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势

轩是什么意思?(邈是什么意思)

轩是什么意思?(邈是什么意思)

男孩起名大全:10个出自楚辞中的名字,个个俊逸洒脱

都说男孩起名要从《楚辞》中选,那么究竟有什么道理呢?

首先,楚辞的作者有屈原、宋玉、贾谊,这些有志之士将自己的万千豪情抒发在诗篇中,因此楚辞中可以感受到那份扶摇直上的气势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其次,楚辞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也是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从楚辞中给孩子起的名字本身就有很强的历史性,更能赋予孩子一种清逸出尘的气质。

最后,楚辞中不仅有潇洒清逸的名言佳句,更体现着诗人们高洁的品德。因而,从楚辞中取的名字定然有着君子之风。

下面,江南易林为大家精心挑选了10个出自楚辞中的男孩名字,个个俊逸儒雅、洒脱不羁!

顺南

出处:南北顺椭,其衍几何-天问-楚辞

“顺南”选自于句中,可以理解为地势向着南方延展。“顺南”适合作为男孩起名,寓意事业运势好,“南”象征着福地,形容孩子在人生道路上顺顺利利,所做的努力不会辜负,一定能克服所有困难,迎来最美的阳光。

清仑

出处:冯昆仑以澂雾兮,隐渂山以清江-九章-楚辞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广阔的胸怀,以及万千豪情如江水般奔涌前行。“清仑”适合作为男孩起名,具有儒雅俊逸的气质,一方面寓意孩子有诗人的心境,志在四方,不把自己局限于眼前的得失;另一方面寓意孩子做事有条有理,是个非常有格局的人。

慕禹

出处:汤禹久远兮,邈而不可慕也-九章-楚辞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贤帝的向往,对盛世的向往。“慕禹”选自于句中,意思是仰慕大禹的才华和品行。作为男孩起名合适,一方面寓意孩子有着传承的责任心,愿意发扬传统美德,成为一个品貌兼优的谦谦君子;一方面寓意孩子聪慧善良、风度翩翩。

本文由江南易林宝宝起名原创

志墨

出处:章画志墨兮,前图未改-九章-楚辞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心,展现了他卓越的才能。“志墨”选自于句中,适合作为男孩起名,可以理解为志向高远,文采斐然。寓意孩子是经世之才,智勇双全,学识渊博,有着非凡的志向和无双的能力,能够为社会作出巨大的贡献。

信成

出处:九折臂而成医兮,吾至今而知其信然-九章-楚辞

“信成”选自于句中,表达了对明辨是非这一能力的渴求。“信成”适合作为男孩名,寓意孩子不愚善,能够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善意。不与他人争论短长,用平静的心态去面对人生中的得失。

可乔

出处:轩辕不可攀援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远游-楚辞

“可乔”选自于句中,意思是跟着王子乔周游赏玩,体现了诗人潇洒风雅的情志。“可乔”适合作为男孩起名,可以理解为如乔木一般茁壮成长,成为可以依靠的对象,寓意孩子成长为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精神的男子汉。

本文由江南易林宝宝起名原创

之耀

出处:建雄虹之采旄兮,五色杂而炫耀-远游-楚辞

“之耀”选自于句中,意思是那边旗帜五彩斑斓照耀明艳。江南易林认为“之耀”两字非常有力量,而且光彩照人,给人一种光芒汇聚一身的感觉,适合作为男孩起名,寓意孩子自信张扬,在任何场合都不畏怯,总是落落大方抒发自己的观点,非常大气、出众。

愉志

出处:吾将荡志而愉乐兮,遵江夏以娱忧-九章-楚辞

这两句写了诗人想要放怀歌唱,在江水、夏水边上自在行走的愉悦心情。“愉志”选自于句中,可以理解为放飞自己梦想,作为男孩起名合适,寓意孩子有理想、有志向,是个激情澎湃、有感染力的人,能够带动身边人的情绪朝正能量发展。

舒志

出处:申旦以舒中情兮,志沉菀而莫达-九章-楚辞

“舒志”选自于句中,可以理解为每天抒发自己的心思,不至于内心困顿志向颓唐。江南易林认为“舒志”适合作为男孩起名,寓意孩子内心豁达乐观,遇到挫折不会意志消沉,而是奋发向上,及时勉励自己走出困境。

朝宁

出处:吕望屠于朝歌兮,宁戚歌而饭牛-九章-楚辞

“朝宁”选自于句中,作为起名,可以理解为每一个早晨醒来都活力满满,干劲十足。“朝宁”作为孩子起名寄托了父母的期望,希望孩子能够成为一个阳光开朗、朝气蓬勃的人,浑身充满正能量。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喜欢的朋友欢迎点赞、收藏、转发、加关注!

江南易林,985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研究生,国内著名易学家。祖父为家乡知名风水命理师,也是江南易林最重要的易学导师之一。著有《周易零基础入门教程 》、《周易命理人生探秘》等书。拥有近二十年的易学实战经验,在八字预测、男女合婚、起名改名、剖腹产择日、梅花易数、算卦解梦等易学领域有独到的见解和颇深的造诣。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资料——第三单元(文言文和古诗)

第三单元

9 三峡

【导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翻译课文重点句子。

2.理解课文内容并熟读成诵。

3.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课时计划】

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学法指导一:

【文言实词理解法】

1.以今推古法。即以现代汉语中的合成词来推断古汉语中词语的含义,其形式同现代汉语的组词法一样。

2.互文见义法。古人常在并列短语、对偶句、排比句等对立位置使用近义词或反义词,只要知道其中一个词的含义,就可以推断出另一个词的含义。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也用优美的文字给我们展现了三峡之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文言文《三峡》,领略一下1500多年前雄壮绝美的三峡风光吧!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阙(quē) 叠嶂(zhàng) 曦月(xī) 襄陵(xiāng) 沿溯(sù)

素湍(tuān) 绝(yǎn) 属(zhǔ)引 御风(yù) 长啸(xiào)

2.听老师范读课文,用“/”划分朗读的停顿。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1)四字短语

①略无阙处: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

②重岩叠嶂: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

③夏水襄陵:夏天江水漫上山陵。

④沿溯阻绝:上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

⑤乘奔御风:骑上快马,驾着疾风。

⑥素湍绿潭: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

⑦回清倒影: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⑧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来源:Z|xx|k.Com]

⑨晴初霜旦:初晴的日子或结霜的早晨。

⑩林寒涧肃:树林和山涧一片清凉肃静。

⑪属引凄异: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

⑫哀转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3.逻辑分析法。根据上下文,前后句的意思逻辑推理。

4.成语助解法。成语保留了许多古汉语词语的用法,我们可以利用成语中某些语素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

5.温故知新法。对于某些意义不明确的就要回忆学过的课文中哪种含义与这个词语环境贴近,由此推断它在此处的含义。

学法指导二:

【景物特征概括法】

1.抓写景物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语句。

2.抓描绘景物时运用的方法,如象征、联想、想象和修辞。 (2)通假字

①略无阙处(“阙”通“缺”,中断)

②哀转久绝(“转”通“啭”,婉转)

(3)古今异义

①或王命急宣 (古义:有时;今义:连词,表选择)

②虽乘奔御风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③不以疾也 (古义:快;今义:疾病)

④良多趣味 (古义:真;今义:好)

(4)一词多义

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 (在)

②自非亭午夜分 (如果)

绝①沿溯阻绝 (动词,断。)

②绝多生怪柏 (副词,极,特别。)

③哀转久绝 (动词,停止,消失。)

(5)词类活用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②回清倒影 (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③晴初霜旦 (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

④素湍绿潭 (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4.作者简介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他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水经注》的文体骈散相杂,写景部分多用四字句,受楚辞、汉赋影响,富有文学气息,对后世影响较大。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一)疏通文义

1.自由朗读课文。

2.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4.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5.教师点拨。

(二)感受美景

了解了文章的内容,再读课文,感受三峡之美(齐读),用“三峡的________美,你看那________”的句式说一说三峡美在哪里。

【交流点拨】三峡的山美,你看那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品析美景 突破难点

1.阅读课文,作者描写三峡的美抓住了哪些景物来写?(山和水)

2.在描写三峡的山的语句中,找出关键词来说明三峡山的特点。

【交流点拨】“两岸连山……不见曦月。”

关键词:连、无阙、重、叠、隐、蔽。

特点:山高岭连,遮天蔽日。

3.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的水的?每个季节的水有什么特征?找出关键字词。

【交流点拨】顺序:①季节顺序:夏、春冬、秋;②根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

夏:襄、阻绝、朝发暮到、乘奔御风

特点:水势浩大,流速迅猛(层层铺展)——险

春冬:素、绿、清、影、清荣峻茂 特点:水退潭清,风景秀丽(动静结合)——趣

秋:寒、肃、凄、哀 特点: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侧面描写)——悲

指导学生注意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

步骤四 精读课文 探究写法

1.作者写景运用了哪些方法?

【交流点拨】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自三峡七百里中……隐天蔽日。”正面写山多,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渲染了山峰的险峻,江面狭窄,苍天一线。“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可见其凶险。“有时朝发白帝……不以疾也。”侧面表现夏水迅疾。“每至晴初霜旦……哀转久绝。”正面描写猿啼凄凉怪异,回声不绝,悲哀婉转,到处笼罩着悲寂、凄凉的气氛。“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以忧伤的渔歌作结暗示三峡渔民的悲惨生活,侧面表现三峡之秋的萧瑟凄凉。

②动静结合。静景:山 动景:水

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 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

③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2.写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交流点拨】因为“峡”的意思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水,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后写秋天,是承水势的涨落而安排。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干,顺势而下,入情入理。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

3.文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情感?

【交流点拨】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三峡的壮丽景色,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上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令人瞩目的光辉,宏伟的葛洲坝工程,壮阔的三峡工程,成就了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观。我相信,不管这块神奇的土地如何变化,三峡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永远不会变,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请说出它和本文内容上的联系。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交流点拨】《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为游记散文。文章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对应,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对应。

【附:板书设计】

三峡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水夏——夏水襄陵,乘奔御风

春冬——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秋——林寒涧肃,高猿长啸雄奇秀美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10 短文二篇

【导学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背诵并默写两篇短文。

2.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3.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课时计划】

2课时,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授课。

第一课时 学习《答谢中书书》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周围的一切美吗?也许你忙碌于繁重的学业中,无暇欣赏,但当你抬头远望的一刹那,你会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好。天的高远,地的广袤,山的挺拔,水的澄澈……无不让你心旌摇曳。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答谢中书书》就是一幅流动的山水诗,像画又像诗,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吧!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欲颓(tuí) 沉鳞(lín) 能与其奇者(yù)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晓雾将歇(将:将要。歇:消散)

沉鳞竞跃(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指置身其中)

3.一词多义。

欲夕日欲颓(将要)

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欲,可以理解为七情六欲)

4.古今异义。

四时俱备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晓雾将歇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夕日欲颓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萎靡

5.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辉,名词作动词,辉映)

6.朗读指导。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7.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8.背景介绍

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任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疏通文意

看课文注释,了解大意。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2.整体感知

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交流点拨】全文可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中间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而后分“晓”与“夕”两层来写。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文本精读 把握情感

1.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想象文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体会文章的意境。

【交流点拨】作品首先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添了活力。山水相映,情味盎然。其次是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山青水绿清幽雅静,石壁壁立千仞,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锻上缀以碧玉翡翠。 第三是晨昏变化之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的是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是一幅多么热烈欢快的晨景,又是一幅多么清静幽寂的暮景。三种美交替出现,构成一幅美丽迷人的山水画卷。

2.深入研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实欲界之仙都”,表露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字里行间,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总言之,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四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本文作者用寥寥数笔,描绘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画卷,其间景物色彩绚烂,生命勃发,灵动飞扬。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山林,归隐林泉的志趣。

积累古诗词里描写山和川的诗句。

①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②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附:板书设计】

总引——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写景山水相映之美

色彩配合之美

晨昏变化之美

抒怀——欲界之仙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第二课时 学习《记承天寺夜游》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月亮总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怀,你能列举一些咏月的诗句吗?……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些诗句表达了思乡、伤己、念友之情。今天我们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在咏月诗文中别具一格,让我们一起欣赏吧!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遂(suì) 寝(qǐn) 相与(yǔ) 藻(zǎo) 荇(xìng)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念:考虑,想到。

相与:共同,一起。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盖:大概是。

3.古今异义。

但古义:只是

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耳古义:助词,相当于“罢了”

今义:名词,耳朵

户古义:多指门

今义:窗户、人家

念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思念、读

4.词类活用。

相与步于中庭(名词作动词,散步)

5.朗读指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朝眉山人。宋神宗时,因为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黄州。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为“三苏”,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他被贬,谪居湖北黄州之时。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一)疏通文意

看课文注释,了解大意。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二)整体理解

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交流点拨】一是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二是因为月色很美。

2.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交流点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你认为“闲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交流点拨】清闲的人。

4.“闲人”二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复杂情感?

【交流点拨】一个“闲”字饱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漫步的悠闲,心情的寂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悠闲赏月的欣喜。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文本精读 赏析佳句

1.找出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并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交流点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2.全句无一“月”字,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请分析这样写的妙处。

【交流点拨】先写月色,“积水空明”,一泓积水清澈透明,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明;继写水中之物,“藻、荇交横”,纵横交错,摇曳生姿,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清;最后点出“盖竹柏影也”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浓。夜游因月而起,处处扣月;写月又不浓墨重彩,而是轻点几笔,境界全出;写月,不明写,而从竹柏影入手。作者无疑是咏月的丹青妙手,这一幅月夜小景确实美妙绝伦。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四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苏轼遭遇“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近乎流放,心情抑郁,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

积累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佳句。

①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北宋·王安石)

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唐·李白)

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

⑤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

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唐·杜甫)

⑦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

⑧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

⑨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

【附:板书设计】

描绘庭中月色贬官谪居追求美好事物人生观热爱生活、旷达处世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11* 与朱元思书

【导学目标】

1.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和培养学生利用想象“望”“文”“生”“景”的能力。

2.品味语言、描绘画面,体会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

3.领略自然美景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和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课时计划】

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历代文人墨客为此歌唱。南朝梁文学家吴均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诗文,《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风光旖旎的富春江吧!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缥碧(piǎo) 急湍(tuān) 轩邈(xuān miǎo) 泠泠(líng) 嘤嘤(yīng)

千转(zhuàn) 鸢(yuān) 飞戾(lì)天 经纶(lún) 横柯(kē)

2.理解文中重点字词。

风烟:指烟雾。 共色:同样的颜色。 俱:都。 许:表约数。

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 从:跟、随。 缥碧:青白色。

寒树:常绿的树。这里形容树绿而密,让人心生寒意。

泠泠(línɡ):形容水声的清越。 戾:至,到达。

息心:指平息名利之心。 经纶:筹划、治理。

横柯:横斜的树枝。 交映:互相掩映。

3.通假字

转:同“啭”,鸟鸣声,这里指蝉鸣。

反:同“返”,返回。

见:同“现”,显现,显露。

4.一词多义

许一百许里:表余数、约数,数词,译为:左右,上下。

遂许先帝以驱驰:答应、允许,动词。

杂然相许:赞同,动词。

绝天下独绝:独一无二。

猿则百叫无绝:断绝、停止,动词。

哀转久绝:消失。

以为妙绝:极。

上负势竞上:向上,动词。

横柯上蔽:在上边,名词作状语。

从从流飘荡:跟、随。

择其善者而从之:听从,顺从(采纳)。

从先人还家:跟随,跟从。

指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指指点点。

争高直指:指向。

穷蝉则千转不穷:穷尽,尽头。

欲穷其林:走到尽头。

5.词类活用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东西”,名词用作动词,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横柯上蔽:“上”,名词用作状语,在上面。

负势竞上:“竞”,动词作状语,争着。

风烟俱净:“净”,形容词作动词,消散、散净。

猛浪若奔:“奔”,动词作名词,奔跑的马。

望峰息心:“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息;平息。

负势竞上:上,方位名词,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向上生长”。

互相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形容词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6.古今异义

一百许里(许: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今常用义为:应允,或者,可能)

鸢飞戾天者(戾:至,到达。今常用义为:罪过,乖张)

经纶世者(经纶:筹划,治理。今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如“满腹经纶”)

7.作者简介

《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其作品多以描写山川景物见长,风格清秀挺拔、语言流畅自然。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信的节选。

8.朗读指导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一)疏通文意

看课文注释,了解大意。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二)整体理解

朗读成诵,理清课文思路。

【交流点拨】第一段:山水总印象: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第二段:异水:千丈见底(清) 急湍猛浪(急)

第三段:奇山:高山寒树(树之奇) 负势轩邈(山之高) 泉鸟蝉猿(山之音) 息心忘返(山之力) 横柯疏条(林之密)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品析美景 突破重点

如此秀丽的自然美景,作者并不是用摄像机拍摄下来的,而是用文字为我们描绘的,你想知道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1.品读文章的第一段,思考作者总写了什么?

【交流点拨】①登舟纵目的总体感受:风烟俱净,天山共色。②江上放舟的自由情态: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富阳在富春江的下游,桐庐则在其上游,因此作者是溯江而上,这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也是富春江的最佳游程。请问作者是怎样评价这段游程的?

【交流点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异”表现在哪里?“奇”表现在哪里?

【交流点拨】①江水清澈之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②江流气势磅礴之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③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步骤四 精读课文 探究写法

1.从人的感官角度看,作者分别运用了什么感官来描绘富春江的奇山异水?

【交流点拨】①视觉:山峰、树木;②听觉:泉水、鸟叫、蝉鸣、猿啼。

2.从修辞角度看,课文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交流点拨】①比拟: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②对偶: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③夸张、比喻: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3.文章的最后两句描写了山上的树木,齐读这几句,思考:作者抓住了树木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交流点拨】树木茂密。这四句是写山谷中树木蔽天,景象幽深,阳光只偶尔从疏枝叶隙间漏射下来。这种境界给人一种清幽、宁静之感,可以说是对上文的一种补充。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画,因为它不仅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使人读后禁不住也流连忘返,心中不禁默叹:自然,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丰硕的果实,更有一种怡人的心性,一种忘却功名利禄的自然之心。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改造自然,美化自然,使之成为适于人类自下而上的美好环境;另一方面,美的自然环境也可以美化人,使之受到教育和陶冶而变得更完美,更高尚。”结合这段话,谈谈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理解。

【交流点拨】这两句话是说作者不禁触景生情,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作者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附: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异水:千丈见底——(水之清)

急湍猛浪——(水之急)

奇山:高山寒树——(树之奇)

负势轩邈——(山之势)从流飘荡

泉鸟蝉猿——(山之音)天下独绝

息心忘返——(山之力)

横柯疏条——(林之密)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12 唐诗五首

【导学目标】

1.反复诵读并默写这五首诗。

2.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感受古代诗歌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 赏读《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东皋(gāo)  徙倚(xǐ)  驱犊(dú)  萋萋(qī)  燕然(yān)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薄暮:傍晚。   徙倚:徘徊。   历历:分明的样子。  长河:黄河。

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乡关:故乡。  问边:慰问边关守军。

3.作者简介

①王绩(约589—644)唐代医生,著名诗人,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官宦世家,王绩一生郁郁不得志,在隋唐之际,曾三仕三隐,心念仕途,却又自知难以显达,故归隐山林田园,以琴酒诗歌自娱。

②崔颢(704—754)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③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盛唐诗人的代表,祖籍山西祁县,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有“诗佛”之称,擅书画,通音律,多才多艺,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见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4.背景介绍

《野望》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黄鹤楼》唐代诗人崔颢到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有感而作,全诗写登楼所见所生的联想,以及从昔人仙去,江山胜景依旧而抒发世事茫茫,人事短促的感叹。

《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在开元二十五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凉州时所作,是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5.大声朗读,用:“/”划分朗诵停顿。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州。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学法指导一:

【古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情、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

学法指导二: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月:思乡、怀人。

菊:隐逸、清高。

莲:超凡脱俗。

梅:高洁。

兰:高洁、隐士。

松:坚贞、不屈。

竹:正直、虚心。

梧桐:凄凉悲伤。

杜鹃:凄凉哀伤、乡思。

鹧鸪:离愁别绪。

寒蝉:思乡、离愁别绪。

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

柳:送别、思念。

雁:思乡。

夕阳:时光流逝,世事沧桑。

阑干:思念、寂寞、离愁。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二 学习《野望》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交流点拨】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2.名句赏析。

(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两句的妙处。【交流点拨】这两句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描绘,着重于色彩的透明度,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惟见落日的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

(2)“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交流点拨】这两句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进一股跳动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祥宁静。

3.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在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步骤三 学习《黄鹤楼》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交流点拨】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只留下了这空荡的黄鹤楼,飞去的黄鹤再也没有归来了。唯有悠悠白云仍然千载依旧。晴天从黄鹤楼遥望江对岸,汉阳的树木看得清清楚楚,鹦鹉洲上,草长得极为茂盛,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才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2.名句赏析。

(1)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写景有什么特点?

【交流点拨】这两句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笔锋一转,转而写诗人眼前登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2)尾联中的“烟波”一词妙在哪里?

【交流点拨】“烟波”把水波渺茫,暮霭沉沉的景象形象自然地表现出来了,在极有深度的视觉形象中蕴含着醇厚的韵味,它与“日暮”一同构成一幅灰暗的背景,烘托出诗人的怀乡之情。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这首诗通过诗人在仕途失意之际来游黄鹤楼的所忆所见,抒发了吊古伤今之感和游子的思乡之愁。

步骤四 学习《使至塞上》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交流点拨】我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一直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山高路远,我觉得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塞,又似北归大雁一般飞入胡天,只见那苍茫无际的沙漠,远处烽火台一缕白烟直上云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终于碰到了骑马的侦察兵,一问才知道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

2.名句赏析。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交流点拨】一“征”一“归”,一“出”一“入”,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既是写景,也是叙事,以“蓬”“雁”自喻。抒发了作者被排挤的苦闷和远离家乡异地漂泊的愁绪,情感复杂。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交流点拨】构图美:近处烽烟,远处夕阳

大漠无边,长河奔流空间阔大

线条美: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层次丰富。

色彩美: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缕,河水闪闪——鲜明优美。

这句话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诗歌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作者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朴素清新,流畅自然,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黄鹤楼》为咏黄鹤楼的名篇佳作,诗人将黄鹤楼的历史传说与人生的感发写得如此空灵,真实,不仅情景交融,而且时空切换自然,意境涤远而又不晦涩,犹如信手拈来,读之如行云流水,一泻而下。

《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内心孤苦无依,寂寞伤感的情绪。

课外搜集王绩、崔颢、王维的诗歌赏读。

【附:板书设计】

野望首联——远望、徘徊——百无聊赖

颔联

颈联暮中所见秋色,落晖

牧人,猎马——远景近景搭配

静态动态结合

尾联——无言、高歌——孤独无依

黄鹤楼首联——鹤去楼空——怅然若失

颔联——物在人非——世事茫然

颈联——绿树芳草——引发乡愁

尾联——落日暮江——烘托乡愁

使至塞上首联叙事——出使边塞

颔联抒情——内心抑郁

颈联绘景——塞外风光

尾联叙事壮丽风光

抑郁心情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八年级下人教版语文古文整理复习(含译文、字词、赏析)

八年级下古文整理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夹(jiā)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yīng)嘤成韵。蝉(chán)则千转(zhuà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lún)世务者,窥(kuī)谷忘反。横柯(kē)上蔽,在昼(zhòu)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xiàn)日。

译文

(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从富阳县到桐庐县(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青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高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冷冷的清响;好鸟儿相向和鸣,唱出和谐而动听的声音。(树上的)蝉儿一声接一声不断地叫,(山中的)猿猴也一声一声不住地啼。那些怀着对名利的渴望极力高攀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中心思想

表现了作者喜爱自然,对社会的不满情绪。抒发了作者对政治官场的厌倦和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注释

共色:一样的颜色。共,一样

从流飘荡:(船)随水流漂浮移动。从,顺,随。

任意东西:任凭(船)向什么方向。

东西:方向,在此名词活用做动词,向东或向西。

独绝:独一无二。 绝:绝妙的。

缥(piǎo)碧:青白色。

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形容水清澈透明。

湍:急流的水。

奔:飞奔的马。(这里是动词活用作名词)

寒:使人感到寒意。(这里是使动用法)

负:凭借。

轩邈: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舒展。轩,向高处。邈,向远处。(这里是形容词用作动词)

激:冲击

好:美丽的。

嘤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鸟鸣声。韵,和谐动听的声音。

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柯,树木的枝干。

鸢(yuān)飞戾(lì)天:意思是鸢飞到天上。这里比喻那些为名为利极力攀高的人。戾,至。

望峰息心: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息:使……平息,使动用法。

经纶世务者:处理政务的人。经纶,筹划。

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反:通“返”,返回。窥:看 。

犹:像

通假字

(1)“转”通“啭”,鸟叫声。原句: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2)“反”通“返”,返回。原句: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 “见\"通\"现\",看见。原句: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古今异义

任意东西:

古义:方向词,向东或向西。

今义:指物品。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古义:表示约数,左右。

今义:或许,应允,赞许等。

猛浪若奔:

古义:本文指飞奔的马。

今义:奔跑。奔

蝉则千转不穷:

古义:穷尽。

今义:贫穷。

鸢飞戾天者:

古义:至。

今义:罪恶。

经纶世务者:

古义:筹划、治理。

今义:治理国家的抱负和才能。

窥谷忘反:

古义:看,观察,侦查。

今义:偷看。

一词多义

(1)[绝]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没有第二个)

猿则百叫无绝(断,停止)

(2)[上]负势竞上(向上)

横柯上蔽(在上边)

(3)[无]直视无碍(没有)

猿则百叫无绝(不)

(4)[百]一百许里(确数,十的倍数)

猿则百叫无绝(概数,表示多)

(5)[直]直视无碍(直接)

争高直指(笔直)

(6)[负] 负势竞上(凭借)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背)--《愚公移山》

(7)[穷] 蝉则千转不穷(穷尽)

穷冬烈风(深)--《送东阳马生序》

穷则独善其身(不得志,不显贵)--《孟子·尽心上》

(8)[见]有时见日(见到)

才美不外见(通“现”显现)--《马说》

词类活用

风烟俱净(“净”:形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互相轩邈

(“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望峰息心(“息”:使动用法,使……停止)

横柯上蔽(“上”:名词用作状语,在上面)

负势竞上

(“竞”:动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语的意思)

(\"上\":方位名词,,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向上生长\")

皆生寒树(“寒”:使人感到有寒意)

重点句子翻译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波浪像飞奔的马。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都在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这些山)争着伸得更高,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蝉长久不断地叫着,猿猴也长久不停地啼着。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奇峭的山和奇异的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译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了。(五柳先生)安闲沉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五柳先生)喜欢读书,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五柳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因为家里贫穷不能经常得到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他)喝醉了就离开,从来不会留恋着而不肯离开。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不住寒风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而他却能安然自得。(五柳先生)常常以写诗作文章当娱乐,略微显示自己的志趣。不把得失放在心上,用这种心态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感到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的志趣而快乐,不知道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还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

字词注释

许:处所

详:清楚地知道。

为:作为。

性:生性,生来就。

嗜:特别喜欢,酷爱。

旧:这里指旧交、旧友,老朋友。

如此:这样。

置酒:置办酒席。

辄:就。

既:……之后。

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

吝情:舍不得。

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

萧然:空寂的样子。

短褐:用粗麻布衣做成的短上衣,短 同竖、裋。

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屡:经常

晏(yàn)如:安然自若的样子。晏,平静,安逸。

自娱:自娱自乐

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

以:凭借。

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

戚戚:忧愁的样子。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其:大概,表推测。

兹:代词,这、此人。

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

俦(chóu):辈,同类。

觞(shāng):酒杯。

志:心意,志向。

欤:表疑问,相当于“吗”

文言现象

一词多义

以:(1)因以为号焉 以:把。以为,以之为。

(2)以此自终 以:凭借。

之:(1)或置酒而招之 之: 代词,他

(2)葛天氏之民欤 之:助词,的

(3)黔娄之妻有言 之:助词,的

言:(1)闲静少言 言: 说,说话(动词)

(2)黔娄之妻有言 言:言语,话(名词)

如:(1)晏如也 如:……的样子

(2)亲旧知其如此 如:像

其:(1)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其:句首语气词,表推测

(2)亲旧知其如此 其:代词,指五柳先生

古今异义

每有会意:古: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今:指领会别人没有明确指出的意思。

亲旧知其如:古:<名>旧交,旧友 。今:<形>过去的,过时的。

不求甚解:古: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今: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或置酒而招之 :古:有时。 今:或者。

赞曰:古: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今:称赞,赞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古:处所。今:允许,许可。

造饮辄尽:古:往,到。今:制造。

颇示己志:古:稍微。今:很; 相当地。

词类活用

详:亦不详其姓字 (形容词用作动词,知道)

亲旧:亲旧知其如此( 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朋友)

乐:以乐其志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快乐)

酒:性嗜酒(名词用作动词,喝酒)

写作主旨

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沈约《宋书·隐逸传》和萧统的《陶渊明传》都认为是“实录”。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清高不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道德品质与节操。[3]

本文取正史纪传体的形式,重在表现生活情趣,带有自叙情怀的特点。作者以简洁的笔墨表达不同流俗的性格,并不提及姓甚名谁,不过分夸耀,塑造了一个清高洒脱、怡然自得、安贫乐道,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形象。作者写此篇时已是晚年,生活相当困苦窘迫,但作者丝毫不后悔自己选择的归隐生活,而是以古贤者颜回自况,表达了自己安贫乐道的情怀。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千里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搀杂在普通马中间)与普通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称它为千里马。

(能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要吃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把它当作普通的马)来喂养。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方法,喂养它却不能使它的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走到千里马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知道(认识)千里马吧!

注释

故:因此 。

虽:即使。

名:名贵的。

祗(zhǐ):只是。

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

骈:两马并驾。

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为马厩。

以:因为。

一食:吃一顿。食,吃。

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是:这样,指示代词。

美:美好的素质。

见:通“现”,表现;显现。

且:犹,尚且。

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策之:鞭打它。

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这里指喂饱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材:通“才”,才能。

策:名词,马鞭。

临:面对。

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其:难道,表反问语气。

其:恐怕,表反问语气。

邪:通“耶”,表示疑问的语气词,意为“吗”

知:懂得,了解,认识。

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显现、表现。

(2)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通“饲”饲养。本文“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的两个食,都读“sì”,都是通假字 ;“材” 通 “才”,才能。

(3)其真无马邪: “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通“只”,只是。

古今异义

例: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古义:这样的。

今义:判断词。

例:安求其能千里也?

古义:怎么。

今义:安全;安定;安装。

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古义:同样。

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

例:一食或尽粟一石。

古义:有时,有的人,也许。

今义:或者。

例: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古义:副词,表示一种情况出现以后,出现另一种情况,着重表示前事是后事的条件。

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个动作或情况之后。

例: 策之不以其道。

古义:马鞭,鞭策。

今义:策划,策略。

例: 虽有千里之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一词多义

虽有千里之能:的。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的,结构助词。

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定语后置标志。无义。

策之不以其道:它,代词。

食之不能尽其才: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

虽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活用动词,用鞭子打。

执策而临之:马鞭。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转折,但是。

执策而临之:连词,表修饰。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连词,表承接。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

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 喂养,动词。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吃,动词。

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词,代“千里马”。

食之不能尽其材:代词,代千里马的。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代词,它的。

其真无马邪:难道,表反问,加强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表推测,“恐怕”。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代鞭策千里马的方法。

不以千里称也:因为

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尽。

食之不能尽其材: 使……尽,竭尽。

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故虽有名马:即使

或以为死 (有的人)

一食或尽粟一石 (有时)

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改变)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 (交换)

词类活用

1、形容词用作动词:

辱:受屈辱。例句: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尽:吃尽。例句:一食或尽粟一石。

2、名词用作动词:

策:原意指马鞭,这里用作动词,引申为用鞭子打,这里是驱使的意思。例句:策之不以其道。

3、数量词用作动词:

千里:日行千里。例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尽:使……尽,竭尽。例句:食之不能尽其材。

重点语句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被埋没的直接原因:论点;点明中心)

2.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被埋没的直接原因)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其真不知马也 可不写)(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4.其真不知马也。(再次点明文章中心句子)

5.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千里马的遭遇)

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对千里马的惋惜、同情,对食马者的讽刺)

7.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食马者的无知、浅薄)

主题

全文用了借物喻人的方式,把伯乐比喻为知人善任的贤君,把千里马比喻为人才,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抨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

思想感情(中心主旨)文章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对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示强烈愤慨,也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3)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4)。录毕,走(5)送之,不敢稍逾约(6),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7),益慕圣贤之道(8),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9)。尝趋(10)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11)。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12)。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13),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14),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忻悦(15),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16)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17),行深山巨谷中。穷冬(18)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19)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20)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21),以衾(22)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23),日再食(24),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25),戴朱缨宝饰(26)之帽,腰白玉之环(27),左佩刀,右备容臭(28),烨然(29)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30)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31),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32)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33)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34)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作品注释

假借:借。

弗之怠:即“弗怠之”,不偷懒。

走:跑。

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既:已经,到了。

圣贤之道:指孔孟儒家的道统。

乡之先达:当地在道德学问上有名望的前辈。

执经扣问:携带经书去请教。

稍降辞色:言辞、态度很严肃,没有一点随随便便的样子。

叱咄:斥责。

俟:等待。

忻:同“欣”。

卒:终于。

箧:箱子。

曳屣:拖着鞋子。

穷冬:深冬。

皲裂:皮肤干裂或冻裂

僵劲:僵硬。

媵人:这里指侍候的仆人。

持汤沃灌:

指拿热水喝或拿热水浸洗。

逆旅主人:旅店主人。

再:两。

被绮绣:穿着华丽的绸缎衣服。被,同“披”。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容臭:香袋子。臭(xiu):味道。这里指香气。

烨然:光采照人的样子。

缊袍:粗麻絮制作的袍子。

敝衣:破衣。

作品译文

我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学习,家境贫穷,没有钱买书来看,常常从家中有藏书的人那里把书借来,亲自动手用笔抄录书上的内容,计算好日子,按期奉还。冬天,天气特别寒冷,砚台里的墨冻得像冰一样坚硬,手指冻得不能屈伸,也从不敢偷懒。抄录完后,赶快跑着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一点儿约定的日期。因此,人们常常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而能看到许多书。到二十岁的时候,我更加羡慕圣人和贤人的道德思想,又担忧没有高明的老师,无法与名人交游,曾经赶到百里以外的地方,追随乡里有名望有学识的先辈,手持经典著作,虚心地向他们求教。这些先辈道德高尚,声望尊贵,前来求学的门人和弟子很多,填满了房屋,他们的言辞和脸色一直很严肃。我恭敬地站立着,陪伴在尊长的左右,谨慎地向他们提出疑问,质询道理,常常小心地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有时遇到尊长怒斥,我的脸色就更加谦恭,礼节就更加周全,不敢说一句话来回答他们;等到尊长高兴的时候,就又向他请教问题了。因此,我虽然愚钝,也终于学到了不少知识。

当我追随老师学习的时候,背着书箱,趿拉着鞋子,艰难地行走在深山巨谷之中。寒冬,刮着猛烈的大风,大雪积了数尺深,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也没有感觉。到了住的地方,四肢僵直不能动,婢女端着热水为我盥洗,用被子围住我,盖住我的身子,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客舍主人的家里,主人每天给两次饭吃,没有新鲜肥美的滋味来享用。同住的学生,全都穿着漂亮的丝绸绣衣,戴着用红缨珠宝装饰的帽子,腰带上系着白玉的圆环,左边佩带一把刀,右边配备一袋香物,全身上下光彩闪烁好像神仙。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在他们的中间,丝毫没有一点羡慕的想法,因为内心有足以(让我)快乐的是(指学习),(所以)不觉得吃得穿的不如别人。我学习的勤奋与艰苦,大概就是这样的。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成就什么事业,还有幸在朝中做官,承蒙天子恩宠的光泽,追随在公卿大人们的身后,每天在旁边陪坐,准备回答众人的咨询,即使公卿的姓氏名字很尊贵,四海之内也有人把他们称呼错了的时候,况且他们的才能远远地胜过我了呢?(注:此句的意思是:我的地位不及公卿是正常的事情,不足为怪。)

词类活用

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佩戴。)

手自笔录。

(笔:名词作状语,用笔。手:名词作动词,动手。)

戴朱缨宝饰之帽。(宝:名词作状语,用珠宝;朱缨,名词作状语,用红缨)

主人日再食。(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缊(yùn)袍敝(bì)衣:

(缊袍敝衣:名词作状语,穿着破旧的衣服。)

不必若余之手录。(手:名词作状语,用手)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岁:名词作状语,每年)

不敢稍逾约:“约” 动词用作名词,约定的时间、期限

无鲜肥滋味之享

(鲜肥:形容词作名词,新鲜肥美的食物)

古今异义

余幼时即嗜学(余:古义为我,今义为剩下,余下)

走送之。(走:古义为跑,今义为行走,走路)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古义:这 今:判断动词,是;假:古义借,今义与真相对)

益慕圣贤之道(益:古义:更加 今义:好处)

尝趋百里外(趋:古义为奔赴,今义为趋势)

门人弟子填其室(填:古义:挤满 今义:填满 填充)

未尝稍降辞色(色:古义:脸色 今义:颜色)

余立侍左右(左右:古义:身边 今义:大约)

或遇其叱咄(或: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卒获有所闻(卒:古义:终于 今义:小兵)

穷冬烈风(穷:古义为深,今义为贫穷,穷尽)

寓逆旅(逆:古义为迎,今义为逆向,相反方向)

媵人持汤沃灌 (汤:古义为热水;今义指汤水)

日再食(再:古义为两次,今义为又)

右备容臭(xiù) (臭:古义:香气 今义:(chòu)臭气,气味难闻)

以中有足乐者(中:古义:心中 今义:表界限)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博士:古义:大儒,博学之士 今义:硕士后的学位)

同义复词

⒈假借 :借。

⒉叩问 :请教。

⒊沃灌 :浇洗。

⒋叱咄 :训斥,呵责。

⒌欣悦 :高兴,快乐。

一词多义

1、以:

⑴连词:相当于“而”,译为而,来(俯身倾耳以请;无从致书以观)

⑵介词:把,用 (以衾拥覆;以书假余;撰长书以为贽)

⑶连词:因为(以中有足乐者)

⑷表修饰,不译(计日以还)

⑸介词,前者译为因为,后者译为把(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⒉之:

⑴结构助词:的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⑵代词,指书 (走送之)

⑶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当余之从师也)

⑷无实义 (无鲜肥滋味之享)

⑸代词,抄书,宾语前置(弗之怠)

⒊患:

⑴担忧,忧虑,动词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⑵忧患,名词(无冻馁之患矣)

⒋故:

⑴因此,连词(故余虽愚)

⑵特意,故意,副词(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⒌道:

⑴学说,名词(益慕圣贤之道)

⑵说,动词(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⒍至:

⑴周到,形容词(色愈恭,礼愈至)

⑵到,动词(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⒎质:

⑴询问,动词(援疑质理)

⑵本质,资质,名词(非天质之卑)

⒏色:

⑴脸色(未尝稍降辞色)

⑵表情(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⒐而:

⑴表转折:但,却(足肤皲裂而不知)

⑵表承接:不译(久而乃和)

⒑卒

⑴同“猝”。仓促,急速 (行西逾陇卒)

⑵突然 (则亡以应卒)

⒒慕

⑴仰慕(益慕圣贤之道)

⑵羡慕(略无慕艳意)

12.益

⑴更加,越发(益慕圣贤之道)

⑵增加 (曾益其所不能)

13.从

(1)向(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跟从(当余之从师也)

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3)日在食(“食”通“饲”给饭吃 )

(4)与之辨论(“辨”通“辩”辩论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èi)环,心乐(lè)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liè)。全(quán)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màn),蒙络(luò)摇缀(zhuì),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lè)。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hù),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就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那样清脆悦耳),(我)心里感到很高兴。(于是)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潭用整块石头作为底,靠近岸边,石头(有些部分)翻卷上来露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不同的形状。(岸上)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迅速,好像在同游人逗玩。

向水潭的西南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溪流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也不知道它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坐在潭边,四面竹林树木环绕合抱着,寂静冷清没有旁人,(哪有生悲哀的气氛,让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真是)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开了

同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做随从跟着来的人,(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字词注释

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尤,格外。清,清澈。冽,凉。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高低不平的岩石。

岩:崖岸。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树枝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

皆若空游无所依:(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日光下澈(彻),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佁然:呆呆的样子。

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俶尔,忽然。

往来翕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凄、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 ,使……感到寒冷。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邃,深。

以其境过清:因为这里环境太冷清了。以,因为。清,凄清。

相似词句

《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与朱元思书》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古今异义

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到某处。

闻:古义:听到、听闻。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居:古义:停留。今义:住。

布:古义:映,显现。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许:古义: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数目不确定,等同于现今口语中常说的:“左右”“上下”。今义:允许、准许。

佁(yǐ)然:古义:呆呆的样子。今义:静止的样子。

清:古义:凄清;冷清。今义:清晰,清净等。

以为:古义:作为。今义:认为等。

一词多义

可:(1)大约。表示估计数目。(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能够。(明灭可见;不可久居)

从:(1)介词,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随。(隶而从者)

清:(1)形容词,清澈。(水尤清冽)(2)形容词,凄清。(以其境过清)

差:(1)形容词,长短不一。参差不齐(参差披拂)(2)动词,交错。(其岸势犬牙差互)

乐:(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2)逗乐。(似与游者相乐)

以:(1)介词,因为。(以其境过清)(2)连词,而。(卷quan石底以出)

(3)介词,用,把。(全(quán石以为底)

而:(1)表承接关系,不译。(乃记之而去)(2)表并列关系。(隶而从者)(3)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

游:(1)游动。(皆若空游无所依)(2)游览。(同游者)

环:(1)玉环。(如鸣佩环)(2)环绕。(四面竹树环合)

为:(1)动词,作为。(卷(quán)石以为底)(2)动词,成为。(为岩)

词类活用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方位状语,向西。

下见小潭。下: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下。

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形容词作状语,在空中。

日光下澈。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澈 :形容词作动词,照到。

俶尔远逝。远:形容词作状语,向远处。

潭西南而望。西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凄神寒骨。凄:使动用法,使…凄凉。寒: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寒冷。

如鸣佩环。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心乐之。乐:意动用法,感到快乐。

隶而从者。隶:名词作动词,作为随从。从,跟从。

似与游者相乐。乐:形容词作动词,取乐。

近岸。近:形容词用作动词,靠近。

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形容词作量词,大约。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有的版本中亦作“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xié)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所有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把唐代好的和现代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看那巴陵郡的好景色,全集中在洞庭湖上。洞庭湖衔接着远山,吞吐着长江,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景色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叙(已经)很详尽了。既然如此,那么洞庭湖北面直通到巫峡,南面到达到潇水和湘水,被贬官的诗人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的时候,几个月都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接近傍晚的时候,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哀嚎,登上这座楼,那么就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别人批评指责,一眼望去,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极了,内心十分悲伤。

至于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节,湖面波平浪静,上面下面天光水色辉映着,一片碧绿,无边无际;沙鸥时而飞翔,时而栖歇,鳞光闪闪的鱼儿或浮或沉,湖岸上的香草和沙洲上的兰花,香气郁浓,颜色青翠。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照耀千里,湖水波动时,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闪耀起金光,湖水平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璧。渔夫的歌声此唱彼和,这种乐趣哪有穷尽!(这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有一种心胸开阔、精神愉快,荣辱得失全都忘却,举起酒杯面对清风而喜气洋洋的感觉。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候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他们或许和上面两种人的心情不同,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他们在朝廷做官就为黎民百姓担忧,在僻远的江湖就替君王担忧。就这样做官时也担忧,不做官时也担忧。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在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文章注释

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篇文章中,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

这篇记叙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态度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记: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叙事,多为议论。但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政治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念)。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

谪: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

越:到,及。

明年:第二年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百废具兴: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乃:于是。

增:扩大。

制:规模。

夫:指示代词,相当于“那”。

胜状:胜景,好景色。

浩浩汤汤:水势浩大,宽阔无边。

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晖:日光。

气象:景象。

万千:千变万化。

备:详尽,完备。

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得无:恐怕/是不是。

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同此。

“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于”。

霪雨霏霏:连绵不断的雨。

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开:天气放晴。

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光辉;日光。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潜,隐没。形,形迹。

樯:桅杆。

倾:倒下。

摧,折断.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冥冥:昏暗的样子。

斯:这,在这里指岳阳楼。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萧然,萧条的样子。感极,感慨到了极点。而,表示顺接。。

景:日光。

上下天光:天色湖面光色交映。

岸芷汀兰: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芷:香草的一种。汀:小洲,水边平地。

浮光跃金:波动的光闪着金色。

何极:哪有穷尽。何:怎么。极:穷尽。

心旷神怡:心情开朗,精神愉快。旷,开阔。怡,愉快。

偕:一起。宠:荣耀。

嗟夫:唉。嗟夫为两个词,皆为语气词。

心:思想感情(心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以,因为。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在朝中做官担忧百姓。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

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样的人,那我同谁一道呢?微,(如果)没有;无。斯人,这种人(指前文的“古仁人”)。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一词多义

明:(1)(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越明年

(2)(明媚) 至若春和景明

以:(1) (用来) 属予作文以记之

(2)( 因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夫:(1)(那) 予观夫巴陵胜状

(2)(表句尾感叹) 嗟夫

观:(1)( 看) 予观夫巴陵胜状

(2)( 景象)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极:(1)(尽)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2)(穷尽,尽头) 此乐何极

(3)(表示程度深) 感极而悲者矣

或:(1)(或许 )或异二者之为

(2)( 有时) 而或长烟一空

空:.(1)( 天空) 浊浪排空

(2)( 消散) 长烟一空

通:(1) (顺利) 政通人和

(2)(通向) 北通巫峡

和:(1)(和乐) 政通人和

(2)(和煦) 春和景明

一:(1)一片:一碧万顷

(2)全:长烟一空

(3)全部:在洞庭一湖

则:(1)那么 :然则何时而乐耶

2)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归(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

(2)聚拢:云归而岩穴暝---出自《醉翁亭记》

备(1)前人之述备矣:详尽

(2):备齐

词类活用

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名词作动词,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忧谗畏讥(名词作动词,别人说坏话)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

而或长烟一空(形容词作动词,消散)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名词活用作状语,向北;向南)

或异二者之为(动词活用作名词,这里指心理活动)

古今异义

气象万千【古义:景色和事物; 今义:天气变化;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微斯人【 古义:(如果)无,没有;今义:微小。】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景象;今:看】

横无际涯【古:广远;今:与“竖”相对】

浊浪排空【古:冲向天空;今:排开】

予观夫巴陵胜状

【古: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今:丈夫,夫人】

前人之述备矣【古:详尽 今:准备】

增其旧制【古:规模 今:制度】

作文【古:写文章 今:写作练习】

至若春和景明【古:日光;今:景色、景物】

则有去国怀乡【古:国都;今:国家】

则有去国怀乡【古:离开;今:与“来”相对】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古:曾经;今:品尝】

越明年 【古:及,到;今:越过】

宠辱偕忘【古:荣耀;今:恩宠】

沙鸥翔集【古:群鸟停息在树上;今:集体,集中】

进亦忧【古:在朝廷做官;今:前进】

退亦忧【古:不在朝廷做官;今:后退】

通假字

⒈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⒉百废具兴(通“俱”,全,皆,都)

重点语句

(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流水,水波浩荡,无边无际,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景象千变万化。

(2)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像那阴雨连绵繁密,接连几个月都不放晴,阴冷的风呼啸着,浑浊的水浪冲向天空

(3)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全文中心思想

这篇文章叙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醉翁亭记》

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gōng)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tuí)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

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优美。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有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命名的人是谁?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山光水色中。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像那太阳升起的时候,树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的景象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象。早晨前往,傍晚离开。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啊。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到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野味野菜,杂七杂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宾客欢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的影子散乱一地,太守回去,宾客跟随。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阴,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唱。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呢?是庐陵郡的欧阳修。

词语解释

壑:山谷。

深秀:幽深秀丽

蔚然:茂盛的样子。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随山转。

回:回环,曲折环绕。

翼然: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辄:就。

意:这里指情趣。

乎:相当于“于”。

得:领略。

寓:寄托。

霏:雾气。

归:聚拢。

暝:昏暗。

晦:昏暗。

芳:香花。

秀:这里有繁荣滋长的意思。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秋风高爽,霜色洁白,溪水滴落,山石显露的。

至于:连词,于句首,表示两段的过渡,提起另事。

伛偻:腰弯背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

提携:小孩子被大人领着走,这里指小孩子。

临:来到。

洌:清澄。

山肴:野味。

野蔌:野菜。蔌,菜蔬。

杂然:众多而杂乱的样子。

陈:摆开。

酣:尽情地喝酒。

丝:琴、瑟之类的弦乐器,此处是指弦乐。

竹:箫、笛之类的管乐器。此处是指管乐。

射:这里指投壶。

弈:下棋。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觥:酒杯。

筹:酒筹。

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在宾客中间。

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是醉醺醺的样子。

已而:不久。

翳:遮盖。

乐①其乐②:以他们的快乐做为快乐

①:意动用法,以…为乐。②:快乐。

谓:为,是。

词类活用

山行六七里山:沿着山谷,名词作状语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

像鸟儿的翅膀张开一样,名词作状语。

名之者谁名:命名,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自号曰醉翁也号: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名词作意动用法,翻译为以……为乐。

至于负者歌于途歌:歌曲,名词用作动词,唱歌。

杂然而前陈者前:在前面,名词作状语。

古今异义词

非丝非竹【竹:古义:管乐器;今义:竹子】

四时之景不同【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野芳发而幽香【发:古义:开放;今义:散发】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情趣;今义:愿望,心愿】

非丝非竹

【古义:弦乐器;今义:蚕吐出来像线一样的东西】

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古义:醉醺醺的样子;今义:颓废的样子】

佳木秀而繁阴【秀:古义:茂盛、繁茂;今义:美丽】

射者中,弈者胜

【射:古义:投壶,一种游戏;今义:射击】

林霏开【开:古义:消散;今义:打开】

一词多义

1.归:

太守归而宾客从:回去

云归而岩穴暝:聚拢

暮而归:归来

2.谓:

太守谓谁:为,是

太守自谓也:命名

3.临: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

临溪而渔:到

4.秀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佳木秀而繁阴:草木茂盛的样子

5.乐

山水之乐:乐趣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对...感到快乐【第一个“乐”】

6.而

溪深而鱼肥;表并列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递进

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表承接

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这篇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自然风光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通过描写醉翁亭的自然景色和太守宴游的场面,表现诗人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

满井游记

燕(yān)地寒,花朝(zhāo)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lì)。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zhé)返。

廿(niàn)二日天稍和,偕(xié)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gāo)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hú)。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zhà)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zhà)出于匣(xiá)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yán)明媚,如倩女之靧(huì)面而髻(jì )鬟( huán)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liè)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léi)而歌者,红装而蹇(jiǎn)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jiā)背。凡曝 (pù)沙之鸟,呷(xiā)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liè)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fú)不能以游堕(huī)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wū)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译文

北京一带气候寒冷,每年二月花朝节过后,冬天余下的寒气还很厉害。冷风时常刮起,刮起就飞沙走石。人拘束在一室之中,想出去,不可得。每次冒风疾行,(但走)不到百步就(被迫)返回。

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偕同几个朋友出东直门,到满井。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这时河的冰面刚刚融化,波光才刚刚开始明亮,像鱼鳞似的浪纹一层一层,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光亮的样子,好像明镜新打开,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美好的样子,好像刚擦过一样;鲜艳美好而又明亮妩媚,(又)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的髻鬟一样。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散开,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游人虽然还不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风力虽然还很强,然而走路就汗流浃背。举凡(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上戏水的鱼,都悠然自得,一切动物都透出喜悦的气息。(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不会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能无拘无束潇洒在山石草木之间游玩的,恐怕只有这个职位了。而此地正好离我家近,我将从现在开始出游,怎能没有记述?(这是)明万历二十七年二月啊。

注释

犹:仍然。

作:起。

砾:小石块。

局促:拘束。

膏:肥沃。

若脱笼之鹄:好像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

于时:在这时。

乍:刚刚,开始。

鳞浪:像鱼鳞似的细浪纹。

晶晶然:光亮的样子。

乍出于匣也:乍,突然。匣,指镜匣。

晴雪:晴空之下的积雪。

娟然:美好的样子。

如倩女之靧(huì)面而髻(jì)鬟(huán)之始掠也:像美丽的少女洗好了脸刚梳好髻鬟一样。倩女,美丽的女子。

靧,洗脸。

掠,梳掠。

舒:舒展。

梢:柳梢。

披:开、分散。

鬣:兽颈上的长毛,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

泉而茗(míng)者,罍(léi)而歌者,红装而蹇(jiǎn)者: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这里全是名词作动词用。

罍,这里指端着酒杯。

蹇,这里指骑驴。

劲:猛、强有力。读jìng。

虽:注意,这里的虽指虽然,而不是即使。

浃(jiā):湿透。

悠然自得:悠然,闲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舒适。

曝(pù)沙之鸟,呷(xiā)浪之鳞: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戏水的鱼。

呷,吸,这里用其引申义。

鳞,借代用法,代鱼。

毛羽鳞鬣:毛,指虎狼兽类;羽,指鸟类;鳞,指鱼类和爬行动物;鬣,指马一类动物。合起来,泛指一切动物。

未始无春:未尝没有春天。这是对第一段“燕地寒”等语说的。

夫(fu):用于句子开头,可翻译为大概。

堕(huī)事:耽误公事。堕,坏、耽误。

潇然:悠闲自在的样子。

惟:只

此官:当时作者任顺天府儒学教授,是个闲职。

而此地适与余近:适,正好。

恶(wū)能:怎能。恶,怎么。

纪:通“记”,记录。

己亥:明万历二十七年(年)

一词多义

1、乍:

波色乍(zhà)明 (初,始)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xiá)也 (突然,忽然)

2、鳞

鳞浪层层 名词作状语,波浪像鱼鳞似的一层一层的

呷浪之鳞(代鱼)

3、然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 (……的样子)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然而)

4、虽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虽然)

游人虽未盛 (即使)

5、得

欲出不得(能,能够)

悠然自得: (得意)

6、时

冻风时作 (时常)

亦时时有(常常)

于时冰皮始解 (这时)

7、之

镜之新开 冷光之乍出 髻(jì )鬟( huán)之始掠 余之游(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一室之内 郊田之外(表限定关系,可译成“以”)

城居者未之知(代词)

己亥之二月(的)

8、始

于时冰皮始解 (开始)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才)

9、于

于时冰皮始解(在)

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从)

词类活用

鳞浪层层 :名词作状语,像鱼鳞似的

泉而茗者 :名词作动词,汲泉水 名词作动词煮茶

罍而歌者:名词作动词 举杯

红装而蹇者:红装:名作动,穿着艳装 名作动 骑着驴

作则飞沙走砾: 使动用法,使……飞,使……滚动。

麦田浅鬣寸许:名词作状语,兽颈上的长毛,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

古今异义

披风

古义:在风中散开。

今义:披在肩上没有袖子的外衣

古义:表约数。

今义:应允,认可

古义:跑。

今义:行走

局促

古义:拘束。

今义:空间的狭窄,时间的短促。

土膏

古义:土地肥沃。

今义:很稠的糊状物。

恶能无纪 恶,

古义:怎么。

今义:恶人,罪恶。

通假字

恶能无纪 :通“记”,记录

夫不能以游堕事:通“隳”(huī),毁坏、耽误。

重点语句

(1)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燕地一带(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严寒的余威还很厉害

(2)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高高的柳树长在河堤的两旁,肥沃的土地微微湿润,一眼看过去空阔无际,(我)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

(3)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不能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心中没有牵挂在山石草木之间的人,只有(我)这个闲官儿了

文章主题

记叙了作者游历满井所看到的早春景色,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体现作者厌恶官场生活,亲近大自然的情怀。以及寄情于山石草木的潇洒之情。是作者对春回大地的喜悦,对自然界重新焕发生机的欣赏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