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星座

蔡姓跟什么姓最有缘(蔡姓与哪个姓有仇)

蔡姓跟什么姓最有缘(蔡姓与哪个姓有仇)

秦人奇怪的“祖龙”形象

作者徐江伟

《秦本纪》记载,秦人的直接祖先名叫“大费”,是黄帝之后,颛顼之裔孙。他先是“佐舜驯鸟兽”,后又“佐禹平水土”,功劳卓著。大费生子二人,其中一支叫“费氏”,人才辈出。

夏桀之时,有“费昌”,他“去夏归商,为汤御”,成为商汤的大将。商末,有“费中”,是商纣王的宠臣,最后战死于牧野。就是说“费氏”的身份不是“佐”,就是“御”,始终为帝王之爪牙、刃舌。

但“费”本义是什么呢?就是“狗”!这个“费”只是“狒”(fèi)的异写,后者意为“状如猕猴之狗”,或曰“狗形之猕猴”。这个“狗祖”观念,反映在出土文物中,就是秦人的“祖龙”一概都带着明显的狗形:

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祭祀乐器坑出土的秦人“祖龙”,作回首张望状,脚是猕猴攀爬状,耳如牛角竖起。一般认为是“虎”,其实更像是“狗”。共出土三只,造型相同,长22厘米,年代为春秋时期。

青铜“虎”的头部。它长着猴的眼,吻部翘起犹如象鼻,又像狗突出的舌头。秦人如果没有“狗祖”观念,根本就设计不出这种礼器来!

礼县大堡子山出土“金虎”。也带着明显的狗形,还带有蛇虫之形,“蜀”是也!“蜚”是也!蜚廉是赵国的祖先,秦赵既然有共同的祖先,必有共同的发源地。

“金虎”头部特写

甘肃礼县秦文化博物馆展出的青铜壶,上有“祖龙”形象,狗形就更加明显了。此壶由两“虎”抬着的,但它肯定是“狗”,虎不会如此听话。

“费”的异写字还有“吠”,从造字方式看是一种善叫的“狗”。金文也有直接写作“非”的,并且商周金文中特多“非子”名号,就是“狗王”的意思。今天青海共和县境内还有古地名叫“大非川”。

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异写字“猆”(fi),上部是“非”,下部是“犬”,古籍说是一种兽,但没有描述它形象如何。毫无疑问就是狗。这个“猆”也是古姓氏,但后来都改写成了“斐”,或“奜”,读音不变,去除了“犬”符,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秦本纪》说到,西周中期,秦王“非子”善养马,因进贡马匹得到周孝王的封赏。秦庄公助周王伐西戎,又得到周宣王的封赏;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周天子于是把岐山以西大片土地都分封给了秦王。但这只是儒家自欺欺人家的说法,周天子连都城、宗庙所在的渭河平原都保不住了,岐山以西就更不可能是周人土地了。实际情况应是,周人的发祥地最后都被秦人占据了。

“费”本义为狗其实是不奇怪的,因为秦人的宗庙祭坛就建在“犬丘”(商人来自“商丘”)。此“犬丘”最初在哪里已不得而知,但秦人崛起时,贵族墓葬已集中于甘肃礼县一带,青藏高原东缘平均海拔2-3000米的黄土高原之上。秦人如果没有“犬祖”观念,根本就不会让这种地名与之形影相随。

那么“秦”的本义又是什么呢?笔者发现,乃是“狗祖”观念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苯教古籍《黑头凡人的起源》说,最初,大地上没有人类,天神觉得这不好,于是让自己最小的儿子下凡去繁衍出人类。这位小王子从13层高天下降至藏地,一眼就看到了罗刹女和罗刹狗,于是与之结合,最初的人类就这样产生出来。

注意,此狗名叫“东之其噶尔莫秦”( dung gi qi gar mo qin ),意为“海螺般的大白母狗”。其中的“其噶尔莫秦”( )是典型的藏语名号,由两个同义词重叠而成,这个“其噶尔”(qi gar)是“白狗”的意思(定语后缀),“莫秦”( mo qin)是“天赐之母”或“天赐之魔”的意思,就指“白狗”,因为是天神让它成了人类的源出。

藏语的“秦”( qin )意为“赐予、给予”(过去式、命令式),它是由“qi+in”粘合、扩展而成,字面含义就是“天的、狗的”,用作动词时,置于“mo”之后,因为藏语是倒置语序。这在金文“秦”的造字方式中得到了体现:

金文“秦”和金文“弃”的对比

金文的“秦”是由上部两手(鸟爪符),捧着、护着一个从天而降之物,下部两个并列的“禾”组成,从造字方式上看,就有“赐予”之意,与周人的“弃”是相通的。

古代,以“秦”自称的范围是非常大的,从喀什噶里《突厥语大辞典》记载看,从中亚阿姆河流域到青藏高原,再到蒙古高原,都属于“秦”地,中国叫“马秦”,曰:

“桃花石(指宋朝)是马秦的国名,此国与秦(契丹)相距四个月的路程。因此“秦”实际上有三个,一是上秦,在东,就是桃花石;二是中秦,契丹;三是下秦,八尔罕,就是喀什噶尔。但是现在认为,桃花石是马秦,契丹为秦。”(《突厥语大辞典》第1卷P479)

大辞典作者喀什噶里就是以“秦人”自称的。古代新疆和中亚地区的许多游牧民族都喜欢以“秦”自称。根本原因是,那里都是原始苯教的浸染之地。例如国号“焉耆”,读音放在藏语里就是“神狗”的意思。

此词典还说到:有一个名叫“奇吉尔”(qigil)的突厥部族,广泛分布于中亚地区。在怛逻斯,有叫“奇吉尔”的城堡。喀什噶尔许多村庄里也有叫“奇吉尔”的突厥部落居住着。乌古斯人将居住在阿姆河到上秦(契丹)之间的诸多突厥部落都叫“奇吉尔”。(第1卷P414)这个“奇吉尔”放在藏语里是“大狗、第一狗”的意思。

在大辞典中,青藏高原直接被称为“秦”。说吐蕃人的祖先是一个叫“萨比特”的也门人,他在也门杀了人,畏罪潜逃,到“秦”地,发现这个地方不错,就隐居下来,最后繁衍出了吐蕃人。说吐蕃语把母亲叫“乌麻”(uma),父亲叫“阿爸”(aba),与阿拉伯语相同,就是因为受到了阿拉伯语的影响。(第1卷P373)

把宋朝称为“马秦”,可能源自吐蕃人的观念,或者是蒙古高原上契丹人的说法,藏语意为“下部之秦”( mae 下、下部 )。但喀什噶尔也被称为“下秦”,因为地处青藏高原之下。

至今,许多人还相信“秦人东来说”。《清华简·系年》有言:“飞廉东逃于商盍氏,成王伐商盍,杀飞廉,西迁商盍之民于邾,以御奴之戎,是秦先人。”意思是说,秦人最早被封于山东,后因参与了武庚之乱,企图反周复商,失败后被迫迁徙到了寒冷贫瘠的西犬丘以养马为生。对此考古发掘其实已经给出了完全否定的答案,特别是甘肃甘谷县毛家坪早期秦文化遗址的发掘,结论是明确的:“不支持秦人东来说。”(参见《探索·发现》纪录片《毛家坪遗址》)

秦人奇怪的“祖龙”形象,以及金文“秦”的造字方式都,在告诉我们,秦人确是“犬戎”之一种,源头在青藏高原上,他们与夏、商、周入主中原走的是完全相同的一条路,或者说,使用的是同一个套路,就是“先依附,后取代”,区别只是秦人习惯把狗叫作“吠”(猆、狒),仅此而已!

附图:

随州博物馆藏西周早期四耳方座簋,内有铭文“非乍宝尊彝”。注意这个祖先名号“非”,被画成了一个长有巨大舌头的多毛狗,正是“非”为何物的形象注解。

陕西宝鸡千河魏家崖村出土的秦人“金虎”,狗形非常明显,年代为春秋中晚期。

秦人的“虎符”也带着明显的狗形

金代大墓中“狗龙”砖雕,作狗蹲之状,口吐舌头。可见秦人的“祖龙”观念只有在北方游牧民族中是一直延续着的。

满族文化网

莆田人不是一天炼成的,那都是修炼了千百年的精华,能不聪明吗

莆田,作为福建省倒数第二大的城市,以其区区两县之地,勉强跻身于福建地级市之中,若与国内数百个地级市相比,那却是小巫见大巫。

然而,莆田却能以其蕞尔之地、寥若晨星的人口在国内以如雷贯耳之势为国人所熟悉,这得归功(归罪)于莆田人的聪明与犀利。

文献之邦:莆田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莆田人的聪明是有目共睹的,不管是褒还是贬,都是实实在在的事实,而这种天生的或者后生的智商评价并非一日而就,而是千百年来莆田人民在这块土地上共同创造和累积的智力储备,它早在唐宋时期便已形成和壮大,这从莆仙人在科举壮举上的表现便可一见,而今日的莆田人,那更是这些古代牛人尘埃落定后浮现的“精华”。

到底有多强大,且看看古代莆田人在文科进士上的表现。

数量前十强:莆田市历代进士共2215名,位列全国地级市第9名,福建第三名

全国进士人数十二强名单

莆田市以区区两县的进士数便可跻身全国十强,省内第三,实力确实不俗。

按《莆田市志》人物表的记录,莆田历代进士数为2315名(包含一些传说的人物,以下数据均按此数据统计),其中唐代21名,五代4名,北宋597名,南宋1078名,元代12名,明代537名,清代66名。从数据上可能还无法看出其强大,换个角度说,在宋代全国共取进士约40000名,莆田占有的比例约4.2%,即每25个进士中就有1个是莆仙人。

进士第一县:全国共有18个千名进士县,莆田(市区)遥遥领先

这18个县中福建省占有4个,除了十大市中各有一个外,还包括闽北首县建安,计有1107名。而莆田县自然是高不可攀,1433名,其他如闽县1159名,晋江1299名,分别代表了福建除客家以外的四大民系:闽北、莆仙、闽东和闽南。

莆田的厉害,不亚于福建省内的任何一支民系,甚至更是强中之强。

莆田平海进士坊,黄杭于嘉靖二年(1523年)登进士

进士范围多:全市2315名进士,共计87姓上榜

这87姓分别为丁、马、五、尤、方、王、丘、史、叶、白、石、伊、关、刘、庄、朱、江、何、余、吴、宋、李、杜、沈、阮、卓、周、宝、昌、林、欧阳、欧、邱、邹、金、俞、姚、柯、洪、范、茅、钟、唐、徐、涂、留、翁、苏、高、崔、康、章、莫、郭、黄、傅、喻、彭、曾、游、董、詹、雍、廖、潘、蔡、戴、薛、魏、严、卢、张、杨、纪萧、、蒋、蓝、许、谢、赵、郑、陈、韩、顾、鲍、龚。

这些姓氏,在今日的莆田也基本维持着聚族而居的习惯,每一个强大的宗族都有着共同的耕读传统,读书才是莆田人唯一的出路,而其出人头地的方式并不仅仅是学而优则仕,更多的是在各行各业执其牛耳。除了经商外,莆田人在科学研究方面也是异常出彩的。

莆田东阳进士村(图片来源:蚂蜂窝,再笑牙齿掉光啦)

进士十大姓:陈、林、方、黄、郑、吴、李、蔡、王、傅

今日莆田十大姓分别为陈、林、黄、郑、吴、李、张、蔡、王、刘,与历史上的进士十大姓仅在“方”、“傅”和“张”、“刘”上存在差异。作为历史上强大的莆田“方姓”在清代莫名其妙的消失,除了莆田在清代的没落外,似乎与方姓的移民也有些关系。

而今日这依然众多的各姓人口中,其祖上多半可追溯至曾经活跃在古代封建王朝舞台的各个文人志士。

陈姓作为南方第一大姓,自然不必细说,单单这“林”姓,便已足够强大。林姓能成为福建的特征姓氏,莆田居功至伟,林姓的壮大多赖莆田的科举助力,其支派“唐九牧”、“宋九牧”、“阙下林”无不是因科举而强大、而四处开花,这算是莆田成就了林姓,林姓也成就了莆田。

类似的案例,则是仙游蔡姓,忠惠一脉除了分衍大半个泉州外,也为潮汕、雷州和海南创造了强大的蔡姓,以至潮汕出现了“陈林蔡半天下”之说。

圭海四记统计:莆田历代进士十大姓

姓氏集中制:陈、林、方、黄、郑等五姓占了莆田进士总数的五成

莆田进士榜中,陈姓有335人入围,占总数的14.6%;林姓300人,占13.0%;方姓238人,占10.3%;黄姓182人,占7.9%;郑姓173人,占7.5%,以上五姓占总数的53.2%。

前十大姓氏共占总数的66.8%,如果你遇到了这十个姓氏的莆田人,一定要慎重相处,千万别被他忽悠了哦。

今日闯南走北的莆田人,在各行各业生根发芽,除了其敏感的嗅觉外,还与其超强的同乡纽带关系有关,尽管莆田系创造了许多令人不齿的勾当,但我们却无法否认其智商之高。其实,这份聪明,早在千百年前的莆田先人已然备下,聪明人尚且如此认真,我们还能不勤奋吗?不过选择正途才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