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八字

辛丑年是哪一年2021(辛丑年是哪一年)

辛丑年是哪一年2021(辛丑年是哪一年)

2021农历年为何称“辛丑牛年”?掐指一算,答案就来了

今天是公历2021年2月12日,农历“辛丑牛年” 大年正月初一,人们见面互祝“新年好”“牛年大吉”等新年问候。那么,这个农历年为何被称为“辛丑牛年”呢?

视频加载中...

中国古代的纪年方法叫“干支纪年”,是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十天干”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组成,“十二地支”由“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组成。

古人将天干中一个字与地支中的一个字相互搭配,天干在上,代表阳,地支在下,代表阴。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方法是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壬戌为五十九年,至癸亥为止,一周为整六十年,叫作“六十甲子”。然后又从甲子开始,循环往复。

如果您不知道公历某一年是农历的什么年,其实,只要已知公元年数,是可以通过数学方法算出年的干支。您只要将公元年数减去3后,再除以60,所得的正余数就是该年的干支序号。如余数为1,则该年的干支序号为1,从六十干支表上即可知该年为甲子年;以此类推,如余数为2,则该年为乙丑年;如余数为59,则该年为壬戌年。如余数为0,则该年为癸亥年。

以2021年举例,2021减3再除以60,可算得商为33,余数为38,而此余数就是2021年的干支序号,从六十干支表上即可查得该年为辛丑年。

由于“干支纪年”推算复杂,容易弄混。为了便于记忆和推算年份,人们就用十二种动物与“十二地支”互相搭配,每年用一种动物作为一年的属相,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这样,事情就简化了,人们不再称呼什么“庚子年”“辛丑年”,干脆就叫“鼠年”“牛年”。天文年历显示,2021农历辛丑牛年从2021年2月12日开始,至2022年1月31日结束,全年共有354天。

(编辑 韩咏慧)

“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辛丑条约》签订120年后,换了人间

1900年

英、法、美、俄、德、日、意、奥八国

组织联军侵入中国

8月攻入北京

1901年9月7日

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的严重影响

“人均一两,以示侮辱”

《辛丑条约》规定的赔款数额

是按中国当时人口计算:4.5亿两

“人均一两,以示侮辱”

这是四亿五千万中华儿女的奇耻大辱

故称“九七国耻”

赔款须分39年还清

加上年息4厘

本息共计约9.8亿两

为支付巨额赔款

清政府加紧搜刮

人民生活更加贫困

社会经济更加凋敝

中国人不许在东交民巷居住

条约中规定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

允许各国驻军保护

不准中国人在区内居住

武装人员不得进入

列强在使馆区四周建起了高约六米的围墙

围墙上还建有碉堡

列强还在使馆区内修筑了兵营

使之成为“国中之国”

在国都驻扎外国军队

而且还是多国军队驻扎

这就如同在每一个国人的心中、脸上

划上一道象征着屈辱的伤疤

条约还规定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位列六部之首

使之成为帝国主义控制清政府的工具

以达到各列强“以华制华”的目的

《辛丑条约》的每一条,每一款

从政治到经济

从军事到民生

从社会到文化

将古老东方大国的尊严、主权、安全

彻底粉碎

它是中国近代史上

赔款数目最庞大

主权丧失最严重

精神屈辱最深沉的不平等条约

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和严重影响

铭记历史 吾辈自强

1949年2月3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北平入城式

毛泽东特地命令人民解放军

必须全副武装地通过东交民巷

“要走出气势,走出军威”

为此

坦克和炮车组成的队列

行进路线特意绕了一个弯

就这样

《辛丑条约》签订后近半个世纪以来

中国军队第一次进入了这块区域

当人民解放军的坦克、大炮

雄纠纠、气昂昂地经过东交民巷时

半个世纪以来的耻辱终于得以洗刷

公元2021年

又是一个辛丑年

两个甲子

早已换了人间

2021年3月

中方在高层战略对话中,正告美国

“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

中国人不吃这一套”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

便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已经表明西方列强

在东方海岸上靠架几门大炮

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120年后

虽然同是农历辛丑年

但中国早已“换了人间”

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现如今,中国不仅拥有

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维护核心利益的坚定决心

也具备如此强大的底气和实力

“与中国打交道

就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

中方的这句正告

美方不仅需要

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谨记

在今后与中国交往时也须警钟长鸣

《辛丑条约》的时代早已终结!

来源:共青团中央

涨知识:为什么2021年叫辛丑年?学会6种纪年方式教孩子

祝你牛气冲天!

#2021农历年为何称辛丑牛年#

为什么2021年我们称之为“辛丑年”?

辛丑年,使用的是我国古代的干支纪年的方式纪年,又叫“天干地支纪年”。

“辛”是十天干之一,“丑”是十二地支之一。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丑”对应的是牛,因此我们将辛丑年称为牛年。

纪年,是以明确的文字代表特定的时间年代。我的理解就是标定时间年代坐标,以方便查询和记录相应的历史现象与事件。

2021年,这也是一种纪年方式。它是西方的纪年方法,以基督耶稣的诞生为纪元的元年,因此叫“基督纪元”。

这种纪年方式随着西方文明的崛起而得到广泛传播,因此如今世界各国都普遍采用这种纪年方式。

这里有两种纪年方式哦

我们近代向西方学习,因此也遵从“拿来主义”的原则,使用这种纪年方式,改称为“西元纪年”或者“公元纪年”等。

我们一般称用公元纪年制作的日历为“公历”或“阳历”,而根据我国传统的历法制作的日历称为“阴历”、“农历”、“夏历”等。

中西文化有着很明显的差异,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因此除了公元纪年,我国历史上还有多种纪年方式。

从古至今,我国自创的比较常见的纪年方式有5种,分别是: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法、王公年次纪年法、年号与干支纪年兼用法和民国纪年法。

1.公元纪年

公元纪年法是基督耶稣诞生的年份为纪年的元年。

耶稣诞生前称为“公元前”,即Before Chris,常简写为“B.C.”或“B.C.E.”。

耶稣诞生后成为“公元后”,简称“公元”,英文用"Anno Domini"来表示,意为主的年份,常简写为“A.D.”。

公元即公历纪元是一种源自西方社会的纪年方法,原称基督纪元,又称西历或西元,是由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Aloysius Lilius对儒略历加以改革而制成的一种历法——格里历。1582年,时任罗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颁行。——引用自头条百科

我国引入公元纪年的时间比较晚,据网上说法应该是在辛亥革命爆发后。

民国政府开始采用公历(大约1912年,民国元年),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并行,作为当时的纪年方式。

2.民国纪年

辛亥革命纪念馆

1911年10月10日,由孙中山等人领导的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统治。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标志着中华民国的成立了,随即也开启了新的纪元与纪年方式。

民国纪年法是以中华民国成立为起始的纪年法,以公元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为起始纪年的方法。——引用自头条百科

民国纪年与公历纪年的换算公式:

民国纪年=公元纪年-1911

比如,1948年是民国几年?

使用公式可以这样算:1948-1911=37,即1948年是民国三十七年。

同理,公元纪年=民国纪年+1911。

民国二十八年是公历哪一年?可以直接套公式:28+1911=1939,即民国二十八年是1939年。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第一届政协会议决定采用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公元纪年为纪年,废除了民国纪年法,以公历为历法。

大陆地区不再使用民国纪年法来纪年,但海峡对岸民国纪年沿用至今。今年是民国几年?自己算算吧!

由于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因此在公元纪年与民国纪年之前,我们还使用了好几种纪年方式。

而“辛丑年”“牛年”就是我国古代较为常用的天干地支纪年法。这种纪年方法被用于传统日历,因此一直沿用至今。

3.天干地支纪年

天干地支纪年法就是利用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互组合用来纪年,它的一个周期是60年,又称“一甲子”。

六十年一个周期,周而复始。因为我国古代平均寿命不到60岁,一般60年的时间足够记录一代人的寿命内所发生的事件。

“十天干”分别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地支对应的十二生肖分别为:子鼠、丑牛、寅(yín)虎、卯(mǎo)兔、辰(chén)龙、巳(sì)蛇、午马、未羊、申猴、酉(yǒu)鸡、戌(xū)狗、亥(hài)猪”。

十二生肖

“六十甲子”依次序号是: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 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 庚辰 (18)辛巳 (19)壬午(20) 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 丁亥 (25)戊子 (26) 己丑 (27) 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 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 庚子 (38) 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 己酉 (47) 庚戌 (48) 辛亥 (49)壬子 (50) 癸丑

(51) 甲寅 (52) 乙卯 (53) 丙辰 (54)丁巳 (55) 戊午 (56) 己未 (57) 庚申 (58) 辛酉 (59) 壬戌 (60) 癸亥

从网上获得一种较简便的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转化方式,已知公元年数可求出年的干支的方法:

其方法如下,将公元年数减去3后再除以60所得的正余数就是该年的干支序号。

如余数为1,则该年的干支序号为1,从六十干支表上即可知该年为甲子年;以此类推,如余数为2,则该年为乙丑年;如余数为59,则该年为壬戌年。如余数为0,则该年为癸亥年。

比如:2021年,如何算出对应的农历“干支”?

套用公式:(2021-3)÷60得到商33余38。

余数38对应的干支序号,对照上表可知是辛丑年。

牛不牛?真牛!

4.年号纪年

年号纪年据说始于汉武帝刘彻,自此皇帝即位后就确立年号,用皇帝的年号来纪年。

比如,洪武、永乐、建文、康熙、乾隆等都是年号。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洪武就是年号,洪武三十一年就是纪年的具体年份。

有的皇帝一生只用一个年号,比如朱元璋、朱允炆、朱棣等,有的皇帝一生有很多年号,比如汉武帝等。

5.年号与干支纪年兼用纪年

年号与干支纪年兼用纪年就是两种一起使用,通常是年号在前,干支随后。

比如:“乾隆丁亥冬”,“永和九年,岁在癸丑”,“顺治二年乙酉”等,通常见于古代文章或者字画题字与落款等。

这种使用有利于避免因为两个皇帝的年号相同而无法区分具体年份,毕竟有些皇帝的年号名是相同的。

兰亭集序

6.王公年次纪年

王公年次纪年法多使用在汉武帝之前,那是还没有年号的说法,因此编写史书多用王公的名号加上相应的年次。

这种纪年方式多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史书,像司马迁的《史记》其实也有类似的使用。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赵惠文王十六年”就是王公“赵国惠文王”加上年次“十六年”。

古代牛牛牛!

其实,公元纪年也可以认为是王公年次纪年的外国用法。

或许,这本来就是我们纪年方法的外传才诞生的公元纪年法也很难说。

公元纪年如2021年,其实就是“耶稣诞生后两千零二十一年”,与“赵惠文王十六年”是一个道理。唯一的不同,就是它使用了更为方便的阿拉伯数字。

文人鬼一家之言,且当鬼话听之。

欢迎关注、评论、点赞与转发,你的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