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鬼谷子的四大徒弟,个个都是栋梁之材,为何下场都不好?
鬼谷子,原名王诩,道号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他是战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纵横家的鼻祖,是和孔子、老子齐名的人物。他有四大徒弟,个个都是栋梁之材,为何下场都不好?
纵横家:苏秦、张仪
苏秦,出身于寒族,拜鬼谷子为师,出师之后,游历多年,但是依旧不得志,穷困潦倒,没有光宗耀祖。他第一个见的是周显王,但周王身边的大臣瞧不起苏秦,导致周显王并不信任他。他又来到秦国,他游说秦惠王消灭其他诸侯国称帝,但被秦惠王否决了。苏秦于是离开秦国,来到赵国,由于奉阳君赵成不喜欢苏秦,他不得不离开赵国。苏秦最后到达燕国,和燕文侯相谈甚欢,并承诺为燕国报仇,搞垮齐国。他为报答燕文侯的知遇之恩,出使赵国,组织“合纵”,兼佩六国相印,集合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之力,对抗强大的秦国,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
但是苏秦始终没有忘记对燕文侯的承诺,在联盟解散后,他从燕国到了齐国,被齐王任命为客卿,深得齐王信任,实际上苏秦从事间谍活动。后来,齐国大臣们嫉妒苏秦受到齐王重用,于是派人将其刺杀。苏秦身受重伤,他却让齐王将其车裂,并悬赏行刺之人。行刺苏秦的幕后主使现身,被齐王诛杀。
苏秦死后,他的间谍活动败露,原来他表面上帮助齐国,实际上是帮助燕国,干一些对齐国不利的事情。燕国大将乐毅率领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七十多城池,差一点灭了齐国。
张仪,也是鬼谷子门下弟子,是战国时期仅次于苏秦的“大忽悠”。他为秦国效力,以“横”破“纵”。他曾先后游说楚王、韩王、齐王、赵王、燕王,促成这些国家和秦国的联盟。尤其是楚王,多次被张仪戏耍。张仪欺骗楚怀王,说只要楚国和齐国断交,秦国便给楚国六百里土地,实际上只给楚国六里土地。楚怀王无法忍受,出兵攻打秦国,遭受惨败,被迫割地赔款。
信任重用张仪的秦惠文王死后,秦武王即位。但是秦武王不喜欢张仪,大臣们纷纷说张仪的坏话。他们认为张仪不讲信用,反复无常,如果秦国重用张仪,一定会被其他六国诸侯们嘲笑。
张仪在秦国混不下去,后到了魏国,成为魏国相国,一年后病逝。张仪一辈子为秦国效力,但最后却不被秦国所容。
孙膑和庞涓
孙膑和庞涓两人同窗,一同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庞涓先出师,来到魏国,被魏惠王任命为大将军。庞涓有自知之明,他感觉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同学孙膑,害怕孙膑将来与自己为敌。他想出了一个毒计,将孙膑骗到魏国,将其监视,并控制起来。
孙膑接到师兄庞涓的书信后,欣喜若狂,来到魏国,找到庞涓,准备和庞涓一同辅佐魏王。然而,庞涓却捏造罪名,将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从此,孙膑没有双足,成为一个残疾人,流落在大梁,不为人知。
后来,齐国使者出使魏国,孙膑抓住机会,秘密拜见齐国使者。齐国使者和孙膑一番谈论之后,感觉孙膑很不一般,于是将孙膑偷运回齐国。孙膑来到齐国后,成为齐国大将军田忌的门客。
后来,孙膑带领齐军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连续击败庞涓带领的魏军,获得大胜。庞涓在马陵之战中战败之后,大呼“遂成竖子之名”之后,自刎而死。这一战,魏军败得很惨,不但损失大将军庞涓及数十万魏军,就连魏国主将太子申也被俘虏。魏国从此失去霸主地位,齐国成为新的霸主。
庞涓在和孙膑的征战中,处于下风,战死沙场。孙膑乃是一代兵圣孙武的后代,师从鬼谷子,其谋略不次于孙武,但是却遭受膑刑,成为残疾,从此无法站立。
结语
鬼谷子的四大徒弟,虽然个个都有才华,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材,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的下场都不太好。其中苏秦被车裂而死,张仪被秦国抛弃,在魏国郁郁而终,庞涓战败之后,自刎而亡,孙膑遭受膑刑,余生只能坐在轮椅上。
鬼谷子的徒弟有很多,比较出名的几个,该怎么排名
说起鬼谷子,大家都知道,他是纵横家的鼻祖,也是著名的道家以及思想家,而且还是谋略家,以及兵家,还有阴阳家,最主要的是,他是伟大的教育家。
鬼谷子的徒弟有很多,比较出名的两个,就是苏秦和张仪,除了苏秦和张仪以外,还有孙膑、彭涓、商鞅、吕不韦,以及白起、李牧、王翦、甘茂,乐毅,赵奢、毛遂等。
在这些徒弟当中,有人将这些人进行了先后排名,有人说,这些人,只需要把前八个排名,就可以了,后面的并不是很出名,最出名的就是苏秦,张仪、孙膑、彭涓、商鞅、吕不韦、白起、李牧。
实际上,如果真的要排名的话,我觉得乐毅,也是可以排到里面的,还有毛遂,也可以排到里面。#头条创作挑战赛#
我们听过很多的历史故事,比如商鞅变法,还有苏秦提出的合纵,张仪提出的连横,两者合在一起,被称为纵横之术。
对于孙膑和庞涓,我个人觉得,虽然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设计将孙膑的膝盖骨刮去了,可是,我觉得鬼谷子在对待孙膑和庞涓的时候,确实有所偏袒。
当然了,庞涓的做法,确实有点可恨,两人有同窗之情,因为嫉妒之心,庞涓就谋害他人,所以说,在排名上面,孙膑要排在前面。
总结一下,如果非要给这几个人来排名的话,我个人认为,苏秦和张仪排在第一,孙膑和庞涓排在第二,商鞅和吕不韦排在第三,白起和李牧还有王翦排在第四。
朋友们,你们认为这个排名,合适吗?觉得我说得有道理的话,可以点赞支持一下,或者评论,收藏、关注,转发,让更多的人看到。#鬼谷子的徒弟有很多 比较出名的几个该怎么排名
鬼谷子的徒弟有哪些
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具神秘色彩的人物,是道家祖师之一,一生学识广博,又开创纵横家学派,被誉为千古奇人。民间流传他是神通广大的智者,具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与先秦时期的孔子、孟子、韩非子等诸子百家的圣贤齐名,都是在华夏历史上留有浓墨重彩的人。
鬼谷子,本名王禅,他创建鬼谷门派,道号玄微子。虽然他自己的事迹很少流传在世,是个不出世的高人,但是他的徒弟却个个名扬天下。鬼谷子的徒弟有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商鞅、吕不韦、白起、李牧、王翦、甘茂、乐毅、毛遂、赵奢等数百位精英,其中,八个徒弟最为知名,下面为大家详细叙说。
鬼谷子的徒弟有哪些
1、苏秦
苏秦(未知~前284年),己姓,苏氏,名秦,字季子,今河南洛阳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苏秦早年投入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
苏秦游说秦王未果,资用匮乏,潦倒而归。于是苏秦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后得太公《阴符》,发奋攻读,一年后学成,遂游说列国,组建六国合纵联盟抗秦,佩六国相印,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名震天下。
2、张仪
张仪(未知~公元前309年),今山西万荣县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早年入于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出山之后,并为秦朝游说东方诸侯,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使得所有诸侯国从反秦变为亲善秦国,受封为武信君。
3、孙膑
孙膑,战国时期齐国人,早年拜鬼谷子为师,是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和指挥家,著有《孙膑兵法》一书。孙膑学艺有成之后,先是去了魏国,拜为大将军,后被诬陷导致身体残疾。在齐国时臣的帮助下投奔齐国,并被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也让自己成为后世敬仰的军事家。
4、庞涓
庞涓(未知~公元前341年),战国时期的魏国名将。早年拜于隐士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学成之后,进入魏国,成为魏国将军,率领6万兵士,攻取了战略要地安陵、襄陵,谈判拿到林中,让他名声鹊起,进入当世名将级别。
5、毛遂
毛遂是战国时期赵国人,传闻其师承纵横家鬼谷子。本是赵公子平原君的门客,他自荐出使楚国后,促成了楚、赵合纵,声威大震,被平原君视为坐上客。平原君曾称赞毛遂道:“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可以说一时风光无限。
6、商鞅(有争议)
商鞅(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38年),卫国人,传闻其师承纵横家鬼谷子。战国时期秦国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军事家。商鞅辅佐秦孝公,执政十九年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是法家代表人物之一。在法家论著中记载,商鞅著有《商君》29篇,是由商鞅的言行和思想汇编而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作品之一。书中主张依法治国、重农抑商、重战尚武、重刑轻赏,贬斥儒家学说、纵横家及游侠。
7、白起(有争议)
白起(未知~公元前257年),今陕西眉县人,传闻其师承纵横家鬼谷子。战国时期名将,杰出的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熟知兵法,善于用兵,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辅佐秦昭襄王,屡立战功,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封为武安君。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后位列武庙十哲。
8、吕不韦(有争议)
吕不韦(未知~前235年),今河南省安阳人,传闻其师承纵横家鬼谷子。 战国时期卫国的商人,将秦国质子秦异人带回秦国,扶植其成为秦庄襄王后,后被拜为相国,封文信侯。吕不韦领兵攻取周国、赵国、卫国土地,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庄襄王去世后,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为相邦,尊称“仲父”,权倾天下。主持编纂《吕氏春秋》,汇合了先秦诸子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史称“杂家”。
鬼谷子的纵横捭阖的思想,千年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很多人看了鬼谷子先生的《鬼谷子》和《本经阴符七术》后,都自称是他的弟子传人,可见他的纵横术思想被认可程度。当下,很多人又开始重拾传统的经典开始阅读,而典则读书里的韬略课程之《鬼谷子》作了很细致的解读,是帮助学习原文的不二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