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星座

女人梦到已故的亲人是什么意思(梦到已故的亲人是什么意思)

女人梦到已故的亲人是什么意思(梦到已故的亲人是什么意思)

看完你就明白了!梦到去世的亲人,其实是在暗示你这三点,

“梦境是心灵的窗户”,这是一句广为人知的名言。在我们的梦境中,我们会经历种种奇幻的场景和人物。有时,我们会梦到已故的亲人,这样的梦境让我们产生种种疑问和思考。难道这些梦境里的人是真的存在吗?他们来到我们的梦境,是有特殊的意义吗?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研究,我发现了一些有趣而又深刻的启示。今天,我将与你分享这些启示,或许它们能让你对梦境有更全面的了解。

首先,梦到去世的亲人可能意味着我们对过去的思念和留恋。我们的亲人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当他们离开我们时,我们自然而然地会对他们产生深深的思念之情。通过梦境,我们可以与已故的亲人相聚,体验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这可以满足我们对他们的思念之情。而在梦境中,我们也可以重新体验一些与亲人有关的重要时刻,这样的体验可以令我们更好地解脱内心的痛苦,缓解我们对他们的失去所带来的伤痛。

其次,梦到去世的亲人可能在暗示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要坚强面对。我们的亲人在世时,常常是我们的依靠和支持。他们给予我们温暖、鼓励和勇气,帮助我们面对生活中的挑战。然而,当他们去世后,我们可能会感到失去了这样的支撑,面对生活的困难感到无助和迷茫。通过梦境,他们可能在提醒我们,无论遇到多么艰难的情况,我们都要坚强面对,不要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他们可能会告诉我们,他们依然在我们身边,尽管他们不能亲自给与我们物质上的支持,但他们的精神和爱永远存在于我们的内心。

最后,梦到去世的亲人可能是在暗示我们要珍惜眼前的时光和人际关系。当我们失去亲人的时候,我们才会真正意识到时间的宝贵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梦境中的亲人可能在告诉我们,生命是短暂的,我们要珍惜眼前的一切,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争吵和冲突上。同时,他们也可能在提醒我们,人际关系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财富。我们要珍惜与家人和朋友的关系,不要让争执和误会破坏了珍贵的友情和亲情。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讨论了梦境中梦到去世的亲人的意义。这些梦境或许只是我们内心的一种寄托和期待,但它们提供了我们探索内心世界的机会。通过与已故的亲人相聚,我们可以满足对他们的思念之情。他们也可能在梦境中鼓励我们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挑战,同时也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的时光和人际关系。梦境如同一面镜子,通过其中的场景和人物,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让我们珍惜梦境,从中汲取智慧,不断成长和进步。

看完你就明白了!梦到去世的亲人,其实是在暗示你这三点,

“梦境是心灵的窗户”,这是一句广为人知的名言。在我们的梦境中,我们会经历种种奇幻的场景和人物。有时,我们会梦到已故的亲人,这样的梦境让我们产生种种疑问和思考。难道这些梦境里的人是真的存在吗?他们来到我们的梦境,是有特殊的意义吗?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研究,我发现了一些有趣而又深刻的启示。今天,我将与你分享这些启示,或许它们能让你对梦境有更全面的了解。

首先,梦到去世的亲人可能意味着我们对过去的思念和留恋。我们的亲人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当他们离开我们时,我们自然而然地会对他们产生深深的思念之情。通过梦境,我们可以与已故的亲人相聚,体验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这可以满足我们对他们的思念之情。而在梦境中,我们也可以重新体验一些与亲人有关的重要时刻,这样的体验可以令我们更好地解脱内心的痛苦,缓解我们对他们的失去所带来的伤痛。

其次,梦到去世的亲人可能在暗示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要坚强面对。我们的亲人在世时,常常是我们的依靠和支持。他们给予我们温暖、鼓励和勇气,帮助我们面对生活中的挑战。然而,当他们去世后,我们可能会感到失去了这样的支撑,面对生活的困难感到无助和迷茫。通过梦境,他们可能在提醒我们,无论遇到多么艰难的情况,我们都要坚强面对,不要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他们可能会告诉我们,他们依然在我们身边,尽管他们不能亲自给与我们物质上的支持,但他们的精神和爱永远存在于我们的内心。

最后,梦到去世的亲人可能是在暗示我们要珍惜眼前的时光和人际关系。当我们失去亲人的时候,我们才会真正意识到时间的宝贵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梦境中的亲人可能在告诉我们,生命是短暂的,我们要珍惜眼前的一切,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争吵和冲突上。同时,他们也可能在提醒我们,人际关系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财富。我们要珍惜与家人和朋友的关系,不要让争执和误会破坏了珍贵的友情和亲情。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讨论了梦境中梦到去世的亲人的意义。这些梦境或许只是我们内心的一种寄托和期待,但它们提供了我们探索内心世界的机会。通过与已故的亲人相聚,我们可以满足对他们的思念之情。他们也可能在梦境中鼓励我们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挑战,同时也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的时光和人际关系。梦境如同一面镜子,通过其中的场景和人物,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让我们珍惜梦境,从中汲取智慧,不断成长和进步。

为何会梦见去世的亲人?不要胡思乱想了,主要有两个原因

梦境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关注和研究,尤其是那些梦见已故的亲人的梦境。尽管科学界对梦境的解释尚未完全明确,但从心理学和文化的角度来看,梦境引发了各种解读和信仰。

首先,关于梦见去世的亲人,有一种常见的解释是,这可能意味着亲人的心愿未了。按照这种解释,已故的亲人可能在另一世界中尚有一些未完成的愿望,或者需要帮助才能安心离去。这个理论认为,梦境是一种超自然的桥梁,让已故的亲人可以通过它与活着的人交流,传达信息或寻求协助。这种解释源于人们对亲人的感情和牵挂,认为梦境是一种特殊的方式,使亲人与已故的家人继续互动。

其次,梦见去世的亲人可能反映了人们内心的遗憾和思念。当亲人离世后,存活的人往往会感到失落和无法告别的遗憾。这种情感的引导和思念可能会在梦境中显现,构建了与已故亲人的联系。这种解释强调了人际关系和情感纽带,认为即使在生死分离的情况下,思念和牵挂仍然可能在梦境中产生共鸣,通过梦境传递。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解释主要涉及到心理和信仰领域,缺乏科学证据的支持。梦境是一个复杂而神秘的领域,每个人的经历都可能因个体差异和文化背景而不同。因此,对梦境的解读和解释应该建立在理性和科学的基础上,同时结合个体情况和信仰背景进行考虑。

实际上,梦确实能够反映人们内心的思想和潜意识,与个体的情感体验、回忆、焦虑和压力等相关。至于为什么会梦到已故的亲人,科学界提出以下两点解释:

首先,思念是一个常见的梦境主题。当我们失去亲人,尤其是在亲人去世后的前几年,我们可能会经历强烈的情感和思念。这些情感和思念会在梦境中得到表达。在梦中,我们的大脑会唤起与亲人相关的记忆和情感,包括与他们的互动、共同经历以及他们的声音和笑容等。由于思念的存在,我们在梦中得以再次与亲人相遇、交流,甚至重新体验与他们在一起的时刻。这种梦境体验能够为我们提供一种安慰和慰藉,让我们感到亲人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存在。同时,它也可以成为我们处理悲伤和失落的一种方式,帮助我们逐渐接受亲人的离去。

其次,面临压力也常导致梦境的出现。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感到压力时,通常会寻求亲近的人的支持和帮助。在清醒状态下,我们通常会有意识地控制这种渴望和压力,寻找其他方式来缓解压力。然而,在放松的状态下,我们的内心可能更容易表达这种压力,梦境提供了一个平台来释放和表达这些渴望和压力。在梦中,我们可能会面对与现实生活中相似的情境,如追逐、逃避或困境等。这些梦境反映了我们内心的紧张和挑战,是一种心理上的反应和释放。

需要指出的是,梦境通常以符号、隐喻和象征的方式呈现,而非直接反映具体的压力源。因此,解读梦境需要通过分析和理解来揭示其中的含义。每个人的梦境都是独特的,解读应根据个体的经历、情感和心理状态而定。

总之,梦境是否具有深层含义一直存在争议。心理学和神经科学领域对梦境有不同的解释观点,从认为梦境是无意义的神经活动产物,到认为梦境反映了个体内心深处的愿望、恐惧和情感。一种常见的观点是,梦境可能是大脑整理和处理白天感官输入和情感体验的方式。白天我们接收大量信息和情感体验,而在睡眠中,大脑试图整理这些信息并将其存入长期记忆。这一过程可能导致一些片段、图像或情节在梦中出现。此外,梦境也受到个体情感和生活经历的影响,通常会反映与个体重要的人和事物有关的内容。这些梦境可以揭示个体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至于为什么在梦中无法自我控制,这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在梦境中,我们的意识状态与清醒时有所不同,大脑的控制机制可能受到限制。通常情况下,我们在梦中并不意识到自己在做梦,因此无法主动干预梦境的发展。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时候我们在梦中会做一些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或不合理的事情。然而,一些人通过实践和训练可以学会在梦中实现一定程度的自我控制,这被称为"清醒梦"或"梦中梦"。在这种状态下,人们能够意识到自己正在做梦,并尝试主动参与和改变梦境的内容。

中秋月 中秋情

你记忆中的中秋节是什么样的?

在北方的呼伦贝尔,“中秋节是银绿色的,那是大地返还给月亮的美丽”;在南方的广州,“高高的广州塔,凌空擎起了月亮”;在东部的杭州,“在历代文人留下的诗画里,索引出一张杭州‘赏月地理图’”;在中部的武汉,赏月的最佳去处是“名扬四海的黄鹤楼”和“美丽的东湖边”;在西部的嘉峪关,月亮“仿佛又一个跟头翻上了祁连山顶”……

中秋月,中秋景,中秋情。一轮明月里,凝聚着你和我的目光;一缕月光里,流淌着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一片月色中,写满了深深的祈盼和祝福……

——编 者

明月出草原

艾 平

提到呼伦贝尔,人们总会想到草原。这里的中秋节是银绿色的,那是大地返还给月亮的美丽。秋草的新茬继续长着,上面覆满微霜和月光。

记得那年,我们单位组织了一个草原采风活动。大家年轻而活跃,恋着写生、拍照和喷香的奶茶,意犹未尽。下午5点不到,日光有些暗了。蒙古包前,归来一群马,默默和我们并肩而立。突然,一人跃上马背,飞驰而去。顺着马蹄声望去,你猜我们看到了什么——那就是天边,空旷的草原上,地平线的曲度和刚探出头来的半圆月重叠,那骑手的剪影飞快地印了上去,凝重的大地衬托着这明亮的一切,直把在场的众人看呆。骏马逆光归来,雕塑般矗立在我们眼前。马背上的骑手是作家乌热尔图,他来自森林,书写鄂温克族猎民生活的小说连续三届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我们汇聚到蒙古包里用餐,继续骑马的话题。没有电,大家秉烛对酒,吃着肥美的手把肉。歌声四起,人们身上的秋寒一扫而光。这时候,蒙古包的女主人,一位微笑的大姐,拿起根木杆,对着天窗的盖毡一挑,刹那间,月光如水倾泻进来……

回到家里已经过了饭时,家中无人。桌子上的纸条上是女儿稚嫩的笔迹——妈妈,回家过节。呀,今日中秋,我们一行人居然没有谁说起。

去母亲家对我们姊妹兄弟来说永远是“回家”。父亲去世后,每逢中秋,我们都把陪母亲当成最重要的事。果然,一推开家门,就看见兄弟姊妹几家人围着母亲坐在一桌子美味佳肴旁。母亲的爱集中体现在给我们吃什么这件事上。此刻,她的杰作琳琅满目。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摞摆成塔状的月饼,拿起一个掰开,里面是野玫瑰、榛子仁、青丝五仁、沙果脯、牛肉脯,都是当地特产做馅,味道各有千秋。主菜自然是不可替代的手把羊排,肥瘦相间;一大盆牛尾炖胡萝卜,香软糯润;还有炒白蘑、熘肝尖、酱牛舌、野菜丸子……我们称赞着母亲的手艺,可她却赞美呼伦贝尔大地。她说,中秋节虽然有点冷了,但是咱这里的稀罕物正好下来:牛羊吃了一春的花、一夏的草,最肥;一场秋雨一地白蘑,那是天赐的,再干净不过;早晨出水的细鳞鳜鱼,满肚子都是夏天攒下的蛋白质,肉瓷实,不放佐料,原汁原味更鲜……她还说,月亮是为亲人的重逢而圆满的,中秋节时咱这里还没有冷到大雪封门,想家的人都能回来。母亲说话时,阳台的门一直敞着,外面的月光把她养的几棵三角梅照得熠熠生辉。

说到当今的中秋节,呼伦贝尔的景象越发丰富多彩、时尚浪漫。虽然不比江南的花前月下、歌舞丝竹,但是家家户户厅堂相守,举杯邀窗外月亮,低头看手机里的月亮,将那些出门创业的青年、在外读书的学子、候鸟一样到南方避寒的老人,拢进了一个天南地北的团圆夜;还有别出心裁的年轻人,开车登山,仰望明月徐徐升起,一洗身心,豪情焕发……

这几天,我特意驱车出行,果然又发现了一番新景象。人们忙碌着过节,吃食添了许多,有哈尔滨的老鼎丰月饼、北京的蒜肠,还有江南的卤水鸭和金华火腿,呼伦贝尔的中秋传统中有了新鲜的味道。在草原湖滨等地,停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房车,房车里的日子过得滋润,有的晾着牛肉干、挂着蘑菇串,有的支着画架,画面上有锦缎一般的朝霞,也有碧海一般的星空月夜。我上前询问,天凉了,为何不及早“孔雀东南飞”?皆答,等着过一个特别的中秋节。

五湖四海共此时,呼伦贝尔的月亮日臻圆满……

美好的凝视

黄咏梅

在杭州过中秋,赏月的地方有很多,可登高,可临水,甚至可以在历代文人留下的诗画里,索引出一张杭州“赏月地理图”:在“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的平湖秋月,坐在西湖水上大平台,看水面一轮满月,恍惚间,人似乎坐到天上去,坐在了月亮旁边;提着小灯笼在运河堤上行,垂柳依依处,“波回野渡,月暗闲堤”,行至拱宸桥上,脚下千年运河穿心而过,为思念之人捎去话儿,过桥,看枕水而居的桥西人家的点香拜月仪式,一只圆圆的榨菜鲜肉月饼,等分数瓣,留一瓣给明月分享人间团圆;登钱塘江畔月轮山,攀上七层高的六和塔,见硕大的月亮从宽阔的江面横空出世,“月影银涛,光摇喷雪”,江潮澎湃,大有要将明月泼湿的激情;荡舟西溪上,月亮嵌于野树杂花间,小舟划至芦田,四顾“一片芦花,明月映之,白如积雪”,人被月色牵进了一幅《芦田秋月图》……

月亮只此一枚,不同的景致下,不同的人眼中,能赏出别样感受。

印象最深的一次中秋节,跟本地几个朋友兴冲冲跑去西湖边赏月。到处都是人。拿着荧光棒的,提着小灯笼的,咬着一块嫦娥雪糕的,还有汉服装束的年轻男女……我们被人流裹挟着,佳节倍思亲的愁绪,竟暂时被这氛围挤出了胸中。在断桥上,我找到一个空处,抬头看那轮满月,月光正照在那些笑嘻嘻的人们的脸上。后来,一位朋友觅到一条游船,说要带我们去数数坊间流传的三十三只月亮。艄公将船划过湖心亭,我们被带至小瀛洲岛。登岛,跟着人群往南走,一直走到“我心相印亭”。游客正集中在那里,远望西湖三潭石塔,一只、两只地数月亮。天上一只,水中一只,立在湖面三个石塔,每个上面有五个小圆孔,灯光从圆孔里透出来,像是有五只月亮,又映出水面五只月亮,如此,一共三十二只月亮。何来三十三只?朋友笑着说,杭州人都知道,还有一只在你自己的心里。大家听了,会心点头。

说到底,中秋赏月,赏的是人的心境。无论出门观月还是居家望月,无论独享清欢还是共享狂欢,明月当头照,人的心中就会亮起思念那一盏灯。我想,传统节日的仪式,除了营造一种文化氛围,还可以使现代人被庞杂信息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将自己与自然、与他人的距离拉近。当我们凝视月亮,总有一种美好的愿望油然而生——花好月圆。

记得有一年中秋夜,吃过晚饭,我们懒得再出门,便象征性地瞥了一眼窗外的月亮,接着循例给亲朋好友发送祝福语。然后我开始刷起微信朋友圈。果然满屏都在晒月亮。身处不同地方不同位置的朋友,每个镜头里的月亮,意境各异,有的古典,有的现代,有的抒情,有的有趣,让人怀疑所见并不是同一个月亮。突然,手机跳出一条信息,是母亲从家乡发来的:“现在,快抬头看月亮。”我连忙丢下手机,奔向阳台,抬起头,看到了那枚静静地挂在空中的满月。相隔千里,时差不到一分钟,我和母亲的目光一定在月亮上相遇了。月亮就这样消弭了时空,我犹如站在了母亲的面前,站进了母亲的怀抱里。我久久地看着月亮,月亮也看着我,温暖又感伤。

今年,杭州的中秋节遇上亚运会,“圆梦”的氛围早已遍布整个城市,圆杭州的梦,圆竞赛者的梦。南方的秋天,植物依旧葱绿,桂花满城飘香。钱塘江岸边的灯光秀,璀璨梦幻,映射出一个多彩的天空,好像是递给月亮的一张邀请函。杭州必将在一种美好的凝视下,实现梦想。

中秋的月亮,是因为聚满了人间的凝视,才会格外明亮清澈吧。

珠江月明

陈世旭

广州,“千年商都”,一座重要的现代化国际化都市,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岭南文化,源远流长,采中原之精粹,纳四海之新风,以其多元、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等特点,在中华文化之林独树一帜,近代时更是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岭南文化中,尤以广州为代表。

客居广州十余年,有机会充分领略广州之美,探究岭南文化的丰富内涵。每年中秋之际,是这座城最富诗意的时刻,也充分彰显着岭南文化的魅力。

在广州,赏月的去处甚多:白云山,晚望平台,可一览广州城中秋夜景的全貌;广州塔,悬空走廊,月亮仿佛触手可及;荔枝湾,老西关的味道依旧浓郁,有了月色,便更加古色古香;流花湖,开阔而平静,一个个亲水平台,与都市的喧嚣保持着距离;花城广场,旋转的摩天轮,带给人不一样的赏月体验;白鹅潭,“鹅潭夜月”,曾经是“羊城八景”之一……

而我,最喜欢的是在珠江上观月。珠江的最佳观月处,我以为是二沙岛。

二沙岛,居于广州城市中心,离珠江新城只有十多分钟车程,仿佛珠江上一块碧绿的“翡翠”。

怀抱二沙岛的江水,有着海一般的颜色。远来的鸥鸟飞成剪影,翩跹在岛岸。姿态各异的雕塑,散见于街头。不知名的野花,轻轻地摇曳着。音乐厅、美术馆,联袂在烟雨路上;小巧的尖顶,平缓的屋脊,掩映在树丛中。连接南北大道的广州大桥,车水马龙,飞架江面。往返东西两端的珠江游船,载一船欢乐,与明月同游。空中月,水中月,交相辉映;船上灯,岸上灯,灯火璀璨。

高高的广州塔,凌空擎起了月亮。仿佛整个世界的梦想——关于和平,关于团圆,关于丰收和幸福的祈盼,都挂在了那里。激光柱满天摇曳,变幻莫测,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四处一片流光溢彩。二沙岛沉浸在色彩的海洋里。

中秋之夜,赏月、颂月、吃月饼、摘桂花、饮美酒,泛舟珠江,吟咏秋色,是广州人的所爱。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中秋传统习俗,流传至今。同时,作为一直以来的中外文化交融之地,现代化国际化的大都市,如今广州人的中秋节,又有了更多时尚的元素。

记得有一年中秋节,我在二沙岛上的星海音乐厅欣赏了一场音乐会。作曲家给中国民歌带来现代节奏,让脍炙人口的旋律与跳跃变化的韵致交织于一体。或戏谑打趣,或严谨庄重,或深奥沉寂,或开阔宽广,总之都有着前卫鲜活的特质。时而欢快,时而简约,但一如既往地饱含着浪漫的风格,激发起听众的遐想。青春洋溢的女歌手,仪表庄重的钢琴家,贝斯、打击乐和萨克斯组成的乐队,带给人们新的色彩、新的视野。作为一名普通的广州市民,这个中秋之夜,我在二沙岛上,感受到了月光和音乐这两种“世界语言”的魅力,也在一个传统的节日里,触摸到现代、时尚的气息。

多少个中秋夜,我徜徉在二沙岛。这个极具现代气息的宝地,也是一处栖息心灵的家园。月光下,看万家灯火,看那片属于自己的月光。

风吹过珠江、大沙头、海印桥、海心沙……夜已深,风吹不熄满世界的月光,吹不熄不夜城的灯光。迷离的月光,放飞着思绪。月光像是跳动的音符,如歌如诉;像是甘洌的醇酒,沉香醉人;像是无私的知己,倾听心的絮语。月亮坦荡,高洁,深情脉脉。一个人有清风明月做伴,夫复何求?

明月高悬在湛蓝的夜空,清亮的光辉,流淌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在男女老少的脸上写满柔情。二沙岛上的广州人,正同各地人们一起,“天涯共此时”“千里共婵娟”。

几人相忆在江楼

徐 鲁

传统佳节,风雅古今。清明、端午、中秋、重阳……还有最重要的春节,每一个节日里,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美德和智慧,传递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家国情思。

说到中秋佳节,必定会说到赏月。在碧波荡漾的南海边,我感受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辽阔意境;在天山脚下,我见识过天山上大得出奇的中秋月,银色的月光洒在雪山上;在苏轼策杖行走过的鄂东山中,我凝望过高悬在千峰之上的圆月,那万古清辉映照着万家团圆……

我在江城武汉居住已有三十多年。在我心中,武汉中秋赏月的最佳去处,非以下两处莫属。

首选当然是名扬四海的黄鹤楼。

黄鹤楼是矗立在长江南岸、武昌蛇山之上的一座“望江楼”。每年中秋之夜,都会有幸运的武汉市民登上黄鹤楼,欣赏又圆又大的中秋月缓缓升起在大江之上;万家灯火里的武汉三镇,沐浴在一片温柔的清辉之中。

“想得故园今夜月,几人相忆在江楼。”在唐代诗人中,罗邺的名气不算大,但用他的这两句诗来描写人们站在黄鹤楼上凝望中秋月时的心迹,却再恰切不过。还有旧时竹枝词里的两句描写,也十分对景和写意:“直到夜深方罢饮,一船明月过江来。”

武汉的第二个最佳赏月处,是在美丽的东湖边。

东湖边有一座依湖而建的“长天楼”,楼名取自王勃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此楼建于1956年,屋顶和山墙多用绿色琉璃瓦,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楼阁风格。二楼有一个宽敞的大露台,朝向视野开阔的东湖湖面。

中秋之夜,皓月当空,站在这个大露台上远望,灯影荡漾的湖面,湖对岸的磨山黛色的轮廓,还有更远处灯火闪烁的珞珈山余脉,尽收眼底。“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或许只有沉浸在这样的月夜,凝眸这样的湖水和楼阁,对古人这些词句才能更加体会入心,更真切地感受到它们的神韵。

在东湖边赏月,长天楼的露台再大,也容纳不下多少人。所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每年中秋夜,不少市民都会早早来到东湖,从长天楼前开阔的湖边,朝着行吟阁方向,沿湖岸排开赏月阵势。有的连小方桌也带到了湖边,摆上月饼、瓜果和茶水,一家人一边赏月一边谈笑,享受亲情怡怡的佳节。明亮的圆月,成全这人间良宵,且给人们送来多少惬意的遐思和美好的梦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国人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习俗和感知季节的方式,也有自己独特的节日情怀。中秋节,也是一个诠释古老而美丽的传说故事、凝结中国人美好梦想的文化节日。

中秋前后,正是一年里秋高气爽、瓜果成熟的季节。当一家人幸福地团聚在一起,享受着丰收的瓜果、美味的月饼和怡怡亲情的时刻,谁能说,这不是一个感恩的节日呢?大家不仅会在心中真挚地感恩自己的家人,感恩富足、祥和的国家和时代,同时还会在心中默默感恩大地母亲给予的风调雨顺,感恩大自然赐予的桂花芬芳、瓜果飘香、稻菽金黄。

近些年来,中华儿女不断推进的航天科技探索,早已揭开了古人蒙在月亮上的神秘面纱,将一个真实的月球和星空,科学地呈现在了人们面前。所以,我们今天再次仰望美丽的中秋月,已经有了与古人不尽相同的认识、想象与感慨,更增添了一份独属于中华儿女的自豪。

塞上中秋月

胡美英

岁岁年年,中秋月圆。

一轮圆月悬挂在嘉峪关城市中心的西部明珠气象塔顶。公园里月色涌动,虫儿鸣叫,流水潺潺。月光落在地面上,就散发着满园森林的味道、湖水的气息。

清亮的月色,轻轻流淌在树梢上,流淌在花丛中,流淌在湖波上,流淌在月下散步的人们心底,漾起一圈圈欢快的涟漪。望着月亮,我脑海里浮现出初来嘉峪关时常常看到的月亮,那时的嘉峪关还似一片荒芜的田园,月亮也总是裹着一层黄黄的沙雾。

如今,裹着一层明亮月色的人们,或在公园一角轻歌曼舞,或在湖岸上悠闲散步,或在塑胶跑道上倒走慢跑,还有的坐在露天悠闲吧里轻酌慢饮,频频举起杯里的葡萄美酒,品咂这月色里的浪漫与温情。

中秋夜里,生活在嘉峪关的人们喜欢三五成群地去南湖飘带河上看月亮。月光在水幕上的投影里变幻出多彩的颜色。那投影里,有张骞出使西域的马队,有霍去病出击匈奴的大漠疆场,有身披月色的边塞诗人们的对月吟唱。

南湖文化生态园区由讨赖河河滩围拦建成,曾经杂草丛生的荒凉河滩,如今已是树木花草繁茂的生态园区。不远处的房车休闲地里,来自天南地北的游人们支起帐篷,摊开躺椅,躺在月光里小憩。祁连山吹来的风拂过他们的脸颊,他们安静地沉进这座塞上之城的怀抱。

方特欢乐世界里的璀璨灯光,将月色映照得五彩斑斓。夜已深,孩童们还扯着大人们的衣襟,嚷嚷着不想回家,要去夜市里走一走……

夜市里的吃食各种各样,月色在孩童的美食里嘎嘣脆响。铁皮炉上灿黄的烤玉米、香甜的烤红薯,铁转炉里酱红的糖炒板栗,炭火上翻动的烤肉……月色里的嘉峪关,欢腾着别样的城市烟火气。

特别是那些被包装得五颜六色、甜咸适中的月饼,会成为中秋月夜的主要味道,谁家都要备上几样。

中秋夜,塞上人家一股脑儿地把这些月饼,还有早早挑选回家的大芒果、软籽石榴、红心甜柚,本地产的李广桃、乌青西梅、大苹果、小酸果,新疆的哈密瓜、新鲜核桃、马奶子葡萄等,放在一起,郑重地摆上窗台祭月,那些果实在月色里仿佛散发着光芒。

嘉峪关是一座移民城市,在这些味道里,人们可以找见儿时中秋的记忆。这是一年一次向远方故乡的致敬。

月色里的行道树上,绛红细小的海棠果,密密匝匝的山楂果,红绿相间的小枣粒,纷纷挤进人们的视野里。那些风里雨里满街翻飞的燕儿、树枝上扎堆晃悠的雀儿,都躲到公园里如原始森林般密不透风的树丛里去了。

广场上欢乐的演出越发热烈,月色在嘹亮的歌声里飞扬飘动,在婀娜多姿的舞步里穿梭逡巡。

天上云追月,地下风吹柳。月亮跟着人们满街市转悠、撒欢儿,不想入眠。等到人们抬头与它良久地对视的时候,它仿佛又一个跟头翻上了祁连山顶,翻回到“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意境之中……

版式设计:汪哲平

《 人民日报 》( 2023年09月28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