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深得诸葛亮喜爱,为何不受刘备待见?刘备从哪里看出马谡不行
先说诸葛亮为什么那么喜欢马谡?
原因有几点:第一,马谡懂得的东西,能够很好地弥补诸葛亮的不足。分析诸葛亮一生的作为,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不错的政治家和战略家。但是其前敌指挥,带兵打仗的能力并不是很突出。而马谡熟知兵法,又常常和诸葛亮彻夜交谈。在这些交谈中,诸葛亮对马谡所谈的那些兵法,对其渊博的知识是非常佩服的。可以说,诸葛亮认为,马谡之长,正是自己所短。所以诸葛亮很欣赏。
(诸葛亮)
第二,马谡经常恭维诸葛亮,让诸葛亮很喜欢。马谡是怎么恭维诸葛亮的,我们不得而知。不过,马谡临死给诸葛亮写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愿深惟殛鲧兴禹之义,使平生之交不亏于此,谡虽死无恨于黄壤也。”从这话中可以看出,马谡是把诸葛亮当父亲一样来看待和尊敬的。
当然了,马谡恭维诸葛亮,也不是他就有什么私心杂念。我觉得他是真心认可诸葛亮。同时,诸葛亮对他有知遇之恩。所以,他经常恭维诸葛亮,也是可以理解的。
第三,诸葛亮需要在军队系统建立自己的权威。刘备虽然托孤给诸葛亮,不过,诸葛亮之前更多的是处理行政事务,在军队中的威信不够。所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大家都推荐魏延、吴壹等人担任先锋,诸葛亮却偏偏派马谡担任先锋。这也就是诸葛亮想在军队系统建立威信的表现。
再说刘备为什么不喜欢马谡。
(马谡)
第一,马谡的哥哥马良已经是刘备的侍中,这是一个很大的官,刘备不可能把马谡也调到中央任大官,那样的话,必然形成帮派势力。
第二,刘备给马谡安排的官职: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嶲太守,应该马谡是不太喜欢的。马谡大约喜欢在前线打仗立功,因此,工作肯定干得不好。当他向刘备汇报工作的时候,他多半汇报的,又并不是一个县令、太守该干的那些事,而是行军打仗。所以刘备才觉得他“言过其实”,或者说不务正业。
第三,刘备是一个有大眼光的人,他喜欢的,应该是诸葛亮这样谈天下大势的战略家,而对马谡讲的那些具体的战术安排不感兴趣。
第四,马谡毫无临战经验,他说的这些,有点类似于赵括的纸上谈兵,用在战场上,肯定是不对付的。
(刘备)
所以,刘备宁愿相信从刀口上走过来的魏延,把他放在汉中太守这样一个最重要的边关岗位上,也不会相信马谡。
刘备在托孤诸葛亮的时候,之所以特别提到马谡,应该是看到马谡和诸葛亮过从甚密,而诸葛亮不喜欢魏延,心中担心,所以才交代这样的事。
而事实上,刘备的担心是没有错的,因为马谡丢掉街亭,让诸葛亮丧失了一次最好的北伐机会。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刘备不是把马谡派去当县令、太守,而是提前把他放到战场上磨练,增加他的实战经验,可能最后马谡真的成为诸葛亮的左膀右臂,也未可知啊……
(参考资料:《三国志》)
刘备在临终前还不忘告诫大家:子龙不可重用!他为什么这样说?
公元223年,心怀光复汉室伟大梦想而奔波一生的刘备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白帝城内,一片孤寂,病榻上的刘备用尽生命最后的力气,留下了两句话:一是诸葛亮可以取代刘禅称帝,二是子龙不可重用。
赵云虽比不上关羽张飞与刘备结拜的情谊,但刘备与赵云相识后,赵云可以说是刘备的左膀右臂,另一方面,夷陵之战后,刘备手下的大将死伤严重,赵云是唯一仅剩老将,为何在临终前,刘备要如此嘱托众人?
“我乃常山赵子龙也!”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
“我乃常山赵子龙也!”是影视剧里耳熟能详的台词,同时我们心中也有了赵子龙的形象特征。
公元191年,赵云受常山郡推荐,投奔公孙瓒。
公孙瓒问赵云:“听说冀州的人都想要依附袁绍,怎么唯独你能迷途知返?”
赵云回答说:“天下大乱,不知道谁是明主,百姓有倒悬之危,我们常山人经过商议讨论,决定要追随能够实施仁政的地方,并不是因为我们要疏远袁绍而偏向于将军您。”
赵云跟随着公孙瓒南北征战。
在公孙瓒的手下时,赵云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
两人一见如故。公孙瓒与袁绍交战时,上请提升刘备为别部司马,派刘备前往前线支援田凯抵抗袁绍,赵云便跟随刘备出征,为刘备掌管骑兵。
随后因赵云兄长去世,赵云和刘备分别,这一去也许不复相见。
公元200年,刘备于徐州战败于曹操,前去依附袁绍,于邺城内,刘备与赵云再相见。
刘备赵云促夜长谈。
公元202年,刘备因在袁绍处再次失败,便前往投靠刘表,屯兵新野。曹操派夏侯惇领军进攻刘备,刘备以退为进,以伏兵击败曹操。战争中,赵云生擒夏侯兰。
夏侯兰与赵云是同乡,自幼相识,于是便向刘备求情,免夏侯兰一死。又因夏侯兰明于律法,刘备任用夏侯兰为军正。赵云为人谨小慎微,思虑周全。
公元208年,曹操南下荆州,刘琮率先举州投降,投降后才派人通知驻守樊城的刘备,刘备无力抵抗,不战而走。
但在襄阳时,城中十万百姓自发跟随刘备,因而行军速度缓慢,曹操率领五千精锐骑兵急追刘备,日行三百余里,危机之下,刘备丢下妻子和孩子,带着张飞、诸葛亮、赵云等数十骑逃跑,混乱之中,赵云不见了。
手下人便揣测赵云前去投奔曹操,刘备认定“子龙是不会弃我而去的”。
赵云前去混乱中,救下了刘备的孩子和妻子,怀抱着刘备幼子刘禅,保护刘备妻子甘夫人,平安地回到了刘备身边。
赤壁之战后,赵云跟随刘备平定荆州四郡。
刘备任命赵云为偏将军,取代赵范。
赵范有一个守寡的嫂嫂姓樊,赵范想将嫂嫂许配给赵云,赵云回:“我们是同姓,你的嫂嫂就像我的嫂嫂一样。”
面对有着倾国容貌的美人,赵云却推脱,因而旁人便劝赵云接受,但赵云却说:“赵范是被迫投降的,心不可测,何况天下女子不少。”
不久后,赵范伺机逃走,但赵云却未受牵连。
公元213年,刘备与刘璋决裂,进而攻打刘璋,命令诸葛亮等人入蜀支援。
诸葛亮与赵云、张飞等人溯江西上,一路平定郡县,在攻克江州后,赵云率兵由外水深入,攻取江阳等郡。
公元214年,在成都南面,完成对刘璋的包围,攻下成都后,赵云被任命为翊军将军。
在平定益州之后,刘备听信人言,准备将成都城中房舍以及城外园地桑田分发赐予有功将士,以作宽慰和奖励。
但赵云却反驳:“霍去病曾说过匈奴未灭,无用家为,现在国贼不只像匈奴只有一个,所以还不到可以安定下来的时候。须等到天下太平之后,再使众人返回家乡去耕耘田地,这才是最好的决定。益州的百姓,刚刚遭遇战祸,现在应该将田宅房产归还给百姓,先让他们安居乐业,然后可以使他们服兵役、纳户税,这样也能得到百姓的民心。再说,我们是正义之师,理应替天行道、为百姓谋利益,若此时将益州百姓的东西收归囊中,我们与曹贼有何区别?”
在听完赵云的一番肺腑之言后,刘备采纳了赵云的意见,将益州百姓的田产归还给益州人民,让益州百姓安居乐业。
公元219年,刘备攻打汉中,汉中守将被杀,黄忠认为有机可以夺取曹操的军粮,赵云授予黄忠兵力去取北山,约定时间后仍未回来,便带着数十骑出营寨,前去查看黄忠等人的情况,恰巧遇到曹操的大批人马,赵云且战且退。
赵云手下张著受伤,被曹军包围,赵云杀出重围,救出张著,带回营地。
张翼打算闭门拒守,赵云却大开营门,曹操军队见状认为有伏兵,便向后退去,赵云又让军士鸣击战鼓,用弩箭射曹军。
曹军听闻此声响动静,便作野兽状四处散去,自相蹂践,坠入汉水中,死伤一片。刘备随后查看战斗之处,赞叹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赵云也因此被称为“虎威将军”。
公元223年,赵云被升任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爵为永昌亭侯,后又升迁为镇东将军。
夷陵之战在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后,三国局面基本形成。
出于扩张版图的目的,刘备攻下荆州,并派关羽守城。
公元219年,孙权袭取荆州,擒杀关羽。关羽之死,使吴、蜀两国政权结仇。
公元221年,刘备在益州称帝,关羽之死使刘备麾下痛失一员大将,出于为关羽报仇的目的。
刘备亲自率领军队攻打吴国,三国局势刚稳定,吴国孙权在得知刘备前来讨伐的消息,见刘备军队气势强劲,内心充满了恐惧,亲手写了一封求和信,派使者送往益州,但刘备并未接受孙权的求和请求。
刘备不答应吴国的求和,吴南郡太守诸葛瑾为刘备送去的信笺,写道:“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熟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若审此数,易于反掌。”
意思是:“您与关羽的感情是否比得上汉室基业?荆州的大小是否能比得上整个天下?希望您仔细考虑对曹丕和孙权的仇恨,谁应该排在前面。”
刘备攻打荆州的消息,天下人议论纷纷,但刘备不管议论,一心想要攻打荆州。
刘备如同吃了秤砣般想要东征,一方面考虑到地缘的便利条件,一旦攻下荆州就会让江东政权腹背受敌;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刘备麾下文武百官的态度。
刘备麾下的文武官员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首先是从官渡之战开始就追随刘备,此类官员最大的优势就是忠诚度最高,与刘备私交甚好,比如关羽、张飞、赵云、刘琰、糜竺、简雍等人;
第二类便是从公元202年刘备屯驻新野到211年入属作战这几年时间内,对刘备的人才政策所吸引,便跟随刘备,此类官员具有人数众多、为官品质优异,比如诸葛亮、庞统、刘封、马良、马谡、黄忠、魏延等人,对于第一类和第二类的官员的态度是重用。
第三类是指在刘焉主政益州时,因为战乱,便前往蜀地躲避战乱,以及南阳流民,更为广泛的是身份上是在蜀地做官的外地人,在时间上早于刘备前往蜀地做官,比如法正、孟达等人,这些人是刘璋的嫡系,位高权重,刘备对于这类官员的态度是拉拢;
第四类便是益州本地的官员,主要包括黄权、张裔等人;
最后一类便是历次战役中的降将,比如马超、马岱等人,刘备对于最后两类人的态度是打压。
刘备称帝后,跟随自己的老部下已经所剩无几,面对局势,刘备手中的权柄最终都会交给诸葛亮等人手中,而他们的老家荆州却不在刘备手中,这一局势就大大增加了刘备稳定人心的难度。
为了给关羽报仇,为了让跟随自己的老臣有家可回,时年61岁的刘备决定伐吴,重振自己的雄风,树立在荆州人和益州人心目中的威望,为下一代的政权打下稳定的基础。
在刘备准备伐吴之前,赵云将军和祭酒秦宓曾提出反对意见。赵云认为:“国贼是曹丕不是孙权,应当尽早北伐,与江东的站端一开,再想停止就难了。”
赵云并不反对征战,只是征战对象应当是曹贼,反对意见的提出也完全出于赵云的公心,刘备并未责备赵云,既然赵云与刘备的政治理念有偏差,在东征之时,刘备并未带上赵云,让赵云留下负责都督江州军事。
但秦宓的劝谏理由却是“天时不利,此时出兵必难取胜。”
秦宓此言出口是指打仗劳民伤财,秦宓代表的势力集团不是老家是荆州的那些人,因而此言反对并未撼动刘备攻打荆州的决心,事实是,只要诸葛亮为首的集团内无人反对,刘备就不会动摇攻打荆州的想法。
夷陵之战,刘备带领了一众年轻将领,且大部分都是荆州人;比如大都督冯习、前部大督张南和别部都督赵融,均为荆州人。但三分天下,刘备的实力弱于曹吴两国。
在此次战役开始前,刘备的机动兵力仅仅五万人。
而此时孙权的机动兵力至少有十万人。兵力上的悬殊,刘备战争目的想要一战就实现,并不现实。
公元221年,刘备率领五万大军从江州出发。
面对蜀军战略进攻的情况下,奋起应战,一方面任命右护军、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统率五万人前往应战,另一方面派出使臣向曹丕称臣修好,以避免两线战争。
陆逊在对刘备与孙权兵力、士气以及地形诸条件的仔细分析后,认为刘备兵势强大,居高守险,锋芒正盛,求胜心切,因而吴军应当避开刘备军队的锋芒,伺机作战。
陆逊一退再退,完全退出高山峻岭一带,把兵力难以展开的数百里长的山地留给了蜀军。
吴军首领陆逊,采取了防守状态,无论刘备军队如何挑衅,就是不应战,等到刘备军队士气大降,上书孙权:“交战指出,所顾虑的是蜀军水陆并进、夹江而下。眼下蜀军舍舟就陆,处处结营,从其部署来看,不不会有什么变化,有可乘之机,可一举击破蜀军,当无困难。”
决战开始后,陆逊夜袭蜀军营寨,瞬时放火,蜀军溃作一团,陆逊乘势反攻,迫使蜀军西退。
同时蜀军内部出现叛乱,蜀汉猛将张飞率兵万人,从阆中出发前往江州与刘备汇合,但在出发前夕,被部下张达等人乘着张飞熟睡时,割下头颅,张达等人带着张飞的头颅前往吴国投敌。
张飞之死,张达叛逃等事件的发生,使蜀军内部混乱不堪。
经此一战,刘备几乎全军覆没,阵亡数万人。
夷陵之战后,蜀国运势一蹶不振,败逃至白帝城的刘备,恼羞于夷陵惨败,缠绵病榻,亡故于白帝城。
寿终正寝公元229年,赵云去世。
公元261年,刘禅下诏:“云昔从先帝,功绩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于危险。夫谥所以叙元勋也,外议云宜谥。”
因为赵云昔日跟随先帝刘备,功劳显著,经营天下,有律法可循,因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因而赵云谥号应为顺平。
回望赵云一生功绩显著,刘备临终遗言:“子龙不可重用!”应当是出于保护赵云的目的。
赵云是忠诚果敢之人,但在为官之路上却乏善可陈,跟随刘备30余年,刘备与赵云的情谊并不可多说,刘备也明白赵云身上一些不完美的地方,因而临终作出此遗言。
司马懿看透诸葛亮,蜀国只有赵云敢用空城计,刘备赞他:浑身是胆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用空城计险胜司马懿,可谓惊心动魄。但历史上,诸葛亮根本就没有用过什么空城计,正如司马懿所认为的,诸葛一生唯谨慎,怎么会犯险。但蜀国有一个人,倒是玩过空城计,他就是常山赵子龙,是他用空城计吓退了曹军,诠释了有勇有谋的武将形象。
三国历史上,有多人都使用过空城计,孙坚、曹操都是其实践者,而且论精彩程度都不逊色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空城计。孙坚面对董卓的突然进攻,阵前饮酒令董卓起疑,吓退其数万大军。
曹操对阵吕布时,曹军都出去收割粮草,只剩女眷留在城中。面对吕布突然来袭,曹操让女眷们在城楼上载歌载舞,摆出一副毫无戒备的样子,让吕布犯嘀咕,怕中埋伏而退兵。当吕布不甘心再次杀个回马枪时,却已失去良机,因为曹军都已回城,吕布一点便宜也没有占到。
三国里,赵云的空城计更加精彩,此事发生在曹操和刘备争夺汉中的时候。双方主力战将几乎都来了,刘备有张飞、马超、赵云、黄忠等,曹操有夏侯渊、曹休、曹真、张郃、徐晃等,双方都志在必得。交战之初双方各有损失,蜀将雷铜、吴兰等战死,曹操方面则折损大将夏侯渊,战事进入相持状态。
此时曹操军运来了数千万囊粮草,囤积在北山,布下重兵并以此为诱饵。老将黄忠斩杀夏侯渊立下战功,踌躇满志要一举挫败曹军。此时黄忠在赵云营中,跟赵云说要截走曹军粮草。赵云同意,但双方约定了撤回来的期限。黄忠到了约订时间不回,赵云着急带了数十骑出营寨前去打探,终于接应到了黄忠等人,果然是遭遇到曹操的伏击无功而返。曹操的大军紧紧追赶,气势汹汹杀将过来,双方激战成一团。
赵云尽管骁勇,但挡不住潮水般的曹军,只好边打边撤,回到营中。然而赵云回头一看,自己的部将张著却被敌人刺伤危在旦夕,怎么丢下战友,赵云立刻跨马持枪去救张著。当赵云再次撤回营寨时,曹军也紧追不舍到了蜀军营寨前。营寨中的沔阳县长张翼下令赶紧关闭营门,准备拒守。赵云进来后见状,反而命令将营门打开,蜀军停止擂鼓,将旗帜放倒,仿佛要迎接曹军进城一般。
此时曹军反而害怕了,曹操多疑怕中赵云埋伏,下令退兵。赵云见曹军退却,高声呐喊出城追击,强弓硬弩对曹军一阵招呼,曹操大军顿时一片慌乱、自相践踏,伤亡惨重。
听闻赵云空城计大破曹操后,刘备亲自来战场查看,大赞赵云::“子龙浑身是胆啊!”,遂设宴庆祝,军中称呼赵云为“虎威将军”。
赵云,武艺人品俱佳,他爱护士兵,奖罚严明。公元228年,诸葛亮出兵北伐,马谡失街亭,导致蜀军全线溃败,赵云亲自断后,保证了军资无遗失,人员编制整齐。诸葛亮赏赐绢布给赵云部将士,赵云却认为蜀军刚遭遇败仗,不应受赏,请求将物资入库,待寒冬时候再赏赐给将士们使用,诸葛亮对赵子龙品行大为称赞。
此战也是赵云最后一次出征,一年后,即建兴七年(公元229年),一代名将赵云去世,常胜将军美名万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