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星座

冬天打雷坟成堆是什么意思呀(冬天打雷坟成堆)

冬天打雷坟成堆是什么意思呀(冬天打雷坟成堆)

“下雪打雷,坟谷成堆”!这年景是要坏事?

入冬之后没下几场雪,今天早上起来后一直下雨,到中午转成了雨夹雪,渐渐地雪越下越大,屋顶、树上开始变白。乡亲们的心情都不错,喝着茶水拉着呱,期望着来年的丰收。然而却突然打起了雷,还持续了那么一会儿,出现了一边打雷一边下雪的奇观。“会看天”的王大爷叹息道:这可不是好兆头呀,这年景是要坏事呀!接着他说了这么两句农谚,一起来看看吧。

下雪打雷,坟谷成堆。

如果下雪的时候打雷的话,那么年景就会相当不妙,极有可能会闹大灾荒,到处都是饿死的人,到处新坟压旧坟。

正月打雷遍地贼,腊月打雷坟谷堆。

如果农历正月打雷的话,可能会遇到灾荒年景,人们为了吃饱肚子只能做贼;而如果农历腊月打雷的话,灾荒则小不了,随处可见饿殍遍野的景象。

正常情况下,寒冬腊月是不会打雷的。眼下出现这样的情形,确实属于异常天象。但愿王大爷说的不准吧,但愿来年能有个好年景、好收成。大家那边下雪打雷了吗?对此大家家乡那边有什么说法吗?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冬季打雷预示暴雪?为啥说“春打雷,稻谷堆,冬打雷,坟墓堆”?

小雪节气已过,就意味着冬天真正到来,天气越来越冷,目前我国很多地方已经下起了鹅毛般的大雪。众所周知,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2个节气,在每年公历的11月22日或23日完成交接,此时的太阳黄经到达240°。

为什么叫小雪?因为“雪”是天气寒冷的特殊标志,是冬季的产物,所以才用“小雪”一词来比喻这个季节的特征。可能有人会认为“小雪”是表示下小量的雪,其实不然,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反映的是降水与气温,同时它也也是寒潮和冷空气活动最为频繁的一个节气,小雪的到来,意味着天气逐渐的寒冷,降水量也逐渐增多。

古人把小雪节气分为三候,分别是:“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此时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正式进入寒冷的冬天。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流传着一句俗语:“春打雷,稻谷堆,冬打雷,坟墓堆”,从字面意思不难理解,春天打雷预示五谷丰登,冬天打雷则预示不吉的说法,结合近日来,我国很多地区都出现了冬天打雷的现象,而气象专家也表示,冬季打雷是出现暴雪的征兆。

在我国古代的农耕社会中,人们靠天吃饭,科技的落后,导致在自然灾害来临时,出现饥荒的情况。农村老一辈人都知道,夏季打雷是天气必然,因为正值秋收季节,若此时打雷下雨,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成熟,对后期的秋耕秋种都很有帮助,会带来一个五谷丰登、稻谷堆成山的大丰收年景,所以夏季打雷无疑是令人高兴的一件事情。

反之冬天打雷的情况就很糟糕了,十月之后,随着冬至和小雪节气的到来,天气越来越冷。古人认为此时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很多地区都是干燥冷空气控制气候,一般来说不会出现打雷下雨的异常天气。但是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表示违背了自然界的规律,出现了暖冬现象。这种现象对农作物的生长发展极为不利,除了会造成土壤的干旱以外,还会滋生病虫害,让它们顺利过冬,从而造成农作物的损坏。这样一来农作物产量减少、影响收成,在古代就是饥荒之年、饿殍遍野,坟墓成堆,这便是“冬打雷,坟墓堆”的说法由来。

古人把冬天打雷的现象视为不吉之兆,总结出了这种异象会带来的三种后果,即水灾、旱灾、死伤,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人人靠天吃饭,一旦造成这种后果,往往都是致命的。所以天气与农作物的生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遵循农作物的生长习性,不违背自然法则,才能创造丰收年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发达,现在的社会生产力提高了很多 ,在农业上也早已告别了靠天吃饭的生存法则,人们在应对自然灾害的时候,有了更多的高科技手段。比如说干旱的时候可以通过人工降雨来浇灌作物,出现早霜可以通过喷水、熏烟来解决。有人统计过2020年,我国曾经出现了很多次的倒春寒、春雪、冰雹等异常的自然现象,但是都没有影响到农作物的收成,农民们依然迎来了一个丰收之年。所以“春打雷,稻谷堆,冬打雷,坟墓堆”这句俗语,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不再适用,失去了意义。

俗语“冬天打雷坟成堆”,今年冬月出现雷打冬,古人为何认为大凶

今天公历11月29日,农历十一月初六。依据古人冬季“寒冬腊月”的划分,农历十月孟冬为寒月,农历十一月仲冬为冬月,农历十二月季冬为腊月。如今正处于小雪时节,冬月期间。

在今年冬月初近几天,以湖北、湖南、安徽中南部、江西、广西、福建等地为代表的南方多地,受到冷暖气流交汇的影响,大雨瓢泼,气温骤降,天气寒冷的同时,出现了罕见的冬雷震震。

其实,一年四季打雷,都属正常天气现象,只不过冬天打雷下雨雪天比较少见。今年冬月出现这种不常见雷打冬的天气现象,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在今年立冬节气以来,南方多地气温比同期要偏暖,当地水汽对流条件都比较好,受到异常强盛的暖湿气流影响,恰巧遇到北方来势汹汹的冷空气。于是,强盛的暖湿气流与强盛的冷空气产生了剧烈碰撞,冷空气下沉迫使暖湿气流上升,形成了在今年冬月里南方多地出现了雷雨交加的天气现象。

虽然在我们现代人来看,冬月打雷虽然罕见,也没什么。但是,在古人看来,这在冬月打雷可不是好兆头。在古诗《上邪》中记述:“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诗中将“冬雷震震”与高山变平地、江河干涸、夏天下雪、天塌下来等极端现象相并列,可见在古人眼中,认为冬天打雷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乃是不祥之兆。

俗话“冬天打雷坟成堆”,今年冬月出现雷打冬,古人为何认为是大凶之兆?

根据民谚:“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的意思,冬天打雷,暖湿空气很活跃,冷空气也很强烈,天气阴冷,冰雪多,连牛都可能被冻死。

我们可以看出,古人通过对“雷打冬”现象长期而细致地观察,总结出冬天打雷的气候变化规律,意味着发生雷打冬的天气现象,说明当地空气湿度大,易形成雨雪频繁,雷雨交加,出现极端寒潮天气,这个冬天通常会偏冷。

站在科学的角度上来看待这个现实的问题,就会发现一个生活常识,在一年四季中,冬季是人去世最多的一个季节,这与冬季气温低有着密切关系。

由于冬季的寒冷,特别是雨雪频繁的寒冬,对古人来说,非常难熬。“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穷人们非常需要房屋暖和,别说买柴炭取暖了,家人吃饱穿暖是个大问题。

何况冬天严寒,不说因为身体机能的热胀冷缩,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导致死亡了,就说容易伤风感冒诱发基础病,在古代医疗条件差的时代,就是地主老财家里有条件,一旦生病也不容易医治好,很容易造成老弱妇幼死亡。

所以在古人看来,并不是真的害怕“雷打冬”,而是害怕雷打冬现象发生之后,雨雪频繁,极端寒潮出现,这个冬天太冷难熬,通常会比常年会死更多的人。才有“冬天打雷,新坟扎堆”的说法。

综上所述:冬天打雷只是一种少见的气候现象,不值得人们大惊小怪。更多的意义是提醒人们要注意“雷打冬”天气变化的后续发展,预防雨雪频繁的冬季,寒潮带来的低温冻害,才是人们值得预防和关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