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吉日

清明节时间几月几日几点几分(清明节时间几月几日)

清明节时间几月几日几点几分(清明节时间几月几日)

最新放假安排来了!

小伙伴们

不知不觉

春节假期已经接近尾声了!

今年春节1月21日(除夕)至27日(初六)

放假调休,共7天

1月28日(星期六)

1月29日(星期日)上班

也就是说,春节假期结束后

将连上7天班。

你期待下一次假期吗?

今年劳动节,连休5天!

今年其他节假日如何调休?

怎么拼假最划算?

清明节放假1天

今年清明节是周三,4月5日放假,共1天,没有调休。

拼假攻略:如果选择在4月3日至4月4日、4月6日至4月7日请假4天,与清明节相连,再加上前后两个周末,就能形成9天假期了。

劳动节放假5天

今年劳动节4月29日至5月3日放假调休,共5天。4月23日(星期日)、5月6日(星期六)上班。

拼假攻略:如果选择5月4日至5月6日请假3天,加上5月7日周日,就可以形成9天的假期。

端午节放假3天

今年端午节6月22日至24日放假调休,共3天。6月25日(星期日)上班。

拼假攻略:如果在6月19日到6月21日请假3天,再加上6月17日和6月18日周末,跟端午假期相连,就能形成8天长假。

中秋、国庆放假8天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合体”,形成8天的超级黄金周,但节后需要连上7天班。9月29日至10月6日放假调休,共8天。10月7日(星期六)、10月8日(星期日)上班。

拼假攻略:如果选择在国庆假期后的7天请假,再连上后面的周末,则可拼出17天长假。

正确的拼假“姿势”

需要注意的是,拼假姿势一定要正确,尽量使用带薪年休假,这样既能享受更长假期,也能避免影响工资收入。

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综合:中国政府网、黑龙江日报、福州日报等

来源: 大江网

关于清明的24句话!

(新华网宁夏频道供图)

1.今日,清明!

2.2023年4月5日9时13分,我们迎来了清明节气。

3. 清明是唯一以节气命名的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

4.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5. 今年的清明有些不一般,是闰月清明,即清明落在了农历闰二月。

6.民间有“四五清明”一说,但其实清明不一定在“四五”,公历的4月4日到6日之间都有可能,但以4日和5日居多。

7.“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8.清明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

9.“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此时节,新绿葱葱,娇蕊争芳,春和景明。

10.春光美如画,宜踏青,宜游玩,宜荡秋千,宜放风筝,总之:宜拥抱自然。

11.关于放风筝,还有一个特别的寓意:在古代,古人会将自己的灾病写在风筝上,待风筝随风而起后剪断手中的线,象征着灾病、晦气都随风消散。

12.“忽见家家插杨柳,始知今日是清明”,清明又称“柳节”,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射柳等习俗。

1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可能是关于清明最有名的诗句,杜牧落笔,便是千年。

14.“清明时节雨纷纷”也是我国许多地区天气情况的真实写照,雨丝绵绵中,人们追忆先人,寄托思念。

15.祭祖扫墓,源于古老的“墓祭”,是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文化传统,秦汉以后渐成风气,唐宋时又颁布清明节“出郊省坟”政令,从此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祭祀节日。

16.斯人已逝,悲伤之余,我们也在沉思中感悟:予死亡以尊重,更予生命以敬畏。

17.在这个传统节日,人们追念先辈,也致敬英雄、缅怀英烈,正所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18.清明节前一、两日,为寒食节,源于春秋时期“介子推绵山焚身”的民间传说。

19.由于清明节在传承过程中融合了寒食节的习俗,我国北方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

20.“捣青草为汁,和粉作粉团,色如碧玉”,这是清代散文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对于青团的描述。

21.青团又叫作“清明粿”,是江南地区清明时节的传统时令美食,当然,如今青团已经火遍了大江南北。

22.清明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种植庄稼的好时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等农谚就由此而来。

23.别辜负那些逝去的人,也别辜负春天,把握当下的芳华吧!

24.宝藏青年愿你:珍重过往,珍惜流光!

转自:新华网·宝藏青年工作室

策划:刘洪

监制:牟彦秋梁甜甜

监审:程淼

统筹:董静雪

来源: 新华网

清明与寒食的关系,你知道多少?

新华社太原4月5日电(记者王菲菲 唐诗凝)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最初只作为时令与物候变化的标志节点被人们所认知。清明从节气发展成为节日,寒食节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寒食花开千树雪,清明日出万家烟。”自古以来,寒食和清明就在时间上相近、内涵上相融,密不可分却又不尽相同。其中的关系你了解多少?

寒食节缘何而来?

《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历史研究部主任、二十四节气研究中心副主任唐志强说,寒食节在农历冬至后105日,推算下来通常在清明前一二日,家家户户禁火、冷食。寒食节因而又被称为“禁火节”“冷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前后绵延两千余年。

寒食节的起源普遍认为有两种。

其一源自远古改火习俗。唐志强介绍,古时火种来之不易,为保证老百姓日常用火之便,往往将火种保存,使其昼夜不熄,但人们相信火是有生命的,火是会新陈代谢的,因而每年寒食之期,需将去年保存的旧火种熄灭,待到清明之日,再换新火,此谓“改火”,寓意万象更新。

其二是为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名臣介子推。相传介子推追随晋献公之子重耳流亡他国十九年,在其继位后不求功名利禄,与老母归隐山西绵山。晋文公重耳为迫其出山而下令放火烧山,怎奈介子推坚执不回,抱树而亡,留下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晋文公悲痛万分,为缅怀介子推,他将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下令民间禁火、只吃寒食、祭扫坟墓。

清明扫墓与寒食节有关?

介子推的故事历代流传,赋予了寒食节更厚重的人文底蕴,寒食节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用面造枣飞燕,柳条串之,插于门楣,谓之‘子推燕’。”“子推燕”是寒食节中最具代表的食品,“柳与‘留’谐音,燕在山西介休方言中读作‘念’,其留念追怀之意就此得来。”介子推传说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杜国华说。

寒食祭祖在唐代以前被视为“野祭”。唐玄宗于开元二十年下诏:“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寒食节扫墓的习俗得到官方正式承认。

由于寒食和清明在时间上相连,为方便官吏在寒食节扫墓,唐代时两节合并休假,节俗也逐渐融合。据《唐会要》记载:“(开元)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敕:寒食清明,四日为假。大历十三年二月十五日敕:自今已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

清明如何后来居上?

“寒食熄火,清明生火。前者祭亡,后者佑生。寒食与清明在内涵上紧密呼应。”唐志强说。

寒食节在唐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习俗众多。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禁火习俗日渐淡漠,清明节地位逐步上升。宋代《岁时广记》中清明节已作为一个独立的类目出现。关于清明的记载逐渐增多,“祭祀先人、踏青赏春、催护新生”的节日内涵也被固定下来。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常嗣新认为,寒食融入清明,丰富延展了清明节的节日内涵,“围绕一个故事:介子推,推出一种食品:寒食,延伸一种理念:忠孝。”他说。

如今,清明不仅有着节气与节日的“双重身份”,更有着庄严肃穆和清新活泼的“双重性格”——“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成为清明节的两大主题,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清明 | 这竟然是三个节日?古人到底是怎么过清明?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以节气兼节日的传统大节。

《历书》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中国古代说清明有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就是说在清明时节,白桐等百花盛开,喜阴的田鼠藏回了洞里,雨后可见彩虹。

古代清明一开始只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但后来竟变成了一个纪念先祖的节日!

背后的真正原因是——

清明是“三个节日”组成的?!

欲知究竟就快跟我来

过一回真正的“清明”吧!

来源1|上巳节:三月三日天气新

汉代首次将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定为“上巳节”。魏晋将上巳节改为三月三。

古代上巳节的主要风俗是临河洗浴和踏青,调整冬困,重新焕发朝气。

后来上巳节衰微,加上与清明相似度太高,就逐渐被清明整合了。

来源2|寒食节:佳辰强饮食犹寒

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不离不弃;重耳后来成为名君“晋文公”。介子推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最终被火烧死。晋文公令在介子推死这天禁火寒食来表达对忠诚的哀思。

这就是后来的“寒食节”,人们形成了会禁烟冷食、踏青等习俗。

由于寒食节在清明节之前一天,后来合并为一个节日。

来源3|植树节:孟春之月盛德在木

清明之后,气温升高,雨量增多,很适合植树栽树;加上祭祖的坟墓容易被杂草覆盖,形成了在坟头种植松柏方便辨认的习俗。

1915年,几名林学家于倡议设立植树节,最初定在每年清明节;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三周年,将3月12日定为植树节,这才跟清明分家。

2020年7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施行,明确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现代清明融合了三大节日

传承千百年的习俗

哪些适合孩子参与呢?

●扫墓

《清通礼》:“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

《汉书.严延年传》记载,严氏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

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焚烧纸钱及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祖先的怀念。

●踏青

《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踏青风俗至唐宋尤盛。

《旧唐书》:“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见,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已流行。

●放风筝

古人相信若生病将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飞走。

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

●荡秋千

荡秋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彦博诗《寒食日过龙门》:“桥边杨柳垂青线,林立秋千挂彩绳。”

●插柳

清明插柳习俗,其来源普遍存在很多说法。有说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

也有说是源于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因为介子推他死后第二天死时依靠的老柳树复活,被赐“清明柳”。

●吃青团

青团是江南地区的传统特色小吃,用艾草汁和糯米粉捣制而成的豆沙馅小吃。

《吴门竹枝词》:“相传百五禁烟厨,红藕青团各祭先”。

青团大约始于唐代,有1000多年的历史,古时候人们做青团主要用作祭祀,现代人则更多作为春游出行的电心。

●蚕花会

“蚕花会”是浙江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古时靠天时养蚕,蚕农们为求上天庇护,在清明举行设祭、襄白虎、斋蚕神等活动。

在这期间要烧香祈蚕,抬着蚕花轿出巡,妇女、孩童要沿街拜香唱曲,到普净寺会合,俗称蚕花会”。

除祭祀外,还要到土地庙前的水潭里“洗蚕花手”。人们认为在那洗过手后,养蚕会特别顺,蚕也不会生病。

今年清明,你打算带家人体验哪个习俗呢?

(来源: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