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的风水作用及麒麟的摆放店名用起名(麒麟的风水作用及麒麟的摆放)](/d/pic/x/920.jpg)
麒麟的8个风水作用
麒麟,亦作“骐麟”,简称“麟”,古代传说中的仁兽、瑞兽,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麒麟在百兽中地位仅次于龙。被称为圣兽王。且是神的坐骑。雄性称麒,雌性称麟。它被古人视为神兽、仁兽,长寿,能活两千年。能吐火,声音如雷。
麒麟在风水中化煞中就象万金油,旺财,镇宅,化煞,旺人丁,救子,旺文等,各方面都可以使用。家中摆放麒麟,可以旺事业,化小人,制坏人。
麒麟以金制的最好,金麒麟力量最强,但是价格太贵了,一般都是以铜代替。并且因铜制品不易破碎而有利于化解五黄煞。以是下麒麟在风水中的作用:
1.催财升官
麒麟非常适合工作性质稳定的人摆放(招正财),特别适合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行政机关工作的公职人员使用。
2.招子送子
在风水学中,母子麒麟有旺后代的作用,因此民间自古便有“麒麟送子”之说。摆放在卧室的相应位置有招子功效。
3.镇宅招财
麒麟是吉祥的代表,将其安放在家中,有镇宅辟邪,增添家中吉祥的作用,不单令屋主事业顺昨,连带财运亦会好转。除此之外,麒麟还能替主人挡去滞运的霉气。一般用于转运的麒麟最好是经过开光的,其力量才能发挥淋漓尽致。摆放时选出家中的财位,再进行摆放,头当朝向门外或者窗外,但不能正对着大门,以免冲犯门神。
4.化三煞
三煞是按流年的所属而排在不同的方位,室门在三煞位置的,家中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不利的事情。
5、化煞二黑煞
麒麟一直以来是化解二黑凶煞的有力法器,于流年的二黑病符方摆放一对开光的铜麒麟可化解二黑凶煞带来的病痛灾厄。
6.辟邪挡煞化直冲煞
如门前见长廊直冲大门,犯了穿心煞(又称枪煞),可用一对麒麟挡之,若果“煞气”弱,如走廊不太长,可用一对麒麟来挡煞,但如果煞气强,走廊又长又直的话,就必用三只麒麟来挡煞。也可以一对麒麟与一个八卦凸镜一起正对煞方摆放用来化煞。
7.化解白虎煞
在家居的白虎方位,安放一对麒麟,可化解白虎方的凶性,令宅内居住的人平安,特别是白虎方外面的烟囱或尖锐之物冲射到,更加要安放已开光的麒麟。
8.化解电梯楼梯煞
现代家居中,高层建筑在不断的增多,所以选择房屋时需要注意好电梯的位置,假如在自己住房的右手边有电梯的话,那就容易犯煞,而如果电梯正好是在西方的话,那就是需要化解为好,化解法可以在这方位摆放一对麒麟。
天禄、麒麟、辟邪这三种神兽可不敢乱用,跟主人家的身份关系很大
以前的大户人家,都会在自家门口放瑞兽,最多见的就是狮子,除了有带来祥瑞之意、镇宅外,还能彰显主人家的身份不一般。
那么,为何六朝的那些王侯墓前也会放些神兽呢?这又有什么说法呢?
这些神兽有个名字,辟邪。关于它的描述最早出现在西汉的一本书《急就篇》中,就说:辟邪可以除妖降魔,“射鬾辟邪除群凶。”后来,陆续有书籍和学者对“辟邪”进行解释,说它和射魑都是神兽,“射鬾、辟邪、皆神兽名……辟邪、言能辟御妖邪也。”还说乌戈山离国的“桃拔”若是有两只角,就是辟邪。
辟邪起源于原始宗教中的特怖符号,是禁忌的对象,与图腾相对。不同部落形成的背景不同,图腾和禁忌的对象也是不同的。商周时期,饕餮纹饰在青铜礼器上广泛应用,是一类常见的辟邪。传说,饕餮是一类猛兽,贪婪狠毒,食人未半而死。商代和西周以此为禁忌,将其图案铸在青铜礼器表面,祭祀时,下面以炭火焚烧、上面以热水蒸煮,使其倍受折磨和煎熬,以示惩戒。
那么,辟邪究竟是何样?
千年下来,它的形象可是经常变化的,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会有角,一会无角,一会有翅膀,一会无翅膀,古人都没弄明白呢,后人也只能从各种文字和文物中去“想象”了。在《汉书·西域传》中它有两角,在浙江出土的一面汉代铜镜上,就有一只辟邪,不过,是个独角兽。
虽然,对辟邪的看法各有观点,不过,对于南朝陵墓前的那些石兽,主流观点有三种:天禄、麒麟与辟邪。若是不仔细分辨,这几位的长相真会让人分不清,它们看上去很像多了一双翅膀的狮子。若是再仔细瞧瞧,哦,原来天禄有两只角,而麒麟只有一只角,至于辟邪则是无角的。
而这有角无角,无形中决定了它们的“地位”,这可不能乱用的,前两位的使用者只能是皇帝,而诸侯王只能用辟邪。从这墓前的神兽,就已经可以辨别墓主人的“身份”了,那时它们严格按照礼制的规定使用,各自镇守着陵墓。
那么,陵墓前放这些神兽有什么故事么?
霍去病去世后,汉武帝为其修墓冢,墓前就放了石人和石兽,如今看那“马踏匈奴”石像,依旧能感觉出这位骠骑将军当年的骁勇风采。那时还没“辟邪”这种神兽,不过,墓前放石人和石兽已经是一种常态了,这种做法可以追溯到秦始皇时期。
相传,秦始皇身边有位大力士翁仲(阮翁仲),据说,他高大威猛,身高就有一丈三尺,当时的他奉命守临洮,匈奴人都怕他。后来,他去世后,秦始皇就为他铸了一铜像,放于咸阳宫司马门外。据说,匈奴人看到此铜像后,还以为是他本人呢,就不敢再靠近了。
再后来,大家就认为他有神勇的力量,于是,就开始以他的形象做成石雕,放于陵墓前。若是去过南京的明孝陵,就会见那神道两边站着一排文臣武将,那就是石翁仲,从尺寸来看,这应是目前现存最高大的石翁仲了。而陵墓前摆放石兽,目前发现最早的是在东汉,墓主人是当时汝南太守。
若是去南阳博物馆,不妨好好看看那两只神兽的腿,根据李贤(唐代章怀太子)说法:一只腿上刻有“天禄”,另一只则是“辟邪”,此说法见于他给《后汉书·灵帝记》做的注。《水经注》中也曾提过“辟邪”,同样在它的左腿上刻有这二字。不过,被诸王侯普遍用作护陵的神兽,却是出现在南朝。
学者们就这一现象进行过探讨,东汉时就有用此神兽,为何被大规模的应用,却是推迟到西晋王朝南迁之后?
这应该是与战争以及国家实力有关。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接着又是三国分而治之的时代,西晋王朝又过于短暂,这所有的因素都让那个时代充满了不确定性。东晋王朝在江南落户后,迎来一段相对平静的时光,经济发展促进了国家实力的增长,远离了中原战争的这些王侯们,自然又会将自己的身后事放于一个重点的考虑位置。
从这些“镇陵”的石人、石像演变中,也可大致看出人们心中的某种期待,此时的石兽已经不仅仅是“镇守”的功能,更多的是具有“驱除邪魔”,这应该是和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文化氛围有关。东汉末期的盗墓是史上最为猖獗的,而魏晋以后普遍流行的文化基本就是抓住眼前时光好好享受人生,所以,“祥瑞”的概念就会占据主要地位,而不会再像前朝那样,将具体的人或物,以石像的形象镇守于墓前。
所以,再去南京时,就会理解为何这个城市会以“辟邪”为标志了,这是一个时代的见证,长时间的战乱后,大家内心更期待一种安详的生活,希望能将一切不好都挡之于门外。而这个像小狮子的辟邪,既让人感受到某种力量,又能给人以某种美好的寓意寄托。
参考资料:
【《急就篇》、《水经注》、《汉书·西域传》、《后汉书·灵帝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