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命理

国宝级文物名单(国宝级文物)

国宝级文物名单(国宝级文物)

全国34个博物馆,有42件国宝级文物:你见过几个?

如今博物馆旅游已经成为每个地方必去之处,游每个地方博物馆,是了解当地历史最重要的好去处,还是免费。

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作为世界文物大国,我国各地博物馆中的镇馆之宝你见过哪些?笔者总结了42件镇馆之宝。

1、《清明上河图》

作者:北宋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现在是北京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但是想看到他不容易。

2、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殷商时期的祭祀礼器。1938年出土于湖南省乡宁县,中国十大顶级青铜器文物国宝,四羊方尊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3、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开始叫司母戊鼎,1939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商代皇陵,商朝帝王祭祀母亲铸造次鼎,现藏国家博物馆,可以随便参观。

4、《雪景寒林图》

作者:宋代范宽,画家笔下的风景,往往是采撷心象为之,为的是心中的丘壑。古书记载范宽“性宽,嗜酒好道……”。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与自然和谐相处。

5、金缕玉衣

1968年7月12日河北省保定市满城汉墓出土,中山靖王的金缕玉衣,现在被河北省博物馆收藏,成为镇馆之宝。

6、晋侯鸟尊

晋侯鸟尊90年代出土于山西省,曲沃县,晋侯墓地,114号墓坑出土,山西省博物院镇馆之宝。

7、匈奴王冠

1972年在内蒙古杭锦旗阿鲁柴登匈奴墓出土,这是一件战国时期的鹰顶金冠饰,是匈奴文物最有代表性的稀世珍品,是迄今为止所见的“胡冠”。它造型奇特,制作成熟,不仅是权力的象征,也是艺术的结晶,堪称匈奴艺术瑰宝。

8、东平汉墓壁画

2007年10月12日傍晚,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出土‬,这一珍贵文物,收藏于山东省博物馆,成为社会公认的“十大镇馆之宝”。

9、清乾隆帝行围图转旋瓶

年代,清代烧制于景德镇官窑,南京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之一。

10、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

1950年出土于南京市江宁区将军山沐英墓,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的出土,为中国研究元代青花瓷的工艺、绘画、烧制以及元代人生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11、王羲之上虞帖

作者:王羲之

《上虞帖》的写作于公元356年(东晋永和十二年)。

12、《富春山居图》

作者:元代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

13、云纹青铜大铙

1978年,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小桥公社阳泽大队黄科山出土,福建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14、战国楚大鼎

1933年,安徽寿县楚幽王墓出土,现藏安徽省博物馆。

15、商兽面纹鹿耳四足青铜甗

1989年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江西省博物馆藏。商代蒸煮器!

16、春秋莲鹤方壶

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而在莲瓣之中央复立一清新俊逸之白鹤(仙鹤),翔其双翅,单其一足。

17、越王勾践剑

1965年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望山楚墓群1号墓出土,春秋越王勾践剑出土在湖北江陵楚国贵族墓中,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嫁妆说,勾践曾把女儿嫁给楚昭王为姬,因此,这柄宝剑很可能作为嫁女时的礼品到了楚国,后来楚王又把它赐给了某一个贵族,于是成了这位楚国贵族的随葬品。另一种意见是战利品,即前309年至前306年间,楚国出兵越国时楚军缴获了此剑,带回了楚国,最终成了随葬品。

18、曾侯乙编钟

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曾侯乙编钟是至今世界上已发现的最雄伟、最庞大的乐器,被誉为古代世界的“第八大奇迹”。

19、素纱襌(dān)衣

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西汉直裾素纱襌衣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制作工艺最精、最轻薄的一件衣服,在中国古代丝织史、服饰史和科技发展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湖南省博物馆曾委托某研究所复制素纱襌衣,终于织成了一件重49.5克的仿真素纱襌衣,这一过程耗费了13年时间。

20、金代铜坐龙

1965年铜坐龙出土于黑龙江省阿城市南城城墙边。中国龙型中采用人的五官作为其造型十分罕见。人鼻与龙身的结合,并没有让观者感到不协调,人鼻比传统龙型中的猪鼻更加生动,并且使人联想到“真龙天子”、“君权神授”,也体现了皇权的威严和神秘。

21、青花云龙纹高足碗

1975年,吉林省博物院在全省文物普查时,于内蒙哲里木盟科左中旗腰力毛都公社南哈拉吐达大队征集到该高足碗;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院。

22、《瑞鹤图》

作者:北宋宋徽宗赵佶

《瑞鹤图》完全就是最为经典的超现实的表现手法,这件作品蕴含中国传统文化正髓,同时从画面的角度也是超现实方法运用最为典型的作品之一,比之西方超现实主义出现早了几百年。

23、云龙人物纹转心象牙球

玲珑剔透巧夺天工的雕刻工艺令人叹为观止,现藏辽宁省博物院。

24、千金猴王砚

何蓬洲聘请当时肇庆 黄岗着名的制砚世家郭家的传人郭兰祥大师依据这三块端石的特点,专门打造了三方砚台。每一方都有一只酷似动物的花纹形象,一方似猴,为猴王砚;一方为鹤; 还有一方像卧牛。

25、翔鹭纹铜鼓

1976年出土于广西贵县(今贵港市)罗泊湾1号墓,现在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镇馆‬之宝。

26、宋青白釉花口凤首壶

此件花口凤头壶的造型,是受唐代波斯金银器影响,演变而来的,现藏海南省博物馆。

27、《古兰经》

2002年6月10日,宁夏发现世界上现存最小的《古兰经》。宁夏博物馆考古专家经过考证发现,收藏于宁夏博物馆的一本《古兰经》是世界上现存最小的《古兰经》。

28、鎏金铜牛

1977年,西夏鎏金铜牛出土于宁夏银川贺兰山西夏陵,据了解,由于蒙古大军对西夏的毁灭比较彻底,所以西夏王陵几乎被毁坏或是盗掘一空。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发掘清理西夏陵区177号墓时,发现其空空如也。一个年轻的工作人员突然踢到了一个硬物,正是这铜牛的一角,后来这头牛被大家称之为“一脚踢出来的国宝”。

29、马踏飞燕

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1983年被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30、铜鎏金观音造像

铜鎏金观音造像, 国宝级文物。由明朝皇帝赐给青海著名的瞿坛寺。现藏青海省博物馆!

31、镶金兽首玛瑙杯

1970年10月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兽首玛瑙杯是已发现的唯一一件唐代的俏色玉雕,也是已发现的唐代玉器中制作工艺最精湛的一件。

32、舞马衔杯纹银壶

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玄宗为皇帝的时候,将治理朝政和居住的地方迁移到风景秀丽的兴庆宫,在兴庆湖畔建造的“勤政务本”楼是处理政务之处。每年的千秋节也就是皇帝生日的那一天,玄宗在“勤政务本”楼前的广场上大摆筵席,据说一次舞马演出舞到兴处,马儿屈膝向皇帝祝寿,皇帝大喜,赐酒给跳舞的马匹,舞马以口衔住酒杯,一饮而尽。银壶上舞马的造型抓住了衔杯饮酒的瞬间,将历史的精彩一刻流传至今。

33、兵马俑

1974年3月,在陵东的西杨村村民抗旱打井时,在陵墓以东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间,发现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经考古工作者的发掘,才揭开了埋葬于地下的2000多年前的秦俑宝藏。

34、青铜神树

1986年在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现藏于三星堆博物馆。青铜神树反映了古蜀先民对太阳及太阳神的崇拜,它在古蜀人的神话意识中具有通灵、通神、通天的特殊功能,是中国宇宙树最具典型意义和代表性的伟大的实物标本。

35、太阳神鸟金饰

2001年出土于金沙村,现收藏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金饰中心图案很像一个喷射出12道光芒的太阳,外层的4只飞鸟极似神话传说中的“负日金乌”,都与太阳神崇拜有关,所以其主要寓意了古蜀时期的有关“日、月、鸟、象牙”崇拜等宗教崇拜。

36、东汉铜车马

东汉铜车马于1975年在贵州兴义东汉墓出土,现珍藏于贵州博物馆。据专家介绍,黔西南是古夜郎国的中心,东汉铜车马等文物的出土,对追寻西汉时期的夜郎文化,特别是探究两汉时期中原文化与夜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37、乌杨石阙

乌杨石阙发现于重庆市忠县乌杨镇,2001年,在三峡文物保护抢救工作中发掘出土, 乌杨汉阙的发现者——普通煤炭搬运工王洪祥。

38、牛虎铜案

牛虎铜案于1972年在江川县李家山古墓群遗址第24号墓坑中发掘出来的战国时期青铜器,李家山青铜器是“国宝级的旷世文物”,是中华青铜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它们既和中原及西北青铜文化有着历史渊源,但又有着鲜明的边疆民族个性。

39、双体陶罐

卡若遗址于1977年发现, 双体陶罐出土于西藏昌都的卡若遗址,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

40、翠玉白菜

翠玉白菜原是永和宫的陈设器,永和宫为清末瑾妃所居之宫殿,据说翠玉白菜即为其随嫁的嫁妆。白菜寓意清白;象征新嫁娘的纯洁,昆虫则象征多产;祈愿新妇能子孙众多。

41、东坡肉形石

东坡肉石也称红烧肉石,原型是一块天然的玉石,未进行任何的雕刻,,是台北故宫三大镇馆之宝之一。

42、毛公鼎

清代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毛公鼎被陕西岐山县董家村村民董春生在村西地里挖出来,毛公鼎的铭文作为西周晚期金文的典范之作。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你去过哪些博物馆?欢迎留言讨论。

欢迎关注背包客阿昌走遍中国,我们一起看世界。

全国34个博物馆,有42件国宝级文物:你见过几个?

如今博物馆旅游已经成为每个地方必去之处,游每个地方博物馆,是了解当地历史最重要的好去处,还是免费。

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作为世界文物大国,我国各地博物馆中的镇馆之宝你见过哪些?笔者总结了42件镇馆之宝。

1、《清明上河图》

作者:北宋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现在是北京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但是想看到他不容易。

2、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殷商时期的祭祀礼器。1938年出土于湖南省乡宁县,中国十大顶级青铜器文物国宝,四羊方尊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3、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开始叫司母戊鼎,1939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商代皇陵,商朝帝王祭祀母亲铸造次鼎,现藏国家博物馆,可以随便参观。

4、《雪景寒林图》

作者:宋代范宽,画家笔下的风景,往往是采撷心象为之,为的是心中的丘壑。古书记载范宽“性宽,嗜酒好道……”。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与自然和谐相处。

5、金缕玉衣

1968年7月12日河北省保定市满城汉墓出土,中山靖王的金缕玉衣,现在被河北省博物馆收藏,成为镇馆之宝。

6、晋侯鸟尊

晋侯鸟尊90年代出土于山西省,曲沃县,晋侯墓地,114号墓坑出土,山西省博物院镇馆之宝。

7、匈奴王冠

1972年在内蒙古杭锦旗阿鲁柴登匈奴墓出土,这是一件战国时期的鹰顶金冠饰,是匈奴文物最有代表性的稀世珍品,是迄今为止所见的“胡冠”。它造型奇特,制作成熟,不仅是权力的象征,也是艺术的结晶,堪称匈奴艺术瑰宝。

8、东平汉墓壁画

2007年10月12日傍晚,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出土‬,这一珍贵文物,收藏于山东省博物馆,成为社会公认的“十大镇馆之宝”。

9、清乾隆帝行围图转旋瓶

年代,清代烧制于景德镇官窑,南京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之一。

10、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

1950年出土于南京市江宁区将军山沐英墓,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的出土,为中国研究元代青花瓷的工艺、绘画、烧制以及元代人生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11、王羲之上虞帖

作者:王羲之

《上虞帖》的写作于公元356年(东晋永和十二年)。

12、《富春山居图》

作者:元代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

13、云纹青铜大铙

1978年,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小桥公社阳泽大队黄科山出土,福建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14、战国楚大鼎

1933年,安徽寿县楚幽王墓出土,现藏安徽省博物馆。

15、商兽面纹鹿耳四足青铜甗

1989年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江西省博物馆藏。商代蒸煮器!

16、春秋莲鹤方壶

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而在莲瓣之中央复立一清新俊逸之白鹤(仙鹤),翔其双翅,单其一足。

17、越王勾践剑

1965年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望山楚墓群1号墓出土,春秋越王勾践剑出土在湖北江陵楚国贵族墓中,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嫁妆说,勾践曾把女儿嫁给楚昭王为姬,因此,这柄宝剑很可能作为嫁女时的礼品到了楚国,后来楚王又把它赐给了某一个贵族,于是成了这位楚国贵族的随葬品。另一种意见是战利品,即前309年至前306年间,楚国出兵越国时楚军缴获了此剑,带回了楚国,最终成了随葬品。

18、曾侯乙编钟

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曾侯乙编钟是至今世界上已发现的最雄伟、最庞大的乐器,被誉为古代世界的“第八大奇迹”。

19、素纱襌(dān)衣

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西汉直裾素纱襌衣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制作工艺最精、最轻薄的一件衣服,在中国古代丝织史、服饰史和科技发展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湖南省博物馆曾委托某研究所复制素纱襌衣,终于织成了一件重49.5克的仿真素纱襌衣,这一过程耗费了13年时间。

20、金代铜坐龙

1965年铜坐龙出土于黑龙江省阿城市南城城墙边。中国龙型中采用人的五官作为其造型十分罕见。人鼻与龙身的结合,并没有让观者感到不协调,人鼻比传统龙型中的猪鼻更加生动,并且使人联想到“真龙天子”、“君权神授”,也体现了皇权的威严和神秘。

21、青花云龙纹高足碗

1975年,吉林省博物院在全省文物普查时,于内蒙哲里木盟科左中旗腰力毛都公社南哈拉吐达大队征集到该高足碗;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院。

22、《瑞鹤图》

作者:北宋宋徽宗赵佶

《瑞鹤图》完全就是最为经典的超现实的表现手法,这件作品蕴含中国传统文化正髓,同时从画面的角度也是超现实方法运用最为典型的作品之一,比之西方超现实主义出现早了几百年。

23、云龙人物纹转心象牙球

玲珑剔透巧夺天工的雕刻工艺令人叹为观止,现藏辽宁省博物院。

24、千金猴王砚

何蓬洲聘请当时肇庆 黄岗着名的制砚世家郭家的传人郭兰祥大师依据这三块端石的特点,专门打造了三方砚台。每一方都有一只酷似动物的花纹形象,一方似猴,为猴王砚;一方为鹤; 还有一方像卧牛。

25、翔鹭纹铜鼓

1976年出土于广西贵县(今贵港市)罗泊湾1号墓,现在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镇馆‬之宝。

26、宋青白釉花口凤首壶

此件花口凤头壶的造型,是受唐代波斯金银器影响,演变而来的,现藏海南省博物馆。

27、《古兰经》

2002年6月10日,宁夏发现世界上现存最小的《古兰经》。宁夏博物馆考古专家经过考证发现,收藏于宁夏博物馆的一本《古兰经》是世界上现存最小的《古兰经》。

28、鎏金铜牛

1977年,西夏鎏金铜牛出土于宁夏银川贺兰山西夏陵,据了解,由于蒙古大军对西夏的毁灭比较彻底,所以西夏王陵几乎被毁坏或是盗掘一空。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发掘清理西夏陵区177号墓时,发现其空空如也。一个年轻的工作人员突然踢到了一个硬物,正是这铜牛的一角,后来这头牛被大家称之为“一脚踢出来的国宝”。

29、马踏飞燕

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1983年被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30、铜鎏金观音造像

铜鎏金观音造像, 国宝级文物。由明朝皇帝赐给青海著名的瞿坛寺。现藏青海省博物馆!

31、镶金兽首玛瑙杯

1970年10月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兽首玛瑙杯是已发现的唯一一件唐代的俏色玉雕,也是已发现的唐代玉器中制作工艺最精湛的一件。

32、舞马衔杯纹银壶

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玄宗为皇帝的时候,将治理朝政和居住的地方迁移到风景秀丽的兴庆宫,在兴庆湖畔建造的“勤政务本”楼是处理政务之处。每年的千秋节也就是皇帝生日的那一天,玄宗在“勤政务本”楼前的广场上大摆筵席,据说一次舞马演出舞到兴处,马儿屈膝向皇帝祝寿,皇帝大喜,赐酒给跳舞的马匹,舞马以口衔住酒杯,一饮而尽。银壶上舞马的造型抓住了衔杯饮酒的瞬间,将历史的精彩一刻流传至今。

33、兵马俑

1974年3月,在陵东的西杨村村民抗旱打井时,在陵墓以东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间,发现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经考古工作者的发掘,才揭开了埋葬于地下的2000多年前的秦俑宝藏。

34、青铜神树

1986年在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现藏于三星堆博物馆。青铜神树反映了古蜀先民对太阳及太阳神的崇拜,它在古蜀人的神话意识中具有通灵、通神、通天的特殊功能,是中国宇宙树最具典型意义和代表性的伟大的实物标本。

35、太阳神鸟金饰

2001年出土于金沙村,现收藏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金饰中心图案很像一个喷射出12道光芒的太阳,外层的4只飞鸟极似神话传说中的“负日金乌”,都与太阳神崇拜有关,所以其主要寓意了古蜀时期的有关“日、月、鸟、象牙”崇拜等宗教崇拜。

36、东汉铜车马

东汉铜车马于1975年在贵州兴义东汉墓出土,现珍藏于贵州博物馆。据专家介绍,黔西南是古夜郎国的中心,东汉铜车马等文物的出土,对追寻西汉时期的夜郎文化,特别是探究两汉时期中原文化与夜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37、乌杨石阙

乌杨石阙发现于重庆市忠县乌杨镇,2001年,在三峡文物保护抢救工作中发掘出土, 乌杨汉阙的发现者——普通煤炭搬运工王洪祥。

38、牛虎铜案

牛虎铜案于1972年在江川县李家山古墓群遗址第24号墓坑中发掘出来的战国时期青铜器,李家山青铜器是“国宝级的旷世文物”,是中华青铜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它们既和中原及西北青铜文化有着历史渊源,但又有着鲜明的边疆民族个性。

39、双体陶罐

卡若遗址于1977年发现, 双体陶罐出土于西藏昌都的卡若遗址,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

40、翠玉白菜

翠玉白菜原是永和宫的陈设器,永和宫为清末瑾妃所居之宫殿,据说翠玉白菜即为其随嫁的嫁妆。白菜寓意清白;象征新嫁娘的纯洁,昆虫则象征多产;祈愿新妇能子孙众多。

41、东坡肉形石

东坡肉石也称红烧肉石,原型是一块天然的玉石,未进行任何的雕刻,,是台北故宫三大镇馆之宝之一。

42、毛公鼎

清代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毛公鼎被陕西岐山县董家村村民董春生在村西地里挖出来,毛公鼎的铭文作为西周晚期金文的典范之作。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你去过哪些博物馆?欢迎留言讨论。

欢迎关注背包客阿昌走遍中国,我们一起看世界。

流落在法国的中国八大国宝级文物

#外国博物馆的中国文物#​

流落在外的中国文物,有太多太多。下面是小编整理流落在法国各个博物馆里的中国八大国宝级文物!

1.商象尊(存世最大的动物形尊)

商尊象

这件象尊体形庞大,长96厘米、高64厘米、宽45厘米,背部开口的长宽为26和21厘米,属商末时期青铜器,腹外侧与头部刻有兽面纹,耳、鼻、足部饰有鳞纹,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形尊。于1900年流失,现存于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

2.清《圆明园四十景图》

清《圆明园四十景图》

《圆明园四十景图》是根据乾隆皇帝弘历的旨由宫廷画师沈源、唐岱根据圆明园著名景群绘制的绢本彩色四十景图,由汪由敦楷书乾隆帝所作四十景题咏,仅有一套。是现存的最能反映圆明园盛时面貌的艺术作品。于1860年流失,现存于法国国家图书馆。

3.北宋耀州窑剔花牡丹纹双凤口注壶

北宋耀州窑剔花牡丹纹双凤口注壶

此器高20.5厘米。釉质青润,壶身雕刻缠枝牡丹纹,开花大叶,蓬勃饱满,尚存唐代遗风。造型优美协调,以壶嘴为凤头,竹节装凤尾壶执,壶腹围牡丹纹,将“凤穿牡丹”的寓意表达得淋漓尽致。于民国时期流失,现存于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

4.辽三彩罗汉像

辽三彩罗汉像

这尊123厘米高、手持佛珠、庄严沉思的罗汉塑像,实属罕见。其表情专注安宁,惊觉而刚毅。这组辽代等身三彩罗汉像出自河北易县八佛洼,目前这组辽三彩罗汉像世上仅存11尊,这尊现藏于法国吉美博物馆。

5.唐敦煌遗书《宝塔心经》

唐敦煌遗书《宝塔心经》

《宝塔心经》是把佛经中的《心经》以塔的形状书写出来。这种塔状的心经分为塔座﹑塔身和塔顶三部分,而塔身又分为五层,塔顶为经文题名,塔门绘有观世音菩萨立像,解读宝塔心经的方法是从观音菩萨左足下角的“观”字开始,沿虚线依次读之,最后心经结尾“婆诃”是收在观世音菩萨的右足下角。现整个敦煌文献中,有关宝塔心经的写本只有四件,于1906年流失,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

6.唐敦煌刺绣《佛说斋法清净经》

唐敦煌刺绣《佛说斋法清净经》

此卷长90.5厘米,宽27.8厘米,在蓝色的绣地上用白色的丝线以锁绣针法绣以完整的《佛说斋法清净经》经文,共48行816字,制作时先在丝绢上用墨线打框,再用墨书写经文,最后用白色丝线以锁绣针法绣成。此卷为敦煌藏经洞所出唯一一件刺绣佛经,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弥足珍贵。于1909年流失,现藏于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

7.商虎食人卣

商虎食人卣

此器高35.2厘米,造型是一只老虎张开嘴巴正在吃人,上方有一个提手,并雕刻有云雷纹。盖上有一个小鹿,活泼可爱。老虎的尾巴和两个爪子构成三角鼎立。老虎的尾巴和两个爪子构成三角鼎立。虎耳和虎身布满云纹,还有两个有神的圆眼睛,锋利的牙齿。现世界上仅存两件。此品于1920年流失,现藏于法国巴黎赛努奇博物馆。

8.清乾隆大阅甲胄

清乾隆大阅甲胄

这件盔甲是清乾隆大阅甲胄。甲胄有上衣、下裳、护肩、护膝、袖、裆等部分组成。不管是甲胄的用料还是做工,甚至装饰都是一等一的好在宫中上百上千个,手艺精湛的服饰匠人耗费上万多个小时制作成的。甲胄使用的是皇帝专用的明黄绸缎,衣服上绣有五彩多云、金龙纹、海水江崖等图案。华贵的装饰,考究的用料,精细的做工无不让人赞叹。甲胄有个特点就是轻如棉袍,刀枪不入。像棉袍那样的轻巧,保暖等级还高。不管什么样的武器,只要穿上它,都能化险为夷,类似当今的防弹衣。它能刀枪不入,主要得益于,特殊的材质和巧妙的做工。胄,是用牛皮胎髹黑漆制成,甲面有规则的金帽钉,衣正中是有面钢质的护心镜。世间仅存一件,于1860年流失,现藏于法国国家军事博物馆。

小编创作不易,亲们点个赞在走呗,谢谢亲^3^^3^^3^。

这5件国宝级文物即将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亮相湘博

视频加载中...

红网时刻新闻6月27日讯(记者 袁思蕾 通讯员 李叶)人面纹方鼎、商代豕形铜尊、马王堆三号汉墓T形帛画、素纱单衣、印花敷彩丝绵袍,这5件湖南博物院馆藏的国宝级文物,将以大家意想不到的方式亮相长沙!

什么方式?即将于6月30日在湖南博物院特展一厅开展的“神游——历史时空中的数字艺术”将告诉你答案。在此之前,你可以通过红网时刻新闻记者的镜头走进布展现场,对这个神奇的展览了解一二。

“神游——历史时空中的数字艺术”展,从全球数字艺术的思想、观念与方法入手,进行一场历史考古与数字艺术的跨学科、跨媒介实验,同时也是一个具有学术性、公众性、在地性、国际性的科技艺术项目。

作为即将在湖南省首次举办的国际数字艺术领域的顶级展览,展览涵盖了卡塞尔文献展、威尼斯双年展、奥地利林兹艺术节等全球最重要展览的参展作品。同时,展览还将结合湖南历史文脉、湖南博物院馆藏的5件国宝级文物,与数字艺术进行一次深度对话与转译,展开历史考古与数字艺术的合作。

目前,展览的布展工作仍在进行中,湖南博物院馆藏的5件国宝级文物,将在当代艺术家们的跨界打造中焕发什么样的光彩?先奉上效果图,一起期待现场呈现吧!

《多足行鼎》效果图。(湖南博物院 供图)

《如云雾,如蝉翼》效果图。(湖南博物院 供图)

《神鸟》效果图。(湖南博物院 供图)

《数字猪尊》效果图。(湖南博物院 供图)

《无极花》效果图。(湖南博物院 供图)

中国十大国宝级文物震撼世人,来看看你知道的有几个?

10、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高18.5厘米,扁圆腹,莲瓣纹壶盖,弓形提梁,一条细链连结着壶盖与提梁。壶底与圈足相接处有“同心结”图案一周,系模仿皮囊上的皮条结。

圈足内墨书“十三两半”,是壶的重量。壶腹两侧用模具冲压舞马图,马肥臀体健,长鬃披垂,颈系花结,绶带飘逸。只见它口衔酒杯,前腿斜撑,后腿蹲曲,马尾上摆,好像正合着音乐节拍,以优美的舞蹈为饮酒者伴饮助兴。

9、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

藏于河北省博物馆,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大致出现在西汉文景时期。据记载,汉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铠甲,用金丝连接。这种玉匣就是人们日常说的金缕玉衣。当时人们十分迷信玉能够保持尸骨不朽, 更把玉作为一种高贵的礼器和身份的象征。

它用一千多克金丝连缀起2498片大小不等的玉片,金丝重1100克。其妻窦绾的玉衣共用玉片2160片,金丝重700克,其制作所费的人力和物力十分惊人,由上百个工匠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完成。是旷世难得的艺术魁宝。

8、镶金兽首玛瑙杯

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是至今所见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此杯选用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红色玛瑙琢制。

而兽嘴镶金的工艺处理,也是匠心独运。它金光闪闪,克服了兽嘴处材质色泽太深的不足,使兽头的造型之美更为突出。 

7、马踏飞燕

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

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5年铜奔马以“马超龙雀”这个名称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并一直被沿用至今。1986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从力学上分析,马踏飞燕为飞燕找到了重心落点,造成稳定性。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烘托了骏马矫健的英姿和风驰电掣的神情,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既有力的感觉,又有动的节奏。马踏飞燕也是中国青铜艺术的奇葩。[3]

6、曾侯乙编钟

藏于湖北省博物馆,为战国早期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成功发掘。出土后的编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

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为“稀世珍宝”。编钟是中国汉族古代大型打击乐器,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

5、越王勾践剑

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剑身修长,有中脊,两从刃锋利,前锋曲弧内凹。宽格上铸阳文鸟篆书“越王鸠践,自作用剑”。

茎上两道凸箍,圆首饰同心圆纹,铸工精湛,被称为“天下第一剑”,因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而千年不锈,就算是两千多年后的现在都无法制作出这么精美的剑,中国古人的智慧超出常人想象。

4、“大禹治水”大玉山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玉山置于嵌金丝褐色铜铸座上。

系用呈青白二色的最为名贵的密勒塔山和田玉雕成,高224厘米,宽96厘米,座高60厘米,重5350千克,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作品,也是国之瑰宝。 

3、清明上河图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原画长528厘米,高24.8厘米,为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该画描绘了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的繁华热闹景象及优美的自然风光。 

《清明上河图》不仅仅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详实形象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之作。

2、司母戊大方鼎

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后母戊鼎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长方形,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

后母戊鼎初为乡人私掘,因体积过大,为防日军抢走,将其重新掩埋。1946年6月重新出土,存于南京中央博物院。1959年铜鼎从南京调往北京,存于新建成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至今。

经研究考证,鼎腹内壁铭文“后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妇妌的庙号。后母戊鼎是用陶范法铸造而成的,在商后期铸造后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要在大约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下才能完成,经测定,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与古文献记载制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

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现为国家一级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国展览文物名单。

1、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属炭河里遗址。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四羊方尊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边边长为52.4 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4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同时,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

据考古学者分析,四羊方尊是用两次分铸技术铸造的,即先将羊角与龙头单个铸好,然后将其分别配置在外范内,再进行整体浇铸。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1]

,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

什么情况,有人敢贩卖国宝?还一只35万!网友:我看“刑”

什么情况,有人敢贩卖国宝?还一只35万!网友:我看“刑”

导语:

国宝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瑰宝,代表着历史的记忆和文明的传承。然而,近日在网络上出现了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竟然有人敢贩卖国宝,并以高价牟利。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网友纷纷表示义愤填膺。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以及社会应该如何应对这类贩卖国宝的行为。

第一部分:事件始末

最初,这一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一则名为“什么情况,有人敢贩卖国宝?还一只35万!”的帖子迅速传播开来。帖子中附有一张疑似国宝文物的图片,伴随着高价35万的标价,这引发了网友的强烈不满。帖子的发布者声称,这是一家位于某城市的古玩店所出售的文物,并且还附带了店家的联系方式。

第二部分:质疑与调查

面对这一事件,许多网友表达了怀疑和质疑。首先,他们对图片的真实性产生了疑问,认为这可能只是一种炒作手段。其次,对于文物是否真的属于国宝范畴也引起了广泛争议。有些人认为,如果确实是国宝,那么贩卖这样的文物是违法的行为,涉嫌侵犯文物保护法律。但也有一些人认为,这样的贩卖行为或许不违法,因为国家可能会通过正规的渠道出售一些文物。

随后,有网友对该古玩店进行了实地调查。经过多方求证,确实发现该店确实在售卖该文物,并且店家坚称文物的真实性以及合法性。但并未提供明确的文物来源证明,仅以"货源可靠"等模糊说辞回应。

第三部分:贩卖国宝的背后

面对贩卖国宝的事件,我们不得不思考其背后的原因。首先,随着文物市场的升温,一些不法商家可能看到了商机,试图通过贩卖国宝谋取高额利润。其次,对于一些不明就里的买家来说,拥有一件国宝级的文物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这种心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市场需求。

但是,这种行为的危害绝不仅仅是经济层面。国宝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灿烂历史和独特文明。一旦这些国宝被非法贩卖,将不可挽回地丧失于国家和人民。因此,保护国宝,维护文化遗产的完整性,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第四部分:网友的声音

面对这一事件,网友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许多人表示愤怒和不满,认为这是对国家文化的极大侮辱。有的网友呼吁加强对文物市场的监管,严惩贩卖国宝的违法行为。也有一些网友认为,需要加强公民的文物保护意识,从源头上杜绝这类事件的发生。

第五部分:社会应对之策

针对贩卖国宝的问题,社会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加以应对。首先,加强对文物市场的监管,设立严格的准入门槛,对文物来源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市场上流通的文物合法可靠。其次,增加对文物走私和贩卖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处罚力度,让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同时,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让每个人都成为国宝保护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结语:

贩卖国宝是对国家文化和民族记忆的亵渎,更是对法律和社会公序良俗的挑战。面对这一现象,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来维护国宝的完整和尊严。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让国宝永远璀璨辉煌,成为中华民族文明的永恒灯塔。让我们共同携手,传承文明,守护国宝!

我国历代珍罕国宝文物,有何故事?49张高清图读懂文物历史

#头条创作挑战赛#

文物是什么?又有何意义呢?有人说文物是与正史相互印证的典型例子。没错!文物增强了历史的说服力,又使文献里稍显干瘪的内容得以丰满。我国历代27件珍罕国宝文物有何故事?49张高清图,读懂文物历史

文物是什么?

“文物”一词,在中国最早是指礼乐制度。《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

现今则将过去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事物称为文物。目前,学术界对于文物的确切定义,尚未达成共识,但几乎与“古董”同义,只是古董这个词的商业色彩比较浓厚。

中国历朝历代的27件国宝级文物1、夏 绿松石龙形器

夏 绿松石龙形器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藏

时代:二里头文化用途:礼器出土地点:2002年偃师二里头遗址VT15M3出土

该文物是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此物出自高等级贵族墓葬。此龙形器制作精美、技术高超、体量巨大空、形象复杂,为中国后世龙崇拜找到最直接、最正统的根源。也就是说该只“龙”是目前为止,实物可例证的龙的最早雏形。(大部分学者认同这是当时的图腾崇拜。)

该龙形文物由2000余片各种形状的绿松石片组合而成,每片绿松石的大小仅有0.2~0.9厘米,厚度仅0.1厘米左右。龙身略呈波状曲伏,中部出脊。由绿松石片组成的菱形主纹象征鳞纹,连续分布于全身。

无论是何种用途,夏绿松石龙形器的发现都弥足珍贵。其用工之巨、制作之精、体量之大,在中国早期龙形象文物中都是十分罕见的,可谓“超级国宝”。

《史记》中记载,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就叫“夏”,但一直以来,严谨的学者研究们曾对此提出质疑:司马迁的话真的可信吗?夏真的存在吗?直至二里头文化发掘出来的文物,证实了夏朝的存在。

就像殷墟挖掘出的甲骨文文物证实了商的存在。现存的众多历史典籍反复提到,洛阳盆地就是夏王朝中心位置的所在区域。很多夏朝的文物,可以看出人们喜欢用天然的矿石如绿松石作为装饰物。

夏 二里头文化 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

2、商 妇好鸮尊 河南博物院馆藏

商 妇好鸮尊 河南博物院馆藏

妇好鸮xiāo尊是一件商代的青铜器,1976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共两件,分别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河南博物院。

妇好为商王武丁的配偶。鸮(xiāo)在古代被视为战神,而妇好曾多次出征;在中国古代青铜器中,鸮纹形象仅见于商代后期,西周青铜器还未发现鸮纹。

《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玄鸟被商朝视为吉祥物。在商代先祖的眼中,鸟不但是神秘力量的代言。

3、周 何尊 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馆藏

何尊,最初称为“饕餮纹青铜尊”。是西周已知最早的有明确纪年的青铜器。内底有铭文122字,为研究西周初年的历史提供了珍贵史料,是“中国”一词已知的最早出处“宅兹中国”。

“中国”在这里的含义,是指西周王朝的都城成周地区,即“天下”的中心——伊河、洛河流域,所提到的成周都城也就是今天的洛阳。

从纹样上来看,周的青铜鼎上少了一些商代青铜器上的鬼神之气和生命灵动,却展现出一种商代少有的沉稳大气,开始懂得以人为核心。

4、春秋 越王勾践剑 湖北省博物馆馆藏

春秋 越王勾践剑 湖北省博物馆馆藏

从这件文物来看,也诠释了春秋这个时期的国家背景——战争,所谓“春秋争霸”。越王勾践剑,中国一级文物,1965年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望山楚墓群1号墓出土,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

春秋 越王勾践剑 湖北省博物馆馆藏

春秋越王勾践剑体现了当时短兵器制造的最高水平,被誉为“天下第一剑” ,是青铜武器中的珍品,对研究越国历史和了解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工艺和文字有重要价值。

春秋时期,可以说贵族才有资格配剑。贵族和平民最大的区别就在是不是有钱、有闲、有勇气学习这样的“高科技”武器使用方法。在中国的文化体系中,剑确实带有一种贵族之气。

春秋 越王勾践剑 湖北省博物馆馆藏

5、战国 曾侯乙编钟 湖北省博物馆馆藏

战国 曾侯乙编钟 湖北省博物馆馆藏

曾侯乙是战国时期曾国的国君,曾国的历代贵族从小就接受音乐的教育与熏陶,所以历代曾国国君有着很高的音乐造诣。

该件曾侯乙墓编钟文物是一件七声音阶乐器,以独特的五组七声音阶的音域打破了所有人的错误认知。中国古人,或者说上层贵族阶层,对音乐的追求和理解早在2500年前就已经达到了相当惊人的高度。

6、秦国 秦简 里耶秦简博物馆馆藏

秦国 秦简 里耶秦简博物馆馆藏

秦简是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的秦国及后来的秦朝遗留下来的简牍总称。秦简的发现对于研究秦的历史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对秦法律的研究,尤其重要。

里耶秦简对研究秦的统一和秦文化的传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也是研究秦王朝地方政权的一个标本。秦始皇一统六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的文物例证。

在秦简中发现了我国最早、最完整的乘法口诀表。

7、西汉 马王堆T形非衣帛画 湖南省博物馆馆藏

西汉 马王堆T形非衣帛画 湖南省博物馆馆藏

1972年出土于湖南省长沙市东郊东屯渡乡(今芙蓉区马王堆街道),是马王堆汉墓的众多随葬品之一。

画面上中下三部分分别表现了天上、人间与地下的场景,体现了西汉初年的神仙方术思想,这件文物也说明了西汉时期,中国人独有的世界观、时空观成熟起来,中国人的生死观,视死为生,天,人,幽冥都在同一个时空中。

理解了这幅作品,也就理解了后来的“天人合一”观念。

8、东汉 铜奔马(马踏飞燕) 甘肃省博物馆藏

东汉 马踏飞燕 甘肃省博物馆藏

该件文件于1969年出土于中国甘肃武威雷台古墓,是一件东汉青铜器,“马踏飞燕”的形象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的识别标志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标志的主体形象,是国家一级文物。

东汉,是一个存在感不高的朝代,历经了八世十四帝,一百九十五年的王朝。东汉皇帝的更换速度飞快,而且有个怪异现象:老皇帝一死,小皇帝上台。小到刚百天就登基。

东汉 铜奔马(马踏飞燕) 甘肃省博物馆藏

但这匹文物铜奔马却间接反映了东汉时期的马场水平,是在车马队的最前统领全军的青铜奔马,由于文物集巧妙的艺术构思与高超的工艺技术水准、且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因而被西方艺术家誉为“雕塑艺术的极顶之作”。

9、三国 漆木屐 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藏

三国 漆木屐 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藏

朱然墓出土漆木屐是目前中国最古老的漆木屐,至今已有1700多年,于1984年6月出土。

此前,一般认为漆木屐是日本人最早发明的,直至朱然墓漆木屐的发现,证实木屐在中国通过唐文化东传到日本,最后在日本逐渐使用。

而朱然墓的文物发掘让我们有机会一窥三国时期的物质精神文化高峰——漆器。漆器的地位也许远比不上瓷器、玉器,但实际上漆器是非常高级的。这种高级跟东吴的气质很像。

彩绘季札挂剑图漆绘盘 马鞍山市三国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馆藏

该文物描绘的是季札,是春秋时期吴国的著名贤人。季札就是吴人心中的文化符号,象征着一种雍容的、高雅的从容贵族精神,这在三国时期是很罕见的。

10、西晋 青釉神兽尊 南京博物院馆藏

西晋 青釉神兽尊 南京博物院馆藏

该件文物是南京博物院十件国宝级文物之一,越窑青瓷。1976年,西晋青釉神兽尊出土于江苏宜兴县(今宜兴市)周墓墩4号墓。

西晋时期的文物很少,西晋青釉神兽尊在六朝青瓷中罕见的艺术珍品,瓷器易碎更难存世。西晋的瓷器文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多用动物造型。除了怪兽,日用器具上用的多是鸡头、羊头、虎头等。

这与当时祸乱不断、民不聊生的时代背景相关,在那时,佛教、道教这样的成熟宗教异常兴盛。人们对这些动物演化来的神兽崇拜,祈求庇佑。

11、十六国 鸭形玻璃注 辽宁省博物馆馆藏

十六国 鸭形玻璃注 辽宁省博物馆馆藏

该件文物于1965年9月出土于辽宁省北票县西官营子的北燕冯素弗墓。这件文物就是中西文化融合的最好物证。我国并非没有本土的玻璃工艺,产于今地中海沿岸叙利亚一带,须辗转经由西域通过柔然,传入北燕。

十六国 鸭形玻璃注 辽宁省博物馆馆藏

因此,鸭形玻璃注是研究中国古代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物证,其造型生动别致,在早期玻璃器中十分罕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这件文物是一件进口的奢侈品。

从这件文物也可看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大混乱”、“大分裂”也形成了“大融合”。

十六国政权中,至少先后有十四个政权都是非汉族政权。有匈奴、鲜卑、羯族、氐族、羌族五大少数民族,所以在很多历史典籍中,十六国时期也被称为“五胡十六国时期”。

12、北朝 九原岗北朝壁画 山西博物馆馆藏

北朝 九原岗北朝壁画 山西博物馆馆藏

九原岗北朝壁画墓是忻州市发现的首座北朝墓葬。专家根据墓葬的规模推断,墓主人是北齐高氏的核心人物,是中国境内发现的面积最大的北朝墓葬狩猎图。

墓道北壁上的壁画表现的建筑使用了斜栱,还使用了双柱式斗栱,对于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壁画中的神怪形象,是研究中国古人精神世界的宝贵材料。长卷式的狩猎图,在中国考古界非常罕见。壁画的画风、画中人物的形象都体现了草原民族的特点。

徐显秀墓嵌蓝宝石金戒指 山西博物院馆藏

徐显秀墓中体现文化交流的文物很多,也体现了其时代背景。北朝历经北魏,分裂成东魏、西魏,再到北齐、北周,最后归于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为止,一共经历五朝。北方战乱结束后,不仅仅融合了胡汉,还沟通了中外文化,为隋唐盛世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13、南朝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 南京博物馆藏

南朝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 南京博物馆藏

竹林七贤和荣启期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墓葬中常见的大型砖印拼镶壁画题材,常见于高级别规格墓葬中。在江苏的南京宫山、丹阳胡桥等地均有出土。

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是1960年4月在江苏省南京市西善桥宫山南朝墓葬出土的《竹林七贤砖与荣启期》砖印模画。

拓片。上图:荣启期、阮咸、刘伶、向秀,下图:嵇康、阮籍、山涛、王戎

看似是文人的聚会,其实推敲出来的是那时候的背景。

南朝开始,到公元589年隋朝灭亡南陈,南朝结束。一共二十四帝,计一百六十九年。南朝是一个复杂的朝代,看似温软如玉的时代,其实充满了阴谋、暗杀、人伦泯灭。南朝一共二十四个皇帝,至少十三个非正常死亡。

南朝的贵族们厌倦了这种循环,南方地区的知识分子、世家大族的子弟们开始沉迷于玄学、寄托隐于竹林之间,就是不参与政治。

14、隋朝 虞弘墓石堂浮雕 山西博物院馆藏

隋朝 虞弘墓石堂浮雕 山西博物院馆藏

虞弘墓是一座位于山西省太原市的隋朝官员虞弘与其妻子的合葬墓,是中原地区至今发现的唯一有准确纪年的西域、中亚文化墓葬。

虞弘并不是隋朝土著人民,他的民族粟特族,原本是生活在撒马尔罕、布哈拉一带(大致在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的商业民族。

虞弘墓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汉白玉石堂四周及内外或雕刻或彩绘的54组图案。这些画面涵盖了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宴饮场景,还有祭祀、射猎、乐舞、出行等状态。从这些图案中,我们可以看到波斯、中亚文化初入中原文化圈的样子。

隋朝 虞弘墓

最能感受到波斯文化的地方,还是虞弘墓石堂的圣火坛。供奉圣火是粟特人的头等大事,即使到了另一个世界,也不可忽视,这就是波斯萨珊王朝所信奉的祆教,也被叫作“拜火教”。

虞弘墓 石堂圣火坛 山西博物院馆藏

可见,在大唐盛世到来之前,这里有着北方草原民族、中亚、西亚的大量商队、旅人、移民等的融合,奠定文化新一轮腾飞的基础。

15、唐朝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

唐朝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

该件文物于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马具有极好的节奏感,既能征战又能跳舞,现代体育项目中难度极高的“盛装马步”即是证明。

史书记载,在唐代人们已训练马匹舞蹈,以取悦于皇室贵族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这种形制的壶在辽金时代的古墓中常有发现,是契丹文化的代表器物,但在唐代金银器中还是首次见到。

唐朝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

这件银壶的出现,是唐代汉族和契丹等各族人民文化交流的显证。而很多历史爱好者从历史的角度上来解释,该件文物是“唐王朝盛极而衰的挽歌”。

这批舞马最终流落到叛军将领手中,这一批被训练得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的舞马听见乐曲声,大概以为自己还在大唐皇宫之中,会随着节拍翩翩起舞吧。

16、五代 琉璃堂人物图 美国大都会藏

五代 琉璃堂人物图 美国大都会藏

五代时期的艺术作品充满了明显的政治功能,此画出自南唐后主的御用画家周文矩之手。右边的室内画面描绘的是唐玄宗时期王昌龄在江南的琉璃堂。王昌龄经常会在琉璃堂举办诗会雅集,与文人雅士们一起谈古论今,讨论诗词歌赋。

左边户外有一个人趴在一棵弯弯的松树上,他就是李白。

五代 琉璃堂人物图 美国大都会藏

这些线条看似自然,但又有不平滑的地方,这种创作手法叫作“颤笔”。《琉璃堂人物图》努力展示唐朝文化,以标榜自己王朝合法性,与此同时整幅画里也透着浓浓的“南唐风格”。

五代 琉璃堂人物图 美国大都会藏

除了这幅画,五代还有一幅名画《韩熙载夜宴图》,其政治意味比《琉璃堂人物图》更浓。这根本就是一幅“监视画”。当时的皇帝李煜派五代十国南唐画家顾闳中画的作品。被后人称作“十大传世之画”。

韩熙载夜宴图 北京故宫博物馆馆藏

韩熙载是从北方逃到南方的世家子弟,到了后主李煜时候,他已经是三朝元老,被南唐君臣猜忌。重用韩熙载的李璟死后,后主李煜对这位自视颇高又直言进谏的老臣没有耐心,时政遭人弹劾,因此为保全自己,在画师来之时,特意不在朝政、醉生梦死的现状。

其实也是展现韩熙载对风雨飘摇的南唐和自己即将做亡国奴的事实还是充满担忧的。

17、北宋 契丹使朝聘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契丹使朝聘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这幅图很有可能是北宋中期的宫廷画师们,根据对真宗朝契丹使者朝聘的记录,意会所画。为的是让后人不忘宋真宗订立澶渊之盟的“功绩”。

直观反映了宋辽景德“澶渊之盟”后,契丹使至北宋皇宫朝见皇帝的礼仪场景。契丹使人排列在北宋臣僚之后不起眼的位置,而契丹礼物却得到突出的表现。

18、辽朝 杨贵妃教鹦鹉图 赤峰阿鲁科尔沁旗博物馆馆藏

辽朝 杨贵妃教鹦鹉图 赤峰阿鲁科尔沁旗博物馆馆藏

《杨贵妃教鹦鹉图》是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工笔重彩绘制,具有晚唐风格,也是目前见到的绘制时间最早、艺术效果极佳、再现杨贵妃仙姿真容的稀世绘画珍品。

这幅壁画表明早在1000多年前中原汉族人民和北方民族在绘画艺术方面便有着密切的交往。当中也可去推敲时代背景。

辽,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游牧民族建立且统治超过百年的王朝。辽把兼容草原和中原的二元帝国制度化了,为后世中国可以拥有地跨草原、中原的庞大疆域奠定了制度基础。

19、南宋 福建刻本《晦庵先生文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 福建刻本《晦庵先生文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出版业的伟大进步,现存最早的福建书院刻本馆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它不像金玉瓷器等皇家御用器皿那样珍贵,但是作为国宝级的文物,它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接地气的南宋。

南宋 福建刻本《晦庵先生文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233年,契丹人耶律楚材建议蒙古黄金家族称自己的帝国为儒教国家。这个主张触及南宋底线。蒙古人在北京重修了孔庙,就是要在文化上跟南宋争夺政权的合法性。

南宋朝廷不得不,加大步伐,发展理学,把理学奉为正统,列入科举和官方教学中。

南宋 福建刻本《晦庵先生文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庙堂政治少有作为,但来自民间的影响极大。印刷、出版、医学、药学、烹饪技术、造船法、天文学、军事火药、建筑甚至是世俗的大众化的文化娱乐,这些来自社会而非朝廷的“中国风”深深影响着后世的中国老百姓,甚至成为整个东亚,包括日本、韩国、越南等国的精神气质。

20、金朝 铜坐龙 黑龙江省博物馆馆藏

金朝 铜坐龙 黑龙江省博物馆馆藏

铜坐龙是金代早中期皇室的御用器物,它的出土说明了金代铜坐龙的流行,以及铜坐龙的装饰功能,而且龙的姿态偏宋代中原流行的龙型特点。后据《金史·舆服志》载,金世宗完颜雍时期,把本朝以前所用皇帝乘坐的马车“找轼上坐龙改为凤”。这一改,也将朝代断送了。

21、元朝 渎山大玉海 北京市北海公园团城承光殿前玉瓮亭

元朝 渎山大玉海 北京市北海公园团城承光殿前玉瓮亭

“渎山大玉海”,又名“大玉瓮”、“酒海”,可储酒30余石,相传是元世祖忽必烈为犒赏三军而制,制成于公元1265年,系用一整块黑质白章的大玉石精雕细琢而成,口呈椭圆形,周身雕刻波涛汹涌的大海,浪涛翻滚,漩涡激流,气势磅礴。与忽必烈所创元朝的霸气相当。

也就是说是一件酒杯,世界上最大的酒杯。它高70厘米,左右宽超过1.8米,膛身55厘米,重约3500公斤。

元朝 渎山大玉海 北京市北海公园团城承光殿前玉瓮亭

这件玉石文物是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重量最大的巨型玉雕,开了大件玉雕作品的先河,是“镇国之宝”的其中之一,是中国划时代的艺术珍品,也成为世界宝玉石业发展史上罕见的杰作。

22、明代 嵌宝石金链香盒 南京市博物馆馆藏

明代 嵌宝石金链香盒 南京市博物馆馆藏

它是南京市博物馆藏的明代嵌宝石金链香盒,是南京将军山沐斌夫人梅氏墓出土。

明代 嵌宝石金链香盒 南京市博物馆馆藏

明朝是一个低调炫富的时代。在明代,炫富的门槛变得越来越低。人们逐渐打破儒家传统的社会秩序和等级观念,文化随之改变。

明后期,只要有钱,甭管什么出身,即便是一个寻常的商人之妇也可以穿金戴银。奢侈品成了当时的“潮牌”。

明代 嵌宝石金链香盒 南京市博物馆馆藏

23、清朝 寿山石雕螭“为君难”印 故宫博物院藏

清朝 寿山石雕螭“为君难”印 故宫博物院藏

清朝 寿山石雕螭“为君难”印 故宫博物院藏

这方“为君难”石印是雍正皇帝的宝玺,最能反映他在位期间的心态。雍正帝不仅把“为君难”制成匾额,还命人刻了多方“为君难”印章,钤于御书及古书画上,用以激励自己不要忘记作为皇帝的职责。

中国历史,从夏朝算起,有近4100年历史 ,但朝代分类繁多,若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官方网站发布的:《中国历史纪年表》,自夏——清共19个纪年,65个王朝,加上认为非“正统”的共约83个王朝。

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西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汉、吴)、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

文物是每个朝代留下的印迹特征,我们可以从中探知些中国历朝历代的故事。

中国美物美哉,下期见~~

2022年春拍第一槌,30张高清大图鉴赏香港苏富比精品高古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