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姻缘

冯巩的女徒弟有那些(冯巩的女徒弟)

冯巩的女徒弟有那些(冯巩的女徒弟)

冯巩的六个徒弟,一个比一个成功,最火的贾玲已成50亿票房女导演

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老师傅为了不被饿死,免不了会采取一些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地位。

徒弟就像被卖身一样,生死荣辱皆系师傅手中。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违背师傅,也就是违背伦理纲常。

看过《霸王别姬》的,应该都会对旧时严苛的师徒关系有个大概认知。

在现在这个社会,还严格的遵守着这项制度的,大概也就一些民间曲艺的行业了吧。

虽然涉及到自身利益,难免会有些人在吃到甜头后想要“乱拳打死老师傅”,自立门户。

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郭德纲跟曹云金这对昔日师傅的一轮骂战。

但也不乏有师傅在徒弟低谷时相助,徒弟学有所成后知恩图报,最后沦为美谈的佳话。

这个就不得不提到冯巩跟他的徒弟了。

2020年的春节,贾玲凭借一部讲诉自己与母亲间亲情的《你好,李焕英》,成为春节档当之无愧的一匹黑马。

在这部影片中,贾玲特意为师傅冯巩设计了一个角色,就是那句经典台词“亲爱的工友朋友们,我想死你们了!”

短短的这几个字,贾玲给冯巩开出了天价片酬,虽然冯巩拒绝了。

但对于贾玲来说,师父冯巩不仅是她非常重要的恩师,也是她一生的贵人。

可以说,没有冯巩的尽心提拔,就没有今天的贾玲。

也不会有其他五个弟子在各自人生道路上的一个个成就。

今天,就让我们看看好师傅冯巩,跟他的六个孝顺徒弟吧。

1.贾玲

如今提到冯巩的弟子,首先绕不过的就是贾玲。

1982年,贾玲出生在湖北襄阳的一户人家。

父亲贾文田和母亲李焕英都是化工厂的工人,她还有个姐姐叫贾丹。

贾玲的冯巩的相遇,简直是人们常说的缘分。

当时冯巩迫切的希望给相声界培养些高学历的戏剧人才,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中戏相声创作、表演大专班得以成立。

而那一年,第二次参加高考的贾玲害怕自己再次落榜,于是同时报考了中戏的戏剧表演班和冯巩刚成立的喜剧表演班。

幸运的是,贾玲两个都考上了,但是在工作人员打电话询问到底去哪个班进行学习的时候。

由于口音问题,贾玲的母亲李焕英稀里糊涂的为女儿选择了喜剧表演班。

就这样,贾玲阴差阳错的跟自己师傅冯巩结下了师生缘分。

当时班里40多个学生,女生只有10人,如今还在喜剧圈坚持下去的,也就剩下了贾玲。

那时的贾玲,面对的不仅有这个行业对女性的天然歧视,还有生活的困窘带来的苦楚。

贾玲上大学那年,妈妈意外摔伤去世,是贾玲的姐姐贾丹扛起了生活所有的重担,一心扶持妹妹追求梦想。

一个月800块钱的工资,她只给自己留下300,剩下全邮给了贾玲。

为了不给姐姐增添更多的负担,贾玲毕业后搬到不到10平方米的地下室。

这个地方狭小的,狗进去了也只能上下摇尾巴。

为了赚钱,贾玲接过7块钱的表演。

在最难熬的时候,她把自己的随身听卖了20块,靠着咸菜馒头又熬了一周。

不忍心看到妹妹这样在北京受苦,贾丹给贾玲在老家找了一个收费站的工作。

那时姐妹俩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争吵。

在贾玲左右摇摆,陷入人生低谷时,是她的恩师冯巩伸出了援助之手。

“贾玲没地方住,我可以帮忙安排。几口饭我还是管得起的,放心吧,饿不着这孩子。”

冯巩的这句保证,彻底安了贾丹的心,也让贾玲得以留在北京,继续追寻自己的梦想。

之后冯巩带着贾玲不断参加演出赚钱,遇到公益演出,就自己掏腰包,一直带着贾玲赚到了10年的房租。

从那个阴暗潮湿的地下室出来的贾玲,感受着暖哄哄的阳光,也一步步走向自己人生的康庄大道。

从上春晚到《百变大咖秀》,再到《王牌对王牌》,后来贾玲又自己成立公司,拍摄了第一部电影《你好李焕英》。

贾玲不仅始终没有忘记恩师冯巩对自己的提携之恩,而且还签约了张小斐、许君聪等,如同自己一样不懈追求梦想的喜剧人。

在她的身上,不仅有对恩师的尊重,还有对恩师精神的传承。

2.白凯南

别看现在提起贾玲就离不开沈腾,贾玲最开始的搭档其实是白凯南。

1981年,白凯南出生在北京,是个地地道道的北京爷们。

母亲是个舞蹈演员,在母亲的熏陶下,白凯南一开始学的不是相声,而是舞蹈。

白凯南在14岁的时候进入了中国歌舞团,从天刚刚亮就开始练舞,一直练到天黑。

学有所成后,自以为可以从此一飞冲天的白凯南很快就感受到了现实的残酷。

没人赏识的白凯南,为了混口饭吃,不得不在演艺吧当个拼命卖笑还得不到尊重的小人物。

在表演时,被人拿着西瓜皮砸到脸上,白凯南也只是笑嘻嘻的说,“哥,你这给我送果盘呢。”

这样奴颜婢膝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了他考上中戏,拜到了冯巩门下。

在这些徒弟中,冯巩最看好的就是这个徒弟,最放心不下的,也是这个徒弟。

因此,冯巩对这个白凯南总是格外的严格。

在一次的春晚排练时,冯巩发现白凯南总是出现同一毛病,表演刚刚结束,他就叫住了白凯南,严肃告诉他:“你在艺术面前永远是个学生,别以为你是老师。”

在冯巩的严格标准下,白凯南也一改往日的懒懒散散,学着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次演出。

他跟贾玲首次在春晚合作的《大话捧逗》,也在那一年取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

在恩师冯巩的大力支持下,两人又相继合作了《爱拼才会赢》、《芝麻开门》等优秀作品。

八字眉,一脸囧状的白凯南也渐渐在在观众心中留有了一席之地。

他不仅两搭贾玲登上春晚,同样还在综艺节目 《百变大咖秀》中,凭借着极具个人风格的表演,获得了大量观众的喜爱。

只是后来由于发展理念不容,白凯南跟贾玲最终选择单飞。

一心想要去演艺界闯一闯的白凯南在自己的事业巅峰期转型做了演员。

此后他拍过电影,当个主持人,也重返过喜剧行业,如今在短视频平台自得其乐。

在冯巩60大寿的时候,白凯南也是第一时间赶到了师傅身边,为师傅献上了自己满满的祝福。

3.潘斌龙

1977年的潘斌龙出生在黑龙江,父母都是普通工人。

小时候,潘斌龙的妈妈本想培养一下儿子的艺术天赋,给他买了个小提琴。

可惜潘斌龙不仅没激发这方面天赋,反而后来嫌学小提琴烦人,偷偷把小提琴弄坏了。

不过虽然没开发出潘斌龙的艺术细胞,倒是意外开发出了他的演艺细胞。

1996年,潘斌龙成为了部队里的文艺兵,凭着与生俱来的表演天赋,很快混的风生水起。

在成为冯巩的徒弟之前,潘斌龙就已经积攒了7年的演出经验。

退役后,潘斌龙在一所相声表演班里,被冯巩带进了喜剧表演的大门,成为了贾玲的师弟。

当年潘斌龙只带了800块钱就来到了北京闯荡。

看不下去的冯巩用当年接济贾玲的方法,一直暗中提携着潘斌龙,凭着自己的面子带着还是新人的潘斌龙频频刷脸。

虽然被恩师冯巩带着在春晚上两次刷脸,但潘斌龙并没有给观众留下太深刻的印象。

潘斌龙也不气馁,在后来师姐贾玲的提议下参加了当年大火的综艺《欢乐喜剧人》。

在不被所有人看好的情况下,潘斌龙带领自己的团队一路杀到了总决赛。

主持人郭德纲还调侃他们这支队伍“一个心脏病,一个抑郁症,一个阑尾炎。这是一个专业的碰瓷团队啊。”

那个时候,潘斌龙由于长期的劳累,患有心脏病。患抑郁症的是他团队里的另一个喜剧人,崔志佳。阑尾炎的自然就是当时辈分还不大的“斐妈”张小斐。

只可惜这支队伍最终惜败给小岳岳的《五环之歌》。以第五名的成绩黯然退场。

参演的小品还有喜剧电影好像不少,但除了一句“好尴尬啊”,潘斌龙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

一直到了2018年,在《无名之辈》中他跟章宇塑造的两个笨贼,终于打响了些名气。

都说十年磨一剑,从文艺兵算起,在舞台上已经演艺了整整25年的潘斌龙,在《演员3》的舞台上,终于凭借着自己勤勤恳恳的演技,赢得了所有人的认可。

在他夺冠的那一天,亲眼见证过他这一路不容易的贾玲发文道,

“我引以为傲的男大潘,女小斐,今天都有了傲人的成绩。那个舞台太难了,冠军这个头衔,你在我心里一直都是!”

当年最被冯巩挂心,一直千方百计接济的两个徒弟,一个初拍电影就进入了女性导演的前五,另一个扮丑做配角了这么多年,终于捧回了一个冠军。

4.宋宁

在贾玲拜师之前,其实就已经有了一名师姐,这个师姐就是宋宁。

1981年,宋宁出生在辽宁省沈阳市。

不同于其他人,宋宁在来北京前就已经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做电视台主播。

但是从小的演艺梦一直在她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不愿人生就此碌碌无为的宋宁断然辞职,开始了背水一战。

2000年,宋宁考上了中戏,她身形高挑,样貌靓丽,如果没意外的话,应该是要混演艺圈的。

但是2002年,同学的一通电话,让她原本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重大偏移。

应邀跟同学一同参加广播艺术团演出的宋宁,一推开门,腿差点没软了。

本以为就是一场普普通通的演出,却不料对面坐着的都是李金斗、冯巩、姜昆这些大佬级的人物。

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上的宋宁却没想到意外得了冯巩的青眼,就此从表演转成了戏剧。

2005年,宋宁第一次登上春晚,搭戏孙涛,出演了小品《祝寿》。

但是此后的十几年中,宋宁更多的是以陪跑的姿态度过每一年的春晚。

因为专业能力的不够强硬,冯巩压了宋宁十几年,她一直以冯巩作品中的B角出现在节目单中,只能在主演有事不能按时参加彩排时进行替代,因而被人戏称为“备胎”。

可是宋宁从没没有一丝怨言,这十几年的磨练让她飞速成长起来。

不仅在2017年终于再次登上春晚,还进军了影视行业。

在跟孙俪合演的《安家》中,也均呈现出了不俗的表现。

5.曹随风

1979年,曹随风出生于河南洛阳偃师一户贫苦家庭。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身为长子的曹随风14岁时就开始到处打工,补贴家用。

最开始的时候,曹随风在饭店里当跑堂,干着最累的活,拿着最少的工资。

看着厨师的工资那么高,曹随风就偷偷学艺,最后也混成了一名厨师。

但随着家庭慢慢的能过下去了,曹随风心中的曲艺梦也开始悄悄冒头。

曹随风最擅长的就是各种口技,模仿动物的叫声,几乎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看着别人都在各种节目中追寻自己的梦想,不甘心的曹随风也暗自录了20多盒磁带寄给了节目组。

正是这次的大胆尝试,让他的命运从此有了转折。

在《开心100》这档节目中,曹随风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同时还赢得了5000元的奖金。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曹随风拿到这笔“巨款”后的第一反应,居然是捐给了附近一个身患癌症的教师。

面对不解,他轻描淡写道,“即使缺钱,但不缺良心,有人比咱更困难,咱就看不过去。”

所有的善良都是有回报的。

曹随风被特招为了文艺兵,不仅收获了很多经验,最重要的是遇到了自己的恩师冯巩。

身材矮小,长相憨厚的曹随风跟在冯巩刚到北京的时候,没少受到歧视和白眼。

但是曹随风并不放在心上,他暗自发誓,一定要在中国的曲艺舞台上,为河南填上一笔浓重的色彩。

跟着老师两次登上春晚,在相声《我就这么个人》和《我爱诗词》中,本色出演了自己憨厚朴实的一面。

在这次的河南灾情中,曹随风不仅连发两条声援河南的视频,更是亲自奔赴一线,身先士卒的进行救援。

在冯巩如今火火红红的短视频中,曹随风的身影也是随处可见。

去年的冬至,在冯巩发的一条包饺子的视频中,也只有笑呵呵的曹随风陪在师傅身边一起包饺子。

6.何军

何军出生于一个正儿八经的曲艺世家。

父亲同样是相声界的知名人士何庭英,在父亲的影响下,何军小时候就开始学习相声的基本功。

5岁就跟着父亲一起登台表演,字还没认全的时候就能熟练了背诵一大长段的《报菜名》。

不过何军的母亲一直大不支持儿子学习相声,儿子当初当兵走的时候她还暗自松了一口气,不过没想到儿子即使到了部队,也从来没有放下过手里的快板。

2001年,冯巩一手促成的中戏相声班正式招生,远在部队的何军却没有第一时间了解到这个信息。

还是父亲足够了解儿子一直以来的梦想,几经波折,终于托着关系,为儿子求了一个补录的机会。

就这样,穿着军装一路北上的何军,在见冯巩的第一面,就给他敬了个礼。

冯巩被他的傻气逗得直乐呵,在冯巩亲切的交谈中,紧张又忐忑的何军终于慢慢的平缓了心情。

那时连“北京大门朝哪儿开都不知道”的何军,将冯巩当成了自己在北京的唯一亲人。

2003年,第一次登上春晚的何军就凭借着相声表演《说广告》中的台词火了。

在何军开始有些飘飘然的时候,也是冯巩最先发现了他的洋洋得意。

春晚过后,冯巩特意赶来叮嘱何军,多说多错,尽量少说话,因为说啥也不对。

在最开始的几年,冯巩每年都会送何军一些话:

“要想不让别人说,就别办让别人说的事。”

“要想不让别人说,就别办让别人说的事。”

“吃亏是福,吃多大亏,占多大便宜。”

“一个人如果做人不行,你可能会成腕,但你成不了家。”

从做人到做事,冯巩无一不是在尽心尽力的教育徒弟。

何军曾动情地表示,在自己的心中,冯巩既是父亲,又是老师,既是兄长,又是朋友。

没有冯巩老师的尊尊教诲,也就没有何军今天的一切。

结语

一个好的老师,犹如人生的一盏明灯,可以为弟子照亮前行的方向。

冯巩对于他的弟子们而言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

身边优秀的学生因家庭困难吃不上饭,冯巩就想尽办法自掏腰包,带他演出。

正是因为他的尽心教导,冯巩的弟子们从未有过炒作,向来以作品说话。

师徒间的情深意厚,也让人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