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流传千古的民间歇后语(二十六)
拆散的鸳鸯——成不了双;孤单得很
拆袜子补鞋——顾面不顾理(里)
拆屋卖瓦——穷思竭想
拆屋檐卖柈子(大块的劈柴)——穷思竭想
拆一座祠堂得一片瓦——不合算;不值得
柴多厨房小——放不下心(薪)
柴花狗撵兔子——一样皮毛
柴火棍搔痒——一把硬手;是把硬手
豺狗吃瘟鸡——弱肉强食
豺狗掉牙齿——老狼
豺狗子吃马鹿——胃口不小
豺狗子见了饿狼——一个比一个凶恶;
豺狼肚子——装羊(洋)
豺狼恨猎人——死对头
豺狼请兔子的客——不是好事;绝无好心
豺狼头上找鹿茸——异想天开;痴心妄想
豺狼遭火烧——焦头烂额
掺水的老白干——没冲劲儿
馋狗等骨头——急不可待
馋鬼打灯笼——找吃的
馋猫挨着锅台转——别有用心
馋猫吃耗子——生呑活剥
馋猫见了腥味——沾上了
馋婆娘斩鸡——块块好
馋人打赌——净是吃的
馋嘴巴走进药材店——自讨苦吃;自找苦吃
蟾蜍向蛤蟆借毛——两家无
产房里传出婴儿声——出事(世)了
产妇进产房——要升(生)了
产妇开刀——难免(娩)
菖蒲花儿——难见面
长白山的人参——久负盛名
长白山上架梯子——越爬越高
长坂坡上的赵子龙——孤军奋战
长臂猿——手长
长颈鹿的脑袋——高人一头
长城上的炮楼——根基厚实
长城上卖肉——架子大
长城上跑步——大有奔头;起点高
长虫吃扁担——直通通的;直杠杠的;
长虫吃大象——贪心不足
长虫吃高粱——顺杆(秆)爬
长虫吃鸡蛋——吞吞吐吐;有粗有细
长虫吃了烟袋油——浑身哆嗦
长虫抽大烟——苦得打滚
长虫磋商——莽(蟒)撞
长虫戴草帽——充高个儿;装高
长虫斗仙鹤——绕脖子
“撚”的原意并非脏字
“撚”的原意并非脏字
很多人看到“撚”把它当作粗口。一定想到村长走失了的那只鸟。
其实这个“撚”字原本不是这样的。还原其本意:《廣韻》:以手撚物也。《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是什么意思?拢,撚,抹,挑都是动词。[翻译]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 [注释]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 捻:揉弦的动作。 抹:顺手下拨的动作 挑:反手回拨的动作。 有成语:“轻拢慢捻”, 拢:用手指在弦乐器的弦上按捺;捻:弹奏弦乐器的一种指法。
粤语中的:“撚几味撚手小菜,撚到成只雀甘靓“。这个“撚”字都没有指是男人那个宾舟的意思。
那么,这个“撚”字,怎么会变成了粤语的粗口脏字呢?
因为粤语宾舟。这个音的古时正字是“尸”字下面加个“粦”,而现今的俗写的是:“门”字里面加个“能”(“������“)。属于粤语五大粗口字的禁字,一般字典不收录此字。既然这个字属于禁字,那么就找一个同音字来代替,就找了这个“撚”字去代替而已。
这个字原本读作nan2,是解作把玩、捏取、搓弄之类的动作,有所谓“捻手小菜”、“捻雀”(嗜好系养雀鸟),而讲粗口时就读做lan2,是指男性的性器官:宾舟。用同音字代替原字,是粤语的普遍现象,见怪不怪了。如:“鸠”与“柒”都是借音字。“鸠”,本是鸟并无不雅,可是变成“戆鸠”,就变成粗口了。“柒”本来是个数目字,可是“笨柒”就变成粗口了。(聂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