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姻缘

中医基础理论五行五脏对应表(五行五脏对应表)

中医基础理论五行五脏对应表(五行五脏对应表)

天地四时五行与人身五脏之间的联系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一百九十一。(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天有四時五行,以生長收藏,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中医彭鑫博士,今天我们继续讲解《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我们先看原文:“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这段原文从字面上理解非常容易,因为我们学了这么长时间《黄帝内经》,知道四时五行,五脏之气,都是怎么样一种对应关系,我再带领着大家复习一下,从这段原文上来进行复习。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天指的是大自然,《黄帝内经》的很多篇章当中,天的含义实际指的就是大自然的意思,大自然的变化是分为四时五行的,四时是春夏秋冬四时的交替,五行有木、火、土、金水五行的运行和变化,因此他就会产生生长收藏这样一个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四时的规律。因此又产生了寒暑燥湿风这五种的气。(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这就影响了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跟生长化收藏的规律是一致起来的。对应到人叫做“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这什么意思?就是五行对应到人身体上是肝心脾肺肾五脏,五脏就产生了五气,也叫五志,五气化生出的五志就产生了喜怒悲忧恐五种不同的情志活动,所以这就是天地阴阳人体是一个统一的系统的关系,这就是以四时五脏阴阳五行作为核心的整体观。

人身体上有五脏,天地之间有五行,这就是一种整体观的概念,就是把人放在自然界当中,自然界当中的很多规律和运行的道理是跟人体相通的。我们由此就知道《黄帝内经》自始至终就贯彻了非常重要的一个方法论叫做天人相应。这也是一种古人对于人身体,还有大自然规律的认知,认为自然界的规律同样适用于人身体上,所以自然界有四时五行,人身体就有五脏化五气。

关于这段话的理解,古代的医家都有自己的高见,我们看一下张景岳在《类经》里面讲“四时者,春夏秋冬,五行者,木火土金水,合而言之,则春属木而主生,其化以风;夏属火而主长,其化以暑;长夏属土而主化,其化以湿;秋属金而主收,其化以燥;冬属水而主藏,其化以寒。五行各一,惟火有君相之分。此言寒暑燥湿风者,即五行之化也。”张介宾在《类经》里边把这段话注解的非常透彻,也很全面。(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他说四时就是春夏秋冬意思,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如果一一进行辨别性的分类,就是“春属木而主生,其化以风”,春天对应的就是木,主升发,所以他的化是风气。“夏属火而主长”,生长化收藏的长,主长的话,“其化以暑”,或有的篇章叫做其化以火,大家记住这个地方就分了,就是火分为两种,一个暑一个火,也有叫做一个暑一个热,他两个是把火给分开了,我们之后会讲。“长夏属土而主化,其化以湿”,长夏就是介于夏季和秋季之间的这样一个过渡时期,这个时期就是三伏天的这段时间,就夏天结尾了,秋天开始这段时间,这个时期有什么特点?就是天气非常热,但是湿度还特别大,这个时候化出来的气就是湿气,这个时候人就容易中暑中湿,身上有湿气这种表现。到了秋季,“秋属金而主收,其化以燥”,秋天隶属于五行当中的金,主收藏收敛,化出来的气是燥气。“冬属水而主藏,其化以寒”,冬天属水,是主收藏的,化出来的气是寒气。“五行各一”,金木水火土五行都是一个,只有火分为君火和相火,我们以后如果有机会跟大家详细讲讲五运六气里就有一个理论叫做少阳相火,少阴君火,他两个是不同的。“此言寒暑燥湿风者,即五行之化也”,寒暑燥湿风那讲的就是自然界的五行化出来五气,讲的就这意思。

我们再往后看,“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喜怒悲忧恐对应的就是五脏化出来的五气,五气指的就是五脏之气,对应到身体上就有五脏化出来的气,也就是五种情志,五脏化出来的气分别对应的是什么?对应的就是心化出来的气是喜,肝化出来的气是怒,脾化出来的气是忧,肺化出来的气是悲,肾化出来的气是恐,因此叫做喜怒悲忧恐。

有的人说这顺序不对,应该是木火土金水才对,怎么你这个地方成了火木土金水?因为这就是古人的一种书写习惯,这样书写读起来比较押韵,所以在这一块不用特别拘泥于顺序,但是你要知道这是五脏化出来的五气,详细来讲,就是五脏之气化出来的五种情志,也叫五志,我们之前讲五行五脏对应表的时候专门跟大家讲过,五脏对应的就是五种情志,有的时候把悲划归于脾胃,有的时候把悲化归于肺,但是综合我们之前学过的重点篇章,我们是以《金匮真言论》为主的,这个悲就属于肺,忧思属于脾,是这样一种归属关系,喜属于心,怒属于肝,恐属于肾,这个都是没有任何争议的。

很多人就说了,五脏跟五志是怎么样一种直接对应起来的,怎么心就对应喜,肝就对应怒,他们是怎么对应起来的?这里就涉及到一个话题,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对于五行的划属问题,就是说我们身体上的五种脏,不仅是五个器官,同时也对应的是五个系统,(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既然是五个系统纵向联合的话,他就在不同的层次会有不同的表现,比如在情志方面就表现为五志,要是在身体就表现为五窍,比如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唇,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二阴,他就是在身体表面的五窍就是对应这五个层次当中的五个表现,这是纵向系统所对应过来的,所以我们在学《黄帝内经》,学五脏五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他是五个纵向的联合起来的系统。

在情志方面,我们都知道我们的情志大概是分为这五大类,如果加上思,再加上惊,就叫七情,其实思和忧它两个类似,惊是一个特殊的情志,其实按照常规的五个情绪上的表现,就是喜怒忧悲恐这五种是比较常见的。(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一百九十一。(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天地四时五行与人身五脏之间的联系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一百九十一。(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天有四時五行,以生長收藏,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中医彭鑫博士,今天我们继续讲解《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我们先看原文:“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这段原文从字面上理解非常容易,因为我们学了这么长时间《黄帝内经》,知道四时五行,五脏之气,都是怎么样一种对应关系,我再带领着大家复习一下,从这段原文上来进行复习。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天指的是大自然,《黄帝内经》的很多篇章当中,天的含义实际指的就是大自然的意思,大自然的变化是分为四时五行的,四时是春夏秋冬四时的交替,五行有木、火、土、金水五行的运行和变化,因此他就会产生生长收藏这样一个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四时的规律。因此又产生了寒暑燥湿风这五种的气。(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这就影响了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跟生长化收藏的规律是一致起来的。对应到人叫做“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这什么意思?就是五行对应到人身体上是肝心脾肺肾五脏,五脏就产生了五气,也叫五志,五气化生出的五志就产生了喜怒悲忧恐五种不同的情志活动,所以这就是天地阴阳人体是一个统一的系统的关系,这就是以四时五脏阴阳五行作为核心的整体观。

人身体上有五脏,天地之间有五行,这就是一种整体观的概念,就是把人放在自然界当中,自然界当中的很多规律和运行的道理是跟人体相通的。我们由此就知道《黄帝内经》自始至终就贯彻了非常重要的一个方法论叫做天人相应。这也是一种古人对于人身体,还有大自然规律的认知,认为自然界的规律同样适用于人身体上,所以自然界有四时五行,人身体就有五脏化五气。

关于这段话的理解,古代的医家都有自己的高见,我们看一下张景岳在《类经》里面讲“四时者,春夏秋冬,五行者,木火土金水,合而言之,则春属木而主生,其化以风;夏属火而主长,其化以暑;长夏属土而主化,其化以湿;秋属金而主收,其化以燥;冬属水而主藏,其化以寒。五行各一,惟火有君相之分。此言寒暑燥湿风者,即五行之化也。”张介宾在《类经》里边把这段话注解的非常透彻,也很全面。(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他说四时就是春夏秋冬意思,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如果一一进行辨别性的分类,就是“春属木而主生,其化以风”,春天对应的就是木,主升发,所以他的化是风气。“夏属火而主长”,生长化收藏的长,主长的话,“其化以暑”,或有的篇章叫做其化以火,大家记住这个地方就分了,就是火分为两种,一个暑一个火,也有叫做一个暑一个热,他两个是把火给分开了,我们之后会讲。“长夏属土而主化,其化以湿”,长夏就是介于夏季和秋季之间的这样一个过渡时期,这个时期就是三伏天的这段时间,就夏天结尾了,秋天开始这段时间,这个时期有什么特点?就是天气非常热,但是湿度还特别大,这个时候化出来的气就是湿气,这个时候人就容易中暑中湿,身上有湿气这种表现。到了秋季,“秋属金而主收,其化以燥”,秋天隶属于五行当中的金,主收藏收敛,化出来的气是燥气。“冬属水而主藏,其化以寒”,冬天属水,是主收藏的,化出来的气是寒气。“五行各一”,金木水火土五行都是一个,只有火分为君火和相火,我们以后如果有机会跟大家详细讲讲五运六气里就有一个理论叫做少阳相火,少阴君火,他两个是不同的。“此言寒暑燥湿风者,即五行之化也”,寒暑燥湿风那讲的就是自然界的五行化出来五气,讲的就这意思。

我们再往后看,“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喜怒悲忧恐对应的就是五脏化出来的五气,五气指的就是五脏之气,对应到身体上就有五脏化出来的气,也就是五种情志,五脏化出来的气分别对应的是什么?对应的就是心化出来的气是喜,肝化出来的气是怒,脾化出来的气是忧,肺化出来的气是悲,肾化出来的气是恐,因此叫做喜怒悲忧恐。

有的人说这顺序不对,应该是木火土金水才对,怎么你这个地方成了火木土金水?因为这就是古人的一种书写习惯,这样书写读起来比较押韵,所以在这一块不用特别拘泥于顺序,但是你要知道这是五脏化出来的五气,详细来讲,就是五脏之气化出来的五种情志,也叫五志,我们之前讲五行五脏对应表的时候专门跟大家讲过,五脏对应的就是五种情志,有的时候把悲划归于脾胃,有的时候把悲化归于肺,但是综合我们之前学过的重点篇章,我们是以《金匮真言论》为主的,这个悲就属于肺,忧思属于脾,是这样一种归属关系,喜属于心,怒属于肝,恐属于肾,这个都是没有任何争议的。

很多人就说了,五脏跟五志是怎么样一种直接对应起来的,怎么心就对应喜,肝就对应怒,他们是怎么对应起来的?这里就涉及到一个话题,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对于五行的划属问题,就是说我们身体上的五种脏,不仅是五个器官,同时也对应的是五个系统,(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既然是五个系统纵向联合的话,他就在不同的层次会有不同的表现,比如在情志方面就表现为五志,要是在身体就表现为五窍,比如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唇,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二阴,他就是在身体表面的五窍就是对应这五个层次当中的五个表现,这是纵向系统所对应过来的,所以我们在学《黄帝内经》,学五脏五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他是五个纵向的联合起来的系统。

在情志方面,我们都知道我们的情志大概是分为这五大类,如果加上思,再加上惊,就叫七情,其实思和忧它两个类似,惊是一个特殊的情志,其实按照常规的五个情绪上的表现,就是喜怒忧悲恐这五种是比较常见的。(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一百九十一。(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五行与五脏对应关系

半月痕与五指关系拇指半月痕——关连肺脾呈粉红色时,表示胰脏机能不良,容易感冒、反复感冒、疲劳,严重时易患糖尿病。食指半月痕——关连肠胃呈粉红色时,表示胃、大肠的循环不良,食欲自然减退。中指半月痕-关连心包经、神志呈粉红色时,表示精神过度紧张,易头晕、头痛、思路不清、脑涨、失眠、多梦。无名指半月痕-关连内分泌呈粉红色时,表示运行于无名指的三焦经发生异常,易体质下降、阴阳失调,人容易有种说不出的不舒服感,女性会得月经不调等妇科病。小指半月痕-关连心肾小指一般很难长出半月痕,出现时,多为热症。呈红色时,易患严重的心脏病。

肝、心、脾、肺、肾七字歌诀 脾脏七字歌诀脾胃表里五行土,八卦坤艮拇指通。窍口体肉五色黄,华唇神意歌为声。志思变噎味通甘,嗅香液涎通脾胃。 肝脏七字歌决肝胆表里五行木,八卦震巺食指通。窍目体筋爪甲华,味酸色青志为怒。变卧液泪声为呼,神魂嗅矂肝胆通。 心脏七字歌诀心和小肠相表里,八卦为离通中指。五行为火窍通舌,体脉滑面色为红。声笑志喜省苦通,嗅焦液汗变为厥。 肺脏七字歌诀肺和大肠为表里,八卦乾兑通环指。体皮窍鼻华为毛,色白神魄声为哭。智悲便咳胃通心,嗅腥液涕五行金。 肾脏七字歌诀肾和膀胱为表里,五行为水色通黑。八卦为坎通小指,皮骨窍耳华为发。五声为申味通咸,嗅腑五便为哆嗦。

五脏健康之人

心脏好之人精力充沛肝脏好之人胆大肾好之人志向远大肺好之人做事有魄力脾胃好之人有毅力

五脏是否平衡健康的简易判断

睡觉平仰者为是其他睡姿皆为否

病症与五脏

多汗-------心脏不好嘴起翅皮---肺虚大便一次拉不尽---肺气不足

五味与五脏

心-------苦肝-------酸脾、胃---甜肺-------辣肾-------咸

五脏与五色

肝-----青心-----赤脾-----黄肺-----白肾-----黑如吃黑色食品可补肾,吃黄色食品补脾

五脏与五窍

肝-----目心-----舌脾-----口肺-----鼻肾-----耳如眼出了问题,可能是因为肝不好了

五脏与五声

肝-----呼心-----笑脾-----歌肺-----哭肾-----呻如狂笑伤心脏

藏脏互为表里

肝与胆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胆膀胱相表里

肝脏与“五变”

肝-----握心-----忧脾-----哕肺-----咳肾-----栗如没有握力了,那就是肝出问题了

五脏的五“主”

肝主筋心主(血)脉脾主肉肺主皮肾主骨骨质出了问题,要补肾

五脏与五液

肝-----泪心-----汗脾-----涎肺-----涕肾-----唾多唾或久唾易耗肾精

五脏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

金为肺,肺与大肠成表里,肺开窍于鼻,其华在毛木为肝,肝与胆相表里,肝开窍于目,其华在爪,其充在筋水为肾,肾与膀胱相表里,肾开窍于耳,其华在发,其充在骨火为心,心与小肠相表里,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土为脾,脾与胃相表里,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肉

平衡五脏阴阳之六字气诀

一、嘘字治肝病法 嘘,读(xǖ)。嘘气功可以对治目疾、肝肿大、胸肋胀闷、食欲不振、两目干涩、头目眩晕等症。二、呵字治心病法 呵,读(hē)。呵气功治心悸、心绞痛、失眠、健忘、盗汗、口舌糜烂、舌强语言塞等心经疾患。三、呼字治脾病法 呼,读(hū)。呼字功治腹胀、腹泻、四肢疲乏、食欲不振、肌肉萎缩、皮肤水肿等脾经疾患。四、呬字治肺病法 呬,读(sì)。呬字功可清晰肺经郁热治疗咳嗽等肺系疾病。五、吹字功补肾气 吹,读(chuī)吹字功治腰膝酸软,盗汗遗精、阳痿、早泄、子宫虚寒等肾经疾患。六、嘻字功理三焦 嘻,读(xī)。嘻字功治由三焦不畅通而引起的眩晕、耳鸣、喉痛、胸腹胀闷

、小便不利等疾患。

春夏吃甜提升肝气秋冬吃酸收敛肝气

五指指甲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大拇指指甲--肺,食指--肝,中指--心,无名指--脾,小拇指--肾

五脏等与时辰的关系

肺:3:00-5:00 肺经运行时间,肺部免疫力较差或是肺部排毒能力较差的人,

很容易在这个时间段醒过来;咳嗽的人此时咳嗽得最厉害;哮喘病人也易在此时

间段发作。所以,晚上睡觉要注意通风、不宜闷着被子,以利于肺部更好的呼吸

、排毒。

大肠:5:00-7:00 大肠经运行时间,此时应该起床,喝杯温开水,然后去排

便,即使没有便意也应蹲几分钟,养成一种习惯,就不容易产生便秘了。

经:7:00-9:00 胃经运行时间,胃的活力最强,开始大量分泌胃酸,需要开

始进食早餐了,一天的能量需求很重要是要靠早餐提供。

脾:9:00-11:00 脾经运行时间,脾主运化,早餐经过消化吸收,在这个时间

段运输到身体各处,提供营养物质。

心:11:00-13:00 心经运行时间,全身气血运行旺盛,也是一天中阳气最旺

的时间,不宜做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心脏负担;适宜休息,恢复早上消耗掉的能

量。

小肠:13:00-15:00 小肠经运行时间,小肠主消化吸收,午饭吃饱,才有足

够的营养物质提供人体使用。

膀胱:15:00-17:00 膀胱经运行时间,膀胱经是人体很重要的排毒经络,这

个时间段应适当的补充水分,增加毒素的排除。

肾:17:00-19:00 肾经运行时间,肾是人体很重要的一个器官,肾藏精,人

体精力的旺盛与否和肾气的强弱关系甚大;且此时也是太阳落山的时间,环境由

阳转阴,寒气出来,此时一定要注意保暖,防止寒气入侵。

心包经:19:00-21:00 心包经运行时间,心包是保护心脏的,也是人体一天中

记忆力最好的时间,用在学习上,效率会更高。可惜,现代的很多人把这个时间

花在应酬上,浪费了上天赋予的这一有利条件。

三焦:21:00-23:00 三焦经运行时间,三焦经协调上中下三焦,对人体的平

衡的影响很大。

胆:23:00-1:00 胆经运行时间,胆经排毒时间,应平躺床上使胆经更好的运

行,将身体的毒素进行排除。

肝:1:00-3:00 肝经运行时间,肝脏主解毒,此时全身的血液回流肝脏,清

除血液中毒素,身体应进入深度睡眠,有利于肝脏对血液进行净化。所以如果想

排毒23:00-3:00一定要平躺进入睡眠状态。

五脏洗髓导引术

一。调肝明目法:

平坐,轻闭双目,均匀呼吸,双手搓热,手心轻按在眼睛上,运转眼球:上下3次,左右3次,顺转3次,逆转3次,双手离开,目仍闭,再搓手按眼,重复以上动作,总共12遍,做完后闭目一分钟,配合“嘘”字诀练习。

二。搓喉理肺法:

平坐,搓热双手,单手虎口托住下颌,另一手由脖子到肺下叶,自上而下搓相应胸部,原则上男左女右,即男的先用左手搓左肺,吸气,再用右手搓右肺,呼气,女的则相反,每只手算1次,总共搓36次,配合“呬”字诀练习。

三。摩腹强脾法:

平坐,搓手,绕肚脐顺时针揉腹,吸气,逆时针揉腹,呼气,总共36次,配合“呼”字诀练,对于腹泻者,顺时针揉,对于便秘者,逆时针揉。

四。搓足强心法:

平坐,一只脚放在另一条腿上,先把脚趾向脚背方向掰一下,用大拇指从脚跟经涌泉穴向脚趾方向搓,再以脚脖为轴顺时针转一周,此为1次,总共9次,配合“呵”字练习。

五。提肛缩肾法:

站立,鼻子吸气,收紧肛门,脚跟稍抬起,停2秒钟,用口呼气,全身放松,脚跟回复原地,此为1次,共练36次,配合“吹”字练习。

六。三焦洗髓法:

两脚分开站立,平视,放松,鼻吸气,脚趾抓地,两臂上伸过头,翻掌,屏气上提足停十秒,口呼气,十指分开,两旁慢慢放下,此为1次,做36次,配合“嘻”字练习。

中医面诊之基础知识,五色-五味-五脏-五行

五色·五味·五脏 《黄帝内经》中五色、五味与五脏的对应关系是这样的:白色、辛味与肺相应;红色、苦味与心相应;青色、酸味与肝相应;黄色、甘味与脾相应;黑色、咸味与肾相应。由于五脏分别与筋、骨、脉、肌肉、皮肤相应,所以白色又与肌肤相应,赤色又与脉相应,青色又与筋相应,黄色又与肌肉相应,黑色又与骨相应。

面诊理论研究不断深入人们通过实验方法验证面诊理论,并提出新的诊断法则,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黄帝内经》面诊知识链接 《灵枢·五色篇》中将人的面部比喻为一座宫廷院落,鼻居中央,位置最高,故曰“明堂”。其余各部,皆如此形象化地予以想象:鼻部称为明堂,眉间称为阙,额称庭(颜),颊侧称为藩,耳门称为蔽。正如《望诊遵经》所说:“首面上于阙庭,王宫在于下极,五脏次于中央,六腑挟其两侧。”这是面部脏腑分布总的规律。 《素问·刺热篇》把五脏与面部的相关部位划分为:左颊候肝,右颊候肺,额候心,颏候肾,鼻候脾。并说:“热病从部所起者,至期而已”、“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虽然这是从热病的角度来划分的,但后世医家已把它扩展应用到对一切疾病的望诊上。

五行平衡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属性的物质所构成的。我们人体也是一个小宇宙,各脏器之间有着相互的关系,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的五脏与五行属性,有着特定的对应关系。 五脏与五行的对应关系

五脏之间的相生相克

在五行学说中,相生相克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有促进、助长和滋生的作用。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

人体五脏之间也存在一定相生与相克关系,具体如下: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肾,肾生肝;肺克肝,肝克土,脾克肾,肾克心,心克肺。

五脏和季节的关系 在中医里,季节被分为春、夏、长夏、秋、冬五个季节,并结合五行学说与人体五脏一一对应。

具体看来,肝对应春季,心对应夏季,脾对应长夏,肺对应秋季,肾对应冬季。在不同的季节,对应脏器较为脆弱,需要特别注意保护。如春天是肝的主季,肝气最旺,但也是这个季节最容易发生肝病,应该多吃小葱、豆豉之类的助阳食品,以及大枣、莲子之类的补益食品。

五行平衡和性格的关系 中医认为,五行平衡、五脏强弱与性格密切相关。

五行若不平衡,比如说火多无制,人易急躁;

水多无制,人多聪颖但意志不坚定;

木多无制,人多刚愎自用;

金多无制,人多保守刻板;

土多无制,人性情温厚但胆小怕事。

尽管如此,现代研究也表明,人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自我控制实现性格调整。

颜面五脏法

面部经络丰富,气血充盛,加之皮肤薄嫩,所以身体内部的变化就会在面部有所反映。虽然古今面部分属各有所不同,但都是在《黄帝内经》有关脏象、气血、经络分布的理论基础上而形成的。

古代面部分区 《黄帝内经·灵枢·五色篇》把整个面部分为:鼻部称为明堂,眉间称为阙,额称庭(颜),颊侧称为藩,耳门称为蔽。

古代面部脏腑分属

1 庭为首面。

2 阙上为咽喉。

3 阙中(印堂)为肺。

4 阙下(下极、山根)为心。

5 下极之下(年寿)为肝。

6 肝部左右为胆。

7 肝下(准头)为脾。

8 方上(脾两旁)为胃。

9 中央(颧下)为大肠。

10 挟大肠为肾。

11 明堂以下为膀胱、子宫处。 现代面部脏腑分属 现代面部各部分属,是在生物全息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它在面部呈现一个倒置内脏图形,也是一种整体内脏在面部的缩影。现代面诊法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面部对应脏腑与传统中医不同,诊断方法也有所区别。

1 额头正中近发际处为子宫、膀胱。

2 额中线两侧为输尿管。

3 额中部为小肠。

4 两眼上下胞为左右肾。

5 鼻头为胃。

6 左颧处为脾。

7 右颧处为肝。

8 口唇处为心脏。

9 下颏处为咽喉。

10 两颊为左右肺。

11 支气管位于唇角两侧至下颏。

本文来源《面诊大全速查轻图典》作者:于雅婷 赵鹏,本文版权所有归原著作者所有,如有使用不妥请联系@经方学堂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