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姻缘

中猴是什么意思?闽南话(中猴)

中猴是什么意思?闽南话(中猴)

到底是谁辜负了猴子?

戴桃疆

俗话说“好事多磨”。到了电影领域,“多磨”大概率不是好事。频繁撤档的电影是烂片的几率会大大提升,同理一部早有策划却在制作方面几经转折的电影,叫好又叫座的可能也会大大降低。

动画电影《美猴王》早在2017年便开始筹备,最初由东方梦工厂开发制作,之后便没了下文。四年之后,网飞(Netflix)拿到了《美猴王》的发行权,并对外披露包括执行制片周星驰在内的主要团队。但是这部动画电影的波折还没有结束,动画制作公司换了又换,最终在2023年才和观众正式见面。此时,距离产生制作动画电影《美猴王》这个想法已经过去了六年。

这六年间,无论是好莱坞还是大本营在美国的流媒体公司都几次三番地大搞中西方合璧,大部分都惨淡收场。“西体中用”处于一种两头不讨好的状态。尽管《美猴王》被选为第二十二届纽约亚洲电影展闭幕片多少提升了一些观众期待,然而其上线之后,口碑褒贬不一,评分在及格线上下徘徊。很显然,网飞流水线生产的模式已经很难回应观众对这只中国最知名猴子的爱。

“大男主”过时了

西方电影近些年都在积极探索新的叙事模式和叙事视角,努力抛弃那种古希腊史诗起便根植于西方文明血脉的叙事模式。“天赋使命的主角踏上征程、结交拍档共克难关、遭受重挫跌落谷底、自我觉醒、获得胜利”的模式虽然没有被彻底抛弃,但在市场上已经不再卖座。超级英雄题材在观众市场雄风不再,用这套“大男主”理论硬套在女性角色身上的尝试也被市场证明无效。“大男主”叙事过时了。

《美猴王》也在努力避免使用这种过时的叙事,但最终呈现出的效果就像一个只掌握了一种说话方式却被告知不能这样说话的人,结果颠三倒四,“说都不会话了”。

《美猴王》其实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是传统“大男主”猴子天赋神力、开启成仙旅程的故事;另一个是普通女孩“琳”主动承担起为干旱的村子向龙王求雨的使命,她与龙王达成交易,帮龙王拿回定海神针,龙王为村子降雨,通过欺骗猴子达成目标,在龙王胡作非为时觉醒自我,重新帮助猴子拿到定海神针,消灭反派龙王。这两个故事被美国编剧笨拙地揉在一起,彼此交融的方式就像拧麻花用的两股面团,彼此交织但不交融。

如果这是一个中国故事,或许从琳的视角出发叙事会更加流畅。然而,动画电影《美猴王》是一个美国人做出来试图面向世界观众的故事,它舍不得美猴王这个响亮名号的市场号召力,又担心不熟悉西游故事的观众不清楚猴子的性格,硬生生地把一段看上去像人物小传、背景故事的东西塞到了电影开头。猴子看着像主角,但在行为动机、人物成长性上都远不如琳,成了实际上的配角。

如果猴子中途能像陈佩斯在小品里一样反应过来,大喊一声“我才是主角!”这部动画电影未必会有现在这样糟糕的结果。遗憾的是,尽管有周星驰参与其中,猴子也没能在此时跳出来斩断被美国编剧安排的命运。从与琳相遇起,故事的主配角位置彻底调换了,直至琳完成使命并觉醒自我将电影推向高潮,故事才回到猴子与如来斗法的西游故事主线上去。

换言之,《美猴王》这部“大男主”叙事电影是由两个“半个”大男主叙事构成的:其一是套在女性角色身上的大男主叙事,其二是被阉割的猴子大男主叙事。前半个有气无力,后半个有力无气。它是一次薄弱的原创和不朽经典的强力碰撞,宛如两个大小不等的阴阳鱼,怎么摆都合不到一起去。

正因如此,尽管《美猴王》色彩丰富艳丽,动作场景多,很闹腾,但是观众仍然觉得看了个寂寞。中国最了不起的猴子也不能打败过时的叙事。

“星”味丧失,观众不再为情怀买单

2005年的电影《功夫》在北美市场收获了3000万美元的票房成绩,也成为周星驰在北美最成功的电影作品。大多数人都清楚成功不可以复制,但人很难完全抛弃成功的经验,最终落入一些经验主义陷阱。在周星驰做执行制片的《美猴王》里,多少也能看到一些诸如铁线拳、包租婆等“功夫”元素,许多“星迷”乐于在这部动画电影中找到这些元素,并为了表示对“星爷”的爱给《美猴王》打高分。然而客观地讲,《美猴王》没什么“星”味。

《功夫》是一部塑造了众多喜剧人物的功夫电影,人物很喜剧但动作场景很帅。《美猴王》中只有几个反派将将能被划为喜剧人物,角色塑造俗套又缺乏新意,和《功夫》唯一的共同点大概只有动作戏不少。《美猴王》动作戏多,却没有一些抓人眼球的经典场景,就连进入高潮部分正面大战进化后反派的场景也草草了事。反派塑造的失败充分说明了网飞《美猴王》披着东方故事的皮,内里却仍然没有摆脱西方刻板印象的局限。龙王的外在形态和内核仍然是儿童卡通概念里的西方龙,区别在于西方龙喷火,而这位东方龙王喜水,五短身材的龙王没有在大决战的高潮场景中形成任何的压迫感和威慑力,猴子干脆化身“一棒超人”,轻松解决危机。

遗憾不仅仅在动作戏上,《美猴王》的文戏同样乏善可陈。换了水土,周星驰通过台词设计引入笑点的能力被完全封印。《美猴王》文戏段落长且乏味,对塑造角色,尤其是增加角色魅力没有丝毫助益。猴子尽管台词不少,可废话太多,让人觉得聒噪。当年看周星驰和猴子的组合是《大话西游》,是“至尊宝”,现在看周星驰和猴子的组合只有唐僧。很难讲到底是不是所有人都最终会变成他讨厌的样子,周星驰和猴子也不能例外。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美猴王》里周星驰和许多参演“西体中用”好莱坞作品的中国明星一样,最大的作用仅仅是作为一种扩大潜在受众的手段。

然而打情怀牌对于被互联网营销全面浸泡的观众来说已经不如原来那样奏效了。就算是周星驰自己指导的电影,一旦无法满足观众对“周氏喜剧”的期待,也一样无法单凭情怀收获好评和称赞。何况在《美猴王》这样一部按照《西游记》主线故事创造的时空中,周星驰那种需要跳脱出既定概念和空间才能施展的喜剧才能基本没有发挥的空间。在矛盾中,《美猴王》最终呈现出一只行为动机薄弱、缺乏核心意志的打手猴子,既完全背离了《西游记》赤诚且具有反叛精神的大圣,又没有真正地放飞自我,沦落到最尴尬的这般田地。

东方英雄拯救不了西方叙事

相比老套的叙事、缺乏魅力的角色,齐天大圣的西方大马猴限定皮肤和花果山随处可见的椰子树已经不算什么致命问题了。手握猴子和周星驰两张好牌最终打得稀烂,《美猴王》的失败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当下西方影视存在的一些问题。

面对“大男主”叙事不可逆转的衰败,西方电影工业找不到一款可以行之有效的、可以被无限复制的新模式填补空缺出的位置,最终陷入一种“说都不会话”的混乱。为了能够继续从市场上吸金,大量尚未被完全开发的英雄形象不断被推向观众。像一次毫无方法论指导的盲目实验,随意择取一些有过成功先例的元素进行混搭,并试图在混乱中让这些元素自行发生化学反应,也不管反应结果有毒没毒就大量投放给观众看效果,效果不行就再换下一批元素并重复之前毫无章法的实验方法。这个混乱的实验场里看不到创新,也感受不到诚意,给人一种大家都想把工作让给人工智能的赛博朋克末世感。

近几年西方“大片”在中国市场的票房表现也充分说明,更加重视个人情绪、更加关注社会议题的中国观众不再为缺乏情绪调动能力的“大男主”故事买单,一度也被中国电影人奉为学习对象的西方英雄叙事如今也已是“英雄末路”。美国文化沉淀的不足使其经常不得不从其他文化中挪用英雄的形象试图救市,遗憾的是中国猴子并不能帮助美国人改变什么。

或许动画电影《美猴王》糟糕的结果正是因为美国人不信猴子,也不懂齐天大圣踏碎凌霄放肆桀骜的内核。电影是对猴子一次丑陋的消费,但中国最了不起的猴子并不会因此减损他的魅力,他手中的金箍棒打碎的只有西方英雄叙事最后一层光环,让人看到里面干枯的内核。

来源: 文汇报

全国各地骂孩子方言大全,来看看你中过哪个

今天六一儿童节,一早醒来果不其然各个微信群都在过节,各种大龄儿童超龄儿童纷纷祝自己祝别人节日快乐,就问你们害(要)不(不)害(要)臊(脸)?

为了阻止这种装嫩的恶劣行径,我在拆书家群里抛了一个话题:今天儿童节,咱们聊聊带家乡特色的骂孩子的话吧。

一石激起千层浪,来自五湖四海的拆书家们让我见识到了中华语言的博大精深,也体会到了祖国的花朵是多么不易。

娃实惨

好了废话不多说,来看看祖国的花朵都承受了哪些语言摧残,记住,总有一款你试过。

河南:你个小兔孙儿。

各种动物+孙儿,这个组合相当有画面感。鳖孙儿、王八孙儿……最著名的当属小岳岳贡献的:

四川:我的仙人板板,你这个龟儿子……

意为“我的祖宗啊,这个娃娃……”,这句话出来后,后面可以接任何话啦。仙人板板是典型的四川话,据说意思是祖宗的牌位,也有说是祖宗的棺材板儿,到底是啥,有没有权威出来解释一下?

另外,来自四川的拆书家发出了灵魂拷问:为什么外省都是孙子辈,而四川是儿子辈呢?龟儿子、鬼娃娃?

湖北:苕(音“勺”)货

据说,苕,是湖北湖南通用的骂人话,意为傻。苕货,就是傻子,笨蛋。

福建:猴死仔儿,妖秀死仔儿

据这位来自闽南的同学说,这是长辈骂晚辈的一句口头禅,具体啥意思她也不知道,反正是从小听到大。想起大学时老师问一位闽南同学,你们那儿“吃饭”怎么说。那位同学说,有三种说法,你问吃早饭午饭还是晚饭?当时就给跪了,直接说吃饭就那么难吗?

江苏:死鹅儿,讨饭碗

意思就是不好好学习,以后会讨饭。

广西:鬼崽崽,野仔,癫仔。

鬼崽崽是不听话的小孩,颠仔是骂孩子野,不听话,野仔有时候是连上一辈一起骂,类似“私生子”之类。

既然说到广西,那广东必须有牌面。

广东:你只粪基

广东同学表示,这话大人小孩可以同骂,粪基弄,就是专骂小孩的。粪基,在广东指拿来装垃圾和屎的容器,这个骂也是很有味道了。

广东还不得不提的是美食,尽管刚说完粪基就提美食不合适。广东人对美食的热爱渗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包括骂孩子,别的地方骂孩子都是“我生你有什么用”,广东人是“我生你还不如生一块叉烧!”

瑟瑟发抖的广东娃

湖南:化生子

意为“败家子”,这句话要配上原汁原味的湖南话听起来才有意思,可惜我不会加载音频。

天津话:似不似撒?

意为“是不是傻”。真的好可惜我不会剪视频,不然让拆书家们每人录一句,剪接起来一定好玩儿。

山西:nai格兰的

这是晋中地区骂孩子的话,可是被骂的同学也不知道什么意思。有没有山西的小伙伴知道,在评论告诉我一下?

陕西:你个瓜皮

陕西拆书家表示,一直不能理解“瓜子二手车”是谁起的名,陕西话里,“瓜子”就是瓜怂,笨蛋的意思。

啊!躺枪的瓜子二手车!

安徽:慢老犍儿

据说,犍是阉割过的黄牛,阉割过的黄牛比起牛犊子,没精神气儿,走的慢,跑的也不快,骂孩子是指孩子做事慢吞吞。

海南:倒颠,帕鲁迪

倒颠,类似“神经病”,帕鲁迪直接翻译是“打你死”,就是打死你。据海南的拆书家说,海南话完全颠覆北方语系,接近东南亚一带的发音,所以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北方人就不琢磨了,放弃!

不过,自从去了一次哈尔滨,我就对我北方人的身份产生了怀疑。

在哈尔滨打车,司机问我们从哪儿来,我说北方,他问北方哪儿,我说北京。司机老铁一脸鄙夷:“你们叫啥北方,我们哈尔滨才是北方,你们那叫中原地区。”

当时的我

说起骂孩子,东北人民在冷笑:你们那也值得说?

“妈妈,我想吃雪糕。”

“我看你像雪糕!”

“妈妈,我想要变形金刚。”

“你看看自个儿像不像变形金刚?”

虎了吧唧、主意正的玩意儿、小死孩、死脑瓜骨、瘪犊子……等一波东北话在赶来的路上,你准备好了吗?

有人问我北京人怎么骂孩子,把我问住了,一时半会儿还真想不起有特色的,不过,北京人如果对孩子说“您”,多半儿就是在骂孩子。比如孩子考了50分,家长说:“哎呦考50分儿哪?您怎么这么厉害啊?”家长这么说,孩子多半儿要做好挨揍的准备了。

你的家乡是哪儿?你小时候家长都怎么骂你?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特别鸣谢:感谢天南海北的拆书家们对本文的贡献,你们又让我涨姿势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