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风吹过5000亿,天王已老,双子可期
过去多少心乱,今随云烟渐远……
文 / 华商韬略 何凝
港岛的少爷们,已经不年少了。
【两开花】
一场感性的发布会,让更多人认识了李家双子。
5月28日,91岁的李兆基正式退休,两个儿子李家杰、李家诚接棒。
一个(长子李家杰)负责内地,一个(幼子李家诚)负责香港。
在《祝福》为背景乐的记者会现场,李家杰、李家诚坐在父亲两侧,陪这位91岁的老人正式卸任恒基兆业主席。
就在当天的北京,恒基兆业打败龙湖、中海、华润+中粮等对手,以30.2亿元拍得面积约39479平方米的孙河宅地,角逐京城房市。
几天前的香港,恒基兆业红磡黄埔五街项目斥资2.1亿港元收购12个住宅和铺位物业,每个铺位收购价达5100万至5500万港元。
京港两开花,被看作给少东家的献礼。
一京一港,看似合理的业务安排,实际上却暗含父亲的私心。
2018年,恒基在港房产销售收入为259.49亿港元,内地仅为54.03亿港元。
与相对逊色的地产销售收入相比,真正惊人的是家族背后巨额的财富。
据统计,李家直间接控制近1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近5000亿港元。而这还只是上市的部分,曾有着“亚州股神”之誉的李兆基,高峰期还持有超千亿的股票和债券资产。
现在,这些也都会落到兄弟俩的头上,而且李家诚接过的香港才是财富的核心构成。
李家杰与李家诚,一个不婚不妄,一个有声有色。喜欢张扬的后者早以接班者示人,相对而言,李家杰这个长子却低调甚至佛系得太明显。
56岁的李家杰、48岁的李家诚早已中年,两位少东家“转正”来得晚了些,也看似一团和气,但明里暗里的比与较其实早已开始。
【想自由】
李家杰刚出生时,江湖还没有“四叔”之名。
他们在百德新街租楼住。平日里,李兆基靠跑唐楼派小册子做生意。
那时李家还没成巨富,可比起普通人家的孩子,李家杰的童年也让人羡慕。
家境殷实、父母和睦,世界用最大的善意予他自由。
他曾梦想当一名滑雪运动员,用奖牌沉淀男儿气概。
谁能想到,幸福有时就像雪花,沾手即化。
20世纪80年代,就在李家杰还未完成学业时,传来了父母失和的消息。
李兆基无法忍受妻子刘惠娟对公司的干预,决定离婚,之后没有再娶。
此时,李家杰交女友的事被父亲知晓。李兆基不喜欢那姑娘,觉得她会耽误儿子,便暗中赞助了一笔费用将她送出国,令二人不得再见。
据说,父子俩从此产生心结,李家杰因此至今未娶。
自由的另一面,是责任。
1985年,22岁的李家杰被安排进恒基兆业出任执行董事,1993年起出任恒基副主席。
他搭乘北上的航班,来到当时并不富裕的内地。
行走于泥泞与困顿中,李家杰,这位“香港最有钱的佛教徒”,悲悯之心油然。
李家杰信佛多少有些家学因素。
李兆基信道教,师从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而李家杰笃信佛教密宗,他把对自由的追求投向内心深处。
他创立李家杰珍惜生命基金、爱佑慈善基金会、百仁基金,已经帮助16000名病患孤儿接受治疗。
他开通微博,帮素不相识的人解决捐助事项,也转发网友的感谢。
好事要做,名也得留。
不过,2011年后,虽然公益仍在继续,但李家杰和网友交流的机会少了,个人时间也少了。
【扶上马】
1980年代,恒基地产开始涉足内地,立足北上广楼市,逐渐扩至长三角经济圈和其他城市。
李家杰刚到内地时,业务还不熟练,很多事情都是叶盈枝帮着出主意。
叶盈枝自1997年起任恒基兆业执行董事,有超过40年财务管理经验。
在叶的助力下,恒基渐渐形成了自己的市场策略:一线城市选择中心地区做地标性商业,二三线城市发展中高端住宅项目,用持续的租金收益保障现金流。
然而,港资房企打进内地,还是有些水土不服。
问题在于节奏。
港资企业为保证稳定营收,开发周期动辄十几年,“等地价升值总比卖不出去好”。而内地快开发、高周转的气候,让港企吃不消。拿地几番,香港房企对内地投资趋向保守。
不过叶盈枝很有信心。
“2011年,我们在北京的环球金融中心的整体租金收入较2010年上升了302%……而且,每年就有约60亿港元的现金流,业务稳健。”
2011年后,叶盈枝逐渐淡出,少主李家杰承担更多事务。
李家杰变得异常忙碌。
2013年,他邀请蔡涯棉担任恒基投资董事,负责内地销售业务。
蔡涯棉是置业国际创始人之一,曾任港府房屋政策智囊。他主要代理工商铺及投资物业,此后专注内地业务,被称“国内蓝筹代理”。
得知他有意加入地产商,好几家公司都想收他入伙,结果他以“与四叔理念相通”为由履职恒基,直接向李家杰汇报。
此后,为了站稳市场,恒基扩大与内地房企合作范围,碧桂园、龙湖、富力等企业都成为伙伴。其中,恒基合作次数最多的要数旭辉。
旭辉集团是林中于2000年在上海创立的房地产企业,2012年在香港上市。
2013年至2017年,恒基联手旭辉在杭州、上海、苏州、长沙等城市拿地,布局长江经济带。
据恒基2018年年报,他们将增加土地储备、与内地企业扩大合作,并“于主要城市之核心地段,积极物色具潜质之地块,并发展成为商办项目作长期收租之用”。
“一个地区的发展,不仅是看当下,也要看它未来的发展前景”,蔡涯棉相信,“随着配套的进一步完善,很快会享受它的成果”。
【闯入者】
1971年,一个男婴闯入李家人的生活,李兆基为这个新生命取名李家诚。
李家诚小时候,家境已小富贵。和哥哥一样,他年满22岁便加入公司任执行董事。2005年起,他出任恒基副主席。
李兆基十分喜欢这个儿子。跑车、飞机、游艇,送这些玩具跟玩儿似的。
他出席派对,声色均沾,一个有烟火气的标准富家男。
在他加入公司六年后,1999年,电影《误人子弟》在香港引起不大不小的讨论。
讨论的重点有二:导演叶伟强与黄秋生的搭配,还有女主角——未满17岁的徐子淇。
和徐小姐的其他作品一样,这部豆瓣评分及格线以上的片子并没给她的事业带来突破。
但是,据李家诚好友、命理大师麦玲玲测算,徐子淇眉眼可爱,很有旺夫相。
据说,徐子淇打小就没干过家务,因为徐母认为女儿白嫩的手“带上钻戒才好看”。
2006年,李家诚徐子淇花费7亿成婚。久不露面的母亲刘惠娟从加拿大专程赶到,泪洒现场。
添丁随即而来。现金、豪宅,徐子淇每诞一子,就得到一份相应的奖励。
李家诚娶妻看脸,拿地也是。
“若属‘靓地’,无论升跌都要竞投。”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将军澳中心、宏利金融中心……把控地标式地区、热点地区前景,这些年李家诚可拿出手的业绩不止一桩。
就在他以为万事皆吉的时候,2010年,李家杰从美国带回三个代孕子,取名智信、智仁、智勇。
而且,这些年,借着对中国哲学、公益慈善的喜好,哥哥在内地结识一众新贵。
就连平日不露面的顺丰王卫,都抽空帮他的项目站台宣传。
因为业务,他多年植根内地;因为公益,他结识一众政商强人;因为孩子,他笼络了父亲。
哥哥就这样闯入李家诚的继业之路。
最终,李兆基将香港留给弟弟,将内地留给哥哥。
小儿子有的是财产,大儿子有的是机会。四叔深谋。
【老臣们】
李兆基出生于广东顺德,和碧桂园的杨国强是同乡。两家早期也有合作,只是后来,一人醉心地标,一人深耕四五线地区,久之便疏远了。
早在杨惠妍26岁的时候,杨国强就将她变成中国大陆女首富。
李兆基并不着急扶正双子。而且,庞大的家业,总要有个知心人扶持才放心。
梁希文就是“重臣”之一。
他是恒基发展独立非执行董事,几乎不面对媒体。他陪伴李兆基37年,亲眼见证四叔事业崛起。
他既是李兆基的下属,也是他的挚友。
2018年,梁希文辞世,李兆基难掩深痛。
幸好还有林高演。
“林生(林高演)投资那么成功,没有他哪行?”和父亲一样,李家杰也很信赖这位因公单身至今的干将。
1951年生的林高演在恒基旗下多家公司任职,是李兆基财团首席幕僚。他是恒基薪资最高的员工之一,两位少爷年薪之和都不一定比得过他。
虽然在另一个李家,这份工资更加优厚,但林生认准四叔其人。
林高演喜欢面对媒体。在香港,老少东家不便出席的场合,几乎都是林生代答。李兆基的私人投资也由林生打理。
这份多年的信任,真非常人可比。
林高演的成名一战是在2000年。那时,家乐福干不过李嘉诚旗下的百佳、TASTE决定撤港,要求恒基解除超市租约。恒基的心理防线是接受4000万港元赔偿金,结果,只花了半天,林高演就凭三寸舌把价码确定为1.5亿。
这种出现在商战片里的情节竟然成真。
被港媒形容为“高高瘦瘦、官仔骨骨”的林生,还是个滑雪高手。相同的爱好,相同的愿景,对于李家杰来说,这份长情尤其珍贵。
2011年起,李兆基大举辞任旗下公司董事职务,林高演陪同辞任附属公司要职,专心辅佐二代。
李兆基曾说,自己最幸运及有福气的事,就是有一班得力的同事,其中林高演是他最信任和器重的。
而今,四叔官宣谢幕,不再过问200亿以下的招标。
不久以后,两个少主也将培养各自的重臣。
【少主们】
半个世纪以来,香港地产风云被四个男人搅弄。
李嘉诚、郭得胜、李兆基、郑裕彤,他们奋斗一生,见证香港从殖民时期走向大湾时代,是香港精神的经典诠释者。
他们耗费大半生,在这个海岛城市合作、缠斗、繁衍。
现在,他们老了。
李嘉诚把长江集团交给长子李泽钜。2018年,李泽钜长女、年仅22岁的李思德就任李氏旗下兆丰地产董事,正式参与业务。
已于2016年辞世的郑裕彤,将新世界集团交给长子郑家纯,现在主事的是三代郑志刚。
而郭得胜的后人还在撕扯。
2018年11月,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率领香港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代表团访问深圳、北京。
代表团成员包括李嘉诚次子李泽楷、新鸿基郭得胜三子郭炳联、恒基李兆基长子李家杰、新世界郑裕彤孙郑志亮。
同年还发生了两件事:港珠澳大桥通车,粤港澳地区海上脉络打通;深圳,这个曾经的小渔村,GDP首次超过香港。
就在父辈们还在岛内为某个项目互相猜忌时,内地经济已经崛起,年轻的富二代们正在占场。
28岁的潘瑞、29岁的孙喆一、31岁的王思聪、38岁的杨惠妍……港岛少主们将直面新的对手。
负责内地业务的李家杰当然有紧迫感,他努力扩大朋友圈。
如今,李家杰为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他的部下蔡涯棉,曾是全国政协副主席、前香港特首梁振英的幕僚。
李家杰的另一个朋友圈在全国工商联。他是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同为副主席的有李东生、张近东、雷军、何猷龙……
2016年,李家杰在两会发言,号召“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建议定期举办世界市长论坛。
他自创名词“大湾区速度”,鼓励港青去内地发展。
2019年1月,中信里昂证券发布一年一度的风水报告,认为5月、6月的财运较旺。
5月28日,宜赴任、开工、动土、开张。
不知先前是否找人算过,李家老少选在这一天向公众宣告交班。
席散,李家诚走进位于IFC大楼的公司总部,李家杰再次搭乘北上的航班。
“啊过去过去多少次心乱,今天今天随着云烟渐远……”
那首《祝福》仍似在心,人欲静,海风不停。
参考资料:
《李兆基退休这一天,恒基花30亿重回北京住宅市场》新浪财经 孙梅欣
《恒基兆业红磡黄埔五街项目再收12个物业,斥资2.1亿港元》凤凰网房产
《91岁李兆基退休两子接棒,恒基地产新权力架构形成》证券日报 王晓悦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互联网算命大师们,正在捕获这届年轻人
天下网商记者 杨越欣
“支付成功,998元。”
3年前的一个冬夜,下班回家躺在床上的安然没怎么犹豫,从朋友介绍的算命公众号买下了全套测算服务。
所谓测算服务,其实就是“算命”。安然是美国顶级名校硕士毕业,这个身份和算命关联,违和感十足。但实际上,在新型算命市场上,像安然这样的高知白领并非个案。
曾经,算命占卜给人的印象,是马路边、天桥上、寺庙门口的算命大师。他们留长须、穿道袍,面前摆着一桶算命签、一张八卦图,是移动的封建迷信残余势力。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算命生意也顺势转移到线上,尤其吸引像安然这样20-30岁左右的年轻人。
网易数读在3月初发布的一个互联网算命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人中,有至少七成曾在线上算过命。而算命涉及的“学科”,早已从传统的周易八卦、手纹面相,裂变出占星、塔罗牌等新型“理论”。
对互联网算命,有人委婉地称为 “心理咨询”,也有人干脆认为就是披着各种外衣的“忽悠”。
当下,股市起伏不定,而个人因为工作环境的频繁变化也导致情感起伏不定,一些迷茫的互联网原住民似乎比以往更加需要更具网感的心灵慰藉。在据称千亿规模的互联网算命“赛道”上,资本扶持下的各路机构,以及”自由职业”的个体户们,正极力争夺“玄学青年”。
当中国的周易、西方的塔罗牌与占星术,盯上从小接受科学理性教育的年轻人,诞生了怎样一个光怪陆离的生意场?
在职业和情感的焦灼中,海归花千元算命安然最热衷算命的时候,正是她刚从美国毕业回到北京工作。新工作实际情况远低于预期,父母又一直劝她回老家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还催她尽快相亲。
“见了几个人都觉得不合适,爸妈说这是不是你自己的问题,我也没有信心了。998元算一次我也觉得有点贵,如果是现在,99元我也不会算,但当时确实很焦虑,感情和事业上内心都很动摇,特别想求助于外力。”安然说。
付款成功后,安然向对方自称“助理”的人提供了自己的出生日期,约定与“算命大师”对话的时间。
来源:某算命公众号
到了约定时间,一位大师加安然好友,发来几段长文字,告诉她未来几年在事业、婚恋和健康方面的预测。
“我重点想问的姻缘,感觉不太准。”安然记得,大师说她会在2020年初遇到自己的正缘,对方比安然大四岁,在一个较大的公司工作,从事文职。“结果那时候因为疫情,每天都待在家里,哪里有什么正缘,而且他也没有预测到疫情啊。”
最近,安然又迷上星座,花49.9元买了一本预测2021年星座运势的书,准备自学“理论知识”来给自己算命。
网易数读的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30岁以下年轻人中,62.05%有过星座罗盘和塔罗牌占卜经历。而微博上关于#星座#的话题有756.7万讨论,阅读量达到97.9亿。
某电商平台上关于 “算命”“八字”“占卜”“命理”的产品可以搜索到上百件,销量最高的产品甚至有4.5万人购买。搜索“塔罗牌”“星盘”,也会出现几十个相关店铺。
视频平台崛起后,算命大师们又借助视频形式拼命吸粉,B站上已至少有几十个粉丝数过万的占卜up主。抖音、快手上,也有不少直播算命、星座测试和塔罗牌教学等热门视频。
新媒体的信息轰炸,正在催生越来越多的“玄学青年”,以及“算命咨询师”。
“算命咨询师”月收入轻松过万西西是一个星座运势专业写手,早在2010年时就写这类文章,后来还加入过一家专门提供各类算命服务的公司。
但在公司做了没几个月,西西就辞职改做自由职业,经营一个占星公众号。“刚开始没什么起色,有一天突然涨了500个粉丝,一下子看到了希望。”
“占星是非常小众、隐秘,甚至有点灰色的行业。不像心理咨询,国家没有一个标准。”而顾客也并不在乎西西是否有所谓的专业资质,“很多人看了我们公众号上的文章,觉得理念和自己比较契合,就来找我给他们看盘。”
西西介绍,“一开始就收个10块钱,很多学生来找我看盘,后来慢慢涨价,发现自己的水平对不起那个价格,就继续学习进修,顾客也慢慢变成已经工作、经济条件更好的人。”
之前西西每天会看一个盘,价格一小时500元以内,一个月下来有20多个顾客。后来随着价格逐渐提高,看盘的频率也变少,“现在一个小时语音服务的费用是800元,一个月也有一万多的收入”。
互联网算命的“隐秘蓝海”上,早已千帆相竞曾经处在隐秘角落里的算命,在互联网的土壤里,已经发展为十分赚钱的行业。做自媒体、开网店不过是小本生意。
据 “投资界”不完全统计,2014年至2019年占卜命理类产品已有近20家获得融资,包括占心、高人汇、神棍局、帮帮测、星知道、星座不求人、口袋神婆、测测星座、星座女神等玄学创业项目。
其中星座女神创始人是演员莫小棋,她曾靠在脱口秀访谈节目中给明星预测运势成功出圈,称自己是“天文学大数据分析师”。
2014年,莫小棋成立“星座女神”,在线上生产运势预测、占卜内容,还制作星座付费课程。2017年,星座女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正式对外宣布,获得左驭资本领投、水木资本、小米、韦玥创投联合投资的A轮融资,以及娱乐工场投资的Pre A轮,两轮融资超过5000万人民币。
2018年,星座女神推出“准了”app,发布运势内容,提供人工咨询服务。目前准了app下载量已有200多万,莫小棋的个人微博账号也有超过750万粉丝。
莫小棋推出准了的同一年,另一个玄学创业项目“神棍局”与地产大佬潘石屹的一场风波,把互联网算命这一行推向了大众视野。
2018年11月,潘石屹在微博上发长文怼神棍局,怒斥其公众号文章《北京望京SOHO风水大局,互联网“滑铁卢”?》诋毁望京SOHO。
神棍局背后的公司是广州甲子文化传媒,彼时出过不少城市风水题材的爆款文章。被潘石屹炮轰半年前,甲子文化刚刚获得Pre-A轮融资。据报道,当年神棍局靠不足10人的内容团队吸粉50多万,实现每个月流水180万元以上。
地产大佬与“算命新秀”之间的硬杠,以神棍局公众号被封号告终。这还没完,2019年4月,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定神棍局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潘石屹一方20余万元。
但神棍局团队并未销声匿迹,其运营的另一账号“军师策”如今仍正常更新。军师策提供“命运咨询”服务的“军师”,收费在1200-5000元之间。
军师策上还有“知识付费”的“九爷课程”,其中售价880元的“简单命理学”已经更新30期,超过6000人学习;售价1260元的“现代商业风水”也有1635人学习,两门课程收入达到734万。此外,还有售卖各类改运物品的微店“甲子博物”。
一款名为“灵机八字算命”的app,更是做得风生水起。它在安卓应用商店下载次数已超850万,入驻咨询师近300人,咨询费用从180元到9800元不等。每个咨询师有自己的“专长”和标签,例如擅长起名择日、情感类塔罗测算、八字看婚姻、道家风水等。
其中,头部咨询师麦玲玲的咨询费用高达18888元,在灵机八字算命app上已有357次服务,咨询收入高达674万元。
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这类公司的运营模式大同小异。“公司会给咨询师提供客户,收入按比例分成。平台上也会经常搞活动,如果你勤奋一点,会得到比较好的资源位,就有更多顾客。”
除了星盘解读,灵机八字测算app还提供命理测算服务。有人在网上选择想了解的主题,输入自己生辰八字,就可收到相应内容,收费为一次88元。如果顾客想获得更个性化的答案,网站则会进一步推荐收费更高的一对一咨询服务。
灵机八字测算app,以及一家名为灵机文化的公司的老板都是刘兴东。刘兴东同时有着“中华文化促进会新媒体中心主任”的头衔,极力促进的却是“八字测算”。
2019年11月,香港明星李彩桦签约成为灵机文化品牌形象大使。
图右为灵机文化CEO刘兴东
灵机文化官网称,截至2020年初,灵机旗下产品用户已遍布157个国家和地区。
以传统文化为外衣,“神棍们”的算命生意依旧火爆。在科学理性的声音之下,曾经狂飙突进的融资放慢了脚步,或者刻意远离公众耳目,但这似乎无碍行业的野蛮生长。
斯宾诺莎曾在《神学政治论》中写道:“人们常常陷入法则全然不起作用的各种困难之中……所以人在大多数情况下,往往显示出随便信奉某种东西的倾向。”
快速奔跑的时代,看似给予年轻人无限的机遇和未来,但也给他们带来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和危机感。考学考研、一心搞钱、剩男剩女的种种压力,或许都成为“算命产业”繁殖的土壤。
安然说,“我也知道算命其实就是收智商税”。在网易数读的调查中,62.2%的人和她态度类似,一方面认为算命没有科学性,但测一测也无妨,有时可以慰藉心灵。
在西西看来,星盘并不具有算命的功能,“虽然99%的人都想要一个确定的结果,但是星盘不可能对一个人的未来作出准确预测。” 算命毕竟不可能指向人生幸福的康庄大道,只是年轻人生活中聊以慰藉的游戏而已。
编辑 郭小山
互联网算命大师们,正在捕获这届年轻人
天下网商记者 杨越欣
“支付成功,998元。”
3年前的一个冬夜,下班回家躺在床上的安然没怎么犹豫,从朋友介绍的算命公众号买下了全套测算服务。
所谓测算服务,其实就是“算命”。安然是美国顶级名校硕士毕业,这个身份和算命关联,违和感十足。但实际上,在新型算命市场上,像安然这样的高知白领并非个案。
曾经,算命占卜给人的印象,是马路边、天桥上、寺庙门口的算命大师。他们留长须、穿道袍,面前摆着一桶算命签、一张八卦图,是移动的封建迷信残余势力。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算命生意也顺势转移到线上,尤其吸引像安然这样20-30岁左右的年轻人。
网易数读在3月初发布的一个互联网算命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人中,有至少七成曾在线上算过命。而算命涉及的“学科”,早已从传统的周易八卦、手纹面相,裂变出占星、塔罗牌等新型“理论”。
对互联网算命,有人委婉地称为 “心理咨询”,也有人干脆认为就是披着各种外衣的“忽悠”。
当下,股市起伏不定,而个人因为工作环境的频繁变化也导致情感起伏不定,一些迷茫的互联网原住民似乎比以往更加需要更具网感的心灵慰藉。在据称千亿规模的互联网算命“赛道”上,资本扶持下的各路机构,以及”自由职业”的个体户们,正极力争夺“玄学青年”。
当中国的周易、西方的塔罗牌与占星术,盯上从小接受科学理性教育的年轻人,诞生了怎样一个光怪陆离的生意场?
在职业和情感的焦灼中,海归花千元算命安然最热衷算命的时候,正是她刚从美国毕业回到北京工作。新工作实际情况远低于预期,父母又一直劝她回老家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还催她尽快相亲。
“见了几个人都觉得不合适,爸妈说这是不是你自己的问题,我也没有信心了。998元算一次我也觉得有点贵,如果是现在,99元我也不会算,但当时确实很焦虑,感情和事业上内心都很动摇,特别想求助于外力。”安然说。
付款成功后,安然向对方自称“助理”的人提供了自己的出生日期,约定与“算命大师”对话的时间。
来源:某算命公众号
到了约定时间,一位大师加安然好友,发来几段长文字,告诉她未来几年在事业、婚恋和健康方面的预测。
“我重点想问的姻缘,感觉不太准。”安然记得,大师说她会在2020年初遇到自己的正缘,对方比安然大四岁,在一个较大的公司工作,从事文职。“结果那时候因为疫情,每天都待在家里,哪里有什么正缘,而且他也没有预测到疫情啊。”
最近,安然又迷上星座,花49.9元买了一本预测2021年星座运势的书,准备自学“理论知识”来给自己算命。
网易数读的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30岁以下年轻人中,62.05%有过星座罗盘和塔罗牌占卜经历。而微博上关于#星座#的话题有756.7万讨论,阅读量达到97.9亿。
某电商平台上关于 “算命”“八字”“占卜”“命理”的产品可以搜索到上百件,销量最高的产品甚至有4.5万人购买。搜索“塔罗牌”“星盘”,也会出现几十个相关店铺。
视频平台崛起后,算命大师们又借助视频形式拼命吸粉,B站上已至少有几十个粉丝数过万的占卜up主。抖音、快手上,也有不少直播算命、星座测试和塔罗牌教学等热门视频。
新媒体的信息轰炸,正在催生越来越多的“玄学青年”,以及“算命咨询师”。
“算命咨询师”月收入轻松过万西西是一个星座运势专业写手,早在2010年时就写这类文章,后来还加入过一家专门提供各类算命服务的公司。
但在公司做了没几个月,西西就辞职改做自由职业,经营一个占星公众号。“刚开始没什么起色,有一天突然涨了500个粉丝,一下子看到了希望。”
“占星是非常小众、隐秘,甚至有点灰色的行业。不像心理咨询,国家没有一个标准。”而顾客也并不在乎西西是否有所谓的专业资质,“很多人看了我们公众号上的文章,觉得理念和自己比较契合,就来找我给他们看盘。”
西西介绍,“一开始就收个10块钱,很多学生来找我看盘,后来慢慢涨价,发现自己的水平对不起那个价格,就继续学习进修,顾客也慢慢变成已经工作、经济条件更好的人。”
之前西西每天会看一个盘,价格一小时500元以内,一个月下来有20多个顾客。后来随着价格逐渐提高,看盘的频率也变少,“现在一个小时语音服务的费用是800元,一个月也有一万多的收入”。
互联网算命的“隐秘蓝海”上,早已千帆相竞曾经处在隐秘角落里的算命,在互联网的土壤里,已经发展为十分赚钱的行业。做自媒体、开网店不过是小本生意。
据 “投资界”不完全统计,2014年至2019年占卜命理类产品已有近20家获得融资,包括占心、高人汇、神棍局、帮帮测、星知道、星座不求人、口袋神婆、测测星座、星座女神等玄学创业项目。
其中星座女神创始人是演员莫小棋,她曾靠在脱口秀访谈节目中给明星预测运势成功出圈,称自己是“天文学大数据分析师”。
2014年,莫小棋成立“星座女神”,在线上生产运势预测、占卜内容,还制作星座付费课程。2017年,星座女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正式对外宣布,获得左驭资本领投、水木资本、小米、韦玥创投联合投资的A轮融资,以及娱乐工场投资的Pre A轮,两轮融资超过5000万人民币。
2018年,星座女神推出“准了”app,发布运势内容,提供人工咨询服务。目前准了app下载量已有200多万,莫小棋的个人微博账号也有超过750万粉丝。
莫小棋推出准了的同一年,另一个玄学创业项目“神棍局”与地产大佬潘石屹的一场风波,把互联网算命这一行推向了大众视野。
2018年11月,潘石屹在微博上发长文怼神棍局,怒斥其公众号文章《北京望京SOHO风水大局,互联网“滑铁卢”?》诋毁望京SOHO。
神棍局背后的公司是广州甲子文化传媒,彼时出过不少城市风水题材的爆款文章。被潘石屹炮轰半年前,甲子文化刚刚获得Pre-A轮融资。据报道,当年神棍局靠不足10人的内容团队吸粉50多万,实现每个月流水180万元以上。
地产大佬与“算命新秀”之间的硬杠,以神棍局公众号被封号告终。这还没完,2019年4月,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定神棍局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潘石屹一方20余万元。
但神棍局团队并未销声匿迹,其运营的另一账号“军师策”如今仍正常更新。军师策提供“命运咨询”服务的“军师”,收费在1200-5000元之间。
军师策上还有“知识付费”的“九爷课程”,其中售价880元的“简单命理学”已经更新30期,超过6000人学习;售价1260元的“现代商业风水”也有1635人学习,两门课程收入达到734万。此外,还有售卖各类改运物品的微店“甲子博物”。
一款名为“灵机八字算命”的app,更是做得风生水起。它在安卓应用商店下载次数已超850万,入驻咨询师近300人,咨询费用从180元到9800元不等。每个咨询师有自己的“专长”和标签,例如擅长起名择日、情感类塔罗测算、八字看婚姻、道家风水等。
其中,头部咨询师麦玲玲的咨询费用高达18888元,在灵机八字算命app上已有357次服务,咨询收入高达674万元。
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这类公司的运营模式大同小异。“公司会给咨询师提供客户,收入按比例分成。平台上也会经常搞活动,如果你勤奋一点,会得到比较好的资源位,就有更多顾客。”
除了星盘解读,灵机八字测算app还提供命理测算服务。有人在网上选择想了解的主题,输入自己生辰八字,就可收到相应内容,收费为一次88元。如果顾客想获得更个性化的答案,网站则会进一步推荐收费更高的一对一咨询服务。
灵机八字测算app,以及一家名为灵机文化的公司的老板都是刘兴东。刘兴东同时有着“中华文化促进会新媒体中心主任”的头衔,极力促进的却是“八字测算”。
2019年11月,香港明星李彩桦签约成为灵机文化品牌形象大使。
图右为灵机文化CEO刘兴东
灵机文化官网称,截至2020年初,灵机旗下产品用户已遍布157个国家和地区。
以传统文化为外衣,“神棍们”的算命生意依旧火爆。在科学理性的声音之下,曾经狂飙突进的融资放慢了脚步,或者刻意远离公众耳目,但这似乎无碍行业的野蛮生长。
斯宾诺莎曾在《神学政治论》中写道:“人们常常陷入法则全然不起作用的各种困难之中……所以人在大多数情况下,往往显示出随便信奉某种东西的倾向。”
快速奔跑的时代,看似给予年轻人无限的机遇和未来,但也给他们带来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和危机感。考学考研、一心搞钱、剩男剩女的种种压力,或许都成为“算命产业”繁殖的土壤。
安然说,“我也知道算命其实就是收智商税”。在网易数读的调查中,62.2%的人和她态度类似,一方面认为算命没有科学性,但测一测也无妨,有时可以慰藉心灵。
在西西看来,星盘并不具有算命的功能,“虽然99%的人都想要一个确定的结果,但是星盘不可能对一个人的未来作出准确预测。” 算命毕竟不可能指向人生幸福的康庄大道,只是年轻人生活中聊以慰藉的游戏而已。
编辑 郭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