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势

绝什么逢生四字成语(绝什么逢生)

绝什么逢生四字成语(绝什么逢生)

《绝夜逢生》:躲着太阳走的人类,如何才能自救?

恩泽地球万物的阳光,突然成为毁灭一切的根源,人类如何自救?

网飞(Netflix)最新上线的比利时科幻剧《绝夜逢生》(Into The Night),告诉观众一个不同于《流浪地球》的答案。

《绝夜逢生》的创作灵感源自波兰作家雅克·杜卡(Jacek Dukaj)2015年上线的电子小说《The Old Axolotl》(暂译为“老蝾螈”),杜卡还亲自参与了电视剧的剧本改编工作。

电子小说《The Old Axolotl》首页,读者可选择波兰语和英语两种版本阅读,小说作者杜卡还参与了插画设计

作为欧洲当代著名科幻作家,杜卡这些年来一直坚持自己的作品不出纸质版,《The Old Axolotl》自然也不例外。在小说里,太阳爆发惊人的伽马射线暴,仅有少数地球人有时间将自己的脑电波上传到一个名为“InSoul3”的电子游戏服务器上。小说由此很快进入了一种赛博朋克的叙事,AI(人工智能)与人类本体意识,外加全机器人的后末世时代。

与原著不同,《绝夜逢生》可以视作《The Old Axolotl》的前传,即那些幸存者在将自己的意识上传到“InSoul3”服务器之前故事——一架原本深夜从布鲁塞尔飞往莫斯科的航班,突然遭遇劫持,一路向西飞行,躲避太阳的升起,并寻找存活下来的方法。

《绝夜逢生》海报

这样的情节不免让人想到十几年前的美剧《迷失》,只不过航班由空难变为逃避天灾。每一位搭乘飞机的旅客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剧中除第一集外,每一集开头都不断通过闪回的方式,介绍一位旅客的过往身世。

总共6集,每集40分钟左右,《绝夜逢生》完全可以当作一部时长三小时左右的科幻电影。这部剧尽管存在许多漏洞与设定瑕疵,但胜在剧情节奏明快,观看者很容易花个半天时间“刷”完这部短剧。

科幻作品需要主创与受众达成某种默契,即主创构建出一套能够自圆其说的世界观,而受者则必须在进入故事的那一刻真心相信其中的情节设定。比如:人不能发出声音,否则就会被外星生物攻击;人不能向外太空发出讯号,否则就会招来外星人。《绝夜逢生》的设定就在于,人只能生活在永夜里,否则就会被太阳杀死。

《绝夜逢生》剧照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绝夜逢生》恰恰是两部电影的结合——《流浪地球》+《一出好戏》。

在《流浪地球》里,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急速衰老膨胀,短时间内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所吞没。为了自救,人类提出一个名为“流浪地球”的大胆计划。到了《绝夜逢生》里,主创给予人类的存活下来的时间窗口更加短暂,太阳以及开始了伽马射线暴。

所谓的伽马射线暴,宇宙中发生的最剧烈的爆炸,理论上是巨大恒星在燃料耗尽时塌缩爆炸或者两颗邻近的致密星体(黑洞或中子星)合并而产生的。伽马射线暴短至千分之一秒,长则数小时,会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巨大能量。如果与太阳相比,它在几分钟内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万亿年太阳光的总和,其发射的单个光子能量通常是典型太阳光的几十万倍。物理学家通过计算发现强大的伽玛射线暴能够杀死一定范围的宇宙生命。

但就跟《流浪地球》里太阳急速老化一样,伽马射线暴也只会发生在一颗恒星的末年。也就是说,上述影视剧中的设定至少还要四五十亿年才有可能发生。

但作为观者必须接受这样的假设,否则如果根本不相信如此设定,又何必浪费自己几个小时的时间呢。《绝夜逢生》在人类生存极限的设定上是层层加码的,不断通过人物台词,告知观众残酷的“现状”——地堡下的人也被杀死了,推测太阳异动的科学家也死了,伽马射线让所有的食物都变质了,伽马射线改变了航空燃油里的碳原子结构……

《绝夜逢生》剧照

当然,既然是“逢生”,总是会给人一点生的希望的。剧中人物很快发现了北约总部里的逃生计划——一个位于保加利亚水库大坝下的基地,成为人类幸存者的希望。这里就需要观众自行忽略一个事实:伽马射线暴会使海洋在不到2秒的时间内沸腾;在10秒的时间内,海洋将完全蒸发;在1分10秒的时间内,地球表面将处于融化状态。

出于各种可理解的原因,黄渤导演的电影《一出好戏》,人性本质还是圣洁的,但在《绝夜逢生》里,虽然“圣母”型的角色也同样存在,但其底色更加的阴暗。自然,剧中人性黑暗程度还是没有超过《未来水世界》《疯狂麦克斯4》等作品,但同样传递着主创们对于末世环境里的人类,深深不信任。

《绝夜逢生》剧照

《绝夜逢生》将航班设定为从布鲁塞尔起飞,是具有独特象征意义的,因为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如今更可以称为是“欧洲首都”,它是欧盟及北约的总部所在地,不仅有来自欧洲各地的人们,还有从中东、非洲过来的移民。正因此,这部比利时出品的剧集,充满了“地域段子”,比如嘲笑波兰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比如质疑土耳其的欧洲属性,再比如“老欧洲”与“新欧洲”之间的相互不信任等。

在笔者看来,《绝夜逢生》对于欧盟议事规则的嘲讽,是该剧最辛辣的地方。欧盟念兹在兹的公开透明、共同决策机制,不断被剧中人物所主张。但他们每每打出民主的旗号,却都暴露了自身人性的缺陷。越是表现开放包容的姿态,就越是暴露自身的狭隘与偏见。

《绝夜逢生》剧照

或许是囿于篇幅的关系,《绝夜逢生》中的角色,每一个都像是“工具人”,他们的就像是电子游戏里的NPC(非玩家角色),作用仅仅在于推动剧情发展,一些观众或许会可怜那位“吹哨人”意大利军官,假设不是他一开始劫持航班,那这架飞机上的乘客早就死了,但他的功能就在于告知灾难,并提供避难所线索。阿拉伯自私客、俄罗斯老大爷以及在后来加入的三名英军士兵,他们的作用也不过是为剧情创造一些冲突点。但有些人物还是会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比如那位叫做Zara的俄罗斯母亲,为了给孩子治病,以1.5万欧元卖了一个肾,还比如那个名叫Ayaz的土耳其商人,能够搞定黑白两道,十分像是《釜山行》里马东锡饰演的角色。至于那位硬刷存在感的波兰机械师Jakub,只要了解原著作者是波兰人,那么他生硬的存在感也就能够理解了。

正如笔者前文所言,《绝夜逢生》的优点之一就在节奏快,叙事绝不拖泥带水,并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不断设置悬念。基本上,这几十年来,各式各样影视剧里出现的空难情节都在该剧里展现了出来,诸如劫机、混入“偷渡客”、飞行仪表故障、通信设备失灵、机窗玻璃碎裂等。目前网飞尚未宣布该剧是否会有第二季。但从第一季第6集结尾来看,主创无疑已经挖好了一个“大坑”。目前无法判断的是,该剧会按照小说中的情节走,还是变成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但还请没有看过小说的观众朋友们“抓好扶手”,因为说不定编剧就要开起脑洞过山车。

致人而后生意思?

《绝夜逢生》:躲着太阳走的人类,如何才能自救?

恩泽地球万物的阳光,突然成为毁灭一切的根源,人类如何自救?

网飞(Netflix)最新上线的比利时科幻剧《绝夜逢生》(Into The Night),告诉观众一个不同于《流浪地球》的答案。

《绝夜逢生》的创作灵感源自波兰作家雅克·杜卡(Jacek Dukaj)2015年上线的电子小说《The Old Axolotl》(暂译为“老蝾螈”),杜卡还亲自参与了电视剧的剧本改编工作。

电子小说《The Old Axolotl》首页,读者可选择波兰语和英语两种版本阅读,小说作者杜卡还参与了插画设计

作为欧洲当代著名科幻作家,杜卡这些年来一直坚持自己的作品不出纸质版,《The Old Axolotl》自然也不例外。在小说里,太阳爆发惊人的伽马射线暴,仅有少数地球人有时间将自己的脑电波上传到一个名为“InSoul3”的电子游戏服务器上。小说由此很快进入了一种赛博朋克的叙事,AI(人工智能)与人类本体意识,外加全机器人的后末世时代。

与原著不同,《绝夜逢生》可以视作《The Old Axolotl》的前传,即那些幸存者在将自己的意识上传到“InSoul3”服务器之前故事——一架原本深夜从布鲁塞尔飞往莫斯科的航班,突然遭遇劫持,一路向西飞行,躲避太阳的升起,并寻找存活下来的方法。

《绝夜逢生》海报

这样的情节不免让人想到十几年前的美剧《迷失》,只不过航班由空难变为逃避天灾。每一位搭乘飞机的旅客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剧中除第一集外,每一集开头都不断通过闪回的方式,介绍一位旅客的过往身世。

总共6集,每集40分钟左右,《绝夜逢生》完全可以当作一部时长三小时左右的科幻电影。这部剧尽管存在许多漏洞与设定瑕疵,但胜在剧情节奏明快,观看者很容易花个半天时间“刷”完这部短剧。

科幻作品需要主创与受众达成某种默契,即主创构建出一套能够自圆其说的世界观,而受者则必须在进入故事的那一刻真心相信其中的情节设定。比如:人不能发出声音,否则就会被外星生物攻击;人不能向外太空发出讯号,否则就会招来外星人。《绝夜逢生》的设定就在于,人只能生活在永夜里,否则就会被太阳杀死。

《绝夜逢生》剧照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绝夜逢生》恰恰是两部电影的结合——《流浪地球》+《一出好戏》。

在《流浪地球》里,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急速衰老膨胀,短时间内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所吞没。为了自救,人类提出一个名为“流浪地球”的大胆计划。到了《绝夜逢生》里,主创给予人类的存活下来的时间窗口更加短暂,太阳以及开始了伽马射线暴。

所谓的伽马射线暴,宇宙中发生的最剧烈的爆炸,理论上是巨大恒星在燃料耗尽时塌缩爆炸或者两颗邻近的致密星体(黑洞或中子星)合并而产生的。伽马射线暴短至千分之一秒,长则数小时,会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巨大能量。如果与太阳相比,它在几分钟内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万亿年太阳光的总和,其发射的单个光子能量通常是典型太阳光的几十万倍。物理学家通过计算发现强大的伽玛射线暴能够杀死一定范围的宇宙生命。

但就跟《流浪地球》里太阳急速老化一样,伽马射线暴也只会发生在一颗恒星的末年。也就是说,上述影视剧中的设定至少还要四五十亿年才有可能发生。

但作为观者必须接受这样的假设,否则如果根本不相信如此设定,又何必浪费自己几个小时的时间呢。《绝夜逢生》在人类生存极限的设定上是层层加码的,不断通过人物台词,告知观众残酷的“现状”——地堡下的人也被杀死了,推测太阳异动的科学家也死了,伽马射线让所有的食物都变质了,伽马射线改变了航空燃油里的碳原子结构……

《绝夜逢生》剧照

当然,既然是“逢生”,总是会给人一点生的希望的。剧中人物很快发现了北约总部里的逃生计划——一个位于保加利亚水库大坝下的基地,成为人类幸存者的希望。这里就需要观众自行忽略一个事实:伽马射线暴会使海洋在不到2秒的时间内沸腾;在10秒的时间内,海洋将完全蒸发;在1分10秒的时间内,地球表面将处于融化状态。

出于各种可理解的原因,黄渤导演的电影《一出好戏》,人性本质还是圣洁的,但在《绝夜逢生》里,虽然“圣母”型的角色也同样存在,但其底色更加的阴暗。自然,剧中人性黑暗程度还是没有超过《未来水世界》《疯狂麦克斯4》等作品,但同样传递着主创们对于末世环境里的人类,深深不信任。

《绝夜逢生》剧照

《绝夜逢生》将航班设定为从布鲁塞尔起飞,是具有独特象征意义的,因为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如今更可以称为是“欧洲首都”,它是欧盟及北约的总部所在地,不仅有来自欧洲各地的人们,还有从中东、非洲过来的移民。正因此,这部比利时出品的剧集,充满了“地域段子”,比如嘲笑波兰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比如质疑土耳其的欧洲属性,再比如“老欧洲”与“新欧洲”之间的相互不信任等。

在笔者看来,《绝夜逢生》对于欧盟议事规则的嘲讽,是该剧最辛辣的地方。欧盟念兹在兹的公开透明、共同决策机制,不断被剧中人物所主张。但他们每每打出民主的旗号,却都暴露了自身人性的缺陷。越是表现开放包容的姿态,就越是暴露自身的狭隘与偏见。

《绝夜逢生》剧照

或许是囿于篇幅的关系,《绝夜逢生》中的角色,每一个都像是“工具人”,他们的就像是电子游戏里的NPC(非玩家角色),作用仅仅在于推动剧情发展,一些观众或许会可怜那位“吹哨人”意大利军官,假设不是他一开始劫持航班,那这架飞机上的乘客早就死了,但他的功能就在于告知灾难,并提供避难所线索。阿拉伯自私客、俄罗斯老大爷以及在后来加入的三名英军士兵,他们的作用也不过是为剧情创造一些冲突点。但有些人物还是会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比如那位叫做Zara的俄罗斯母亲,为了给孩子治病,以1.5万欧元卖了一个肾,还比如那个名叫Ayaz的土耳其商人,能够搞定黑白两道,十分像是《釜山行》里马东锡饰演的角色。至于那位硬刷存在感的波兰机械师Jakub,只要了解原著作者是波兰人,那么他生硬的存在感也就能够理解了。

正如笔者前文所言,《绝夜逢生》的优点之一就在节奏快,叙事绝不拖泥带水,并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不断设置悬念。基本上,这几十年来,各式各样影视剧里出现的空难情节都在该剧里展现了出来,诸如劫机、混入“偷渡客”、飞行仪表故障、通信设备失灵、机窗玻璃碎裂等。目前网飞尚未宣布该剧是否会有第二季。但从第一季第6集结尾来看,主创无疑已经挖好了一个“大坑”。目前无法判断的是,该剧会按照小说中的情节走,还是变成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但还请没有看过小说的观众朋友们“抓好扶手”,因为说不定编剧就要开起脑洞过山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