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八字

六棱木

六棱木

任宝亭 白云山传奇 (二)

白云山传奇 (二)

文. 任宝亭

白云山的丰茂植被和太行菊

当年玉皇大帝随手撒下的泥土变成了良田,那么他撒下的柴草中有一些是柴枝木棒,这些则大都变成了树木。这些树木种类繁多,乔木灌木交错其间,形成了蓊郁的原始森林,也给许多野生动物提供了乐园。

众多树木中,还有不少罕见的树种。目前已知的有青檀、皂角树、金钱槭、漆树、楸树、榕树、崖柏、降龙木等。这些都是比较珍贵的稀有树种,青檀等品种还被列入《中国稀有濒危植物名录》,楸树是被植物学家们称之为珍奇古老的活化石物种,它是经过史前地质地貌结构变迁得以保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树木,而且还有多种药用价值。

名为降龙木的树,也叫六棱木,具有极强的韧性,折而不断,像牛筋一样。它有六条棱,横截面呈规则的雪花形,也像六片花瓣,常用来做手杖或棍棒武器。降龙木,顾名思义,它具有祛邪解毒、镇妖除怪、降服恶龙的作用。传说宋代杨六郎率军攻打天门阵时,辽军把大量毒气释放到宋军阵中,使杨六郎的部队失去抵抗能力,伤亡惨重。穆桂英得到情报后,从穆柯寨带来降龙木,发给士兵,驱散毒气,从而大破天门阵,取得战斗的全面胜利。穆桂英当年在白云山的的点将台,一直流存至今,现在已成为人们凭吊的一处古迹。在古代,神奇的降龙木还被制成筷子,作为贡品进献皇上,以测试饭菜是否有毒。如此金贵的树木,在白云山却大量存在,你若登山,途中不时可以看到。

上有树木下有百草。玉皇大帝撒下的柴草里的柴枝木棒变成了林木,而柴草里的茅草碎蔓,则变成了茂盛的草本群落。他们与树木相辅相成,共生共长,烘托起了白云山一带的原始森林。这众多的草木中,还提供了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对癌症颇有疗效的半枝莲,非常喜欢这里的海拔高度和凉爽气候,山上山下常常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还有柴胡、连翘、苍术、丹参、黄精、石竹、山丹等,都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乐土,虽然稀疏零散,但却漫山遍野都有生长。

最引人关注的是被称为太行绝壁奇花的太行菊,它是中国国家特有的珍贵物种。它生长在海拔500米至1500多米的峭壁或裸露的石灰岩上,花瓣呈舌状线性,始时是淡紫色,完全开放时则调制成纯白色,花期长达三至四个多月,每朵花能持续开放20多天。它生长的环境极其恶劣,往往在石头缝里觅生存。整块石壁上,只要有一丝皲裂,哪怕头发丝一样粗细,它也要顽强地扎下根去。再借一点云雾,就会生长起来,绽放出花朵。在露重霜寒的秋风里,在百花凋零的冷月下,他们一簇簇地悬在那刀劈斧砍般的万丈绝崖上,像天女的芊芊玉手一个又一个地挂上去似的。当微风吹来,它们以垂直竖立的峭壁为背景,随风摇曳,婀娜多姿,楚楚动人,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淡雅和清丽。

再加持它们从来不与其他花草为伍、喜欢独生独处的个性,它的娇容总是那么醒目和耀眼,并毫不吝啬地散发着阵阵菊香,向白云山贡献出一道诱人的独特风情。正是:

太行菊虽小,凌寒独自开。装点白云山,绝壁香气来。

事物总是有它的两面性。太行菊由于生长环境险恶,物种稀奇,还有它的药用价值,所以倍受人们青睐;但正是由于它生长环境险恶,物种稀奇,倍受青睐,所以已呈濒危状态。我国发布的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就将其列入其中,并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也是在大声疾呼,救救它吧!

我们祈祷,愿太行菊在受到人们的喜爱的同时,更受到人们的悉心保护,使它不断扩大种群,逐渐延续下去,繁衍开来。

白菜垴和三道山门

白云山的最高峰白菜垴,海拔1350米。站在这里,四面河山,沟沟梁梁,尽收眼底。

白菜垴,从山下仰望,从远处遥望,都酷似四棵生长着的大白菜,故而得名。为求富贵,也按谐音叫做“百财垴”。由于是四棵白菜,也寓意四季发财。四棵,还有暗发的含义,汉字“八”谐音“发”,而汉字“四”,就是家里藏着“八“,即暗发。很巧,现代音乐的“哆、来、米、发、嗖”中,“发”恰是“四”,也是暗发。

如此契合,也不全是巧合,因为在传说中,白菜垴来自于神灵造化。相传这四棵白菜就是当年玉皇帝种矿,在此歇脚喂白龙马草料时,无意洒落的饲料里含有的菜籽,后来生根发芽生长而成。据当地百姓传说,每月初一午夜时分,白菜垴顶上,灵光回射,紫色升腾,呈现出一个聚宝盆的形状。若从东边遥望白菜垴,倒像一顶官帽,所以有“朝拜者民可发财,官可升迁,平步青云,步步高升”之说。

白菜垴高耸入云,陡峭险峻。它的东、西、南三面皆为绝崖峭壁,只有北面辟有一条狭道,成为攀登峰巅的唯一蹊径。此路沿山脊蜿蜒上行,两边为万丈悬崖,让人头晕目眩,如此险象,令许多人或不敢涉足,或中途知返。

敢于冒险者,始从山麓出发,向上攀登。当到达大约1000米高处时,曾经相继横着三道山门。每道山门,都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第一道山门,为人工建造,石头拱券,两侧有竖厅,一边还卧着一只石狮子,向着门外怒目而视。整个石工刻制精美,规整契合,结构严谨。山门安装有两扇厚重木门,门扇有馒头大小的泡钉,坚固沉重,可开启,可关闭。一旦关闭,登山者插翅难飞。

再继续往上攀登,最后是第三道山门。也是人工建造,其形制也和第一道山门一样,只是所处海拔高出了约百米。这两座山门最早的建筑时间不可考,能确切有据的是重修时留下的一块石碑残碣,仔细辨认,能清楚地看到它记载的重修年代为明朝万历二十年,即公元1592年,至今整整430年了。

可惜的是这第一道和第三道两座山门,在文革浪潮中,被拆除砸毁了。那巨大沉重的石头雕刻,在红卫兵的欢呼声中,轰然滚下万丈深渊,伴随着是大山悲哀的回声,久久回荡。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只是残缺的基础和一些破碎的石块,有一块半拱形的、雕刻有花纹的石块,静静地躺在山路旁的草丛中,似在向你诉说着他们的不幸,它们的沧桑。

第二道山门,则与第一道、第三道截然不同,命运也完全不同。这道门不是人为的建筑,而是天然的关卡。过了第一道石门,向上攀登几十米,就是这第二道山门。它是横在山脊上的自然山体,在这里突然裂开了一道缝隙,宽度不足两米。而就这不足两米的夹缝上方,不知何年何月从何处飞来一块半间房子大的巨石,卡在两米高处,不高不低,不大不小,正好形成一道石门,看上去形势险要,大有岌岌坠落之势。但不知多少年来,它就牢牢地支撑在那里,任你地动山摇,“我自岿然不动“。大自然如此神来之笔,叫你不得不为之惊叹!

这道天然石门,历经了多少自然沧桑,经受了多少战争烽火,目睹了多少政治风云,但都没有触动到它,它是多么的幸运!

过了三道石门后,一股无名的力量在推动着你,你定会不停歇地继续向上攀登,一直到达1350米的峰巅白菜垴。那里至少在明代万历年间就建有两座庙宇,一个是建在最高峰的玉皇庙,一个是略微靠下、规模宏大的碧霞元君庙。玉皇庙耸立峰顶,藐视四周,万千气象,尽收眼底,这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定会脱口而出,所以,白云山素有“小泰山”之称。碧霞元君庙位处玉皇庙之下,坐北朝南,胸襟开阔,建筑成群,仙气氤氲。当年,两座庙宇那终日不绝的香火,深情地表达着人们对远古时期玉皇大帝施恩布泽的无尽感恩和庄严的纪念。

令人遗憾的是,这两座庙宇与被破坏的两座山门一样,也在文革中毁于一旦,现已荡然无存。但其石头砌筑的墙基还完整存在,在其周围的荒草和碎石中,还可以随时找到庙宇彩色琉璃瓦的残片。山路荒草里还可以看到半截石刻门楣“碧霞元”,显然,这是“碧霞元君”庙门的石制匾额残存。

此外,这里还有八仙洞、棋盘石、龟石地等奇峰怪石,这些遗迹都在展示着它们的历史存在,回放着曾经的神秘和辉煌。

作者简介:

任宝亭,字茅山,号汲古斋主人,现为河北省民俗文化国学研究委员会顾问、河北省工艺美术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河北省太极拳协会顾问,邯郸企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华冶书画协会主席,中国冶金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作有《书法审美的公共语境》《书法的形制》《兰亭序三探》《祭侄文稿为什么成为天下第二行书》《寒食诗帖的艺术解读》《读好三本书走好人生路》《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等讲座,出版有散文集《谦师孺牛》《先锋颂》《蓝花布的思念》等著作。《蓝花布的思念》获河北省首届网络文学作品五个一优秀作品奖,其散文《紫荆花儿两地开》《双泉涌蓝花布》入选《中国当代散文大观》一书。

图文作者 任宝亭 责编 常小靠

六棱红玛瑙串珠

这些六棱红玛瑙珠,开的曲面深峻,盘之硌手。难道这是“按摩穴位”用的吗?它们的颜色深沉,老气十足。珠与珠之间用绿玛瑙做隔片,显得有些突兀。

不过,我还是挺喜欢这串老珠串的。