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十大名将
1937年,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革命军一班名将,奔赴抗日战场,抵御日军侵略,崎岖百战,前后八年,终使日本无条件投降。以下薛岳、卫立煌、傅作义、罗卓英、关麟征、孙立人、胡宗南、孙连仲、杜聿明、王耀武十大名将,皆在抗日战场浴血奋战,大显身手,然而人各有志,所以人生结局大相径庭。一切已成历史,千秋功过,自有历史定论。
十、王耀武王耀武
王耀武是山东泰安人,弃工从军,黄埔三期毕业,参加东征、北伐,率部“围剿”红军,以功任51师师长。
抗日战争爆发,隶74军,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兰封会战。于万家岭战役与日军激战,毙敌四千余,取得万家岭大捷,战后不久升任74军军长。历第一次长沙会战、上高会战、浙赣会战、鄂西战役、常德会战,升任24集团军总司令,迁第4方面军司令官,参与雪峰山战役。此战成功,王耀武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时年四十。同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任受降主官。后来官至山东省主席、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陆军中将军街,济南战役被俘,后获特赦,享年六十五。
九、杜聿明杜聿明
杜聿明是陕西米脂人,黄埔一期毕业。累官73旅旅长,参加古北口之战。迁陆军装甲团团长,参加八·一三淞沪抗日。
抗日战争爆发,该团扩编为200师,任师长。不久扩编为第十一军,番号改为第五军,升任军长。率部攻占昆仑关重创号称”钢军”之日军第五师团。取得昆仑关大捷。以远征军第一路副司令长官率部进入缅甸作战。后来官至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徐州“剿总”副总司令,陆军中将军衔,淮海战败被俘,后获特赦,享年七十七。
八、关麟征关麟征
关麟征是陕西西安人,黄埔一期毕业,参加东征、北伐、中原大战及“围剿”红军。
抗日战争爆发,升任52军军长,参加保定、漳河战役,台儿庄会战,率部重创日军,以功升为32军团军团长,时人称孙连仲为“孙钢炮”、关麟征为“关铁拳”。
战后率部向归德撤退,为日军据桥阻击,关麟征亲率16骑冲锋,一马当先,使敌弃枪而逃,关麟征勇猛冲锋之佳话传遍军界,博得“关猛”之雅号。率32军团参加武汉保卫战,战后升任第15集团军代总司令,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升第15集团军总司令,先后奉命率部驻防广西、云南,直至抗战胜利。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官至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长,陆军总司令、陆军中将军街。后弃官辞职,退出军界,寓居香港,享年七十五。
七、孙连仲孙连仲
孙连仲是河北雄县人,早年参加冯玉祥西北军,后投靠蒋介石集团,任第26路军总指挥、第一绥靖区司令官,率郭参加第二、三、五次“围剿”红一方面军。
抗日战争爆发,任第一军团长,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前后参加娘子关、台儿庄之战,有“孙钢炮”之称。历官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第六、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为平津受降主官。官至保定绥靖公署主任、总统府参军长,陆军二级上将军衔,享年九十八。
六、罗卓英罗卓英
罗卓英是广东大埔人,保定军校八期炮科毕业,在该校与陈诚结为莫逆之交。参加东征北伐、中原大战、“围剿”红军。
抗日战争爆发,罗卓英任18军军长,率部参加淞沪会战,升任第16军团长、第15集团军总司令、南京卫戍副司令长官。前后参加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上高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以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出国远征印缅。官至军令部次长、广东省政府主席、东北行辕副主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东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陆军二级上将军街,享年六十六。
未完待续!
如果评选抗战国军中的10大名将,你会选择谁?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抗战年代,汹涌澎湃的战火,铸就了一批令人敬仰的国军名将。在这漫长而艰苦的岁月里,战士们鏖战沙场,为国捐躯,而这些将领们的勇敢和智慧,成为了胜利的关键。本文将介绍抗战十大名将,让我们一起回顾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张治中 — 血战淞沪
抗战初期,淞沪会战是一场惨烈的战役。张治中,作为第九集团军总司令,肩负着指挥任务。早在“一二八”淞沪抗战时,他的第五军已经卷入了保卫上海的战斗。然而,由于国军高层决策失误,上海的大片土地最终被日军夺走。淞沪会战虽以失败告终,但张治中的大多数决策都被证明是正确的,因此,他实至名归。
张自忠 — 拼命三郎
张自忠以激进的作战方式而闻名。无论是阵地战还是攻坚战,他都毫不犹豫地发动反冲锋。且他常亲自率先冲锋,杀敌如麻。在台儿庄一战中,他带领部队奋勇作战,取得了惊人的胜利,展现出了非凡的战斗精神。
李宗仁 — 血战台儿庄
李宗仁具有卓越的战略眼光,成功组织了台儿庄一战,将日军击退。他的指挥和战略使得国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战绩。
杜聿明 — 鏖战昆仑关
杜聿明以排兵布阵著称。昆仑关战役中,他指挥的第五军在机械化方面领先于其他部队,战斗能力卓越,最终成功歼敌,成为抗日名将之一。
孙立人 — 缅甸战役
孙立人早在淞沪会战中就表现出色,被誉为“丛林之狐”。在缅甸战场上,他带领远征军,成功夺回滇缅公路,为援助通道的打通作出了巨大贡献。
薛岳 — 保卫长沙
薛岳在长沙保卫战中采用了独特的“天炉战法”,成功阻击了日军的进攻。他以出色的战略眼光和坚定的意志,成为抗日名将。
王耀武 — 抗日“大满贯”
王耀武几乎参与了整个抗日战争,多次英勇作战,是正面战场歼敌最多的国军将领之一。他不仅善战,还关爱士兵,创办产业以改善士兵生活。
卫立煌 — 远征缅甸
卫立煌在缅甸战场上指挥远征军,夺回滇缅公路。他的决策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为国家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戴安澜 — 黄埔“军魂”
戴安澜参加了昆仑关战役,表现出色。他是英雄的典范,身先士卒,数次险些丧命于战场。他的无畏和坚韧令人铭记。
抗日英烈们 — 一寸山河一寸血
最后,我们要致敬所有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英烈们。他们为国捐躯,用生命书写了抗战的辉煌篇章。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抗战时期,桂系10大主要将领都立下哪些功劳
抗日战争时期,广西狼兵表现出了很强的战斗力,在李宗仁和白崇禧的领导下,桂系参加了多场大会战,期间桂系涌现出了很多位抗日将领,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桂系的十大将领。
1、廖磊廖磊是广西陆川人,先后在广西陆军小学堂、湖北陆军第三中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过。廖磊早年在湘军中任职,后来投降了桂系,跟随白崇禧参加了北伐战争。红军时期曾参与围剿红军,许多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惨遭杀害。
廖磊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廖磊被任命为第二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七军军长,不久升任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七军军长。廖磊率部参加了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后创建了大别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期间搞得有声有色,为安徽成为桂系的地盘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9年10月23日廖磊因脑溢血逝世于安徽,终年49岁,被国民政府追晋为二级上将。
2、李品仙李品仙是广西苍梧人,小时候学过四书五经,后来先后在广西陆军小学、湖北第三陆军中学、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到湘军唐生智手下任职,到1927年他已经是第八军军长。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李品仙被任命为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之后率部出桂抗日,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徐州会战、随枣会战、枣宜会战等大会战。
李品仙
1939年廖磊病逝后。李品仙被任命为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兼安徽省政府主席,期间李品仙不断与新四军产生摩擦,甚至参与了1941年的皖南事变。1944年李品仙被任命为第十战区司令长官。
新中国成立前夕,李品仙去了台湾,1952年被以“现役届满”为由,奉命退休,1987年在台北去世,终年98岁。
3、夏威夏威是广西容县人,先后在广西桂林陆军小学、武昌陆军中学、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学习,毕业后参与了桂系早年的诸多战争,到抗战爆发前夕,夏威已经是第48军军长。
夏威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夏威被任命为第46军军长,之后相继担任过第八军团军团长、第十六集团军总司令、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第四战区副司令长官等职,率部参加了桂南会战、桂柳会战。
抗战胜利后,张淦先后担任过安徽省政府主席、第十兵团司令等职,1950年去了香港,此后一直在香港定居,1975年在香港因车祸去世,终年83岁。
4、张淦张淦是广西桂林人,早年曾在旧桂系陆荣廷麾下当兵,陆荣廷兵败后被李宗仁收编,此后他历任第七军中校副官、上校副官长、第八军参谋长、第四十八军参谋长等职。
张淦
1938年6月,张淦接任第七军军长,率部参加了武汉会战、随枣会战、枣宜会战、豫南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等战役。1939年11月晋升中将军衔,1943年张淦升任第21集团军副总司令,,解放战争时期张淦又相继担任过第七绥靖区副司令长官、第三兵团司令、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等职。
1949年12月张淦在广西博白被解放军俘虏,后关押在北京功德林战犯所进行改造,1959年因病逝世,终年62岁。
5、徐启明徐启明祖籍是广东,但是他出生在广西,他很早就在李宗仁麾下任职,先后担任过第七军第五旅参谋长、第15军25师师长、第七军170师师长、第七军副军长等职。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徐启明参加了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徐州会战和第一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豫西会战、鄂北会战等大会战。1943年7月张淦升任第21集团军副总司令后,徐启明接任第7军军长。
徐启明
解放战争时期,徐启明担任过第八绥靖区副司令兼参谋长、第十兵团司令长官等职。1949年11月兵败粤桂边区后,徐启明到香港居住,1954年到台湾行医为生,1989年在台北病逝,终年96岁。
6、韦云淞韦云淞是广西容县人,广西陆军讲武堂工兵科毕业,李宗仁领导的新桂系打败旧桂系统一广西之后,韦云淞先后在新桂系中担任过团长、旅长、副师长、师长等职。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韦云淞被任命为第48军军长,率部奔赴抗日战场。之后他又相继担任过第十六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31军军长,桂林城防司令等职。桂林守城失败后,韦云淞被撤职查办,隐居于百色、武鸣。期间韦云淞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南宁守卫战,反攻昆仑关之役,及桂林保卫战等。
韦云淞
抗战胜利后,韦云淞在1948年被任命为广西禁烟督办,1949年冬到香港寓居,1954年因胃病医治无效在香港九龙医院去世,终年64岁。
7、阚维雍阚维雍是广西柳州人,早年参与策划消灭陆荣廷、沈鸿英旧桂系军阀的作战和对侵桂唐继尧滇军的阻击战,辅助李宗仁统一广西。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阚维雍相继担任过第19师副师长、师长,第31军少将参谋长、第131师师长,兼桂西南防守区指挥官等职。
阚维雍
1944年在桂林保卫战中,国军不敌日军强大的攻势,不得不放弃桂林,阚维雍在来桂林之前已经做好了与桂林共存亡的准备,来之前他就把绝命书写好并交给了妻子。国军大部队从桂林撤走后,阚维雍独自一人走到电话机房内开枪自杀,以表与桂林共存亡之志,时年44岁,国民政府追赠其为陆军中将军衔。
8、黄绍竑黄绍竑是广西容县人,新桂系三巨头之一,擅长政治谋略,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后到陆荣廷手下当兵,后来他“带资入股”,与李宗仁合作,赶走陆荣廷的旧桂系,开启了广西历史上与李宗仁和白崇禧的新桂系三巨头时代。
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后,李宗仁率领第七军北上与北洋军作战,黄绍竑留守广西,致力于广西的建设和发展,期间他创办了广西大学。
黄绍竑
192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黄绍竑被调到南京中央担任军委第一部长,主管作战计划与作战命令。1937年底,黄绍竑被任命为浙江省主席,他主浙八年,创办了三家兵工厂,动员全省人民共同抗日,颁布全省“战时政治纲领”,与共产党军队新四军协调共同抗日,受到周恩来等共产党领导的好评。
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战败已是明面上的事情了,黄绍竑主张和谈,但是李宗仁和白崇禧还是拒绝了和谈,导致和谈破裂,新中国成立后,黄绍竑在全国政协和全国人大担任过职务,1966年在文革风暴中自杀,终年71岁。
9、白崇禧白崇禧是桂系名将,广西临桂人,新桂系三巨头之一,有“小诸葛”之称。他与李宗仁、黄绍竑一同推翻了旧桂系陆荣廷对广西的统治,而后与李宗仁、黄绍竑将新桂系带成足以与老蒋抗衡的地方势力。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白崇禧被任命为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副参谋总长兼军训部部长,主持制定抗战计划,提出了对日军作战的六条指导原则。期间也参与谋划指挥了多场大会战。
白崇禧
解放战争时期,白崇禧担任过国防部部长,华中剿总司令等职,到1948年底他又逼迫蒋介石下野。在蒋介石的嫡系被消灭的差不多后,白崇禧企图依靠桂系军队与解放军抗衡,不过他的算法打错了,最终桂系军队也被解放军消灭。国民党兵败大陆后,白崇禧去了台湾。
到台湾后,白崇禧的处境就没有那么好了,毕竟当年他曾逼蒋介石下野且在国民党内部,他所领带的新桂系一直是老蒋的死对头,所以蒋介石也没给他更好的待遇。1966年在家中去世,终年74岁。
10、李宗仁李宗仁是广西临桂人,新桂系首领,北伐时他是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军长,打出了“钢军”的称号,第七军也成为桂系的王牌部队。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李宗仁出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先后指挥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豫南会战等多个大会战,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战役,李宗仁取得了歼灭日军二万余人的重大胜利。
李宗仁
解放战争时期,李宗仁先是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行营主任,支持蒋介石发动全国规模的反共反人民内战,参与解放区的军事进攻。1948年当选为中华民国副总统,蒋介石下野后出任代总统。
李宗仁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李宗仁一退再退,后来直接去了美国,在美国一待就是16年。1965年李宗仁回到大陆,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69年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
小结:
上述10人均是新桂系的主要将领,尤其是李宗仁、白崇禧和黄绍竑,他们三人是新桂系的三巨头,他们虽然参与了内战,但是在抗战时期他们也是尽心抗击日本侵略者,在战场上桂系军队也令日军发怵。
蒋介石嫡系高级将领,晚年逃回大陆,受毛主席宴请官至副主席
富有传奇色彩的将军,在中国历史上不在少数,新中国有十大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和刘伯承等人,今天要说的这位将军,最一开始是孙中山先生的警卫员,后来是蒋介石十分器重的五虎上将之一,最后又被新中国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这个人就是卫立煌。
他的一生,追随过孙中山先生,信仰过三民主义,后来先生逝世,来到了蒋介石身边,参与过对工农红军的围剿,到抗日战争时期是我国的抗日名将,任中国陆军副总司令,新中国成立后是国民党主要战犯之一,在最后的选择中,来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阵营,身经百战从来没有挂过彩,终其一生,他的故事是色彩斑斓,他的事迹是无人能敌的。
他之前对中国工农红军的围剿,造成了惨重的损失,后来他又和蒋介石分道扬镳,站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阵营。按理说,这样曾经站在人民对立面、左右逢源的人,应该是让人厌恶的,为何共产党要把他当成人物,这很是令人疑惑和不解。到底卫立煌是个怎样的人,他在国民党和共产党两党之间都经历过什么?卫立煌为共产党有做过什么事情呢?
在进入正题之前,新进来的朋友可以点点关注,既不错过未来精彩内容,又可回顾往期视频。
行伍出生,投身革命卫立煌,字俊如,1897年生人,家在安徽合肥城东郊的卫杨村,家里几代人都是农民出生,父辈们勤勤恳恳的劳作,家里还算可以,没有饿着肚子,但是有一年天灾和瘟疫来临,面对大自然的惩罚,他家未能挺过去,家破人亡,哥哥为了谋生只能放弃学业,卫立煌自己自然也就辍学了,市场跟着邻村的一位老先生学点知识。
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孙中山先生在南京上任大总统,面对革命的潮流,十五岁的卫立煌只身一身来到了武汉,经人介绍,读了军校,毕业后,紧随着孙中山先生的脚步南下,来了上海,并参加了著名的肇和舰起义,加入了反抗袁世凯的斗争。后来到了广州,在1915年,加入粤军,从一名小同志升到排长,再到旅长。
经由粤军推荐,来到孙中山先生身边当一名警卫员。在一次护送孙中山公出回总统府的时候,骑兵的马回马厩的时候受了惊,一时间不受控制蹿进了大门,他跳到马上,想要制止马乱窜,不曾想身上背的枪卡在了门上,一下子将他翻倒在地,当场口吐鲜血,受了伤,孙中山先生当即命令人把他送到医院治疗。
疗养过后,回到了广州,孙中山先生本就是学医出身,明白这种事内伤,一时间外表是没有什么变化的,就劝卫立煌回老家好好休养一段时间,否则年纪轻轻落下病根就不好了,不仅如此,参加革命更是需要一个好身体,经过孙先生的规劝,卫立煌乖乖的回到老家疗养身体。心系革命的卫立煌,在家总是待不住的,没有等到时间就急急忙忙,再一次回到了广州,孙中山见到他身体没事,将卫立煌调到警卫团当排长。
一九一八年,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失败,一行人离开广州去往了上海,总统府的警卫团也就地解散,卫立煌后来被派到许崇智的部队,还是当排长,慢慢的从排长到连长,最后升至营长,当时他才二十二岁,就已经是营长了,卫立煌为了不让大家因为年纪问题而轻看他,在二十几岁的年纪就留起了大大的胡子,由此也就得了一个卫胡子的称号。
1922年,当时粤军总司令陈炯明不满孙中山,背地里勾结各方军阀,进行了叛变,许崇智奉孙中山之命讨伐陈炯明,卫立煌此时仍然在许崇智部队,讨伐的军队在福建和广东的交界处与陈炯明决一死战,不久,攻下了广州,陈炯明不得不带兵退到了江西一带。在对战期间,有一次交战中,卫立煌巧用战术,坚决死守阵地,不放一枪,误导敌人,顺利完成了防守任务,也是在这一次,卫立煌被升为团长。卫立煌还跟随着孙中山先生经历过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卫立煌为人正直,性格敦厚,一直忠于职守,在革命中屡建战功,一开始就受到孙中山先生的信任和器重。
在第二年,孙中山与夫人宋庆龄登上永丰舰,与很多在讨伐陈炯明有功之人合影,其中就有卫立煌,和孙先生和孙夫人合影留念,孙中山对他称赞有加,并在一张照片上,亲自写下,卫立煌同志,孙文赠送的字样,可谓是十分荣耀。
革命年代,屡建战功1924年,孙中山先生面对国内外形势,同意了共产国际的建议,开始筹备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事情,随后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上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正是确立了国共的第一次合作,在这期间,卫立煌一直追随着孙中山,坚持联俄联共,在国共合作期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后来,黄埔军校初建立期间,经常性的陪同孙中山先生去学校视察,虽然他不是教员,但是给学员们留下来深刻的影响,和黄埔军校的学生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对这些黄埔军校的学员很是重视,后来军队中重用了很多黄埔军校毕业的就说明了这一切。
北伐战争开始后,卫立煌在永定、松口两战中立下战功,他英勇沉毅,兼富谋略,先升任第十四师副师长兼前敌总指挥,松口战役后才顺利升任师长。
孙中山先生去世不久后,国民党进入了蒋介石时代,之前很多追随孙中山的人,转向的蒋介石,卫立煌就是其中的一个。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背叛与人民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南京成立新的国民政府,卫立煌奉命率领第十四师进驻南京。
在这期间军阀孙传芳进行的反扑,组织兵力阻止国民革命军的讨伐,这一次是卫立煌率兵出击,在龙潭附近的高地上,与孙传芳部激战了六天六夜,终于击溃了孙传芳的部队,乘胜追击,一直追到了蚌埠。之后,卫立煌被任为第九军副军长兼第14师师长,后又被任命为南京卫戍副司令。
虽然卫立煌已经是司令了,但是他不是蒋介石的老乡,也不是黄埔军校毕业,所以卫立煌离蒋介石的心里还是有一点儿距离,很难得到蒋介石的信任。
一九三二年,蒋介石召集了六七十万大军,准备出兵发动第四次围剿,有些国民党畏惧,不愿意出战,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大多数在养精蓄锐。时任第十四军军长的卫立煌则不畏艰难,主动带了两个师的兵力,在湖北红安县附近迎战红军的主力部队,可是僵持了数日依然没有进展。
红军不畏牺牲,直击卫立煌要害,损伤严重,只是后来工农红军为了保留实力,不与卫立煌部队进行持久作战,加上国民党援军到了,所以卫立煌部才得以保留。后来一次和共产党人徐向前的聊天中,卫立煌回忆说,如果当时红军再进攻几百米,他就被俘虏了,真是有惊无险呀。
第四次围剿受挫后,蒋介石又命令围攻湖北河南安徽等地区的红军,这一次依然是卫立煌率兵前往。卫立煌被任命为北路军第2路军第1纵队指挥官,向金家寨前进。当时驻扎在此地的红军人不多,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选择了转移,卫立煌不战而胜,于是将这一消息报告给蒋介石。
蒋介石听后十分开心,甚至亲自去慰问了守在此地的官兵,除了奖赏以外,还给了卫立煌一个特别的礼物,那就是将金家寨设立成新县,并取名立煌县,在国民党内部这是绝无仅有的例子,可以看的出来,当时的卫立煌的地位在国民党内部还是很高的。
西安事变,国共合作1936年的冬天,蒋介石飞到西安,发表了不肃清共产党绝不谈抗日的言论,在西安的张学良和杨虎城,并不赞成他这样的想法。为此,蒋介石派了陈诚、卫立煌等国民党高级将领来到西安,准备强迫张学良、杨虎城二人围剿共产党。
蒋介石计划着向陕北的红军发起进攻,并任命了卫立煌为陕甘宁区总指挥,卫立煌又一次被充当围剿红军的先锋军、工具人,然而令他想不到的是,到了西安就成了阶下囚。
张学良和杨虎城假意同意围剿共产党的行动,同时在蒋介石、卫立煌达到西安后,对他们进行了扣押。当时他们这些将领都是携家带口来到西安的,全部被囚禁在西京招待所里。卫立煌内心的惶恐的,此时的自己是一个十足的反共人物,在围剿红军的时候可以使出了大力,以为自己必死无疑。后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共产党人为了联合抵御外敌,既然可以不计前嫌,使得卫立煌心存感激。
时间来到了一九三七年,全面抗战开始,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大八路军,后来又为第十八集团军,系属于阎锡山部,当时阎锡山部的副司令长官就是卫立煌。有一次和我共产党相遇,这一次卫立煌名义上成了八路军的顶头上司。
大家都知道,蒋介石是名义上联共抗日的,只是迫于民族大义的无奈之举,背地里还在不停的搞动作,一方面派人监视着八路军的一举一动,另一方面让八路军正面应对日军,造成损伤。
卫立煌将这些都看在眼里,慢慢的就心生了芥蒂。有一次阎锡山部与日寇在山西境内进行交战,国民革命军节节败退,需要蒋介石的支援,但是他只是观望。卫立煌见状率军进军娘子关,想要在这里堵住日军的进攻,在忻口进行了浴血奋战。
在这里,卫立煌组织的反攻,半夜率兵突破了灵山,两军对峙,在狭窄的地方,使得日军重型武器无法施展开来,卫立煌部队的开始冲锋陷阵,与敌军进行肉搏,双方都损伤惨重。
与日寇激战中,日军在战机的掩护下,猛烈强攻着我方阵地。与此同时,在晋西北的战场上,八路军也在与日军焦灼着,不仅占领了雁门关,还炸毁了日军的机场,切断了日军的交通。卫立煌心里清楚,与日军相比,我方装备有限,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不久娘子关的大门被日军打开,卫立煌部队只能撤退。经此一战,卫立煌接触到了共产党,也与周恩来、朱德等进行了会面。
亲共之谜,参政议政一九三八年,时任抗日第二战区副司令的卫立煌,受毛主席的邀约,去了延安。其实访问延安,他早有此意,因为他想看看之前交战的共产党到底是怎样的。中共中央也因为卫立煌的积极抗日,不计前嫌的欢迎他来到延安,卫立煌刚到延安,下了飞机就看到,欢迎卫立煌副司令以及加强国共合作的标语,欢迎他的群众更是人山人海的。
在延安,更是受到毛主席的亲自接见。毛主席说我们是朋友,也是友军,平型关大捷打的很好,在忻口会战中,你卫立煌支持八路军,这就是共同抗日呀,我们一定要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才能取得胜利。
或许是,卫立煌在延安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和中国的未来,他开始光招共产党的人才,甚至连秘书也是共产党人,蒋介石都将这些看在眼里,后面的日子里蒋介石慢慢疏远了卫立煌。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也都身居要职,只有卫立煌被安排在一个闲职上,被蒋介石闲置了,但是为了后面的内战,蒋介石还得拉拢卫立煌,并派他去美国考察。
此时的卫立煌已经对蒋介石失望了,在海外留洋考察期间,秘密的和共产党取得了联系,并希望卫立煌在关键时刻做有利于革命的事情,卫立煌本身是不愿意内战的。果不其然,在1947年,蒋介石紧急召卫立煌回国,要他参与到内战中。当时的国民党军在东北战场受到重创,蒋介石让卫立煌赶紧到东北上任,指挥作战,卫立煌嘴上答应了。
到了沈阳,接到共产党发来的密报,希望在辽沈战事上得到卫立煌的帮助。当时的卫立煌虽然是蒋介石钦点的剿总司令,但是他的一言一行都被监视着,没有任何实权,命令还的是由蒋介石下达,只有指挥权没有任命权。因此,卫立煌也不能具体做些什么,只能按兵不动,故意延误战机。
这一招也是有用的,当时蒋介石离得远很难掌握最新战机,后来蒋介石亲自飞到沈阳坐镇,已经晚了,解放军部队攻克了锦州,辽沈战役大败。后来,中共公布了国民党的43名战犯,其中包括了卫立煌的名字,这其实是在变相的保护他。之后,一直在香港生活,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在我党的安排下,和家人一起回到了大陆。
日后,卫立煌先后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常委,最后还担任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后来因病在北京去世,死后葬入八宝山。他的一生能征善战,在民族危难之时可以挺身而出,勇敢站在了正义的一方,这大概就是他最值得后人尊敬的地方。
本期的视频就到此结束了,欢迎新老朋友们,在评论区积极留言探讨,留下你独特的见解。如果觉得本期还不错的朋友,可以点一下关注,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