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惊蛰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所谓“春雷惊百虫”,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
惊蛰气候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春雷一响,沉眠在土里的虫子都醒了过来,所以这个节气叫做惊蛰。
惊蛰风俗
惊蛰吃梨
接寿习俗意思是祝家中长辈长命百岁。这是对辛辛苦苦将儿女养育成人的家中长辈表示感谢和敬意。
诗词赏析
《东坡遇雨率尔贻谢南池》
唐·孟浩然
田家春事起,丁壮就东坡。
殷殷雷声作,森森雨足垂。
海虹晴始见,河柳润初移。
予意在耕稼,因君问土宜。
惊蛰节气后,南方暖湿气团开始活跃,天气回暖较快。“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农家无闲。农谚:“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到了惊蛰,中国南方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时节,北方地区也渐渐入春,春耕由南向北渐次展开。
END
来源: 国家发展改革委
惊蛰:春雷响,万物长
【网络中国节·诗画节气】
惊蛰:春雷响,万物长
作者:侯楠楠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以动物昆虫习性命名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惊蛰又名“启蛰”,此时,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无论“惊”还是“启”,都是描述蛰伏一冬的动物、昆虫被雷声唤醒,走出洞穴、结束冬眠的复苏景象。当然,这依旧是古人的丰富想象,惊蛰已经处于“数九”当中的“九九”时期,气温已有明显上升,昆虫结束冬眠,这才是主要原因。
(点击图片观看动态海报)
《敦煌二十四节气》原画出自《不可思议的敦煌·与万物共生长》创作展——最佳创作团队奖「豆荚创意」小朋友们的集体创作。动画制作:满晨
惊蛰三候为:“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惊蛰时节,桃花渐次开放,“仓庚”指的是黄鹂鸟,《诗经》中说“春日载阳,有鸣仓庚”,此时黄鹂开始婉转啼鸣,所谓“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春日的生机是可见可闻可感的;天空中看不到雄鹰的踪迹,却能听到鸠鸟的鸣叫,因此古人认为鸠是由鹰变来。
时节的变化正藏在人们的不断调整的饮食习惯中。在冬天的节气里,羊肉往往是餐桌上的常客;而从立春开始,阳气上升,肥腻的食物被各类春菜取代,到了惊蛰时节,天气回暖,风干物燥,因吃梨有滋阴润燥之效,因此惊蛰有吃梨的习俗。
此外,惊蛰时期的传统民俗还有祭雷神、除虫等。
在古代,人们无法对打雷这一自然现象形成科学认识,因此认为雷是由雷神、雷公敲天鼓所产生的巨大响声,还由此延伸出雷神崇拜。《山海经》中为我们描绘出了“雷神”的样貌:“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雷神被认为是正义的化身,因此祭雷神也被赋予避灾、祈福的美好寓意。旧时民间惊蛰日,家家户户会贴上雷神的贴画、去庙里祭拜雷神。借着“雷神敲击天鼓”的时机,古代制鼓人便也为鼓蒙上鼓皮。
惊蛰时期昆虫苏醒,但“与虫共舞”不是唯一的选择,有些地方会在这一天举行除虫仪式,既要除农田里的害虫,也要除家中的蚁虫。有的地方要吃“炒虫”,“炒虫”并不是炒真的虫,而是黄豆,“家家打豆忙惊蛰,小妇厨前唤炒虫”,所说的就是这种象征性的仪式;有些地方会贴符以驱虫;还有些地方的驱虫方法则比较实用,要以香条、艾草熏家中四角、墙缝,以驱赶复苏的蛇、虫、鼠、蚁,去除霉味。
跟雨水节气一样,人们也会根据惊蛰前后是否打雷来预测未来的天气和收成。“雷打惊蛰前,四十九日不见天”“惊蛰未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这两句民谚都是说惊蛰之前打雷,可能会迎来较长时间的阴雨天。“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则是指惊蛰这一天如果打雷并且有雨,会迎来大丰收。不过,中国国土面积广袤,听到春雷的时间也不尽相同。云南南部一月底就可以听到雷声,黄河流域要到三月底,能听到“惊蛰打雷”的,多是长江流域的一些地区。
从立春开始,物候催促人们耕种的鼓点愈发急促。“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此时,华北冬小麦逐渐开始返青生长,但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华南地区早稻播种应抓紧进行,同时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
惊蛰这一天,陆游泛舟湖上,“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他对几个小孩说,别笑话我老,我心态年轻着呢。不过玩笑归玩笑,最终诗人还是说了一句“笑谈终觉愧清真”,也只能借着春色童真一把了。宋代诗人仇远着重描述了这一天的雷声,“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野阔风高吹烛灭,电明雨急打窗来。顿然草木精神别,自是寒暄气候催。惟有石龟并木雁,守株不动任春回”,雷声挟着风雨,让一切生命都无法忽视,只有“石龟”和“木雁”无动于衷。陶渊明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很有田园意趣的春景图,“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仲春时节,草木舒展,燕子也回到了自己的旧巢,一片恬淡和谐的景象。
惊蛰日,电闪雷鸣的感官震撼中,正是万物生长的蓬勃朝气。春天伸了个懒腰,让春日的渐变色,次第拂过每一寸土地。
光明网×敦煌画院
来源: 光明网
什么是惊蛰?惊蛰对于农业、林业,又有什么意义?
#谷丰计划#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这是我们从小就学习的二十四节气,这些节气是古人通过观察、经验、总结创造出来的。它们是季节变化的一种象征,每一个节气在农业生产中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我国,古人将一年分为四季,每一季又分为六个节气,又将每个节气分为三候。并通过这些经验来指导我们的劳作、生活,可以说这是祖辈们留给我们这些后代的宝贵财富。
今年的惊蛰是3月6日,农历正月三十,也就是昨天。那么到底什么是惊蛰?惊蛰对于农业、以及园林又有什么意义呢?
一、什么是惊蛰?“蛰”是藏的意思,主要是指昆虫动物在冬季不饮不食,在地下进行冬眠。而惊蛰是指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了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而实际上,惊醒昆虫动物的并不是春雷。一方面是因为有些地区在惊蛰时并不会打春雷,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即使打了雷,昆虫也是听不到的。真正让昆虫动物结束冬眠 “惊而出走”的是慢慢回升的气温,以及地温。
二、惊蛰对于农业的意义?惊蛰是春天的第三个节气,这一时期天气乍暖还寒,雨水开始慢慢增多。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民基本上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所以说,惊蛰在农业上是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的!从这一天起,我们就可以开始下边的而这些农作:
1、防止春旱
图为对小麦进行浇水,缓解春旱
惊蛰可以说是我国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一个节气,这一时期的日照也明显增加,但降雨量却有限。为了保证北方小麦的正常返青,南方小麦的正常拔节,油菜开花,可以对农作物进行春耕,减少水分蒸发;对于干旱少雨的地区可以浇水灌溉,防止春旱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2、合理施肥
图为对小麦进行浇水、追肥
在这一时期农作物开始恢复生长,对水肥的要求较高,需要适时地追肥。而桃、梨、苹果等果树即将开始开花,需要在花前合理施肥,有利于保花保果。
3、不要盲目早播
对于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较大的地区,不要盲目早播。待气温稳定在12度左右时,再进行水稻或玉米等农作物的播种。
图为翻耕土地,准备进行春播
而且在这一时期还有“家禽孵化黄金季,牲畜普遍来配种”、“快把鱼塘整修好,放养鱼苗好节令”的这些说法。可以说,惊蛰对于渔牧业,还有养殖业也有很大的意义!
图为家庭饲养的小猪
不过,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二十四节气对农事的指导并不适用于我国的所有地区。这主要是因为,在我国的古代农业灌溉主要是依托于河流,所以农耕基本上是集中于长江、黄河流域。因此,这二十四节气歌更适用于黄河中下游流域的农事指导,这一点是我们需要牢记的!切不可死搬硬套!
二、惊蛰对于园林的意义?1、树木的移栽
图为对树木进行移植
惊蛰后,气温开始回升,树体内液体流动速度也慢慢加强,非常有利于植物萌发新根,是园林绿化植物移栽的大好时节。关于春季树木的移植,大家可以查看小编之前的文章
《园林施工掌握这几个技术要点,学会了,大树移栽成活率大大提高!》
2、合理施肥
图为对苗圃基地的苗木进行施肥
这一时期园林植物开始萌发新叶,对于草坪,大树,绿篱等可以施用复合肥或者叶面肥。对于即将开花的苗木如桃花、樱花、月季等可以施用复合肥或者饼肥,有利于花期的延长。
3、病虫害的防治
这一时期过冬的虫卵开始孵化、出土,进而危害园林植物。但是,这一时期的害虫抗药性较弱,所以说是防治的最佳时期。
图为地下害虫蛴螬
这一时期需要重点防治的害虫主要是草履蚧、地下害虫、以及蚜虫。对于草履蚧主要是通过物理拦截,化学药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防治;对于地下害虫主要是使用辛硫磷、二嗪磷等拌细沙进行撒施,然后灌溉进行防治;对于蚜虫,繁殖速度较快,需要连续多次用药才可以进行防治。具体的防治方法,大家可以查看小编之前的文章
《每年春天二三月份,路上的树木集体都缠上了胶带,到底为什么?》、
《防治地下害虫,什么时间用药,怎样用药,才能更好地发挥药效?》、
《春天,地下害虫防治刻不容缓!》
《蚜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同时,这一时期园林植物开始慢慢发生灰霉病、白粉病、锈病等病害,为防治病害的进一步扩散,大家可以提前喷施多菌灵、托布津、戊唑醇等进行预防。
好了,关于惊蛰的一个小知识,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到这里了!
我是头条号园林郎中,大家可以关注我,每天为大家更新园林养护技术知识,以及关于植物的小秘密!
惊蛰:春雷响,万物长
【网络中国节·诗画节气】
惊蛰:春雷响,万物长
作者:侯楠楠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以动物昆虫习性命名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惊蛰又名“启蛰”,此时,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无论“惊”还是“启”,都是描述蛰伏一冬的动物、昆虫被雷声唤醒,走出洞穴、结束冬眠的复苏景象。当然,这依旧是古人的丰富想象,惊蛰已经处于“数九”当中的“九九”时期,气温已有明显上升,昆虫结束冬眠,这才是主要原因。
(点击图片观看动态海报)
《敦煌二十四节气》原画出自《不可思议的敦煌·与万物共生长》创作展——最佳创作团队奖「豆荚创意」小朋友们的集体创作。动画制作:满晨
惊蛰三候为:“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惊蛰时节,桃花渐次开放,“仓庚”指的是黄鹂鸟,《诗经》中说“春日载阳,有鸣仓庚”,此时黄鹂开始婉转啼鸣,所谓“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春日的生机是可见可闻可感的;天空中看不到雄鹰的踪迹,却能听到鸠鸟的鸣叫,因此古人认为鸠是由鹰变来。
时节的变化正藏在人们的不断调整的饮食习惯中。在冬天的节气里,羊肉往往是餐桌上的常客;而从立春开始,阳气上升,肥腻的食物被各类春菜取代,到了惊蛰时节,天气回暖,风干物燥,因吃梨有滋阴润燥之效,因此惊蛰有吃梨的习俗。
此外,惊蛰时期的传统民俗还有祭雷神、除虫等。
在古代,人们无法对打雷这一自然现象形成科学认识,因此认为雷是由雷神、雷公敲天鼓所产生的巨大响声,还由此延伸出雷神崇拜。《山海经》中为我们描绘出了“雷神”的样貌:“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雷神被认为是正义的化身,因此祭雷神也被赋予避灾、祈福的美好寓意。旧时民间惊蛰日,家家户户会贴上雷神的贴画、去庙里祭拜雷神。借着“雷神敲击天鼓”的时机,古代制鼓人便也为鼓蒙上鼓皮。
惊蛰时期昆虫苏醒,但“与虫共舞”不是唯一的选择,有些地方会在这一天举行除虫仪式,既要除农田里的害虫,也要除家中的蚁虫。有的地方要吃“炒虫”,“炒虫”并不是炒真的虫,而是黄豆,“家家打豆忙惊蛰,小妇厨前唤炒虫”,所说的就是这种象征性的仪式;有些地方会贴符以驱虫;还有些地方的驱虫方法则比较实用,要以香条、艾草熏家中四角、墙缝,以驱赶复苏的蛇、虫、鼠、蚁,去除霉味。
跟雨水节气一样,人们也会根据惊蛰前后是否打雷来预测未来的天气和收成。“雷打惊蛰前,四十九日不见天”“惊蛰未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这两句民谚都是说惊蛰之前打雷,可能会迎来较长时间的阴雨天。“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则是指惊蛰这一天如果打雷并且有雨,会迎来大丰收。不过,中国国土面积广袤,听到春雷的时间也不尽相同。云南南部一月底就可以听到雷声,黄河流域要到三月底,能听到“惊蛰打雷”的,多是长江流域的一些地区。
从立春开始,物候催促人们耕种的鼓点愈发急促。“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此时,华北冬小麦逐渐开始返青生长,但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华南地区早稻播种应抓紧进行,同时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
惊蛰这一天,陆游泛舟湖上,“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他对几个小孩说,别笑话我老,我心态年轻着呢。不过玩笑归玩笑,最终诗人还是说了一句“笑谈终觉愧清真”,也只能借着春色童真一把了。宋代诗人仇远着重描述了这一天的雷声,“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野阔风高吹烛灭,电明雨急打窗来。顿然草木精神别,自是寒暄气候催。惟有石龟并木雁,守株不动任春回”,雷声挟着风雨,让一切生命都无法忽视,只有“石龟”和“木雁”无动于衷。陶渊明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很有田园意趣的春景图,“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仲春时节,草木舒展,燕子也回到了自己的旧巢,一片恬淡和谐的景象。
惊蛰日,电闪雷鸣的感官震撼中,正是万物生长的蓬勃朝气。春天伸了个懒腰,让春日的渐变色,次第拂过每一寸土地。
光明网×敦煌画院
来源: 光明网
惊蛰:春雷响,万物长
【网络中国节·诗画节气】
惊蛰:春雷响,万物长
作者:侯楠楠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以动物昆虫习性命名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惊蛰又名“启蛰”,此时,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无论“惊”还是“启”,都是描述蛰伏一冬的动物、昆虫被雷声唤醒,走出洞穴、结束冬眠的复苏景象。当然,这依旧是古人的丰富想象,惊蛰已经处于“数九”当中的“九九”时期,气温已有明显上升,昆虫结束冬眠,这才是主要原因。
(点击图片观看动态海报)
《敦煌二十四节气》原画出自《不可思议的敦煌·与万物共生长》创作展——最佳创作团队奖「豆荚创意」小朋友们的集体创作。动画制作:满晨
惊蛰三候为:“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惊蛰时节,桃花渐次开放,“仓庚”指的是黄鹂鸟,《诗经》中说“春日载阳,有鸣仓庚”,此时黄鹂开始婉转啼鸣,所谓“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春日的生机是可见可闻可感的;天空中看不到雄鹰的踪迹,却能听到鸠鸟的鸣叫,因此古人认为鸠是由鹰变来。
时节的变化正藏在人们的不断调整的饮食习惯中。在冬天的节气里,羊肉往往是餐桌上的常客;而从立春开始,阳气上升,肥腻的食物被各类春菜取代,到了惊蛰时节,天气回暖,风干物燥,因吃梨有滋阴润燥之效,因此惊蛰有吃梨的习俗。
此外,惊蛰时期的传统民俗还有祭雷神、除虫等。
在古代,人们无法对打雷这一自然现象形成科学认识,因此认为雷是由雷神、雷公敲天鼓所产生的巨大响声,还由此延伸出雷神崇拜。《山海经》中为我们描绘出了“雷神”的样貌:“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雷神被认为是正义的化身,因此祭雷神也被赋予避灾、祈福的美好寓意。旧时民间惊蛰日,家家户户会贴上雷神的贴画、去庙里祭拜雷神。借着“雷神敲击天鼓”的时机,古代制鼓人便也为鼓蒙上鼓皮。
惊蛰时期昆虫苏醒,但“与虫共舞”不是唯一的选择,有些地方会在这一天举行除虫仪式,既要除农田里的害虫,也要除家中的蚁虫。有的地方要吃“炒虫”,“炒虫”并不是炒真的虫,而是黄豆,“家家打豆忙惊蛰,小妇厨前唤炒虫”,所说的就是这种象征性的仪式;有些地方会贴符以驱虫;还有些地方的驱虫方法则比较实用,要以香条、艾草熏家中四角、墙缝,以驱赶复苏的蛇、虫、鼠、蚁,去除霉味。
跟雨水节气一样,人们也会根据惊蛰前后是否打雷来预测未来的天气和收成。“雷打惊蛰前,四十九日不见天”“惊蛰未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这两句民谚都是说惊蛰之前打雷,可能会迎来较长时间的阴雨天。“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则是指惊蛰这一天如果打雷并且有雨,会迎来大丰收。不过,中国国土面积广袤,听到春雷的时间也不尽相同。云南南部一月底就可以听到雷声,黄河流域要到三月底,能听到“惊蛰打雷”的,多是长江流域的一些地区。
从立春开始,物候催促人们耕种的鼓点愈发急促。“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此时,华北冬小麦逐渐开始返青生长,但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华南地区早稻播种应抓紧进行,同时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
惊蛰这一天,陆游泛舟湖上,“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他对几个小孩说,别笑话我老,我心态年轻着呢。不过玩笑归玩笑,最终诗人还是说了一句“笑谈终觉愧清真”,也只能借着春色童真一把了。宋代诗人仇远着重描述了这一天的雷声,“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野阔风高吹烛灭,电明雨急打窗来。顿然草木精神别,自是寒暄气候催。惟有石龟并木雁,守株不动任春回”,雷声挟着风雨,让一切生命都无法忽视,只有“石龟”和“木雁”无动于衷。陶渊明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很有田园意趣的春景图,“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仲春时节,草木舒展,燕子也回到了自己的旧巢,一片恬淡和谐的景象。
惊蛰日,电闪雷鸣的感官震撼中,正是万物生长的蓬勃朝气。春天伸了个懒腰,让春日的渐变色,次第拂过每一寸土地。
光明网×敦煌画院
来源: 光明网
今日惊蛰|所有的蛰伏,都在为更好的飞翔蓄力
今日惊蛰
春雷响 万物长我们一起迎接春天
就小编而言电影《东邪西毒》开启了我对“惊蛰”的认知
电影中“惊蛰”似乎与人物命运相连从而被赋予了一股神秘色彩那么你又对这个节气了解多少呢?今天小编就先带你走进“惊蛰”
中文名:惊蛰
外文名:The Waking of Insects
别 名:启蛰
字面含义: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代表寓意:天气回暖,春雷始鸣
气候特点:雨水渐多,乍寒乍暖
名称由来
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同时,孟春正月的惊蛰与仲春二月节的“雨水”的顺序也被置换。同样的,“谷雨”与“清明”的顺次也被置换。
汉初以前立春—启蛰—雨水—春分—谷雨—清明
汉景帝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进入唐代以后,“启”字的避讳已无必要,“启蛰”的名称又重新被使用。但由于也有不用惯的原因,大衍历再次使用了“惊蛰”一词,并沿用至今。日本与中国一样,在历代的具注历中使用“惊蛰”。此后,日本也采用了大衍历与宣明历。“启蛰”的名称在日本的使用始于贞享改历的时候。
惊蛰有三候
一候“桃始华”
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乃闹春之始
二候“仓庚鸣”
仓庚为黄鹂春风和煦黄鹂早早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而开始鸣叫
三候\"鹰化为鸠\"
古称布谷鸟为鸠春时因喙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到秋天,鸠再化为鹰
农谚道“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
到了惊蛰南方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时节北方地区也渐渐入春春耕由南向北渐次展开
惊蛰时节也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但此时雨量却有限所以为了农作物的健康生长防范春旱非常重要
惊蛰饮食
民间有惊蛰吃梨的习俗
有人说“梨”谐音“离”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民间的一种美好愿望哈哈)另外,惊蛰吃梨也有养生意义惊蛰后气候回暖人体容易外感咳嗽、口干舌燥而梨性微寒且甘润能润肺止咳
在陕西一些地区过惊蛰要吃炒豆黄豆用盐水浸泡后放在锅中爆炒发出噼啪之声象征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时的蹦跳之声
春雷滚滚唤春天春日灼灼花似锦所有的蛰伏都在为更好的飞翔蓄力我们一起加油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节气|惊蛰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所谓“春雷惊百虫”,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
惊蛰气候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春雷一响,沉眠在土里的虫子都醒了过来,所以这个节气叫做惊蛰。
惊蛰风俗
惊蛰吃梨
接寿习俗意思是祝家中长辈长命百岁。这是对辛辛苦苦将儿女养育成人的家中长辈表示感谢和敬意。
诗词赏析
《东坡遇雨率尔贻谢南池》
唐·孟浩然
田家春事起,丁壮就东坡。
殷殷雷声作,森森雨足垂。
海虹晴始见,河柳润初移。
予意在耕稼,因君问土宜。
惊蛰节气后,南方暖湿气团开始活跃,天气回暖较快。“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农家无闲。农谚:“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到了惊蛰,中国南方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时节,北方地区也渐渐入春,春耕由南向北渐次展开。
END
来源: 国家发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