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姻缘

生育率怎么算出来的?(生育率怎么算)

生育率怎么算出来的?(生育率怎么算)

从2022年中国人口数据,看妇产科业务量下降和幼儿园招生难

2022年国家统计局公布,全国人口最新统计数据共141178万人(14.1178亿人),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133972万人(13.3972亿人)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其中男性人口72311万人,女性人口68949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88(以女性为100)。

一、2021年出生人口创新低

2021年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2‰;死亡人口1014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全年1062万的出生人口数也是创近十几年新低。

二、2021年净增人口创60年新低

2021年净增长人口为48万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对1949年以来历年人口净增量梳理发现,2021年净增人口数量创下了近60年来(1962年以来)的新低。

人口净增长数据

三、人口出生率创建国以来的新低

人口出生率的计算公式为:出生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总人口数)×1000‰;2021年人口出生率为7.5‰,比十年前的2011年下降了7‰,已经是连续两年跌破10‰(即1%)。

四、中国即将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

2022年7月,联合国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22》报告指出,中国最早可能在2023年出现人口负增长。8月份,国家卫健委党组在《求是》杂志发表文章指出,中国总人口增速明显放缓,“十四五”期间将进入负增长阶段。从以上报告和文章也可以看出,进入负增长阶段几乎会是铁定的事实。

五、人口下降带来的肉眼可见的变化

1、妇产科开始“卷”起来了

据有关媒体报道,近期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东坝院区人头攒动,各个科室门前都排着队,唯独妇产科的等候区只坐着两个人,而且这已经成为了今年的一种常态。而且分诊台护士说该院产科可能“随时”会被撤销,将并入另一所医院。

东坝医院的妇产科曾经很辉煌,分娩量顶峰一度达到三五千,这个数据在2014至2016年期间掉到了1800左右,但在2021年跳水到不足150,平均每月只接生12个孩子。

北京市朝阳妇幼保健院2016年全年的分娩量为接近5800,此后逐年下滑,到2021年,下降至2000出头,比4年前减少了一半还要多。

而且随着人口负增长时代的到来,各大医院妇产科接生数量只能进一步下滑,不少妇产科转做月子中心来维持收入。

2、2021幼儿园现“招生难”现象

以往在北京想上个好幼儿园甚至有个幼儿园上都要提前几年开始排队,甚至从孩子出生开始都要落实幼儿园的上学问题。但2021幼儿园现“招生难”现象,大多数幼儿园仍有空缺。一些很好的幼儿园也一样,小班本来要招25个孩子,但是现在才招上来18个孩子。更有很多幼儿园目标和现实相差一半人数的,幼儿园变的冷清。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目前出生率数据,教育部预计到2025年3-5岁幼儿数量将大幅减少。受此影响,学前教育总体规模将缩减,这必将推动我国学前教育从扩大规模的外延式发展,转变为以提高质量、优化布局结构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

3、其他影响将逐渐体现

本文暂且不分析造成目前生育率下降的原因,结合国外日本等国家的情况,目前我国人口负增长这种情况大概率会出现,并且大概率会持续下去。

过往中国很长一段时间的经济发展,都是主要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展开的,包括我国的房地产,当人口逐年减少时,所有的常规业态都会体现出过剩的状态,也就会逐渐淘汰一批相应的企业或者缩小企业的产业规模,只有新生业态才会有相应的规模增长。

4、综合分析

所以,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就算不考虑国际形势的影响,不考虑疫情的影响,国内的大多数传统的生产企业都将面临一段艰难的时刻,当然这影响的是整体的国民经济,影响的是全体的老百姓的工作和生活。

新科技

包括5G、纳米芯片、工业母机、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是我们发展的关键,把之前国外赚的我们前端核心科技的钱还给我们,或者换做我们赚他们的钱。

为什么之前欧美国家绝大多数人远没我们工作辛苦,收入确是我们的好几倍,当然我们也相信勤劳、勇敢、努力的中国人一定会创造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辉煌!

“一孩生育率跌至0.5”意味着什么?专家:要警惕终身不婚不育情况,采取措施应对

↑图据IC photo

近日,“我国一孩生育率跌至0.5”引发关注。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近日发表的《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注重加强一孩生育支持》一文,指出一孩生育支持政策的重要性。

在该文中,贺丹指出,一孩生育的萎缩和推迟是拉低生育水平的主要原因。我国总和生育率从2019年的1.52下降至2022年的1.07。分孩次看,一孩生育率从0.7跌至0.5,一孩平均生育年龄从26.4岁升高至27.4岁。能生且愿意生育第一个孩子的家庭数量明显减少。一孩生育率下降将进一步降低二孩和三孩生育率,加剧生育水平下降趋势。就目前我国的生育结构来看,一孩的提升空间还很大。

红星新闻此前报道,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交了一份关于重视一孩生育支持的提案。其中就曾提到,我国总和生育率从2019年的1.52下降至2022年的1.07;分孩次看,一孩生育率从0.7跌至0.5。

总和生育率即等于各孩次生育率总和。这是否意味着50%女性终生不育?基于年度数据的总和生育率,应该如何解读?

6月5日,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姜全保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研究证明,在生育推迟的幅度下降或者消失之后,总和生育率这个指标由于推迟效应变小时,会上升。所以,总和生育率这个常用指标,能一定程度上反映生育水平,但是受到生育推迟的影响,并不代表一个女性一生生育的孩子数量。

生育推迟会引起生育率下降

推迟效应变小后生育率可能会上升

姜全保介绍,总和生育率是一个常用的度量生育水平的指标,它指的是如果按照某假想生育模式(15岁生育率水平是多少,16岁生育率水平是多少……49岁生育率是多少)度过生育年龄(15-49岁)的一个女性一生生育的孩子数量。在过去生育水平和生育模式稳定的情况下,总和生育率可以认为是一个女性一生生育的孩子数量,这是个假想的女性生育的数量。

但是,某一年份的总和生育率往往是由当年各个年龄段的女性生育率加总而来,她们属于不同的时代,生育模式之间可能有明显差别。姜全保指出,生育推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个指标。比如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在2019年发表在Journal of Biosocial Science上的一篇论文指出,我国1990年到2000年总和生育率下降了1,其中40%是由于生育推迟引起的。

这样一个基于当年实际情况的年度指标,极端情况下,如果今年所有的女性都把生育推迟一年,今年的总和生育率就是零,而明年的生育率会接近翻倍。

姜全保介绍,一些研究证明,在生育推迟速度变慢或者停止,推迟效应变小之后,总和生育率这个指标可能会上升。

红星新闻记者根据《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数据计算,2011-2020年的一孩生育率分别为0.669、0.797、0.774、0.72、0.555、0.69、0.668、0.643、0.659、0.626。可以看出,虽然整体向下,但有的年份偏低,有的年份回升。

论文显示:

1971年出生的中国女性5.16%未生育

“所以,总和生育率这个常用指标能一定程度上反映生育水平,但是受到生育推迟的影响时,并不代表一个女性一生生育的孩子数量。”

姜全保指出,中国的一孩生育率下降到0.5,不代表中国女性只有50%的生育一孩。如果想度量有多少女性最终生育一孩,可以看女性到50岁的曾经生育比例,即终身生育率。比如,根据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西安市49岁的女性大概有5%还没有过活产子女。这表明1971年出生的女性95%是有过活产子女的,也就是生育过的。

“我国女性终身无孩率接近10%”的话题数月前也曾引起热议。2月11日的第三届中国人口与发展论坛上,中国计生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王培安表示,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当前,我国低生育率和家庭小型化趋势明显;女性终身无孩率快速上升,2015年为6.1%,2020年接近10%。

姜全保和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合作,5月刚刚在《人口研究》和《BMJ Open》发表的论文显示,根据人口普查数据,中国49岁女性中有5.16%没有过活产,在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的女性中该比例为7.98%,在城市女性中该比例为6.29%。

姜全保强调,这个群体是2020年已经49岁的女性,即1971年出生的女性。后面的出生队列,终身不育水平只会更高,应该引起关注。

因此,对于年度总和生育率,姜全保表示,这是一个反映生育水平的指标,但是会受到生育推迟的影响,所以会比女性实际终身生育的孩数低一些。但即使如此,未来终身不育水平的提高也会造成总和生育率的下降。

“一个是要对总和生育率,尤其是一孩生育率下降高度重视,当前国家采取了非常积极的生育政策,就是要提高生育水平。二是要提供多指标的比较,全面综合地看待生育水平。三是要警惕终身不婚不育这个情况,采取一些措施应对。”姜全保如是说。

红星新闻记者 胡伊文 吴阳 实习生 李晨笑

编辑 潘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