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8种有关蛇的种类,你知道的有哪几种?
1.王锦蛇(学名:Elaphe carinata)是游蛇科,为大型无毒蛇。生活习性:耐寒、动作敏捷、适应性强。该物种还被列为湖南省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2.赤链蛇(学名:Lycodon rufozonatus)是游蛇科,为小型无毒蛇。生活习性:食性极广,多傍晚出现在水源地附近。遇到敌害时头常常缩成似三角形,并且摇动尾巴警告,警告无效,身形会弯成“S”型发起攻击。
3.乌梢蛇(学名:Zaocys dhumnades)是游蛇科,为无毒蛇。生活习性:多喜暖恶寒,喜食蛙类鼠类。
4.滑鼠蛇(学名:Ptyas mucosus)是游蛇科,也称山蛇、草锦蛇、长标蛇等,为无毒蛇。生活习性:攻击速度快,以鼠为最嗜好。是雌雄异体的冷血爬行动物,大量用于配制三蛇酒(滑鼠蛇、眼镜蛇、灰鼠蛇合称“三蛇”)。
5.蟒蛇(学名:Python bivittatus)是蟒科,为大型无毒蛇,属大型爬行动物。生活习性:喜热怕冷,善攀援,嗜昏睡,夜行性。
6.水蛇,是指游蛇科,为无毒蛇,又叫红点锦蛇。主要包括中华水蛇、铅色水蛇二个主要品种。生活习性:是有水生或半水生习性的蛇类,喜食各种淡水杂鱼、泥鳅、黄鳝和各种蛙类。
7.玉斑锦蛇属于游蛇科,为无毒蛇,别名美女蛇,已改名,玉斑丽蛇。生活习性:捕食蜥蜴和鼠类。玉斑锦蛇被河北列为省重点保护动物,北京市列为一般保护动物。
8.翠青蛇(学名:Cyclophiops major )属于游蛇科,为无毒蛇。生活习性:性格极其温柔,夜伏昼出,喜潮湿环境,主要捕食蚯蚓及昆虫的幼虫。
9.中国小头蛇(拉丁名Oligodon chinensis),为无毒蛇,俗称秤杆蛇。生活习性:食爬行类的卵,生活于山区、平原的草坡或灌丛中。
10.渔游蛇(Xenochrophis flavipunctatus)是游蛇科,为无毒蛇。生活习性:半水生,夜行性,主要猎捕小鱼。
11.草花蛇,中小型游蛇类,为无毒蛇。生活习性:喜欢捕食青蛙和鱼类,日行性。
12.金环蛇(学名:Bungarus fasciatus)是眼镜蛇科,为有毒蛇。生活习性:喜阴暗,怕见光。著名食用蛇之一。
13.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是眼镜蛇科环蛇属,为有毒蛇。生活习性:性情温和,低温耐性差。
14.海蛇,是蛇目眼镜蛇科的一亚科,为有毒蛇。生活习性:喜欢浅水栖息,水面逗留的时间较长。
15.眼镜蛇(学名:Naja),是眼镜蛇科的一属,为有毒蛇。生活习性:耐高温,低温耐性差,昼行。
16.竹叶青蛇(学名:Trimeresurus stejnegeri)是蝰科竹叶青蛇属,为有毒蛇。生活习性:多于阴雨天活动,树栖性很强,具攻击性,耐饥饿能力较强。
17.尖吻蝮(学名:Deinagkistrodon)是蛇亚目蝰蛇科蝮亚科下的一个单型蛇。为有毒蛇。生活习性:对照明较为敏感,雌蛇尾基部的臭腺分泌物有特殊臭味,能引诱雄蛇。
18.蝰蛇,爬行纲,是蝰蛇科,为有毒蛇。生活习性:夜行性动物,夏季觅食活动盛期,主要栖息在宽阔的田野中。
18种有关蛇的种类,你知道的有哪几种?
1.王锦蛇(学名:Elaphe carinata)是游蛇科,为大型无毒蛇。生活习性:耐寒、动作敏捷、适应性强。该物种还被列为湖南省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2.赤链蛇(学名:Lycodon rufozonatus)是游蛇科,为小型无毒蛇。生活习性:食性极广,多傍晚出现在水源地附近。遇到敌害时头常常缩成似三角形,并且摇动尾巴警告,警告无效,身形会弯成“S”型发起攻击。
3.乌梢蛇(学名:Zaocys dhumnades)是游蛇科,为无毒蛇。生活习性:多喜暖恶寒,喜食蛙类鼠类。
4.滑鼠蛇(学名:Ptyas mucosus)是游蛇科,也称山蛇、草锦蛇、长标蛇等,为无毒蛇。生活习性:攻击速度快,以鼠为最嗜好。是雌雄异体的冷血爬行动物,大量用于配制三蛇酒(滑鼠蛇、眼镜蛇、灰鼠蛇合称“三蛇”)。
5.蟒蛇(学名:Python bivittatus)是蟒科,为大型无毒蛇,属大型爬行动物。生活习性:喜热怕冷,善攀援,嗜昏睡,夜行性。
6.水蛇,是指游蛇科,为无毒蛇,又叫红点锦蛇。主要包括中华水蛇、铅色水蛇二个主要品种。生活习性:是有水生或半水生习性的蛇类,喜食各种淡水杂鱼、泥鳅、黄鳝和各种蛙类。
7.玉斑锦蛇属于游蛇科,为无毒蛇,别名美女蛇,已改名,玉斑丽蛇。生活习性:捕食蜥蜴和鼠类。玉斑锦蛇被河北列为省重点保护动物,北京市列为一般保护动物。
8.翠青蛇(学名:Cyclophiops major )属于游蛇科,为无毒蛇。生活习性:性格极其温柔,夜伏昼出,喜潮湿环境,主要捕食蚯蚓及昆虫的幼虫。
9.中国小头蛇(拉丁名Oligodon chinensis),为无毒蛇,俗称秤杆蛇。生活习性:食爬行类的卵,生活于山区、平原的草坡或灌丛中。
10.渔游蛇(Xenochrophis flavipunctatus)是游蛇科,为无毒蛇。生活习性:半水生,夜行性,主要猎捕小鱼。
11.草花蛇,中小型游蛇类,为无毒蛇。生活习性:喜欢捕食青蛙和鱼类,日行性。
12.金环蛇(学名:Bungarus fasciatus)是眼镜蛇科,为有毒蛇。生活习性:喜阴暗,怕见光。著名食用蛇之一。
13.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是眼镜蛇科环蛇属,为有毒蛇。生活习性:性情温和,低温耐性差。
14.海蛇,是蛇目眼镜蛇科的一亚科,为有毒蛇。生活习性:喜欢浅水栖息,水面逗留的时间较长。
15.眼镜蛇(学名:Naja),是眼镜蛇科的一属,为有毒蛇。生活习性:耐高温,低温耐性差,昼行。
16.竹叶青蛇(学名:Trimeresurus stejnegeri)是蝰科竹叶青蛇属,为有毒蛇。生活习性:多于阴雨天活动,树栖性很强,具攻击性,耐饥饿能力较强。
17.尖吻蝮(学名:Deinagkistrodon)是蛇亚目蝰蛇科蝮亚科下的一个单型蛇。为有毒蛇。生活习性:对照明较为敏感,雌蛇尾基部的臭腺分泌物有特殊臭味,能引诱雄蛇。
18.蝰蛇,爬行纲,是蝰蛇科,为有毒蛇。生活习性:夜行性动物,夏季觅食活动盛期,主要栖息在宽阔的田野中。
太吓人!上海路边惊现1.5米大蛇,全身布满花色斑纹,有手腕般粗
“警察同志,我在路边修剪灌木时看到绿化带里有条大蛇太吓人了!”10 月 15 日上午 9 时许,一名绿化养护工走进奉贤公安分局临海派出所求助民警称,其在辖区目华北路莲漕专线公交站点北侧绿化带修剪灌木时,发现一条一米多长的大蛇,求助民警前往处置。接到求助后,临海派出所民警立即赶往现场处置。
民警在绿化带中抓住花纹蟒。图:奉贤公安考虑到蛇出没的地点临近公交站点,为避免威胁到周边群众的安全,民警对该片绿化带进行了地毯式搜寻,最终在墙根处一堆废弃花盆边发现了大蛇的踪影。只见该条蛇长逾1.5米,蛇身有手腕般粗全身布满花色斑纹蜷缩着
面对这“庞然大物”,民警在确认蛇没有明显攻击性之后,和辅警分工合作,一人快速上手掐住蛇的七寸,将蛇控制住,另一人迅速用随身携带的编织袋将蛇套住,将蛇装进编织袋内。
后联系到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经管理站工作人员辨认该蛇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花纹蟒同时,保护站工作人员称该蛇并非本地物种可能是有人遗弃的宠物最终,该条蟒蛇移交给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妥善处置
对此,不少网友表示:
遗弃这样的宠物太过分!
其实,近年来
不少品种的蟑螂、蚂蚁、蛇等
正作为“新型宠物”在网购平台上悄悄售卖
↓
比如,这种名叫马达加斯加鸣蠊的蟑螂
在淘宝上每只售价约100元
就因为它会打架,还会发出呼呼的声音
好比斗蟋蟀……
记者从上海海关获悉
有人将宠物蛇人工冬眠后欲带回国
也有人经邮寄渠道
企图带入活体蚂蚁作为宠物
上海邮局海关截获的活体蚂蚁。
然而,这些非本地物种具有很大危害一旦逸散繁殖可能造成外来物种入侵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及生态安全
闲鱼、淘宝把蟑螂作为新型宠物售卖。
因此,小观提醒:不要随意网购这些“新型宠物”而交易、饲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有可能涉嫌违法
本文综合自:澎湃新闻、上观新闻
田野中的四脚蛇为啥总追不上?因为它有这种习性,无雄性也能繁殖
生活在农村的人对四脚蛇这种小动物都不陌生,每当麦收或者秋收时节,经常能在田地里看到这种小动物,虽然个头不大,但是行动非常迅速,奔跑的相当快,如果你想追它,很可能一眨眼的功夫它就不见,这倒并不是它比人跑得快, 而是它喜欢生活在洞穴里,所以养成了跑到洞穴中躲避危险的习性,所以奔跑中看到地上有洞就会迅速钻进去。
我的家乡鲁西地区称这种四脚蛇为“地里溜”,实际上它是一种小型蜥蜴,多称为“石龙子”,有的地方叫蛇虫子,还有的叫“狗尾蛇”,“狗婆蛇”,不但是不同的地方叫法不一样,这种小蜥蜴的种类也非常多,据说全世界有3000多种,光在我国就多达150多种,个头的差别也很大,体型很大的科莫多龙(最大的蜥蜴,体长可达三米,最重超过150公斤)和它们在生物学关系上也很相近。
我们常见的四脚蛇属于蜥蜴科和石龙子科,包括各种麻蜥、草蜥、地蜥等,麻蜥主要分布于北方干燥环境的田地中,草蜥多分布于南方,经常在草丛灌木上活动,体轻尾长,善于攀援。 石龙子科包括各种石龙子、滑蜥、蝘蜓、岛蜥、南蜥等,多在地面生活,善于在地面奔跑,但滑蜥属多在枯枝落叶间穿行。
蜥蜴体型细长,很多蜥蜴尾巴比躯干还长,地面活动的蜥蜴大都很机警,比较怕人,树上生活的变色龙等蜥蜴,则比较善于隐蔽,蜥蜴大都无毒,个别蜥蜴有毒,但并不常见,比如最大的蜥蜴科摩多龙,嘴巴里就是有毒腺的。
一般情况下蜥蜴都是两性繁殖,但是雌性蜥蜴也可以单独繁殖,就是说它的卵不用受精也可以繁殖,所以它们到了一个适宜的新环境中通常能短期内大量出现。
蜥蜴虽小却是纯肉食动物,主要以昆虫,蚯蚓,蜗牛等为食,但也有很多动物吃它们,比如鸡、蛇、黄鼠狼,野猫等。
蛇是胎生还是卵生?蛇不是哺乳动物,为何也能胎生?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在陆生动物里,或许只有爬行动物才是切切实实适应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爬行动物的身体结构已经随着陆地环境的变化进化地相当完善。
大多数爬行动物的表皮上会长有干燥坚硬的鳞片,这些鳞片在环境中掩藏自己的同时也可以防止体表的水分过分蒸发。
而且爬行动物的呼吸系统进化得很好,呼气吸气的交换能力比两栖动物还要强,只需一个肺就可以足以维持爬行动物本身在陆地上对氧气的需求。
并不会像两栖动物那样来回切换呼吸方式,也不用皮肤来辅助呼吸。
最关键的是它们在进化的过程中进化出了羊膜卵。羊膜卵的出现让爬行动物可以自由地在陆地上繁殖后代,而不仅只依赖于水环境。
这种卵就是成型的幼崽覆盖着一层透气性强的透明薄膜,就好比人类怀孕时婴儿生活的羊水。
卵膜的存在可以防止幼崽受到外部微生物的侵害或者其他一些损伤,最外面包裹着一层坚硬或者柔韧的外壳,比如蛇蛋。
但并不是所有的蛇或者其他爬行动物都是卵生繁殖,除此之外还有胎生和卵胎生。
以蛇为例,为什么并不是所有的蛇都是用同一种方式生宝宝?而这些方式又有什么不同呢?
«——【·蛇如何繁殖幼崽?·】——»
蛇和一些爬行动物一样属于雌雄异体动物,也就是分公蛇和母蛇。通过公母蛇共同繁衍,母蛇体内受精,产卵和产子繁殖。
在多数人的固有印象里蛇都是产卵的,其实不然,在自然中靠孵卵繁衍的蛇大概70%,而剩下的一些蛇类是有些是胎生,有些是卵胎生。
所以严格来说蛇是有三种繁殖方式卵生、胎生、卵胎生。
一条公蛇可以与十几条母蛇进行配种,而且母蛇体内的输卵管可以长期存放精子。
经过一次配种的母蛇,即使在之后的几年不进行配种也可以继续自行产卵,但当年负责配对的公蛇是不会再次产出受精卵。
所谓卵生蛇,是指一些蛇会用产下蛇蛋并孵化成幼蛇的方式繁衍,就像鸡鸭一样下蛋孵出崽子。
母蛇的卵在体内不止发育一个,当成型后会一次性生产出来。蛇一次性产下蛇蛋的数量的多少与蛇的种类和体形大小相关。
比如眼镜蛇一次可产蛋6—19枚,五步蛇一次性可产蛋10—39枚,印度蟒蛇是产蛋最多的蛇,一次性可产下100枚。
产下的蛇蛋大多都呈现白色或者白褐色的椭圆状,外壳摸起来类似于柔韧的皮革,产下的蛇蛋常常黏在一起。
卵生蛇一般会在温度和湿度适宜的地方产卵并孵化,不同的蛇孵化幼崽的时间也是不同的。
一般需要两个月蛇蛋会慢慢变大,由之前的椭圆变成圆形,待幼崽长成外壳变软,之后会破壳而出。
因为蛇是天生的变温动物,一些蛇在孵化的过程中会用身体不停地摩擦蛇蛋保持温热的环境。
所谓胎生蛇,是指母蛇不通过产蛋的方式,直接在母体内孕育。
它会通过某种类似于“胎盘”的媒介为幼蛇传送养分,在幼蛇发育完全时会直接从母体的生殖道产出。
就像人类生出小宝宝一样,胎生蛇产出的不是蛋,而是幼蛇。
它和孵化蛇的区别就是,胎生蛇产出的幼蛇可直接在自然中生存,不需要像卵生蛇那样要经过漫长的孵化期。
所谓卵胎生,就是这种蛇会在体内产卵,在蛋形成后它们不会将蛋产出来,而是直接将蛋在体内孵化。
直到幼崽在体内长成破壳出来,能够自由活动时,才会通过母体“生产”出来。
一些卵胎生的蛇是会长出卵齿,它会在卵生时帮助其破壳的,那么这些在体内孵化的蛇蛋的壳会在之后被母体回收。
在这个看似胎生的过程中又加入了蛇蛋孵化的过程被称为卵胎生。
在网络中的视频或者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幼蛇在“产出”体内时,是盘起来的而且外面被附着了一层透明的薄膜,这个薄膜就是前文所说的“羊膜”。
“羊膜”的存在就是为了保护刚“出生”的蛇,这些卵胎生的幼蛇在刚刚现世就能够独立捕食,甚至一些小毒蛇在出生的那刻起就已经长出了毒牙。
最常见的卵胎生蛇就是响尾蛇。
当然不管蛇的繁殖方式怎么变化,似乎不能用毒性对蛇的种类进行明确的界定。
曾有科学家研究为何大多数的卵胎生蛇是带有毒性的,但最终没有一个确切的结果。
它通过杂交的方式做实验,不是将本来无毒的蛇变成有毒的蛇,就是将有毒的蛇变得更毒。而那个问题依旧没有定论。
当然不管结果如何,人该害怕蛇还是会害怕蛇,不会随着它繁殖方式的改变而降低对蛇的恐惧感。
不过让人好奇的是,为什么蛇会有如此多样性的繁殖方式?
«——【·繁殖方式多样的原因·】——»
我们都知道蛇是最典型和普遍的变温动物,它不能自行调节自身的温度,只能通过外界自然条件、自身进化等各种方式去不断适应自己所在的生存环境。
四肢退化就是最好的证明。也就是说不同种类的蛇,是根据自己所生活的地理环境的适应程度来决定它采用什么样的繁殖方式。
生活在平原、草原以及热带雨林中的蛇多数是卵生,因为这些地方的气候适宜,无论是温度和湿度都非常适合蛇的繁殖和生存。
那么一些蛇会继续保持之前卵生的繁衍方式,一次性产下很多蛇蛋,自己守在一边慢慢孵化。
而那些胎生和卵胎生的蛇大多出没在高山、水中或者其他干旱干燥的地区,因为外部过于寒冷或者过于炎热的气候不能让蛇蛋能够安全的孵化。
于是这些蛇会慢慢进化出卵胎生的方式,这种方式会更好地繁殖幼崽,而且无需孵化期。
虽然胎生是之后慢慢衍生的繁衍方式,但也说明在恶劣的环境下母蛇体内的温度更适合蛇卵的发育和孵化。
胎生的繁殖方式让蛇在整个过程中不必担心像之前看护蛇蛋一样盯着它,没有比自己的身体更安全的巢穴了。
此方式在有效地防止微生物的侵害时,还预防了猎食者的突袭。
为了更好的生存,蛇才将卵生进化为了胎生或者卵胎生。
还有就是来自于自身的配种习性。不管哪种蛇它的配种期有特定的季节和期限,最多只有两个月,母蛇会和同物种的公蛇配种受精。
但前面说过了同样的公蛇在和母蛇配对后是不会在下一次求偶期再次与母蛇进行配对的。
这也意味着母蛇繁衍的任务可是重中之重,再加上猎食者的侵害,一些卵生幼崽不能够安全孵化,或者在孵化成功后被吃掉导致种群较少。
因此进化为卵胎生和胎生也可能是为了缩短孵化时间,让自身更快、更好地繁殖更多的幼崽。
同时又保证了幼崽一出生就可以独立捕食,为种群的繁衍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虽然说在蛇界中没有哪种繁殖方式是蛇类主要的繁衍方式,但似乎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点。
让人吃惊的是蛇能够在各种变换的环境中能够去适应和甚至去进化自己的状态是值得让人深思的。
«——【·结语·】——»
如此看来,蛇不管是胎生、卵生还是卵胎结合都各有各自存在的道理,都是在不断适应环境中不断进化所产生的最合适的结果。
就像人类找工作,也会随着工作环境的变化产生一些心境上的变化,甚至还会改变自己固有的思想观念。
当然除了蛇之外或许还有其他的动物也同样拥有多样的繁殖方式,只是我们尚未发现。
大自然中本就充满了神秘,需要我们不停地探索更多的知识去了解这些动物。
最长的毒蛇,能轻松吞噬其他蛇类,眼镜王蛇有多恐怖?
云南省楚雄市的森林公安曾接到村民的报警求助电话,说是家中进了一条大蛇。民警到达后发现是一条巨大的毒蛇,便立刻把它用捕蛇夹捕获后送到野外放生。
“抓捕”毒蛇的民警
捕获的这条大家伙究竟是何方神圣?为什么民警要把它放生?
眼镜王蛇介绍民警捕获的这条毒蛇是眼镜王蛇,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剧毒蛇。虽然眼镜王蛇名字里也有“眼镜”两个字、样子和眼镜蛇很像,但眼镜王蛇却不是眼镜蛇的同类。眼镜王蛇既不属于眼镜蛇属,也不属于王蛇属,而是单独的眼镜王蛇属。
辨别眼镜蛇和眼镜王蛇的一个最好的方式是看体型。眼镜蛇的体长比眼镜王蛇短得多,平均长度只有1.8米;而眼镜王蛇体长高达3-4米,最长的则达到了5.6米的可怕长度。
眼镜王蛇在中国南部以及印度、马来西亚等地都有分布,但由于数量稀少在中国被国家认定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眼镜王蛇在我国有许多的别称,其中最有名的是“过山风”。这是因为眼镜王蛇爬行速度特别快,像山上刮过的风。眼睛王蛇的恐怖可见一斑。
虽然是剧毒蛇,眼镜王蛇的体色一点也不鲜艳。眼镜王蛇的主色一般是黑色或者灰色的,有浅黄色花纹装饰。这些普通的颜色在它捕食的时候能保护它不被猎物提前发现。
和其他蛇类一样,眼镜王蛇在捕猎时,会把分叉的舌头频繁地伸缩,像雷达一样扫描。这是眼镜王蛇在追踪猎物的气味。眼镜王蛇也会用眼睛观察猎物,一旦锁定了猎物,它就紧追不放。
眼镜王蛇主要栖息在草地、灌木丛以及树林中,在野外活动时要注意避开这些地方。虽然现在眼镜王蛇的数量十分稀少,但也不能放松警惕。
“食蛇者”眼镜王蛇眼镜王蛇的食性特别杂,上到各种爬行动物下到老鼠,都是它的食物。但眼镜王蛇最令人胆寒的是它喜欢吃蛇类(尤其是鼠蛇),甚至可以轻松缠死一头公牛的蟒蛇也是它的猎物。眼镜王蛇是独居动物,因此其他眼镜王蛇也有可能是它的敌人。眼镜王蛇有自相残杀的记录,甚至在极端情况下还会吞噬敌对眼镜王蛇产的卵。
和眼镜蛇一样,眼镜王蛇在腮帮子两边各有一个鼓鼓的毒液囊。毒液囊与两颗长达1.25厘米的尖牙相连。要攻击猎物的时候,毒液囊会急速压缩,把毒液挤进中空的尖牙中。
眼镜王蛇毒牙结构图
由于眼镜王蛇的毒液不容易再生,它十分珍惜毒液囊中的“存货”,在进行捕食时会判断猎物值不值得使用毒液。如果猎物是诸如老鼠一样的小型猎物,眼镜王蛇可以直接一口就把它吞进肚子里,用肚子里的消化液把它溶解掉。
攻击无毒蛇的时候,眼镜王蛇并不会浪费自己的毒液,而是像蟒蛇一样用强壮的身体勒死猎物,然后再吞吃猎物的尸体。眼镜王蛇只会把自己的毒液用来捕食眼镜蛇、金环蛇这样有剧毒的蛇。它在捕食的时候会用嘴巴死死咬住对手的脖子,然后再注射毒液。这可以保证对手无法反抗。
眼镜王蛇有恐怖的剧毒眼镜王蛇的毒液中含有神经毒素以及血液毒素,因此被眼镜王蛇咬伤会出现多种症状。主要有:视力障碍、晕眩、嗜睡以及麻痹(神经毒素中毒);心血管系统崩溃(血液毒素),最后死于呼吸衰竭以及心跳停止。
眼镜王蛇每次排出的毒液特别多,达200——500毫克。眼镜王蛇一次排出的毒液毒性十分强,可以在三小时内毒死一头成年亚洲象。但由于叮咬部位、身体健康状况以及毒液注入量等不同,被眼镜王蛇咬伤的人死亡时间也不同。最快的可以在30分钟内死亡!由于眼镜王蛇的毒性强烈,外加咬人事故多发于荒无人烟的野外,很多被咬伤的受害者由于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而死于蛇毒。眼镜王蛇的致死率也因此高达60%。
成年亚洲象
目前中国没有开发出针对眼镜王蛇蛇毒的血清,但可以使用眼镜蛇血清进行替代治疗。只有印度、泰国等眼镜王蛇袭击案件高发的国家才有研发眼镜王蛇蛇毒血清的需求,虽然开发出了眼镜王蛇蛇毒血清,但是存量大大不够。
因为眼镜蛇以及眼镜王蛇在大的分类上共属眼镜蛇科,蛇毒成分比较相似。但是眼镜蛇大部分只有血液毒素,只注射眼镜蛇蛇毒血清解不了神经毒素。而银环蛇蛇毒血清可以解神经毒素。因此在救治被眼镜王蛇咬伤的患者时会同时注射眼镜蛇以及银环蛇的蛇毒血清。此外,眼镜王蛇每次排放的毒液量特别大,得注射足量的血清来中和毒素。
蛇毒血清
眼镜王蛇如何繁殖的?因为眼镜王蛇是独居动物外加有攻击同类的习惯,眼镜王蛇的求偶以及交配对双方来说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每年一月份的时候,过了蜕皮期的雌性眼镜王蛇会固定散发出一种信息素。这些信息素会把雄性眼镜王蛇勾引到雌性面前。假如来了许多眼镜王蛇,它们会为了争夺配偶大打出手。
不过这些毒蛇争夺配偶的时候十分“君子”,它们在搏斗时不会使用毒牙去攻击竞争对手,也不会打死对手,只需要斗败的眼镜王蛇夹着尾巴灰溜溜地走人就可以了。
胜出者自然是对自己的雌性配偶产生追求,不过这并不象征着一段美好的“婚姻”开始,因为雌性眼镜王蛇不一定会接受胜出者。如果在交配前发现雌性眼镜王蛇已经怀孕了,恼羞成怒的胜出者会杀死甚至吞掉自己的配偶。看来眼镜王蛇的婚姻生活也不是那么和谐。
而如果求偶成功了,怀上孩子的雌性眼镜王蛇会在四月份的时候跑到一个安全的地方,用枯叶搭起一个巢穴来产卵。雌性眼镜王蛇一次可以产出20-40枚蛋,等蛋全部产好后,它会全身团成一团,覆盖在蛋上。这个时候的雌性眼镜王蛇最凶残,因为它要保护自己的孩子。虽然眼镜王蛇也会吞吃同类产下的卵,但眼镜王蛇会克制自己不去打自己孩子的主意。一旦小眼镜王蛇破壳而出了,蛇妈妈才会离开。
眼镜王蛇的巢穴
连凶残的眼镜王蛇都知道要保护自己的孩子,看来还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野外遭遇眼镜王蛇怎么办?虽然在野外碰到眼镜王蛇是小概率事件,但也不能掉以轻心。眼镜王蛇乃至全体蛇类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只需要远离它们可能出现的地方即可。
如果不小心碰到眼镜王蛇,首先应该做的是不要激起它的敌意。眼镜王蛇在感觉受到威胁时会抬起头,让毒囊鼓起,嘴巴里发出“嘶嘶”的声音。这是向敌人发出警告,意思是“再不远离我,我就要咬人了”。这时候应该眼睛直视它,不要表现出惊慌的样子,慢慢向后退,退到三米以外的安全距离。
假如不幸被眼镜王蛇咬了,首先应该打120急救电话求救,说清楚被眼镜王蛇咬了,具体在什么地方,去哪里汇合。然后对被蛇咬伤的部位进行简单处理,可以用手或者干净的注射器吸出部分毒液。因为蛇毒可以通过血液快速传播,接下来应该注意降低咬伤部位的血液循环的速度,可以用干净的布条或者丝带绑在伤口靠近心脏的一端。注意每隔15-30分钟放松1-2分钟,因为长时间绑着不动会导致肢体坏死。做好这些后应该慢速前往指定地点。虽然眼镜王蛇的毒性很强,但假如及时治疗的话可以挽回性命。
被蛇咬伤后包扎位置示意图
不要以眼镜王蛇会咬人为由提前攻击并杀死眼镜王蛇。因为眼镜王蛇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非受到生命威胁的情况下,攻击并打死国家保护动物可以被直接追究刑事责任。
下手前最好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