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命理

正月十三日子好吗出远门(正月十三日子好吗)

正月十三日子好吗出远门(正月十三日子好吗)

七月十三是“耗日”,老人说“耗日三不做,平安福禄来”,啥意思

七月十三是“耗日”,老人说“耗日三不做,平安福禄来”,啥意思?

在农村的民间,老祖宗流传下来了很多特殊的日子,比如说农历五月为“端月”,而端月就有“天地交泰日”等;农历六月为“焦月”,焦月则有“半年节”等等。

当然农历七月也有一些特殊的日子,七月初一“地门开”,七月初二“天门开”,七月初七“七夕节”,七月十五“中元节”等等。

当然除了这些日子外,还有“耗日”,“离日”,“绝日”,“费日”的说法,当然这些日子不同于传统的民间日子,而是根据天干地支,也就是干支纪年而确定下来的而。

当然对于“耗日”,按照字义来说,也有耗尽的寓意在里面,而农历七月十三恰逢“耗日”,所以在民间也有了:“耗日三不做,平安福禄来”的说法。那么这句话啥意思,有没有道理呢?我来说一下:

什么是“耗日”,为什么七月十三是耗日:

对于“耗日”,顾名思义,指的是消耗的日子,寓意着这个日子是被消耗的日子。所以在这个消耗的日子里,老祖宗主观的认为,做一些事情是不好的。

不过来说,其实“耗日”却有不同的定义在里面:

按照干支纪年来说,其实耗日代表着日子的力量被季节消耗了的意思,当然耗日分为大耗日、小耗日和四耗日等几种:

大耗日:

老祖宗认为,一年当中有几个特殊的日子被大耗日,分别是根据老祖宗留下来的干支纪年来看的:

正月的午日、二月的未日,

三月的申日、四月的酉日,

五月的戌日、六月的亥日,

七月的子日、八月的丑日,

九月的寅日、十月的卯日,

十一月的辰日、腊月的巳日都是大耗日。

小耗日:

小耗日也被称为月厌日,一年当中也有十二天的小耗日,分别是:

正月的巳日、二月的午日,

三月的未日、十月的申日,

五月的酉日、六月的戌日,

七月的亥日、八月的子日,

九月的丑日、十月的寅日,

十一月的卯日、腊月的辰日都是小耗日。

四耗日:

一年分为四季分别是春夏秋冬,所以每一个季节当中,都有耗日存在,所以被称为四耗日,分别是:

春季正月、二月、三月的壬子日,

夏季四月、五月、六月的乙卯日,

秋季七月、八月、九月的戊午日,

冬季十月,冬月、腊月的辛酉日。

当然对于耗日,我们光听这个名字就知道不好听了,按照“万物万象”的说法,耗日具有破财损耗之意。当然对于小耗日、四耗日,而“大耗日”指的是一年中不好的日子,所以人们用来择日的时候,也要躲开这个“大耗日”,至于“小耗日”等,尽量能不使用,就不使用。

为什么说七月十三是耗日呢?

按照干支纪年的说法,农历七月十三是庚申月的戊午日。

根据老祖宗的说法,秋季风“戊午日”属于四耗日之一,所以这一天被称为耗日。

按照五行来看,戊为土,午为火,庚申为金,火生土,土生金。所以这一天的力量特点就是,申月的金气消耗土中之火,从而导致日子无力,五行无气。

当然在纯金耗火土的力量下,虽然导致金气力量的增强,但是却减弱了火土之力。五行讲究阴阳平衡的,当然秋天金过分旺盛自然不好,所以从七月十三以后,在土中之火转化为金气情况下,地气的温度开始下降,凉风凉气开始增多。

不过上述说的只是四季力量的特点,当然老祖宗也是讲究“万物万象”的,从而引申出了这一天的特点和一些讲究的事情。

“耗日三不做,平安福禄来”的意思:

第一,七月十三,“不求财”。

在农村里,有这样一句俗语:“厌日娶亲不到头,耗日求财难上难”。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在“厌日”的时候是不能结婚的,否则不到头,在“耗日”的这一天是不求财,不签合作合同的,否则很容易出一些问题。

那么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按照老祖宗的意思来说,其实古代历学家曹震圭在《广圣历》中就解释耗日:

大耗者,月建击冲破散之辰也,岁破者......犯者主损财物及害家长。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耗日就是破日,而和年的地支相对叫岁破,和月的地支相对叫月破等。当然对于破日,自然是有破财的寓意在里面,所以是不好的。

当然老祖宗是很迷信的,他们认为一些干支不合日子,比如“耗日”等,如果出门求财就不会太顺的,一般都选择“合”日求财。

第二,七月十三,不远行。

七月十三是庚申月的戊午日,当然也是四季的“黄沙之日”。其它几个日子分别是:

每年农历一月、四月、七月、十月逢地支“午日”;

农历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逢地支“寅日”;

农历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逢地支“子日”的日子,就是黄沙日。

当然,农历七月十三这一天是戊午日,被老祖宗称为“黄沙之日”。当然也有口诀:

一四七十月逢午日;二五八十一月逢寅日;三六九十二月逢子日。

而俗话说:“出外遇黄沙,人败财散不还家”,所以老祖宗认为黄沙之日是宜静不宜动之日,不适合出远门。

当然申月子日是青龙之日,午日则为白虎之日,也就是为“天杀星”日,天杀星容易受伤和破损所以不适合出远门。

第三,七月十三,不结婚。

七月十三是耗日,代表的意思是破耗,损耗之意。

当然结婚嫁娶是讲究白头偕老的,也是从一而终,而这样的日子为耗费之日,代表着有始无终,寓意着走不到头。所以在遇到了“破日”,“耗日”,“厌日”下,结婚是不太好的选择。

写在最后:通过上述来说,七月十三为耗日,故老祖宗认为,不开仓,不动土,不出财,不远行,不嫁娶,不争吵。

明日正月十四,你知道是什么节吗?6大传统要知道,寓意岁岁平安

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小编将持续更新,感谢您的支持

明天即将迎来情人节,这一天,男孩们已经准备好了精心挑选的礼物,希望能给自己的女神带来惊喜。然而,明天不仅仅是情人节,还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正月十四。正月十四标志着新年即将结束,人们开始为迎接元宵节做准备。街道上挂满了五光十色的花灯,弥漫着浓厚的节日氛围。但对于正月十四,你了解多少呢?

首先,正月十四是顺天圣母的诞辰。临水娘娘姓陈,生活在唐朝大历年间。传说她年轻时学习法术,能够降妖伏魔,扶危济难。她在二十四岁时通过法术祈雨抗旱,拯救了百姓,但最终牺牲在古田临水。她被视为保护妇女和儿童的神明,特别是在闽南地区,孕妇们会供奉陈夫人的牌位。这个神明在古代为妇女赋予了力量,鼓舞人们克服困难。

另外,正月十四也是伏羲的诞辰日,他被认为是中华文化的鼻祖之一,也是创世神之一。

在甘肃地区,伏羲被尊称为“人宗爷”,正月十四这一天,人们会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他们在前一天晚上准备猪、羊等牺牲品,以及水果和其他供品。院子里的古柏树上挂满了剪纸制成的小红人。祭祀时,人们诵读祭文,传承祖先的伟大功绩,以便后代铭记。此外,还有社火表演和大戏演出等活动,希望人宗爷能保佑后代平安健康。

那么,正月十四这一天应该如何庆祝呢?

首先,人们要品尝“亮眼汤”。

这道汤也叫做“青菜麻糍汤”,将麻糍切成细条,与青菜一起煮熟,再加入盐和猪油等调味料。这不仅是一道美味的食物,还有着深刻的寓意,提醒人们新年已过,要清醒过来,迎接新的一年。

其次,正月十四是试灯和预演的日子,为了确保元宵节活动如期举行,民间从正月十三开始搭建灯棚,挂灯结彩。

另一项有趣的传统是送蛴蟆儿。在四川地区,人们称青蛙为“蛴蟆儿”,正月十四的夜晚,人们会敲锣打鼓,举着蛴蟆儿灯笼,带着消灾祈福的心愿,将灯笼插在田间地头,以祈求平安。

此外,正月十四也有“守财神”的习俗。从下午开始,儿童手里捏着线,拿着毛兔灯,兔的肚子上点着蜡烛,明亮的灯光代表吉祥。人们还要在每个房间里点蜡烛,寓意家庭前途一片光明,财运亨通。

正月十四的这些传统习俗源远流长,虽然时间已久远,但它们的精髓仍然被传承下来。这些习俗赋予了我们的生活更多的意义,也为春节增添了浓厚的喜庆氛围。在现代社会,我们不仅可以欣赏这些传统,还可以将它们传承下去,让中华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最后,不妨用最简单的食材烹饪一道美味的家常佳肴,为家人带来爱的美食。每天都在这里分享美食的我,期待您的点赞和关注!

这些传统习俗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传承,也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和仪式感。正月十四的庆祝活动充满了令人难忘的时刻和神秘的仪式,让人们对新年充满期待。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家家户户都散发出浓烈的喜庆气氛。人们在这一天分享着亮眼汤,品尝着美味佳肴,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共同欢庆这个传统节日。

街头巷尾,五彩斑斓的灯笼装点着城市,每个人都被温馨和喜悦所包围。

试灯和预演的仪式也是一场视觉盛宴,民众可以提前欣赏到元宵节的灯饰和表演。这些华丽的灯笼、花灯和社火表演都让人陶醉其中,仿佛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而送蛴蟆儿的习俗则让人感受到大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充分展现了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守财神的传统则让人们对财富和幸福充满信心,他们坚信着家庭会充满光明和繁荣。

这一天,家家户户点亮蜡烛,照亮了前程的道路,迎接着未来的机遇和挑战。

正月十四的庆祝活动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对我们祖先的尊敬和传统的传承。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还让我们更加珍惜家庭和友情的重要性。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庆祝,传承这些宝贵的传统,让中华文明继续传承下去。

无论是情人节的浪漫,还是正月十四的传统,每个节日都有着它特有的魅力。

让我们珍惜这些美好时刻,让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创造出更多快乐和团聚的机会。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让我们怀揣感恩之心,珍惜亲情和友情,让爱和喜悦传遍每一个角落。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无论您是准备给心爱之人送上浪漫的礼物,还是在家中品尝美味佳肴,都请尽情享受这个美好的时刻。因为正是这些节日和传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彩,也让我们的文化更加丰富多样。无论如何庆祝,让我们用心感受幸福和快乐,祝愿大家有一个愉快的正月十四和情人节!

正月十三“阎王忌”,牢记4个传统忌讳,祈福安康,年俗建议了解

“十三上灯,十四试灯,十五正灯,十六圆灯,十七罢灯,十八落灯”。临近正月十五元宵节,按照中国传统年俗,从正月十三起,就要开始点灯,因此这一天也被称作“灯头生日”。旧时候,人们正月十三会在厨灶下点“灶灯”,为正月十五闹花灯做准备,祈福新的一年平安健康。

除了是“灯头生日”外,正月十三在传统文化里,还是个特别的日子,被称作“阎王忌”。旧时候,每逢正月十三,家中老人都会反复叮嘱晚辈,有些传统忌讳不要触犯,这些年俗也被传了下来,直至今日,有些地方依旧遵循着这些老传统。

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多了解一些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在学习历史和人文。下面,就跟大家具体说说:正月十三“阎王忌”,是怎么来的?都有哪4个传统忌讳?尊重老传统,为全家祈福安康。

正月十三“阎王忌”,是怎么来的?

“阎王忌”的由来,跟一个民间传说有关。

相传掌管地府的阎王有13个儿子,这个阎王是个口无遮拦还特别爱说狂话的人,他经常拿这13个儿子来炫耀,并且日常也不管教,导致儿子们犯下了很多恶行。有一天,这个阎王跟别人说,自己有13个儿子,就算每个月失去一个,到了过年还能有1个儿子陪着自己。

不巧的是,阎王说的话,刚好被其他神仙听到了,便将这段话原封不动地禀报给了玉帝。玉帝听后勃然大怒,下了惩戒令。果然,没过多久,阎王就开始陆续失去了他的儿子,每隔28天少一个,最后一个刚好在正月十三这天失去。对此,阎王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正月十三这天会非常惧怕和忌讳一些事情,也就有了“阎王忌”的说法。

其实,很多年俗的背后,都有着一段特别的神话传说。古时候,人们也是借这些神话传说,来警醒自己,不要做一些不合时宜的事情。

正月十三,牢记4个传统忌讳一、不要出言不逊

看了上面说到的“阎王忌”的由来后,就会知道,阎王之所以遭遇不幸,跟他说出口的话有关。因此,正月十三“阎王忌”,排在第一位的传统忌讳,就是不要乱说话,不要出言不逊,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俗话道,祸从口出,言多必失。一个人如果管不住自己的嘴,就很容易得罪人,还可能被人记恨,引起各种祸事。曾国藩在年轻的时候,就是个出言不逊的人,常常说一些刻薄的话来冒犯别人,导致自己被孤立起来。后来,他意识到这点,便提醒自己,要管住自己的嘴,才成为了被很多后人敬佩的大人物。

正月十三,“不出言不逊”这个传统忌讳,也是在提醒后人,言语无形,却似利刀,如果使用不当,伤人又害己。在说话之前,要先弄明白,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二、不要晚归

在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中,正月十三是阎王忌讳的日子,即“阎王忌”。旧时候,人们怕在这天惹了阎王的忌讳,便会早早回家,不会晚归。古人认为,这一天是凶日,即百事禁忌的日子,要低调行事,不宜深夜还在外面游荡。

当然,到了现代,这个习俗就没那么讲究了,毕竟从科学角度说,也是说不通的。但是站在古人的角度去理解这个习俗,人们在面对大自然的各种不确定性时,心中会带有很多畏惧,通过这些习俗,也是在求得一种心理安慰。

三、不要晚睡

有句民谣道,“正月十三阎王忌,不晚归,不晚睡,不谈鬼”。这些习俗,都跟古人认为正月十三是个不吉祥的日子有关。相传唐朝时期有个风水师叫“杨筠松”,他提出了“杨公十三忌”,即从农历正月十三开始,每个月提前两天是“杨公纪念日”,即百事的忌日,包括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以此类推等等。

旧时候,人们认为,在这个不吉利的“忌日”里,不适合办什么大事,应该早点上床休息,不要晚睡,以免犯了一些不该犯的禁忌。提到正月十三,还有俗语道,“神仙留下十三日,举动须防多损失”。

抛开这些旧俗不说,从身体健康角度出发,还是要养成早睡不熬夜的习惯,经常熬夜,会降低免疫力,还会给身体带来各种负面影响。

四、不出远门

古时候,人们在出远门之前,都会看下老黄历, 因为交通不便,出去一趟要好长时间,自然想挑个良辰吉日出去。正月十三是“阎王忌”,加上在老祖宗眼中,十三谐音“失散”,寓意不太好,于是人们会特意避开这天出远门。过去正月十三“不出远门”的忌讳,正是由此而来。

关于正月十三这4个传统忌讳,可能没有太多的科学依据在里面,但它背后寄托了劳动人民心中一份最朴素的心愿,希望日子顺遂,家人安康。作为传统年俗的一部分,我们不妨做些了解,也多几分尊重。

#天南地北大拜年#

南方基金张延闽:胜率、赔率与准确率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中,更需要尽可能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馨金融

洪偌馨/文

基于不同的市场环境、资金属性和考核条件,每个投资策略都有时代的局限性。这是张延闽入行13年以来最深的感悟之一,「不要神化任何策略」。

自2020年加入南方基金以来,他管理着5只产品,共计77.45亿规模。其中,刚刚发布的南方智信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仍在募集期。

作为南方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经理,他对自己和团队的要求是,不断提高策略的适应性。他认为,一个好的策略应该具有良性的纠错机制,让它保持与时俱进。

「就像自动化行业里的一个术语——鲁棒性,即系统或者算法在不同的情况下,仍能够保持稳定和可靠的能力」。

在他看来,这也是基金经理最大的价值所在,「当真实世界发生的变化和预期不一样时,你怎样去应对」。

那么当下,面对一个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相对弱势的复苏状态,他要怎么做呢?

1

张延闽本硕都就读于哈工大自动化专业,更准确的说,他的研究方向是控制科学与工程。尽管最后没有如预期般投身于科研事业,但这段经历却塑造了他洞察世界的方式,并深刻地影响着他的投资生涯。

理性、客观、相信数据,张延闽习惯于用金融工程的方式去解决一切问题,包括分析个股、市场,以及自己。这个习惯让他得以在任何环境下,都可以敏锐地洞悉变化,挖掘机会。

作为一名基金经理,张延闽的开局充满了传奇色彩。

2014年10月,他接手基金通乾后,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这只基金便从同类排名垫底冲到了排名前列,最后成为2014年封闭式基金的冠军。

出手快、狠、准,丝毫看不出这是一位刚刚走上投资一线的基金经理。后来,他在基金通乾2014年的四季报里对此操作做了复盘和说明:

车子还是车子,内容还是内容,豆腐还是豆腐。一边是市场预期的高度一致,一边是价格和价值渐行渐远,小股票整体进入一种不稳定平衡点的状态,并随时可能见到市场先生那张狰狞的脸。

他在创业板的狂欢中看到了成长股的疲态,在压抑已久的蓝筹股中看到了估值修复的契机。又恰逢当时央行降准降息,释放了流动性,相当于扣动了风格反转的扳机,而他抓住了这一瞬息的机会。

张延闽很早便开始对自己做实盘的「归因分析」,这让他可以抽离出表象直击本质。

他认为自己并不是一个「自上而下」型的选手,即便最早受益于赛道型投资,但却没有重复成功的路径,反而很快开始调整策略,从行业轮动转向「自下而上」的选股方式,并愈发注重组合管理的均衡。

2

张延闽认为,基金经理做组合投资跟园丁经营花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果希望花园一年四季都风景宜人,就要在一开始布局不同花期的种子。并且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时节的天气变化、土壤环境等。」

这就很像股票市场。当建立一个组合时,股票当期的表现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比如,公司当时的经营情况、所处的行业周期、市场的风险偏好等都会影响它的表现。

在张延闽看来,一个理想的组合是,有1/3的股票当年表现能够超越市场,1/3的股票能跟随市场,然后可以接受1/3的股票表现不好但不能跑输太多,而基金经理作为一个「园丁」,要对这些播下的「种子」保持跟踪和密切观察。

四季花开固然美好,但市场波谲云诡、覆盖个股有限,各种不可控因素却难以避免。

对此,张延闽试图通过适度均衡的配置、自下而上的选股方式,以个股的机会来平衡市场同涨同跌的波动。「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他引用左宗棠的一句话总结道。

具体来看,首先通过持续的「归因分析」,充分识别自己的能力圈,哪些领域是短板、哪些领域更擅长,以此在组合配置时有所倾向性。其次,在能力圈之外,每年主动拓展1-2个行业,进行深度研究并从中挖掘优质标的。最后,从5-10年的产业趋势中锁定值得长期关注的机会。

终局优质资产+行业景气进攻资产+低估值翻石头资产,多策略的投资思路让张延闽管理的产品在不同市场环境下都能获得稳健的表现。而硬币的另一面是,这样的策略往往也容易让组合失去一些进攻性。

但张延闽却做到了兼顾成长和价值,对大小盘都得心应手。

以他管理的南方中国梦前十大重仓股的变化来看,在2016Q3—2022Q2期间整体是偏向大盘股,沪深300成分股占比长期在70%以上。2022Q3开始逐步转向小盘股,中证1000成分股提升至30%以上。

在风格快速轮动的市场环境下,南方中国梦的收益、回撤、胜率排名均在P89以上。

3

选股胜率高是张延闽的另一个特点。

以南方中国梦为例,自他管理以来,连续出现在报告期内的27只个股中,仅有3只为负收益,其余24只个股全部飘红。

而从他所有管理的产品来看,31个一级行业中15个都取得了超额收益,包括非银、地产、军工、医药皆有成功布局。

这个结果离不开他对胜率和赔率的精准平衡,既能获得有限的行业贝塔,又能抓住个股超额收益的机会。

张延闽从2015年开始构建「胜率-赔率」的选股策略,即从胜率和赔率两个维度来构建股票池,用「高胜率」的资产筑底,辅以「高赔率」的资产增加组合收益。

多年下来,他的投资框架在年复一年的复盘中不断迭代升级,并在产品业绩上得到了验证。

根据公开数据统计,张延闽的在管超过一年以上的产品,南方中国梦、南方积极配置及南方高增长,近3年的涨幅分别是37.86%、28.22%、24.10%。(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3年6月30日)

攻守兼备、长期稳定,既能兼顾行业的均衡配置,又能保持选股的胜率,这也是「中信优品」选择张延闽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了解,「中信优品」是由中信金控财富委资产配置委员会旗下的「优品工作室」甄选而出的产品,该工作室由中信旗下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中信建投等金融子公司发起设立,凝聚了中信众多投资专家的专业力量。

此次入选的南方智信混合基金同样延续了「胜率-赔率」的选股策略。

张延闽表示,面对当前的市场环境,他会一方面保持既有的节奏,即行业适度均衡+逆向投资思路+自下而上的选股,同时提高资产判断的前瞻性;另一方面则会提高判别中期资产价格的准确率。

经历过两次牛熊转换的他深知,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中,更需要尽可能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4

张延闽对于未来两年的判断是比较乐观的。

他在今年的中报里表示,虽然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然而弱复苏也是复苏,情绪犹豫不决的时候往往又是中期的买点。目前A股的整体股息率约为3.2%,根据测算并回溯,在这个水平下权益资产持有两年以上赚钱的胜率非常高。

在这样的预设之下,他将把现阶段的重心放在挖掘赔率更高的中长期资产上:

一是伴随中国经济新旧动能的转换,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企业。

二是随着中国人口结构变化,新的消费业态和需求涌现而孕育出的公司。

基于此判断,刚刚发行的南方智信混合基金也将在战略层面重点关注高端制造、医药和消费三大方向。

他以制造业为例解释道,新能源行业里的一些新兴材料,比如可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的膜材料,它会带来一个增量市场,而非在存量市场里「卷」。这就是典型的基于技术进步或产业变迁而出现的新需求、新机会。

而一些周期性强的传统产业,张延闽认为从未来2-3年来看,消费者需求不会消失,还可能会有行业反转的机会。比如,农业、养殖业、化工产业等,它们的竞争格局仍在持续优化,一旦经济活跃起来,便会带来比较好的盈利和弹性。

这让他回想起自己刚学开车时第一次上高速,教练告诉他不要只盯着眼前的路,这样只会让人更紧绷、更容易被周遭的情况干扰。「要看的更远的一些,才能把车开的更稳、更好」。

5

基金经理是与时间赛跑的人。

张延闽的同事做了一个数据分析,中国的基金经理每年排名前30%的最长记录是5年,每年排名前50%的最长记录是10年。

他希望尽可能地延长自己的业绩曲线,尽量提高自己的胜率和赔率,少犯一点错误;当面对挫折和低谷时,及时地反思和纠偏。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君子不器」。

张延闽认为,中国的资本市场还很年轻,市场的有效性仍待提升,基金经理不要把自己当作一个工具,应该与时俱进去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他也曾把管理规模的大小作为奋斗的目标,希望不断挑战自己的能力边界。但近些年,却越来越觉得应该专注经营好自己的「花园」,只要做的好自然有人来欣赏。

就在几天前,作为一名咖啡爱好者的他参加了公司楼下咖啡店的「杯测」,从20款咖啡中盲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种。3天下来,数百人选出了最受欢迎的三款恰好也是最贵的三种豆子。

「基金经理的成果需要时间沉淀,效果是后验的」,但他相信,只要市场长期有效,能持续地把业绩做出来,就会被大家看见并信任。

滑动查看完整数据来源及风险提示

张延闽曾就职于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研究员、基金经理、权益投资部总经理。2014.10.25起,任基金经理,2020.1加入南方基金,现任权益投资部总经理。

张延闽目前在管5只公募基金,规模及完整业绩数据来自基金定期报告,截至 2023.3.31。南方积配LOF成立于2004年10月14日(张延闽从2020-05-29起任职至今),2018-2022年度净值增长率/业绩比较基准分别为:-27.82%/-20.49%、28.54%/19.67%、33.64%/12.58%、12.37%/4.84%、-11.72%/-12.37%,2023Q1净值增长率/业绩比较基准为:3.46%/5.16%,业绩比较基准=上证综指*85%+上证国债指数*15%;南方高增LOF成立于2005年7月13日(张延闽从2021-08-20起任职至今),2018-2022年度净值增长率/业绩比较基准分别为:-36.13%/-21.87%、47.66%/20.55%、52.98%/13.02%、22.52%/4.83%、-12.04%/-13.29%,2023Q1净值增长率/业绩比较基准为:3.41%/5.42%,业绩比较基准=上证综合指数*90%+上证国债指数*10%;南方中国梦灵活配置混合成立于2014年6月9日(张延闽从2020-05-29起任职至今),2018-2022年度净值增长率/业绩比较基准分别为:-26.68%/-13.74%、27.39%/22.93%、39.80%/17.94%、15.47%/-1.14%、-11.09%/-11.94%,2023Q1净值增长率/业绩比较基准为:3.69%/3.10%,业绩比较基准=沪深300指数收益率*60%+上证国债指数收益率*40%;南方阿尔法混合A成立于2021年1月13日(章晖从2021-01-13起任职至今、张延闽从2023-03-17起任职至今),2021-2022年度净值增长率/业绩比较基准分别为:-16.08%/-4.93%、-32.65%/-13.80%,2023Q1净值增长率/业绩比较基准为:-4.97%/3.28%,业绩比较基准=中证800指数收益率*60%+中债总指数收益率*30%+中证港股通综合指数(人民币)收益率*10%;南方优势产业LOF成立于2021年8月3日(张延闽从2022-11-11起任职至今),2019-2022年度净值增长率/业绩比较基准分别为:6.55%/21.43%、4.29%/16.22%、-1.02%/-1.40%、-14.92%/-11.86%,2023Q1净值增长率/业绩比较基准为:1.11%/2.57%,业绩比较基准=沪深300指数收益率*50%+上证国债指数收益率*30%+中证港股通综合指数(人民币)收益率*20%;同类排名来自银河证券,截至2023.3.31,南方中国梦排名分类为灵活配置型基金(基准股票比例60%-100%),近1年、近3年排名分别为107/454、116/431;南方积极配置、南方高增长排名分类为偏股型基金(股票上限95%),南方积极配置近1年、近3年排名分别为56/207、58/165 ,南方高增长近1年、近3年排名分别为324/1285、189/512。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前请认真阅读本基金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充分了解本基金详情及风险特征,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适配产品理性投资。

友情提示,设置星标不迷路哦

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你我都该珍惜原创的价值,相信优质内容的力量。

转载请注明来源、微信号及作者

正月十三,连阎王也禁忌的日子,记得吃5种美食,化解危机好安稳

正月十三,连阎王也禁忌的日子,记得吃5种美食,化解危机好安稳!

春节已经过去一大半,马上就要进入元宵节了,过了元宵节,春节就算正式过完了,在元宵节前,还有一个日子值得大家重视,那就是正月十三。传说中正月十三是一个不吉利的日子,诸事不宜,连阎王爷见了都有禁忌,因为阎王爷有13个儿子,由于他跟别人打赌,夸下海口,说:“我有十三个儿子,就算每月死一个,一年也死不完”,结果这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非常震怒,嘱咐手下每隔28天,收走他的一个儿子。结果不到一年,他的儿子都死了。而正月十三就是阎王爷其中一个儿子去世的日子,所以这天阎王爷也有禁忌。

正月十三这一天,也是承上启下的一天,因为两天后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而元宵节最重要的活动就是闹花灯了,所以按照旧时的风俗,从正月十三开始就要上灯了,一直到正月十八落灯,所以正月十三也被定为“上灯日”。人们会利用上花灯的热闹氛围做一些美食,来化解这一天的危机,也希望能够安安稳稳过好这一年,我们当地会吃5种美食,来化解危机!一起来看看是哪5种美食呢?

一,窜汤丸。

民间有十三、十四窜汤丸之说,窜汤丸有很多种做法,有做甜的,也有做咸的,可以根据各自的喜好来。有人用糯米粉,加入各种蔬菜做成,比如加入菠菜汁就是绿色,加入南瓜泥就是黄色,加入紫薯泥就是紫色,缤纷的色彩,寓意着生活也将色彩斑斓,甜甜的丸子寓意甜甜蜜蜜,圆圆的形状也有团团圆圆,吉祥如意的寓意。也有人用猪肉搭配其他食材一起做,鲜美好吃,寓意也好。

二,饺子。

我们当地,在农历正月十三的早晨,要吃饺子,意味着家庭幸福圆满,财运亨通,也象征着新的一年,家里的人们平安幸福、和谐美满。据说一早吃饺子,可以化解很多禁忌哦。饺子馅一般都用猪肉与白菜来做,白菜与百财谐音,寓意非常好,有助旺财运、助旺事业、助旺官运、助旺爱情等,白菜层层包裹的叶子,有多多发财、包你发财、财源滚滚等寓意。

三,粑粑。

耙耙在我们这里叫糍粑,是用糯米粉揉成团后,搓成一个小团圆,再按扁,然后放入锅中煮熟,捞出来放入一个石碾中,用锤子使劲捶打,至充分粘糯后捞出,放在案板上搓成长条,分成均匀的小剂子,包上豆沙馅,香甜好吃,这是我们南方特有的一道美食,是一种代表团圆的食物,吃耙耙喻示着家家户户都能够美满吉祥,家庭和睦,日子甜甜蜜蜜。正月十三这天,全家一起打糍粑,象征着来年可以有一个好收成,他们认为这天吃糍粑有一种独特的意义,这是老一辈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豆腐。

正月十三,在南方还是传说中的豆腐节,据说豆腐不仅能增福,还能添丁保丰收。豆腐与“兜福”谐音,是福气的象征。正月十三吃豆腐,寓意在这的一年里,消灾减难,福气满满。这一天,人们会购买大量的豆腐,举行祭祖仪式,然后燃放鞭炮,开启“豆腐节”的仪式。人们会抓起一把豆腐,互相投掷,被豆腐砸中的人,在新的一年里会有福气和好运,人们用这种方式赶走不吉利的东西,祈祷这一年人丁兴旺,五谷丰登,生活富裕。

五,圣虫。

而在北方的一些农村地区,在正月十三这天,有吃圣虫的习俗,圣虫可不是真正的虫子,他是用面食做成的美食,圣虫要做一对,有公有母,非常好看也很好吃。圣虫的“圣”谐音“升”,寓意五谷丰登,步步高升。这一天,是春节期间最后忙碌的一天,村里的妇女们凑在一起,和面的和面,雕刻的雕刻,造型的造型,蒸煮的蒸煮,各司其职,经过好几个步骤后,一个个形象生动,活灵活现的“圣虫”便摆上餐桌。正月十三吃圣虫,寓意来年家里财物能够富贵有余,日子有钱有望,人们希望圣虫能给家里带来吉祥、好运和财气。

关于正月十三的食俗,就分享到这里,朋友们,你家正月十三吃什么美食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和爱喜一起分享,厨艺有限,请多多指教。

感谢大家的阅读,美食每天更新。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觉得有用的点个赞,欢迎转发让更多的人看到,最后别忘了关注一下,我们明天再见。

#新年美食集市##天南‮北地‬大拜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