下北宋王朝清平和乐的图景,那么其中的“乐”亦当理解为美满、和乐,故音当为“lè”。
而读“yuè”者,当是将“乐”作为曲调体制来理解的,尽管汉乐府最初的“清乐”和“平乐”中的“乐”确实是对词曲体制的描述,但“清”与“平”自是与曲调内容紧密相关的。而如果将《清平乐》中的“乐”作为乐曲体制来看,则“清平乐”词牌当为“清平”而非“清平乐”。古代词调大多是由曲调转化而来的,所以词调的类别也依据曲调的类别划分。古代不同词谱对词类划分有所不同,与唐宋词密切相关的乐曲主要是大曲和杂曲。大曲是唐宋时代的大型歌舞曲,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组成,结构复杂。法曲是大曲的一部分,因融合佛门、道门曲,所以称为法曲或法乐。曲破是大曲入破以后的部分。大曲以外的单支曲,统称为曲子或杂曲,杂曲小唱又因音乐或长短分段不同而分为令、引、近、慢诸体。词牌命名中自然有带词调体式的命名,命名规律一般为“本事+体式”,如《如梦令》《阳关引》《祝英台近》《木兰花慢》等,其中“令”“引”“近”“慢”等是为词调体式,而这个分类中并不包含“乐”。
以“清平乐”来讲,此词牌又名“清平乐令”,一如“卜算子”又可称“卜算子令”,“浪淘沙”又可称“浪淘沙令”等。此处的“令”即是用来描述词曲体制的,而“清平乐”三字则皆当为描述词之本事,这又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清平乐》中“乐”的读音当为“lè”。
电视剧以“清平乐”命名,一是考虑到了宋代是曲子词(词)创作的兴盛期,北宋词人辈出,创作中使用了大量的词调;最主要的还因为宋仁宗是两宋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共四十二年,史家把仁宗在位及治理国家的时期概括为“仁宗盛治”,是符合实际的。仁宗克己励精,夑理调和,国家清平安乐,此“清平乐”中的“乐”当然要读安乐之“乐”了。(责编:黄月平)
来源 北京晚报·五色土 | 作者 沈文凡
编辑:姜宝君
流程编辑 刘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