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吉日

正月初十是什么日子好不好呢(正月初十是什么日子好不好)

正月初十是什么日子好不好呢(正月初十是什么日子好不好)

初十是什么日子?农历正月初十有哪些传说 正月初十是什么节

农历正月初十日,汉族民间传统节日之一,称为石头节,为石头神生日,称“石磨日”、“十子日”、“石不动”等。这一天不准搬动石头和碾、磨、石臼等石器,俗信否则会伤了庄稼。这一天还忌开山打石和以石盖屋,并有向石头焚香祭拜、午间供奉烙饼的习俗。还有的地方流行抬石头神的习俗:初九夜里,将一个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石头上,初十早晨由十名姑娘或男青年,轮流抬着瓦罐奔走。如果石头始终不落地,预示着新的一年丰收;如石头落地,预示着年成不好。正月初十亦称老鼠娶亲日,俗称十指。

石头生日

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河南风俗。这一日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在山东郓(yùn)城等地有抬石头神之举。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日早晨,以绳系罐鼻,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瓦罐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在河北省中南部,晚上各家各户会在门口点燃篝火,将一年内用旧的炊具等烧掉,预兆全家在新的一年里无灾无难。

贺老鼠嫁女

汉族民间俗信。在正月举行的祀鼠活动,亦称“老鼠嫁女”“老鼠娶亲”。具体日期因地而异,有的在正月初七,有的在正月二十五,不少地区是正月初十。山西平遥县初十日将面饼置墙根,名曰“贺老鼠嫁女”。湖南宁远则以十七日为“老鼠嫁女”这一日忌开启箱柜,怕惊动老鼠。朔同地区还会在水缸的旁边点一支蜡烛,为老鼠的迎亲队伍照亮,别找错了自己的洞。前一天晚上,儿童将糖果、花生等放置阴暗处,并将锅盖簸箕等大物大敲大打,为老鼠崔妆,第二天早晨,将鼠穴闭塞,认为从此以后鼠可以永远绝迹。还有的地区于老鼠娶妇日很早就上床睡觉,也不为惊扰老鼠,俗谓你扰它一天,它扰你一年。

老鼠嫁女的传说

“老鼠嫁女”的汉族民间传说,在我国很流行。但是,各地“老鼠嫁女”的时日有所不同。 在江南一带的汉族民间传说中,说老鼠是害人的,不吉利,所以旧历年三十夜要把它嫁出去,以确保来年平安吉祥。上海郊区有些地方说老鼠嫁女是在正月十六,这天晚上,家家户户炒芝麻糖,就是为老鼠成亲准备的喜糖。

在北方,老鼠嫁女是在正月二十五日的晚上。在这天夜里,家家户户不点灯,全家人坐在炕头上,一声不响,只是摸黑吃着用面粉做成的“老鼠爪爪”、“蝎子尾巴”和炒大豆。不点灯、不出声的意思是为老鼠嫁女提供方便,生怕惊扰了娶亲喜事。吃“老鼠爪爪”表示人们期望老鼠的爪子发痒,好早些起来行动;吃“蝎子尾巴”即是为了老鼠嫁女出洞时不会受到蝎子伤害。吃炒大豆发出嘎嘣的脆响,似乎是给老鼠娶亲放鞭炮。

在老鼠嫁女夜晚,湖南资兴一带则在屋角、过道遍插蜡烛,意思是将老鼠娶亲途经之路照得通亮。

“老鼠嫁女”、“老鼠娶亲”的年画和剪纸在汉族民间视为“吉祥物”,过年过节时贴在墙上和窗户上。四川绵竹印制的《老鼠嫁女》年画,表现一伙老鼠掮旗打伞,敲锣吹喇叭,抬着花轿迎亲。骑在癞蛤蟆背上的是“新郎”,头戴清朝的官帽,手摇折扇,双目注视着一只大金箱,显出一副贪婪的样子。正当这伙丑类大摇大摆,招摇过市之时,等待它们的却是一头大黄猫。前面鸣锣开道的一对鼠兄鼠弟,其中之一已被猫的利爪抓住,另一只则咬在猫的嘴上。此时,坐在花轿里的“新娘”,自知末日来临、泪流满面。这幅年画反映了人民鲜明的爱憎。

广西人文:春节旧俗七——贵港贵县

读史知今,广西各地历史解说,少为人知的地方志历史,欢迎关注!

狭义讲,贵县就是贵港的前身,当然,现在贵港也是地级市行政,所以广义讲,包含原贵县,桂平,平南三地,只是为使春节旧俗方便介绍,以现行政对照旧地名而已。

现在的春节风俗,大体来说,那是天下大一统,但具体到地方,现在还是多少有所不同,如果要论旧俗,以前的各地方风俗那就更多话题了。

那以前地方志里的贵县春节风俗又有些什么样的内容呢?虽然不是全部,但记录还是很多的。

春节,一般是夏历,也就是农历正月初一到十五,每个日子却又有特殊的定义: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犬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初八为谷日;初九为兵日;初十为贼日。

这种有什么意义呢?前六日为六畜兴旺之意,后四日就是与社会时代环境息息相关的日子定义了,都是有一定的意思的,如果铺开讲,那就离题了。

在贵县,春节,俗称“过新年”,壮,汉两族对此日子都十分重视,节日也过得很隆重,当然,在旧社会,就不是所有人都那么想“过新年”了,因为“过新年”也被称为“年关”,贫户在春节前是要交清田租债税的,无论是官府的,地主家的,都得清算一次。如果不自觉的去交,那地主,官府都会登门追租,迫债,催粮。

实在交不了粮,缴不了税,怎么办呢?只有逃避异乡了。直到新社会开始,虽然说也一样有贫富差异,但起码没什么人因为这种田租债税的事情离乡背井了。

正月初一的早上,穿上新装出门,自然是相互问候的,说些吉利话,但是,这种吉利话是有个发展过程的,五十年代以前,大人之间见面,一般说“恭喜添丁发财”;六七十年代,说“恭喜”或“恭喜健康进步”;八十年代叫“恭喜发财”。现代嘛,那就说啥都有了。小孩向长辈讲些吉利话道“恭喜”,自然少不了“利是”了。

按旧俗,初一这天,说法还是很多的,农民都不会干农活了,毕竟新年了,得忙些新年的事情,再说忙一年了,也该过好年,趁机放几天假。

禁忌的事情也很多,不打鸡骂狗,人与人之间不能吵架,不讲不吉利的话,等等,很多“不得”“不能”,总之,一切向好,都是讨个过年的气氛,新年的意头。一般也不杀生,部分人还吃素。

贵县过年也包粽子,在以前,贵县的年粽,在区域内还是有点名头的,不说远,就说在当年玉林八县中,说起年粽,贵县说第二,其他七县不敢说第一的,所以人称“贵县粽”。

这贵县粽有什么特点呢?哪方面得第一呢?

就两个字:大!普遍都是大,一条粽子光糯米就得用一斤往上,包的结实,收藏时间也长。一般来说,大部分人家是在初一包粽。主料糯米,绿豆,荷包豆,中间放肉材,猪脚、鸡脚、猪肉、虾米等等。这些大粽子除了作为自家过年餐食,更重要的是人情往来,探亲时一般都会带上自家几条粽子作为节礼,可以说是普通百姓在春节亲朋往来的人情礼物标配之一。

除此外,趁着烧火煮粽的大半天里,还会做点蒸糕点之类各种节日小食,同样可以作为节日期间招待来客或是走亲之礼。

春节期间,还有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还愿”,古代的历史条件下,人们的认知还是有所不足的,说深了,烧香敬神也就成为一种信仰;说浅了,其实也是一种对生活的心理上的自我安慰。

不管深浅,只要在“社会”,“庙宇”里曾经许过愿,什么“消灾除病”或“添丁增福”,“发财”“功名”等等,各种各样的“愿”,正好今年实现了,达到心理预期了,那都得“还愿”,重塑神、佛金身或唱师演戏等等。一般就选择在春节期间还愿。家庭,地方条件好的乡村,那些还愿者搞出的活动就多了,少则一场,多则数场,比如可以请剧团来村里演出,夸张一点的,还可以要求剧团通宵唱戏,如愿以偿嘛,就大方了。春节期间亲朋间探亲往来,一般选在双日,即初二,四,六。。。。旧时探亲带去的,一般是鸡、猪肉、米粽、糕、糖饼等。而主家接下这些东西后,都会有“收一半回一半”,“吃一半回一半”的礼仪。

比如说,来客带来的那些米粽、糕、糖饼等等,主家会从中拿出一半,然后再另外放入自家有的节日礼品,作为回赠,这就叫“收一半回一半”。

那“吃一半回一半”呢?就是来客如过带来鸡,猪肉来的,主家会把鸡杀了,煮熟,然后砍下一半作为招待菜之一,剩一半鸡则让来客带回,猪肉也一样,切一半整菜招待,另一半也让来客带回。

这种习俗不说远,就八九十年代都还在流行。只是后来社会生活的物质丰富了,这礼品提来提去也麻烦,所以这“一半一半”的传统探亲礼仪也就慢慢消失了。

贵县也有挂灯,落灯的风俗,就是当年家里生了男娃的人家,一般会在正月初十挂灯,也有部分区域是正月十一挂灯。到当地“社公”处搭好灯棚,并把孩子的名字取好,寓意到“社公”挂灯报名,通俗的说,就是告诉社公,“我家添人口了,叫某某名,也是本社一员,社公以后要保佑啊”,再通俗讲,这种仪式也就类似现在的上户口,只不过是有点重男轻女罢了。

初十到十五,主要就是挂灯者“还愿”日,家里添了个男丁,对家族来说,都是大事,有钱的人家,自然就会请剧团,请醒狮,算是庆祝“终于有后了”这样的意思,高兴嘛。正月十六,就是落灯的时候,如果有挂灯的人家,那就会捧上鸡、拿上猪肉、还有各种过年食品,米粽、糕点、糖酒之类,到“社公”处作一场祭祀,同村的每家每户则都会派出一个男人,一起到“社公”处聚餐,所谓挂灯酒,聚餐后就收摊了,落灯拆棚。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我!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

广西抗战史料:各县市抗战时期资料系列文章(文末附各县抗日阵亡官兵名单)

抗战胜利75周年之缅怀三八:广西各县抗日阵亡官兵名单——贵县

桂平:清同治年间·浔州府属贵县县域地图

广西人文:春节旧俗四——梧州岑溪县

广西人文:春节旧俗五——北海合浦县

广西人文:春节旧俗六——防城港防城县

广西人文:八月初二话社日,春社祈,秋社报,简说桂平的食社文化

广西人文:祭祖三大节之小议七月十四话风俗,你知道多少

广西人文:简说除夕习俗一二,看春晚并不是主流活动

桂平过年旧俗一二

桂平:这些桂平的新年旧俗,你知道吗?

桂平人文:再说清明西山拜山,再说清明风俗

桂平人文:史说桂平七月半中元节风俗

桂平:七月十四鬼节风俗多传统

桂平人文:淡淡的年味,淡淡的谈——曾经的年味,曾经的风俗

桂平人文:笑睇饺子霸北方,一镬米粽讲风俗,桂平的年粽味道

桂平人文:渐行渐远的传统民俗——冬至的那些仪式还知道多少?

桂平:二月初二食社

桂平:大暑狗

正月装修好不好?

正月装修好不好?

2018年2月25日/星期日/正月初十/戊子冲壬午马,宜:祭祀/沐浴/开光/塑绘/祈福/求嗣/订盟/纳采/冠笄/裁衣/嫁娶/动土/除服/成服/移柩/破土/启钻/出行/安碓/放水/开市/立券/交易。忌:安葬/上梁/入宅/作灶。

2018年2月28日/星期三/正月十三/辛卯冲乙酉鸡。

2018年3月14日/星期三/正月二十七/冲猪(己亥)煞东。

2018年3月16日/ 星期五/正月二十九/冲牛(辛丑)煞西。

装修开工有哪些注意事项?

1、装修开工日期一般要注意选择吉日动工,开工当天最好能做一个开工仪式,普遍来说都是上香祭祀地基主,有的地方还要烧纸、放鞭炮等等。

2、装修开工前在施工队中做一个调查,施工人员里面家中有丧事的,媳妇是孕妇的,禁止参加施工。

3、家装中最少要保证大门的门套、厨房灶台的高度符合风水尺寸。

正月初十是“石头节”,吃一饼,敬两物,忌三事,十全十美过一年

俗话说“不出正月都是年”,虽然春节假期虽已结束,但按照传统到了二月二“龙抬头”后,这年才算是真的过完。特别是这正月十五里面,几乎天天都是节,更是有着各种各样有意思的年俗,到了正月初十,则是民俗中的“石头节”。

据说这天是石头和土地的生日,对于曾经的农耕社会来说,石头和土地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故而是很受百姓崇拜和敬仰的,它们的生日自然要重视起来。人们为了庆祝石头和土地的诞辰,也就流传下了许多习俗。大家如果有兴趣有时间过“石头节”,那么要记得“吃一饼、敬两物、忌三事”,为家人祈福求吉祥,新的一年也能“石(时)”来运转,十全十美,好事连连。

吃烙饼

正月初十,北方很多地方家家户户都会在中午做烙饼吃。因为这天是石头神的生日,也正是有了石头,人们才发明出了石磨,得以将小麦磨成面粉更好的食用。故而从古代起,百姓们就会在大年初十这日,用面粉和成面团烙成饼,来祭拜石头神,之后再全家人一起分食。而且烙好的饼都是又大又圆,也象征着接下来的一年全家团圆喜乐,吉祥幸福、和和美美。

推荐食谱:【酱香饼】

所需食材:面粉、蒜、葱、花椒、八角、芝麻、郫县豆瓣酱、黄豆酱、甜面酱等。

1、将面粉分成两份,一份放适量热水搅拌成面絮,另一份则放适量冷水搅成面絮,分别和成面团,两个面团再合到一起揉成一个光滑的面团,封上一层保鲜膜醒半小时。

2、取两勺郫县豆瓣酱剁碎,葱分别切葱段和葱花,蒜则切片。另取小碗放两勺面粉,烧适量热油浇进去拌成油酥。

3、起锅烧油,放少许花椒、一枚八角、葱段、蒜片炸香至焦黄捞出,剩下的料油中放入郫县豆瓣酱、甜面酱、黄豆酱、蚝油各一勺、白糖两勺、辣椒油一勺,小火慢炒5分钟左右盛出。

4、面团醒好分成面剂子,擀成方形的面皮,刷上油酥,在上下两边分别切两小段,再层层叠放到一起,擀成圆饼。

5、平底锅里倒油,油烧热后放入面饼烙到两面金黄,关火出锅,刷上炒好的酱汁,撒上切好的葱花和白芝麻即可食用。

敬两物:

1、敬石头

石头是人类发展、生存的重要能源,也一直影响着文明的延续,正是因为有了石头,才方便人们猎取食物、盛水、生火、耕种,甚至是建造房子和铺路,可以说石头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即使到了近代,很多家庭依然用着石碾、石磨等工具来磨面粉、磨豆子做豆腐,所以在古代的农耕社会中,大家都是非常敬重石头的。

而石头的“石”与“十”同音,人们就会选择在正月初十这天,在家中的石碾等较大的石器上贴上春联、福字,讲究的人家还会专门摆上祭台,放上烙好的饼来祭祀石头。祈求新的一年五谷丰登、生活富足安康,吃喝不愁,久而久之正月初十就被认定为是石头的生日,称为“石头节”。

2、敬土地

正月初十除了是“石头节”外,还被看做是“地日”。据说,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诞辰,被称作“天公日”和“天日”,人们觉得先有天后有地,既然祭拜过了天,自然也是要祭拜土地的,就认为初十是土地公的诞辰、大地的生日。

而且也正是有了大地,万物才能生长,人有了粮谷果蔬可食用,有了根基建造房屋居住。人们是完全依赖于土地的,所以对土地也是格外的崇敬。有的人家会到当地的土地庙烧香祭祀,还有的则会在家中敬的土地公像前摆上供桌,放上新鲜的水果、糕点等酒食,以示庆祝大地生日,然后全家人鞠躬感谢土地公和大地的庇护,并祈祷新的一年能风调雨顺、家中喜迎丰收,吃饱穿暖的过上幸福日子。

忌三事:

1、忌动用石磨

在正月初十石头节这日,最好不要去搬动石头,像家中还有石磨、石碾、石舂等这类用石头制成的工具也都不要碰或是使用,这是不敬的做法。

在老一辈人看来,这些石制工具已经被频繁使用一年了,十分辛苦,在生日这天需要好好休息,若是动了会容易惹怒了“石头神”,接下来的一年在用石头做成的器具耕种时就会伤到自家种的庄稼,影响最终的收成。

2、忌随意动土

家中若是有田地,或是院子里有小片可以种花草、种蔬果的土地,需要在正月初十这天注意,不要随意的去动土。最近,进入五九天后气温回升,可能有的朋友会想着趁休息在家,打理一下花草或是撒点蔬菜种子养着,就会翻翻土、耕耕地。

但初十是土地公的生日,最好不动土,让土地好好休息一天,不然惊扰到了土地公,新的一年就会得不到土地公的庇护,养的花菜不容易成活,庄稼也会减产,代表着这一年做事会不顺,会受苦受饿。

3、忌动刀杀生

初十这天作为石头和土地的生日,除了不能动土、动石头外,家中养有家禽、牲畜的最好也不要动刀杀生。因为,宰杀牲畜时很容易将血溅染到土地和石头上,是不太吉利的。而且,春节前家里基本都备足了各种各样的食物,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再去宰鸡、宰鸭或是杀猪之类的。如果这天家里要招待客人,那尽量在前一日就提前处理好。

——老井说——

在南方一带,正月初十这天也叫做添灯节,人们会在这晚将花灯高高挂起,因为“添灯”谐音为“添丁”,表达了人们希望家中能在新的一年里顺利添丁,让家族人丁兴旺。在民间关于正月初十的民俗还有很多,如果大家所在的地方还有相关的有趣的习俗、风俗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喜欢专注吃喝玩乐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谱和美食趣闻,关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天南地北大拜年#

三吃两忌讳!今天初十有讲究!

2023年癸卯兔年正月初十

今天

是石头的生日

是的,你没有看错!

石头也有自己的节日

正月初十

因“十”谐音“石”

所以

“初十”被认为是石头的生日

石头过生日

相传,正月初十是石头节,为石头神生日,称“石磨日”、“十子日”、“石不动”等。过去在除夕于石器上贴春联后,正月初十日以前,是禁止使用的。过了正月初十日,则可以开封使用,无所讲究了。

还有的地方流行抬石头神的习俗。初九夜里,将一个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石头上,初十早晨由十名姑娘或男青年,轮流抬着瓦罐奔走。如果石头始终不落地,预示着新的一年丰收;如石头落地,预示着年成不好。

石头节,与原始人类的大山及石头崇拜有着源流关系。石头是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伴侣,人类感念石头的恩德,由此形成了石崇拜、石信仰等多种习俗。于是,初十祭石就成为了传统民俗文化中影响较大的内容之一。

正月初十吃什么

吃馍饼

正月初十这天,有些地方的人们会向石头焚香祭拜,午餐会吃馍饼或烙饼来庆祝,因为饼是圆圆的,认为吃饼便会财运亨通,家庭幸福和美。

吃莜面

在蒙晋地区,很多人都有着吃莜面的习俗,传说这是老鼠娶媳妇的日子,人们认为这样能够讨好鼠神,也能让新来的一年里风调雨顺,庄稼有个好收成。

喝棒子粥

棒子粥其实就是玉米面粥,棒子粥黄灿灿的颜色象征财富和丰收,而且春节期间天天吃大鱼大肉,不容易消化,所以大年初十这一天可吃点棒子粥来清肠养胃,一碗下肚,暖胃又舒服。

正月初十不做什么

忌动石头

因为正月初十这天是“石头节”,所以就有一种习俗禁忌叫做“石不动”,意思不准搬动石头,以及磨,碾子,石臼等石制工具,如果动了石头,将不利于庄稼,容易欠收。要等到初十祭了石神之后,隔天才能使用。

忌打扰老鼠

虽然老鼠是令人讨厌的一种动物,但有一些地区,初十当天是老鼠的嫁娶之日,这天晚上人们会早早睡觉,保证老鼠顺利结婚,以免惊扰了老鼠的大喜日子。如果破坏了老鼠好事,老鼠就会报复,闹得一年鼠满为患,俗话说:你扰它一天,它扰你一年。

除了为石头庆生

正月初十这天,还有这些习俗

你都知道吗?

老鼠嫁女

因为墙基用石头垒砌,老鼠又多生活在墙角窟窿里的缘故,正月初十日,中国民间传说是老鼠娶媳妇的日子,亦称老鼠娶亲日。

有些地区,习惯用谷面作蒸食,称为“十子团”。夜晚时,放置于墙角土穴等处供老鼠吃。在蒙晋地区还有吃莜面的习俗,据称这是为了讨好鼠爷,祈求新年交好运。

挂花灯

初十这天挂起的花灯叫做“添丁灯”。添丁灯的叫法,源自粤语的发音中“灯”和“丁”相近,“添灯”寓意着“添丁”。

花灯酒

“花灯酒”是“大众酒”,分为“挂灯酒”和“落灯酒”,“花灯酒”期间,有些想早得子孙的妇女,会于晚间潜入社庙和祠堂,偷取一些“灯带”回家放在房中,祈求“早生贵子”。而挂灯人家,则于白天重新挂上更多的新灯带供别人偷取。

烤“狮子火”

在一些农村,流传着正月初十烤“狮子火”的民俗。晚饭过后,家家户户都会在家门口燃起一堆柴禾,将家中破旧的无法使用的笤帚、簸箕等统统投入火中焚烧,一些人家还会特意在火中添加一些柏树枝,发出“啪啪”的响声。

这时,全家老少围着火堆,烤了前面烤后面,边烤边说:“烤烤腰,腰不疼;烤烤腿,腿不疼;烤烤牙,牙不疼;烤烤屁股,屁股不疼;烤了全身,百病不生。”

大年初十的习俗这么多

你都了解了吗

综合 | 天津广播今晚报

来源: 天津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