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八字

jianzhl是什么字(zhl是什么字)

jianzhl是什么字(zhl是什么字)

郑州地名\"祭城\"究竟怎么读?

文/夏非冬(夏兆洪)

很多人不理解,郑州人为什么把"祭城"读作"ZHA CHENG(炸城)"。其实,这是一个汉字演变中的声变现象。

一、 汉字音韵演变中的声变,有一个基本规律,即:凡是声母中带有"Z"和"J"的字,它们的读音演化方式是"Z"、"J"互变。

举例说明:

1."自",念Zl,四声。加上三点水,变成"洎"字,其发音就变成了Jl,四声。意思是到、及。如:成语"自古洎今"。"自"加上三点水?表示"水到了"的意思。河南新郑县有一条河流叫双洎河,就是溱水和洧水相会一起,流成了一条河,叫"双洎河"。

2."只",念ZHl。加上一个"禾"字旁,变成"积",读Jl。"支",念ZHl。加上一个提手旁,成为"技",念Jl。换成一个女字旁,变成"妓"字;

3."主",现在读ZHU,而过去则读作JU(音举)。现在信阳人还把"主"读作JU。

4."知",在戏曲里,现在还读作Jl。

二、其实"祭"字在很多地方都不读作"JI",它的声母大都是"ZH"。

为解释这一现象,还得从"言"字的古音和它的演变说起。

在古代,"言"这个字与其他字组合成另一个字的时候,很少发YAN的音,其声母大都变成了Z、ZH。举例如下:

"言"字加上"走之",成为"這"字,读ZHE,四声,就是现在的"这"字,其声母就变成了"ZH"。

"言"字上面加上一个"龙"字,成为"詟",读ZHE,三声,声母是ZH,恐惧的意思。

"詹"字,因为它中间有个"言"字,所以读ZHAN,声母是ZH。如人名詹天佑、詹姆斯。

"言"字上面加一个"此"字,成为"訾",读ZⅠ,一声,声母是Z。姓氏,如河南省教育厅一个副厅长的名字叫"訾新建"。訾,Zl,三声,意思是说坏话,如:"不苟訾议"。

"言"字加上一个"雨"字头,成为"霅"字,念ZHA,四声,声母是"ZH",如:霅溪,水名,在浙江。

不难看出,"言"字和其他字组合在一起,生成另外一个字的时候,其声母大都变成了"Z"和"ZH"。

然而,现代的"祭"字,它下面的"示",在古代就是"言"。这一点,可以从"察"的古体字形中看出。现在的"察",古体字写作"詧",不带"宝盖头",其实就是现在的"祭"字。反过来,既然现在的"祭"字在古代有"言"字存在,那么,和以上众多带"言"的字一样,一定是读作ZHA(音炸)的,现代的很多字典都有"詧"字的注音,读"ZHA(炸)"。"祭"在古代一定读作"ZHA(炸)"。

三、 和"祭"字有关的字,其古声母大都是"ZH"。

这一线索在新华字典里仍然可以找到:"祭"字作为姓氏的时候,读作ZHAl,四声,声母明显是"ZH"。另外还可以参考"瘵"字,其读音ZHAl,四声,声母也是"ZH"。痨瘵,痨病也。

综上所述,今天,郑州人把"祭城"读作"ZHA CHE ",是很有道理的。对此不要感到奇怪,这里的人们很好地保持了古代汉语的读音,没有让它随着时光的变迁而变化,为我们研究汉语音韵变化提供了活的标本。

这些生僻字,你认识几个?

“贝亅”,这个字你认识吗?它读“zhi(一声)”,是一个姓氏。现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北苑街道芝尔庄中的“芝”原字即“贝亅”,因“贝亅”无法用电脑输入,最终用同音字“芝”替代。近日上线的全国首个“生僻字征集”小程序显示,该生僻字至今未被编码。

“生僻字征集”小程序由腾讯联合工信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光明日报全媒体、国家金融标准化研究院,以及汉仪字库、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发布,专门面向大众征集无法输入的生僻字。

长江日报记者打开小程序,进入“生僻字广场”看到,页面上显示着近300个生僻字,其中就包括近日引发热议的“nia(四声)”字。这个罕见的姓氏上半部分是少了一横的“鸟”,下半部分是“甲”,因当前电脑系统无法识别,氏族里近700人不得不妥协,改姓为“鸭”。

记者还发现,这些由网友提交的生僻字有些“已编码”,有些“已被赋码”,还有不少是和“zhi(一声)”“nia(四声)”一样,显示“未编码”。

如上面这个字,左边是一个“米”,右边是一个“叉”,读“cha(三声)”。提交该生僻字的网友称,“米叉”子是辽宁省丹东市著名小吃,为玉米面发酵后做出的面食,风味独特,但该字因无法通过输入法打出来,使这款小吃推广的时候特别麻烦,希望能被收录。

同样未被编码的还有“zhong(四声)”,左边一个“土”,右边一个“众”,释义显示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浪川乡有该村。

上面一个“不”,下面一个“贵”,这个字你认识吗?它读“ping(四声)”,意为便宜,是一个潮汕的方言字,至今未被编码。

汉字是表意文字,与键盘没有任何对应关系,如果想要在电脑上打出某个字,需要赋予每个汉字独特的编码,并对字、形和编码三者建立对照表。如果某个汉字有形无码,或者编码不被某个系统支持,就会出现打不出来的情况。

据统计,全国约6000万人名中含有生僻字,这些生僻字因无法在数字设备中顺畅输入与显示,造成社保公积金开户难、去医院无法正常挂号等诸多公共生活的障碍。

光明日刊文称,汉字数量庞大,数字化改造难度高、周期长,需要多方共同参与。从统一标准的制定,到对汉字的考证和赋码、字体字形设计,再到输入法及操作系统等软硬件厂商适配,打通“汉字数字化”的整个链路,那些无法输入显示的生僻字才能获得“数字通行证”,真正在数字世界“活”过来。

据了解,“生僻字征集”小程序征集到的生僻字,经过专业考证、审查、赋码后,有望顺畅地输入显示。

2022年7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发布新版《信息技术 中文编码字符集》强制性标准(GB18030-2022),新增1.7万余个生僻字,覆盖我国绝大部分人名、地名以及文献、科技等专业领域生僻用字。这个标准将于今年8月1日正式实施,从当日起,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的产品与系统都必须支持标准内87887个汉字。

(长江日报记者李玉莹)

【编辑:张靖】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