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诵读:苏扬
#古诗词赏析#
百位名家诵读赏析百首经典古诗词,把最经典的古诗词与最优美的声音有机结合,让广大青少年感受古诗词的力量与芬芳,在吟诵鉴赏中志存高远、陶冶情操。让我们传承经典,引领未来!
今天,由著名播音员苏扬为大家诵读和赏析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视频加载中...
更多赏析:《古诗词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唐) 诵读:苏扬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作品赏析
作品赏析撰稿人:冯倾城
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传世佳作众多,如《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年间(730年)三月,是李白写给孟浩然的一首送别诗。
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故人”指老朋友,两位文采风流的大诗人在这座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美誉的武昌黄鹤楼依依惜别,自然以诗去记录这种诗意的离愁。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月”“烟花” 点出了扬州繁花似锦的暮春美景。在这开元盛世、春光明媚的时节,好朋友要去扬州这最繁华的都会游历,浪漫的李白似也心生向往。
最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显示李白在江边久久伫立,翘首凝望友人渐行渐远的船影,直至那片孤帆消失于碧水蓝天的尽头,他才意识到,只有一江春水,还在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这里的“孤”字,有两重涵义,既反映了诗人只关注好朋友孤独的帆影;同时,在诗人的眼中,友人是孤单的,盼望江水能载着自己的深情,伴友人远行。全诗意境开阔,文字绮丽,情深意挚,被评为“千古丽句”。
诵读人介绍
苏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首席主播,金话筒奖得主,主任播音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十佳播音员主持人。代表作:央广新闻评论节目《央广新闻晚高峰》;长篇纪实文学《梁家河》有声版播讲;纪录片《邓小平遗物的故事》《苦难辉煌》《第三极》《河西走廊》《大后方》解说;央视《国家记忆》栏目主讲等。
往期精彩:
专题:《古诗词赏析》文集「一」
《小池》‖古诗词赏析
《时雨》‖古诗词赏析
《煎盐绝句》‖古诗词赏析
《村晚》‖古诗词赏析
《西楼》‖古诗词赏析
《小儿垂钓》‖古诗词赏析
《劝学》‖古诗词赏析
《纳凉》‖古诗词赏析
《苔》 ‖ 古诗词赏析
《雨过山村》‖古诗词赏析
《初夏游张园》‖古诗词赏析
《江上渔者》‖古诗词赏析
《晚晴》‖古诗词赏析
《过故人庄》‖古诗词赏析
《乡村四月》‖古诗词赏析
《食荔枝》‖古诗词赏析
《秋浦歌》‖古诗词赏析
《采莲曲》 ‖古诗词赏析
《宿建德江》‖古诗词赏析
《题袁氏别业》‖古诗词赏析
《采莲童曲》‖古诗词赏析
《夏意》‖古诗词赏析
《鹿柴》 ‖ 古诗词赏析
《山亭夏日》‖古诗词赏析
《夏花明》‖古诗词赏析
《过故人庄》‖古诗词赏析
《夏日山中》‖古诗词赏析
《答人》‖古诗词赏析
《溪上遇雨·其二》 ‖ 古诗词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词赏析
古诗词赏析|李峤《风》诵读:卫东
《清平乐•村居》‖古诗词赏析
《夏日登车盖亭》‖古诗词赏析
《鄂州南楼书事》‖古诗词赏析
《桑茶坑道中》‖古诗词赏析
古诗词赏析 || 李白《古朗月行》节选 诵读:晓晏
古诗词赏析 || 王维《竹里馆》诵读:于芳
《夏日田园杂兴》·宋·范成大‖古诗词赏析
古诗词赏析 || 王维《画》诵读:田洪涛
古诗词赏析 | 贾岛《寻隐者不遇》诵读:赵岭
古诗词赏析|李绅《悯农》(其一)诵读:张宏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古诗词赏析
古诗词赏析|李绅《悯农》(其二)诵读:刘建宏
古诗词赏析 || 孟浩然《春晓》诵读:春晓
古诗词赏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诵读:张震
古诗词赏析|李白《赠汪伦》诵读:田薇
古诗词赏析|骆宾王《咏鹅》诵读:周涛
古诗词赏析|王维《鹿柴》诵读:韩涛
古诗词赏析|李白《望天门山》诵读:翟万臣
《闲居初夏午睡起》‖古诗词赏析
《客中初夏》·宋·司马光‖古诗词赏析
李诗猜读044||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写了怎样的千古奇境?
李诗猜读044||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了怎样的千古奇境?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释 读
黄鹤楼头,楼阁巍巍,江水悠悠;浩然与我,互致别意,频频挥手。
你要远游,去到那东边的扬州;而此时,阳春三月,花繁如烟,风和如薰,你我正该携手同游。
你遣扁舟一叶,乘风扬帆,顺流而去。
望着那若隐若现的帆影,渐渐地,渐渐地消逝在碧空之下,长江尽头。
最后,只看见,长江滚滚,在水天相接之处,无言地奔流。
猜 读
正值英年的你,犹皓月朗照,意气风发,豪情万丈。吟诗作赋,该是何等的潇洒淋漓,风神有加。
黄鹤名楼,群贤雅集,英才荟萃。加之“烟花三月”,风和日丽,“故人”相聚,正该把酒赋诗,共叙情谊。
“烟花三月”里的江岸,巍峨如矗的黄鹤楼头,你俩醉眼朦胧,满眼繁花如烟,氤氲迷离,恰似芳醇佳酿,正该风神飘洒,快哉惬意;诗情画意,景美情浓,又如化不开的漫天烟云,正该飞杯流觞,唱和应对。这一切是如此的短暂,老朋友真不够意思,却偏要“西辞”而去,去到那更加繁华绮丽的人间天堂。珠帘绣户,管歌弦乐,歌舞升平,繁华富丽,那该是多么地令人神往!惋惜、惆怅、暗羡,诸般情绪,齐聚胸际。
想隋河两岸,新柳初发,烟染十里;亭台轩榭,错落参差;花墙彩廊,画船雕舫,尽展维扬风采;巷里越女,楼上歌伎,吴侬软语,咿咿呀呀,道是销魂夺魄之韵。任你迁客骚人,风流才子,莫不流连徘徊,倾囊一掷,一展生命的激情。纵是远在天涯,早已心向往之;纵是关山阻隔,已然梦绕魂牵。
“烟花三月”的扬州呀,那也正是你情之所钟、梦之所往的“天堂”呀。无奈,好友成行,将孤帆远影,辟浪而去;自己仍留滞此地,虽也一派烟花富丽,自是无法与维扬相匹,更无法与好友相随。缱绻悱恻,失落遗憾,盈于胸怀,笼于逝水。
而分离,已成事实。也许,这是一段过往的结束;也许,这是一段将来的开始。不管怎样,你不得不独自面对。也许,人生本来就是这样,需要用这种聚聚散散、散散聚聚的方式来考验你意志的硬度,来考验你友谊的厚度,情谊的浓度,以及牵挂的纯度!
天地之间,大江横流。浩渺碧空之下,一叶白帆,乘风而去。友人是多么的孤单,而自己亦好不到哪里去。到最后,望友人去处,只剩下一江碧水,流向天际。
黄鹤楼头,你兀自久伫江岸,极目天际,一任大江奔流,波飞浪驰,浩阔水天,浑然一体。你的心呀,定是逐波而去,掠浪而逝。悠悠的别情,一如眼前的东流之水,昼夜如斯。这不正是“故人”间依依的别情、笃厚的情谊?
扬州呀,也一定在你的梦里缥缈,心里氤氲,幻化成一座如梦似幻的天上街市!
肺腑情愫,吐之不尽;述诸笔端,言尽意远。惟其如此,才成就了这首送别诗中的千古名句。有了这两句诗,那些好事者自不必在当年你送行之处塑什么蹩脚的雕像,只需竖一块牌子,上书“李太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之遗址”,即可让人神游千年,思追千古了。
赏 读
这是一首送别诗,成诗时,诗人大约三十岁上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心中有情岂可不一吐为快?
纵观全诗,天才超强,神韵俱美。写景,旷阔高远,俊丽壮美;言情,景外弦音,神远韵长,诗止而意无尽。读之,令人神绝凡尘,思接天际,直追诗韵,飘然神游于诗歌所设的妙境。
开篇即点离别之人,辞别的方向,作别的地点和时间,交待友人要去到的地方。为后文设景蓄势,犹箭之在弦,风鼓之帆。“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写“送”不见送,言情不着情。“孤帆远影”与“碧空尽”,背景壮阔,色彩鲜明,意境深邃。由“远影”到“尽”,再到“长江天际流”,风正帆悬,逝水激浪,小小的孤舟在目力所及的地方,消没了影痕,而我们的诗人,仍伫立江岸,眺望江天,久久地,久久地不忍离去。
因为眼中有景,心中有情,所以景丰情茂,景情俱佳。闭目想想:烟花三月,朗朗碧空,诗人独立,孤帆远逝,江水不尽……这就是豪放诗人,为我们演绎的千古离情。
品 读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送别的诗人望着友人乘船东驶,帆影在蓝天碧水间消失,一直到没有了一点踪影,只见长江滚滚,向远边的天际,滔滔地流逝。
孟浩然乘船东下,诗人伫立黄鹤楼头,极目远望,直到帆影消逝,惟见长江奔流。这形象,这画面,这意境,给人一种迷惘空落、怅然若失的感觉。它给人留下的是一种久久不能平息的离情别绪;空间阔,意境远,情谊深,给人以经久不灭的印象。句中之“尽”字,言帆影已尽而望犹未止,足见情意之殷;转接之“惟见”一句,又别翻新意,面上写水,实是喻情。诗人对友人的离别惜别伤别之情,犹眼前之迢迢不尽东流水,帆尽人去情不止。作者正是借滚滚不息的长江水,衬自己孤独寂寞的情绪,喻深长悠远的离愁。
知识链接
这是唐代送别诗的名篇,也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是李白出蜀漫游的早期作品。
我们知道,李白一贯热爱自然、喜欢交友,有“一生好入名山游”的自我表述。他的一生都在路上,足迹大半个中国。既漫游,又寻求入世的机会;漫游是表象,入世是实质。这期间,留下了大量歌咏自然、歌颂友情的诗篇,而且名篇甚多。
理解这首是的关键在于时间和地点的特别之处,再就是末联的妙处,被为“千古丽句”(《唐诗三百首》),“怅望之景,而情在其中”(《唐诗绝句类选》),“不见帆影,惟见长江,怅别之情,尽在言外”(《唐诗摘钞》),“孤帆远影,以目送也;长江天际,以心送也。极浅极深,极淡极浓,真仙笔也”(《唐诗选胜直解》)。因此,这首诗被誉为“送别诗之祖”,言其“情意悠渺,可想不可说”(《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727年左右,李白东游归来,居于湖北安陆,时年二十七岁。在此一住就是十年,不是以诗酒会友,就是在周围漫游,故“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之说。也就是在此期间,李白结识了孟浩然,长他十二岁。两人性情相近,很快成了挚友。730年三月,孟浩然要东游广陵(今江苏扬州),他们便相约于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
陆游在《入蜀记》卷五中说他访黄鹤楼故址,想起太白“孤帆远映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之句,感叹说,“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非江行久不能知也”。《唐诗解》有云:“‘黄鹤’分别之地,‘扬州’所往之乡,‘烟花’叙别之景,‘三月’纪别之时。帆影尽,则目力已极;江水长,则离思无涯。怅望之情,俱在言外”。近人俞陛云在《诗境浅说续编》中评价说:“送行之作夥矣,莫不有南浦销魂之意。太白与襄阳,皆一代才人,而兼密友,其送行宜累笺不尽。乃此诗首二句仅言自武昌至扬州。后二句叙别意,言天末孤帆,江流无际,止寥寥十四字,似无甚深意者。盖此诗作于别后,襄阳此行,江程迢递,太白临江送别,直望至帆影向空而尽,惟见浩荡江流,接天无际,尚怅望依依,帆影尽而离心不尽。十四字中,正复深情无限,曹子建所谓‘爱至望苦深’也。”
李白神游——五年级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极度风流潇洒的李白,遇到了极度风流潇洒的孟浩然。李白热衷功名,口称“天子呼来不上船”;孟浩然隐居鹿门,高呼“不才明主弃”。二十七岁时,李白漂泊到云梦泽,结识了三十九岁的孟浩然。高山流水觅知音,李白和孟浩然一见如故。这一年是公元727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
三年后的阳春三月,孟浩然出游江苏扬州(广陵)。得知消息的李白一定要在武汉渡口送一送孟浩然。两人相约江畔的黄鹤楼。不愧是“诗仙”,选择相会的地点都有着非比寻常的仙气。传说有仙人在这里驾鹤飞升。当然也可能黄鹤楼是李白和孟浩然经常集会的地方。黄鹤楼本身自带诗意的光环,曾有崔颢题诗,又有神仙飞升,算是对得起两位响当当的诗人,也算对得起常人诗歌的话题——送别。
“诗仙”李白的浪漫是“漫无边际”的,也是常常出人意料的。这次送别是在李白营造的欢乐祥和,风流潇洒的氛围中进行的。
这里没有依依惜别的眼泪,也没有互诉衷肠的惆怅,有的只是孟浩然向西辞别了黄鹤楼,准备向东去那烟雨濛濛,繁花似锦的江苏扬州。一江春水,顺流直下,听起来就是那么惬意。这是“烟花三月下扬州”的“下”能传递读诗者的感受。李白就这样站在江边,站在江边遥望着江面,遥望着江面最后一片帆影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李白还是不忍离去,依旧望着一江春水,只见长江滚滚而去,直奔天际。
至此有人会认为,这是李白送别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其实不然,看一看此时还伫立在江畔的李白吧,他早已随孟浩然的船一路不闻“两岸猿声”,直奔人间天堂的扬州去了。
李白一生好酒好壮游,能与知音同去,更是难能可贵。不知什么原因,此次扬州之游李白没有成行,也只能呆呆的伫立江畔,高唱“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