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八字

正月十二是什么节日?(正月十二是什么节日)

正月十二是什么节日?(正月十二是什么节日)

大运会开幕式,为什么从12倒计时?

12 11 10

……

大运会开幕式点燃火炬倒计时独具匠心地从12开始。

每倒数一个数字,一道光便从暗处激发而出,在夜空中绽放。“1”倒计时结束,仿佛是太阳神鸟十二道光芒直奔天穹,希望、梦想被点燃……

为什么开幕式从12倒计时?

12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有什么特殊意义?

记者连线

省政府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

省社科院杰出研究员谭继和

为读者们解读

从12倒计时的文化缘起

01. 太阳神鸟12道光芒

成都大运会开幕式总导演陈维亚在采访中谈及,成都是太阳神鸟诞生的地方,“我们采用了太阳神鸟发出的十二道金芒设计了倒计时,开启本次成都大运会开幕式的大幕。”

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仪式总导演李建平:以往大型活动的焰火,都是从“10”开始倒计时。为什么本届大运会是从“12”开始?作为开幕式主导形象的“太阳神鸟”,等距分布着12道旋转的齿状金芒,所以倒计时也从“12”开始。从地面到空中绽放形为“12”的数字焰火。充分展现开幕式“成就梦想”的主题,向世界呈现一个“阳光灿烂”的开幕式,表现全世界青年大学生相聚成都、沐浴阳光的欢乐与风采。

远古时代,社会生产力低下,对于一些自然现象、人类自身的生老病死,人类无从理解,因此他们相信“万物有灵”,神是主宰,并逐步形成与神“对话”的系统化仪式。人们常举行各种祭祀活动,旨在与天地神灵沟通,希冀得其庇佑。

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便是祭祀中一件重要的器物,太阳神鸟图案分内外两层,均采用镂空的方式表现。内层图案为等距分布的十二条弧形齿状芒饰,像是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太阳。外层图案由四只逆时针方向飞翔的鸟构成。四只飞鸟,代表了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十二道光芒,代表了一年十二个月。而太阳与飞鸟相伴共生,则讲述着《淮南子》中“金乌负日”的古代神话。

02. 中国文化有这些“12”

一年有十二个月,对应十二地支和十二生肖。

一天有十二个时辰,也对应十二地支。

十天干配以十二地支循环使用,是中国古代纪年方法,60年为一周期。

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由两个地支组成。

中医认为人体有十二正经,即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

谭继和认为,十二是一个反映了自然规律和人类文明的重要数字,有着深厚的底蕴和广泛的影响。

03. 历法中的“12”

在中国,最早从先秦时期就有了十二个月的划分。

据我国最早的历法——夏朝的《夏小正》记载,一年有十二个月,制定了“天有十二次,地有十二辰”的顺序,总称为“十二建星”。

天的“十二次”是以岁星(木星)运行十二年为一周天,对应地平圈内运行的十二辰,这十二辰用“天干地支”的“地支”的十二个名称顺序来表示,叫做“地支十二宫”。

每年又按地支顺序纪月,每个月纪的地支名,就叫“月建”、如夏小正规定正月建寅,沿用到今有四千年文脉,再细分下去,每月又可分为“十二宫”。

这套“十二建星纪日纪年”的农历历法是世界历法独创,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农耕历法文明最早、最杰出、适用至今的贡献。

中国自古沿用至今的“十二建星法”根据天象变法的自然规律来计算时间间隔,制定气候变化,预示季节气候,进而发展为十二辰的节日民俗、交际礼仪,发展出独特的中华星象历算文明。

它是天上星球运行的起跑线,

是地上历史的度量衡,

是未来历程的计算尺。

它们都是以“十二”为文化标志,是炎黄子孙心目中最特别的数字之一。

结 语

十二这个数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反映了自然规律和人类文明的重要数字,十二是中国古代纪年方法的基础,十二是中国传统诗歌和音乐的基本节奏和韵律。

以数起兴,含意深厚,从十二开始倒数,用最中国的方式为成都大运会送上祝福!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策划 张魁勇 蒲薇 段祯 庄伟伟

记者 王嘉

摄影 刘鲁 余力 钱虹辰

海报设计 苏莹

整合编辑 周杨云

GIF 王幸

校对 王戬

审核 饶竹舟

监制 吴东伟

封面图据新华社

来源: 成都日报

正月十二“咬老鼠”,记住“吃1样做2事”,寓意丰衣足食人顺利

(素材均为网络素材,如有侵权请联系立即删除)

导语:

中国民间流传的正月十二“咬老鼠”传统习俗,深刻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老鼠的厌恶以及对来年吉祥顺利的美好期盼。在这一特殊的日子里,人们通过吃饺子、捏老鼠嘴、搭灯棚、藏剪刀等一系列活动,传承着千年的文化传统,祈愿家庭幸福、丰衣足食,为新年带来好运。现在,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一有趣而富有寓意的正月十二传统习俗。

“吃1样” - 捏老鼠嘴,吃饺子

在正月十二这一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会准备一道美味的食物——饺子,但这并不是普通的饺子。饺子的边缘会被紧紧地捏紧,使其形状类似老鼠的嘴巴。这一独特的做法象征着把老鼠的嘴巴捏紧,阻止老鼠在家里糟蹋粮食,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家庭的财富不被浪费,丰衣足食。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每到正月十二,妈妈总是会亲手包制这些特殊的饺子。这不仅是一道美味的食物,更寄托了家人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愿望,我们心怀感激地品尝着这些寓意深刻的饺子。

“做2事” - 搭灯棚,藏剪刀

正月十二被称为“老鼠节”,这一天有着特殊的活动,其中之一是搭建灯棚。这是为了为即将到来的元宵节灯会做好准备。中国的元宵节是一个充满欢乐和灯彩的节日,人们通过转灯、送灯等活动来庆祝。为了确保元宵节的灯会能够顺利进行,人们在正月十二这一天会提前搭建灯棚,为美丽的灯彩创造条件。

除了搭建灯棚,正月十二还有一个有趣的传统——藏剪刀。

这个习俗起源于剪刀剪东西的声音与老鼠吃东西的声音相似。因此,有些地方的人会在这一天将平时用的剪刀藏起来,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家里不再有老鼠的出现。这个习俗虽然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人们对来年的美好愿望。

总结:

正月十二“咬老鼠”,承载着古代劳动人民对老鼠的厌恶和对来年幸福顺利的美好期盼。通过吃饺子、捏老鼠嘴、搭灯棚、藏剪刀等传统活动,人们传承着这一千年的文化传统,祈愿家庭幸福、财富充裕,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迎来好运和顺遂。

这些习俗虽然在现代生活中逐渐淡化,但它们仍然是中华民族丰富多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传承和尊重。愿每一位读者在新的一年里都能丰衣足食,幸福美满!

正月十二“咬老鼠”的传统习俗,如今虽然在现代社会已经逐渐减弱,但它们仍然承载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美好的祝愿,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这些有趣的传统活动。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不仅通过食物来表达对新年的期盼,还通过各种有趣的仪式来加强家庭纽带和社区团结。

搭建灯棚是其中一个令人兴奋的活动。当正月十二到来时,家家户户都会聚集在一起,协作搭建灯棚。这不仅是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元宵节灯会,还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机会。人们在这个过程中互相帮助,共同完成灯棚的建设,这种合作精神加强了社区的凝聚力。

另一个有趣的传统是“藏剪刀”。虽然现代生活中剪刀很容易获得,但在正月十二这一天,有些人仍然遵循这一习俗。他们会把平时用的剪刀收藏起来,以避免在这一天剪东西发出的声音,仿佛是在给家里的老鼠放假。

这个习俗传达着对家庭平安和幸福的追求,同时也让人们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

正月十二“咬老鼠”的习俗不仅仅是一种活动,更是一种文化传统的传承。它们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老鼠的厌恶和对来年的美好期盼,同时也强调了家庭团结和社区合作的重要性。尽管现代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这些习俗依然扎根于中国文化的深层,并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人们的价值观和信仰。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不妨回归传统,以更多的时间与家人团聚,参与这些有趣的活动,以寓意丰衣足食、家庭和睦的美好愿望,迎接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