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古代官员参加早朝的流程是怎样的,什么级别的官才有资格参加
唐玄宗晚年逐渐怠政,尤其是杨贵妃进宫之后,更是沉溺于享乐。白居易《长恨歌》有诗云:“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在封建社会,臣子到朝廷觐见君王,奏事议政,被称为上朝。而早朝,更是一个很重要的处理国事的群臣集体性活动,尤其是想要励精图治的皇帝,都会特别重视。那么,都会有哪些官员可以参加早朝呢?
《唐六典》记载:“凡京司文武职事九品已上,每朔、望朝参;五品已上及供奉官、员外郎、监察御史、太常博士,每日朝参。”意思是凡是在京的官员,每月初一、十五都要来参加早朝。五品以上的官员以及供奉官、员外郎、监察御史、太常博士等官,每天都要参加早朝。
唐朝地方官,要想参加早朝,至少要五品以上,还要等到皇帝召见或者入京述职时才有资格。五品以下,是没有机会参加早朝的。上朝的时间,大概是每天早上五点到七点。唐朝是十旬休假,节假日不需要参加早朝。
宋朝神宗元丰改制后,早朝改为日参、六参、朔参和望参共四种方式。门下省起居郎、中书省起居舍人及尚书省侍郎、御交中丞以上,即侍从官以上,为“日参官”,也即每天都要参加早朝。三省和御史台官、寺监正副长官以上,即京师百司以上,为“六参官”,也即逢一日、五日参加早朝;寺监丞、大理评事以上,包括暂无差遣者,为“两参官”,即朔参官和望参官,每逢初一、十五都要参加早朝。
后来,宋朝社会安定,边境安宁,皇帝慢慢懈怠,有些皇帝隔一天上一次早朝,甚至一个月只上朝三次,分别是在初五、十五、二十五这三天。
唐宋时期,如果朝廷处罚官员,一般就是贬到外地,因为以后参加不了早朝,便获得不了朝廷相关的信息,仕途上很难进步。
到了明朝,因为朱元璋比较勤政,下令只要是京官,都可以参加朝会,这样,上朝人数一下子增多。明代的朝会分为三种:大朝,朔望朝,常朝。
明朝参加上朝的官员,官职有大有小。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都是一品和二品,六部侍郎是三品,这些官阶都比较高。也有一些官阶低的小官,也可以上朝,像六部给事中是七品,都察院御史也只是六七品而已。而地方官,只有四品以上才有资格上朝。
清朝官员上朝时,官居一品可以站在殿内,朝见皇帝,官居二品则需要在殿门外恭候,官居三品则在更外面,三品以下,没有资格,参加朝会。清朝十天举行一次早朝,但是清朝皇帝大多勤政,实际早朝次数要多远远于规定。
中国古代社会,是礼法社会,等级比较森严。因此,关于早朝,也有一整套流程和详细规定。以明朝为例,参与早朝的人数最多,最多时可以达一千多人。
明朝官员上朝,需要佩带出入宫廷的牙牌。参加早朝的大臣,必须起的很早。大约凌晨三点,就要到达午门外等候。为了方便上朝,大臣们大多选择在皇宫城南居住,“如东、西长安街,朝官居住最多”。
午门为紫禁城正门,大门为皇帝御用,平时不开。午门左右两边,各有小门,被称为左、右掖门,文武百官由此入朝。
起初上朝时,群臣争先恐后,拥挤不堪。后来便制定了入朝顺序:“将军先入,次近侍官员,次公侯驸马伯,次五府六部,又次应天府及在京杂职官员”
午门上设立有钟鼓,由钟鼓司宦官掌管。第三通鼓响过后,也就是卯时(大概5点左右),百官则按照次序排队,等到鸣钟之后,再由掖门依次入内。文官由左掖门进入,武官由右掖门进入。
皇帝坐上宝座之后,鸿胪寺官员“唱”入班,文武大臣则分两班,齐头并进步入御道,行一拜三叩之礼,礼毕,才昭示着早朝的开始。
首先,鸿胪寺官员先出列,上报入京谢恩、离京辞官的人数。这些官员,都需要提前报备给鸿胪寺。如果这些大臣有位高权重或者有功劳者,皇帝如果召见,那么他们便会入殿觐见。否则,则只能在外面行五拜三叩之礼。
如果当时边关有军事活动,接着便是上奏边关战报。《明孝宗实录》:“大者宣露布,小者具奏本,俱于早朝未奏事之先宣布,所以张国威而昭武功也”。
接下来,便进入主题,上奏政事。并不是每个官员都要奏事的,要不然,早朝时间不够。有事启奏的官员,需要提前写好奏本。上奏时,先迈步出班,然后到御前跪下,这时才可奏事。奏事时,还要用官话,大声朗读奏章,读完之后,才可回到班列。
整个早朝期间,会有专门的纠察御史在一旁监督,只要是有人咳嗽、吐痰、衣冠不整、仪态不雅都会被记录下来,上报处理。
等各官员奏事完毕之后,鸿胪寺官员“唱”奏事毕,然后皇上退朝,其次百官才可陆续退朝,回各部门衙门处理政事。
可以看出,整个早朝还是很威严,规矩很多的。而早朝,也通常被看做皇帝是否勤政的风向标。勤政的皇帝,自然坚持早朝,像朱元璋时期,即便遇到恶劣天气,也很少罢朝。而清朝的康熙、雍正,除了早朝,还专门开设了午朝。
但是,也正是因为早朝比较正式,规矩较多,有些皇帝不愿意参加。像明朝嘉靖和万历皇帝,竟然二十多年不上朝。因此,被很多人批评。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参加早朝与否,并不是好皇帝的必要条件。
嘉靖皇帝虽然二十多年不上朝,但是经常批阅奏章到五点多。而明朝末年的崇祯皇帝,继位时就想做中兴之主。经常披奏章到1点多,早朝也从未中断,但是明朝最后还是在他手上灭亡了。
文:墨羽翩翩
参考资料:
【1】《明孝宗实录》 明官修
【2】《唐六典》唐官修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强化自我保护能力 成都市蓉城小学举行关注校园安全主题集体朝会
为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教育,提高全校师生安全防范意识,近日,成都市蓉城小学分别在银杏校区和芙蓉校区举行了关注校园安全的升旗仪式和集体朝会。据悉,此次活动旨在通过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同时,进一步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升旗仪式促安全
学子朗诵表演呼吁大家珍爱生命
在银杏校区,升旗仪式庄严而隆重。只见该校国旗护卫队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入场,伴随着国歌的响起,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熠熠晨光中迎风飘扬。
“每一个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来到这个世界,应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去学习。”在随后举行的国旗下的演讲中,该校学子宋小玉(化名)为大家带来了题为《珍爱生命 感恩生活》的主题演讲。演讲中,她号召大家要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磨练,锻炼自己,提升自己,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更加灿烂。同时,该校四年级五班带来了《生命的颜色》朗诵表演,呼吁所有同学珍爱生命。
集体朝会讲安全
手势舞传递出校园安全的重要性
同时,在该校芙蓉校区,学校三年级2班的学子们则以一场集体朝会来关注校园安全。在朝会上进行了升国旗仪式,并由班级代表进行了国旗下的讲话,提醒大家校园安全的重要性,表达了青少年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呼吁全体学子要树立起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此外,该校学子还通过一首校园安全诗朗诵《可贵的生命》和一场校园安全手势舞《校园安全歌》的表演,以饱含情感的声音和生动有趣的手势舞传递了安全在校园中的重要性。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校学子们将以这次活动为契机,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切实做到珍爱生命,关注校园安全。”成都市蓉城小学校长曾宝兴告诉记者,“珍惜生命,关注安全”是该校一直关注的主题,此次活动让全校师生参与了一堂精彩生动的安全教育课,使安全警钟长鸣于校园。(王李科)
供图:成都市蓉城小学
两本历史小说 地球的灵魂降临在饱受凌虐庶子身上 无敌之路即将展开
哈喽!大家好,最近大家都在看什么类型的小说呢?是不是又闹书荒了,为找不到可以熬夜也要看的小说而焦虑?同样作为书迷的小编今天来给你们推荐好看的小说啦,分分钟让书迷朋友们看上瘾不睡觉!看好的话记得收藏哦,就不怕以后再书荒啦!今天给大家带来的精彩内容是:
第一本《庶子无敌》
简介:
大梁开平三年,一个来自地球的灵魂降临在定国公府,附身于饱受凌虐的庶子裴越身上,从此开启他在这个陌生世界的无敌之路。
精彩节选:
天阶夜色凉如水。
沈默云回到沈府已是亥时初刻,外面渐渐有了些寒意
从那顶普通的轿子中出来,他轻轻咳嗽几声,眼神中难掩疲倦,
"大人,请保重身体!”那个左手执剑的年轻人站在旁边,往常十分冷漠的眉眼多了一些发自内心的关切。
沈默云看了一眼他手中的长剑,轻声道:“我无事,倒是你以后要明白一件事,这世上的人不是非杀不可。"
这句话指的是之前在裴戎的那座小院里,年轻人出手极重,眨眼间连杀四人,将裴戎从江湖草养间找来的所谓高手吓得魂飞魄散。
年轻人略昴犹稳,不过在看到这个中年男人温和的目光后,他冷寂的心里泛起一丝暖意,点头道:“大人放心,属下以后会谨慎行事,只要不是成助到大人和您的家卷,属下就不出
手。"
沈默云微笑道:“倒也不必如此谨慎,只是你需记住,很多时候不杀比杀更有效果。"
年轻人显然不太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但他没有刨根问底,只将这句话牢牢记在心里。
入府后,沈默云来到后宅,刚过内门就瞧见沈淡墨站在廊下,不禁微微责备道:“罢儿,为何还不去歇息 ?”
沈淡墨并不惧他,露出一个乖巧又带着些许讨好的笑容迎上前说道:“爹爹,可将那位定远伯抓住了?”
沈默云奇道:“为何要抓他?"
沈淡墨撇撇嘴道:“此人身为国朝伯爷,竟然与那些无恶不作的山贼勾连,还利用这些贼人谋害自己的儿子,简直丧心病狂。就应该把他抓起来,关进台阁的地牢里。”
沈默云目光古怪地望着她,直到少女俏验微红,震出极为罕见的一抹羞恼之意,他才恍若未觉地轻笑道:“夜深了,外面风有些大,我们讲去更说。"
沿着抄手游廊来到外书房,沈默云并未让丫裂们跟着。
沈淡墨很勒快地帮父亲泡茶,笑眯眯地端过来。
沈默云沉默片刻后,继续刚才的话题说道:“裴戎若只是个普通伯爷,为父哪怕没有确凿证据,向圣上禀报一声,将其下狱审问倒也不难。但你应该明白,裴家毕竟不同,就算圣上想
要治罪他,也需拿出翔实的罪证,否则军中人心难安啊。"
其实这些道理沈淡墨何尝不知,只两位定国公立下的赫赫功劳,便决定了裴家的特殊地位,连皇帝也不能随心所欲,否则必会引起各方面的动荡。
若今上是个昏君,倒也不必在意这些,无非是折腾二字,但偏偏如今这位皇帝阵下雄心勃勃,御宇十多年来励精图治,大梁国力葵蒸日上,渐有威压吴国和周朝之势。三年前皇帝改元
开平,当时朝野议论纷纷,以为这是陛下准备用兵天下,开万世之太平,邻国自然大为警惕,边境上重兵云集,一时间风声鹤唳。
如今已是开平三年,世间并未发生大规模的战事,仿佛这次改元只是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一次随意之举。
沈淡罢终究不是修炼几十年的官场老手,哪怕明白这里面的曲折,仍有些愤愤不平地说道:“纵然如此,这个定远伯也大狠毒了些!”
沈默云好奇地问道:"墨儿,你这是在为朝廷考虑,还是替裴越那孩子打抱不平?"
沈淡墨双眸中闪过一抹慌乱,连忙摇头道:“爸能这是说的什么话,女儿和悲越连面都没见过,哪里就有那么深的交情。只是前些日子去定国公府,裴宁姐姐相心她的三弟,唯恐那位
席先生不在绿柳庄的时候,有人欺负她三弟,当时女儿心中不忍,这才答应帮她一次,故而回来后才将此事告知爹。"
沈默云没有追问,微微颔首道:“也幸亏你提醒的及时,否则为父也不会特意关注绿柳庄那边的情况。今天裴戎让裴府大管家将席兄诓骗到京都,为父知道后便带人赶过去,还好没酿
成太严重的后果。"
沈淡墨闻言惊道:"那绿柳庄出事了吗?"
沈默云不太确定地说道:"应该没事。"
虽如此说,沈淡墨依然放心不下,不免有些气恼地道:“听说那个席先生是当年定国公十分信車的谋士,如今看来,莫非是归隐十年以至于变得迟钝了?这么简单的调虎离山计竟然看
不出来,真让人想不通,"
沈默云心中一动,他不禁想起一些往事,然后裴戎和席先生的面容在他脑海中闪过,最后却变成一张俊秀清逸的少年面庞.
似乎有一根线出现在沈默云的眼前。
线的这头连着裴越,另一头却延伸向虚无的远方,遥指被他封存很多年的回忆。
这一刻,沈默云隐隐约约有了一些想法,只是还需要时间去验证。
“芝莩?”旁边沈淡墨好奇地打量着突然陷入沉默中的父亲
沈默云微微一笑,不动声色地说道:“席兄肯定有安排,不会让那孩子吃太多苦,其实在为父看来,越哥儿多吃些苦不是坏事。"
沈淡墨稍昂不满地说道:“姜美难道觉得裴越吃过的苦还不够多?"
沈默云笑道:"既然你对他如此友善,那改日为父请他来家中做言如何?"
虽然这对父女不同常人,但沈淡墨毕竟还只是一个不到十五岁的少女,闻言微微垂首,轻声道:“爸爹想请便请,又与女儿何干?”
第二本《我岳父是李世民》
简介:大唐民风淳朴又彪悍。有吃人恶虎,有豺狼虎豹环伺,朝堂是深渊。张阳用上辈子学来的土味情话娶了一个小媳妇,家中虽清苦但日子也幸福。赚钱生活,致富奔向小康。夫妻俩举杯,敬更好的生活。
精彩节选:
夜色笼罩了整个长安城,长安城的大宴也顺利召开了。
太极殿,两侧坐着的是大唐的文官和武将。
能谋略千里之外的文臣,能带兵纵横沙场的大将军。
彰显着大唐的最核心的实力。
武将中少了李靖,自从李靖北征突厥之后,交了兵权便开始闭门不见客。
李靖的名声响彻中原,面对突厥颉利可汗一战更是打出了大唐的实力,让周边小国都闻风丧胆的人。
在场的武将也都明白,李靖闭门不出的原因。
功高震主四个字就在头上。
如今君臣和睦,也是大家都乐意看到的场面。
据说陛下好几次私下去见过李靖,只是和李靖聊了什么大家都不清楚。
大宴之前,陛下就去见过一次李靖,帝王亲自上门慰问,即便是李靖放下了兵权,李世民还是很看重李靖的。
禄东赞站在承天门前与一群使者站在一起。
从这里朝着宫门看去,前方就是大唐权力的核心,太极殿。
有多少国策和谋略都是从太极殿开始。
那里是整个大唐最顶尖的存在。
禄东赞心中有些热血沸腾,终于要见到传闻中的李世民,终于看到太极殿了。
等待在承天门的使者都很安静,等着当今陛下的召见。
身为吐蕾的使者,吐蕃的大相,除了松赞干布交代的大事。
禄东赞对大唐陛下也有一种瞻仰的心思。
大唐的繁荣和强大,是多少其他小国羡慕都羡慕不来的。
这里太富裕了,太繁荣了,禄东赞多希望吐蕃也能够这样,可如今吐蕃还深陷战乱。
太极殿内,众多大臣和武将落在两侧,众人笑呵呵地聊着。
李世民扶着太上皇李渊坐在最上座。
如今李渊离开了太极段,但李渊这个太上皇该有的待遇,李世民一样都没少。
李世民给李渊倒上一杯茶水说道:“父皇,这是玥儿的丈夫炒制的茶叶,儿臣喝过妙用无穷,父皇不妨尝尝。"
李渊拿起酒樽一口喝下点头说道:"有些苦涩。"
李世民解释道:“此物酒后饭后饮用最佳,稍稍品一口回味无穷。"
李渊又浅浅尝了一口,“确实好多了,不过朕还是觉得酒水好喝。"
李世民笑了笑不再说什么,和长孙皇后坐在一旁。
在座的还有不少李渊的儿子女儿,这些在起地的公主皇子也就是李世民的兄弟姐妹,在今日都回到了长安城他们也纷纷向李渊请安。
看着这些已经成人有了家室的孩子们,李渊笑呵呵看着点头,
这一次唯独李元昌没有来。
李渊也知道李元昌这小子不懂事,李世民只是把李元昌打发回了封地。
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这小子还敢揍朕的孙子,李渊也没有替李元昌说任何好话。
好一会儿轮到李承乾这一辈孙子轮流给李渊请安。
看李渊满面的笑容,李世民心情也好了不少。
儿孙都在,父皇就很开心。
有时候天家和寻常百姓家又有什么区别,李世民心中想着。
一个太监走到李世民身边说道:“陛下,诸国的使者都已经到齐了。"
李世民点头说道:“让他们都入殿吧。"
太监走到殿前高喝道:"召见各国使者!"
太极殿前百步之外又一个太监听到话语也高喝道:"召见各国使者!"
诸国使者纷纷走入承天门,上百名各国使者,走入承天门长长的一条队伍。
殿内,李渊皱眉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说道:"父皇,今晚只是宴席,不谈政事,明日朝会再谈政事。"
李渊这才稍稍点头,
各国使者进责的礼物也被送到了殿前,
"吐蕃使者送上雪莲十株。"
“吐谷浑使者送上西域夜明珠三颗。"
"突厥使者送上宝玉三十枚。"
“南诏使者送上明珠二十颗!"
随着太监的一声声高喝,李世民笑着点头,送完礼诸国使者落座,
钟乐声响起,盛大的宴会正式召开,
长安内也开始热闹了起来,
商客来到长安城卖着东西,
旅客流连在长安城的繁华。
还有大人带着小孩在长安城狂着。
一路上还能听见家家户户热闹的说话声,或者是谁家孩子的嬉笑声。
多么有人间烟火味的长安城。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啦,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量大管饱书荒可入!希望大家多多点赞支持一下!有更好的推荐可以在评论区多多留言互动讨论,不要私藏哦!
每日一字:朝
朝有两个读音,当表示早晨之义的时候,读作zhāo,当表示拜见、朝廷、朝代、朝向的时候,读作cháo。有一副有名的对联: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就是利用了朝和长的多音,以及与潮、涨音近和形近。
在甲骨文中,朝从日从月从艸木之形,好像日月同现艸木之中,太阳从隐藏在草木之中到逐渐上升,已出草中,而月亮尚未隐没,仍有残月当空,其实就是日出之时尚有残月之象,因此会意朝暮之朝,本义当为日始出之时、早晨,即《说文解字》言“旦也”。金文中,朝的字形与甲骨文有所不同,从月的部分有所讹变,从金文到小篆,经过一系列讹变之后,到了《说文》小篆,朝已经成了从倝舟声。不过楷书承接甲骨文,还是写作从月的朝。
用朝来表示早上,其实会有一种诗意。《诗经》里说“终朝采绿,不盈一匊。”“终朝采蓝,不盈一襜。”花了整个早上来采荩草采蓼蓝,结果没采多少,因为心已不知飞越几重山水。李白说“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他放舟东下江陵,曙光初灿。刘长卿说“朝来明镜里,不忍白头人。”揽镜自照,一声哀叹。相思也好,高兴也好,忧愁也好,都在这一朝中发生着。人的感情多么充沛啊,一个早上往往就心思转过了好几轮。
朝与暮相对,因此在很多时候,文人们很喜欢将朝暮一起用,来表示时光的流逝。比如杜荀鹤的“朝喜花艳春,暮悲花委尘。”孟郊的“朝见一片云,暮成千里雨。”朱熹的“朝开云气拥,暮掩薜萝深。”早晨一个样,傍晚一个样,人生如流水,时间倏忽过。
所以古人说人生如朝露啊,看起来那么长,却像早晨的露水,太阳一晒就消失了。生命短暂,而宇宙永恒。蜉蝣朝生暮死,人何尝不是天地间的蜉蝣呢,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所以《前赤壁赋》中客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但是世间万物就是如此,长江水滔滔,奔流不止,宇宙周而复始,轮回不断,蜉蝣如何,朝露如何,人又如何,朝朝暮暮,年年岁岁,生生不息。
由本义引申,朝也就可以用来指日、天。浙江话里,今天叫作“今朝”,明天叫作“明朝”,听起来诗意盎然啊,说今朝如何如何,好像下一秒就会蹦出一句“今朝有酒今朝醉”一样,而再去听一听丰子恺说的“今朝风日好,或恐有人来”,真的是怦然心动。今天的天气这么好,你会来吗?
从朝的诗意回转身来。古代君王理政,百官皆至,一般都在早上,所以把朝见也称为朝。不过最开始这种朝,一般指双方平等或者下级见上级的朝会,比如诸侯相见、臣子见君主、子女见父母等,都可以用朝。春秋以后,礼崩乐坏,君主见臣子也开始用朝,朝的这一意义范围就扩大了。又因为朝见之时,人们彼此相会,因此朝也就有了会同、会见之义。而因为早朝听政,朝就又有了政务的意思,渐渐地就有了朝廷、朝野、朝代之类的词语。
朝见当然是有一定的目标和方向的,因此,朝也就引申有了面对、正对着的意思,虚化用作介词,就可以引出动作的方向,引出动作的对象。于是朝前走,朝着目标去,朝着某人笑,朝着某地挥手……朝就从早晨,延伸出了这么宽泛的外延。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早晨得知真理,当晚死去都是可以的。人生大道亘古而来,贯穿古今,千秋万代不曾变,可以说今天你如果“得道”,那你所得之道是千万世之道。人固有一死,若能求得道,那是“苟得闻之,则生死无憾”了。这是感慨,也是警策,警策世人应当汲汲以求道,朝朝暮暮,不曾停歇。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施希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