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基督教与天主教重要区别:神职人员禁欲不可结婚,牧师却可以
红衣主教与凯瑟琳
在天主教中推崇神职人员不结婚,独身生活正式成为一项制度,是到了十二世纪拉特朗第一届大公会议定下神职人员的独身法令,到了特利腾大公会议对于神职人员的独身制有详细的讨论,最后以典章声明神职人员要守独身。
今天的基督教却认为婚姻是人生的大事,婚姻是上帝亲自所设立的,是神圣与庄严的、是婚姻当事人永远的约定。在创世纪中伊甸园是礼堂,上帝是主婚人,亚当与夏娃结为一夫一妻,这正是基督教婚姻的根据。
讨论问题的红衣主教
因此婚姻的含义不仅是指男女双方结合成为合法的夫妻,更是一件崇高和神圣的事情。圣经说: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要成为一体。婚姻相伴随着会产生很多义务,例如,抚养子女的义务、扶养对方父母的义务等等,但是这些义务对于维系社会的发展,传承社会的文明是必要的。
天主教认为选择独身,是人为了天国的缘故,这是来自上帝的一种恩赐。天主教教会宪章定下:在诸多劝告中,首推上帝赐给一些人的宝贵恩宠,使他们在童贞或独身的地位上,更容易地专心事奉惟一上帝。这种为了天国的完善,始终为教会所推崇。
孤芳自赏的红衣主教
但是天主教显然忘记了旧约圣经中,人们没有过独身生活的传统,大家一致认为,多子多孙是上帝的祝福,结婚而无子女,被看成是上帝的一种惩罚。例如撒拉因没有生育,便向亚伯拉罕埋怨:我因你受屈,我将我的使女放在你怀中,他见自己有了孕就轻看我,愿耶和华在你我中间判断。所以,在旧约中,独身生活的传统是不存在的。
在新约圣经记载中耶稣的使徒彼得是有岳母的,马太福音提到耶稣到了彼得家里,见彼得的岳母得了热病躺着。不结婚哪来的岳母?照天主教的独身制逻辑使徒彼得连起码的神甫职位都不能给,何况天主教自认把他当成第一任教皇了。反推其底层逻辑:如果独身制是更好专心侍奉上帝的态度,那彼得有岳母是代表不敬虔了么?显然天主教的基本逻辑出现认知上的问题。
油画:愚人船,形象展示了神甫独身的后果
人结婚与否一定要碰瓷关联到对上帝的态度,这不是绝对的,不能强求。耶稣的使徒保罗在圣经书信当中也明确这一问题的答案:作(监督)神职人员的必须无可指责,只作一个妇人的丈夫、有节制、自守、端正。中世纪晚期欧洲出现了宗教改革浪潮,马丁路德强烈驳斥天主教教会婚姻观。
马丁路德原是天主教的神甫,后公开提出九十五条纲领反驳天主教当时的种种弊端,最终脱离天主教会成为牧师,终于与正常人一样娶妻生子。
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一家
人的婚姻完全出于双方自愿,而不应该使用制度束缚人的天性,天主教以典章定下独身制,从根本上是抹杀人性意义的一种体现。而当今的基督教就完全没有这样的困惑,他们所有的神职人员和信众都可以自由选择婚姻,再也不受拘束。
婚姻是自由的体现,是人类延续的保障,婚姻不应该被当作一个负担,不管你是选择结婚,还是保持独身,只要适合就一定会收获满满的幸福快乐,人之所以为人,人的意义就是活出自我本来都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