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势

逝者为大是什么意思解释词语(逝者为大)

逝者为大是什么意思解释词语(逝者为大)

逝者为大,是什么意思

#如何看待老师办白事家长号召出车#这是一个非常伤感的话题,自古到今都有一句话逝者为大,逝者为大有他的流传性,以是千百年来总结流传定出的一句话,很多人不知道其中的奥妙,为啥要逝者为大給逝者让道呢,简单点说就是,避免很多不幸之中再不幸的事件发生,例如当一辆逝者的车正在行驶,刚好有一辆车巧遇挡住了道,你说应该谁先让谁呢,如果大家都很早懂得逝者为大,就会主动让道,有效预防因逝者亲人情绪失控而产生另外一场悲剧,那么重点来了,做为教师办白事家长号召岀车,说明这名教师是人民好教师,否则家长们以是很现实的,能到场参加就不错了,更别说号召出车了,当然国家提倡丧事简办,但也没有阻止丧事不可以办,综合前面几点,我认为还是无可厚非的,友友们如何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说一不是二|“死者为大”:一种古怪的逻辑

我们面对古人的时候,膝盖骨是软的。活在古人的膝下,活在他们巨大的背影里,我们不仅没有自塑的勇气,更没有扩张的野心。甚至,对“经典”的原始缺陷也不敢有承认的勇气,不但不敢承认,还要以各种各样的说辞诡辩以圆其说,认其“经典”的绝对正确。后果是明了的——思想史的持续萎缩与衰败。

——杨争光

图/Cari Vander Yacht

“死者为大”:一种古怪的逻辑

文/杨争光

中国有一句古话:“死人为大”。

我至今不理解这句话的内在逻辑。

是和活人相比吗?死人来自于活人,人一死为什么就会变“大”?

当一个人从生命结束的那一刻起,是比活着的他“大”呢?还是比没有死去的人“大”呢?

或说,死者为大的逻辑是道德与情感逻辑,里边有活人应有的谦恭,对死者应该的尊敬——不错,听上去确实很有情感,很有道德。但,以这样的道德情感逻辑,在生的时候给以尊敬,死后也给予尊敬,是否更显情感、更显道德呢?

我们不是说“豇豆是豇豆,茄子是茄子”么?一个生命也是一个事实,事实里有豇豆有茄子,生命一结束,就要扬其豇豆,讳其茄子,抑或扬其茄子而讳其豇豆么?

一个极端一点的例子,但没有抬杠的故意——希特勒早已是“死者”了,“死者”的他比“活者”的他,应该是“大”了还是“小”了呢?

活者和死者一样“大”,会不会更接近事实和真相呢?

我总怀疑,“死者为大”的训诫里暗含着一种强权和霸权——对死去的人不能,至少不应该说三道四,尤其是负面的说三道四。

把死者的负面和死者一起掩埋掉,留给活人的“自然”地只是他的“大”了。

“为死者讳”,“为尊者讳”和“死人为大”使用的是同一个逻辑。

在这样的逻辑里,要寻求所谓历史的真相,就会是一种奢望。对一个死去的人的历史,都不能够,遑论民族和国家的历史。

即使死人的“学说”“思想”,尤其是已为尊者的死人,就更要“讳”了。比如孔孟,比如老庄。

这样的“死人为大”“为尊者讳”的道德与情感逻辑是疯狂的、古怪的。

这样的重死人轻活人的文化心理是扭曲的、变态的。

而这,仅只是这样的情感、道德逻辑与文化心理造就的一个事实罢了。

从“死者为大”到“为死者讳”,“为尊者讳”的情感、道德逻辑,直白一点说,就是要封口,封活人的口。

要开口,就只能是颂歌。

许多人愿意去死,为的就是这个吗?一个“死”,就把他活着时候的生命推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道德高地!

“死者为大”“为死者讳”“为尊者讳”一直是我们的道德训诫,至今有效,其“温良恭俭让”里,埋藏的却是冰冷和坚硬——在你和它触碰的时候,你已经处于无德无品或丧德失品之地。

那就躺在僵尸的“大”和尊贵里,做一只德艺双馨的鹦鹉吧。

END

阅读更多......

朋友有言:“沉默是最美的说”,是友善的忠告,也是对“说”的审美——“言而不说”为美。

然而,鲁迅有言:“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是主张有话还是“说”的好。

宁可不要“言而不说”的美,也不想“在沉默中爆发”,更不想“在沉默中灭亡”。

所以做公众号。

杨争光说

微信号:futuolangzi1957

路尧 编辑

杨争光文学与影视艺术工作室(深圳)

长按二维码关注

本公众号所有文字内容版权均属杨争光先生所有,刊发、转载等事宜,请联系小编微信:luxiaoyao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