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八字

农历二月初一是什么日子为什么要煮糖水(农历二月初一是什么日子)

农历二月初一是什么日子为什么要煮糖水(农历二月初一是什么日子)

农历二月初一,中和节!老传统:1诞辰2禁忌,放生祈福正当时!

#春耕进行时#

明天就是农历二月初一,中和节!老传统:1诞辰2不要,春播春耕正当时。

农历二月初一,是“中和节”,民间俗称“太阳诞辰”,也就是“太阳的生日”。这天人们庆祝太阳诞辰,感恩太阳恩赐,赋予阳光和温暖,抚育大地万物生长。我们看看二月初一太阳诞辰,有哪些传统习俗和禁忌。

1、太阳诞辰之日,有哪些传统习俗。

老话说:万物生长始于春,万物生长靠太阳。现在正是初春时节,阳光明媚,万物复苏,明天就是二月初一太阳诞辰之日,传统习俗多多。

老话说:“男不拜月,女不祭日”,到了二月初一太阳诞辰这天,民间有祭拜太阳之说,也就是太阳星君,感恩赐予光明和温暖,人们准备传统美食:太阳糕,进行祭拜,希望保佑风平浪静,风调雨顺。此时,民间讲究由男同志祭拜太阳星君,因为有男阳女阴的说法。

到了二月初一,民间还讲究相互“献生子”的说法。就是把五谷杂粮和瓜果种子,相互赠送,准备进行春播和丰收。

2、不砍树,不覆巢

春天来临,万物复苏,树木发芽,百花齐放,到处一片盛景,这时候,人们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要破坏树木,也要防止牛羊等等牲畜破坏。因为正值生长旺盛阶段,防止影响茁壮成长。

尤其是民间讲究不砍树,防止影响鸟儿搭窝垒巢,繁衍生息,因此强调不覆巢,是为了鸟类繁衍后代。古人讲究“弋不射宿”,也就是说不射杀回家的小鸟,因为繁殖后代。

3、不捉幼兽,不伤害益虫

到了农历二月初一,正是太阳诞辰,人们外出踏青赏花,享受阳光明媚的的春天,民间讲究,此时,不要幼小的动物,也不能不用雌性动物做祭祀,让他们繁衍生息。

同时,强调不伤害益虫,要保护生活中有益的昆虫,比如蜜蜂、七星瓢虫、蝗螂、青蛙、蜻蜓等益虫,这都是人们生活中的好帮手,帮助人们粮食作物健康生长,喜获丰收。

“节应中和天地晴,繁弦叠鼓动高城”。看来在农耕时代,中和节这天,也就是民间所说太阳生日!到处欢歌笑语,洋溢着幸福和欢乐。

二月初一有讲究,建议:“吃3食,忌1事”,寓意五谷丰登事事顺

时间总是在转瞬间悄悄流逝,一转眼的功夫我们就走进了农历二月。农历二月有诸多节日,如二月二的“龙抬头“,亦或者是二月十五的”花朝节“等等。其实,除了刚刚所提到的节日外,农历二月初一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叫做 “春社日”。

在这个传统你节日里老一辈也留下了诸多的习俗,其中就有:“吃3食,忌1事“,她们认为只有吃了与之相对应的食物,不做不讨喜的事情,才能为新的一年祈福,接下来娟子带着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3食“和”1事“分别指的是什么。

“吃3食“——吃社肉

在春社日这天,家家户户为了得到神的恩赐,都会摆上一些丰富的肉类来供奉,而这些被供奉的肉也被称之为是“福肉“。祭祀完后若是能吃上一些的话,就说明今年会受到神的眷顾,寓意五谷丰登,吃喝不愁。

推荐食谱:【鱼香肉丝】

1、先把猪里脊肉切成丝放入碗中,加一勺淀粉、一勺食用油搅拌均匀放一旁待用,紧接着把泡发好的木耳,清洗干净的胡萝卜、青辣椒切成细丝。

2、取1个碗加1勺淀粉、3勺清水、适量料酒、醋、生抽、蚝油、白糖搅拌均匀,做成鱼香料汁。

3、锅中加油,油热后放猪肉丝炒至变色捞出,用底油爆香葱姜,倒入胡萝卜丝、青椒丝、猪肉丝和木耳翻炒1分钟。然后沿着锅边加入调好的料汁,转小火等到汤汁浓郁后即可出锅。

“吃3食“——吃社米

在这一天,老一辈会把各家的米饭都放在一起,做成一锅八宝米饭来供奉,这样有一年五谷丰登好收成的美好寓意。

推荐食谱:【八宝饭】

1、先把200g糯米放入碗中,加清水浸泡半小时,然后捞出控干水份备用。取一个碗,在底部放上花生、红枣、葡萄干、玉米粒、青豆等食材做点缀。

2、在刚刚的基础上倒入泡发的糯米平铺完整,然后糯米上撒上一些红糖,加没过于食材的清水。

3、锅中加水,放入篦子,把盛有八宝饭的碗放上去,开大火蒸40分钟,然后倒扣在盘子里即可上桌食用。

“吃3食“——吃太阳糕

在民间有二月初一祭太阳的习俗,因为二月仲春,正是春耕之际,这时候万物都离不开太阳的照料,若在此节日能吃一些和太阳形状相似的食物的话,就可以祈求一年风调雨顺,日子越过越红火。

推荐食谱:【太阳糕】

1、先准备一个大碗,里面倒入糯米粉,少量多次的加入清水,然后揉搓成糯米团。

2、把糯米团揉搓成长条,分成大小相同的剂子,用擀面杖擀成圆饼。然后锅中加水,放上篦子、吸油纸,再把擀好的圆饼放上去开大火蒸10分钟。

3、另取一个碗,放入豆沙馅和炒好的黑芝麻搅拌均匀,备用。把蒸好的糯米饼取出来放凉,一层糯米饼一层豆沙馅儿连续叠放起来,然后在最上面那一层用筷子画上一个太阳的形状就可以享受美味了。

“忌1事”——忌杀生

二月初一这天要护生,不能杀生,因为春天是各类生物繁衍的季节,如果出现杀生的现象就会惹怒神灵,给自己带来麻烦。其实,除了忌杀生外,我们尽量也不要伐木,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让我们的生活繁衍不息。

福清初一能先喝面汤?初二能去串门?

春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春节、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为新年,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结束。

春节是福清民间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旧时福清“做年”始自农历十二月十六日做“尾牙”,终于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历时一个月之久。现在一般始自大年三十,终于正月十五日。关于福清的春节习俗你知多少。

正月里的福清习俗正月初一,亲朋好友间相互拜年,这是全国都有的风俗,但福清初一拜年又有许多不同之处。福清人自古勤劳,初一都争先恐后起早,取“初一起得早,全年都起早”之意。

正月初一

大年初一这天要吃一碗太平面。是用面线,面里还要加两个鸡蛋,还有菠菜。顾名思义,太平面是吃平安的。民间还有第一口吃蛋而不喝汤的风俗,说是第一口喝汤出门便逢雨。吃完蛋后便出去拜年,主人须留一人在家接待来拜年的客人。拜年时客人向主人作揖,祝主人万事如意,合家平安。主人也作揖回贺,请客人进门,向客人敬烟请糖。

图片来源:网络

初一这一天禁忌多,如忌扫地,怕扫掉财运;忌操刀,怕不慎伤了皮肉不吉利;忌讲晦气话,怕言语相左伤了和气;忌讨债,认为喜庆日子不难为别人,体现福清人宽怀仁爱的美德;忌打小孩,怕哭声不祥。这天小孩最高兴不过,有什么要求,大人多满足他们。

正月初二

“拜初二”在福清古称“拜新座”。这是民间节假日吊唁死者、安慰死者家属的活动。凡上一年有逝去成人的家庭,这天都给亡灵设灵座,让亲戚朋友来吊唁。初二日吊唁死者,这一风俗唯福清城关及周围镇独有。除了吊唁,人们在初二日不能互相串门。初一去过的人家,初二方可登门,否则就会被人埋怨。

正月初三

初三这一天,各家各户收起岁灯,将岁饭上的红枣、花生仁和龙眼肉收藏起来,岁饭重新蒸热后,全家饱餐一顿,表示终年光明、终岁有余。商店初一、初二停业,初三开门营业,所以初三又叫“开假日”。福清还有“请初三”的风俗,这一天,有新嫁女的家庭,多派新娘的弟弟到亲家家中请新娘、新郎回娘家。头年“请初三”,娘家要设宴招待女婿和出嫁的女儿。

正月初十五前

到了正月十五前,娘家必送花灯到女儿夫家。因为福清话里“灯”与“丁”谐音,意思是希望女儿早生贵子,所以就有了“亲家舅送灯”的习俗。“送灯”很有讲究。姑娘出嫁头一年,送的是“观音送子”灯,第二年送“孩儿坐盆”灯,第三年送“状元骑马”灯。如果第二年还没有生养,就加一盏桔灯,这是因为福清话“桔”与“急”谐音。如果已有子女,一个孩子就加送一盏,灯的盏数要超过子女数量,如关刀灯、走马灯、绵羊灯等。送灯时,将灯挂在两根甘蔗两头,由亲家舅扛着到亲家母家里去,灯送到时,亲家母或姐夫要煮太平面给亲家舅吃,还要给压岁钱。

福清民间还有做大岁、上彩、吃元宵丸、烘灯、闹社火等活动。城关地区还有过利桥的习俗。做大岁、上彩已逐渐淡出市民视野。吃元宵丸、烘灯(龙高一带舞板凳龙)如今仍在盛行。新厝一带闹社火活动,每年依旧十分活跃。

除了初一到十五的年俗,春节前的年俗也十分重要:

筅堂·辞旧迎新大扫除年前的大扫除,福清人称为“筅xian雪堂”,在福清是家家户户都少不了的。每年农历腊月中,选个天气晴朗的日子,全家总动员把天花板、厅堂、杂物间等打扫干净,还要特别认真地擦洗门窗和家具。一天干不完可以分成几天,但是一定要不留一处卫生死角。

图片来源:网络

据说,旧式福清家庭每年的清扫工作,洗的工具不是一般的扫帚,而是采集新鲜竹叶做成的扫帚,用红纸绑住头,谐音“富足”“满足”。

在筅堂的时候,还要搓米时吃。哪户人家开始做卫生了,小孩子就盼着吃搓米时了,因为做完卫生之后,这户人家就会给各个邻居送一盆搓米时。等你家做卫生了,又回送给别人,你一盆我一盆,邻里之间的关系就这样被拉近了。

置办年货、祭灶老福清的年货花样很多,比如芋泥、春卷、肉燕、佛跳墙等等,但最看重的有三样,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会准备,那就是灶糖灶饼、米齐(读zie)和年糕。

旧时,老福清在备好以上三大样年货以后,所有家庭都要添置年货。

“祭灶祭糊涂,灶前一个铜香炉,元宝是侬褙,金裤是侬糊,灶君上天讲好话,灶妈落地保佑侬,保佑侬爹有钱赚,保佑侬奶有钱长,保佑侬哥讨兄嫂,保佑侬读书变聪明。”

传说玉皇大帝派灶神到人间监督每家每户的行为善恶,每年农历正月初四到任,年前十二月廿四任满上天禀报,祭灶就是为灶神饯行。

在福清祭灶神有个讲究,要祭两次,分“祭素灶”和“祭荤灶”。农历十二月廿三,人们会拿好酒好菜招待灶王爷,叫做‘祭荤灶’。但是又怕他上天的时候,一身的酒气惹玉皇大帝不高兴,还醉醺醺得胡乱汇报,所以等到农历十二月廿四送他上天的时候只拿水果、蔬菜等素食招待他,叫做“祭素灶”。

祭灶就是过年的前奏啦!祭灶完,就可以吃灶糖灶饼。老鼠儿(学名叫寸枣)、灶婆饼、麻生糕、金钱饼、红纸包、炒米糕等等,小时候可喜欢吃了。祭灶那天,大人们忙得团团转,一家人早早地吃完晚饭,就开始忙活着清洗锅盖和灶台的边边角角,然后才拿出准备好的精致菜肴十道,摆在灶台上,点上香烛,倒上米酒,摆上代表“甜甜蜜蜜”含义的马蹄和甘蔗。天黑了,开始祭灶了。焚香祭拜灶神爷爷,虔诚地许个心愿,然后放鞭炮。一切程序结束,小伙伴们就开始欢呼雀跃地享受灶糖灶饼了。

图片来源:网络

在古代,身份不同的家庭祭灶的时间不一样,可以从福清老话里面看出来。“官三民四曲蹄五,祭菜祭荤有先后。裁得蔗鞭焚纸马,送君骑去上青天。”也就是说,缙绅(有官职的人)之家为腊月二十三,编氓(平民)为腊月二十四,疍民(水上居民)为腊月二十五。

按照老福清的习惯,外公、外婆要在祭灶这一天向外孙、外孙女送灶糖灶饼以及花花面壳(面具),表达浓浓的慈爱之情。

现在很少有人家会自己动手做米齐,都是买现成的。以前家家户户会做米齐、炊糖粿(年糕)。磨浆、洗甑、揉粿叶,每个环节都能闻到浓浓的年味。

小孩通常会围在家长身边,观摩做米齐的全过程:浸泡糯米,用石磨碾磨出米浆后,装入一个大大的白色米袋;用石头或椅子将水分压出,让里面的糯米成团;揪一块压扁,包入适量红糖糯米馅,收口搓成圆形按在正方形的艳山姜叶垫上,入蒸笼蒸熟;出笼后,再用筷子逐个点上红点,有见喜太平的寓意。

图片来源:网络

做米齐的本意是供奉祖先,大年三十供过祖先以后可以吃到正月,可以煮也可煎炸。老福清还有相互讨米齐的风俗,为了讨个吉利。小编只记得清明节会吃这个咯!

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春节食品。

图片来源:网络

已经出嫁的女儿,每年春节还要给娘家送年糕,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当然这还不够,还要给父母送上草鱼、猪蹄、线面、鸭蛋、福橘等。这些年货都有着美好的寓意:送年糕,希望娘家生活年年高;送草鱼,希望父母年年有余;送猪蹄,希望父母腿脚健实;送线面,希望父母健康长寿;送鸭蛋,希望父母平平安安;送福橘,希望父母福气多多。

为了让年糕更好吃,老福清人喜欢做“金包银”。就是把年糕切成块,放在打好的蛋液里沾一下,然后放到油锅里炸,等到年糕表面颜色变得金灿灿时就可以出锅了。

做小岁·祭拜至少一整天除夕的前一天晚上,北方人叫“过小年”,福清人叫“做小岁”,就是祭祖宗拜天地的时候。依伯依姆们说,祭祖宗,摆祭品是件很繁琐的事,要一整天的时间,做小岁为的就是一家人能在年三十的晚上好好团聚。

图片来源:网络

“做小岁”这天一项重要的活动是祭拜,早上到祠堂的大厅祭、中午到家里的大堂祭,下午还要到房间里祭……在厚厚的蒲团上,一叩首二叩首三叩首,“拜拜”没完没了,屁颠屁颠跟在大人后面的小孩童却乐此不疲。

贴联贴春联也是家家户户在年三十下午之前要完成的事。春联的历史非常悠久,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了。贴春联主要的寓意是表达喜庆、吉祥之意。后来,不仅春节才贴联,结婚、各类庆典都要贴联,所以不同用途的联有不同的称谓,春节贴的联叫春联,结婚贴的联叫婚联,吊唁死者的联叫挽联,祝寿的联叫寿联。再后来,春节不仅门窗要贴春联,连农具、家具都要贴上圆的或菱形的红纸,表示喜庆,红红火火过大年。

图片来源:网络

福清有的地方春联与众不同,红联头部为白纸,即白联头的春联。这事与倭患有关。有一年,家家户户都贴上春联,倭寇突然来了,大家都躲起来,等倭寇走了才回来张罗做年。结果村里有勇士抵抗倭寇战死,也有不愿意离家的老人被倭寇杀害。为了悼念死难的人,家家户户就在红纸联头贴一小截白纸表示悼念。之所以贴在联头而不是联尾,因为在传统文化里“死者为大”。后来延袭成俗,不仅是春联,其他联也都加白联头,以示喜庆之时不忘已故的先辈们。

放炮仗炮仗宋代称“爆仗”,即鞭炮。炮仗历史跟春联一样悠久,但它来自民间,初叫爆竹。

图片来源:网络

福清出殡也放炮仗,那是寿终正寝者的丧事,称之“喜丧”,实则向路人昭示:他们家老人高寿而终是子女孝顺的结果。

除夕·年夜饭有讲究福清有句老话:“好囝不赚卅暝晡(意思是:好孩子不赚大年三十晚上的钱)”。在外地经商、打工的福清人,在除夕前一定会回家过年吃顿团圆饭,“人不齐不开饭”。在老福清人的眼里,过年的高潮就体现在年夜饭上。

图片来源:网络

福清人的年夜饭很讲究,切片油煎的年糕是必备的。还有红糟鸡、春卷、煎糟鳗鱼、芥菜、蟹炒白粿、番鸭汤、鸡汤、九节虾、南煎肝、芋泥、太平燕等等。太平燕是用肉燕加鸭蛋煮汤,福话“蛋”叫“卵”,鸭卵的谐音是“压乱”,有平安的意思。

另外,老福清还有一个说法,就是年夜饭不吃“蒜”和“海蛎”。因为在福清话里“蒜”和“海蛎”的发音与“孙”和“弟”一样,为避免爷爷奶奶吃“孙”,哥哥吃“弟”,所以蒜和海蛎在老福清年夜饭中不可以单独上桌。

年夜饭的顺序也有讲究,菜肴中则第一筷要吃俗称为“皇帝菜”的菠菜,以表示“青嘴平安”,第二筷喝“豆腐汤”,因为豆腐越吃越有,表示一家生产收入越吃越增多。第三筷要夹鱼,表示年年有余。

图片来源:网络

小孩子眼里最期盼的还是拿红包。吃完年夜饭,长辈会给小孩子包红包和分橘子,现在长大了只能分红包不能拿红包,好桑感。

此外,福清人以前还有一个有趣的风俗,吃完年夜饭,父母都要替小孩擦嘴,意思是童言无忌,如果小孩说错了什么话,希望神明不会怪罪。

现在,保留下来的习俗越来越少了,很多人嫌做饭麻烦,都提前在饭店订好年夜饭。

压岁钱与守岁年夜饭后,大人要给小孩分压岁钱。时下小孩子拜年最流行的口头禅就是“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年夜为什么要分压岁钱呢?这一习俗意义又是什么呢?对未成年人来说,过了大年夜就长了一岁,而大年夜叫除夕也叫除岁,“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纪年,二是年龄。所以“压岁”的意思是压住年龄的岁,辞去旧年的岁。

图片来源:网络

守岁,福清称“坐三十暝晡”,即全家人围坐在灯下促膝谈心直至天明。守岁的原因有一个说法,说是大年夜天上众神都到人间来,其中“独脚神”会到每一家的床前,看见有人睡了就撒下疾病给他,所以大年夜没人敢睡。小孩子多数熬不了夜,但不睡床,睡在母亲的怀里。因为守岁要守一整夜,后来虽然只到子时(23--1时)就行了,但相对来说时间都很长,中间要喝点茶水或糖水等饮料来提神,还要吃点炒豆、花生、瓜子什么的来消遣;又因为年三十是每年的最后一天,过了一夜就是新的一年,这样又象征着一家人从旧年吃着东西到新年,寄意年年有食。

自上世纪80年代起,守岁有了新的内容,全国人民享受着中央电视台奉献的文化大餐——春节联欢晚会,迎接新年钟声的敲响。

来源:圆梦福清

没骗你!今天二月初一,三十天之后还是二月初一

2月20日,癸卯兔年二月初一,而在这个二月之后还紧跟着一个闰二月。两个农历“二月”共计59天。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介绍,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是一种阴阳合历。阴历是以月亮的盈亏即朔望变化而制定的,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天,而阳历(也称公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为一回归年而制定的,一个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2天。农历是以阴历为基础兼顾回归年制定的,它的日期既能显示月亮的盈亏变化,又能与公历的四季保持同步。

农历根据月亮的盈亏变化定月,平年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全年354天或355天。癸卯兔年的农历二月始于公历2月20日止于公历3月21日,为期30天,属大月。

农历平年比回归年要少大约11天。为此,我国古人采用增加闰月的方法使农历年的平均长度和回归年的长度接近,在19个农历年中加入7个闰月,有闰月的那年有13个月,称为闰年,增加的那个月称为闰月,闰年384天或385天。19个农历年和19个公历年的天数几乎相等。

闰月具体安置在哪一个月,这和二十四节气有关,闰月会被安排在农历没有中气的月份。古人将二十四节气分为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二者相间排列。农历以12个中气分别作为十二个月的标志,即每个朔望月都有一个中气,如果某个月中不包含中气,就算做上一月的闰月,为置闰。癸卯兔年的闰二月就是上一个月即二月的闰月,闰二月中只有节气清明,而中气谷雨则在农历的三月初一。这个闰二月从公历3月22日开始至4月19日结束,共计29天,是小月。

闰二月比较罕见,上一次是2004年(甲申年),下一次是2042年(壬戌年)。

转自:新华社

来源: 山西广播电视台

二月初一,大吉大利的好日子,祝你一生平安、一生健康、一生幸福

今天二月初一,

大吉大利的好日子,

祝福有缘打开的友友们全家男女老少:

一生平安、一生健康、一生幸福、

好运连连,幸福满满,健康平安,

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