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吉日

中秋节赏月的来由(中秋节赏月的来历)

中秋节赏月的来由(中秋节赏月的来历)

节令之美丨月圆人团圆:中秋为何要赏月亮、吃月饼

原标题:节令之美·中秋节丨月圆人团圆:中秋为何要赏月亮、吃月饼

又是一年中秋至。这一天人们赏月亮、吃月饼,谈天说地,畅聊家常,尽享天伦之乐。中秋为何要赏月亮、吃月饼?听听专家怎么说。

海报制作:方金洋

在月饼模子收藏家、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王来华看来,一轮满月,饱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期盼:月圆人团圆。“中秋的月亮珠圆玉润,圆圆满满,非常符合人们对幸福、团圆和美好的向往。”王来华说。

王来华和他所收藏的部分月饼模子。(受访者供图)

中秋赏月的风俗,来源于我国古代人们的祭月活动——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唐宋时,中秋赏月盛行。元明清时,中秋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还形成了树中秋、放天灯、走月亮等趣味习俗。

“时至今日,严肃的祭月变成了轻松的赏月。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人们在庭院、楼台,一边赏月,一边畅谈,其乐也融融。”王来华说。

漫画制作:胡彦竹

月饼圆圆的像月亮一样,寓意着团圆与吉祥。王来华介绍,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中秋吃月饼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但那时的月饼还不叫“月饼”;“月饼”名称的首次记载是在宋代,中秋吃月饼流行起来。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明清时,中秋吃月饼更加普及。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我国南北各地过中秋的习俗。

海报制作:方金洋

“月圆饼圆家团圆,团团圆圆的寓意已经很好。可是,古人并未就此满足,而是想在月饼上再印制精美图案,以求吉祥寓意与民俗审美的融合。在我所收藏的万余块各式月饼模子中,一切与月亮有关的吉祥故事、人物和情节,都被‘搬’到模子雕刻中来,如月宫、嫦娥、玉兔、桂树、菊花等形象,都体现出丰富的吉祥文化内涵。”王来华说。

记者:周润健

来源: 新华社

中秋为何要赏月,你知道这个习俗的来源吗?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宋代诗人李朴的《中秋》描写了在广袤无垠的月夜里赏月的情景。在远古时代,秋分是祭月的日子,而中秋赏月的源头正是在秋分祭月那里。

秋分祭月由来已久

祭月是一种古老的祭祀礼仪,祭月在上古作为季节祭祀仪式被列入皇家祀典、例行祭祀。先人认为,“日者,阳之主”,“月者,阴之宗也”。日月代表着阴阳两极,两者和谐是万物蓬勃生长的保证。

《礼记·祭义》中记载:“日出于东,月出于西,阴阳长短,终始相巡,以至天下之和。”所以先人十分重视祭祀日月。日和月是天地之神,皇家称月神为夜明之神,只有天子才能与之沟通,所以祭月就成为皇家的“专利”。

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管子·轻重己》说:“秋至而禾熟,天子祀於太惢,西出其国百三十八里而坛,服白而絻白,搢玉揔,带锡监,吹埙箎之风,凿动金石之音。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循於百姓,号曰祭月,牺牲以彘。”《史记·封禅书》记载:“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即用牛祭日,用羊猪祭月。秦汉两朝传承了皇室祭月礼仪,并在各地均建有日月祠。史载,秦始皇祭日于成山,祭月于莱山。汉武帝则“夕夕月则揖”,即行朝日夕月之礼。北魏、隋唐直至明清历代沿用秋分祭月礼仪。明世宗时,还在北京修建月坛,专供天子于秋分设坛在夜晚祭祀月神。规定每三年一大祭,遇丑、辰、未、戌年皇帝亲自在月坛祭月。其他年份则派文臣代祭日,遣武臣代祭月。

日月如梭,沧海桑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皇家祭月礼仪也流传到了民间,并逐渐成为一种民俗流传下来,人们祈求月神降福人间,表达一种美好的心愿。

(图)电视剧《王的女人》剧照

中秋弥补秋分缺憾

秋分之日,都是在农历八月,但是具体日期每年都不同,所以不一定能碰巧赶上圆月。而祭月无圆月则大为遗憾。所以,后来人们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中秋除了祭月的仪式外,还有游赏的风俗。

据《晋书》记载,早在晋代已经有泛江赏月之俗。并且赏月活动愈演愈烈,而祭月的风俗在民间却越来越淡化,一向严肃的祭祀仪式变成了轻松活泼的娱乐活动。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繁盛一时,其内容也融入了唐朝开放包容,自由浪漫的时代精神,演绎出更多的传奇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唐明皇夜游月宫等神话传说活灵活现,使中秋文化充满瑰丽多姿的色彩和浪漫迷人的魅力。

《太平广记》里记载了唐玄宗夜游月宫的故事。开元年间的中秋之夜,玄宗在宫中赏月,被一名叫罗公远的异人接引前往月宫,见到仙女数百,素练霓衣,舞于广庭。玄宗于是密记其声调,归召伶官,依其声调,作《霓裳羽衣曲》,风靡一时,至今仍无愧于音乐舞蹈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唐朝诗人白居易曾在宫中看过《霓裳羽衣》的演出,赞叹道:“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到宋、明、清时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已形成规模。《东京梦华录》对东京汴梁赏月盛况有这样的描写:“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翫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宵。”

文人钟爱中秋赏月

中秋赏月也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咏诗赋文的主要内容。如唐代诗人王建有《十五夜望月》诗:“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想象丰美,韵味无穷。宋代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诗句,更是赏月的佳作绝唱,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作者:郑学富,鱼羊秘史签约作者,文史学者。

中秋为何要赏月,你知道这个习俗的来源吗?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宋代诗人李朴的《中秋》描写了在广袤无垠的月夜里赏月的情景。在远古时代,秋分是祭月的日子,而中秋赏月的源头正是在秋分祭月那里。

秋分祭月由来已久

祭月是一种古老的祭祀礼仪,祭月在上古作为季节祭祀仪式被列入皇家祀典、例行祭祀。先人认为,“日者,阳之主”,“月者,阴之宗也”。日月代表着阴阳两极,两者和谐是万物蓬勃生长的保证。

《礼记·祭义》中记载:“日出于东,月出于西,阴阳长短,终始相巡,以至天下之和。”所以先人十分重视祭祀日月。日和月是天地之神,皇家称月神为夜明之神,只有天子才能与之沟通,所以祭月就成为皇家的“专利”。

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管子·轻重己》说:“秋至而禾熟,天子祀於太惢,西出其国百三十八里而坛,服白而絻白,搢玉揔,带锡监,吹埙箎之风,凿动金石之音。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循於百姓,号曰祭月,牺牲以彘。”《史记·封禅书》记载:“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即用牛祭日,用羊猪祭月。秦汉两朝传承了皇室祭月礼仪,并在各地均建有日月祠。史载,秦始皇祭日于成山,祭月于莱山。汉武帝则“夕夕月则揖”,即行朝日夕月之礼。北魏、隋唐直至明清历代沿用秋分祭月礼仪。明世宗时,还在北京修建月坛,专供天子于秋分设坛在夜晚祭祀月神。规定每三年一大祭,遇丑、辰、未、戌年皇帝亲自在月坛祭月。其他年份则派文臣代祭日,遣武臣代祭月。

日月如梭,沧海桑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皇家祭月礼仪也流传到了民间,并逐渐成为一种民俗流传下来,人们祈求月神降福人间,表达一种美好的心愿。

(图)电视剧《王的女人》剧照

中秋弥补秋分缺憾

秋分之日,都是在农历八月,但是具体日期每年都不同,所以不一定能碰巧赶上圆月。而祭月无圆月则大为遗憾。所以,后来人们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中秋除了祭月的仪式外,还有游赏的风俗。

据《晋书》记载,早在晋代已经有泛江赏月之俗。并且赏月活动愈演愈烈,而祭月的风俗在民间却越来越淡化,一向严肃的祭祀仪式变成了轻松活泼的娱乐活动。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繁盛一时,其内容也融入了唐朝开放包容,自由浪漫的时代精神,演绎出更多的传奇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唐明皇夜游月宫等神话传说活灵活现,使中秋文化充满瑰丽多姿的色彩和浪漫迷人的魅力。

《太平广记》里记载了唐玄宗夜游月宫的故事。开元年间的中秋之夜,玄宗在宫中赏月,被一名叫罗公远的异人接引前往月宫,见到仙女数百,素练霓衣,舞于广庭。玄宗于是密记其声调,归召伶官,依其声调,作《霓裳羽衣曲》,风靡一时,至今仍无愧于音乐舞蹈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唐朝诗人白居易曾在宫中看过《霓裳羽衣》的演出,赞叹道:“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到宋、明、清时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已形成规模。《东京梦华录》对东京汴梁赏月盛况有这样的描写:“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翫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宵。”

文人钟爱中秋赏月

中秋赏月也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咏诗赋文的主要内容。如唐代诗人王建有《十五夜望月》诗:“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想象丰美,韵味无穷。宋代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诗句,更是赏月的佳作绝唱,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作者:郑学富,鱼羊秘史签约作者,文史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