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势

赵与芮简介(赵与芮)

赵与芮简介(赵与芮)

福王赵与芮:从县尉儿子,到皇帝本生父,最后陪同孙子亡国

要问历史上有多少父亲活着见到儿子称帝,自己却不是皇帝、也不是太上皇的人,首先让人想到的就是清光绪帝载湉(tián)的本生父——醇贤亲王奕譞(xuān)。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活着的本生父一共有8例,都是因为儿子过继给皇帝做嗣子,才出现“子君父臣”的现象。

在“子君父臣”之外,还存在“孙君祖臣”的现象,就是祖父活着见到孙子称帝。

这种情况首先被想起来的就是周世宗郭荣的本生父柴守礼,他活着看到亲儿子郭荣、亲孙子郭宗训分别做了皇帝,又看到孙子亡国。

除了柴守礼外,还有一个人和他一样,不但是皇帝本生父,还是皇帝本生祖父,也是亲眼看着亲儿子、亲孙子当皇帝,又陪着孙子亡国。

那么,这位和郭周柴守礼经历相似的人是谁呢?他就是南宋福王、大元平原郡公——赵与芮(ruì)。

01,县尉儿子、保长外孙

南宋福王、大元平原郡公赵与芮(1208-1287),字仲亨,是南宋荣文恭王赵希瓐(lú)和慈宪夫人全氏的次子,宋理宗赵昀(yún)的胞弟,宋度宗赵禥(qí)的本生亲父,宋末三幼帝的本生亲祖父。

赵与芮生于嘉定元年(1208)八月初十,比哥哥理宗赵与莒(jǔ)小四岁。关于他的生年和表字,史书都没有记载,但可以根据其他资料大致推测。

据吴莱(lái)《渊颖(yǐng)集》中的《宋度宗御书福王庆寿宫扇》诗:

汉家诸侯奉大统,会稽故邸(dǐ)王封重。

岁周甲子寿筵(yán)开,宾客满堂宫扇来。

可知,赵与芮在六十甲子生辰时,从嗣荣王晋封为福王,亲儿子度宗赵禥亲手书写宫扇为他庆寿。

按《宋史·度宗本纪》记载,赵与芮晋封福王是在咸淳三年(1267)八月乙丑(初十)。据此可知,咸淳三年八月初十,正是赵与芮六十岁寿诞,以此倒推,他当生于嘉定元年(1208)八月初十。

再从赵与芮幕僚门客吴文英的《水龙吟·寿嗣荣王》一词中“讯槎(chá,浮槎)”、“秋远”可知,他的生辰就是在八月。

据晋人张华的《博物志》卷十记载: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zhǔ)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因此,讯槎(浮槎)也可以代指八月。

而吴文英另有一首《宴清都·饯(jiàn)嗣荣王仲亨还京》,从标题可知,嗣荣王赵与芮的表字,就是仲亨,因为整个宋朝只有赵与芮一个嗣荣王。

赵与芮虽然是官家的同宗,但到他爹赵希瓐时,就已经沦为平民,不能享受宗室待遇,赵希瓐通过个人努力,成为大宋的县级公务员——县尉,赵与芮哥俩也算是县级小衙内之一。

不幸的是,赵与芮的父亲赵希瓐盛年早亡,小哥俩童年失怙(hù),日子一下子变得艰难起来,就跟随寡母在外公全保长大节家寄居。

全大节有两个儿子四个闺女,带着孤儿回娘家的全夫人正是他的长女,全大节对丧夫的女儿和丧父的外孙很是疼爱,所以,赵与莒、赵与芮兄弟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就在外祖父家健康成长。

嘉定十四年(1221)九月初二,赵与芮的胞兄赵与莒(赵贵诚、赵昀),在机缘巧合之下,被宁宗皇帝立为沂(yí)靖惠王赵柄的嗣子,赵与芮的社会地位也随着哥哥得到提升。

同年十月二十六,14岁的赵与芮被授为从九品的迪功郎,好歹有个官身。

哥哥从一个平民小子,被选上去做沂王嗣子,都已经是一步登天了,但谁也没想到,因为朝廷大佬的私心,赵与芮的哥哥赵贵诚居然还能李代桃僵的取代正牌皇子,成为大宋朝的皇帝。

02,皇帝的胞弟与族弟

嘉定十七年(1224)闰八月初三,沂王嗣子、成国公赵贵诚,被权相史弥远拥立为皇帝,是为宋理宗。

17岁的赵与芮摇身一变,就成了当朝皇帝的胞弟。当然,虽然赵与芮在血缘上是宋理宗的胞弟,但因为理宗先过继给沂王,后被宁宗杨皇后截胡,又成为宁宗嗣子,因此,在宗法上,赵与芮只是理宗的族弟,而非胞弟。

理宗即位同年九月,在已经荣升为皇太后的杨皇后的授意下,参考孝宗尊崇本生父秀王的例子,追封理宗本生父赵希瓐为荣王,本生母全氏为国夫人,而身为赵希瓐次子的赵与芮,成为荣王府的顶梁柱,奉荣王嗣。

等理宗熬死嗣母杨太后和权相史弥远,掌握实权后,赵与芮这才得到飞黄腾达的机会。

嘉熙元年(1237)四月十一,赵与芮为武康军节度使、提举万寿观,奉朝请,进封开国子。

就在这一年,已经被官方堂而皇之称为“皇弟”的赵与芮结婚,迎娶承议郎、浙东提举李仁本的长女为妻,度宗赵禥的生母黄定喜,就是李夫人的陪嫁丫头,随着李夫人嫁进荣邸。

淳祐元年(1241)四月十九,理宗诏封胞弟赵与芮为开府仪同三司、万寿观使、嗣荣王。五年(1245)十二月十八,加授少保。

宝佑元年(1253)三月初十,因为儿子赵孟啟(qǐ)被立为皇子,嗣荣王赵与芮又被授少师,加食邑七百户。

宝佑四年(1256)三月十一,赵与芮为太傅。

宝佑六年(1258)五月十七,赵与芮判大宗正事。

景定元年(1260),因为过继给胞兄理宗做儿子的赵孟啟,被册立为皇太子,身为本生父的嗣荣王赵与芮,又被追赠三代,祖父、曾祖、高祖都被追封为大国亲王,其妻子都追封两国夫人。

总之,在理宗掌握实权后,身为他亲弟弟的赵与芮,其政治地位一直在步步高升,逐渐成为天水朝廷宗室中的重要人物。

03,从皇帝本生父到皇帝本生祖父

景定五年(1264)十月二十六,宋理宗赵昀驾崩,他的嗣子、皇太子赵禥即皇帝位,即宋度宗。身为新皇帝本生父的嗣荣王赵与芮被加封武康、宁江军节度使,依前太师、判宗正事。

随即在咸淳三年(1267)八月初十,赵与芮60甲子生辰时,朝廷参考先例,进封赵与芮为福王,主荣王祀事,度宗称之为皇叔,赐诏书不名。

据《癸辛杂识》记载,赵与芮拜封福王之时,使臣奉圣命押送仪物去绍兴荣邸,但却把福王的诰命,以及新铸造的福王之印给忘带了,知道的人都以为不祥,觉得这有点不吉利,哪里有封爵授官却把印信忘掉没带的呢?

咸淳五年(1269)九月二十三,度宗赵禥给嗣母谢太后加上尊号册宝,同时给本生父太师、判大宗正事、福王、主荣王祀事赵与芮,加食邑一千户。

咸淳十年(1274)七月初九,宋度宗驾崩,其嫡子赵顯(xiǎn)即皇帝位,是为恭帝,由理宗谢皇后临朝称制。赵与芮也从皇帝的本生父,变成皇帝的本生祖父。

德祐元年(1275)四月十四,朝廷以福王赵与芮为武康、宁江军节度使、判绍兴府。

同年十一月二十,追赠宁宗赵扩的嗣子济王、太师、尚书令赵竑(hóng)为镇王,谥号昭肃,让福王赵与芮主持为他择后奉祀。从这件事看,赵与芮依旧是天水朝廷倚重的宗室之长。

04,陪着孙子当亡国奴

随着大元兵的南下,节节败退的南宋朝廷,在德祐二年(1276,元至元十三年)正月初一,向元军乞和,求称侄纳贡,但元军统帅伯颜并不允许,又改称侄孙,伯颜仍不允。

太皇太后谢道清眼看大势已去,正月十七,升恭帝的兄弟吉王赵昰(shì)为益王,判福州、福建安抚大使,信王赵昺(bǐng)为广王,判泉州兼判南外宗正事。

正月十八,大元兵到皋(gāo)亭山,谢道清遣监察御史杨应奎向元军奉上传国玺投降,元军统帅伯颜受降。

二月初五,大元使者进入临安府,封府库,收史馆、礼寺图书及百司符印、告敕,南宋朝廷宣告灭亡。

二月十一,伯颜遣原宋内侍王埜(yě)入宫,收缴宋廷的衮冕(gǔn miǎn)、圭(guī)璧、符玺及宫中图籍、宝玩、账册、仪仗等物。

可能有人提醒伯颜注意福王赵与芮的身份,他可是小皇帝的亲祖父,于是伯颜就传召赵与芮去元军大营。

二月十七,已经69岁的赵与芮给伯颜写信,言辞恳切地说自己年迈不能成行。伯颜客气但却不容置疑地回复说:你们既然归降,南北就是一家人,大王不要有什么疑虑,速速前来共商大事。

二月二十四,元世祖忽必烈命囊加歹传旨,指示伯颜带宋朝君臣入京觐见,以免他们和南宋的残余势力重新联系。

三月初二,伯颜亲入临安,布置北上事宜。

三月初九,面对伯颜派来迎接的使者,福王赵与芮只好前往元军大营。

三月初十,伯颜先行离开临安。

三月十二日,阿塔海、阿剌罕、董文炳、张惠等人带兵入宫,宣读忽必烈的诏令“免系颈牵羊”之礼,全太后、恭帝赵顯母子为之感激涕零,连夜就被元军带出城。

除了太皇太后谢道清生病暂留大内,跟随恭帝母子北上的,头一个就是福王赵与芮,还有他的妾室、度宗生母隆国夫人黄定喜,以及度宗妃嫔宫人、朝廷大臣等数千人。

正当赵昰、赵昺兄弟流亡在外垂死挣扎时,赵与芮带着儿媳妇全太后、孙子恭帝赵顯,一大家子呜呜泱泱、戚戚惶惶、凄凄惨惨的缓缓北去。

五月初一来到大都,初二觐见元世祖忽必烈,恭帝赵顯被降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大司徒、瀛国公。

05,苟且偷生得以善终

年过花甲还遭遇亡国的赵与芮,知道老赵家这一大堆太显眼了,为了保全一家子安生,他散尽手中重宝,分别送给元廷显贵,以此换来平安。从他的举动也可以知道,元朝并没有剥夺他的私人财物。

至元十五年(1278)正月二十四,忽必烈授赵与芮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大司农、平原郡公。还专门下诏,把赵与芮在临安和绍兴的私财,都交还给他。

南宋的流亡朝廷也并没有坚持多久,就于祥兴二年(1279)二月初六,赵昺跳海殉国结束宋元战事,南宋就此彻底灭亡。

再没有了期盼的赵与芮,只能和孙子赵顯呆在大都安分守己的生活,但平静的生活,并没有过多久就再生波澜。

至元十九年(1282)冬天,大都谣言频生,有和尚说土星犯帝座,还有人自称宋主,扬言要劫狱,营救身陷囹圄(líng yǔ)的宋丞相文天祥。

为了平息谣言,十二月初九,忽必烈召中书省议事,省臣建议把赵与芮、赵顯以及赵与票,都迁徙到上都去。忽必烈认为赵与芮已经年迈,不适合长途奔波,就开恩让他留在大都,其他人等,皆迁徙上都。

随即,忽必烈公开处死文天祥,而12岁的赵顯,也被迫离开母亲全太后和祖父赵与芮,迁徙上都。全太后在儿子离开后就去正智寺出家,后来死在那里。

至元二十年(1283),被降为寿春郡夫人的宋太皇太后谢道清死在大都,享年74岁。

大概在至元二十四年(1287)初,平原郡公赵与芮也死在大都,享年80岁。

他昔日的门客汪元量,还深情地为他写了《平原郡公赵福王挽章》:

大王无起日,草木尽伤悲。生在太平世,死当离乱时。南冠流远路,北面幸全尸。旧客行霜霰,呼天泪湿麾。

同年二月二十七,忽必烈诏赵与芮的小儿子赵孟桂袭封平原郡公。

他那个被迁徙上都的孙子恭帝赵顯,在次年(1288)十月,又被迁徙到吐蕃,辗转万里之遥前往卫藏学佛,后来在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四月,因卷入教派之争中被赐死,享年53岁。

06,赵与芮的妻妾子女

赵与芮共有两妻一妾在史书有载,原配妻子是承议郎、浙东提举李仁本的长女,这位李夫人大概是在嘉熙元年(1237)嫁进荣邸的。

据《癸辛杂识》记载,赵与芮这位李夫人,和他娘慈宪夫人全氏一样,出生时有吉兆,全氏出生时有两角大蛇在门外出现,李夫人出生时则有大雷雨,还有条龙窜到她娘的卧室,然后李夫人就出生了,挺玄幻的哈!

李夫人的胞妹硕(shuò)人李氏,则嫁给宋太祖十世孙、也是孝宗亲兄崇王赵伯圭孙子赵希永的嗣子、迪功郎、新饶州司户参军赵与訔(yín)。赵与訔有一个庶子,就是大名鼎鼎的书画家赵孟頫(fǔ)。

所以,赵与芮和赵与訔不仅是同宗兄弟,还是连襟,赵与訔是宋度宗赵禥的姨夫,同样,赵与芮也是赵孟頫的姨夫,正是有这层关系,咸淳元年(1265)三月二十三,赵与訔薨,度宗还为之“震悼”。

童年丧父的赵与芮在新婚没几年,就又遭遇丧妻之痛,大概在嘉熙三年(1239),嫁过来还没满三年的新妇李夫人去世,被赠郡夫人,谥号柔懿。

从李夫人的遭遇可知,出生有吉兆也不能延年益寿哦!

大概就在李夫人去世的同一年,已经32岁还没有子嗣的赵与芮就再娶,迎娶继室妻子钱氏。

钱夫人新婚不久就有了身孕,同时有孕的,还有原配李夫人的陪嫁丫头黄定喜。

据说黄定喜确诊怀孕之前,荣王府上至慈宪全夫人,中至嗣荣王钱夫人,下至卑贱妾室黄定喜,都有做吉兆梦,这让钱夫人无可避免的生出嫉妒之心。

从史料的记载看,钱夫人是个狠心的人,卑贱的妾室居然与她一起怀孕,还有吉兆,这一切都让她很是愤慨。

于是,尽管赵家子嗣艰难无比,钱夫人仍然对丫头黄定喜下手,逼她服用堕胎药,免得生出儿子威胁到自己的孩子。

但神奇的是,黄定喜并没有流产,胎儿依旧顽强的生存,或许是钱夫人不小心买到假货了?

总之,在嘉熙四年(1240)四月初八,钱夫人生育嫡长子,开心的赵与芮给儿子取名赵祐孙,但很不幸,赵祐孙随即不育,意思就是生下来就夭折了。赵与芮和钱夫人空欢喜一场。

但就在赵祐孙夭折的那天晚上,黄定喜就进入临产状态,据说她的室内充满了红色的光芒,随即在次日四月初九,生下一个手脚都是软哒哒的男孩,这显然是服用打胎药的后遗症。

尽管新生儿看起来都不健康的样子,但好歹也是添丁了,赵与芮给小儿子起名赵德,即宋度宗。

后来有好事之人总结,赵与芮给俩儿子起的名字合起来,刚好是他孙子恭帝赵顯的年号——德祐,这种巧合,真是从里到外都散发着不吉利。

或许是为了安抚钱夫人,同年十一月十七,钱氏就被封为安康郡夫人。

而身为嗣荣王唯一子嗣的赵德,一直到7岁才会说话,看着智商都不高的样子,尽管如此,也是理宗皇帝和赵与芮亲哥俩唯一成活的男丁。

淳祐六年(1246)十月初四,理宗亲自给小侄子赵德赐名赵孟啟,授贵州刺史。

淳祐七年(1247)正月初一,赵孟啟被授宜州观察使,在荣王邸学习。

淳祐九年(1249)正月初二,赵孟啟被授庆元军节度使,封益国公。

淳祐十一年 (1251)正月初一,赵孟啟改赐名赵孜(zī),进封建安郡王。

宝佑元年(1253)正月初一,儿子都夭折的理宗皇帝下诏,立亲侄子、太祖十一世孙、嗣荣王赵与芮之子、建安郡王赵孜为皇子,改赐名赵祺(赵禥)。正月初四,授崇庆军节度使,进封永嘉郡王。

从此,赵禥就不再是赵与芮的儿子了,而是侄子了。他自己还得努力耕耘生儿子,唉,真是太难了。

宝佑二年(1254)十月初四,皇子赵祺进封忠王,十一月初三,加元服,赐字邦寿。

宝佑五年(1257)十月十九,赵祺被授镇南、遂安军节度使。

景定元年(1260)六月初六,赵祺被立为皇太子,赐字长源。七月初一入东宫,十七日行册礼,二十一日侍立听政。

景定五年(1264)十月二十六,理宗赵昀驾崩,太子赵禥即位,是为宋度宗。

咸淳三年(1267)八月初十,度宗进封本生父赵与芮为福王时,也封亲娘、昔日的陪嫁通房丫头黄定喜为隆国育圣夫人。

赵与芮的嫡妻钱氏,并没有得到度宗的尊崇,不知道她是直接升为福王夫人,还是已经死了。

因为儿子被大哥截胡,赵与芮继续努力生子,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又和黄定喜生了一个儿子,取名赵孟桂。

朋友武萧刘怀疑赵孟桂不是赵与芮亲生的,而是过继的嗣子,猴格则是倾向赵孟桂是亲生的。

因为,史书一直没有赵与芮选择嗣子的记载,其他不管是沂王赵柄,景献太子赵询,还是济王赵竑,都有择立嗣子的记载。

赵与芮身为皇帝本生父、本生祖父,如果没亲儿子,是不可能不择立嗣子的,如果他需要择立嗣子,史书绝不会吝啬记那一笔,所以,赵孟桂大概率是赵与芮的亲儿子,是在度宗过继后才出生的。

从《癸辛杂识·续集上·福王婚启》记载的——入元后降封平原郡公的赵与芮,给小儿子赵孟桂迎娶外家全氏女——可知,赵孟桂大约是在至元十五年(1278)以后,与全竹斋之女结婚,就算是20岁结婚,倒推大概就是生于景定元年。

这一年,他哥哥赵禥都20岁,已经被立为皇太子,即便赵孟桂智商再高,一个奶娃娃也撼动不了成年人的地位,所以,不用质疑他不是赵与芮的亲儿子。

赵与芮除了赵祐孙、赵禥、赵孟桂三个儿子外,还有一个女儿,嫁给了汪维崇。

汪维崇,又名继宗,字贤甫,是歙人,大概生于淳祐年间(1241-1252),和度宗差不多同龄。

他是一个很有志向的人,一直都有恢复中原之志,因此很受福王赵与芮的赏识,就把闺女许配给他,授承节郎。宋朝灭亡时,汪维崇认为自己深受国恩,不立即殉国就无颜见祖宗于地下,遂绝食死,是个蛮有气节的人。

07,猴格说

郭周显德七年(960)正月初五,小皇帝郭宗训的本生亲祖父、致仕太子太保柴守礼,在洛阳遥望汴京,眼睁睁看着亲儿子周世宗郭荣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取代亲孙子称帝。

在建国立号后,赵匡胤奉昔日主君周帝郭宗训为郑王,符太后为周太后,迁居西宫;而一向嚣张跋扈的皇帝本生父、本生祖父柴守礼,也再没往日的气焰,苟且的又活了七年,在宋太祖乾德五年(967)九月二十卒,享年72岁。

赵匡胤背叛恩主、自欺其君,靠欺负孤儿寡母篡夺江山,谁也没想到,三百余年后,他赵家的孤儿寡母也被人欺。

三百多年前,身为亲祖父的柴守礼看着亲孙子亡国;三百多年后,同样身为亲祖父的赵与芮陪同亲孙子当了亡国奴。

这···这···这,也实在是太巧合了,或许真的是冥冥之中有天意?所以元军统帅伯颜讽刺说:钱氏纳土,李氏出降,都是你们赵家定的规矩,你们赵官家得天下于小儿,今天也失天下于小儿,天道如此,何须多言?

咳咳咳!周、宋、元之演变,真可谓是天道好轮回,且看苍天饶过谁啊!

最后用北方大儒刘因的《书事诗》结尾:

卧榻而今又属谁?江南回首见旌旗。

路人遥指降王道:好似周家七岁儿。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图表系猴格自制。

参考资料:陶渊旻《宋故万一直阁李君圹志》考、孙虹 朱鸿翠《吴梦窗晚年与嗣荣王赵与芮交游考论》、《后村先生大全集》、《鲒埼亭集》、《齐东野语》、《宋季三朝政要》、《钱塘遗事》、《宋人轶事汇编》、《癸辛杂识》、《宋史》、《元史》等。

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谢绝脱离人文环境的过度解读和阴谋论。有喜欢辽夏金元以及宗庙迁祧、后宫八卦的朋友可以关注猴格。

相关链接:慈宪夫人全氏:从保长闺女、县尉老婆,到大宋朝的无冕皇太后

福王赵与芮:从县尉儿子,到皇帝本生父,最后陪同孙子亡国

要问历史上有多少父亲活着见到儿子称帝,自己却不是皇帝、也不是太上皇的人,首先让人想到的就是清光绪帝载湉(tián)的本生父——醇贤亲王奕譞(xuān)。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活着的本生父一共有8例,都是因为儿子过继给皇帝做嗣子,才出现“子君父臣”的现象。

在“子君父臣”之外,还存在“孙君祖臣”的现象,就是祖父活着见到孙子称帝。

这种情况首先被想起来的就是周世宗郭荣的本生父柴守礼,他活着看到亲儿子郭荣、亲孙子郭宗训分别做了皇帝,又看到孙子亡国。

除了柴守礼外,还有一个人和他一样,不但是皇帝本生父,还是皇帝本生祖父,也是亲眼看着亲儿子、亲孙子当皇帝,又陪着孙子亡国。

那么,这位和郭周柴守礼经历相似的人是谁呢?他就是南宋福王、大元平原郡公——赵与芮(ruì)。

01,县尉儿子、保长外孙

南宋福王、大元平原郡公赵与芮(1208-1287),字仲亨,是南宋荣文恭王赵希瓐(lú)和慈宪夫人全氏的次子,宋理宗赵昀(yún)的胞弟,宋度宗赵禥(qí)的本生亲父,宋末三幼帝的本生亲祖父。

赵与芮生于嘉定元年(1208)八月初十,比哥哥理宗赵与莒(jǔ)小四岁。关于他的生年和表字,史书都没有记载,但可以根据其他资料大致推测。

据吴莱(lái)《渊颖(yǐng)集》中的《宋度宗御书福王庆寿宫扇》诗:

汉家诸侯奉大统,会稽故邸(dǐ)王封重。

岁周甲子寿筵(yán)开,宾客满堂宫扇来。

可知,赵与芮在六十甲子生辰时,从嗣荣王晋封为福王,亲儿子度宗赵禥亲手书写宫扇为他庆寿。

按《宋史·度宗本纪》记载,赵与芮晋封福王是在咸淳三年(1267)八月乙丑(初十)。据此可知,咸淳三年八月初十,正是赵与芮六十岁寿诞,以此倒推,他当生于嘉定元年(1208)八月初十。

再从赵与芮幕僚门客吴文英的《水龙吟·寿嗣荣王》一词中“讯槎(chá,浮槎)”、“秋远”可知,他的生辰就是在八月。

据晋人张华的《博物志》卷十记载: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zhǔ)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因此,讯槎(浮槎)也可以代指八月。

而吴文英另有一首《宴清都·饯(jiàn)嗣荣王仲亨还京》,从标题可知,嗣荣王赵与芮的表字,就是仲亨,因为整个宋朝只有赵与芮一个嗣荣王。

赵与芮虽然是官家的同宗,但到他爹赵希瓐时,就已经沦为平民,不能享受宗室待遇,赵希瓐通过个人努力,成为大宋的县级公务员——县尉,赵与芮哥俩也算是县级小衙内之一。

不幸的是,赵与芮的父亲赵希瓐盛年早亡,小哥俩童年失怙(hù),日子一下子变得艰难起来,就跟随寡母在外公全保长大节家寄居。

全大节有两个儿子四个闺女,带着孤儿回娘家的全夫人正是他的长女,全大节对丧夫的女儿和丧父的外孙很是疼爱,所以,赵与莒、赵与芮兄弟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就在外祖父家健康成长。

嘉定十四年(1221)九月初二,赵与芮的胞兄赵与莒(赵贵诚、赵昀),在机缘巧合之下,被宁宗皇帝立为沂(yí)靖惠王赵柄的嗣子,赵与芮的社会地位也随着哥哥得到提升。

同年十月二十六,14岁的赵与芮被授为从九品的迪功郎,好歹有个官身。

哥哥从一个平民小子,被选上去做沂王嗣子,都已经是一步登天了,但谁也没想到,因为朝廷大佬的私心,赵与芮的哥哥赵贵诚居然还能李代桃僵的取代正牌皇子,成为大宋朝的皇帝。

02,皇帝的胞弟与族弟

嘉定十七年(1224)闰八月初三,沂王嗣子、成国公赵贵诚,被权相史弥远拥立为皇帝,是为宋理宗。

17岁的赵与芮摇身一变,就成了当朝皇帝的胞弟。当然,虽然赵与芮在血缘上是宋理宗的胞弟,但因为理宗先过继给沂王,后被宁宗杨皇后截胡,又成为宁宗嗣子,因此,在宗法上,赵与芮只是理宗的族弟,而非胞弟。

理宗即位同年九月,在已经荣升为皇太后的杨皇后的授意下,参考孝宗尊崇本生父秀王的例子,追封理宗本生父赵希瓐为荣王,本生母全氏为国夫人,而身为赵希瓐次子的赵与芮,成为荣王府的顶梁柱,奉荣王嗣。

等理宗熬死嗣母杨太后和权相史弥远,掌握实权后,赵与芮这才得到飞黄腾达的机会。

嘉熙元年(1237)四月十一,赵与芮为武康军节度使、提举万寿观,奉朝请,进封开国子。

就在这一年,已经被官方堂而皇之称为“皇弟”的赵与芮结婚,迎娶承议郎、浙东提举李仁本的长女为妻,度宗赵禥的生母黄定喜,就是李夫人的陪嫁丫头,随着李夫人嫁进荣邸。

淳祐元年(1241)四月十九,理宗诏封胞弟赵与芮为开府仪同三司、万寿观使、嗣荣王。五年(1245)十二月十八,加授少保。

宝佑元年(1253)三月初十,因为儿子赵孟啟(qǐ)被立为皇子,嗣荣王赵与芮又被授少师,加食邑七百户。

宝佑四年(1256)三月十一,赵与芮为太傅。

宝佑六年(1258)五月十七,赵与芮判大宗正事。

景定元年(1260),因为过继给胞兄理宗做儿子的赵孟啟,被册立为皇太子,身为本生父的嗣荣王赵与芮,又被追赠三代,祖父、曾祖、高祖都被追封为大国亲王,其妻子都追封两国夫人。

总之,在理宗掌握实权后,身为他亲弟弟的赵与芮,其政治地位一直在步步高升,逐渐成为天水朝廷宗室中的重要人物。

03,从皇帝本生父到皇帝本生祖父

景定五年(1264)十月二十六,宋理宗赵昀驾崩,他的嗣子、皇太子赵禥即皇帝位,即宋度宗。身为新皇帝本生父的嗣荣王赵与芮被加封武康、宁江军节度使,依前太师、判宗正事。

随即在咸淳三年(1267)八月初十,赵与芮60甲子生辰时,朝廷参考先例,进封赵与芮为福王,主荣王祀事,度宗称之为皇叔,赐诏书不名。

据《癸辛杂识》记载,赵与芮拜封福王之时,使臣奉圣命押送仪物去绍兴荣邸,但却把福王的诰命,以及新铸造的福王之印给忘带了,知道的人都以为不祥,觉得这有点不吉利,哪里有封爵授官却把印信忘掉没带的呢?

咸淳五年(1269)九月二十三,度宗赵禥给嗣母谢太后加上尊号册宝,同时给本生父太师、判大宗正事、福王、主荣王祀事赵与芮,加食邑一千户。

咸淳十年(1274)七月初九,宋度宗驾崩,其嫡子赵顯(xiǎn)即皇帝位,是为恭帝,由理宗谢皇后临朝称制。赵与芮也从皇帝的本生父,变成皇帝的本生祖父。

德祐元年(1275)四月十四,朝廷以福王赵与芮为武康、宁江军节度使、判绍兴府。

同年十一月二十,追赠宁宗赵扩的嗣子济王、太师、尚书令赵竑(hóng)为镇王,谥号昭肃,让福王赵与芮主持为他择后奉祀。从这件事看,赵与芮依旧是天水朝廷倚重的宗室之长。

04,陪着孙子当亡国奴

随着大元兵的南下,节节败退的南宋朝廷,在德祐二年(1276,元至元十三年)正月初一,向元军乞和,求称侄纳贡,但元军统帅伯颜并不允许,又改称侄孙,伯颜仍不允。

太皇太后谢道清眼看大势已去,正月十七,升恭帝的兄弟吉王赵昰(shì)为益王,判福州、福建安抚大使,信王赵昺(bǐng)为广王,判泉州兼判南外宗正事。

正月十八,大元兵到皋(gāo)亭山,谢道清遣监察御史杨应奎向元军奉上传国玺投降,元军统帅伯颜受降。

二月初五,大元使者进入临安府,封府库,收史馆、礼寺图书及百司符印、告敕,南宋朝廷宣告灭亡。

二月十一,伯颜遣原宋内侍王埜(yě)入宫,收缴宋廷的衮冕(gǔn miǎn)、圭(guī)璧、符玺及宫中图籍、宝玩、账册、仪仗等物。

可能有人提醒伯颜注意福王赵与芮的身份,他可是小皇帝的亲祖父,于是伯颜就传召赵与芮去元军大营。

二月十七,已经69岁的赵与芮给伯颜写信,言辞恳切地说自己年迈不能成行。伯颜客气但却不容置疑地回复说:你们既然归降,南北就是一家人,大王不要有什么疑虑,速速前来共商大事。

二月二十四,元世祖忽必烈命囊加歹传旨,指示伯颜带宋朝君臣入京觐见,以免他们和南宋的残余势力重新联系。

三月初二,伯颜亲入临安,布置北上事宜。

三月初九,面对伯颜派来迎接的使者,福王赵与芮只好前往元军大营。

三月初十,伯颜先行离开临安。

三月十二日,阿塔海、阿剌罕、董文炳、张惠等人带兵入宫,宣读忽必烈的诏令“免系颈牵羊”之礼,全太后、恭帝赵顯母子为之感激涕零,连夜就被元军带出城。

除了太皇太后谢道清生病暂留大内,跟随恭帝母子北上的,头一个就是福王赵与芮,还有他的妾室、度宗生母隆国夫人黄定喜,以及度宗妃嫔宫人、朝廷大臣等数千人。

正当赵昰、赵昺兄弟流亡在外垂死挣扎时,赵与芮带着儿媳妇全太后、孙子恭帝赵顯,一大家子呜呜泱泱、戚戚惶惶、凄凄惨惨的缓缓北去。

五月初一来到大都,初二觐见元世祖忽必烈,恭帝赵顯被降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大司徒、瀛国公。

05,苟且偷生得以善终

年过花甲还遭遇亡国的赵与芮,知道老赵家这一大堆太显眼了,为了保全一家子安生,他散尽手中重宝,分别送给元廷显贵,以此换来平安。从他的举动也可以知道,元朝并没有剥夺他的私人财物。

至元十五年(1278)正月二十四,忽必烈授赵与芮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大司农、平原郡公。还专门下诏,把赵与芮在临安和绍兴的私财,都交还给他。

南宋的流亡朝廷也并没有坚持多久,就于祥兴二年(1279)二月初六,赵昺跳海殉国结束宋元战事,南宋就此彻底灭亡。

再没有了期盼的赵与芮,只能和孙子赵顯呆在大都安分守己的生活,但平静的生活,并没有过多久就再生波澜。

至元十九年(1282)冬天,大都谣言频生,有和尚说土星犯帝座,还有人自称宋主,扬言要劫狱,营救身陷囹圄(líng yǔ)的宋丞相文天祥。

为了平息谣言,十二月初九,忽必烈召中书省议事,省臣建议把赵与芮、赵顯以及赵与票,都迁徙到上都去。忽必烈认为赵与芮已经年迈,不适合长途奔波,就开恩让他留在大都,其他人等,皆迁徙上都。

随即,忽必烈公开处死文天祥,而12岁的赵顯,也被迫离开母亲全太后和祖父赵与芮,迁徙上都。全太后在儿子离开后就去正智寺出家,后来死在那里。

至元二十年(1283),被降为寿春郡夫人的宋太皇太后谢道清死在大都,享年74岁。

大概在至元二十四年(1287)初,平原郡公赵与芮也死在大都,享年80岁。

他昔日的门客汪元量,还深情地为他写了《平原郡公赵福王挽章》:

大王无起日,草木尽伤悲。生在太平世,死当离乱时。南冠流远路,北面幸全尸。旧客行霜霰,呼天泪湿麾。

同年二月二十七,忽必烈诏赵与芮的小儿子赵孟桂袭封平原郡公。

他那个被迁徙上都的孙子恭帝赵顯,在次年(1288)十月,又被迁徙到吐蕃,辗转万里之遥前往卫藏学佛,后来在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四月,因卷入教派之争中被赐死,享年53岁。

06,赵与芮的妻妾子女

赵与芮共有两妻一妾在史书有载,原配妻子是承议郎、浙东提举李仁本的长女,这位李夫人大概是在嘉熙元年(1237)嫁进荣邸的。

据《癸辛杂识》记载,赵与芮这位李夫人,和他娘慈宪夫人全氏一样,出生时有吉兆,全氏出生时有两角大蛇在门外出现,李夫人出生时则有大雷雨,还有条龙窜到她娘的卧室,然后李夫人就出生了,挺玄幻的哈!

李夫人的胞妹硕(shuò)人李氏,则嫁给宋太祖十世孙、也是孝宗亲兄崇王赵伯圭孙子赵希永的嗣子、迪功郎、新饶州司户参军赵与訔(yín)。赵与訔有一个庶子,就是大名鼎鼎的书画家赵孟頫(fǔ)。

所以,赵与芮和赵与訔不仅是同宗兄弟,还是连襟,赵与訔是宋度宗赵禥的姨夫,同样,赵与芮也是赵孟頫的姨夫,正是有这层关系,咸淳元年(1265)三月二十三,赵与訔薨,度宗还为之“震悼”。

童年丧父的赵与芮在新婚没几年,就又遭遇丧妻之痛,大概在嘉熙三年(1239),嫁过来还没满三年的新妇李夫人去世,被赠郡夫人,谥号柔懿。

从李夫人的遭遇可知,出生有吉兆也不能延年益寿哦!

大概就在李夫人去世的同一年,已经32岁还没有子嗣的赵与芮就再娶,迎娶继室妻子钱氏。

钱夫人新婚不久就有了身孕,同时有孕的,还有原配李夫人的陪嫁丫头黄定喜。

据说黄定喜确诊怀孕之前,荣王府上至慈宪全夫人,中至嗣荣王钱夫人,下至卑贱妾室黄定喜,都有做吉兆梦,这让钱夫人无可避免的生出嫉妒之心。

从史料的记载看,钱夫人是个狠心的人,卑贱的妾室居然与她一起怀孕,还有吉兆,这一切都让她很是愤慨。

于是,尽管赵家子嗣艰难无比,钱夫人仍然对丫头黄定喜下手,逼她服用堕胎药,免得生出儿子威胁到自己的孩子。

但神奇的是,黄定喜并没有流产,胎儿依旧顽强的生存,或许是钱夫人不小心买到假货了?

总之,在嘉熙四年(1240)四月初八,钱夫人生育嫡长子,开心的赵与芮给儿子取名赵祐孙,但很不幸,赵祐孙随即不育,意思就是生下来就夭折了。赵与芮和钱夫人空欢喜一场。

但就在赵祐孙夭折的那天晚上,黄定喜就进入临产状态,据说她的室内充满了红色的光芒,随即在次日四月初九,生下一个手脚都是软哒哒的男孩,这显然是服用打胎药的后遗症。

尽管新生儿看起来都不健康的样子,但好歹也是添丁了,赵与芮给小儿子起名赵德,即宋度宗。

后来有好事之人总结,赵与芮给俩儿子起的名字合起来,刚好是他孙子恭帝赵顯的年号——德祐,这种巧合,真是从里到外都散发着不吉利。

或许是为了安抚钱夫人,同年十一月十七,钱氏就被封为安康郡夫人。

而身为嗣荣王唯一子嗣的赵德,一直到7岁才会说话,看着智商都不高的样子,尽管如此,也是理宗皇帝和赵与芮亲哥俩唯一成活的男丁。

淳祐六年(1246)十月初四,理宗亲自给小侄子赵德赐名赵孟啟,授贵州刺史。

淳祐七年(1247)正月初一,赵孟啟被授宜州观察使,在荣王邸学习。

淳祐九年(1249)正月初二,赵孟啟被授庆元军节度使,封益国公。

淳祐十一年 (1251)正月初一,赵孟啟改赐名赵孜(zī),进封建安郡王。

宝佑元年(1253)正月初一,儿子都夭折的理宗皇帝下诏,立亲侄子、太祖十一世孙、嗣荣王赵与芮之子、建安郡王赵孜为皇子,改赐名赵祺(赵禥)。正月初四,授崇庆军节度使,进封永嘉郡王。

从此,赵禥就不再是赵与芮的儿子了,而是侄子了。他自己还得努力耕耘生儿子,唉,真是太难了。

宝佑二年(1254)十月初四,皇子赵祺进封忠王,十一月初三,加元服,赐字邦寿。

宝佑五年(1257)十月十九,赵祺被授镇南、遂安军节度使。

景定元年(1260)六月初六,赵祺被立为皇太子,赐字长源。七月初一入东宫,十七日行册礼,二十一日侍立听政。

景定五年(1264)十月二十六,理宗赵昀驾崩,太子赵禥即位,是为宋度宗。

咸淳三年(1267)八月初十,度宗进封本生父赵与芮为福王时,也封亲娘、昔日的陪嫁通房丫头黄定喜为隆国育圣夫人。

赵与芮的嫡妻钱氏,并没有得到度宗的尊崇,不知道她是直接升为福王夫人,还是已经死了。

因为儿子被大哥截胡,赵与芮继续努力生子,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又和黄定喜生了一个儿子,取名赵孟桂。

朋友武萧刘怀疑赵孟桂不是赵与芮亲生的,而是过继的嗣子,猴格则是倾向赵孟桂是亲生的。

因为,史书一直没有赵与芮选择嗣子的记载,其他不管是沂王赵柄,景献太子赵询,还是济王赵竑,都有择立嗣子的记载。

赵与芮身为皇帝本生父、本生祖父,如果没亲儿子,是不可能不择立嗣子的,如果他需要择立嗣子,史书绝不会吝啬记那一笔,所以,赵孟桂大概率是赵与芮的亲儿子,是在度宗过继后才出生的。

从《癸辛杂识·续集上·福王婚启》记载的——入元后降封平原郡公的赵与芮,给小儿子赵孟桂迎娶外家全氏女——可知,赵孟桂大约是在至元十五年(1278)以后,与全竹斋之女结婚,就算是20岁结婚,倒推大概就是生于景定元年。

这一年,他哥哥赵禥都20岁,已经被立为皇太子,即便赵孟桂智商再高,一个奶娃娃也撼动不了成年人的地位,所以,不用质疑他不是赵与芮的亲儿子。

赵与芮除了赵祐孙、赵禥、赵孟桂三个儿子外,还有一个女儿,嫁给了汪维崇。

汪维崇,又名继宗,字贤甫,是歙人,大概生于淳祐年间(1241-1252),和度宗差不多同龄。

他是一个很有志向的人,一直都有恢复中原之志,因此很受福王赵与芮的赏识,就把闺女许配给他,授承节郎。宋朝灭亡时,汪维崇认为自己深受国恩,不立即殉国就无颜见祖宗于地下,遂绝食死,是个蛮有气节的人。

07,猴格说

郭周显德七年(960)正月初五,小皇帝郭宗训的本生亲祖父、致仕太子太保柴守礼,在洛阳遥望汴京,眼睁睁看着亲儿子周世宗郭荣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取代亲孙子称帝。

在建国立号后,赵匡胤奉昔日主君周帝郭宗训为郑王,符太后为周太后,迁居西宫;而一向嚣张跋扈的皇帝本生父、本生祖父柴守礼,也再没往日的气焰,苟且的又活了七年,在宋太祖乾德五年(967)九月二十卒,享年72岁。

赵匡胤背叛恩主、自欺其君,靠欺负孤儿寡母篡夺江山,谁也没想到,三百余年后,他赵家的孤儿寡母也被人欺。

三百多年前,身为亲祖父的柴守礼看着亲孙子亡国;三百多年后,同样身为亲祖父的赵与芮陪同亲孙子当了亡国奴。

这···这···这,也实在是太巧合了,或许真的是冥冥之中有天意?所以元军统帅伯颜讽刺说:钱氏纳土,李氏出降,都是你们赵家定的规矩,你们赵官家得天下于小儿,今天也失天下于小儿,天道如此,何须多言?

咳咳咳!周、宋、元之演变,真可谓是天道好轮回,且看苍天饶过谁啊!

最后用北方大儒刘因的《书事诗》结尾:

卧榻而今又属谁?江南回首见旌旗。

路人遥指降王道:好似周家七岁儿。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图表系猴格自制。

参考资料:陶渊旻《宋故万一直阁李君圹志》考、孙虹 朱鸿翠《吴梦窗晚年与嗣荣王赵与芮交游考论》、《后村先生大全集》、《鲒埼亭集》、《齐东野语》、《宋季三朝政要》、《钱塘遗事》、《宋人轶事汇编》、《癸辛杂识》、《宋史》、《元史》等。

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谢绝脱离人文环境的过度解读和阴谋论。有喜欢辽夏金元以及宗庙迁祧、后宫八卦的朋友可以关注猴格。

相关链接:慈宪夫人全氏:从保长闺女、县尉老婆,到大宋朝的无冕皇太后

春秋战国-秦世系

秦世系

非子:居西犬丘,善养马。为周孝王管理马匹,周王封非子于秦邑。

秦侯:继。

秦公伯:继。

秦仲:继。宣王命秦仲攻西戎,秦仲战死。平王封少子康于夏阳,建梁国。秦人得到了车马、礼乐和服侍的臣子,秦人开始强大起来。

秦庄公示其:继。庄公败西戎,宣王封其为西垂大夫,加封大骆一族西犬丘土地。

秦襄公开:继。庄公长子世父因伐西戎让位于弟。将妹缪嬴嫁与西戎丰王分化戎人;东迁于汧。幽王烽火戏诸侯及废申后之子宜臼引申侯联缯国和犬戎攻镐京而死。襄公救援有功。因襄公护平王迁都而受封诸侯,并承诺:“秦人赶走西戎,土地归秦所有”。秦襄公整兵备战,讨伐西戎。前766年,攻西戎途中去世。

秦文公德:继。前763年,建立新都。前753年,设立史官记载国家大事,百姓大多受到教化。前750年,秦文公讨伐西戎,西戎败逃。文公收编西周遗民,并把岐山以东的土地献给周平王。

秦静公:文公子,早逝。前718年,太子秦静公去世,长子秦宪公被立为太子。

秦宪公:继祖父文公立。前714年,迁都平阳。前713年,与亳戎交战,亳王败逃西戎。同年,灭荡社。前708年秋,攻芮国轻敌而败。冬,周桓王和秦军围魏城,俘芮伯万。前704年,灭荡氏。

秦出子曼:继。宪公去世,大庶长弗忌、威垒、三父废太子武公,立出子。前702年,秦护送芮伯万回芮。前698年,三人杀出子拥武公。前695年,秦武公追究三父害出子罪,灭三族。

秦武公:出子兄。征伐彭衙彭戏氏,攻打邽、冀两地戎族,并设两县。在杜、郑两地设县,攻灭了小虢国。他是首位使用人殉的秦国君主。

秦德公:武公弟。前677年,迁都雍城。同年,梁、芮两国国君前来朝见。

秦宣公:继。前672年,在渭南建密畤,祭青帝。败晋于黄河之北。始记闰月。

秦成公:宣公弟。前663年,梁伯、芮伯前来朝见。

秦穆公:成公弟。五霸之一。重人才,得百里奚、蹇叔、丕豹及公孙枝辅佐,败晋俘晋惠公,灭梁、芮,助晋文公夺位。与周襄王出兵攻蜀及函谷关以西国家,开地千里,襄王任其为西方诸侯之伯称霸西戎。文公死后,秦晋对抗。崤之战、彭衙之战败于晋而无法东进。36年,穆公率兵伐晋,渡黄河焚渡船,夺王官和郊。晋拒不出战,秦从茅津渡黄河,到崤地,后回国,转而向西,先强后弱次第征服,称霸西戎。穆公娶晋太子申生姐穆姬为妻。39年,穆公死殉葬177人,致人才凋零。

秦康公:继。与晋发生令狐之战、河曲之战。士会归晋。前610年,秦康公派军队援助楚国,楚国与蛮族结盟后联合秦国、巴国灭亡了庸国。

秦共公:继。前608,晋赵穿攻秦之盟国崇,次年,秦围晋之焦。

秦桓公:继。辅氏之战,晋将魏颗因一老者结草俘秦将杜回而胜。因秦不断背信,麻隧之战败于晋之八国。

秦景公石:继。因郑背晋结楚与秦伐晋之盟国宋,秦晋栎之战,晋因轻敌而败。迁延之战,晋栾黡战死,士鞅归晋。秦晋无意再战,但因分歧只罢兵未结盟。

秦哀公:继。因晋六卿内战,秦晋无战事。楚伍奢被杀致伍子胥奔吴,吴灭楚,秦助楚复国。

秦夷公: 哀公子,早逝未即位。

秦惠公:夷公子。

秦悼公:继。

秦厉共公:继。国势强大,多次用兵。蜀、楚、义渠、晋等多国来贡。智氏族人逃秦。楚秦结盟。

秦躁公:继。南郑叛乱,六月飞雪。义渠攻秦。

秦怀公:躁公弟。躁公死,国内重臣拥立在晋国的秦厉共公之子、秦躁公之弟秦怀公回国继位。

秦昭子:怀公子。早逝。

秦灵公:昭子子。继怀公立。前425年,庶长鼂联合大臣围攻秦怀公,怀公自杀。由于太子秦昭子早死,大臣们迎立秦昭子之子秦灵公继位。少梁之战败于魏。

秦简公悼子:昭子弟。秦魏河西之战失河西。“初租禾”土地开始私有化。

秦惠公:继。攻绵诸。攻韩之宜阳,与楚结盟,阴晋败于魏之吴起。夺南郑。

秦出公:继。年幼由母主持朝政。菌改迎立献公。出公母亲派军队捉拿秦献公,但军队在行进途中发生哗变倒向秦献公,出公母自杀,出公被杀。

秦献公师隰:灵公子。废止人殉、迁都栎阳、初行为市、户籍相伍、推广县制。洛阴、石门山、少梁之战胜魏,献公称伯。

秦孝公渠梁:继。颁求贤令,用商鞅变法。趁魏赵之战,偷袭元里、占少梁、占韩上枳、安陵、山氏而入魏韩交界地区。趁魏桂陵之战失利任商鞅为大良造,占魏安邑、固阳。前352年,魏先后与各国休战和谈后,集中兵力夺秦安邑、围固阳。秦因二次变法与魏盟好。魏以朝见周天子为名,召集泗上12诸侯会盟以谋攻秦。秦用商鞅“尊魏为王”策略,商鞅劝魏王除号令小国外,要北联燕东攻齐以屈赵,西联秦南攻楚以屈韩,宜先王后霸。魏王听后称王,逢泽会盟,僭越行为引齐楚愤怒而倒向齐。前341年,马陵之战齐重创魏。秦听商鞅建议联齐、赵攻魏,魏大败,被迫割河西土地,商鞅获封商於。前338年,秦在岸门击败魏军,俘主将魏错。同年,秦联合大荔戎包围魏郃阳。

秦惠文王驷:继。太子时犯法,太傅受连坐。孝公死,因驷为太子时犯法,公子虔受连做而告发商鞅反,杀其并车裂于咸阳。四年,天子赐武胙。七年,公孙衍虏魏将龙贾;次年,魏割河西。十年,张仪任秦相。同年,魏割上郡15邑;11年,义渠君称臣设义渠县。前324年,称王,更为元年,后五国相王。7年,韩、赵、魏、燕、齐与匈奴共攻秦,修鱼之战嬴疾斩敌82000人。9年,司马错灭巴、蜀。10年,取义渠25城。11年,樗里疾取魏焦,韩岸门败韩,韩将犀首逃。12年,嬴疾攻赵,俘赵将庄。同年张仪相楚。13年,庶长章攻楚丹阳,虏楚将屈丐;又夺楚汉中,置汉中郡。楚围韩雍氏,秦使庶长嬴疾助韩攻齐,到满助魏攻燕,是为濮上之战。14年,伐楚取召陵。丹、犁臣服,蜀相陈壮杀蜀侯来降。

秦武王荡:继。前312年,武王派甘茂为将平定蜀相陈庄作乱。前310年,逐张仪、魏章至魏。前309年,任甘茂为左丞相,樗里疾为右丞相,为记载以来中国第一位设丞相制度的君王,丞相制度在中国有近达1600年的历史。前308年,秦、韩宜阳交战时,武王派冯章使楚,向楚怀王许诺割让汉中之地以求楚不出兵。宜阳之战结束后,秦武王背约没有割地。前307年,秦克宜阳,斩首六万。秦军渡黄河夺武遂,韩王被迫派公仲倗到秦谢罪。而援韩楚将景翠趁机进兵,秦被迫献煮枣求和。前307年,樗里疾到周王城,赧王列队迎接。武王随后到达,与孟说比赛举“龙纹赤鼎”折断胫骨失血而死,孟说因怂恿秦武王举鼎被诛灭三族。

秦昭襄王稷:,武王弟。在赵武灵王助其从燕入秦及魏冉等人支持下而继王位。前306年,楚攻韩,秦王从甘茂建议还武遂于韩以防楚韩建盟。甘茂害怕向寿、公孙奭,进谗言于王,而逃齐。前305年,魏冉平叛公子壮、季君之乱,权力大增。前301年,司马错平蜀侯公子恽反叛。前299年,楚怀王入秦会盟,因不肯割地而软禁,后死于秦。前279年,秦破楚郢都,楚东迁陈县。前298年,齐孟尝君使秦,昭襄王欲任其为相,因是齐宗族而被囚后欲杀之,次年,孟尝君借食客之力逃回齐。前296年,孟尝君联韩魏攻秦,秦败函谷关。前288年,嬴稷称西帝,尊齐湣王为东帝。齐王听谋士言自去帝号,约六国合纵攻秦。秦取消帝号。前283年,秦攻占魏安城。蔺相如完璧归赵。前279年,白起攻楚,占鄢城、邓县、西陵。秦赵渑池会面。前278年,白起攻楚,占楚都郢都,烧楚先王坟墓彝陵,楚兵力溃散,迁都陈丘。前275年,魏割温城八座城。穰侯魏冉攻魏,韩将暴鸢营救。魏冉败韩,围攻大梁。前274年,魏冉再攻魏,占四城。前273年,魏赵联军攻韩华阳,秦救韩,败魏,斩首13万。秦又败赵,黄河沉溺2万赵军。前270年,秦围赵阏与,赵将赵奢营救。前271年,范雎献“远交近攻”之策。齐救赵。前263年,秦白起攻韩占南阳,占领并断绝了太行山道。前260年,秦王龁攻赵占上党,赵将廉颇严守,秦离间使赵括代廉颇,秘派白起代王龁。长平之战,40万遭坑杀。前259年,秦王代范雎报仇,平原君入秦遭囚要魏齐交换。魏齐由赵入魏,无人敢留而自杀。前258年,秦王陵、王龁先后攻赵邯郸未克。后增兵,赵向各国乞援。魏楚各派兵10万。魏王害怕秦之威胁而屯兵邺城,信陵君窃符救赵。秦任白起为帅,白起拒不前行而被赐死。魏楚胜秦。前256年,秦将赵掺占韩阳城、占赵二十几县、斩杀及俘虏了九万人。周赧王恐慌,和燕、楚密谋合纵攻秦。秦起兵攻周,掳赧王到秦后又释放。前255年,秦将西周文公姬咎流放悉狐聚。前254年,秦攻魏吴城,魏降为秦属国。

秦孝文王柱:继。秦昭襄王与唐太后之子,在位三天。秦悼太子于前267年死于魏,安国君于前265年被立为太子。安国君与正妻华阳夫人无嫡子,庶子子傒已成势,但在吕不韦活动下,华阳夫人成功说服安国君立在赵质子异人为继承人。二人命吕不韦担任异人师。后在吕不韦帮助下,异人成功返秦。前251年, 51岁的孝文王继位,华阳夫人为王后,子楚为太子,赵也将赵姬及其子嬴政送还秦。

秦庄襄王子楚:继。母子不受安国君宠爱而质于赵。长平之战秦赵关系恶化,异人居聊城倍受冷遇。吕不韦经商于赵巧遇异人,说服其同意回国登基计划。吕不韦一面在华阳夫人面前称赞异人贤能,一面又让华阳夫人之姐弟劝说华阳夫人收异人为义子,以避免她因无子及年老色衰而失宠。华阳夫人说服安国君,安国君给华阳夫人刻下玉符约定立异人为继承人。前257年,秦昭襄王派王龁围攻赵国邯郸,赵孝成王想杀异人泄愤。吕不韦和异人贿赂守城官吏逃出赵,通过出征秦军返回秦。前251年,安国君继位,子楚被立为太子。秦庄襄王继位后,大赦天下,任命吕不韦为相,封文信侯。前249年,东周君与诸侯密谋攻秦,秦庄襄王命吕不韦率军攻灭东周国。同年,秦庄襄王又命蒙骜攻取韩成皋和荥阳,并设立三川郡。前248年,命蒙骜攻赵夺太原、榆次、新城、狼孟等三十七座城池。同年三月,蒙骜又攻取魏高都和汲。前247年,命王龁攻上党郡。设立太原郡。魏公子信陵君合纵燕、赵、韩、魏、楚五国联军在黄河以南击败秦军,蒙骜败退。联军乘胜追击至函谷关,秦军闭关不出。此战过后,信陵君名震天下。

秦王政:继。第一位使用“皇帝”称号。他认为 “ 皇”、“帝”、“王”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地位,因而创造出“皇帝”头衔,自称“秦始皇帝”。前239年,平定成蟜判赵。前238年,平定嫪毐之乱,嫪毐生擒至咸阳处以车裂。因赵姬囚于雍都,27位进谏者被杀,茅焦劝谏被尊上卿。前237年,以失职为名罢免吕不韦,放逐其到领地。后又赐敕书,吕不韦服毒自杀。韩国水工郑国游说秦建渠以耗秦国力,嬴政得知欲杀郑国,郑国说渠成后会对秦大为有利,秦王命建渠。渠成,关中成为沃野。但因此事,秦本土大臣认为六国客卿不值信任,嬴政颁布“逐客令”。吕不韦门客李斯为避免被逐,上书 “谏逐客书”。韩非《五蠹》等著作流传到秦,嬴政欣赏,以战争要胁,逼韩王命韩非使秦。前233年,韩非使秦,嬴政准备重用,韩非因李斯与姚贾诬陷而遭禁锢后毒杀。李斯、尉缭助嬴政制定了“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的策略,李斯为长史,暗中派遣谋士去各国游说。能收买则收买,不能收买则杀掉。前236年,秦攻赵,前233年初,秦军进逼邯郸,赵李牧大败秦军。前232年,秦军再败于李牧。弱赵后,前230年,嬴政借赵发生大地震与饥荒无力援韩,内史腾攻韩擒韩王安,韩亡, 韩王安因新郑骚乱而亡。。王翦、杨端和南北合击邯郸,李牧因秦离间而死。前228年,秦占邯郸俘赵王,赵亡。公子嘉逃代自立代王。前226年,派王贲攻楚北部十几城,在保障了攻魏秦军侧翼安全后,王贲北上围困大梁,引黄河、鸿沟水入城,三个月后,城墙崩坏,魏王假投降,魏亡。灭楚廷议上,李信认为二十万人灭楚,王翦需要六十万人。嬴政因王贲灭魏前曾试探式攻楚认为灭楚不难,采信李信方略。王翦称病回乡养老。昌平君(楚考烈王熊元庶子,其父熊元返楚即位为楚王后,他与其生母滞留在秦国)对攻楚颇有微辞被贬郢陈。嬴政希望利用昌平君楚公子的身份,安抚郢陈地区的楚人,为灭楚作准备。前225年,李信将兵二十万伐楚大胜,兵锋指向楚都寿春,昌平君此时据郢陈叛秦归楚,截断南征秦军后路,郢陈楚人纷纷响应,颍川郡韩遗民亦闻风而叛,李信征楚大军大败而逃,楚国收复楚国故都郢陈为中心的失地。嬴政亲往频阳强行征召王翦攻楚。前224年,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直扑郢陈,秦王政24年约3月,王翦军攻破郢陈,后昌平君战死,项燕兵败自杀。前222年,王翦大军平定长江以南一带,降服越族的首领,楚彻底灭亡。前227年,太子丹派荆轲刺秦失败后,嬴政于前227年命王翦、辛胜过易水,大败燕、代两军于易水之西。一年后,攻陷燕都。燕王东退辽东,燕王喜接纳代王嘉的建议,杀太子丹,秦军主力又南线攻楚,燕王喜、代王嘉得以苟延残喘。五年后,王贲,俘虏了燕王喜及代王嘉,燕国灭亡。前264年,君王后逝世后,秦国重金收买齐相,使齐既不合纵,也不战备。五国灭后,齐王慌忙集军西部边境,断绝与秦往来。前221年,嬴政以齐国拒绝秦使者访齐为由,命王贲在灭燕之后率军南下攻齐直抵临淄。齐王建听从后胜建议不战而降。为了防止六国作乱,秦始皇下令收集天下的兵器,铸成大钟及十二个铜人。 “坠城廓、决堤防、夷险阻”,防六国据险作乱,方便交通,促进贸易。迁徙关东六国富豪繁荣首都,避免富豪与六国贵族互相勾结,亦有助消除地方势力。大造天神,统一文字,强行教化。统一全国的度量衡,重新发行钱币,统一货币。前214年,蒙恬率领三十万人攻击匈奴,占据河套,修连秦赵燕三国长城。建驰道、直道,开秦凿渠,建骊山陵和阿房宫。沿黄河修长城,于险阻设要塞,逐次向北推进势力。在消灭六国的同时,便开始进行征服五岭以南的行动。约前227年,秦始皇下令使尉屠睢沿湘江水道深入百越。秦军势如破竹,越人逃入深山密林。但瘴疠横行,致使秦军大疫,减员严重。战事中期,秦军击杀西瓯国首领译吁宋后,越人推桀骏为新首领,桀骏夜袭大破秦人,杀死屠睢。秦始皇大怒,下令对百越增兵,五路并进,但兵力的增加,越人反抗及地形优势,秦军勉强维持补给线。始皇下令使监禄负责转运粮饷,史禄决定派遣士兵,开凿灵渠。灵渠工程庞大至少需3-5年,战事陷入僵持。统帅尉屠睢战死后,继任统帅尉任嚣提出军队屯垦和“以谪徙民,与越杂处”之持久战和移民同化的策略下,始皇多次征发人员移民百越。移民“戍越”黔首,多为六国故地,他们为了逃避“戍越”,纷纷逃入深山密林,沦为盗贼,始皇崩后,六国故地相继叛乱。 秦严酷法律引起了士人的不满,不同于秦始皇法家的种种学说不绝于耳,严重的阻碍了秦始皇对征服的原六国民众思想的统一。丞相李斯主张严厉镇压这些士人,秦始皇发动了焚书坑儒事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先后进行5次大规模的巡游,在最后一次巡游,返至平原津得病。行至沙丘平台,秦始皇驾崩。丞相李斯恐天下有变,乃秘不发丧,棺载辒凉车中。赵高勾结始皇少子胡亥及丞相李斯,伪造了遗诏立胡亥为皇帝,是为秦二世,并赐死扶苏。

秦二世胡亥:继。始皇第十八子。从中车府令赵高学习狱法。即位之初,认为不宜放始皇后宫妃嫔出宫,下令秦始皇后宫无子者皆殉葬。赵高告诉二世,诸公子和大臣心中不服,应该杀死他们。二世听从赵高建议, 将十二个公子斩首示众,将十个公主肢解。二世不听丞相李斯等人的建议,继续修建阿房宫,直道和驰道。当年七月激起了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左丞相李斯与右丞相冯去疾、大将军冯劫上书请求停止修建阿房宫,减轻各种苛捐杂税。秦二世听信赵高谗言,诛杀李斯,赐死冯去疾和冯劫。李斯死后,秦二世拜赵高为中丞相,事无巨细皆决于赵高。秦二世三年七月,章邯投降西楚军项羽,刘邦攻下武关,赵高惶恐。八月,中丞相赵高欲为乱,指鹿为马。秦二世乃出居望夷宫。过三日,秦二世派使责问赵高关东盗贼之事,赵高心中恐惧,遂与其婿咸阳令阎乐、弟弟赵成合谋,欲杀死二世,立子婴为帝。赵成内应,声称有盗贼作乱,命阎乐发兵抓捕盗贼。阎乐率吏卒一千多人包围望夷宫,杀死卫令后攻入宫中,逼胡亥自杀,史称望夷宫之变。

秦三世:身份不详。嬴姓秦氏,即位后自称秦王。仁爱且节制。二世时,曾就二世杀死兄弟、功臣之事向二世进谏,秦二世三年,秦二世欲杀李斯,子婴进谏,二世未听。胡亥被弑,中丞相赵高迎立子婴继位。子婴即位五日设计谋杀赵高,族诛。刘邦进入关中,子婴向刘邦军投降,秦朝正式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