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势

周公解梦周公指的是谁?(周公解梦周公)

周公解梦周公指的是谁?(周公解梦周公)

人们常说的“周公解梦”里的“周公”,到底是谁?

偶尔谈话间,可能会有人戏说要去睡觉要去见周公了, 那好了,问题来了,周公是谁,你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谁是周公。

周公,生于商朝末期。相信大家都听过《封神榜》里边的故事了吧,《封神榜》毕竟是虚构的,可是周武王伐纣却是实实在在的历史。而周公,便是这伐纣里边的重要角色,重要程度不亚于周武王。

▲周公

周公是周文王姬昌的儿子、周武王的兄弟,周文王还在世时,便已经开始以姜太公为国师,谋划和进行讨伐商朝,这和《封神榜》里边的姬昌讨伐纣王情节有相同之处。只不过,历史上,周文王姬昌在成功之前,便已经年老驾崩。于是,周武王姬发继位,继续以姜太公为国师,周公作为辅佐,立志完成父亲未了的大事。周武王由于和周公是兄弟,对周公非常信任,逢有大事,必先与周公商量。周武王继位后,日日在思虑如何集诸侯之力推翻暴君商纣王,此时周公建议他时刻注意自身的德行修养,做好了这些诸侯自然会看到,如此顺应天命,必得襄助。就这样,在一系列的谋划之后,周武王举行了一次会盟演练,到场的有八百诸侯之多,再一次坚定了周室灭商之心。

此时的纣王,不用多说,大家应该也听过他宠幸妲己、酒池肉林、杀害忠臣等一系列昏聩暴君之行,在这样的难得机遇之下,周武王下令与商纣王决战。结果,纣王的军队早就知道纣王无德,倒戈相向,同周武王一同攻击纣王。于是,纣王战败自杀,商朝宣告灭亡。就这样,周文王虽心有大德却没有完成的灭商大功,周武王和周公一同完成了。

▲周公吐哺雕像

灭商宣告结束,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如何让这个新建立的周朝稳定下来了。只可惜,天子周武王灭商后不久便因病去世,留下一个尚未治理的仍处于动荡的国家。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继位,可是他只是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小孩子,无法号令诸侯,周朝天下随时可能分崩离析。在这种形势之下,周公只好以摄政王的名义,代替成王处理一切国家大事,从此掀开了国家大治的序幕。

周公摄政之后,第一步,便是如何管理偌大的国家。思考与商量许久之后,决定和自己的德高望重的兄弟姬奭即召公奭(shì)“分陕而治”。当年周、召二公商定,凿了一根高三米五的石柱栽于分界之处,称作“立柱为界”。周公、召公以“陕”为分界线,把周王朝的统治区分为东西两大行政区,周公管理陕之东,召公管理陕之西(陕西之名,即渊源于此)。这样,召公管理陕之西为周室提供后援,而周公管理陕之东则为巩固周室并且开疆扩土。

第二,便是处理了商朝残余势力。当时的殷商残余势力称“三监”,他们不甘心臣服周朝,于是发动叛乱。周公趁此机会,一举扫清了殷商残余势力,同时借此出征之势,一直东征,打败了许多蛮夷之地,使周室这个本位于西边的小小王国的领土一下子扩大许多,成为东至海,南至淮河流域,北至辽东的泱泱大国。自此之后,各路诸侯莫不臣服,一举巩固了周朝以及周天子的地位,并且维持了之后数百年的光阴。

▲周公 像

第三,周公做了一件奠定周朝未来数百年根基的大事,那就是建立了宗法分封制。周公平定叛乱之后,先是主张迁都到洛邑(今洛阳)让周室位于中原地带以控制全国,并迁移九鼎到此彰显天子之位,之后便是分封宗臣以及宗室。周公把许多同姓宗室以及建国忠臣分封到全国各地,形成大大小小数十个国家,以此作为屏障保卫中央。同时,无论在王畿之地或是诸侯国,建立嫡长子继承制,免去了许多争夺权力的风波。为配合宗法制,周公主持修订礼制和乐制,规定天子地位的至高无上,以及权力金字塔的尊卑之分。这样的制度颁布实施之后,加强了中央王朝对地方的统治,让周天子之威名一直巩固了数百年,直至后来春秋战国时期才开始动摇。

也许,有些人会怀疑周公对周成王的忠诚,认为他不仅有天子权力之实,甚至有可能会兼备天子之名。然而,周公呕心沥血七年时间让周室成为了一个空前的强大国家后,觉得是时候让成王学会当君主,马上将权力交还给周成王,并且退位之后仍悉心教导成王如何以仁德治理天下。在国家危难之时,不顾诽谤临危受命让国家转危为安;在国家走上正轨四海升平之时,马上交还权力,不觊觎天子之位,周公此忠诚无私之心,一直被后人称颂。

▲周公庙

一个如此有才干的周公,心怀大德,让文武百官、四海之内皆心悦诚服,并且协助周武王灭掉商朝,立下建立周室王朝的大功,并且临危受命治理好摇摇欲坠的国家,完成大治的功业。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的周公,被尊为儒学奠基人,是孔子最崇敬的古圣之一,同时也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

历史堂官方团队作品 文:榕树下的路人

周公是何人?为什么后人让他来解梦?他真的能预知未来吗

周公原名姬旦,是周文王姬昌的儿子,排行第四,也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同时还是周成王的叔叔。

(周公)

不论是军事还是治国,周公都无可挑剔,那么他都有哪些建树呢?

一、顺德谋事。

周武王是英明之君,在他继位后,周公被封为辅相,不论军政大事还是疑难小事,周武王都找他商量。

在攻打商纣王朝的问题上,周公主张“顺德谋事”。一方面以贤治国,使经济和军事都能获得迅猛的发展;另一方面要以优良的德性,获得各诸侯国的支持。

除此外,周公还建议礼贤下士,对前来投靠的外族部落人才和商朝人才,都要以礼相待。

果然,周武王不光把周国建设得繁荣富强,还由于他为人公允,处处以德服人,因此得到各诸侯国的拥护。

贤人志士也听闻周武王的名声,纷纷来投,周武王的身边,一时间人才济济。

二、灭商建周。

周公在周武王继位第二年,辅助他在孟津举行会师演习,以此了解周国在国际上的号召力和军事实力。

当时积极响应的诸侯达到800多人,许多诸侯不断劝说周武王,攻打残暴无道的商纣王。但周公见大诸侯迟迟不来,认为时机尚不成熟,于是果断地建议周武王班师回朝。

次年,商纣王更加残酷暴虐,引得天下不附。于是周公认为时机成熟,和周武王一同调兵遣将,攻打商纣都城朝歌,逼迫纣王自焚而死。

商朝因此由周王朝取代。

(周武王)

三、辅佐成王。

周王朝建立第二年,周武王因病去世。

周成王年幼,周王朝却并不安定,周公担心有人作乱,于是果断地把成王抱于膝上,代理国政。

当时,周公的弟弟管叔和蔡叔都想染指王位,所以四处散播谣言,说周公想夺权,会对成王不利。

周公为了证明清白,主动找到位列三公的召公和姜太公,向他们解释自己的苦衷,并得到他们的理解。

管叔和蔡叔见一计不成,又勾结商民发动叛乱。

周公率兵出征,不仅平定叛乱,还顺势收服了东方诸国,进一步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

四、封邦建国。

平定叛乱后,姜太公建议将俘虏的商纣顽民全部诛杀。但周公却认为,该用德政收服人心。所以,他把商纣顽民迁居洛邑,并派军队驻扎在那里负责监督这些俘虏。

天下初定后,由于国土面积大大增加,为了便于管理,周公又实行封邦建国的政策,将姬姓子孙和开国大臣,都分封为诸侯,并赐给他们封国,让他们到封国去建设家园,同时达到天下共主的目的。

(东征平叛)

五、建制设章。

早在商纣王朝时,王位的传承不光可以父子相传,还能兄弟相传。

但这样的传承制度亦有弊端,因为不论传子还是传弟,都会引起其他人的不满,从而引发王室争斗,造成国力衰弱。

鉴于种种弊端,周公制定了嫡长子继承制,这样就让其他的兄弟都没有争夺王位的借口。

六、完善礼乐。

为了使王权能长久巩固,周公还制定了一系列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进一步将人的身份进行细划,同时确立长幼尊卑等规范,严格按照等级制度来约束诸侯和百姓。若是有人在衣服、居室和礼仪上不合礼仪,就等同僭越,可以问罪。

而不同等级的人,在舞乐上也都有讲究,不同的级别享受不同的舞乐。同时在乐队的人数上,也有要求。

凡是乐队的人数与自己的身份不符的,那都是要治罪的。

(分封诸侯)

​七、还政于王。

周公代周成王摄政6年,由于他的努力,周王朝从初建不稳定的局面,慢慢转危为安,走上正轨。

周公见周成王已长大成人,于是毫不犹豫地把王权还给了周成王。

由于周公一心为公,且一直宣传德政,再加上他在还政于周成王时,丝毫没有推诿,因此得到了后世的肯定。

其中,孔子最尊崇周公的仁德,由于经常研究周公的文献,渐渐梦中多次出现周公。孔子又曾感叹“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这样的话。

后人因此假借周公之名,写下了《周公解梦》这样的书。

实际上,孔子说“梦见周公”,是表明他在精神上和周公的相通性,表明自己的学说,与周公的主张是一脉相承的,同时也是对周公为人为政的极大肯定。后人不理解,把周公当成了个“预言家”,靠他来预知未来。说起来,这件事也是挺荒唐的。

不过,虽然荒唐,但因为周公曾取得了巨大成就,已经他具有良好的仁德,又经过孔子大力传扬。因此,才让后人那么迷信他。

(参考史料:《史记·周本记》《论语》)

人们常说的“周公解梦”里的“周公”,到底是谁?

偶尔谈话间,可能会有人戏说要去睡觉要去见周公了, 那好了,问题来了,周公是谁,你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谁是周公。

周公,生于商朝末期。相信大家都听过《封神榜》里边的故事了吧,《封神榜》毕竟是虚构的,可是周武王伐纣却是实实在在的历史。而周公,便是这伐纣里边的重要角色,重要程度不亚于周武王。

▲周公

周公是周文王姬昌的儿子、周武王的兄弟,周文王还在世时,便已经开始以姜太公为国师,谋划和进行讨伐商朝,这和《封神榜》里边的姬昌讨伐纣王情节有相同之处。只不过,历史上,周文王姬昌在成功之前,便已经年老驾崩。于是,周武王姬发继位,继续以姜太公为国师,周公作为辅佐,立志完成父亲未了的大事。周武王由于和周公是兄弟,对周公非常信任,逢有大事,必先与周公商量。周武王继位后,日日在思虑如何集诸侯之力推翻暴君商纣王,此时周公建议他时刻注意自身的德行修养,做好了这些诸侯自然会看到,如此顺应天命,必得襄助。就这样,在一系列的谋划之后,周武王举行了一次会盟演练,到场的有八百诸侯之多,再一次坚定了周室灭商之心。

此时的纣王,不用多说,大家应该也听过他宠幸妲己、酒池肉林、杀害忠臣等一系列昏聩暴君之行,在这样的难得机遇之下,周武王下令与商纣王决战。结果,纣王的军队早就知道纣王无德,倒戈相向,同周武王一同攻击纣王。于是,纣王战败自杀,商朝宣告灭亡。就这样,周文王虽心有大德却没有完成的灭商大功,周武王和周公一同完成了。

▲周公吐哺雕像

灭商宣告结束,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如何让这个新建立的周朝稳定下来了。只可惜,天子周武王灭商后不久便因病去世,留下一个尚未治理的仍处于动荡的国家。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继位,可是他只是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小孩子,无法号令诸侯,周朝天下随时可能分崩离析。在这种形势之下,周公只好以摄政王的名义,代替成王处理一切国家大事,从此掀开了国家大治的序幕。

周公摄政之后,第一步,便是如何管理偌大的国家。思考与商量许久之后,决定和自己的德高望重的兄弟姬奭即召公奭(shì)“分陕而治”。当年周、召二公商定,凿了一根高三米五的石柱栽于分界之处,称作“立柱为界”。周公、召公以“陕”为分界线,把周王朝的统治区分为东西两大行政区,周公管理陕之东,召公管理陕之西(陕西之名,即渊源于此)。这样,召公管理陕之西为周室提供后援,而周公管理陕之东则为巩固周室并且开疆扩土。

第二,便是处理了商朝残余势力。当时的殷商残余势力称“三监”,他们不甘心臣服周朝,于是发动叛乱。周公趁此机会,一举扫清了殷商残余势力,同时借此出征之势,一直东征,打败了许多蛮夷之地,使周室这个本位于西边的小小王国的领土一下子扩大许多,成为东至海,南至淮河流域,北至辽东的泱泱大国。自此之后,各路诸侯莫不臣服,一举巩固了周朝以及周天子的地位,并且维持了之后数百年的光阴。

▲周公 像

第三,周公做了一件奠定周朝未来数百年根基的大事,那就是建立了宗法分封制。周公平定叛乱之后,先是主张迁都到洛邑(今洛阳)让周室位于中原地带以控制全国,并迁移九鼎到此彰显天子之位,之后便是分封宗臣以及宗室。周公把许多同姓宗室以及建国忠臣分封到全国各地,形成大大小小数十个国家,以此作为屏障保卫中央。同时,无论在王畿之地或是诸侯国,建立嫡长子继承制,免去了许多争夺权力的风波。为配合宗法制,周公主持修订礼制和乐制,规定天子地位的至高无上,以及权力金字塔的尊卑之分。这样的制度颁布实施之后,加强了中央王朝对地方的统治,让周天子之威名一直巩固了数百年,直至后来春秋战国时期才开始动摇。

也许,有些人会怀疑周公对周成王的忠诚,认为他不仅有天子权力之实,甚至有可能会兼备天子之名。然而,周公呕心沥血七年时间让周室成为了一个空前的强大国家后,觉得是时候让成王学会当君主,马上将权力交还给周成王,并且退位之后仍悉心教导成王如何以仁德治理天下。在国家危难之时,不顾诽谤临危受命让国家转危为安;在国家走上正轨四海升平之时,马上交还权力,不觊觎天子之位,周公此忠诚无私之心,一直被后人称颂。

▲周公庙

一个如此有才干的周公,心怀大德,让文武百官、四海之内皆心悦诚服,并且协助周武王灭掉商朝,立下建立周室王朝的大功,并且临危受命治理好摇摇欲坠的国家,完成大治的功业。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的周公,被尊为儒学奠基人,是孔子最崇敬的古圣之一,同时也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

历史堂官方团队作品 文:榕树下的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