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起名

外水道和外归来 定位(外水)

外水道和外归来 定位(外水)

科普|这些水利名词,你看到了会读吗?

在一些文章中

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些

平时不太熟悉的词语

圩垸、子埝、杩槎

当这些名词出现在

你的脑海中时

你可能会有这种感觉 ↓

他们读做什么?

又有什么用处?

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圩 垸

圩垸[wéi yuàn],指在河、湖、洲滩及滨海边滩近水地带修建围堤所构成的封闭性生产生活活动区域。

圩田基本结构示意图

圩垸的围堤可以防止高于圩垸区域内地面的外水自由流入。圩垸是此类区域的总称,在长江下游称圩,在长江中游称垸,在珠江中、下游称堤围或圈,在沿海地区称海塘。

圩垸的分类

从防洪治涝角度考虑可分为两类:

①纯圩区。四面环水,集水面积在堤防保护范围内。如中国洞庭湖的大通湖垸、荆江分洪区、太湖区的大部分圩垸等。

②半圩区。堤防与山丘相连,集水面积除圩内平原外,还有山丘区的集水面积。如中国湖北省的荆北区、汉江中游的襄东垸、安庆广济垸等。

子 埝

子埝[zǐ niàn],指为防止洪水漫溢,在堤顶临时抢修的小堤,又称子堤。

堤防遇超设计标准的洪水,可能漫溢时,常在堤顶加筑子埝。子埝的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取决于汛情缓急、流速、风浪、取材条件以及堤顶宽度和抢险力量。

子埝的分类

子埝的类型较多,常用的有纯土子埝、土袋子埝和桩柳子埝等。

①纯土子埝系以土料修筑,用于堤顶较宽、附近有质地较好的土源(也可背肩取土)、水面风浪较小的堤段;

②土袋子埝系在堤顶的临河一侧用土工合成材料编织袋或麻袋装土料堆叠,背侧培土逐层夯实,用于堤顶不宽、附近土质不良或风浪较大处;

③桩柳子埝系在堤顶以木桩、木板、苇把、柳石枕等作为子埝临河护坡,后边加填土戗,用于堤顶较窄而材料条件许可的地方。

杩 槎

杩槎[mà chá],用杆件扎制成支架,内压重物以截流或导流的一种河工建筑物构件。

众多杩槎串连构成杩槎坝。杩槎的杆件可用木料、钢、钢筋混凝土制作。

最早常用的杩槎。由竹木杆绑扎成三足或四足立架,内压重物。可放一排或几排木杩槎于河底,修建成丁坝、顺坝或锁坝,可以修成透水坝或不透水坝。适于修建在水浅、流缓处,最适用于修在坚实的卵石或沙卵石河床上。

埽 工

埽工[sào gōng],中国特有的一种在护岸、堵口、截流、筑坝等工程中常用的水工建筑物。

用梢料分层匀铺,压以土及碎石,推卷而成埽捆,简称埽。小埽又称埽由或由。若干个埽捆累积连接起来,修筑成护岸等工程即称为埽工。

先秦时期已有类似埽的建筑,宋代黄河上已普遍使用。北宋中期黄河自孟津以下两岸建有大规模埽工四五十处,卷埽技术已十分成熟。《河防通议》《宋史·河渠志》等对埽的制作和埽工的使用进行了专门总结。

护岸埽示意图

埽的卷制示意图

戗 堤

戗堤[qiàng dī],在堤的临河或背河一侧加修低于原堤堤顶、具有一定厚度的土工建筑物。

在防洪险要堤段,如堤身单薄,满足不了渗透稳定、抗震要求,常以戗堤来加固堤防。

临河坡上的戗堤称前戗;背河坡上的戗堤称后戗。防洪墙背水侧大多修有土石后戗。戗堤的设计断面要满足渗透稳定的要求。后戗的顶高一般在浸润线出逸点以上几十厘米至1米。根据堤高,一般加修一级后戗,必要时可加修多级后戗,以出逸点不在戗坡出逸为原则。滩面较高、堤身单薄的,可修筑前戗,前戗顶高一般高出设计防洪水位。

◆◆ ◆◆

南水北调全媒调研小分队采访札记之四:黄河何以在这里变成“立交河”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河南荥阳5月23日电 题:黄河何以在这里变成“立交河”?——南水北调全媒调研小分队采访札记之四

新华社记者屈婷、黄垚、孙清清

九曲十八弯的黄河在郑州西北约30公里处摆了一下腰,在一个叫孤柏嘴的河湾处变得平静温柔。难以想象,河底之下还藏着两条从南向北奔流的“河”。

站在位于邙山上的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安全观测平台看去,滔滔黄河与北岸辽阔的平原一马平川,紧接黄河河滩的麦田已渐黄成熟,连绵无际。穿黄南岸明渠之上,廊桥横立,两岸隆升成高高的护坡,清澈的渠水犹如“巨龙”,一头扎入隧洞进口,隐去了身影。

这几天里,在长达4.25公里、最大埋深35米的两条穿黄隧洞中,几乎每秒就有280立方米的水穿越黄河,自北岸焦作温县的隧洞出口涌出。这“河穿河”的一幕,被网友形象地称为“立交河”。

南距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取水口470公里,北距渠道出口北京团城湖780公里——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的“咽喉”,也是国内首例用盾构方式穿越黄河的工程。

进口平静幽深,出口咆哮激荡。这两条地下“河”,为何势不可挡?我们在一组数字中找到了答案:南水北调中线干渠跨越1200多公里,全程高差不到100米,却给短短19.3公里的中线穿黄工程段“豪气”地分配了10米高差,且仅在最要紧的4.25公里穿黄河隧洞就用去了约8米高差。

“水在隧洞中由于摩擦力等因素会降低动能和势能,造成水头损失。”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河南分局总工程师李明新说,“这样分配高差是为了留够损耗空间,确保水能顺利一举穿越黄河。”

“赛道”已铺就,但至柔之水的穿越,并不像“搭积木”那么简单。通汽车的江底、海底隧道,相比之下只要隔绝外水,就能“万事大吉”。但在黄河河床之下,运送南水的隧洞面临外水和内水双重“高压”。

于是,不拘一格的隧洞设计横空而出。智慧的工程师们设计了中国第一条双层衬砌隧洞,内衬和外衬分别抵御内外水压力,它们中间还有一层排水系统,构成“三层夹心饼干”。

“内衬压力相当于在55米深的水下承受的压力,外衬也承受着超过30米的水压。”南水北调中线干线穿黄管理处处长张晓伟将隧洞比喻成人的血管,面对巨大水流形成的“血压”,只有科学过硬的建造设计才能保持工程“健康”。

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两条地下“河”互不影响。在隧洞进口右侧,还有一段城门形的隧洞联通主干渠,穿过邙山直抵黄河岸边,这就是为应急修建的穿黄工程退水洞。

李明新说,这个设计是确保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输水干渠需要紧急退水时,闸门打开,主干渠的水源便会改道溢出,流入黄河——这时,黄河与长江两大母亲河就会“真正握手”!

置身其中,才能体会穿黄工程的复杂性。黄河河底隧洞施工段中,三分之一是全砂层、三分之一是黄土层、三分之一是上砂下土的地层。工程师和工人们需要不断调整盾构机姿态,并克服渗透垮塌、刀头磨损、枯树孤石等危险因素,小心翼翼前进。

除了黄河,穿黄工程还“遇水搭桥”,一会儿渠行河上,一会儿河入渠下,利用“倒虹吸”原理跨过几道黄河支流。这道“立交河”,可谓各行其道,上下有序。

为确保“立交河”的安全畅通,穿黄隧洞还进行过一次高难度的体检。

那是通水5年后的2019年冬天,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建管局抓住黄河冬季冰期到来的时机,择机给其中的A号隧洞退水检查,隧洞结构安全,但结构缝的防渗处理需要加强。

他们用了整整4个月,将原461条结构缝喷涂聚脲全部拆除,并采用了一种“T形橡胶板+喷涂聚脲”的新方案,攻克了粘结难题。工作组还设计研发出适应隧洞内作业的履带式旋臂和轨道式弧形机械开槽机,填补了国内相关空白。

经过这次对结构缝防渗体系全面系统的成功处理后,穿黄隧洞维护技术方案陆续出炉,进入“精准维护”时代。

“就像做血压监测一样,我们依靠布设在隧洞内的1000多支各种类型‘听诊器’为它号脉问诊,就不用每次都抽水体检了。”李明新说。

有“机器鱼”之称的水下机器人每个月梭巡检查隧洞结构、人工观测每天取值一次、自动化系统每半小时取值一次、三角鲂等生态鱼类投入干渠24小时担任“清道夫”……张晓伟说,任何水利工程都不能“一劳永逸”,穿黄工程将在“双精维护”、智慧调水的加持下,成为我国未来“四横三纵”骨干水网的关键节点。

穿黄不通,中线无功。这句话足见穿黄工程之重。

从“咽喉”之地涌向黄河北岸的南来之水,打开了华北地区的“水龙头”,滋润了焦作、平顶山等周边城市,直接带动了中原经济带的腾飞。

孤柏嘴,这个黄河岸边2000多年历史的古渡口,见证了楚汉争霸的烽烟,也将见证千百年来“江河相汇”的梦想。

穿黄工程的传奇不老,它的故事仍在继续。

家中自来水管破裂造成楼下邻居受损 物业:由业主自己负责

这次因为水管破裂,还影响了邻居家。

家中水管破裂还淹了楼下

2020年,马先生在西安市科创路高新品阁小区购买了一套10年房龄的二手房,过户之后就把房子出租了。马先生说,此后他帮租客处理过不少房屋的问题,但今年11月29日凌晨的这次漏水,却让他犯了难。

“11月30日早上,租客突然联系我,说房屋地板上出现很多水,物业关闭水闸后上门检查发现,我家地下的自来水入水管出现破裂。”马先生说,他知道情况后,便要求物业进行维修,物业却说房屋内的管道应由业主个人负责。

12月1日,物业又通知马先生,因为此次漏水,楼下两户邻居的房屋被淹,需马先生出面解决,这让他无法接受,“自来水入水管自房屋建造时就有,而且埋在地下,此次破裂也并非人为原因损坏,为啥我要负全部责任?”

物业:依据规章制度所有维修应由业主负责

12月7日下午2时许,华商报记者来到马先生房屋看到,漏水处的管道已修复,也重新铺设了木地板。马先生提供的图片显示,楼下邻居家墙壁受损较为严重。

下午3时许,小区物业一位杜姓经理表示,物业的所有规章制度,均按照《西安市物业管理条例》制定,对于马先生家漏水的后续处理,也符合相关规定。

对于管道破裂的原因,物业工程部一王姓主管表示,大概率是由于管道老化导致的。随后,王主管带着记者来到距马先生房门外10米远左右的水表间,“根据维修规定,以总管道的入户水表为界,水表以外的由水厂或者物业负责;水表以里的,由业主负责。”王主管说,马先生家水管的漏水点,属于入户水表以里的范围内,所以只能由业主负责维修。

对于邻居家因此次渗水造成的损失,王主管说,“我们物业只负责因下水主管道漏水、返水,及后续造成的所有损失,马先生家的情况,物业不予负责。”

律师:若房屋无质量问题,漏水应由业主负责

北京德恒(西咸新区)律师李耀华说,“判断到底是物业承担责任还是业主承担责任,主要有两个因素,一个是房屋是否过了质保时间,其次是漏水点的位置。”

李耀华表示,《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第七条规定,给排水管道保修期为两年,即两年之内,管道出现问题应由建设单位或者是物业公司来承担的。过了质保期后,除人为因素外,责任归属主要看漏水位置,若漏水点在入户水表的后端,属于业主的专有部分,由业主负责;若漏水点在前端,则归属权供水公司或物业管理,有具体管理人负责。

本案中,马先生房屋的建设时间为2010年,已经超过了质保期,其次漏水点位于入户水表的后端,因此马先生应对本次漏水负责,“若此次漏水,是因房屋质量或其他因素造成,则马先生可要求建设单位或物业公司进行维修。”李耀华说。

华商报记者 王煜鑫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国医大师石学敏丨醒脑开窍针刺法详解

石学敏:男,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届国医大师。石学敏教授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潜心研究中风病的临床治疗,于20世纪70年代初创立了“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开创了现代针灸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先河,救人无数。

CCTV10报道石学敏教授 救命银针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该病发病时间急,危害性大,瘫痪或者死亡率较高。

目前针对脑卒中造成的并发症、后遗症,除西医常规处理方法外,中医醒脑开窍针刺疗法的临床效果显著,副作用小,是治疗该病非常不错的选择之一。

醒脑开窍针刺法是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石学敏教授发现的一种针刺方法,主要作用是保存最大量的脑细胞,使萎缩变性的细胞恢复正常的形态结构,保证组织存活,并增强日渐衰弱的脑生物电活动,使其能发出正确的神经信号。

醒脑开窍”法是针对中风病的基本病机为瘀血、肝风、痰浊等病理因素蒙蔽脑窍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而提出的治疗法则和针刺方法。在选穴上以阴经和督脉穴为主,并强调针刺手法量学规范,有别于传统的取穴和针刺方法。

一、“石氏醒脑开窍法”针法学术思想

(一)对中风病病机的继承、发展

石氏醒脑开窍”:“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醒脑开窍”、“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这一中风病发展的最终病机而立。

“醒脑”包括醒神,调神之双重含义,醒神调神为“使”,启闭开窍“用”。

“滋补肝肾” 针对肝肾亏损这一最常见、最重要的证型基础而设。

(二)注重针刺规范,提出针刺手法量学

对配方组穴从进针的方向、深度、采用的手法和刺激量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将捻转补泻定义为:

1、十二经脉以任督脉为中心,左右捻转时作用力的方向,向心为补,离心为泻;

2、捻转幅度大用力重为泻,即捻转时施行大幅度低频率捻转,幅度大于180˚,频率在50~60次/分。

二、醒脑开窍针法组成与操作

组成:内关、人中、三阴交为主穴以醒脑开窍,滋补肝肾。极泉、尺泽、委中为辅穴以疏通经络。

还选风池、完骨、百会以补益脑髓;金津、玉液或咽后壁放血及上廉泉改善语言功能和吞咽功能;手指握固加合谷;足内翻取丘墟透照海。

每日针2次,10天为1疗程,持续治疗3~5个疗程。

1、主穴

(1)内关(手厥阴心包经):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属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具有养心安神、通调气血之功。是治疗内脏疾病之常用穴,特别是治疗心、神志疾患、消化道疾患的首选穴位。

内关:直刺0.5-1寸,捻转提插结合泻法1分钟,使针感向指尖或者向手臂上方传导。作用:醒心神,开心窍。用于治疗脑卒中患者神昏谵语,心神不宁等症状。

(2)人中(督脉):为督脉、手足阴阳之交会穴.督脉起于胞中,上行入脑达巅,故泻人中可调督脉,开窍启闭,可健脑安神。是十三鬼穴之一,为治疗精神、神志疾患的首选穴位。

人中:斜刺0.3-0.5寸,用重雀啄法至眼球湿润为度。作用:醒脑窍,通脑络。用于治疗精神意识思维障碍,语言功能障碍,优势半球损伤等常见的脑卒中症状。

(3)三阴交(足太阴脾经):为足太阴脾、足厥阴肝、足少阴肾经之交会,可补三阴,益脑髓,调气血,安神志。本穴为回阳九针之一,统治足三阴经所主治的病证。

三阴交:直刺1-1.5寸,捻转提插结合补法,以下肢抽动3次为度。作用:滋补肝肾。用于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瘫痪,肌力小于3级,肌张力不高的患者。

2、辅穴

(1)极泉(手少阴心经)

极泉:原穴沿经下移1寸,避开腋毛,直刺1~1.5寸,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上肢抽动3次为度。作用:宽胸理气,通经活络。

(2)尺泽(手太阴肺经)

尺泽:屈肘成120度角,直刺1寸,用提插泻法,使患者前臂、手指抽动3次为度。治疗上肢瘫痪,肌力小于3级,肌张力不高患者。

(3)委中(足太阳膀胱经)

委中:仰卧直腿抬高取穴,直刺0.5~1寸,施提插泻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治疗下肢瘫痪,肌力小于3级,肌张力不高患者。

3、配穴

(1)吞咽障碍加风池、翳风、完骨:针向结喉,进针2~2.5寸采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每穴施手法1分钟。

风池: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0.8-1.2寸,补益脑髓,改善脑缺血缺氧。

翳风:针向结喉,进针2~2.5寸采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

完骨:平刺0.5-0.8寸,补益脑髓,改善脑缺血缺氧。

(2)手指握固加合谷:

合谷:进针1~1.5寸,采用提插泻法,使患者第二手指抽动或五指自然伸展为度,改善中风后手指握固症状。

(3)语言不利加上廉泉,金津、玉液放血:

金津、玉液及咽后壁放血:用毫针散刺,改善脑卒中后语言功能和吞咽功能。

上廉泉:针向舌根1.5~2寸,用提插泻法,改善脑卒中后语言功能和吞咽障碍。

(4)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

丘墟透照海:约1.5~2寸,局部酸胀为度,改中风后善足内翻症状。

4、并发症的治疗

(1) 便秘:针外水道、外归来、丰隆。

(2) 呼衰:针刺双侧气舍。

(3) 尿失禁、尿潴留:针中极、曲骨、关元、局部施灸、按摩或热敷。

(4) 共济失调:针风府、哑门、颈椎夹脊穴。

(5) 复视:针天柱、晴明、球后。

(6) 癫痫:针大陵、鸠尾。

(7) 肩周炎:针肩髃、肩髎、肩内陵、肩贞、肩中俞、肩外俞,痛点刺络拔罐。

(8) 血管性痴呆:针百会、四神聪、四白、太冲。

(9) 睡眠倒错:针上星、神门。

三、针灸处方

主方1——“大醒脑”

一、穴位组成:

主穴:双侧内关、人中、三阴交副穴:患肢极泉、尺泽、委中配穴:吞咽障碍加风池、翳风、完骨;手指握固加合谷;语言不利加上廉泉,金津、玉液放血;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

二、操作:

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5~1.0寸,采用提插捻转结合的泻法,施手法1分钟;继刺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采用雀啄手法(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再刺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斜刺,进针1.0~1.5寸,采用提插补法;以患肢抽动3次为度

主方2——“小醒脑”

一、穴位组成:

主穴:上星、百会、印堂、双侧内关、三阴交

副穴及配穴同主方1。

二、操作:

先刺印堂,刺入皮下后使针直立,采用轻雀啄手法(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继之,选3寸毫针由上星刺入,沿皮刺入百会穴后,针柄旋转90°,转速20~160次分,行手法1分钟

其他主穴、副穴、配穴手法同主方1。

只要没有系统地接受正规醒脑开窍针刺治疗的患者,开始治疗的前3天均必须使用醒脑开窍针刺法主穴之方I。主穴之方I的醒神开窍、通调元神的作用比主穴之方II作用强,3天以后如果患者意识障碍尚未解除,主穴之方I应该继续应用;如果意识障碍解除,但主动运动尚未出现,则主穴之方I和主穴之方II可以交替使用;如果意识障碍解除,主动运动出现,仅是力量不足或精细动作差,可以用主穴之方II代替主穴之方I。

比较而言,主穴之方Ⅱ更多用于中风的恢复期、后遗症期及非器质性的心悸、疼痛、遗尿、阳萎及遗精等证。

四、临床应用

适应症

1.中风病及其相关病症。

2.神志、精神疾患,如瘾病、痴呆、郁证等。

3.各种脑病。如脑外伤、小儿脑瘫等。

禁忌症

1.急性脑出血。

2.高血压。

注意事项

(一)“大醒脑”与’‘小醒脑”的临床应用

“大醒脑”长期使用增加病人痛苦,“小醒脑”适用于病情稳定,神志清醒的中风患者。

1、应用调神法之初,首选“大醒脑”,而后与’‘小醒脑”交特使用。

2、在中风急性期者,患者亦可用一般要求严格按照“大醒脑”法操作,病情轻浅者,亦可用“小醒脑”针刺法操作。

3、对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按照“小醒脑”针刺法操作,但病情严重者可使用“大醒脑”针刺法,亦可交替使用。

(二)卒中后遗症期长期应用针灸治疗

故在应用醒脑开窍法时为避免患者出现疲劳感或穴位疲劳的出现,对醒脑开窍法务必要慎用或减小刺激量。

(三)对针刺特别敏感者

1、临床常见的一些畏惧针刺法或对针刺特别敏感的病人:在应用醒脑开窍法时为使其能接受治疗必须掌握好刺激量,尤其是水沟穴的刺激量。

2、卒中后遗症期长期应用针灸治疗:在应用醒脑开窍法时为避免患者出现疲劳感或穴位疲劳的出现,对醒脑开窍法务必要慎用或减小刺激量。

3、对针刺特别敏感者:临床常见的一些畏惧针刺法或对针刺特别敏感的病人,在应用醒脑开窍法时为使其能接受治疗必须掌握好刺激量,尤其是水沟穴的刺激量。

4、刺激量应视病情灵活掌握: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要求患肢抽动次数可灵活掌握,肢体肌力在0一3者可使之抽动三次。肢体肌力在3级以上时,可适当减少抽动次数。

5、留针情况:针刺操作实施手法后,非立即留针,而是要求患者立即活动患肢。除三阴交留针外,其余各穴均补出针。三阴交要求将针提至皮下,不出针,让患者活动,留针时再将针刺入得气深度。

五、临床应用

患者骆某,女,47岁,因“右侧肢体乏力2天,加重伴言语不利1天”于2004年4月10日入院。患者于04年4月8日早出现右侧肢体乏力,右下肢为甚,可自行行走,未行特殊处理。4月10日晨起发现穿衣困难,右侧肢体乏力较前加重,下地行走欠稳,伴有言语不利,当时患者神清,无头晕、头痛,无肢体抽搐等,遂就诊我院急诊,行头颅CT结果未发现异常。收入神经外科治疗。

【入院症见】:车床推入,神清,精神可,言语欠清,右侧鼻唇沟变浅,右侧肢体乏力,活动不利,纳眠可,二便调。舌暗红,苔白腻,脉弦滑。

【查体】:心肺(-)。

【专科情况】:神志清楚,构音欠清,右侧鼻唇沟浅,伸舌偏右,两侧肢体肌张力正常,右侧肢体肌力约4级,左侧肌力正常,全身感觉未见异常,浅反射正常,右肱二、三头肌腱反射和右膝腱反射减弱,病理征未引出。脑膜刺激征(-)。

【辩证分析】:缘患者年近五旬,肥胖体弱,肝肾不足,肝风内动;脾胃受损,脾失健运,则聚湿生痰,痰湿阻络则瘀血内生,肝风挟痰挟瘀上扰,痹阻脑脉,脑髓受损,发为缺血中风。病因为肥胖体弱,病机为风痰瘀血,痹阻清窍,窍闭神匿,神不导气。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缺血中风(风痰瘀血,痹阻脉络)

西医诊断:脑梗塞急性期

【治疗】,以补益肝肾、活血祛瘀为法,清开灵和灯盏花素活血通络化瘀,复方麝香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和速碧林活血、扩容、抗凝等治疗。患者入院后右侧肢体乏力进行性加重,右侧肢肌力0级,经针灸治疗后右侧肢体乏力改善,右上肢肌力0级,右下肢肌力2级。于2004年4月15日转入针灸科进一步治疗。转入我科时,患者右侧肢体无力,活动不利。

转入后第四天,石院士来推广石氏中风单元及醒脑开窍法,该患者被选中进行示范教学,石院士为其进行针灸治疗,针刺内关(双)、人中、委中(右)、三阴交(右)、极泉(右)、尺泽(右)、合谷(右)、丘墟透照海(右)、风池(双)、完骨(双)、翳风(双)。当针刺委中、三阴交穴时,患者觉右下肢出现闪电样针感,右下肢分别猛烈收缩3次,出针后,嘱患者抬右下肢,患者即觉得右下肢比前轻松,抬举比前有力,右下肢肌力3+级。针刺极泉(右)、尺泽(右),患者觉右上肢出现闪电样针感,右上肢出现不自主收缩3次,出针后嘱患者活动右上肢,患者右上肢肌力可达3-级,右手指可稍活动。

续用醒脑开窍法为患者治疗约40天,每次针刺患者都可出现明显针感,每次治疗后患者右侧肢体乏力都可有所改善,患者手指功能逐渐恢复,对指良好。

随诊至今,患者右侧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右手写字尚端正,生活自理。该患者恢复效果之好,超出我们的预期。

来源:国医名家课堂,转载请注明出处。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