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命理

寒露后天气还热吗现在(寒露后天气还热吗)

寒露后天气还热吗现在(寒露后天气还热吗)

寒露之后寒意猛增 要注意健脾养肺防凉燥

原标题:寒露 健脾养肺防凉燥

甘肃日报特邀撰稿人 王世彪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预示着寒冷气候的降临。自寒露起,露气开始变重,气温也会出现明显的下降。由于寒意猛增,人体阳气也开始收敛,养生应以保养阴精为主,宜健脾养肺防寒燥,以下“三宜”“三忌”“五防”要格外注意。

三宜

宜健脾开胃 寒露时节饮食进补,应先健脾开胃,再根据个人具体情况,适时进补,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补益精气,同时防生火、生痰、生燥、伤阴。以梨、柿子、香蕉、胡萝卜、冬瓜、银耳、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为适宜。中老年人和久病者宜多食红枣、莲子、山药、鸭、鱼等食品。中医认为健运脾气承上启下,是为冬季脾气正常运行打下基础。且饮食入胃,脾气散精,上输于肺,故寒露时应脾肺双补。通过进食甘淡滋润之品,以及日常生活中劳逸结合来调节脾与肺,颐精养神,适宜喝山药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粥品。

宜养肺润燥 寒露是凉爽到寒冷的过渡期,此时燥气当令,如果调理不当,就会出现一系列秋燥的症状,如口干、鼻干、皮肤干,感冒、呼吸道疾病多发。寒和燥最容易伤肺伤胃,寒露养生应重在滋阴润燥,养好肺。饮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的基础上,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既补脾益胃,又养肺润肠。如雪梨、苹果、冬瓜、萝卜、藕、银耳、粳米、山药、百合、沙参等食品,如果燥热症状严重,就得少吃辛辣、熏烤等刺激类食品。

宜养肝疏肝 寒露前后,有些人会有这样的体会:晚上睡不着,或者早早睡了,但在子夜就醒来,辗转难眠,等到凌晨时分才能重新入睡。如果连续出现这样的状况,说明人体已经肝血亏虚,要注意养肝疏肝。此时适合晒太阳,晒太阳有助于疏肝气,可以使抑郁情绪得到缓解,疏肝就可以养肺。同时,玫瑰花有疏肝气的作用,秋天可以喝喝玫瑰花茶,或在家里做个玫瑰水果羹,除了水果之外,再加点百合,百合可以化痰滋阴,对痰火旺引起的烦躁焦虑,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三忌

忌露脚 俗话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气候多变,昼夜温差变化较大,所以要特别注重脚部的保暖,切勿赤脚,以防“寒从足生”。因为两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较少,再加上脚的脂肪层很薄,因此,保温性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响。除了穿保暖的鞋袜外,还要养成睡前用热水泡脚和按摩足心的习惯,疏通脚部的经脉,有助于气血流通,还能缓解疲劳,也可预防因气温骤然下降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忌秋冻 进入寒露后,要特别注意保暖,不要赤膊,以防凉气侵入体内。尤其要注意颈、腰、腹、脚“四保暖”。颈部是寒气入侵的主要部位,如果受凉会导致咳嗽、鼻塞流涕、咽痒等感冒症状,戴条围巾可有效保暖颈部。“腰为肾之府”,秋季阳气渐衰,肾阳相对不足,若腰背腹保暖不够,会出现腰背疼痛、腹泻等症状,尤其是老人、女性、儿童和身体体质较弱的人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防止寒气入体,影响气血生发。

忌秋燥 寒露后,雨水渐少,昼热夜凉。许多人会相继出现中医上所说的“凉燥”症状,即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对付秋燥可以试试“朝朝盐水,晚晚蜜汤”,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

五防

防凉燥 寒露至,寒风骤起,凉气入侵,凉气与燥气相合便是凉燥。中医理论认为,燥性干涩、易伤津液,易伤肺胃。其主要症状有口鼻干燥、咽干、干咳少痰或痰粘难咯、皮肤干燥、毛发不荣、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所以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饮食宜“滋阴润燥”,多食“酸、甘、润”之品,少食辛辣刺激、香燥、熏烤食品,注意补充水分,多饮温开水。洗澡不宜过勤,室内保持一定的湿度,运动不宜太剧烈,以防过度劳累耗散精气津液。

防秋悲 秋季气候渐冷,人的情绪不太稳定,易烦躁和悲愁伤感。因此,注意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可在平素的兴趣爱好基础上,陶冶情操;也可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外出观赏风景,可使忧郁愁烦顿消。艳丽的色彩可以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建议多穿红色、橙色和黄色等鲜艳的衣服。

防雾霾 需要留意的是,寒露时节,除了降温,又逢大雾天气。此时不加以保护,不仅会诱发咳嗽等一些呼吸道疾病,还非常容易落下病根,导致来年复发。雾气持续不散,会加重老年人循环系统的负担。过了寒露,秋冬早晨雾气寒冷浓重,过量吸入会对肺造成很大的损伤,有晨练习惯的老人最好等雾气散去再锻炼。

防憋尿 天气开始转冷后,不少老年人因为怕起夜冻着,即便是夜里或者凌晨感觉到了尿意,也常常憋尿继续睡,这是不健康的习惯。尿液中含有毒素,如果长时间憋尿,容易诱发尿道炎、膀胱炎等。高血压患者憋尿则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引起脑出血或心肌梗死,严重的还会导致猝死。

防鼻炎 秋季到来,很多患者的鼻炎又开始反复。除了平时多注意鼻子的保暖、防感冒和防过敏之外,可以多用冷水搓搓鼻子,改善鼻子的血液循环,增强鼻黏膜的抵抗力,有效缓解鼻炎症状。

来源:甘肃日报

湖北:气温回升!这个寒露不太“寒”,节气过后或将迎来冷空气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95°,在每年公历10月7日-9日交节。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干支历戌月的起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寒露节气和白露一样,是根据地面水汽凝结现象来确定的。由于寒露节气气温比白露更低,我国北方地区天气由凉转冷,入夜后寒气袭人,所以称为寒露。

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寒露节气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热气慢慢退去,寒气渐生,昼夜的温差较大,晨晚略感丝丝寒意。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中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天气常是秋高气爽、晴空万里。

今天白天到晚上,预计天气为阴天到多云,天空状况较为稳定。最高气温将达到22℃,最低气温为14℃,整体气温较为适宜。空气湿度范围在55-95%之间,湿度较高,需要注意保湿。风向以偏北风为主,风力为2到3级,较为适宜户外活动。中心城区的气温预计将略高一些,最高气温为23℃,最低气温为15℃。

明天天气预计将保持多云状态,天空状况较为稳定。最高气温将升至24℃,最低气温为15℃,气温适宜。空气湿度仍然较高,维持在55-95%之间。风向以偏北风为主,风力为2到3级,适宜户外活动。中心城区的气温预计将略高一些,最高气温为25℃,最低气温为16℃。

后天天气预计将转为多云到阴天,局部地区可能有阵雨出现。最高气温将降至21℃,最低气温为13℃,气温稍有下降。空气湿度仍然较高,维持在55-95%之间。风向以偏北风为主,风力为2到3级,注意防雨和保暖。中心城区的气温预计将与天气预报相同,最高气温为21℃,最低气温为13℃。

总体来说,未来几天天气较为稳定,多云到阴天为主,局部地区可能有阵雨出现。气温适宜,湿度较高,需要注意保湿和防雨。风力不大,适宜户外活动。中心城区的气温预计将略高一些,但也需要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添减衣物。

随着季节的更迭,昼夜的温差开始逐渐加大,这无疑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都提出了新的挑战。这种气候的变化,一方面是自然规律的体现,另一方面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生活课题。

我们已经知道,气温的波动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过低的温度和过大的温差可能会导致身体难以适应,免疫力下降,从而引发感冒和其他健康问题。这种影响对于一些体质较弱,或者有慢性病的人来说,可能会更加明显。因此,随着季节的变换和温差的增大,我们需要更加重视保暖问题。

寒露后不宜再“秋冻”

俗语常说“寒露寒露,遍地冷露”。在此时节,露珠冷寒而将欲凝结,放出微微寒光,“寒露”之名也由此得来。如果说白露是由炎热向凉爽的转折,那么寒露则是由凉爽向寒冷的过渡,此时要注意保暖、防燥,莫“悲秋”。

01养生不宜再“秋冻”

一场秋雨一场凉,“秋冻”过度易使人受寒邪的侵袭,惹病上身,要注意灵活添加衣物。民间有“寒露脚不露”的说法,意思是寒露以后就不要再赤足穿凉鞋了,应保暖。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杨婕建议,寒露节气,尤其要注意这些部位的保暖。暖口鼻:对凉风敏感的人群可佩戴口罩,以免诱发呼吸道疾病;暖腹部:除注意腹部的物理保暖,更需注意避免跟风大量进食瓜果及螃蟹等食物,以免损伤脾胃;暖足部:足部是由心脏开始血液循环最远的部位,保证足部的温暖,有助于血液循环的顺畅,尤其是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的老年患者。秋风萧瑟,早晚气温偏低,需注意避免过多食用性寒食物,早晚外出增加衣物。

02养阴润肺防“凉燥”

这个时节的“燥”与早秋时不同,属于“凉燥”。凉燥侵犯人体,容易出现畏寒怕冷、发热无汗、头痛、口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等表现。

厦门市中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郑乾文提醒,在饮食上,应遵守“滋阴润燥,少辛增酸”的原则,适合多食银耳、莲藕、冬瓜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梨、香蕉、柿子等。同时,不要忘了多补充水分,可适当喝养生茶,如百合麦冬茶、黄芪红枣茶等,能滋阴润燥,补气养血。

03调畅情志莫“悲秋”

寒露时节由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常使人情绪不稳,易于伤感。因此,要保持良好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同时,适当参与社会活动,积极与人沟通。

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普通内科副主任医师李汇博建议,可趁秋季天高气爽多做户外运动、登高远望,以及时宣泄郁闷情绪。建议做一些贴近大自然的舒缓运动,如快步走、爬山等,既能收敛心神,也可达到锻炼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转载请注明来源保健时报微信公众号记者 || 燕声摄影 || 颜红波编辑 || 颜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